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及解析)_第1頁
山西省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及解析)_第2頁
山西省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及解析)_第3頁
山西省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及解析)_第4頁
山西省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山西省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及解析)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

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寫或填涂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

2.請將各題解析填寫在對應題號的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文心雕龍·隱秀》說:“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秘響傍通,伏采潛發(fā),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這里所說的“隱”,不是隱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運用語言的啟發(fā)性和暗示性,以喚起讀者的聯想,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和發(fā)現作品中雋永深長的意趣。這正是中國文學的藝術妙諦。唐朝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提出“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在《與極浦書》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詩品》中又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都是要求詩歌通過有限的字句啟發(fā)讀者無窮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盡而意無窮。

中國古代的抒情詩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別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見長,小中見大,言近意遠,含蓄不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鼻皟删洳]有明說下雪,只說山上的鳥都飛走了,路上人的足跡也不見了。這樣,讀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鋪天蓋地的雪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漁翁,垂釣江雪之中,不為外界變化所動。那種我行我素、遺世獨立的情趣,蘊涵在字里行間,很耐人尋味。

(摘編自袁行需《中國文學概論》)

材料二:

含蓄作為一種美的形態(tài),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讀者鑒賞再創(chuàng)造的需要。

藝術審美的第一步,便是讀者對作品審美意蘊的理解與發(fā)現。淺露平直的作品,讀者無須去發(fā)現,因為它原本就一覽無余。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總是留下許多空白、許多空間,不讓讀者一覽無余地把握它,總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著讀者去領悟。另一方面,它又總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導讀者去思索、領悟。讀者循著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詩中直接描寫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許到多許,由表層到深層,領悟作品的意蘊。

藝術審美不僅僅是單純的接受、理解,而是主體(讀者)與客體(作品)的交流契合。讀者讀詩,不僅是領悟作品的意蘊,也主動地參與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者進入的境界,已經不僅僅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而是詩人與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另一藝術世界,這就是所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融入了讀者自身感受和靈智,所以便會感到特別親切,以至神游其中,流連忘返。

鐘嶸認為,好詩應是“聞之者動心,味之者無極”。此所云“味之無極”也是眾多詩人追求的審美理想。閱讀含蓄深厚的作品,讀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內容和詩人的情感達到完全的契合,我們總會感到它太豐富,太深邃。越是這樣,我們越是想去領悟、探求,把握它的全部,于是便會一次又一次去吟誦、涵泳,產生永不滿足的“味之無極”的追求感、向往感。

從欣賞的角度看,“含蓄”之所以能成為美,就在于讀者的心理投射機制充分發(fā)揮了作用。投射機制是指主體將自己平日的記憶、知識、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為一種主觀圖式,外射到特定的客體上,使客體符合主觀圖式的心理機能。在讀者投射機制的作用下,盡管詩里提供的是有盡之言,但獲得的是“無窮之意”。中國詩學忌實、露、滿、直,追求“味外之旨”。其旨義在于相信讀者必能以其投射機制,將“欲露還藏”之情,“略加點綴”之景,在自己心中組合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詩是最精煉的文學體裁,它必須用盡可能少的篇幅包孕盡可能多的內容。詩人總是選擇那些包孕豐富、含蓄深遠的生活事件、生活場面來構思他們的詩篇,企望在“言外”建立一個無限豐富的藝術世界。因而詩的精煉性總是和詩的含蓄性聯系在一起的。善于含蓄者,不僅能以“有盡之言”達“不盡之意”,做到“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而且能使余意自顯,不言而喻。杜牧的《過華清宮》旨在諷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窮奢極欲,但它卻未正面鋪敘最高統(tǒng)治者生活如何糜爛,只寫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萬人的血淚和痛苦,換來的是楊玉環(huán)的輕微一笑。這一個鏡頭揭露得是多么深刻、有力!

詩歌語言的含蓄性則是涉及表現手法、煉句、煉字等方面。用典是文人詩詞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詩的意旨需讀者通過典故的暗示去領會,因而具有含蓄的性質。詩人煉句、煉字,主要是為了語言的精警、生動,但有時也是出于對含蓄的追求。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司馬光贊其“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边@里“鬧”字的使用,真可謂是含蓄蘊藉,意境深遠。

(摘編自趙國乾《論中國古典詩學的含蓄美》)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隱之為體,義生文外”是指把不必明言的東西,通過語言的啟發(fā)和暗示,讓讀者去體會和發(fā)現。

B.含蓄的作品和淺露平直的作品相比,前者的審美意蘊更豐富,需要讀者由表層到深層,一步步去發(fā)現。

C.讀者獲得詩歌的無窮之意在于他們的理解不可能同詩歌反映的生活內容和詩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

D.詩人通過煉字可使語言精警、生動,作品也常因一字之力而境界全出,于精警之中富有含蓄意味。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舉的《江雪》和《過華清宮》兩個例子,都論證了詩歌的篇幅短小,但言近意遠,含蓄蘊藉。

B.含蓄深厚的作品以有盡之言引發(fā)讀者的探求、反復吟誦和涵泳,使作品達到眾多詩人追求的“味之無極”的境界。

C.中國詩學追求含蓄,是因為讀者都能夠將自己平日的記憶、知識、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組合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D.材料二最后兩節(jié)闡述了詩人在篇幅、選材、手法、煉字煉句等多方面進行的努力,以多樣化的表現形態(tài)追求含蓄美。

3.材料二中說,用典可以使詩具有含蓄美,下列詩句不能體現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B.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C.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D.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4.有人說李白的《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富有雋永深長的意趣,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結合材料一,闡述你的理由。(4分)

5.當代作家李敬澤說:“偉大的作品,往往是一個偉大的和無數偉大的讀者共同完成的作品?!闭埥Y合材料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曉風楊柳

唐弢

柳枝一彎彎地劃著東方正在發(fā)白的天空,像是無數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張望著,俯臨著。

陶淵明昨晚胡思亂想了一夜,一點也沒有睡好,這時才覺得有點朦朧,然而給那蹺石

板的聲音驚醒了。他索性從床上緩緩地豎起上身,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這不是事實呵!”

隔壁傳來一陣鼾聲。

還想······那個濃眉毛,闊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淵明記憶里浮了上來。他恍然記起二十年前,在鎮(zhèn)北將軍的幕里,和這個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這個人非常會說話,會鉆營,成天和這個那個忙著什么,從來不見他發(fā)過火。閑來就擎著一本相書,因此也很喜歡批評別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應該那么小之類的話頭。他能喝幾杯酒,和自己倒還相得。自從拋棄宦海生涯,就一直沒有想起他,他升了官,發(fā)了財,因此心里對他越發(fā)淡漠了。雖然聽說他頗有異志,終以為未必是事實。三年前他收復關中,朝廷很有中興的氣象,自己高興得很,本想北上游歷一轉,誰知·····

“唉!唉!但愿這不是事實呵!”

“劉寄奴不會做皇帝吧?”

院子靜悄悄的,石板地偶然有飛鳥的影子掠過,那只黑狗已經跑得不知去向,風吹著柳樹,時時落下一瓣兩瓣枯葉來。他踱到板門邊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來,瘦長個子,被太陽炙黑了的臉孔,帶著憂郁的表情,他垂著手,很恭敬地問:“爹有什么吩咐?”

淵明揮了揮手說:“沒有什么。”

“趙家伯父昨天差人來說,請你今天去喝酒?!?/p>

……

淵明正在趙家喝酒。

“變了變了!縣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滿頭大汗地跑了進來,喘息著說。

“什么?”大家合口問。

“唉!”阿宣學著淵明的樣子,長長地嘆了口氣,接著說:“縣里出了告示,說是宋王登了大寶,大赦天下?,F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p>

他說著回過頭來,向著淵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p>

……

亥時了,陶宅里還沒有熄燈。淵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憂郁,眼睛深深地陷了進去。身邊放著一只竹篋,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臉色是那么枯黃,刻板,仿佛病酒的樣子,使人看不出一點活氣來。

菜油燈點了半夜,那一點黃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綠的顏色。

“唉!”淵明長嘆一聲。

窗外的月光晶瑩地照著,院子里像是灑了水。

“我們現在都是遺民了。”過了一會,淵明放下手里的詩稿,嘆氣說。

“怎樣啦,遺民?我們不再照舊活下去了嗎?”阿通問。

“活是總得活下去的?!卑⒂簠⒓恿艘庖?。

“不過,”淵明說,聲音似乎有點嘶啞?!耙俏耶斈瓴辉o官······要是我現在還年青······唉!唉!”

“你看見告示上還說些什么?”淵明看著剛進來的第二個兒子問。

“這個,”阿宣想了想說,“我記不清楚了,但現在就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卻是千真萬確,一點也不會錯的。”

“亡了國,我們不食宋粟,我們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齊?!卑⒍伺苓M來說。

“唉!你的話說得活像爸爸?!卑⑼ㄅu。

“我們要淡泊,要清靜無為,不要去管這些俗事,我們得學老聃。”這回是阿雍的意見。

“唉!你的還要像······”阿宣說,“不過,頂好是去請和尚拜幾天懺,或者來一個什么法會,祈禱祈禱,救救國家??上Щ圻h法師涅槃了?!?/p>

“畜生!”淵明厲聲喝道,“不要胡說。”

阿宣吃了一驚。

“年青人應該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留得身后的名聲?!睖Y明解釋著。

“留名聲的事情,”阿宣說,“得讓大哥去干,我不該搶先。兄弟要友愛,謙讓,爹說過的?!?/p>

“但是,”阿舒囁嚅著,“我的身體不行,不及二弟結實。近來還有點神經衰弱?!?/p>

“唉!你們都去睡覺吧!”淵明說。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間里又開始沉寂了。燈光更加暗下去,蚊蟲唱著歌,蝎子偷偷爬出來,在泥壁上布好阱。

淵明搔著腳趾,默默地,兀自生著氣。他覺得人類是沒有理智,沒有情感,蠢過于一切生物的東西。他悲憤,愧悔。那個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動,搖擺,再也驅不走。忽然變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雞爪似的兩手,把他的兒子一個個抓去了,他們柔弱得像羔羊,一點也沒有反抗。淵明感到一陣內疚。他定定神,在案頭坐下了,攤開詩稿,心里一片亂麻。

但終于動起筆來,這一晚,他寫了不少詩。寫了《述酒》,寫了《詠荊軻》,一直寫到寅時盡頭,還不曾停筆,呵欠已經打了幾十回,然而他想:“我還得寫下去,我得留一點教訓,我要寫到天明?!?/p>

楊柳枝葉里蕭蕭地吹起了一陣曉風。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首尾兩段都寫到曉風、楊柳,渲染了凄涼冷清的氛圍,烘托了人物心理,暗示了小說的主題。

B.文中通過淵明對“二十年前”劉裕的回憶,表現了劉裕能說會道、善于鉆營、熱衷交際的性格特點。

C.“蚊蟲唱著歌,蝎子偷偷爬出來,在泥壁上布好阱。”此處景物描寫與陶淵明此時的恐懼心理相吻合。

D.本文圍繞劉裕篡奪東晉政權的史實,虛構了陶淵明的言行和心理,賦予歷史人物以新的思想內涵。

7.下列對文本中相關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永初元年”以不同的形式在阿宣口中反復出現,側面反映了改朝換代已成事實但陶淵明仍不愿相信的心理。

B.“疲乏而又憂郁”“臉色枯黃,刻板”等描寫表現出陶淵明得到劉裕篡位確切消息后內心的極度郁悶和絕望。

C.“要是我當年不曾辭官要是我現在還年青唉!唉!”寫出了陶淵明對當年行為的愧悔和現在的無奈。

D.“畜生!”這一聲厲喝,打破了父子之間心平氣和的談話場面,表現出陶淵明對兒子無血氣、無大志的失望。

8.小說用了較長的篇幅寫陶淵明與幾個兒子的對話,請簡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9.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陶淵明:“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边@篇小說就塑造了一個并非恬淡退隱的陶淵明形象,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猶績,懼忓季孫之怒也。其以歇為不能事主乎!”

其母嘆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jiān)九御,使?jié)嵎疃E、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yè)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yè),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業(yè),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王后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蒸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嗣也?!?/p>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p>

(選自《國語·敬姜論勞逸》)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B.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C.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D.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以歌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的“事”含義相同。

B.“諸侯朝修天子之業(yè)命”的“朝”指在早晨,與《離騷》中“朝搴陂之木蘭兮”的“朝”含義相同。

C.晦,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農歷每月的第一天?!盎蕖焙髞硪卜褐负谝?。文中“晦”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D.“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與《離騷》中“夫孰異道而相安”的“安”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見母親,以示敬奉,說明他是一位崇尚禮數、深明孝道的賢人。

B.公父文伯之母駁斥兒子的說法,不留情面,語鋒尖銳,表現出公父文伯之母這位貴族婦女對治國安邦之道的見解和憂國憂民的胸襟。

C.公父文伯之母認為土地的肥沃或貧瘠,會決定百姓的品德,只強調了客觀世界對人的影響,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失偏頗。

D.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歐陽修的“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頗為相似。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4分)

(2)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嗣也。(4分)

14.作為魯國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堅持親手織績,她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述。(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5-16題。

有木詩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F夜雪明,葉剪春云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干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中多用比喻,如花像夜雪,葉猶利剪,風清似水,霜冷如玉。

B.詩中“凡鳥”,與《紅樓夢》“凡鳥偏從末世來”所指完全相同。

C.詩人說丹桂“猶勝尋常木”,以此表述人生的偉大功業(yè)指日可待。

D.全詩有新樂府詩特色,詠物中包含著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16.《有木詩八首》是一組借樹木喻人事,表述時事感慨的詩歌。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本詩借丹桂來比喻一些人的哪些特點?其中包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每個空1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用比喻的手法,寫自己德行高尚卻遭小人嫉妒和造謠中傷的句子是“,”。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和屈原《離騷》中“,”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3《種樹郭橐駝傳》中寫郭橐駝種樹時的態(tài)度的句子是“”,寫他種完樹后的態(tài)度的句子是“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課內知識考查(每題2分,共12分)

18.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B.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19.從詞類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長余佩之陸離”中的“長”的活用情況相同的是()

A.背繩墨以追曲兮

C.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20.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有誤的一項是()

①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

③寧溘死以流亡兮

內美:內在的美好品質

忽:忽然

溘:突然

④忍尤而攘詬

⑤延佇乎吾將反

⑥怨靈修之浩蕩兮

⑦進不入以離尤兮

⑧茍余情其信芳

攘:排斥

延:伸長,延長

浩蕩:形容水勢洶涌壯闊

進:上朝做官,出仕

茍:茍且

A.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⑧

B.①③⑤⑦⑧

D.①③④⑥⑦

21.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項是()

A.恐年歲之不吾與

C.不吾知其亦已兮

B.恐美人之遲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22.下面各組句中加點字與所給例句中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A.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C.旦視而暮撫

B.駝業(yè)種樹

D.病僂,隆然伏行

23.下列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不我若也

A.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B.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理,非吾業(yè)也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小題。(8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內涵,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是我們國家和民族①的歷史記憶,是全國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因此讓非遺好好“活”下來,真正“火”起來,是當代的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讓一項項非遺進行創(chuàng)造性、現實性的轉化,實現和當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對增進民眾的歷史文化認同,對筑牢文化自信②。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蘊藏著文明的密碼,肩上都扛著讓非遺代代相傳的沉甸甸的責任。毋庸置疑,盡管在非遺項目傳承與弘揚上,從國家到地方做了許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針對性的舉措,也讓非遺走到了我們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國非遺項目③,在發(fā)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現象。期待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本著在創(chuàng)新中保護和傳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遺的系統(tǒng)性保護、創(chuàng)造性轉化、積極性開發(fā)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讓更多非遺從田野巷陌中走出來,讓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當下的生活中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24.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25.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擬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5分)

四、寫作(60分)

2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荀子·勸學》中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強調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種樹郭橐駝傳》中說“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孽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強調順應天性的重要性。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晉城市重點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

語文參考解析

1236710111215181920212223

CCCADCCCDADCBDC

1.C2.C3.C

4.同意。①作品語言的暗示性可喚起讀者的聯想,從而去體會和發(fā)現作品雋永深長的意趣?!耙咕们至_襪”的“侵”寫露水浸濕羅襪,暗示夜色之濃,女子佇立之久,怨情之深(如答“用月這個意象以女子望月暗示孤寂憂愁”,分析合理亦可)。②中國古代抒情詩篇幅短小,卻短中見長,言近意遠?!皡s下”兩句寫女子回屋下簾卻隔簾望月,字少情多,更見其無奈凄苦與孤寂無眠之意。

5.①偉大的要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并提供一些暗示與媒介,調動讀者聯想與想象的積極性,相信讀者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②無數偉大的讀者既要領會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也要有能力與共同創(chuàng)造另一藝術世界,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讀者獲得詩歌的無窮之意在于他們的理解不可能同詩歌反映的生活內容和詩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錯,原文為“讀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內容和詩人的情感達到完全的契合”,原文有“往往”,且讀者獲得詩歌的無窮之意也并非只此一個原因。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C.“讀者都能夠······”錯誤,原文為“其旨義在于相信讀者必能以其投射機制······”,是主觀上的“相信”,而不是客觀上的“讀者都能夠”。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運用周公“然吾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的典故,表述像周公那樣誠心對待賢才。

B.運用魚雁傳書的典故,表述無法傳達消息的悲傷。

C.“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意思是,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此句沒有用典。

D.“白鷗盟”是用典。《列子·黃帝篇》:“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其父曰:“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泵魅罩梁I?,鷗鳥舞而不下也?!北硎鰵w隱之心。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回答“同意”。然后結合材料一的觀點分析原因。

“這里所說的“隱”,不是隱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運用語言的啟發(fā)性和暗示性,以喚起讀者的聯想,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和發(fā)現作品中雋永深長的意趣”,可見作品語言的暗示性可喚起讀者的聯想,從而去體會和發(fā)現作品雋永深長的意趣。李白的《玉階怨》中“夜久侵羅襪”寫女子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其中“侵”字寫露水浸濕羅襪,具有暗示性,由此我們可想到夜色之濃,露水之重;女子佇待之久,怨情之深。再如“玲瓏望秋月”,女子回到屋內放下了水晶簾,還隔著透明的簾子凝望那一彎秋月。“月”代表團圓、懷人,可見女子內心的孤寂憂愁。

“中國古代的抒情詩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別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見長,小中見大,言近意遠,含蓄不盡”,可見中國古代抒情詩篇幅短小,卻短中見長,言近意遠。李白的《玉階怨》中先寫女子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再寫“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皡s下”兩句寫女子回屋下簾卻隔簾望月,字少情多,更見其無奈凄苦與孤寂無眠之意。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總是留下許多空白、許多空間,不讓讀者一覽無余地把握它,總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著讀者去領悟。另一方面,它又總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導讀者去思索、領悟。讀者循著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詩中直接描寫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許到多許,由表層到深層,領悟作品的意蘊”,可概括出:偉大的要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并提供一些暗示與媒介,調動讀者聯想與想象的積極性,相信讀者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

材料一“讀者讀詩,不僅是領悟作品的意蘊,也主動地參與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讀者進入的境界,已經不僅僅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而是詩人與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另一藝術世界,這就是所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概括出無數偉大的讀者既要領會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也要有能力與共同創(chuàng)造另一藝術世界,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6.A7.D

8.①通過對話強調了劉裕篡位的事實,同時展示了陶淵明幾個兒子不同的性格特點;②從側面表現了陶淵明的形象,兒子們的很多話其實正是陶淵明平常愛說的話,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

③對話中既有父子之間的親情,也有陶淵明對兒子的失望,為下文寫兒子被害的幻覺埋下伏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9.①小說寫的是陶淵明晚年的事情,這時他雖然歸隱田園,但仍關注時局,為國家命運而憂慮;

②小說中寫陶淵明教訓兒子要“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表現出其內心深處具有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

③對篡奪政權的劉裕極端憤慨,在深深的絕望中拿起筆來,用寫詩的方式進行反抗。這些都能說明陶淵明并非完全是一個恬淡退隱的人。

6.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A.“暗示了小說的主題”錯,小說塑造了一個為國家命運憂慮的陶淵明形象,首尾的曉風、楊柳的景物描寫,主要是渲染氛圍,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沒有暗示主題。

故選A。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心平氣和”錯,父子之間一連串的語氣詞說明他們情緒低沉,談話氣氛沉悶。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

結合“縣里出了告示,說是宋王登了大寶,大赦天下。現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我們現在都是遺民了”可知,通過對話強調了劉裕篡位的事實;““唉!”阿宣學著淵明的樣子,長長地嘆了口氣”““怎樣啦,遺民?我們不再照舊活下去了嗎?”阿通問”““亡了國,我們不食宋粟,我們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齊?!卑⒍伺苓M來說”展示了陶淵明幾個兒子不同的性格特點。

結合“'亡了國,我們不食宋粟,我們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齊?!卑⒍伺苓M來說”““我們要淡泊,要清靜無為,不要去管這些俗事,我們得學老聃?!边@回是阿雍的意見”可知,兒子們的很多話其實正是陶淵明平常愛說的話,從側面表現了陶淵明的形象,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

陶淵明與幾個兒子的對話,既有父子之間的親情,也有陶淵明對兒子的失望,“畜生!”“不要胡說。”淵明厲聲喝斥阿宣,為下文“忽然變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雞爪似的兩手,把他的兒子一個個抓去了,他們柔弱得像羔羊,一點也沒有反抗”寫兒子被害的幻覺埋下伏筆,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結合“還想······那個濃眉毛,闊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淵明記憶里浮了上來”“劉寄奴不會做皇帝吧?”“我們現在都是遺民了”“你看見告示上還說些什么?”可知,小說雖然寫的是陶淵明晚年的事情,這時他已經歸隱田園,但仍關注時局,為國家命運而憂慮;

結合“年青人應該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留得身后的名聲”可知,小說中寫陶淵明教訓兒子要“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表現出其內心深處具有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

結合“唉!唉!但愿這不是事實呵!”“寫了《述酒》,寫了《詠荊軻》,一直寫到寅時盡頭,還不曾停筆”可知,陶淵明對篡奪政權的劉裕極端憤慨,在深深的絕望中拿起筆來,用寫詩的方式進行反抗。這些都能說明陶淵明并非完全是一個恬淡退隱的人。

10.C11.C12.C

13.(1)選擇貧瘠之地讓百姓定居下來,使百姓勞作,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夠長久地統(tǒng)治天下。

(2)以你這樣的態(tài)度承擔君王的宮職,我恐怕你父親穆伯要絕后了啊。

14.文伯之母如此做法,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兒子忠于職守,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定要謹記勤儉節(jié)約,不要貪圖安逸。文伯之母以自己的行為警戒兒子:貪圖安逸會觸發(fā)人們內心的貪欲,貪欲最終會葬送前程乃至生命。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勞動水平不高,是因為過度享樂啊。居住在貧瘠土地上的百姓,沒有不講道義的,是因為他們勤勞啊。因此天子穿著五彩花紋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陽,讓三公九卿,熟習知悉農業(yè)生產。

分析可知,“逸也”和“勞也”是一種對應的情況,因此就出現了“沃土之民不材”與“瘠土之民莫不向義”的對應關系,故應在“材”“義”“也”后分別停頓,排除AD。

從后文的“少采夕月”可推知“大采朝日”應該是完整的內容,中間不可斷開,故排除B。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A.“事”,侍奉。句意:他會覺得我公父歌不愿意孝敬(侍奉)母親吧?

“事”,侍奉。句意: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jié)義呀。含義相同,說法正確。

B.“朝”,早晨。句意:諸侯們清早聽取天子布置事務和訓導。

“朝”,早晨。句意:早晨我采擷坡上的木蘭。含義相同,說法正確。

C.“文中“晦”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說法有誤。根據原文信息“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息”可知,此處的“晦”與“明”相對,意為天黑。

D.“安”,安逸。句意:為什么不自己圖安逸?。?/p>

“安”,安處。句意:哪有道不同卻能夠相互安處的?。含義不相同,說法正確。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只強調了客觀世界對人的影響,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失偏頗”理解錯誤。原文相關語句為“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意思是老百姓要勞作才會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辦法);閑散安逸會導致人們過度享樂,人們過度享樂就會忘記美好的品行;忘記美好的品行就會產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勞動水平不高,是因為過度享樂啊。居住在貧瘠土地上的百姓,沒有不講道義的,是因為他們勤勞啊。可知,想要表述的是客觀世界的限制性會激發(fā)人們突破現實、積極向上的主觀能動性,而非忽視主觀能動性。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處”,使······定居;“勞”,使······勞作;“王”,稱王。

(2)“是”,這,指代公父文伯松懈的態(tài)度;“承”,承擔;“絕嗣”,絕后。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原文文伯之母說的第一段話中“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意思是閑散安逸會導致人們過度享樂,人們過度享樂就會忘記美好的品行:忘記美好的品行就會產生邪念;可知文伯之母認為貪圖安逸會觸發(fā)人們內心的貪欲。

根據文伯之母說的第二段話中“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可知,文伯之母是想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兒子也能做到忠于職守,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定要謹記勤儉節(jié)約,不要貪圖安逸。

根據文伯之母說的第二段話中“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祀也?”(意思是以你這樣的態(tài)度承擔君王的官職,我恐怕你父親穆伯要絕后了?。┛芍澯罱K會葬送兒子的前程乃至生命,所以才希望用自己的言行來警醒他。

參考譯文: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正在紡線,文伯說:“像我公父歇這樣的人家還要主母親自紡線,這恐怕會讓季孫惱怒。他會覺得我公父歌不愿意孝敬母親吧?”

他的母親嘆了一口氣說:“魯國要滅亡了吧?讓你這樣的頑童充數做官卻不把做官之道講給你聽?坐下來,我講給你聽。過去圣賢的國王為老百姓安置居所,選擇貧瘠之地讓百姓定居下來,使百姓勞作,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夠長久地統(tǒng)治天下。老百姓要勞作才會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辦法)。閑散安逸會導致人們過度享樂,人們過度享樂就會忘記美好的品行:忘記美好的品行就會產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勞動水平不高,是因為過度享樂啊。居住在貧瘠土地上的百姓,沒有不講道義的,是因為他們勤勞啊。因此天子穿著五彩花紋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陽,讓三公九卿,熟習知悉農業(yè)生產,中午考察政務,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務。京都縣邑各級官員在牧、相的領導下,安排事務使百姓得到治理。天子穿著三采花紋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載詳細記錄天象;日落便督促嬪妃們,讓她們清潔并準備好禘祭、郊祭的各種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諸侯們清早聽取天子布置事務和訓導,白天完成他們所負責的日常政務,傍晚反復檢查有關典章和法規(guī),夜晚警告眾官,告誡他們不要過度享樂,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統(tǒng)籌安排政務,白天與屬僚商量處理政務,傍晚梳理一遍當天的事務,夜晚處理他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貴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課,白天講習所學知識,傍晚復習,夜晚反省自己有無過錯直到沒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從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一天懈怠的。

“王后親手編織冠冕上用來系瑱的黑色絲帶,公侯的夫人還要編織系于頜下的帽帶以及覆蓋帽子的裝飾品。卿的妻子做腰帶,所有貴婦人都要親自做祭祀服裝。各種士人的妻子,還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給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著開始耕種,冬季祭祀時獻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事功),有過失就要避開不能參加祭祀。這是上古傳下來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這是先王的遺訓啊。自上而下,誰敢挖空心思偷懶呢?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擔心丟棄了祖宗的基業(yè)。倘若懈怠懶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責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說:“一定不要廢棄先人的傳統(tǒng)。'你今天卻說:“為什么不自己圖安逸啊?”以你這樣的態(tài)度承擔君王的官職,我恐怕你父親穆伯要絕后了啊。”

仲尼聽說這件事后說:“弟子們記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圖安逸!”

15.D

16.第一問:以丹桂四季芳香花葉美麗,喻指人才的堪當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鳥棲息,喻指人才的高尚節(jié)操。

第二問:丹桂香形兼?zhèn)洌贾背?,必定可以有所擔當,借此諷喻上層應早選有風骨有格調的人才加以任用(借此希望有風骨有格調的人才有機會早日得到任用)。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風清似水,霜冷如玉”錯?!帮L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臨風的身影水一樣澄澈,帶霜的枝丫潔凈如玉,是寫丹桂臨風的影子和帶霜的枝丫,并非寫風霜。

B.詩句“不容凡鳥宿”意思是不許庸俗的鳥兒停歇,“凡鳥”指普通的鳥兒;《紅樓夢》凡鳥偏從末世來”,其中“凡鳥”實則是一種隱喻。凡鳥二字便是繁體字“鳳”的拆解,這里的凡鳥指的就是王熙鳳。所以不同。

C.“以此表述人生的偉大功業(yè)指日可待”錯。說丹桂縱然不是棟梁之材,究竟勝過平常的木材,是希望有風骨有格調的人才有機會早日得到任用。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以及評價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問:“四時香馥馥?;▓F夜雪明,葉剪春云綠。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氣濃郁,花朵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葉片像春云般碧綠。臨風的身影水一樣澄澈,帶霜的枝丫潔凈如玉。據此看出,詩句描寫丹桂的外在特征,以丹桂四季芳香花葉美麗,喻指人才的堪當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鳥棲息,喻指人才的高尚節(jié)操。

第二問:“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意思是獨自占領小山的清幽,不許庸俗的鳥兒停歇,以此形容品質的高潔:“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意思是雖然擔負的責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卻從未改變,以此形容其正直有擔當的品格。據此可看出,丹桂香形兼?zhèn)洌贾背?,必定可以有所擔當,借此諷喻上層應早選有風骨有格調的人才加以任用(借此希望有風骨有格調的人才有機會早日得到任用)。

17.(1)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2)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3)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之通假字的能力。

A.無通假字。B.辟,同“僻”,幽靜的,散發(fā)幽香的;C.圜,同“圓”,圓形;D.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