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羅斯福說:“我們必須有這樣一條原則,我們將不允許失業(yè)大軍存在……我不愿設想任何美國人永遠靠救濟為生?!毕铝斜硎鲶w現(xiàn)這一思想的是A.整頓財政金融B.通過《全國工業(yè)復興法》C.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D.舉辦公共工程2.鄧文如《談軍機處》載:“軍機處所用蘇拉(即聽差),照例揀選十五歲以下不識字之幼童,稱為‘小么兒’”,“從前京師士大的風習,達官多喜延接賓客,有往謁者無不答拜(回訪);惟軍機大臣,例不向拜,人亦不以倨傲目之”。由此說明軍機處A.注重廉政建設 B.重視人員素質 C.強化保密意識 D.杜絕官場舊習3.在19世紀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數(shù)精英和富有階級的特權。然而到了20世紀初,絕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都建立起義務教育體系,規(guī)定所有6—12歲的兒童都要接受教育。導致教育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義思潮的推動 B.福利制度的普遍推行C.無產階級的激烈斗爭 D.工業(yè)時代的社會需求4.1886年(光緒十二年)天津買辦吳懋鼎與兩個合伙人共同投資創(chuàng)建天津自來火公司,后來更名天津華昌火柴公司:1917年與北平丹鳳火柴,合并成立天津舟華火柴公司。該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火柴公司。對該企業(yè)發(fā)展的相關因素敘述正確的是①國民政府倡導使用國貨給予資金支持②西方各國減少對華商品輸出③“實業(yè)救國”思潮的促進④該類企業(yè)受近代洋務運動刺激產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錢穆在《中國歷史政治得失》一書中說:“皇室的權,總是逐步升,政府的權,總是逐步降。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上的大毛病?!币韵赂黜棻硎鲋?,最能體現(xiàn)錢穆這一觀點的是A.秦朝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和郡縣制 B.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C.隋唐時期實行的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時期中央設置的軍機處6.下圖為美國眾議院墻壁上鑲嵌的梭倫畫像。眾議院鑲嵌這幅畫像的目的在于宣揚:A.三權分立 B.民主公正 C.天賦人權 D.議會政治7.1991年《歐洲聯(lián)盟條約》、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表明,歐共體將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共同貨幣、外交和安全政策與防務的聯(lián)盟。歐盟的建立有利于構建一個A.區(qū)域統(tǒng)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C.歐美協(xié)作的世界 D.勢力均衡的世界8.1913年,某身著日式服裝的革命黨人途遇一老農,老農詢問其國籍,某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做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被告知亦為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边@表明A.國內民眾的反日情緒強烈 B.革命黨人處于不合法狀態(tài)C.辛亥革命對農村影響有限 D.農民階級不支持辛亥革命9.元末明初理學家、教育家汪克寬在其《環(huán)谷集·鄭長者傳》中這樣記載:“鄉(xiāng)邑訟理不決者,往往求直于長者,無不慚服而去?!币韵吕斫夂侠淼氖茿.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權的弱化 B.長者積累了更多訴訟經驗C.基層自我管理是國家治理的補充 D.理學成為司法判決的依據10.“……請允許一個奴隸來把你歌頌/快用你的激情來燃燒我的心胸/使出你雷霆萬鈞的力氣奮起一擊/將黑暗的奴隸制化為光明!/行使你的權力吧/沙皇會因你的聲音而戰(zhàn)栗大驚?!毕铝凶罘显娭卸韲髡吒星榈氖茿.流露出對沙皇制不滿 B.歌頌奴隸的斗爭精神C.強烈地反對農奴制度 D.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11.美國學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19世紀下半葉,受進化論和科學分類學的影響,西方史學家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為不同類型,并孤立考察各自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據主導地位。20世紀以后,隨著相對論的傳播,西方史學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區(qū)之間的‘相對性’和‘關聯(lián)性’轉移,體現(xiàn)‘全球互動’的世界史便應運而生。”對材料解讀表述最準確的是A.西方近代史學發(fā)展與科學方法論的發(fā)展密切相關B.西方近代的史學發(fā)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C.在相對論基礎上產生的全球史觀比原先文明史觀科學D.全球史觀應該成為當今研究世界歷史的唯一科學方法12.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國民黨領袖宋教仁。此案件從本質上反映了A.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矛盾 B.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之爭C.國民黨與北洋軍閥的矛盾 D.革命黨與袁世凱的權力之爭13.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通過宣言把斗爭矛頭指向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1989年第九次首腦會議,與會各國提出了開啟南北對話以改善發(fā)展中國家地位及加強南南合作等主張。這一變化表明A.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建立B.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得到加強C.第三世界國家調整了戰(zhàn)略目標D.南北通過對話解決矛盾和爭端14.清朝初期規(guī)定了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的制度。此項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A.加強了對宗教的管理 B.團結了宗教人士C.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D.粉碎了敵對勢力分裂西藏的各種圖謀15.下圖所列票證見證了中國現(xiàn)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歷程。左圖票證的退出流通和右圖票證的出現(xiàn)反映了A.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B.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C.改革開放加快了社會民主政治進程 D.國家逐漸放松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16.羅馬社會重視名譽,將其與個人行為能力綁定,立法者制定了“喪廉恥”制度。凡觸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為人敗訴的同時宣告其“喪廉恥”;但凡做了某種法律明確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為,羅馬執(zhí)政官便可在選舉時將該人從名單中剔除?!皢柿異u”制度A.構建了羅馬民主制度的基礎 B.有利于增強個人社會責任C.消除了傷風敗俗的社會現(xiàn)象 D.實現(xiàn)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僚機構遵循著一體化的結構原則,使一個復雜、巨大的官僚機構保持著協(xié)調運行,很難出現(xiàn)類似歐洲那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A.封建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 B.封建倫理綱常思想的束縛C.選官制度制約官員的行動 D.中央集權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18.《重工業(yè)建設五年計劃》:“五年內在湘、鄂、贛區(qū)域由政府投資2.7億余元,建設包括鋼鐵、煤礦、電冶等12項、30余個大型廠礦……五年后(民國三十年)鋼、鐵、銅等類產品應滿足全國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別加大對該地區(qū)煤礦的勘探工作……對我國特產而世界急需的鎢、銻、錫等,由中央統(tǒng)制對外貿易。”從材料可見A.政府正在為抗日展開經濟備戰(zhàn)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轉向經濟建設C.一五計劃以側重發(fā)展重工業(yè)為主 D.中共已完全丟失了南方根據地19.下圖是英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指數(shù)變化(1500~1900年)示意圖。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英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B.英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迅速提高C.英國工業(yè)發(fā)展速度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D.兩次工業(yè)革命是英國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動力20.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淵閣,其中的部分翰林學士能夠參與機密,成為內閣大學士,后來,翰林院遷出文淵閣,內閣大學士獨留文淵閣。文淵閣內人員的變動,反映了A.內閣的地位有所提升 B.內閣不是法定機構C.閣臣的來源發(fā)生變化 D.中樞機構日益膨脹21.關于商鞅變法,歷史上爭議頗多。朱熹從儒家傳統(tǒng)出發(fā),評價商鞅的改革說:“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币韵律眺弊兎ǖ拇胧┲?,為儒家傳統(tǒng)所能接受的是()A.廢井田,開阡陌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C.獎勵軍功 D.“燔詩書而明法令”22.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后,向君主提供咨詢服務的樞密院名義上仍代表中央政府,頒布政令。這說明當時英國A.責任內閣有名無實 B.君主立憲尚未形成C.國王擁有行政大權 D.制度變革循序漸進23.“在意大利城市的商業(yè)和政治社會里,需要實用的知識,需要管理社會生活的科學,需要最嚴格意義的文明。而這一需要是以恢復研究久被忽略而尚未完全忘了的古羅馬法律來適應的?!边@段話說明A.羅馬法復蘇適應了社會發(fā)展需要B.羅馬法維護了新興資產階級利益C.文藝復興以闡釋古典文化為旗幟D.人文主義傳播助推近代科學產生24.與“莊園經濟——城市復興——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相對應的西歐政治體制是()A.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B.等級君主制——封建等級制——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C.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D.等級君主制——封建等級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25.17世紀40年代明朝崇禎帝和英國查理一世兩位君主的暴亡,有學者認為這是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其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A.政權發(fā)生更替B.社會發(fā)生轉型C.國力對比變化D.文化途徑迥異26.1900年4月物理學權威開爾文勛爵指出,“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未來的物理學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就行了”。開爾文勛爵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A.相對論體系日漸走向完善B.現(xiàn)代物理學兩大支柱已出現(xiàn)C.科技革命加速物理學發(fā)展D.近代物理學的門類較為齊全27.密爾認為,代議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個職能是:“……譴責那些該受責備的行為,并且,如果組成政府的人員濫用職權,或者履行責任的方式同國民的明顯輿論相沖突,就將他們撤職,并明白地或事實上任命其后繼人。”這里的“它”是指A.總統(tǒng)B.議會C.內閣D.法院28.近代史上,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C.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D.新中國成立29.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這些“城市國家”是指A.城邦 B.租界 C.勢力范圍 D.使館區(qū)30.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個國情咨文中說:“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貢獻在于鼓勵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級政府─聯(lián)邦、州、縣要加入各社區(qū)的救濟活動并盡其應盡的本職”。材料中這一咨文A.說明放棄了自由放任政策 B.說明胡佛擴大了政府職能C.為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鑒 D.無力阻止經濟危機的惡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官吏隊伍極度混亂,腐敗現(xiàn)象十分嚴重。1912年7月,法制局在《文官懲戒法及文官懲戒委員會編制法草案理由》中說:“官吏與國家原為特別權力服從關系,故官吏違反其服務義務時,國家本其權力特別,或斤責之以戒其將來,或罷融之以使他官吏知做。“1913年,熊希齡擔任國務總理后,即向袁世凱提出在中央設立高等懲戒委員會的建議,袁世凱根據熊希齡的建議開始著手文官懲戒制度的創(chuàng)設。隨后,各項懲戒法規(guī)相繼出臺,主要有:《文官懲戒法草案》《文官懲戒委員會編制法草案》《文官懲戒委員會編制令》和《文官懲戒條例》。這些法令法規(guī)的頒布,對文官懲戒的機構、人員、處分和程序等方面都作了相應的規(guī)定,使文官懲戒做到了有法可依,懲戒制度逐步確立?!幾躁悘V華《北洋政府時期文官懲戒制度探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洋政府創(chuàng)設文官懲戒制度的目的。(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北洋政府創(chuàng)設文官懲戒制度的意義。32.材料倉儲建設是明朝社會保障體系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明朝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對糧食倉儲制度加以完善,設立了種類眾多的糧倉,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預備倉、濟農倉、常平倉。洪武元年,朱元璋“令天下立預備倉,糴谷收貯以備賑濟?!鳖A備倉設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任用當?shù)氐赂咄?、家境殷實的人進行管理,每年戶部掏出來兩百萬貫從老百姓手里買糧,然后儲存在這些預備倉里面,如果碰上災年的話,就開倉放糧賑災。濟農倉是用來救濟農民的,“各州縣以官鈔糴米入倉,倉米供興修水利、荒年賑濟及抵補漕運拖欠之用。皆為借支,秋成抵數(shù)歸倉?!背F絺},古代為調節(jié)米價而設置的一種倉廩,《明實錄》記載:“今后宜令各府州縣設常平倉。每遇秋成,官出錢鈔收糴入倉。如遇歉歲,平價出糶。蓋米價不踴則物價自平,如此則官不失得,民受其惠矣?!泵鞒种匾晝Ψe,曾多次下達整頓倉儲詔令,“命遣官巡視州縣儲備倉,有慢令及欺蔽者罪之”;又規(guī)定地方存糧的數(shù)量,并作為考核地方官政績的指標。正是得益于這些種類不同的糧倉的建設,明朝在救災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摘編自崔贄《明代的備荒倉儲》(1)根據材料,概括明朝備荒倉儲建設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朝備荒倉儲制度的作用。33.材料改革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清新政由一批曾仇視改革或與改為敵的人物完成了一場帶有革命內容的改革。在這種意味深長的矛盾背后是歷史透成的兩個原因:其一,庚子之變以后的局勢是一種真正的統(tǒng)治階級再也無法照舊統(tǒng)治下去的時局。1901年2月布的上諭中說:“無事幾難支持,今又構比奇變?!闭菍@一點的承認。新政在主觀上是為了防止革命揭屋頂而牻開的一個窗洞,但在客觀上卻成為時勢佩手不感改革者而實現(xiàn)的一場改革。歷史常常會使前機與放果大相異趣,對于一個沒幕的階級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說過:成成政變殺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國聯(lián)軍殺老年人、北方人多。透過這種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對立,是改革人物與頑國保守人物的對立。侵略者用暴力消滅了后類人物中的一部分,同時又以此震醒了其他部分。這并不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但它導致的結果卻是為中國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許多歷史的是非是隱藏在歷史的深處的,只有透過某些歷史細節(jié)的表象,才能把握歷史邁進的步伐和節(jié)奏——陳旭慧《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改革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我們將不允許失業(yè)大軍存在……我不愿設想任何美國人永遠靠救濟為生”反映了羅斯福新政舉辦公共工程,以工代賑,促進就業(yè),故D正確;整頓財政金融與促進就業(yè)無關,故A錯誤;《全國工業(yè)復興法》與材料無關,故B錯誤;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屬于農業(yè)方面,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2、C【解析】

軍機處所用蘇拉(即聽差),照例揀選十五歲以下不識字之幼童,以防泄漏機密,說明軍機處具有保密性強的特點,故選C;A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軍機處選用十五歲以下不識字之幼童聽差,無法體現(xiàn)重視人員素質,排除B;D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軍機處所用蘇拉(即聽差),照例揀選十五歲以下不識字之幼童”,聯(lián)系所學軍機處的特點分析解答。3、D【解析】

依據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到20世紀,兩次工業(yè)革命基本完成,歐洲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產業(yè)工人,為了適應這一要求,必須普及“義務教育”,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工業(yè)生產需要,所以材料中的變化是由于工業(yè)革命對技術工人的巨大需求,D正確;“人文主義對個人素質的高度關注”可能因素,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都在推動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材料中“19世紀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數(shù)精英和富有階級的特權”說明,人文主義對個人素質的高度關注對教育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并不明顯,排除A;福利制度普遍推行是在二戰(zhàn)后,排除B;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其目的是要奪取政權,不僅是義務教育的普及,排除C。4、B【解析】

1886到1917年吳懋鼎創(chuàng)辦的天津自來火公司建立和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有,19世紀后期受近代洋務運動刺激產生,19世紀末“實業(yè)救國”思潮的促進,一戰(zhàn)期間西方各國減少對華商品輸出等,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廣州國民政府是在大革命時期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直到1928年才統(tǒng)一全國,國民政府對1917年之前天津民族企業(yè)的發(fā)展,沒有產生促進作用,①不符合題意,與之組合的ACD三項錯誤。5、D【解析】

材料中“皇室的權,總是逐步升,政府的權,總是逐步降”,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政治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清軍機處的設立,使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選D;秦朝時君主專制才正式確立,郡縣制體現(xiàn)中央與地方,不符合題意,A錯誤;B體現(xiàn)了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不是君權趨勢加強,排除;三省六部起到加強了皇權的效果,但是皇權沒有到達頂峰,排除C。6、B【解析】

梭倫改革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眾議院鑲嵌這幅畫像的目的在于宣揚民主公正,故B正確;梭倫改革的信息得不出三權分立的特征,排除A;天賦人權是伏爾泰的思想,排除C;古代雅典并不是實行議會政治,排除D。故選B。7、B【解析】

歐盟的成立,歐盟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共同貨幣、外交和安全政策與防務的聯(lián)盟,成為個多元并存的世界,|B正確;材料指出歐共體發(fā)展為擁有共同貨幣、外交和安全政策與防務的聯(lián)盟,而不是區(qū)域統(tǒng)一,排除A;材料未涉及與美國協(xié)作的有效的信息,排除C;材料未涉及勢力均衡的有效信息,排除D。8、C【解析】注意革命黨、中華民國與老農之間的聯(lián)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農對革命情況一無所知,說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雖說已日漸深入人心,但對農村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9、C【解析】

據材料“鄉(xiāng)邑訟理不決者,往往求直于長者,無不慚服而去?!辈⒔Y合所學可知可知,“里老文化”作為明初社會治理中一種特有的歷史現(xiàn)象淵源于里老制度產生和發(fā)展,材料中強調鄉(xiāng)村中有糾紛不能自己解決的,經常求助于德高望重的長者,最后都慚愧、信服而歸,這是地方自我管理而對國家治理的有益補充,C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基層自我管理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便于國家的管理和中央集權,A說法錯誤;據所學可知,“里老制”中的長者是村鄉(xiāng)德高望重的鄉(xiāng)紳、族長、耆老等擔當,而不是“積累了更多訴訟經驗”,B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鄉(xiāng)里糾紛的解決、調節(jié),而不是“司法判決”,D說法錯誤?!军c睛】“里老制”是鄉(xiāng)村治理和糾紛調處由村鄉(xiāng)德高望重的鄉(xiāng)紳、族長、耆老等擔當。10、C【解析】

由材料“將黑暗的奴隸制化為光明”可知此詩表達了作者反對農奴制,故C正確;材料主要是反對農奴制,不是反對沙皇制,故A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歌頌努力斗爭精神的內容,故B錯誤;詩中表現(xiàn)的是對農奴制的反對,號召農奴起來推翻奴隸制度,并未體現(xiàn)對自由的向往,故D錯誤。11、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題干中“受進化論和科學分類學的影響···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和“隨著相對論的傳播···全球互動的世界史便應運而生”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強調的是科學方法論的發(fā)展推動了西方史學研究方法的發(fā)展,故A項正確;BCD三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點: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對論和量子論·相對論的影響12、B【解析】

袁世凱屬于北洋軍閥,是封建主義的代表;宋教仁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在中國實現(xiàn)民主共和,所以宋教仁案從本質上體現(xiàn)了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的矛盾,故選B項;宋教仁不代表帝國主義,排除A項;C項流于表面,未能體現(xiàn)實質,排除;“權力之爭”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3、C【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不結盟運動反映了第三世界國際力量的崛起,從60年代到80年代,不結盟運動的宗旨由最初反對殖民主義到提出開啟南北對話及加強南南合作的主張,說明第三世界國家調整了戰(zhàn)略目標,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當今世界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尚未建立;B選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不結盟運動宗旨的變化,并未體現(xiàn)多極化趨勢的加強;D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不結盟運動對開啟南北對話的提議,并未體現(xiàn)南北對話的結果。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4、C【解析】

清朝中央政權冊封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主要目的在于強化中央對西藏的控制和管理,實質是強化中央集權的一種表現(xiàn),C正確;ABD三項不是其主要目的所在,排除。15、B【解析】

圖1票證屬于計劃經濟時代產物,圖一票證的退出和圖2票證的出現(xiàn)反映了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故B正確;社會主義所有制仍是公有制,排除A;材料未涉及社會民主政治的信息,排除C;材料說明的是經濟體制的轉變,不是說明國家逐漸放松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排除D。故選B。16、B【解析】

據材料可知,羅馬的“喪廉恥”制度體現(xiàn)羅馬社會重視名譽,將其與個人行為能力綁定,有利于增強個人的社會責任感,故B選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羅馬民主制度,故A選項錯誤;C項中“消除”一詞過于絕對,故C選項錯誤;材料中“喪廉恥”制度不能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選項錯誤。17、D【解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體現(xiàn)的是割據,而古代中國實行中央集權,中央政府直接干預地方,其政策落實往往直達基層,因此不會出現(xiàn)“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現(xiàn)象,選項D正確;小農經濟不是官僚系統(tǒng)協(xié)調運作的主要原因,排除A;封建倫理綱常不能保證“一體化結構”運行,如漢代的七國之亂雖然存在著封建倫理綱常思想,但依然發(fā)生了割據,排除B;選官制度本身不能制約官員行為,排除C。18、A【解析】

由材料信息“五年后(民國三十年)”可知《重工業(yè)建設五年計劃》中制定計劃時間應當為民國二十五年,即1936年。結合材料內容可知此時政府正在為抗日展開經濟備戰(zhàn),A正確;抗戰(zhàn)時期政府的工作重心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轉而進行經濟建設,B錯誤;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年到195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C排除;材料中沒有涉及中共根據地,D排除。故選A。19、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獲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根據關鍵信息“1500-1900年”、“1800年以后,增長指數(shù)的劇增”等,本題實際上考查英國工業(yè)革命帶來生產力巨大發(fā)展。據此,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不符合統(tǒng)計圖總體信息特征;BC兩項,統(tǒng)計圖中,無從直接體現(xiàn),具有片面性。D項表述客觀,本題正確答案選D??键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工業(yè)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帶來生產力巨大發(fā)展20、A【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內閣獨留文淵閣,文淵閣位于紫禁城,接近皇帝,說明皇帝對內閣重視,其獨立性增強,這是其地位提高的表現(xiàn),故A正確;B材料不能體現(xiàn),排除;材料不涉及閣臣的來源,故排除C;依據材料看不出中樞機構的擴張情況,故排除D。故選A。21、B【解析】

儒家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強調民本,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耕織最符合儒家思想,B正確;A是承認土地私有,排除;C是軍事上的措施,排除;D是思想上的措施,排除。故選B。22、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體現(xiàn)的是英國的責任內閣確立后并未完全剝奪國王的權力,說明制度變革有一定的漸進性,D選項符合題意;AB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責任內閣制剝奪了國王的行政權,C選項錯誤。23、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意大利城市的商業(yè)和政治社會里的發(fā)展需要是以恢復研究羅馬法來適應的,這說明羅馬法復蘇適應了社會發(fā)展需要,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羅馬法維護的是奴隸制階級的利益,并非資產階級的法典;C選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恢復研究羅馬法來適應意大利城市中商業(yè)和政治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不是強調文藝復興的旗幟;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科學產生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4、C【解析】

建立在歐洲莊園經濟基礎之上的是封建等級制,隨著城市的復興,歐洲等級君主制取代了封建等級制。14、15世紀隨著商品經濟發(fā)展,歐洲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期歐洲的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歐洲確立起來君主立憲制,根據以上分析可知,C正確;A、B、D排除。25、B【解析】

材料“西方的起、東方的沒落”反映了當時中西方社會不同的演變趨勢。結合所學,中國明清時期仍然處于小農經濟主導的君主專制的封建社會,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可見該學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轉型,故B項符合題意;政權更替屬于表面現(xiàn)象,故A項不符合題意;國力對比與社會轉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質的問題,故C項不符合題意;文化差異屬于社會轉型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故D項不符合題意。26、D【解析】

材料中“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反映出在相對論和量子論出現(xiàn)之前,開爾文勛爵認為近代物理學的門類較為齊全;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物理學方面已經有了牛頓力學、電力等方面的理論,是物理學的基本框架。故答案為D項。A項,根據所學可知,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時間是1905年,與題中時間不符,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現(xiàn)代物理學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論,此時還未出現(xiàn),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物理學與科技革命之間的關系,而且科技革命是從“二戰(zhàn)”后期開始的,排除。27、B【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議會的理解。根據材料,“它”的職能是“組成政府的人員濫用職權”“就將他們撤職”,即“它”的職能主要是限制政府的勸力和任命的權力,體現(xiàn)了政府和議會的關系。故B項符合題意??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議會?!驹斀狻空堅诖溯斎朐斀?!28、C【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洗雪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故選C項;AB項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排除;新中國成立表明中國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任務,不屬于“轉折點”,排除D項。故選C。29、B【解析】

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列強在開辟通商口岸城市內劃定一塊區(qū)域作為“租界”,禁止中國人入內,成為城市中“國中之國”,B正確;A是古代希臘國家形態(tài);C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形態(tài);D是《辛丑條約》之后在北京劃分區(qū)域。30、D【解析】

“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貢獻在于鼓勵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級政府─聯(lián)邦、州、縣要加入各社區(qū)的救濟活動并盡其應盡的本職”體現(xiàn)了胡佛政府意圖通過鼓勵地方的合作、加強救濟來應對危機。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咨文無力阻止經濟危機的惡化,故D正確;胡佛政府沒有放棄自由放任政策,故A錯誤;材料中沒有政府職能擴大的信息,故B錯誤;羅斯福沒有借鑒胡佛這一措施,故C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目的:扭轉民國初期吏治狀況;加強對官吏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保證官僚機器的正常運轉。(2)意義:有利于防止官吏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助于提高官吏隊伍的廉潔性;推動了中國政治制度的現(xiàn)代化;為后世提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