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2024學(xué)年人教統(tǒng)編高二(上)期末語文練習(xí)卷(8)()2023-2024學(xué)年人教部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練習(xí)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大家都知中國人喜講“中庸之道”,一般人以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標新立異,不驚世駭俗,調(diào)和折衷,不走極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義,非正確義,《中庸》上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p>
無論何事都有兩端,此兩端,可以推到極處各成為一極端。在此兩極端間之中間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長之距離。所謂“中”,非折中之謂,乃指此兩極端之全過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極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極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說法。照中國人講,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偽,真?zhèn)尾荒軐αⅰH粽撁莱?,此世界是渾沌中立,既非極美,也非極丑。
中國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則善、惡對立不能不辨。但縱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說他已達到了百分之百的善??v是一大惡人,亦不能說他是百分之百的惡。人只在善、惡兩極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極端,亦不在彼極端。但必指出此兩極端,始能顯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論有根據(jù)、行為有目標,故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若非執(zhí)其兩端,則中道無可見。真實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兩端。此乃中國人所講“中庸之道”之正確意義。
在此等觀念與意識之下,我認為中國文化盡可以借鑒西方文化,使中國文化更充實更光輝。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國固有之舊,即不能吸收西方現(xiàn)代之新。似乎大家總愛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對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對立來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們中國所講“執(zhí)兩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實該大大地再闡明。這和我們當(dāng)前所該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實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中國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樣調(diào)和融通起來。佛教、回教、耶穌教來到中國,不僅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沖突,在此諸大宗教之相互間都能和平共存,沒有大沖突。你看中國社會上,這里一個天主堂,那里一個和尚廟:母親信佛教,兒子信耶穌。這不是信仰不真,卻是受了中國人相傳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響,大家可以說得通,不爭執(zhí)。
《中庸》上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蹦请[微處,在別人無可代他用力處,在每一人之獨處,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處。這也是講的圣人難做。但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是不為,非不能”,此又是說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陽明也說圣人易做。王學(xué)講到后來,說到滿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羅近溪,正在講堂講學(xué),正講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進來,聽講人問,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羅說,他早就是圣人。為何呢?那童子的職務(wù)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謹慎地端來,沒有潑,沒有翻,端上講臺,目不邪視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盡了他的職??v使要孔子來端這茶,孔子也這么端,不會比這童子端的更好,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說他已是一圣人。這也是講圣人易做。
只因我們誤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國人講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癢,不黑不白。一人說這對,一人說那對,不要緊,大家都對。這就成了滑頭主義,走上了鄉(xiāng)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講此中道,卻最討厭鄉(xiāng)愿。
(摘編自錢穆《中華文化十二講》)
材料二:
亞當(dāng)斯密《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斷依賴于人們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過使自己的個體性跨越其邊界與其他人的個體性相重疊的想象力,人們的道德判斷才能成為可能。在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過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礎(chǔ),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社會秩序。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對“中庸”加注說:“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古今中外,關(guān)于中庸之道的宣揚,都可謂成秩序,定天下。
無論追名亦或逐利,無非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關(guān)于幸福,亞里士多德在論及自由時說幸福在某種情況下是“關(guān)于財富的中庸之道”,而財富則是獲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貪婪就會成為財富的奴隸,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無幸??裳?。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獲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福”的人??鬃永硐胫械拇笸澜缡恰叭瞬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也就是人將對親人的關(guān)愛推及他人,推及萬物,因而需要相應(yīng)的規(guī)范以對人的行為加以約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為妨礙別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對經(jīng)濟欲望的限制,才會有幸福,才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這個意義上,顯然守不住中庸之道,極端追求財富的人,是與幸福背道而馳的。譬如信任危機的出現(xiàn),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來幸??裳浴?/p>
(摘編自孔波濤、李慧《探討“中庸之道”下經(jīng)濟的考察衡量》)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庸之道”認為,事物可以假設(shè)有相反的兩極,兩極之間都是“中庸”所說的“中”,這個“中”的距離可以是很長的。
B.佛教、回教、耶穌教傳到中國,諸大宗教間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沒有大沖突,是因為受了我國“中庸之道”的影響。
C.同情是指要有惻隱之心,這是道德生活的基礎(chǔ),由此形成社會秩序。因此,中外關(guān)于中庸之道的宣揚,都可說是秩序。
D.“中庸之道”認為要對經(jīng)濟欲望加以限制,這樣才能幸福,這里所說的限制就是我們的欲望必須滿足秩序與道德要求。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強調(diào)概念認知,后者強調(diào)社會行為。
B.孟子和王陽明都說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沒有絕對標準反而顯得更容易。
C.我們在生活中一團和氣,很少苛責(zé),不強調(diào)是非曲直,這其實并不是中庸之道。
D.道德判斷能力高的人更易踐行“中庸之道”,因為他們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B.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C.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D.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
(4)“損人利己”這一行為為人所不齒,請結(jié)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現(xiàn)代人該如何踐行“中庸之道”?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愕目捶ā?/p>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2.(16分)文本一:
麗貝卡改掉食土的惡習(xí)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間睡覺。一天夜里,和他們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來,聽見一種奇怪的響聲在角落里時斷時續(xù),她以為有動物溜進房間,警覺起來,卻發(fā)現(xiàn)麗貝卡坐在搖椅上吮著手指,雙眼像貓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滿恐懼和難選宿命的凄苦,她在那雙眼睛里認出了威脅他們的疫病,正是這種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離鄉(xiāng),永遠拋下了他們古老的王國,拋下了公主與王子的尊貴身份,這就是失眠癥。
天亮的時候,印第安人卡塔烏雷失去了蹤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來,認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邊,這致命的疫病也會窮追不舍尾隨而至,沒有人理會她的驚恐?!耙遣挥盟X,那再好不過?!焙稳柨ǖ賷W布恩迪亞說,“那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們解釋,失眠癥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zhuǎn)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也就是說,患者慢慢習(xí)慣了無眠的狀態(tài),就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笑得喘不過氣來,認為這不過是又一種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烏爾蘇拉為防萬一,還是將麗貝卡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
幾個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懼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烏爾蘇拉也醒著,問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彼麄円豢桃矝]睡著,但到了第二天感覺疲勞盡去,便把不眠之夜拋在了腦后。午飯時候,奧雷里亞諾驚異地講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實驗室忙著給一枚別針鍍金,準備在烏爾蘇拉的生日送給她,但此刻卻仍然感覺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該入睡的時刻還是毫無睡意,這才意識到已連續(xù)五十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終于警覺起來。
“孩子們也都醒著?!庇〉诎才说脑捓飵е廾馕?,“這病一旦進了家門,誰也逃不了。
他們果然染上了失眠癥,烏爾蘇拉從母親那里學(xué)過各種草藥的效用,熬制了烏頭湯讓所有人服下去,可他們?nèi)匀凰恢?,整天醒著做夢。在這種清醒的夢幻中,他們不僅能看到自己夢中的形象,還能看到別人夢見的景象,一時間家里仿佛滿是訪客。麗貝卡坐在廚房角落里的搖椅上,夢見一個和自己相貌極其相似的男人,他身著白色亞麻衣裳,襯衫領(lǐng)口別著一粒金扣,給她帶來一束玫瑰。陪伴他的還有一位女士,用纖細的手指揀出一枝玫瑰簪在她發(fā)間。烏爾蘇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麗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認之后,還是確信從未與他們謀面。與此同時,由于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個永遠無法原諒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動物仍源源不斷地在鎮(zhèn)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著可口的綠色失眠小公雞、美味的粉紅失眠小魚和柔軟的黃色失眠小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個鎮(zhèn)子都醒著。一開始沒人在意,恰恰相反,人們都因不用睡覺而興高采烈,因為那時候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時間總不夠用,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兒都干完了,凌晨三點便無所事事,聽著音樂鐘數(shù)華爾茲的音符,那些想睡覺的人,不是因為疲倦而是出于對睡眠的懷念,試遍了各種消磨精力的方法,他們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連幾個小時重復(fù)同樣的笑話,整夜整夜重復(fù)這一惡性循環(huán)。
何塞阿爾卡帶奧布恩迪亞意識到失眠癥已經(jīng)侵入鎮(zhèn)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長,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癥情形講給他們聽,眾人決定采取措施防止災(zāi)難擴展到大澤區(qū)的其他村鎮(zhèn)。他們把用金剛鸚鵡跟阿拉伯人接來的小鈴鐺從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鎮(zhèn)子入口,供那些不顧崗哨的勸告和懇求堅持進鎮(zhèn)的來客使用,那時節(jié)走在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鄉(xiāng)人都要搖動小鈴鐺,好讓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們在鎮(zhèn)上逗留期間禁止一切飲食,因為疫病無疑只經(jīng)入口之物傳播,而所有食品飲料都已沾染失眠癥,這項舉措成功地將疫病控制在村鎮(zhèn)之內(nèi),隔離卓有成效,后來人們就將緊急情況視為常態(tài),生活恢復(fù)秩序,工作照常進行,沒人再為睡眠這一無用的習(xí)慣擔(dān)憂。
(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長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島嶼,也許正因為如此,我才產(chǎn)生了自嘆力不從心的感覺,總感到在自己所構(gòu)思的和能夠?qū)懗鰜淼臇|西中,從未有一件事是比現(xiàn)實更令人驚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詩的手法移植現(xiàn)實。在我寫作的任何一本書里。沒有一處描述是缺乏事實根據(jù)的。
(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再談文學(xué)與現(xiàn)實》)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場巨大然而徒勞的奮斗的總結(jié),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他忘癥,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橫遭屠殺的慘案,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良諾上校。
(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兩百年的孤獨》)
(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麗貝卡原先有吃土的習(xí)慣,主人公一家對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這種惡習(xí)后,才允許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個房間。
B.麗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搖椅上吮手指,雙眼在黑暗中放著光。根據(jù)這些表現(xiàn),比西塔西翁判斷她患上了失眠癥。
C.比西塔西翁認為逃避是徒勞的,失眠癥總會窮追不合,她選擇繼續(xù)留在馬孔多,這反映出她內(nèi)心極其恐懼和凄苦。
D.失眠癥是通過食物途徑傳播的,鎮(zhèn)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歡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這導(dǎo)致病癥在鎮(zhèn)子上擴散開來。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將麗貝卡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并且熟悉各種草藥的效用,都直接表現(xiàn)出烏爾蘇拉應(yīng)對疾病時,并非毫無準備。
B.文中反復(fù)提及“宿命”一詞,這種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據(jù),同時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癥后會醒著做夢,文中具體描寫了麗貝卡的夢境,“清醒”和“夢幻”的反差中有著奇妙的表述效果。
D.鎮(zhèn)上的人認為睡眠無用,無需擔(dān)憂,他們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歸正常,這暗含了對他們愚昧思想的諷刺。
(3)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家對待“失眠癥”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jié)合文本一簡要概括。
(4)班級整本書閱讀交流會上,有同學(xué)提出《百年孤獨》中設(shè)計“失眠癥”的意圖的問題,若由你進行解答,你會列出哪些要點?請結(jié)合三則文本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賈誼論
蘇軾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晝①,猶曰:“王其庶幾召我?!本又蝗虠壠渚?,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shù)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縈紆郁悶,趯然②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③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fù)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fā)哉!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地名,今山東臨淄。②趯然:超然遠去的樣子。③狷介:性情正直,潔身自好,不與人茍合。
(乙)
且以誼之所陳,孝文略施其術(shù),猶能比德于成、康。況用于朝廷之間,坐于廊廟之上,則舉大漢之風(fēng),登三皇之首,猶決壅稗墜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遠致諸侯之間。故誼過長沙,作賦以吊汨羅,而太史公傳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棄逐也。而班固不譏文帝之遠賢,痛賈生之不用,但謂其天年早終。且誼以失志憂傷而橫夭,豈曰天年乎!
(節(jié)選自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愚,自稱,謙稱自己不聰明,愚兄,是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
B.三代,也叫三朝,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個重要朝代的合稱。
C.賦,漢朝特別盛行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它講究文采,韻律,屬于駢體文的一種。
D.廊廟,廊是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也指殿下屋;廟即太廟。此處指代朝廷。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文開篇提出觀點,接著指出賈誼的仕途遭遇,為他雖然是帝王的輔佐之臣卻未能施展才華而倍感痛惜,語意深沉。
B.蘇文第二、三段圍繞“待”與“忍”,列舉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愛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賈誼行為,得出結(jié)論。
C.蘇文第四段寫絳侯、灌嬰功高勢大,而賈誼僅一年輕后生,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納自己的主張,從而實現(xiàn)人生抱負。
D.蘇文對賈誼之志未能施展詳盡評論,同時提醒君主,像賈誼這樣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會憂傷頹廢,不能重新振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②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
(5)對于賈誼不被重用的原因,蘇軾和歐陽修的看法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4.(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致酒行
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①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②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闸蹖⒐{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dāng)拏云④,誰念幽寒坐嗚呃⑤?
①主父:即漢朝時的主父偃,久不得進,后終得漢武帝信任,官至齊相。②馬周:唐朝人,西游長安時宿于新豐,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書陳事切中時弊,得到唐太宗賞識,拜為監(jiān)察御史。③空:只。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嗚呃:悲嘆聲。
(1)下列對詩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零落棲遲”與“一杯酒”,寫詩人于飄零落拓中,遇主人捧杯勸酒,受到祝福。
B.詩人以主父偃自比,“困不歸”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
C.“天荒地老無人識”以夸張手法表現(xiàn)馬周有才華卻“無人識”,最終冒犯皇帝的悲苦。
D.全詩運用主客對話的方式:“吾聞”的“吾”指勸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詩人。
(2)此詩與李白的《將進酒》均為勸酒之作,都含有懷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結(jié)尾劃線句與《將進酒》結(jié)尾“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所表述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
5.(10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以人與月比較表述哲思的詩句是:,。
(2)《過秦論》中描寫由于秦王暴政,陳涉起兵反抗,百姓積極跟隨的句子是“,”。
(3)《李憑箜篌引》一詩中,“,”,寫箜篌美妙的效果繼續(xù)在天界展開: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
(4)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小雅》進行了評價的句子是:“,?!?/p>
(5)李白雖然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內(nèi)心仍充滿自信,其《將進酒》中的“,”兩句就是明證。
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
6.(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龍山育秀林,大嶺迎旭日,二泉映明月,行髻靚美妝”,這是陂頭村自然風(fēng)光,也特別點出了這里古木成林、延續(xù)一方文脈、人與樹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生態(tài)好,人也生活得更好。所以,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觀念就融入了村民的血脈中。不少超過300年的古樹,就在這里年復(fù)一年地生長著,枝繁葉茂,①。
后龍山古樹是陂頭村繁盛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部分,也如同一位長者,見證著陂頭人修祠堂、勤勞作、享生活,并且②與困難作斗爭的英雄歷史。
古樹見證了歷史,本身也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當(dāng)年,村里有近7000棵果樹被日寇砍伐,用于燒炭。在后龍山上,一棵被日本人破壞的老格木,樹頭的受損痕跡如今仍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當(dāng)時的苦難。
然而,就在傷痕旁,老格木頑強生長的枝條已超過十米,向天空伸展,生機盎然。
在村民看來,老格木的堅韌品質(zhì)正如其別名一樣:鐵木,③,受盡打壓,依然能破土重生,激勵陂頭村民面對困境不畏艱難、奮起向上。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dāng)?shù)某烧Z。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7.(9分)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在網(wǎng)上搜索,會找到很多關(guān)于功能飲料的說法:“功能飲料與心血管功能密切相關(guān)”“功能飲料會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齊”“喝功能飲料有生命危險”等等。①,但是也都是各執(zhí)一詞,沒有定論。
有研究報道發(fā)現(xiàn),功能飲料中含有?;撬岷涂Х纫?,這些成分是提高人們的注意力和反應(yīng)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確,每天攝入適量的咖啡因②。根據(jù)推薦攝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攝入量不得超過300毫克。③,反而容易導(dǎo)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頭痛、易怒、暴躁、腸胃不適、心悸和肌肉顫動等不適癥狀,嚴重的話甚至威脅生命。我們平時喝一罐功能飲料,一般來說達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適的癥狀。另外,也不能說咖啡因是功能飲料帶來威脅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飲料中還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據(jù)報道,對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還不夠。
因此,雖然每個人的體質(zhì)和身體狀況對功能飲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實在需要,還是盡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飲料。
(1)下列句子中的“實在”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實在”,語意相同的一項是
A.我愿意一點一滴地做點實在事情,留點痕跡。
B.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別人穿了實在不配。
C.他名義上是個大學(xué)生,可實在只有中學(xué)程度。
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說真姓名與實在的住處。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四、寫作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清朝著名詩人袁枚在《隨園詩》中說:“學(xué)問之道,四子書如戶牖,九經(jīng)如廳堂,十七史如正寢,雜史如東西兩廂,注疏如樞閬,類書如櫥柜,諸子百家詩文詞如書舍花園。廳堂正寢,可以合賓;書舍花園,可以娛神?!碧岢x書應(yīng)廣讀博覓,力避偏廢。
鄭板橋在《板橋家書》中則說:“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yīng)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強調(diào)讀書貴專,要取其之神。
博覽群書和讀書貴專,你認為哪一個更重要?在理智中學(xué)高三年級開展的讀書節(jié)活動中,有同學(xué)對此產(chǎn)生疑惑。學(xué)校辯論社擬舉行一場以“博覽群書,涉獵廣博”(正方)與“讀書貴專,求精求深”(反方)為題的辯論賽。假如你是其中一個辯手,請你聯(lián)系自身課外閱讀體驗,在“正方一辯立論陳詞““反方一辯立論陳詞”中選擇一種,寫一篇辯論詞。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xué)年人教部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練習(xí)卷
參考解析與試題解答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大家都知中國人喜講“中庸之道”,一般人以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標新立異,不驚世駭俗,調(diào)和折衷,不走極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義,非正確義,《中庸》上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無論何事都有兩端,此兩端,可以推到極處各成為一極端。在此兩極端間之中間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長之距離。所謂“中”,非折中之謂,乃指此兩極端之全過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極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極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說法。照中國人講,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偽,真?zhèn)尾荒軐α?。若論美丑,此世界是渾沌中立,既非極美,也非極丑。
中國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則善、惡對立不能不辨。但縱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說他已達到了百分之百的善??v是一大惡人,亦不能說他是百分之百的惡。人只在善、惡兩極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極端,亦不在彼極端。但必指出此兩極端,始能顯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論有根據(jù)、行為有目標,故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若非執(zhí)其兩端,則中道無可見。真實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兩端。此乃中國人所講“中庸之道”之正確意義。
在此等觀念與意識之下,我認為中國文化盡可以借鑒西方文化,使中國文化更充實更光輝。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國固有之舊,即不能吸收西方現(xiàn)代之新。似乎大家總愛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對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對立來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們中國所講“執(zhí)兩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實該大大地再闡明。這和我們當(dāng)前所該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實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中國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樣調(diào)和融通起來。佛教、回教、耶穌教來到中國,不僅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沖突,在此諸大宗教之相互間都能和平共存,沒有大沖突。你看中國社會上,這里一個天主堂,那里一個和尚廟:母親信佛教,兒子信耶穌。這不是信仰不真,卻是受了中國人相傳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響,大家可以說得通,不爭執(zhí)。
《中庸》上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蹦请[微處,在別人無可代他用力處,在每一人之獨處,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處。這也是講的圣人難做。但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是不為,非不能”,此又是說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陽明也說圣人易做。王學(xué)講到后來,說到滿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羅近溪,正在講堂講學(xué),正講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進來,聽講人問,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羅說,他早就是圣人。為何呢?那童子的職務(wù)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謹慎地端來,沒有潑,沒有翻,端上講臺,目不邪視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盡了他的職。縱使要孔子來端這茶,孔子也這么端,不會比這童子端的更好,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說他已是一圣人。這也是講圣人易做。
只因我們誤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國人講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癢,不黑不白。一人說這對,一人說那對,不要緊,大家都對。這就成了滑頭主義,走上了鄉(xiāng)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講此中道,卻最討厭鄉(xiāng)愿。
(摘編自錢穆《中華文化十二講》)
材料二:
亞當(dāng)斯密《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斷依賴于人們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過使自己的個體性跨越其邊界與其他人的個體性相重疊的想象力,人們的道德判斷才能成為可能。在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過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礎(chǔ),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社會秩序。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對“中庸”加注說:“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姓?,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古今中外,關(guān)于中庸之道的宣揚,都可謂成秩序,定天下。
無論追名亦或逐利,無非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關(guān)于幸福,亞里士多德在論及自由時說幸福在某種情況下是“關(guān)于財富的中庸之道”,而財富則是獲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貪婪就會成為財富的奴隸,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無幸??裳浴7粗?,若能守住中庸,人就獲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钡娜?。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也就是人將對親人的關(guān)愛推及他人,推及萬物,因而需要相應(yīng)的規(guī)范以對人的行為加以約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為妨礙別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對經(jīng)濟欲望的限制,才會有幸福,才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這個意義上,顯然守不住中庸之道,極端追求財富的人,是與幸福背道而馳的。譬如信任危機的出現(xiàn),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來幸??裳浴?/p>
(摘編自孔波濤、李慧《探討“中庸之道”下經(jīng)濟的考察衡量》)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中庸之道”認為,事物可以假設(shè)有相反的兩極,兩極之間都是“中庸”所說的“中”,這個“中”的距離可以是很長的。
B.佛教、回教、耶穌教傳到中國,諸大宗教間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沒有大沖突,是因為受了我國“中庸之道”的影響。
C.同情是指要有惻隱之心,這是道德生活的基礎(chǔ),由此形成社會秩序。因此,中外關(guān)于中庸之道的宣揚,都可說是秩序。
D.“中庸之道”認為要對經(jīng)濟欲望加以限制,這樣才能幸福,這里所說的限制就是我們的欲望必須滿足秩序與道德要求。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強調(diào)概念認知,后者強調(diào)社會行為。
B.孟子和王陽明都說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沒有絕對標準反而顯得更容易。
C.我們在生活中一團和氣,很少苛責(zé),不強調(diào)是非曲直,這其實并不是中庸之道。
D.道德判斷能力高的人更易踐行“中庸之道”,因為他們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
A.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B.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C.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D.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
(4)“損人利己”這一行為為人所不齒,請結(jié)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現(xiàn)代人該如何踐行“中庸之道”?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愕目捶ā?/p>
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2.(16分)文本一:
麗貝卡改掉食土的惡習(xí)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間睡覺。一天夜里,和他們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來,聽見一種奇怪的響聲在角落里時斷時續(xù),她以為有動物溜進房間,警覺起來,卻發(fā)現(xiàn)麗貝卡坐在搖椅上吮著手指,雙眼像貓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滿恐懼和難選宿命的凄苦,她在那雙眼睛里認出了威脅他們的疫病,正是這種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離鄉(xiāng),永遠拋下了他們古老的王國,拋下了公主與王子的尊貴身份,這就是失眠癥。
天亮的時候,印第安人卡塔烏雷失去了蹤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來,認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邊,這致命的疫病也會窮追不舍尾隨而至,沒有人理會她的驚恐。“要是不用睡覺,那再好不過?!焙稳柨ǖ賷W布恩迪亞說,“那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們解釋,失眠癥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zhuǎn)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也就是說,患者慢慢習(xí)慣了無眠的狀態(tài),就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笑得喘不過氣來,認為這不過是又一種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烏爾蘇拉為防萬一,還是將麗貝卡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
幾個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懼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烏爾蘇拉也醒著,問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彼麄円豢桃矝]睡著,但到了第二天感覺疲勞盡去,便把不眠之夜拋在了腦后。午飯時候,奧雷里亞諾驚異地講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實驗室忙著給一枚別針鍍金,準備在烏爾蘇拉的生日送給她,但此刻卻仍然感覺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該入睡的時刻還是毫無睡意,這才意識到已連續(xù)五十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終于警覺起來。
“孩子們也都醒著?!庇〉诎才说脑捓飵е廾馕?,“這病一旦進了家門,誰也逃不了。
他們果然染上了失眠癥,烏爾蘇拉從母親那里學(xué)過各種草藥的效用,熬制了烏頭湯讓所有人服下去,可他們?nèi)匀凰恢煨阎鰤?。在這種清醒的夢幻中,他們不僅能看到自己夢中的形象,還能看到別人夢見的景象,一時間家里仿佛滿是訪客。麗貝卡坐在廚房角落里的搖椅上,夢見一個和自己相貌極其相似的男人,他身著白色亞麻衣裳,襯衫領(lǐng)口別著一粒金扣,給她帶來一束玫瑰。陪伴他的還有一位女士,用纖細的手指揀出一枝玫瑰簪在她發(fā)間。烏爾蘇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麗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認之后,還是確信從未與他們謀面。與此同時,由于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個永遠無法原諒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動物仍源源不斷地在鎮(zhèn)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著可口的綠色失眠小公雞、美味的粉紅失眠小魚和柔軟的黃色失眠小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個鎮(zhèn)子都醒著。一開始沒人在意,恰恰相反,人們都因不用睡覺而興高采烈,因為那時候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時間總不夠用,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兒都干完了,凌晨三點便無所事事,聽著音樂鐘數(shù)華爾茲的音符,那些想睡覺的人,不是因為疲倦而是出于對睡眠的懷念,試遍了各種消磨精力的方法,他們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連幾個小時重復(fù)同樣的笑話,整夜整夜重復(fù)這一惡性循環(huán)。
何塞阿爾卡帶奧布恩迪亞意識到失眠癥已經(jīng)侵入鎮(zhèn)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長,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癥情形講給他們聽,眾人決定采取措施防止災(zāi)難擴展到大澤區(qū)的其他村鎮(zhèn)。他們把用金剛鸚鵡跟阿拉伯人接來的小鈴鐺從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鎮(zhèn)子入口,供那些不顧崗哨的勸告和懇求堅持進鎮(zhèn)的來客使用,那時節(jié)走在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鄉(xiāng)人都要搖動小鈴鐺,好讓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們在鎮(zhèn)上逗留期間禁止一切飲食,因為疫病無疑只經(jīng)入口之物傳播,而所有食品飲料都已沾染失眠癥,這項舉措成功地將疫病控制在村鎮(zhèn)之內(nèi),隔離卓有成效,后來人們就將緊急情況視為常態(tài),生活恢復(fù)秩序,工作照常進行,沒人再為睡眠這一無用的習(xí)慣擔(dān)憂。
(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長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島嶼,也許正因為如此,我才產(chǎn)生了自嘆力不從心的感覺,總感到在自己所構(gòu)思的和能夠?qū)懗鰜淼臇|西中,從未有一件事是比現(xiàn)實更令人驚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詩的手法移植現(xiàn)實。在我寫作的任何一本書里。沒有一處描述是缺乏事實根據(jù)的。
(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再談文學(xué)與現(xiàn)實》)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場巨大然而徒勞的奮斗的總結(jié),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他忘癥,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橫遭屠殺的慘案,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良諾上校。
(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兩百年的孤獨》)
(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麗貝卡原先有吃土的習(xí)慣,主人公一家對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這種惡習(xí)后,才允許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個房間。
B.麗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搖椅上吮手指,雙眼在黑暗中放著光。根據(jù)這些表現(xiàn),比西塔西翁判斷她患上了失眠癥。
C.比西塔西翁認為逃避是徒勞的,失眠癥總會窮追不合,她選擇繼續(xù)留在馬孔多,這反映出她內(nèi)心極其恐懼和凄苦。
D.失眠癥是通過食物途徑傳播的,鎮(zhèn)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歡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這導(dǎo)致病癥在鎮(zhèn)子上擴散開來。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將麗貝卡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并且熟悉各種草藥的效用,都直接表現(xiàn)出烏爾蘇拉應(yīng)對疾病時,并非毫無準備。
B.文中反復(fù)提及“宿命”一詞,這種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據(jù),同時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癥后會醒著做夢,文中具體描寫了麗貝卡的夢境,“清醒”和“夢幻”的反差中有著奇妙的表述效果。
D.鎮(zhèn)上的人認為睡眠無用,無需擔(dān)憂,他們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歸正常,這暗含了對他們愚昧思想的諷刺。
(3)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家對待“失眠癥”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jié)合文本一簡要概括。
(4)班級整本書閱讀交流會上,有同學(xué)提出《百年孤獨》中設(shè)計“失眠癥”的意圖的問題,若由你進行解答,你會列出哪些要點?請結(jié)合三則文本簡要概括。
(1)C
(2)D
(3)①一開始因為是個別現(xiàn)象,便感覺毫不在意,覺得好玩、可笑,有用;②失眠癥逐漸發(fā)展成為了普遍現(xiàn)象,才有了一定的警覺性;③被失眠困擾后采取了熬制湯藥治療、隔離、注意飲食等各種對抗的措施;④最終淡然面對,習(xí)慣了疫情,緊急狀態(tài)成為常態(tài)。
(4)①“失眠癥”的情節(jié)設(shè)置是為了提醒人們健康生活規(guī)律作息;②面對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不要過度惶恐緊張,淡然面對;③要有足夠的意識,提高警覺性,并積極治療,采取預(yù)防措施;④“失眠癥”是對歷史的反思,意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珍愛文明、文化。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賈誼論
蘇軾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晝①,猶曰:“王其庶幾召我?!本又蝗虠壠渚?,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shù)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縈紆郁悶,趯然②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③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fù)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fā)哉!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地名,今山東臨淄。②趯然:超然遠去的樣子。③狷介:性情正直,潔身自好,不與人茍合。
(乙)
且以誼之所陳,孝文略施其術(shù),猶能比德于成、康。況用于朝廷之間,坐于廊廟之上,則舉大漢之風(fēng),登三皇之首,猶決壅稗墜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遠致諸侯之間。故誼過長沙,作賦以吊汨羅,而太史公傳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棄逐也。而班固不譏文帝之遠賢,痛賈生之不用,但謂其天年早終。且誼以失志憂傷而橫夭,豈曰天年乎!
(節(jié)選自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愚,自稱,謙稱自己不聰明,愚兄,是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
B.三代,也叫三朝,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個重要朝代的合稱。
C.賦,漢朝特別盛行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它講究文采,韻律,屬于駢體文的一種。
D.廊廟,廊是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也指殿下屋;廟即太廟。此處指代朝廷。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蘇文開篇提出觀點,接著指出賈誼的仕途遭遇,為他雖然是帝王的輔佐之臣卻未能施展才華而倍感痛惜,語意深沉。
B.蘇文第二、三段圍繞“待”與“忍”,列舉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愛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賈誼行為,得出結(jié)論。
C.蘇文第四段寫絳侯、灌嬰功高勢大,而賈誼僅一年輕后生,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納自己的主張,從而實現(xiàn)人生抱負。
D.蘇文對賈誼之志未能施展詳盡評論,同時提醒君主,像賈誼這樣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會憂傷頹廢,不能重新振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②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
(5)對于賈誼不被重用的原因,蘇軾和歐陽修的看法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
(1)C
(2)B
(3)C
(4)①將到楚國時,先派子夏前往,再派冉有去陳說。君子要想得到國君的重用,就是這樣的殷切。
②謀劃一次沒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遠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勢的變化,而自我摧殘到如此地步。
(5)蘇軾:①不能惜君以厚,沒能做到不棄其君;②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歐陽修:漢文帝不能用才,疏遠賢才。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4.(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致酒行
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①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②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闸蹖⒐{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dāng)拏云④,誰念幽寒坐嗚呃⑤?
①主父:即漢朝時的主父偃,久不得進,后終得漢武帝信任,官至齊相。②馬周:唐朝人,西游長安時宿于新豐,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書陳事切中時弊,得到唐太宗賞識,拜為監(jiān)察御史。③空:只。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嗚呃:悲嘆聲。
(1)下列對詩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首句“零落棲遲”與“一杯酒”,寫詩人于飄零落拓中,遇主人捧杯勸酒,受到祝福。
B.詩人以主父偃自比,“困不歸”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
C.“天荒地老無人識”以夸張手法表現(xiàn)馬周有才華卻“無人識”,最終冒犯皇帝的悲苦。
D.全詩運用主客對話的方式:“吾聞”的“吾”指勸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詩人。
(2)此詩與李白的《將進酒》均為勸酒之作,都含有懷才不遇之愁?!吨戮菩小方Y(jié)尾劃線句與《將進酒》結(jié)尾“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所表述的情感有何不同?
(1)C
(2)《致酒行》結(jié)尾,李賀雖然感嘆自己有迷失的魂魄,無法召回,但還是相信雄雞一聲則天下大亮,年輕人應(yīng)當(dāng)心懷凌云壯志,不必總是唉聲嘆氣。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進取,要求抒展抱負的心情。《將進酒》結(jié)尾,李白大聲呼喊,要將手中名貴寶物都換成美酒,與友人一起排遣心中之愁。表現(xiàn)了詩人在窮愁之境中狂放不羈的心情(慷慨豪邁、縱情享樂之情亦可)。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
5.(10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以人與月比較表述哲思的詩句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過秦論》中描寫由于秦王暴政,陳涉起兵反抗,百姓積極跟隨的句子是“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3)《李憑箜篌引》一詩中,“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寫箜篌美妙的效果繼續(xù)在天界展開: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
(4)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小雅》進行了評價的句子是:“《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p>
(5)李白雖然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內(nèi)心仍充滿自信,其《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外合資代理經(jīng)營合同樣本
- 個人合伙投資合同樣本完整版
- 業(yè)務(wù)代表聘用合同樣本
- 專線接入服務(wù)合同范本
- 專屬紀念品定制合同樣本
- 亮化工程合同書
- 上海市官方勞動合同合同樣本
- 個人與企業(yè)間借款合同樣本
- 中小企業(yè)設(shè)備抵押貸款合同樣本
- 買賣合同欠款起訴書范本
-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第1課 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 課件(26張)2024-2025學(xué)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提高金剛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歷史】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產(chǎn)業(yè)園區(qū)招商合作協(xié)議書
- 2024年廣東省公務(wù)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2025新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
- 盾構(gòu)標準化施工手冊
- 天然氣脫硫完整版本
- 中歐班列課件
- 2025屆高三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備考經(jīng)驗交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