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學模擬題分題型分層
匯編-42燃料的合力利用與開發(fā)
一、單選題
1.(2022.江蘇南通?統(tǒng)考模擬預測)下列實驗方案不熊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
實驗目的操作
項
A配制50g6%的氯化鈉溶液稱取3g氯化鈉固體溶于47g水中
B比較Zn、Fe、Cu的金屬活動性將Fe分別放入Zn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
C除去氧化鈣中的碳酸鈣加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
D鑒別氫氣和甲烷點燃,分別在火焰上罩一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A.AB.BC.CD.D
2.(2022?江蘇南通?統(tǒng)考模擬預測)下列物質的分類不IP耐的是
A.煤、石油、液氫屬于燃料B.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屬于空氣
污染物
C.氯化鏤、碳酸氫鉉、尿素都屬于氮肥D.乙醇、葡萄糖、蛋白質都屬于有機物
3.(2022.江蘇南通?統(tǒng)考模擬預測)區(qū)別物質、除去雜質、制備氣體的方法多種多樣,
下列實驗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A.用點燃法除去CH,中的少量HzB.用澄清石灰水區(qū)別CO2和Co
C.用燃著的木條鑒別N?和CO?D.實驗室常用水電解的方法來制H?
4.(2022?江蘇南通?統(tǒng)考模擬預測)下列關于化學學科基本觀念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微粒觀--熱脹冷縮是因為微粒自身體積大小發(fā)生改變
B.守恒觀--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
C.能量觀--化學電池可以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D.變化觀--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5.(2022.江蘇南通?統(tǒng)考模擬預測)下列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法
A配制5%的KNO3溶液將5gKNO3溶于IOog水中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B鑒別H2和CH4
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適量Ca(NO3)2溶液、過濾
D比較Fe、CU的金屬活動性將Fe和Cu分別放入同體積同濃度稀硫酸中
A.AB.BC.CD.D
6.(2022?江蘇南通?統(tǒng)考模擬預測)NSR技術通過BaO和Ba(NO3)2的相互轉化實現NOx
(氮氧化物)的儲存和還原,能有效降低柴油發(fā)動機在空氣中過量條件下的NoX排放。
工作原理如圖,下列說法不氐硬的是
儲存還原
A.儲存時發(fā)生了化合反應
B.NO氣體通過該技術轉化為N2的總反應方程式為:
催化劑
4NO+3O,+1OCO2N,+1OCO2
Δ
C.該技術能緩解酸雨的形成
D.該技術需要不斷增加BaO和Ba(NO3)2才能實現NOX的儲存和還原
7.(2022.江蘇南通.模擬預測)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CO2
A.證明CCh水溶液呈酸性
水一不
(滴有酚酎)目
試卷第2頁,共8頁
塑料蓋
,「驗證面粉粉塵能發(fā)生爆炸
鼓氣
面粉
L
8.(2021?江蘇南通?校考一模)下列實驗方案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
實驗目的實驗方案
項
A鑒別氫氣和甲烷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
B洗滌試管壁上的油污先熱的純堿溶液清洗,再用清水沖洗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氣和氯化先通過濃硫酸,再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
C
氫氣體液
向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過氧化氫溶液
D驗證氧化銅能作催化劑
中加入少量氧化銅,觀察氣泡產生快慢
A.AB.BC.CD.D
9.(2021?江蘇南通?校聯考模擬預測)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CO2
A.證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水
(滴有酚酎廠色
塑料片
B.驗證面粉粉塵能發(fā)生爆炸
面粉
C.檢驗該裝置的氣密性
!"水
D.實驗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氫氣稀
硫
酸
10?(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二模)目前,某些科研機構研發(fā)了以餐飲廢油(地溝油)和海
藻為原料通過氫化、催化體系等加工生產生物航空煤油技術,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此項技術有助于豐富民用航空業(yè)的燃油來源
B.生物航空煤油的生產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
C.“地溝油”流入餐桌會對使用者產生危害
D.“地溝油”可以進行合理利用變廢為寶
11.(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2021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為“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Our
earth):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農業(yè)要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C.工業(yè)廢水先處理后排放D.可用有些垃圾生產煤氣、乙醇等燃料
12.(2021?江蘇南通?校聯考二模)固體催化劑表面“抓取”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原子,可結
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試卷第4頁,共8頁
o?o
催化劑
A.Co轉化成CO2,Co發(fā)生氧化反應
B.該過程中碳氧化合物中碳含量增加
C.CO和CCh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分子構成不同
D.這一反應原理應用于汽車尾氣處理,會使尾氣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
13.(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三模)2020年9月,中國政府宣布力爭使CCh的排放于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通過植樹造林、人工技術等手段使二氧化碳凈增量為零。下
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Co2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B.光合作用可以保持大氣中CO?含量相對穩(wěn)定
C.推廣和使用脫硫煤的主要目的是減少CCh的排放
D.可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14.(2021?江蘇南通???家荒#┫铝惺菍δ骋恢黝}知識的描述。其內容全部正確的一組
是
A.環(huán)保知識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污染水資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空氣污染
B.安全常識
室內煤氣泄漏——立即打開排風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立即用水沖洗
C.實驗現象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白色固體;用PH試紙測定酸溶液的PH——試紙由黃色變
為紅色
D.物質用途
熟石灰——改良酸性上壤、配制波爾多液;磷酸二氫鈣[Ca(H2PO4)2]——用作復合肥
料
15.(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有資料表明,當壓強達到22MPa,溫度達到374℃時,
水成為“超臨界狀態(tài)”,此時水可將CCh等含碳化合物轉化為有機物,稱之為“水熱反應”
-該反應能吸收Co2。生物質在地下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水熱反應可生成石油、煤等礦
物能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熱反應”是一種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B.水熱反應說明研究如何吸收利用CCh很有意義
C.隨著科技的進步,“水熱反應”制取能源有望實現地球上碳資源的循環(huán)
D.生物質與超臨界水作用生成石油的反應,能解決目前人類石油短缺問題
16.(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體的需要的熱量主要來自糖類
B.新能源包括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等
C.有機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
還包括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膠等
D.鈣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微量元素,缺鈣會導致貧血病
17.(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
實驗目的實驗方案
項
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
A將氣體緩慢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O
B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鈣高溫煨燒,直至固體質量不再減少為止
C區(qū)分Co和CH4點燃,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冷的燒杯,觀察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使木條熄滅的是二
D鑒別N2和C02
氧化碳
A.AB.BC.CD.D
18.(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三模)鋰電池是新一代高能電池,目前已研究出多種鋰電池。某
種鋰電池的總反應Li+MnO2=LiMnO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A.MnO2在該反應中作為催化劑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使用電池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D.反應后Li的化合價為+2價
19.(2021?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建造生態(tài)文明、和諧發(fā)展的美麗畢節(jié),需要全市人民共
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的是
A.大力開發(fā)使用化石能源B.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C.大力植樹造林,保固水土D.對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進行標準化處
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試卷第6頁,共8頁
20.(2020.江蘇南通?統(tǒng)考二模)將一片未打磨的鋁片和足量的稀鹽酸放入密閉容器中,
用傳感器探測反應過程中壓強和溫度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壓強?kPa溫度七
0880
0660
0440
0220
00
0tι0t?ta
A.t?時間前發(fā)生的反應是A12O3+6HC1=2A1C13+3H2O
B.鋁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并放熱
C.t3時溶液中含氯化鋁和氯化氫
D.t2比t3時氫氣質量大
21.(2020?江蘇南通?統(tǒng)考二模)為了建設美麗中國,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新能源減少污染B.用新型洗滌劑,減少磷污染
C.大量焚燒塑料,減少白色污染D.少量使用農藥以減少污染
22.(2020.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最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關于CCh催化轉化為Co
的研究獲得新成果。使用不同催化劑(NiPe和COPe)時,轉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下
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相
對
質
量
CO:→?COι→?COOH→?CO→CO
(圖中用"?標注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種)
A.該研究成果將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
B.反應前后NiPc和CoPc的質量不變
C.CO2轉化為CO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D.吸附在NiPc或CoPc表面相同的物種其能量不同
23.(2020?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PM2S是指粒子直徑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
某地PM”來源分布圖如下。據此,下列措施對減少PM2.5效果最不明顯的是
PM2.5來源
35.0%
30.0%
25.0%
2O.O%4×X
15.0%
10.0%
5.0%
0.0%
m?S∏≡i工業(yè)生N揚塵L其他
A.減少工業(yè)生產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B.限制每日汽車上路行駛的數量
C.用太陽能發(fā)電替代傳統(tǒng)燃煤發(fā)電
D.嚴格控制建筑施工工地產生揚塵
24.(2020?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一模)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CO
2塑料片產二
金屬罐」i
水Tl
水用
(滴有酚酎粒m
C檢驗該裝
A證明CCh水D實驗室制取并收集少
B驗證面粉粉塵能發(fā)生爆炸置的氣密
溶液呈酸性量氫氣
性
A.AB.BC.CD.D
試卷第8頁,共8頁
參考答案:
1.C
【詳解】A、配制50g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0gx6%=3g,水的質量為
50g-3g=47g,需要稱取3g氯化鈉固體溶于47g水中溶解,正確;
B、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將Fe分別放入ZnCI2
溶液和CUSO4溶液中,鐵不和氯化鋅反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單質,說明活動性鋅大于
鐵大于銅,正確;
C、氧化鈣和水生成氫氧化鈣,想保留的物質反應了,錯誤;
D、氫氣燃燒生成水、甲烷燃燒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可以鑒別,正
確;
故選C。
2.B
【詳解】A、煤、石油、液氫均可以燃燒提供能量,屬于燃料.,正確;
B、臭氧、二氧化氮屬于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氣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錯誤;
C、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氯化鍍、碳酸氫俊、尿素都含氮元素,屬于氮肥,正確;
D、有機物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以外的含碳化合物;乙醇、葡萄糖、蛋
白質都屬于有機物,正確;
故選B。
3.B
【詳解】A、甲烷也能燃燒,點燃后需要保留的甲烷也反應了,錯誤: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能鑒別,正確;
C、氮氣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錯誤;
D、實驗室常用鋅和稀硫酸反應來制H2,電解水制取氫氣不簡便且成本高,錯誤;
故選B。
4.A
【詳解】A、熱脹冷縮,是因為微粒間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C、化學電池放電時,可以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故選項說法正確。
D、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
氫氧化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選項說法正確。
答案第1頁,共8頁
故選:Ao
5.D
5g
【詳解】A、將5gKNO3溶于IoOg水中,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小焉-X1。。%允4.8%,
DO十?UUD
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W和CE燃燒均能生成水,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均會出現水霧,不
能鑒別,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碳酸鈉能與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
新的雜質氫氧化鈉,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與稀硫酸不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達到
實驗目的。
故選:D。
6.D
【詳解】A、儲存是氧化根、一氧化氮和氧氣在鉗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硝酸鐵,該反應符合“多
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A說法正確;
B、由反應的工作原理圖可知,一氧化氮、氧氣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氮
催化劑
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O+3O2+IOCO=^2N2+IOCO2,故選項B說法正
確;
C、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溶于水形成的物質,由圖示可
知,該技術能緩解酸雨的形成,故選項C說法正確;
D、該技術不需要不斷增加BaO和Ba(No3)2就能實現NO的儲存和還原,是因為過程中氧
化鋼和硝酸專貝能夠相互轉化,不斷循環(huán)利用,故選項D說法不正確。
故選D。
7.B
【詳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獻試液變色,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
目的;
B、一段時間后,面粉發(fā)生爆炸,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C、不能把水加入濃硫酸中,應該把濃硫酸加入水中,同時導管沒有伸入紅墨水中(裝置沒
有密封),液面無明顯變化,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答案第2頁,共8頁
D、氫氣密度比空氣小,應該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o
8.B
【詳解】A、氫氣和甲烷燃燒都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均有小液滴出現,不能區(qū)分,
錯誤。
B、純堿能與油污發(fā)生反應,可以去除油污。洗滌試管壁上的油污先熱的純堿溶液清洗,再
用清水沖洗可行。正確。
C、先通過濃硫酸可除去水蒸氣,但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后二氧化碳氣體中又帶有了水蒸氣,
不可行。
D、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還要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該方案僅能驗證是否改變
反應速率,不能驗證氧化銅反應后質量和化學性質是否改變,不可行。
故選B0
9.B
【詳解】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無色酚醐溶液變色,故選項實驗不能
達到實驗目的。
B、面粉粉塵具有可燃性,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罐,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使面粉充滿
罐。就會聽到“砰''的一聲響,伴隨一團火光,塑料蓋被掀起,故選項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
C、該裝置未構成封閉體系,即左邊的長頸漏斗與大氣相通;無論該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
導管口都不會有氣泡產生,不能判斷氣密性是否良好,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藥品是鋅和稀硫酸,屬于固液常溫型,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應用
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o
10.B
【詳解】A、此項技術有助于豐富民用航空業(yè)的燃油來源,使航空煤油不僅限于石油等資源,
此選項正確;
B、根據題干信息,以餐飲廢油(地溝油)和海藻為原料通過氫化、催化體系等加工生產生
物航空煤油,該生產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主要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此選項錯誤;
C、“地溝油”中含有致癌物質,食用“地溝油”能夠危害身體健康,此選項正確;
D、將廢油(地溝油)和海藻加工生產生物航空煤油的技術,是廢物再利用的技術,變廢為
寶,利國利民,此選項正確。
答案第3頁,共8頁
故選B。
II.A
【詳解】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既浪費資源,又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做法不合理;
B、農業(yè)要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既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又能防止環(huán)境污染,做法合理;
C、工業(yè)廢水先處理再排放,可以防止水體污染,做法合理;
D、可用有些垃圾生產煤氣、乙醇等燃料?,可以實現資源的重新利用,且保護了環(huán)境,做法
合理。
故選Ao
12.B
【詳解】A、一氧化碳轉化成二氧化碳,在該反應中,一氧化碳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不
符合題意;
12
B、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的含量為:——×100%≈42.9%,二氧化碳
12+16
12
中碳含量:—×100%≈27.3%,碳含量下降,符合題意;
44
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構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
質不同,不符合題意;
D、一氧化碳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轉化為二氧化碳,可使尾氣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保護
環(huán)境,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C
【詳解】A、Co2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正確;
B、光合作用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保持大氣中CCh含量相對穩(wěn)定,正確;
C、推廣和使用脫硫煤的主要目的是減少SCh的排放,錯誤;
D、可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正確。
故選Co
14.A
【詳解】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會使水體富營養(yǎng)化,污染水資源,正確;
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空氣污染,正確。
完全正確,符合題意;
B、室內煤氣泄漏,煤氣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氣,遇到明火或電火花,容易發(fā)生爆
答案第4頁,共8頁
炸,故不能立即打開排氣扇,錯誤;
濃硫酸沾到皮膚上,量比較少,可立即用水沖洗,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正確。
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錯誤;
用PH試紙測定酸溶液的PH——試紙由黃色變?yōu)榧t色,正確?
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D、熟石灰顯堿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熟石灰可與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正確;
磷酸二氫鈣含磷一種營養(yǎng)元素,屬于磷肥,錯誤。
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15.D
【詳解】A、壓強達到22MPa、溫度達到374。C時,水成為“超臨界狀態(tài)”,該過程為物理變
化,此時水可將CCh等含碳化合物轉化為有機物,為化學變化,故選項說法A正確;
B、“水熱反應”反應能吸收CCh,對研究如何吸收利用CCh很有意義,故選項說法B正確;
C、充分利用地球上的碳資源,有利于碳資源的循環(huán)使用,故選項說法C正確;
D、生物質在地下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水熱反應可生成石油、煤等礦物能源,目前無法達到,
故選項說法D錯誤。
故選D。
16.D
【詳解】A、人體的需要的熱量主要來自糖類,故A正確。
B、新能源包括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等,B正確。
C、有機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還包括天
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膠等,故C正確。
D、鐵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微量元素,缺鐵會導致貧血病,D錯誤。
故選:D。
17.D
【詳解】A、加熱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可除去CCh氣體中混有
的少量CO,該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B、高溫煨燒碳酸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可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鈣,該選項能達到實
驗目的;
答案第5頁,共8頁
C、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冷
的燒杯,過程中燒杯內壁出現水珠的是甲烷,不出現水珠的是一氧化碳,該選項能達到實驗
目的;
D、氮氣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均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該選項不能達到
實驗目的。
故選:D。
18.C
【詳解】A、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鎬是反應物,參與反應,不是催化劑,錯誤;
B、該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是“多變一”,是
化學反應的常見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屬于化合反應,錯誤;
C、使用電池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正確;
D、Li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呈+1價,錯誤;
故選C。
19.A
【詳解】A、大力開發(fā)使用化石能源,會增加空氣污染物,加劇溫室效應,選項A錯誤;
B、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可以減少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
選項B正確;
C、大力植樹造林,保固水土,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選項C正確;
D、對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進行標準化處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選
項D正確。故選A。
20.D
【分析】A、根據未打磨的鋁片表面有一層氧化鋁,進行分析判斷;
B、由用傳感器探測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圖,進行分析判斷;
C、t3時是完全反應后繼續(xù)滴加稀鹽酸,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t3時是完全反應后繼續(xù)滴加稀鹽酸,進行分析判斷。
【詳解】A、未打磨的鋁片表面有一層氧化鋁,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t1
時間前發(fā)生的反應是Al2θ3+6HCI=2A1C∣3+3H2O,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用傳感器探測反應過程中壓強和溫度的變化圖,隨著鋁與稀鹽酸反應,壓強增大,溫
度逐漸升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建筑工程測量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警官學院《藥品生產質量管理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制冷與熱泵》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玉溪師范學院《中級法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體育職業(yè)學院《采礦CAD(井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建筑工程施工監(jiān)理合同示范文本》(GF)
- 重慶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陜西省西安三中高考臨考沖刺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電路分析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金融與保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雙金屬氰化物(DMC)催化劑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Unit5Amazing nature 說課稿(6課時) -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英語七年級下冊
- 2025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應屆畢業(yè)生231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跨欄跑技術教學課件
- 產業(yè)鏈韌性理論研究新進展與提升路徑
- 2025年重慶出版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部隊食堂蔬菜糧油供應合同規(guī)范范本3篇
- (T8聯考)2025屆高三部分重點中學12月第一次聯考評物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MOOC】化工安全(下)-華東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10月廣東高等教育自學考試5743基礎營養(yǎng)學試題及答案
- 《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容量評估與管理專家共識》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