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屆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2024.1本試卷共6頁,考試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表1為己發(fā)掘的史前城址的粗略統(tǒng)計。該表最適合用于說明A.黃河流域文明領先長江流域B.早期文明多源發(fā)展的特征C.生產力進步推動城市的產生D.區(qū)域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強2.西漢時期的人才選拔,除少數人物獲得民間輿論支持而入仕外,其主要途徑還是通經入仕。而至東漢,通過鄉(xiāng)論入仕成為普遍現象。這一變化反映出東漢時期A.官員的選拔渠道進一步拓寬B.社會階層壁壘已被打破C.鄉(xiāng)里清議成為選官主要依據D.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增強3.東晉南朝時期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始寧別業(yè)是土族莊園的典型代表,圖1為其空間結構示意圖。據此可知,士族莊園A.深受佛道盛行的影響B(tài).產業(yè)布局趨于合理C.以軍事防御功能為主D.自給自足特征顯著4.唐宋以來,“貨物充盈店鋪。一人販洋而歸,家庭、親族無不倚賴”。這體現了A.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特色B.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C,宗法血緣關系的強化D.對外貿易重心的轉移5.“執(zhí)奏”指官衙在接收皇帝詔旨后,暫不執(zhí)行,并上奏表示質疑和反對。明代“執(zhí)奏”的連章累疏的“執(zhí)奏”。明代“執(zhí)奏”A.打破了君主乾綱獨斷的傳統(tǒng)B.加強了對專制皇權的彈性約束C.促進了“密折”制度的產生D.消除了宰相制度廢止后的弊端6.中國傳統(tǒng)年畫多為鐘馗等有鎮(zhèn)邪功能的神人力士,或是秦瓊這類武將人物。清代的揚2《屈原與漁樵耕讀圖》即為典型。清代的揚州年畫A.彰顯了市民社會地位的提升B.蘊含了濃厚的理性主義色彩C.表現出崇文重道的題材特色D.體現了抽象的文人審美取向7.圖3是1909,“實行立憲,禁止鴉片,興復海軍,融合滿漢。”這反映了A.清末新政擁有廣泛社會基礎B.民族交融成為時代潮流C.立憲派對清政府仍抱有幻想D.革命黨立志推翻清政府8.1920,表2分文章的標題。據表2可知,早期共產黨組織A.關注工農的生存狀態(tài)B.推動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C.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D.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9.1938年,劉少奇提出抗日根據地改善民眾生活的方式“應采用協(xié)商及仲裁等方式為主,去達到群眾要求被承認的目標,去達到工、農群眾與地主、資本家雙方的同意”。這A.完善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推動了減租減息政策的實行C.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zhàn)決心D.豐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10.國簽訂了幾百個項目協(xié)議,東歐和蘇聯派進8000多名專家來華指導。這A.照搬了蘇聯經濟發(fā)展模式B.體現了“一邊倒”的方針C.促成了“一五計劃”開展D.踐行了過波時期的總路線11.“七五”計劃(1986-1990年)期間,全國預算內工業(yè)企業(yè)新增固定資產原值比“六五”計劃(1981-1985年)期間增長了168.6%。新增固定資產中的1/3是靠企業(yè)留利和折舊的自我積累,2/3是靠銀行貸款進行的更新改造,國營企業(yè)完全依靠政府單一投資的局面由此改變。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A.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確立B.企業(yè)經營自主權的擴大C.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D.市場經濟體制的優(yōu)越性2.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分裂為馬其頓、塞琉古,托勒密等王國。這些王國設計錢幣時,大多將亞歷山大形象鑄干錢幣之上。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彰顯權力傳承的正統(tǒng)B.宜揚亞歷山大的功績C.推動希臘文化的傳播D.便利商業(yè)貿易的開展13.公元8并以此為榮。由此可見,阿拉伯人的統(tǒng)治A.以促進文化多元化為宗旨B.以文化殖民為主要方式S.造成當地民族意識的消泯D.推動了區(qū)域文化的重構14.A.發(fā)展實用科學以增強國力B.推動物種的交流與交換C.講行殖民擴張以拓展疆域D.密切與海外市場的聯系15.1835A.放棄了城市自治的傳統(tǒng)B.全面踐行自由主義思潮C.加強對基層治理的管理D.地方立法削弱中央集權16.圖4為1970年、1993此可知,這些國家A.不同程度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B.經貿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C.科技革命推動制造業(yè)的內部調整D.第三產業(yè)的比重顯著提升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的比例變化如表3所示。——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3中任意相鄰的兩個階段的南北人口比例變化進行闡釋。18.鴉片戰(zhàn)爭以降,國人對于新西蘭的探求和了解是晚清西學知識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徐繼畬和魏源皆以明清之際來華西人所寫所譯的中西文書為獲取外部世界知識的其中謬誤在隨后刊印版本中不斷修正。材料二1887解到一個更加詳細、具體、明晰的新西蘭形象。——均摘編自邱志紅《極目南望:晚清國人關于新西蘭認知的演變》原因。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1951“第四點計劃協(xié)定”,“要使喜馬拉雅南麓的國家贊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協(xié)議同時提出,開展援助主要是考慮到尼泊爾有著豐富的礦美國和尼泊爾簽訂了《技術合作總協(xié)定》,向尼泊爾提供援助。1956“尼泊爾王國六千萬印度盧比”,開啟了新中國對尼泊爾經濟技術援助的序菲?!幾阅掳⒛荨?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美兩國對尼泊爾經濟技術援助的比較研究》材料二“一帶一路”2000年至202013000公里,建設了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援建了130多個醫(yī)療設施、45個體育館、170多所學校,為非洲培訓各領域人才共計16萬余名。中國本著博采眾長、相互借鑒的精神,“”的原則基礎上,不斷加強同發(fā)達國家和國際2016難民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等十多個國際組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開展合作,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qū)近50個國家實施糧食援助、災后重建、難民救助、婦幼衛(wèi)生等領域的發(fā)展合作項目,2000多萬發(fā)展中國家民眾受益。——與因應策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20世紀五十年代美、中兩國對尼泊爾經濟技術援助的時代背景,并概括兩國援助的各自特點。(1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援助尼泊爾的意義。(8分)(3)交新理念。(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時,老師要求本課學習要注重“建構歷史發(fā)展的前后聯系,認識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并提供了“人文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三個探究主題?!拔乃噺团d”“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興起”“啟蒙運動”四個子目闡述其內在關聯。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屆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案2024.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8分)示例一:公元初到10世紀末變化:南方人口占比增加,北方人口占比減少,南方與北方人口趨于平衡。經濟逐步開發(fā)。示例二:10世紀末到14世紀前期原因:經濟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示例三:14世紀前期到明清以來變化:南方人口占比減少,北方人口占比增加,南北方人口比例趨向平衡。原因: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恢復,南北經濟趨于平衡。18.(8分)糊到清晰。不斷深化;中國近代化的漸進性。19.(24分)(1)(12分)政策,國際影響力上升?!袄鋺?zhàn)”“睦鄰友好”不附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