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06講聲音(解析版)一、單選題1.(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觀察者靜止在路旁,一列動車以速度v向觀察者駛來,動車發(fā)出的鳴笛聲頻率為f0,觀察者聽到的聲音頻率為f,聲音的速度為u,f與f0的關系正確的是()A. B. C. D.【答案】B【詳解】動車發(fā)出的鳴笛聲頻率為f0,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為f,當波以速度u通過接收者時,時間t內通過的完全波的個數(shù)為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為波源朝向觀察者以速度v運動,由于波長變短為λ0=λ﹣vt,而使得單位時間內通過波的個數(shù)增多,即則故選B。2.(2022秋·廣東佛山·八年級佛山市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許海初級中學??几傎悾┘?、乙兩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墻壁前,兩人之間相距102m,且距離墻壁均為68m,如圖所示,甲開了一槍后,乙先后聽到兩聲槍響的時間間隔為(
)(已知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A.0.1s B.0.2s C.0.38s D.0.4s【答案】B【詳解】(1)分析:做此題的關鍵就是弄明白兩次聲音是怎么傳播過來的.第一次是聲音直接從甲傳到乙,已知聲速,又有傳播的路程,可利用公式t=S/V求出所用時間.(2)第二次是聲音遇到光滑的墻壁被反射到耳朵的,需要根據(jù)反射定律來畫圖,連接甲乙,做連線的中垂線與墻壁交于一點c,聲音從甲到c再到乙,這次聲音傳播通過的路程為AC+CB,已知聲速,可利用公式t=S/V求出第二次所用的時間.兩次時間只差即先后聽到兩聲槍響的時間間隔為.解答:∵第一次聲音直接從甲傳到乙,所用的時間為:t1=S1/V=102m/340m/s=0.3s,第二次聲音從甲到c再到乙用的時間,從圖可知,OA=OB=12AB=1/2×102m=51m,OC=68m,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C2=BC2=OC2+AO2解得AC=BC=85m所以第二次傳播的路程為:S2=AC+BC=85m+85m=170m,則第二次的時間為:t2=S2/V=170m/340m/s=0.5s,兩聲槍響的時間間隔為:t=t2?t1=0.5s?0.3s=0.2s.故【答案】B3.(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距離爆炸點6千米處的某人,先后兩次聽到爆炸的聲音,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是聲波經水平直線傳播而來的,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經過空中云層反射而來的.設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兩次聽到的爆炸聲間隔時間為11.7秒,則云層的高度約為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答案】A【分析】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是聲波經水平直線傳播而來的,根據(jù)速度的公式得到需要的時間;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經過空中云層反射而來的,聲音先到達云層,經云層反射到達某人,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路程,根據(jù)速度的公式得到需要的時間,兩次用時之差是11.7s,列出等式,求出云層的高度.【詳解】第一次聽到經水平直線傳播而來的聲音,需要時間,要想聲音經云層反射到達某人,起反射作用的云層一定在爆炸處和某人的中間位置的正上方的地方,聲音經過的路程為:,某人經過云層反射聽到爆炸聲的時間為:,兩次聽到的爆炸聲間隔時間為11.7s,,所以h=3986m≈4km.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知道聲和光同樣符合反射定律,確定起反射作用的云層在爆炸處和某人的距離中點的正上方.4.(2023春·陜西渭南·九年級校考競賽)沖鋒號即軍號,戰(zhàn)場吹起沖鋒號,戰(zhàn)士們即全力向前,奮力拼殺。沖鋒號無音孔或變音按鍵,由號嘴、喇叭口、號管組成,構造最簡單,發(fā)音嘹亮,傳遠性好。關于沖鋒號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沖鋒號發(fā)出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用力吹響沖鋒號是改變了發(fā)出聲音的響度C.沖鋒號發(fā)出的聲音只能傳播信息D.沖鋒號喇叭口的作用是減小聲音的分散,增大聲音的音調【答案】B【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沖鋒號發(fā)出的聲音是由沖鋒號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用力吹響沖鋒號增大了空氣柱的振幅,從而改變了發(fā)出聲音的響度,故B正確;C.沖鋒號發(fā)出的聲音既能傳播信息,也能傳遞能量,故C錯誤;D.沖鋒號喇叭口的作用是減小聲音的分散,增大聲音的響度,故D錯誤。故選B。5.(2023春·湖北黃石·八年級統(tǒng)考競賽)如圖所示,用筷子敲擊大小不同的瓷碗可以演奏優(yōu)美的樂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樂曲聲是由瓷碗振動產生的B.快速敲,聲音傳播速度越快C.用更大的力敲碗可改變音調D.優(yōu)美的樂曲聲一定不是噪聲【答案】A【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因此樂曲聲是由瓷碗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快速敲,物體振動頻率快,聲音的音調高,故B錯誤;C.用更大的力敲碗,物體振動的幅度變大,響度變大,改變的是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D.如果人正在休息,樂曲聲也會打擾人的休息,也是噪聲,故D錯誤。故選A。6.(2021秋·湖南長沙·八年級雨花外國語學校校聯(lián)考競賽)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fā)現(xiàn)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B.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C.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 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答案】A【詳解】用小錘敲擊音叉,音叉振動發(fā)聲,但振幅較小,難以觀察。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小球被振動的音叉彈開,幅度較大,現(xiàn)象明顯,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7.(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聲在海水中的速度隨海水的深度、溫度、含鹽量變化而變化;如圖所示是聲速隨海水深度變化的函數(shù)圖像,Ha、Hb分別為海面、海底坐標,當潛艇在海下用聲波傳遞信息時,效果最好的是()A.在海底與海面之間B.在海下各處一樣C.在海底D.無法判斷【答案】C【詳解】聲波傳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溫度、鹽度和海水深度等,溫度越高,聲速越大,鹽度的及靜壓力的增加也會引起聲速的增大,其中溫度的變化對聲速的影響最大;觀察圖像可知,Ha、Hb分別為海面、海底坐標;在海水中某處聲音的傳播最小速度v0,海洋表面和海底之間的中部區(qū)域內,隨著海底深度的減小和增加而增大,到達海底比到達海面速度變化的快,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8.(2023·湖南衡陽·九年級湖南省衡南縣第一中學??几傎悾┒宋绻?jié)舉行龍舟賽時,運動員喊著號子、合著鼓點有節(jié)奏地同時劃槳。下列有關聲現(xiàn)象說法錯誤的是()A.鼓聲是由鼓槌振動產生的 B.觀眾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C.運動員打鼓的力越大,響度越大 D.岸上觀眾聽到的鼓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答案】A【詳解】A.鼓聲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符合題意;B.觀眾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運動員打鼓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岸上觀眾聽到的鼓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9.(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交通部門通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fā)出并接收到的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jù)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fā)出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且聲速與車速均保持不變)()A.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時距離測速儀102mB.汽車兩次收到信號的時間差為1.3sC.n的值為34D.汽車的速度約為26.15m/s【答案】C【詳解】A.由圖知,汽車收到第一次信號時,經過的時間為距測速儀故A正確,A符合題意;B.汽車兩次收到信號的時間差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由圖知,汽車收到第二次信號時,經過的時間為距測速儀即n的值為68,故C錯誤,C符合題意;D.由圖知,汽車遇到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內行駛汽車的速度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2023春·湖南衡陽·八年級湖南省衡南縣第一中學校聯(lián)考競賽)如圖所示四個實驗場景,下列描述中錯誤的是()A.甲圖可以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由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進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學推理法B.乙、丙兩圖都可以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實驗中運用了控制變量法C.丙圖可以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運用了轉換法D.丁圖可以驗證空氣可以傳聲、聲波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實驗中運用了轉換法【答案】D【詳解】A.如圖甲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鐘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空氣,發(fā)現(xiàn)鈴聲明顯減小,這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實驗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這種研究方法叫做實驗推理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乙所示,用該裝置探究鋼尺振動時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變,因此多次實驗中,保持鋼尺振動的頻率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而圖丙,重敲音叉時,小球被推開的幅度增大,音叉發(fā)出的聲音響度增大,說明音叉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保持音叉振動的頻率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綜上所述,乙、丙兩圖都可以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實驗中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丙圖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通過乒乓球被彈起呈現(xiàn)音叉的振動,可以將音叉的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同時聽到了聲音,該實驗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該實驗中將音叉的微小的振動轉換為乒乓球的大振動,所以該實驗中用到的這種科學探究方法是“轉換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丁圖敲擊右邊的音叉,發(fā)現(xiàn)緊靠左邊音叉的輕質小球被多次被彈起,說明左音叉在振動,并且左音叉振動的原因是由于右音叉的振動,這樣不僅說明了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也說明的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同時還說明了聲波能傳遞能量,可以驗證空氣可以傳聲、聲波可以傳遞能量,實驗中運用了轉換法,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1.(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1,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v2,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時間為B.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時間為C.鋼軌的長度為D.鋼軌的長度為(v2﹣v1)t【答案】C【詳解】CD.設鋼軌的長度為L,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t1=聲音在鋼軌中傳播的時間為t2=時間間隔t=t1﹣t2=﹣所以鋼管的長度L=故C正確,D錯誤;AB.聲音從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時間為t2===t故AB錯誤。故選C。12.(2022秋·陜西渭南·八年級??几傎悾埬吃凇独首x者》中為大家演繹了《追風箏的人》.關于其中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朗讀時,朗讀者的聲帶振動產生聲音B.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3×108m/sC.觀眾主要依據(jù)音調區(qū)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D.朗讀者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音的頻率很高【答案】A【詳解】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傳播時需要介質.(2)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3)音調與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4)音色是區(qū)別聲音的重要標志.區(qū)別聲音就是靠音色.解答:A、發(fā)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朗讀時是聲帶振動產生聲音,故A正確;B.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B錯誤;C.觀眾主要依據(jù)音色區(qū)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故C錯誤;D.朗讀者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音的振幅很大,響度大,故D錯誤;故選A【點睛】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和傳播速度幾個方面去分析,難點是聲音三個特性的區(qū)分.二、多選題13.(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如圖所示,每晚7點半,北京望京門前一截不通車的馬路上,隊長金玉琴吹響口哨,分散在各處聊天的大爺大媽開始集結,準備跳操,伴隨著音樂節(jié)奏動作整齊地表演他們自編的各種動作;下列關于他們跳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以地面為參照物大爺大媽是靜止的B.以領隊為參照物大爺大媽是靜止的C.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到大爺大媽耳朵的D.為了不影響周圍群眾的生活,他們盡量減小音量,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BC【詳解】A.以地面為參照物,大爺大媽的位置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A錯誤;B.他們的動作整齊,因此,以領隊為參照物大爺大媽的位置不變,是靜止的,故B正確;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到大爺大媽耳朵的,故C正確;D.為了不影響周圍群眾的生活,他們盡量減小音量,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BC。14.(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v1,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v2,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v2>v1)()A.鋼軌的長為B.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時間為C.鋼軌的長為D.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時間為t【答案】AB【詳解】AC.設鋼軌的長度為L,由知道,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是:,在鋼軌中傳播的時間是:,時間間隔是:,故解得鋼管的長度是:,故A正確,C錯誤;BD.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時間是:,故B正確,D錯誤。15.(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小明利用實驗室內的示波器,將幾種不同發(fā)聲體的振動的情況顯示在屏幕上,關于這四種聲音說法正確的是()A.乙是噪聲,其余的屬于樂音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響度,但丙的音調更低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調和音色D.乙和丁的響度、音色不一樣,但音調一樣【答案】BD【詳解】A.從甲乙丙丁四幅圖可以看出,根據(jù)圖示可知:四列聲波都是有規(guī)則振動的波形,是樂音波形,故A錯誤;B.甲和丙兩種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響度是相同的,但相同時間內甲的振動次數(shù)比丙的多,所以丙的音調更低,故B正確;CD.乙和丁在相同時間內,振動頻率相同,因此它們的音調相同;乙和丁的振幅不同,響度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錯誤,故D正確。故選BD。三、填空題16.(2023·湖南衡陽·九年級湖南省衡南縣第一中學??几傎悾┰陂L為884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緊貼金屬管的同學可以聽到兩次聲音。如果兩聲相隔2.43s,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m/s?!敬鸢浮?200【詳解】聲音在金屬管中傳播的時間為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為根據(jù)題意可知,聽到兩次聲音相隔2.43s,所以有帶入數(shù)據(jù)解得v金=5200m/s。17.(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一根長為L的直鋼管,當在其中一端敲擊一下時,其同學在另外一端聽到了兩次響聲,并用秒表測量出時間間隔為t;第一次的響聲是通過(選填“空氣”或“鋼管”)傳遞過來的,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v0,則聲音在鋼管中傳播的速度表達式v1=(用題目中的字符表達)?!敬鸢浮夸摴堋驹斀狻縖1]聲音在鋼管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所以先聽到的那次響聲是通過鋼管傳來的。[2]由可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為聲音在鋼管中傳播的時間為由于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較慢,所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較長,則聽到兩次響聲的時間間隔解之可得聲音在鋼管中傳播的速度18.(2021秋·湖南長沙·八年級雨花外國語學校校聯(lián)考競賽)如圖1、2所示,撥動張緊的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的變化;邊說話,邊用手摸頸前喉頭部分。通過觀察、體驗、總結,可以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產生的;如圖3所示,找一根長木棍,右邊這位同學用針尖輕輕地刮木棍的一頭,刮木棍的沙沙聲連他自己都聽不清。左邊的另一位同學在木棍的另一頭,把耳朵緊貼木棍,卻能清楚地聽到他拍來的“電報”。原因是:?!敬鸢浮空駝庸腆w傳聲效果比空氣傳聲效果好【詳解】[1]撥動張緊的橡皮筋,橡皮筋會發(fā)出聲音,同時會觀察到橡皮筋在上下振動;邊說話,邊用手摸頸前喉頭部分,會感覺到聲帶發(fā)麻即在振動。所以,通過這兩個實驗總結物體發(fā)聲的共同特征是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右邊同學用針尖輕輕地刮木棍的一頭,刮木棍的沙沙聲連他自己都聽不清。是因為刮木棍的聲音需要通過空氣傳播到他自己的耳朵,而空氣傳聲速度較慢,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減弱,所以他自己都聽不清刮木棍的沙沙聲;左邊同學在木棍的另一頭,把耳朵緊貼木棍,刮木棍的聲音通過木棍傳入她的耳朵,固體的木棍傳聲速度較快且效果好,所以該同學能聽到他拍來的“電報”。19.(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高速路上安裝了測速儀來監(jiān)控道路上的違章行駛。測速儀對著前方行駛而來的汽車連續(xù)兩次發(fā)射超聲波。測速儀第一次發(fā)射超聲波到接收汽車反射的超聲波經過了0.2s,則汽車第一次反射超聲波時距測速儀m;測速儀兩次發(fā)射超聲波間隔0.8s,從第二次發(fā)射到接收汽車的反射波經過了0.1s,則測到的車速是m/s。(聲速取340m/s)【答案】3422.67【詳解】[1]由題意可知,測速儀第一次發(fā)射超聲波時,超聲波從測速儀傳播到汽車的時間為故汽車第一次反射超聲波時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2]同理可知,測速儀第二次發(fā)射超聲波時,超聲波從測速儀傳播到汽車的時間為故汽車第二次反射超聲波時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故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的距離為所用時間為故測到的車速為20.(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成語“掩耳盜鈴”中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已知人耳區(qū)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0.1s以上,現(xiàn)有一根長為17m的鐵管,如果你將耳朵貼在鐵管的一端,讓另外一個人敲擊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則敲擊聲由空氣傳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會聽到次敲打的聲音.(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在鐵中傳播速度為5200m/s)【答案】產生傳播0.051【詳解】“掩耳盜鈴”從物理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產生,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只是阻止聲音進入自己的耳朵;因為管長s=17m,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則由v=s/t得: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t1=s/v空氣=17m/340m/s=0.05s;由于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氣體中最慢,所以聲音在鐵管中的傳播時間一定小于0.05s,則兩次聲音的間隔一定小于0.1s,此時人耳無法分辨兩次聲音,故只能聽到一次敲打聲.21.(2022秋·陜西渭南·八年級??几傎悾┤鐖D所示,8個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可以發(fā)出“1、2、3、4、5、6、7、”的聲音來。這些聲音是由振動發(fā)出的。越用力敲,聲音就越響,是因為:。用相同大小的力從左到右敲擊,音調越來越(填“高”或“低”)。在瓶口向內吹氣,聲音是由于振動而產生的。
【答案】水和瓶子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高空氣柱【詳解】[1][2]敲擊它們時,振動的物體是水和瓶子,瓶子發(fā)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越用力敲,振幅越大,聲音就越響。[3]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質量越大,越難振動,音調越低,音調從左到右,越來越高。[4]用嘴在瓶口吹氣時,振動的物體是瓶內的空氣,聲音是由瓶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22.(2022秋·江西贛州·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通過觀察下列的聲音波形圖,的音調相同,的響度相同。【答案】ABDABC【詳解】[1][2]音調和頻率有關,響度和振幅有關;由波形圖可知,相同時間內ABD的振動次數(shù)相同,即它們的振動頻率相同,因此音調相同;ABC偏離原位置相同,振幅相同,因此響度相同。四、實驗題23.(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如圖所示的是探究聲現(xiàn)象的三個實驗情景,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如果加大力度敲擊音叉,發(fā)現(xiàn)乒乓球被彈得越遠,聽到的聲音的響度也越大,這個現(xiàn)象說明.(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若把甲、乙兩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的圖是(選填“甲”或“乙”).(3)如圖丙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先讓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然后一端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使鋼尺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第次鋼尺振動得快,它的音調(填“高”或“低”),這說明音調與有關.【答案】發(fā)聲體在振動把音叉的振動放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空氣能傳聲乙一高頻率【詳解】(1)聲音由振動產生,為了表示發(fā)聲體的振動,采用放大法,所以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就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音叉的振動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而乒乓球的跳動很容易看到,所以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就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如果加大力度敲擊音叉,發(fā)現(xiàn)乒乓球被彈得越遠,聽到的聲音的響度也越大,這個現(xiàn)象說明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右邊音叉的振動能通過空氣傳遞到左邊的音叉,即空氣能傳聲;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所以把甲、乙兩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的是乙圖,因為聲波不能從右邊傳遞到左邊,而敲擊甲圖的音叉是仍然能夠振動的,泡沫塑料球會被彈起.(3)使鋼尺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即保證振幅相同,而兩次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可以比較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比較兩種情況,第一次鋼尺伸出短,振動得快,它的音調高,這說明音調與頻率有關.24.(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如圖所示,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探究聲音的特征:(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你認為四幅圖中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2)如圖A所示,硬紙板接觸齒數(shù)不同的齒輪,齒數(shù)越多,(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越高.如圖D所示,吹筆帽發(fā)出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3)如圖B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shù)拈L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變大;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仔細聆聽鋼尺振動發(fā)出聲音后,發(fā)現(xiàn)音調逐漸(填“變高”或“變低”)了,觀察發(fā)現(xiàn)此時鋼尺振動慢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時由于.【答案】D音調空氣鋼尺響度振動頻率小于20Hz,發(fā)出次聲波【詳解】試題分析:(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fā)聲者越遠響度越弱.故選D(2)如圖A所示,硬紙板接觸齒數(shù)不同的齒輪,齒數(shù)越多,硬紙板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如圖D所示,吹筆帽發(fā)出的聲音是空氣振動產生的.(3)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發(fā)聲,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增大,則聽到聲音的響度變大;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鋼尺振動變慢,音調逐漸變低,振動頻率小于20Hz,發(fā)出次聲波,低于人耳的聽聲范圍,人耳聽不到聲音.考點:聲現(xiàn)象25.(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載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中所列9種規(guī)格的琴弦,因為音調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m2)A銅600.76B銅600.89C銅601.02D銅800.76E銅80F銅1000.76G鋼801.02H尼龍801.02I尼龍1001.02(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3)表中有的材料規(guī)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要選擇三根琴弦,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shù)據(jù)mm2;(4)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敬鸢浮緼BCADF1.02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的力撥動琴弦,比較音調高低【詳解】[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音調高低與橫截面積的關系,要保持長度和材料相同,橫截面積不同,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故應選擇ABC。[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音調高低與長短的關系,要保持橫截面積和材料相同,長短不同,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故應選擇ADF。[3]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要保持橫截面積和長短相同,材料不同,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選擇EH,所以補充的橫截面積應相同,故應補充1.02mm2。[4]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音調高低與松緊程度的關系,要保持橫截面積、材料和長短相同,松緊程度不同,故應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的力撥動琴弦,比較音調高低。五、計算題26.(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為了監(jiān)督司機是否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在公路上安裝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經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經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3s,若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1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求:(1)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的距離;(2)汽車的速度。【答案】(1)85m;(2)34m/s【詳解】解:由題意的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所用時間由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2)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所用時間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因此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的距離這34m共用時間汽車的速度答:(1)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的距離85m;(2)汽車的速度為34m/s。27.(2022秋·江西贛州·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某市區(qū)快速路段限速80km/h,并在原地架設了固定測速儀,其原理如圖所示,汽車向測速儀的方向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8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求:(1)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有多遠?(2)汽車經過上述路段的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3)若汽車速度保持不變,測速儀在發(fā)出第二個信號后,再隔0.9s發(fā)出第三個信號,則第三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多久?【答案】(1)102m;(2)汽車經過上述路段的速度是72km/h,不超速;(3)0.3s【詳解】解:(1)第一次發(fā)出的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由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的距離(2)第二次發(fā)出的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的距離所以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距離為該過程中,汽車行駛時間為汽車的行駛速度為所以不超速。(3)當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離距測速儀是68m,汽車前進時間為在0.7s以后,測速儀發(fā)出第三個信號,此時汽車前進距離為所以在測速儀發(fā)出第三個信號的瞬間,汽車距離測速儀的距離為則超聲波信號與汽車相遇的時間所以第三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的總時間答:(1)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有102m;(2)汽車經過上述路段的速度是72km/h,不超速;(3)第三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的時間約為0.3s。28.(2017·全國·九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在高速路上常使用“超聲波測速儀”測定車速,從而判斷汽車是否超速行駛?!俺暡y速儀”其實就是一種傳感器,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信號的時間差的變化,測出被測物體速度。圖甲中儀器A和B通過電纜線鏈接,B為超聲波發(fā)射與接收一體化裝置,儀器A能將裝置B發(fā)出和接收到的超聲波以脈沖波形顯示在屏幕上?,F(xiàn)固定裝置B,并將它對準沿直線勻速行駛的小車C的尾部,使其每隔固定時間T0發(fā)射一短促的超聲波脈沖,如圖乙中幅度較大的波形。反射波(圖乙中幅度較小的波形)滯后的時間已在圖中標出,其中T0和為已知量,另外還知道該測定條件下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0,球小車的速度大小?!敬鸢浮俊痉治觥扛鶕?jù)乙圖中波形圖得到兩次接收聲波的時間差得到兩次超聲波的傳送距離差,得到C車從第一次接收聲波到第二次接收聲波前進的距離和對應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得到車的速度。【詳解】從B發(fā)出第一個超聲波開始計時,經被C車接收。故C車第一次接收超聲波時與B距離第二個超聲波從發(fā)出至接收,經時間,C車第二車接收超聲波時距B為C車從接收第一個超聲波到接收第二個超聲波內前進s2?s1接收第一個超聲波時刻接收第二個超聲波時刻為所以接收第一和第二個超聲波的時間間距為故車速且車向右運動。29.(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某“和諧號”列車運行時,起點站為長沙,終點站為廣州.列車運行速度為180km/h,途經相距為45km的A、B兩站,在即將到達終點站廣州時,該車發(fā)出一鳴號聲,持續(xù)時間為8s,(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求:(1)列車經過A、B兩站所用時間為多少小時?(2)在8秒內,列車行駛的距離為多少米?(3)終點站臺上的人聽到鳴號聲的持續(xù)的時間為多少s?(設該車在這段時間內速度不變,結果保留1位小數(shù))【答案】(1)0.25h;(2)400m;(3)6.8s【詳解】解:(1)列車經過A、B兩站所用時間(2)列車運行速度v=180km/h=50m/s在8秒內,列車行駛的距離s′=vt′=50m/s×8s=400m(3)設鳴號時列車與站臺上人的距離為s″,鳴號期間車走的路程為s',則鳴號結束時車到人的距離為s2=s″﹣s'=s″﹣vt′從鳴號開始到人聽到聲音結束用的總時間開始聲音傳播的時間站臺上的人聽到鳴號聲持續(xù)的時間答:(1)列車經過A、B兩站所用時間為0.25h;(2)在8秒內,列車行駛的距離為400m;(3)終點站臺上的人聽到鳴號聲的持續(xù)的時間為6.8s。30.(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現(xiàn)代社會汽車大量增加,發(fā)生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車不能立即停止。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前方道路有異常情況到立即操縱制動器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汽車通過的距離叫反應距離;從操縱制動器制動,到汽車靜止,汽車又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制動距離與汽車速度有關,圖甲為某品牌汽車的速度v與制動距離s的關系圖。若駕駛員駕駛該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行駛中突遇緊急情況,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緊急情況到剎車靜止過程中,汽車行駛了54m,制動距離階段用時4s。求:(1)該車勻速行駛10min的路程;(2)制動距離階段汽車的平均速度;(3)駕駛員的反應時間;(4)該車勻速駛入某超聲測速路段,當與測速儀距離OA=45m時(如圖乙),測速儀向小車發(fā)出超聲波,測速儀從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時0.3s。已知此路段限速為80km/h,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請通過計算判斷該車在此路段是否超速?!敬鸢浮浚?)2400m;(2)10m/s;(3)0.7s;(4)該車在此路段已經超速【詳解】解:(1)由題意可知,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速度為v=72km/h=20m/s由可知,車勻速行駛10min的路程為s=vt=20m/s×10×60s=2400m(2)由甲圖可知,當汽車的速度為72km/h時,汽車的制動距離為s1=40m,制動距離階段用時t1=4s,故制動距離階段汽車的平均速度為(3)由題意可知,駕駛員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為s2=s制-s1=54m﹣40m=14m故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4)由題意可知,超聲波從發(fā)出到碰到汽車所用的時間為由可知,超聲波從發(fā)出到碰到汽車時,測試儀與汽車的距離為s3=v聲t3=340m/s×0.15s=51m汽車在這段時間行駛的路程為s′=s3﹣OA=51m﹣45m=6m故汽車此時的速度為故該車在此路段已經超速。答:(1)該車勻速行駛10min的路程為2400m;(2)制動距離階段汽車的平均速度為10m/s;(3)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7s;(4)該車在此路段已經超速。六、綜合題31.(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聲吶光波在水中衰減較快,一般水下幾十米深處光線就很差,電磁波在水中衰減也很快,而且波長越短,損失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頻電磁波,也只能傳播幾十米,然而,聲波在水中傳播的衰減就小得多,在深海中爆炸一個幾千克的炸彈,在兩萬公里外還可以收到信號;2009年2月,法國核潛艇“凱旋”號和英國核潛艇“前衛(wèi)”號在大西洋相撞一潛艇“遭受撞擊和刮傷”,另一潛艇“聲吶罩部分”嚴重受損;均配備先進聲吶系統(tǒng)的兩艘核潛艇,竟將“幾百萬分之一”的相撞機率變?yōu)楝F(xiàn)實;經調查,雙方發(fā)生碰撞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減少自身發(fā)出的噪音而關閉了聲吶系統(tǒng);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聲吶能夠向水中發(fā)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jù)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聲吶發(fā)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guī)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請回答以下問題;(1)關于聲吶所發(fā)出的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磁波
B.超聲波
C.次聲波
D.光波(2)人能夠感受到聲吶發(fā)出的波的頻率范圍是kHz到kHz;(3)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監(jiān)測到離它7500m的潛艇B,并持續(xù)監(jiān)控潛艇B,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高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B的連線上,經一分鐘后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變?yōu)閙;(4)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聲吶系統(tǒng)是通過發(fā)射聲波來定位的B.關閉聲吶系統(tǒng)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C.刮傷的痕跡是潛艇之間摩擦力作用的結果D.潛艇做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在水里航行時受到的壓強?!敬鸢浮緽10206300D【詳解】(1)[1]聲吶能夠向水中發(fā)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30kHz大于20000Hz,所以聲吶發(fā)出的是超聲波。(2)[2][3]人耳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聲吶發(fā)出的聲波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因此人耳聽到的聲吶發(fā)出的聲波頻率為10kHz~20kHz。(3)[4]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高的,說明潛艇B在向潛艇A靠近;1min=60s,1分鐘后,潛艇B行駛的路程現(xiàn)在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4)[5]A.聲吶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利用回聲定位原理,科學家發(fā)明了聲吶,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B.關閉聲吶系統(tǒng)是防止噪聲的產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兩潛艇互相接觸時發(fā)生碰撞在表面相互摩擦出現(xiàn)刮傷的痕跡,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會受到水的阻力,做成流線型可以減小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故D錯誤,D符合題意。故選D。32.(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雙耳效應人們利用兩只耳朵聽聲音時,利用“雙耳效應”可以分辨出聲音是由哪個方向傳來的,從而大致確定聲源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在人們的右前方有一個聲源,由于右耳離聲源較近,聲音就首先傳到右耳,然后才傳到左耳,產生了“時間差”。聲源距兩耳的距離差越大,時間差就越大。兩耳之間的距離雖然很近,但由于頭顱對聲音的阻隔作用,聲音到達兩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產生了“聲級差”。當聲源在兩耳連線上時,聲級差最大可達到25分貝左右。不同波形的聲波繞過人頭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頻率越高的聲波,衰減就越大。于是人的雙耳聽到的音色就會出現(xiàn)差異,也就是“音色差”?;卮鹣铝袉栴}:(1)雙耳效應主要是利用同一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不同、不同和不同(選填“音調”、“響度”、“音色”);(2)若左耳聽到聲音的聲級比右耳聽到聲音的聲級大,則聲源可能在人的;A.正前方B.左后方C.右前方D.右后方(3)下面不是由于雙耳效應達到的效果的是;A.雷電來臨時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B.將雙眼蒙上也能大致確定發(fā)聲體的方位C.有時將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可以更準確判斷聲源位置D.舞臺上的立體聲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4)如圖乙是立體聲錄音現(xiàn)場情景示意圖,兩個拾音器模擬人的雙耳并排放置,這樣兩個拾音器拾得的信號既有又有,等于模擬了人的雙耳效應。圖丙是立體聲播放時的情景示意圖,雙聲道播放使聽者產生了立體感(空間感)。【答案】響度音色BA時間差聲級差【詳解】(1)[1][2]根據(jù)文中“時間差”、“聲級差”和“音色差”,可知同一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不同、響度不同和音色不同。(2)[3]左耳聽到聲音的聲級比右耳聽到聲音的聲級大,則聲源距離左耳較近,即聲源可能在人的左后方,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3)[4]A.雷電來臨時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雷聲在傳播的過程中,經地面、山丘等障礙物多次反射,傳來隆隆不斷的雷聲,不是雙耳效應的原因,故A符合題意;BCD.將雙眼蒙上也能大致確定發(fā)聲體的方位、有時將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可以更準確判斷聲源位置、舞臺上的立體聲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都是利用雙耳效應,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4)[5][6]由材料知,雙耳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聲音傳播到人耳時產生了“時間差”與“聲級差”,兩個拾音器模擬人的雙耳并排放置,這樣兩個拾音器拾得的信號既有“時間差”,又有“聲級差”,雙聲道播放使聽者產生了立體感。33.(2022秋·全國·八年級校聯(lián)考競賽)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雙耳效應和立體聲人們利用兩只耳朵聽聲音時,利用“雙耳效應”可以分辨出聲音是由哪個方向傳來的,從而大致確定聲源的位置。如圖1所示,在人們的右前方有一個聲源,由于右耳離聲源較近,聲音就首先傳到右耳,然后才傳到左耳,產生了“時間差”。聲源距兩耳的距離差越大,時間差就越大。兩耳之間的距離雖然很近,但由于頭顱對聲音的阻隔作用,聲音到達兩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產生了“聲級差”。當聲源在兩耳連線上時,聲級差最大可達到25分貝左右。不同波形的聲波繞過人頭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頻率越高的聲波,衰減就越大。于是人的雙耳聽到的音色就會出現(xiàn)差異,也就是“音色差”。一般的錄音是單聲道的。用一個拾音設備把各種聲音記錄下來,綜合成一種音頻電流再通過處理后由揚聲器發(fā)出。這時我們只能聽到混合的樂器聲,而無法聽出每個樂器的方位,即聲音缺失了原來的空間感。用兩個拾音器并排放置,同一聲源發(fā)出的聲音信號由這兩個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產生左、右兩個聲道的信號。當聲源不在正前方時,聲源到達兩拾音器的路程不一樣,因此,兩個拾音器拾得的信號既有聲強差又有時間差,等于模擬了人的雙耳效應,產生了立體感(空間感)。立體聲在播放時,至少必須有兩個音箱或耳機放音。(1)雙耳效應主要是利用同一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不同、不同和不同。(音調/響度/音色)(2)若左耳聽到聲音的聲級比右耳聽到聲音的聲級大,則聲源可能在人的。(正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3)以下判斷正確的是A.一只耳朵也會產生雙耳效應B.單聲道錄音和放音也可以還原交響樂隊中個演奏者的方位C.將兩只耳機的位置對調,聽到的立體聲效果會受到影響D.電影院里,單個音箱(揚聲器)無法實現(xiàn)立體聲播放(4)下面不是由于雙耳效應達到的效果的是A.雷電來臨時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B.將雙眼蒙上也能大致確定發(fā)聲體的方位C.有時將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可以更準確判斷聲源位置D.舞臺上的立體聲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5)如圖,若某人兩耳間的距離是0.204m,聲速為340m/s,開始聲源在兩耳連線上,人沿虛線箭頭方向向后轉動,使聲源到O點連線和兩耳連線夾角a從0°增大到180°,則下列人雙耳聽到聲音的時間差Δt與夾角a的關系圖像,正確的是()A.B.C.
D.【答案】響度音色左后方DAB【詳解】(1)[1][2]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響度及音色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2)[3]左耳聽到聲音的聲級比右耳聽到聲音的聲級大,左耳離聲源較近,聲音就首先傳到左耳,然后才傳到右耳,則聲源可能在人左后方。(3)[4]ABD.要想錄制立體聲,至少要兩只話筒,并用兩個聲道播放。聲源處不同位置放的話筒越多,觀眾四周對應的揚聲器越多,聲音通過話筒、揚聲器傳到觀眾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的差異也就越明顯,聽到的立體聲效果就越好。故D正確,AB錯誤;C.將兩只耳機的位置對調,聽到的立體聲效果不會受到影響,故C錯誤。故選D。(4)[5]A.雷電來臨時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雷聲在傳播的過程中,經地面、山丘等障礙物多次反射,傳來隆隆不斷的雷聲,不是雙耳效應的原因,符合題意;BCD.將雙眼蒙上也能大致確定發(fā)聲體的方位、有時將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可以更準確判斷聲源位置、舞臺上的立體聲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都是利用雙耳效應,不符合題意。故選A。(5)[6]聲源到O點連線和兩耳連線夾角為0°時,人雙耳聽到聲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干洗店轉讓合同范本
- 攝影師平面拍攝合同范本
- 個人門面房長期出租合同范本
- 裝飾裝修設計合同范本
- 拎包即住單身公寓出租合同范本
- 勞動合同簡單范本3
- 建材采購與銷售合同
- 音樂演奏器材銷售合同
- 建筑項目合同管理與信息共享措施
- 高中信息技術選修1教學設計-2.3 排序1-浙教版
- 視頻號精細化運營培訓課件
- 雅馬哈便攜式電子琴KB-100說明書
- 固定財產清查登記匯總表
- DB12-T 1153-2022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設備設施大修和更新改造技術規(guī)范
- 金壇區(qū)蘇科版二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第1課《我喜歡我自己》課件(定稿)
- ava標準錄播教室應用解決方案
-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試驗檢測記錄表
- 青島版五四制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 小數(shù)的認識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論文任務書 土木工程專業(yè)電大畢業(yè)論文
- 英語閱讀Reading 特洛伊木馬屠城 課件
- 倪師十二經穴起止歌經絡歌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