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_第1頁
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_第2頁
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_第3頁
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_第4頁
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ppt第四節(jié)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預習提綱1、閱讀課文,了解契丹民族起源地、經濟生活及發(fā)展概貌。2、10世紀初契丹建國的有利條件有哪些?契丹國建立的概況如何?3、契丹國的統(tǒng)治在經濟、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特點?4、蕃漢分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什么?5、宋遼之間的戰(zhàn)爭可以分幾個階段?雙方的戰(zhàn)略態(tài)勢如何?目的何在?結果怎樣、有何影響6、了解黨項族活動區(qū)域、生活概況和西夏建立的概況7、西夏的政治制度與契丹國相比有何相似之處?8、了解宋夏之間和戰(zhàn)概況。思考宋夏和議與澶淵之盟有何異同?預習檢測一—契丹的興起和建國1、列舉契丹族的起源地、經濟生活(1)原居地:

。(2)生活狀況:以

為生(3)發(fā)展:唐末,開始

。2、契丹建立的概況(1)時間(2)建立者(3)都城(4)國號契丹族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由秦漢時的東胡族一支發(fā)展而來。其主要活動地區(qū)是在潢河(今遼河上游的西拉木倫河)一帶,過著逐水草遷徙的游牧、漁獵生活,逐漸發(fā)展為八個部落。唐朝初年,契丹八個部落組成部落聯盟,接受唐朝的統(tǒng)轄。唐朝末年,契丹族勢力發(fā)展起來。畫面上的契丹人,圓臉,短發(fā),髡(kūn)發(fā),額前左右各留一綹頭發(fā)垂在耳前。他身穿圓領窄袖長袍,束腰帶,腰間配一把精致的腰刀。腳穿黑色長筒高靴,這是典型的契丹人形象和裝束。

契丹人引馬圖問題探究一:你認為10世紀初契丹建國的有利條件有哪些?(1)契丹政治、經濟的發(fā)展(2)農業(yè)推廣、開始定居生活;(3)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4)逐步接受漢族封建文化;名億,字阿保機,遼開國君主,勇善射騎,明達世務。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chuàng)造契丹文化,發(fā)展農業(yè)、商業(yè)。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幽云十六州遼太宗耶律德光獲取幽云十六州,增強了契丹勢力,為宋遼的攻戰(zhàn)埋下了禍根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問題探究二:1、契丹國的統(tǒng)治在經濟、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特點?2、蕃漢分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契丹(遼)統(tǒng)治者為什么要推行這一制度?這一制度有何特點?其實質是什么?有何影響?契丹國的統(tǒng)治在經濟、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特點?1、經濟上:提倡農業(yè)2、文化上:接受封建文化創(chuàng)造契丹文字3、政治上:蕃漢分治制度4、契丹取得幽云十六州耶律德光增強了遼繁榮實力,也為宋遼之間的攻戰(zhàn)埋下了禍根補充材料:契丹舊俗,事簡職專,官制樸實……至于太宗,兼制中國(指得幽云十州后,統(tǒng)治區(qū)域擴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國制(遼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方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亦。——《遼史·百官志》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從材料看其主要內容是什么?內容:特點實質根本原因影響因俗而治,民族分治仍然是階級統(tǒng)治漢族、契丹族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及生活方式不同有利于契丹等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國制治契丹,漢制治漢人蕃漢分治制度1、契丹首領阿保機的主要貢獻是①統(tǒng)一契丹②得到幽云十六州③提倡農業(yè),接受漢族封建文化④在位期間創(chuàng)立契丹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011年衡水模擬)中國古代有些統(tǒng)治者為加強統(tǒng)治,解決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的問題,曾經采用過類似“一國兩制”的辦法進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顯“一國兩制”特征的是()A、西漢時期郡國并行制B、契丹的“蕃漢分治”制度C、西夏的部落兵制度D、元朝是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設立行中書省B隨堂練習B3、對遼實行的“蕃漢分治”制度的正確理解有:①是一種民族分治,實際是階級統(tǒng)治②它實際上是對先進封建文明的一種肯定和保護③促進了契丹社會向封建化的過度④不利于民族融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契丹建國后采取“蕃漢分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契丹與漢族民族矛盾尖銳B遼境內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C皇帝與漢族官僚謀求妥協(xié)D中原先進政治制度的吸引AB預習檢測二——宋遼和戰(zhàn)階段戰(zhàn)略態(tài)勢目的結果影響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奪取幽云十六州宋伐遼激戰(zhàn)后宋軍失敗由攻轉守,“守內虛外”遼攻宋南下掠奪財富未能達到目的,雙方議和——澶淵之盟,形成對峙局面1、完成宋遼戰(zhàn)爭概況表2、澶淵之盟概況(1)時間:(2)和議雙方:(3)主要內容:問題探究三:如何認識和評價宋遼澶淵之盟的影響

1、宋遼對峙局面形成2、充分暴露了宋的軟弱——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尤其是在遼軍銳氣大挫、主動求和的情況下宋卻做出巨大的讓步;3、和約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加劇北宋的財政困難。4、維持了宋遼邊境長期的和平,有利于促進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補充閱讀……雄州容城歸信縣多市馬出入邊城中,為契丹籍送幽州。

……河北榷場博買契丹羊,歲數萬……公私歲費四十余萬緡。

……河北路有銅五十七萬九千九百余斤,錫九千八百九十余斤。乃市易,務于榷場賣銅皆百斤。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1、宋遼邊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帶白之人,不識干戈”。這說明“澶淵之盟”A、削弱北宋的軍事力量B、促進了北方畜牧業(yè)的發(fā)展C、使宋遼保持了較長久的和平關系D、遼宋統(tǒng)治都趨向腐朽2、宋遼通過“澶淵之盟”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這次議和的背景是A、遼國財力無力支持戰(zhàn)爭B、遼軍的進攻受到遏制C、北宋財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軍事占絕對優(yōu)勢CB隨堂練習預習檢測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戰(zhàn)1、黨項概況(1)族源(2)居住地(3)經濟生活2、西夏的建立(1)時間(2)人物(3)都城黨項是我國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故又稱黨項羌。南北朝以來,居住在今青海、甘肅和四川三省邊境一帶。黨項族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過著“衣皮毛、食牲畜”、“不事稼穡,土無五谷”的游牧生活,他們“逐水草而居,但候草木以計時歲”。社會形態(tài)尚處于原始社會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生產力水平低下,無法令賦稅,也沒有文字。唐玄宗時期,吐蕃強大,黨項族在吐蕃的侵逼下,逐漸向今甘肅、寧夏、陜西西北一帶遷徙,開始與漢族有了較頻繁的接觸,加速了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開始向奴隸社會階段過渡。唐末,黨項羌已發(fā)展成為一個足以與中原地區(qū)相抗衡的夏州(今陜西橫山縣西)割據政權。五代時中原多故,王命不及,黨項夏州政權充分利用這一大好時機不斷進取,經繼遷(元昊祖父)、德明(元昊父親)兩代苦心經營,其勢力進一步加強,疆域得以拓展,至元昊時期,黨項政權已發(fā)展成為一支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完全可以與北宋、遼鼎足的割據勢力。黨項族的起源和社會生活

問題探究四:1、西夏的政治制度與契丹國相比有何相似之處?(1)都接受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2)都采取“民族分治”的統(tǒng)治政策2、宋夏和議與澶淵之盟有何異同?(1)同①都是在對方主動請和、宋做出巨大讓步下的和議②宋送遼、夏歲幣③和議促進雙方交流和貿易、民族融合(2)異宋遼是“平等”的兄弟之國;夏對宋稱臣,有名義上的隸屬關系拓展延伸:宋遼澶淵之盟后形成了對峙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