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一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_第1頁
部編版高一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_第2頁
部編版高一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_第3頁
部編版高一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_第4頁
部編版高一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高一語文上冊

期末測試卷(附答案)

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1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1~4題.

問1:敦煌研究院身處戈壁荒漠之中,生活條件相對艱苦,卻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敦煌人扎根荒漠、默

默守護。請您具體談談“莫高精神”。

樊錦詩:我們談到數(shù)字敦煌、談到科技,但這些其實都只是手段,敦煌石窟能不能保護好,說到底還

得靠人。敦煌研究院成立70多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和強大動力,就是莫高窟人以智慧和汗

水積淀下來的“莫高精神”。

誰都在堅守,可我們是在茫茫大漠中堅守,那種艱苦條件是難以想象的。進洞沒有樓梯,就是靠在一

根長木頭的左右兩側分別插入短木條的“娛蚣梯”攀登進洞。洞里黑子乎的,那時臨摹壁畫只能靠鏡子和

白紙反射洞外的日光。甘于奉獻,指的是敦煌研究院的人都是“自投羅網(wǎng)”,自愿來到這里的,是“打不

走的莫高窟人”。勇于擔當,是講敦煌研究院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以保護、研究、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

統(tǒng)文化為己任。開拓進取,就是要講科學,跟上時代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把敦煌文化保護

好,守住這個文化寶藏。

我相信,一切工作都是人在做,有好的人,才能做出好的事。文物事業(yè)始終要交托給一代又一代的年

輕人。一樣的道理,我們的文化建設能不能搞好,中華文化能不能可持續(xù)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下去,關

鍵同樣在人才。

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文化。當我們越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就越會覺得中華民族是非常偉大的。咱

們的中華文明,一代一代不斷傳承下來,博大精深,中國的年輕人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不能讓我們老祖

宗優(yōu)秀的東西丟失。

問2:敦煌莫高窟及藏經(jīng)洞文物,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標志性成果。您說:“敦煌是一部千年的中

華形象歷史?!闭埬務勊奈幕囆g價值。

樊錦詩:敦煌有歷史記載已2000多年,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莫高窟是公元4到

14世紀,歷經(jīng)10個朝代連續(xù)1000年的建造留下來的。它有735個洞窟,4.5萬平方米壁畫,2000多尊彩

塑。所以這確實是個文化藝術寶庫。莫高窟的藝術主題是佛教,它是形象藝術的佛教,但它所承載的又不

僅僅是一千年的形象的佛教史,還是一千年的繪畫史、一千年的雕塑史、一千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所以

說敦煌是一部千年的中華形象歷史。

敦煌是連續(xù)1000年創(chuàng)造的非常高深的或者有突出價值的藝術。它是多門類的藝術,除了建筑、壁畫、

雕塑以外,還有書法、音樂、舞蹈藝術。此外,壁畫里還反映了工農(nóng)商業(yè)、民情風俗、婚喪嫁娶、衣食住

行、科學技術、醫(yī)學、天文、算術、印刷、民族、外來文明等等。所以說它是‘'百科全書式的寶庫”“墻

壁上的博物館”。從十六國到唐代,六七百年,這段時間是中國藝術發(fā)展特別快、富有成就和創(chuàng)造性的時

期,名家輩出,可惜畫作大多失傳。但敦煌保存了下來,還是真跡。所以從藝術上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

敦煌是永遠讀不完的,無論你讀書萬卷還是學富五車,在敦煌面前,你永遠是個才疏學淺的小后生。

問3:那么該如何激活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力,讓文化遺產(chǎn)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真正活起來

呢?

樊錦詩:“讓文化遺產(chǎn)活起來”,我認為就是要把文物和時代相結合,把繼承和弘揚相結合,讓其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要做好保護,以保護為基礎。文物是古代文化智慧的積累、結晶和載體。它們既珍貴稀有,又脆

弱易損,一旦破壞,便不可再生,將永遠消失。所以,保護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保護根本談不上利

用。

其次是整理研究,挖掘價值。我們不能為了保護而保護,而是要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作為傳

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我們的責任之一就是要去研究、挖掘歷史文物的價值,這是做好陵承的基礎。

??萍及l(fā)展到今天,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手段非常豐富。敦煌研究院也在不斷

探索,如何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莫高窟的教育、弘揚、傳承等功能。一方面,我們精

心挑選了不同時代、不同窟型、不同彩塑、不同壁畫等代表性敦煌藝術向游客開放,使游客在短時間的觀

賞中能領略洞窟的精華。另一方面,我們還在莫高窟建設了博物館和藏經(jīng)洞陳列館,進一步解讀莫高窟的

文化價值。

莫高窟是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chǎn),為了讓它發(fā)揮更大的弘揚功能,我們主動把莫高窟“搬出去”,讓它

走出敦煌,走出甘肅,走出國門。比如,利用數(shù)字化,將電子版壁畫放到網(wǎng)上供大家線上瀏覽,出版通俗

讀物,在國內(nèi)外舉辦敦煌藝術展覽等等。通過敦煌數(shù)字化,既可以做保護檔案,也可以為研究提供資料,

還能用電影把敦煌藝術“搬出”洞窟,讓游客在窟外看窟。這樣洞的壓力減少了,而且觀眾還能看

好?!薄皵?shù)字敦煌”的意義是永久保存,永續(xù)利用,是完整、真實、可持續(xù)地保護好敦煌石窟,并傳給子

孫后代。

(取材于邢婷婷《著名敦煌學者樊錦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自信的源頭》)

1.這篇訪談報道的核心話題是。(3分)

2.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在材料中的橫線處填寫恰當?shù)恼Z句,使之與文意貫通。(2分)

3.記者向樊錦詩提了三個問題,你認為這三個問題如何排序最佳?根據(jù)訪談內(nèi)容,簡要說明理由。(3分)

4.請你以訪談記者的身份,根據(jù)樊錦詩的“答語”,提出一個恰當?shù)膯栴}。(2分)

樊錦詩: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智慧的積累,是我們特有的寶貴財富,

是我們民族的根,應該很好地吸收傳承。敦煌是我們古代文化的寶庫。我到美國去,別人介紹我是敦煌來

的,懂的人立馬肅然起敬。這份敬意,不是對我,而是對敦煌的尊重。人們?yōu)槭裁催@么尊重敦煌?就是因

為敦煌是我們古代文化的寶庫。同時代的、留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傳統(tǒng)文化記錄,不少都被抹去了,只有敦

煌留下了,于是敦煌就成了唯一。守護敦煌,就是守護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根,也是守護我們未來發(fā)展的根基。

軟實力實際上是個硬東西。有句話叫“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說要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

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25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5~7題.

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

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少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蔡②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掏,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

【注釋】①商意:秋意。②槃:燈。

5.兩首詩的體裁均屬于□□詩。(1分)

6.根據(jù)詩意,寫出反映詩人勤奮讀書的三個成語。(3分)

7.這兩首詩的結句都蘊含著“讀書之樂”。請任選其一加以解釋。(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日喻

蘇軾

生而吵?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笨郾P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

也?;蚋嬷眨骸叭罩馊鐮T?!币矤T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吵者

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

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

皆求道之過也。

然則道乎不可求欲?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謂“致”?孫武日:“善戰(zhàn)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

南方多沒人③,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

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

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經(jīng)術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吳君彥律,有志于

學者也,方求舉于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釋】①珍(mid。):這里泛指雙目失明。②籥(yu8):管樂器,彩狀如笛。③沒人:潛水的人。

8.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卻燭而得其形捫:

(2)然則道空不可求歟卒:

9.將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

10.根據(jù)文意,回答問題。(6分)

(1)作者借盲人識日的故事說明了的道理。

(2)作者以為論據(jù)。說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

(3)作者借“北方之學沒者”來類比的人。

11.在下面文段中的橫線上,填寫出詩文原句。(7分)

(1)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展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人生,蘊含著豐富深沉的情感;“①,天

下歸心”傳達出曹操廣納賢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②,復得返自然”抒寫著陶淵明脫離官

場?;貧w田園后的喜悅;“座中泣下誰最多,③”道出了白居易宦海沉浮的感傷。

(2)藝術手法會增強古詩文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李白的詩句“④,日月照耀金銀臺”以奇幻的想

象,把我們帶人了瑰麗的仙界;辛棄疾巧用典故,借劉?!阿?,⑥”的壯舉.表達了自

己馳騁疆場、收復河山的雄心;韓愈通過士大夫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對比,暗含對士大夫“位

卑則足羞,⑦”這種恥于相師心態(tài)的批評之意.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甲)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方:

個不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

妙處,我耳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面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

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①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

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宴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葉子底下是②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

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

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勺;但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節(jié)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

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

去我便一天到晚③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薄皥@子無人

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沉寂下來?!薄皥@墻在金晃晃

的空氣中斜切下一⑷陰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

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薄胺鋬喝缫欢湫§F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

螞蟻搖頭晃腦打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

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個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

轟然墜地,排開萬道金光?!薄皾M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边@

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

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

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天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跟前的一切不

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

輕松一點?學斗慶幸學再感激這樣的安排?

(節(jié)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12.下列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最符合文意的一組是(2分)

A.①縷縷②潺潺③呆④溜

B.①陣陣②脈脈③耗④片

C.①縷縷②脈脈③耗④溜

D.①陣陣②潺潺③呆④片

13.朱自清說:“我耳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史鐵生說:“并耳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分

析這兩句話中的“且”與“并且”對表達情感的作用。(4分)

14.《荷塘月色》寫到了“另一世界”,《我與地壇》也寫到了“另一個世界”。根據(jù)文意,比較這兩個“世

界”有何不同。(6分)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3分。

閱讀《鄉(xiāng)土中國》節(jié)選,完成15~16題。

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

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

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

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jù)生育和婚姻事

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wǎng)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

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者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

個網(wǎng)絡像個蜘蛛的網(wǎng),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wǎng),但是沒

有一個網(wǎng)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里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

系罷了。體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疇性的有關輒念。當我們用這體系來認取具體的親親戚戚時,各人所

認的就不同了。我們在親屬體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卻不是你的父母。再進一步說,天下沒有兩個

人所認取的親屬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兩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兒女。因之,以

親屬關系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的網(wǎng)絡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wǎng)絡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wǎng)絡的中心

都不同。

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F(xiàn)代的保甲制度是團體格局性的,但是

這和傳統(tǒng)的結構卻格格不相入。在傳統(tǒng)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

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殮、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

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

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這和我們的親屬圈子一般的。像賈家的大觀園里,

可以住著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寶釵,后來更多了,什么寶琴、岫煙,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可

是勢力一變,樹倒湖粉散,縮成一小團。到極端時,可以像蘇秦潦倒歸來,“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

中國傳統(tǒng)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在鄉(xiāng)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

可以大到像個小國。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

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給父母膳宿費的西洋社會里,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在團體里的有一定的

資格。資格取消了就得走出這個團體。在他們不是人情冷熱的問題,而是權利問題。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

權,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

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

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

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nèi)寮易羁季康氖侨藗悾瑐愂鞘裁茨??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fā)

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fā)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夺屆酚凇皽S”字下也說:“倫也,水文相次有

倫理也?!迸斯獾┫壬f:凡是有“侖”作公分母的意義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條理、類別、秩序的

一番意思”(見潘光旦《說倫字》,《社會研究》第19期)。

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tǒng)》里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

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安皇鋫悺笔窃趧e父子、遠近、親疏。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們現(xiàn)在讀來,

鬼神、君臣、父子、夫婦等具體的社會關系,怎能和貴賤、親疏、遠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對地位相提并論?

其實在我們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里最基本的概念,這個人和人來往所構成的網(wǎng)絡中的綱紀,就是一個差序,也

就是倫?!抖Y記?大傳》里說:“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币?/p>

思是這個社會結構的架格是不能變的,變的只是利用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線波浪向外擴張的推字。他先承認一個己,推己及人的己,對于這己,得加以克

服于禮、克己就是修身。順著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為人也孝悌,而好

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是一條通路?!吨?/p>

庸》里把五倫作為“天下之達道”。因為在這種社會結構里,從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

說他“善推而已矣”。

15.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o(2分)

16.作者引用《禮記?祭統(tǒng)》《禮記?大傳》中的語句論證了什么觀點?(5分)

17.從下列(1)(2)兩小題中,任選一題作答。(6分)

(I)下列前人對《論語》的評價,側重點各有不同,任選其中一則加以而述。要求:結合《論語》中

的一條語錄,分析合理,160字左右。

①《論語》所言之義理(指合于道德的行事準則或道理),精且粹矣。

——清?李元度

②儒者崇實,故《論語》其文辭皆略無華飾,取足電塞(指表達心意)而已。

—魯迅

(2)請從《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讓你難以忘懷的人物,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獻給他(她)。

要求:符合人物特點,感情真摯,富有文采,160字左右。

五、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

18,請以“有一種成長讓你驕傲”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于700字。

參考答案

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10分。

1.(3分)敦煌(莫高)文化的價值及傳承(意思對即可)

2.(2分)最后是弘揚,也就是讓它“活”起來(意思對即可)

3.(3分)示例:排序2、3、1最佳,訪談邏輯清晰。先從敦煌本身的文化藝術價值談起,再談怎樣讓敦

煌文化“活”起來(或再談怎樣傳承、弘揚敦煌文化);最后談守護敦煌需要“莫高精神”。(意思對

即可,其他排序酌情給分)

4.(2分)守護敦煌有什么意義?(或為什么要守護敦煌?)(意思對即可)

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25分。

5.(1分)古體

6.(3分)示例:焚膏繼辱秉燭夜讀韋編三絕黃卷青燈(其他成語符合詩意亦可)

7.(3分)示例:

《四時讀書樂?秋》:讀書如觀賞清朗皎潔的秋月,令人神清氣爽、內(nèi)心澄澈,心曠神怡。

《四時讀書樂?冬》:像寒冬盛放的數(shù)點梅花可讓人感受到天地化育萬物一樣,讀書也可化育人心,令人

品性高潔,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意思對即可)

8.(2分)(1)捫:摸(2)卒:最終(每空1分)

9.(3分)通曉“道”的人要告訴別人什么是道,即使巧妙比喻善于引導,也不比用銅盤(比喻太陽的形

狀)和用蠟燭(比喻太陽能發(fā)光)更貼切。

10.(6分)

(1)“求道”若不是親自探求,僅靠向別人討教,很難獲得“道'’(意思對即可)

(2)孫武、子夏的話(意思對即可)

(3)不學而務求道或求道而不務學(意思對即可)

11.(7分)

(I)①周公吐哺②久在樊籠里③江州司馬青衫濕

(2)④青冥浩蕩不見底⑤金戈鐵馬⑥氣吞萬里如虎⑦官盛則近諛

(每空1分,寫錯字、別字或漏字不給分。書寫正確、規(guī)范,筆畫不清按錯別字扣分)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

12.(2分)C

13.(4分)“且”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復雜微妙的情感:既有暫時享受荷香月色的喜悅之情;也有對寧靜、

自由生活的渴望、向往(2分)。兩個“并且”逐層深入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為經(jīng)歷磨難后能悟透生

死而感到慶幸;為悟透生死并坦然面對而充滿感激(2分)。(意思對即可)

14.(6分)《荷塘月色》中的“另一世界”指的是幽靜朦朧的月下荷塘;《我與地壇》中的“另一個世界”

指的是充滿著生機活力的地壇(4分)。月下荷塘是讓作者獲得片刻心靈自由的世界;地壇是讓作者感

悟生死,并從容面對生活、創(chuàng)造生命輝煌的世界(2分)。(意思對即可)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3分。

15.(2分)差序格局

16.(5分)作者引用《禮記?祭統(tǒng)》中的語句論證的觀點: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是有差等的次序。(3

分。只答出“倫重在分別”,給1分。)引用《禮記?大傳》中的語句論證的觀點:中國社會結構的架

格不能改變。(2分)(意思對即可)

17.(6分)

(1)結合語錄恰當,分析合理。

(2)符合人物特點,感情真摯,富有文采。

五、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

18.

類別內(nèi)容語言結構評分細則

以37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

①具備語言項和另一項條件,而

一類卷35-40分符合題意其余一項達到二類卷標準的,獲

準確

一類上:39—40中心突出結構嚴謹?shù)没鶞史?;②具備上述三項條件

流暢

一類中:37—38內(nèi)容充實層次分明的,酌情加分(其中有創(chuàng)意、有

得體

一類下:35—36感情真摯文采的,可獲得滿分);③具備上

述一項條件,而另兩項達到二類

卷標準的,酌情減分。

以32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

①具備語言項和另一項條件,而

二類卷30—34分符合題意

通順其余一項達到三類卷標準的,獲

二類上:33—34中心明確結構完整

連貫得基準分;②具備上述三項條件

二類中:31—32內(nèi)容較充實條理清楚

大致得體的,酌情加分(其中語言項比較

二類下:30感情真實

好的,獲得本類卷最高分);③具

備上述一項條件,而另兩項達到

三類卷標準的,酌情減分。

基本符合題

以27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

三類卷24—29分意

基本通順基本完整①具備上述三項條件的,獲得基

三類上:28—29中心基本明

有少量語條理基本清準分;②其中語言項比較好的,

三類中:26127確

病楚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點的,

三類下:24—25內(nèi)容較充實

酌情減分。

感情真實

以21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

偏離題意

①基本具備上述三項條件的,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