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新高考聯(lián)盟高三語文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屆新高考聯(lián)盟高三語文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屆新高考聯(lián)盟高三語文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屆新高考聯(lián)盟高三語文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屆新高考聯(lián)盟高三語文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聯(lián)盟高三語文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卷

2023-1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長期以來,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特征存在著不同理解。一些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屬于大陸文明,中

華傳統(tǒng)文化以內陸文明為底色,與海洋關系不大。這種觀點的形成原因較為多樣和復雜,西方文化思想

的影響是一個重要來源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歷史哲學》一書中提出東西方擁有不同

文明體系的觀點。這一觀點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是內陸文化,是僵化和停滯的;以歐洲為代

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進取和創(chuàng)新的,這種文化差異造成了不同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這種觀點是片

面的,且不符合歷史事實。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開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構的文化,海洋文化是其重要特質。中國自古就是海洋大國,

既有廣袤的大陸,也有遼闊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這是中

國古代歷史與文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特質孕育于遠古時期,考古學家在周

口店山頂洞人遺址發(fā)現(xiàn)了海蚌殼、海魚骨等遺存,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東南沿海等地也大量分布著古

代先民采食海貝、海魚后拋棄貝殼、魚骨所形成的貝丘遺跡。

先秦兩漢時期,人們對海洋的認識逐漸深入,利用逐漸成熟。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海上航行的明確

記載是秦始皇派徐福率眾東渡。在廣州南越王宮殿遺址發(fā)掘出了大型造船廠遺址,《尚書》《莊子》《山

海經》等古文獻中對郛木為舟、煮海為鹽等亦有記載。漢代開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與交流東到日韓,

南至東南亞各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與中國漢代海上航運及貿易相關的

考古遺存,出土、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可觀的漢代陶器、銅器、鐵器等。這些器物正是海洋文化在漢代取得長足

發(fā)展的實證。

六朝、隋唐時期,對于海洋的探索與開發(fā)顯著推進。據(jù)史料記載,孫權曾派遣船隊進行了數(shù)次大規(guī)模海

船帆制造以及輪橋起重技術等諸多領域都有新的發(fā)明。唐代開始設置市舶司,專門管理對外交往和對外

貿揚州等地都有規(guī)模很大的港口。《新唐書?地理志》等典籍也記錄了從廣州出發(fā),經越南、印尼等地繞

過馬六甲海峽到達西亞的遠洋航線及沿線各國風貌。

宋元時期,中國海洋文化的發(fā)展達到一個相對的高峰。宋代特別是南宋高度重視海洋貿易,明確提出了“開

洋裕國”的基本國策,建立了更為完備的市舶機構,對海洋貿易采取了寬松開放的政策,航海技術進一步

提升,海洋文化的發(fā)展進入繁榮時期。

明清兩朝是海洋文化跌宕起伏、曲折發(fā)展的時期。一方面,明代前期,經由海洋的對外交流達到巔峰,

鄭和率領規(guī)模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航路最遠抵達非洲,時間跨度前后長達近30年,是古代航海史上規(guī)

??涨暗膲雅e。另一方面,明中葉之后,明清兩朝不同程度推行過一些“海禁”政策,甚至發(fā)展為閉關鎖

國,阻滯了海洋文化的發(fā)展。

基于此進行研判,不難看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鮮明的海洋特質。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形成的,同樣也不是

一個時期的停頓或波折所能截斷的,歷史長河在征途中激起的浪花乃至曲折的迂回,并不能改變其奔流

入海的大勢,明清海洋政策階段性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也無法抹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固有的海洋特性。

同時應當看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多元同構的文化,就文化內涵的諸多構成特質而言,海洋文化特質與其

他特質并非相互割裂、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機共生、同構融合的關系。正因如此,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

下大同、協(xié)和萬邦、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等精神內涵不斷得到增強。首先,開放包容是中華海洋文化的

一個顯著特征。其次,開放包容也是中華海洋文化的基本特質??v觀西方幾百年的海洋史,可以說是一

部殖民和掠奪的歷史,充滿血腥殺戮,具有侵略性和擴張性、相比而言,中華海洋文化則具有開放包容、

合作共贏的傳統(tǒng)。各民族之間和諧往來的例證在史書或沿海城市現(xiàn)存的遺跡中比比皆是,鮮明地體現(xiàn)了

中華海洋文化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思想。再次,開拓進取是中華海洋文化的重要精神特質。我國擁有

漫長的海岸線,沿海地區(qū)的百姓很早就有搏擊風浪、逐海謀生的傳統(tǒng),逐步形成了充滿活力、敢拼會贏

的社會文化氛圍。

綜上所述,海洋特質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昂<{百川,有容乃大”這一中華古諺的思想內涵

反映著大海浩瀚無垠的自然品格。面向未來,推進海洋文化研究、總結古代海洋文化發(fā)展歷程與經驗,

對于糾正和破除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誤區(qū),增強人們的海洋意識有著重要意義。

(摘編自林大志《淺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特質》)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西方文化思想使得一些人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特征產生了片面的理解,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僵化和

停滯的內陸文化。

B.“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啟以及東南亞國家出土、發(fā)現(xiàn)漢代陶器、銅器、鐵器等事實,說明漢朝時期海洋

文化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C.唐代設置的專門管理對外交往和對外貿易的市舶司,這是我國最早的針對海洋經貿的常設官方機構,

可見唐代海洋貿易盛況。

D.在作者看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多元文化,中華海洋文化只是其有機組成部分,與西方海洋文化不同,

中華海洋文化具有開放包容等特質。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有內陸文化特質,也有海洋文化特質,這與我國擁有廣袤的大陸和遼闊的海疆有關,

更是各族人民長期向陸地、向海洋謀生活的必然結果。

B.“基于此進行研判,不難看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鮮明的海洋特質”中的“此”,指的是明清兩朝海洋文化跌宕

起伏、曲折發(fā)展的歷史事實。

C.相比西方充滿侵略性與擴張性的海洋史,中華海洋文化則展現(xiàn)出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傳統(tǒng),有利于

各民族之間的和諧往來。

D.雖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是面對誤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觀點,我們有必要加以糾正,這將有助于

增強人們的海洋意識。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八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宋代以來,媽祖信仰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南洋各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菲律

賓等地,都建有供奉媽祖的廟宇。

B.三國時魏國在青、兗、幽、冀四州大造海船;東吳擁有比較成熟的分隔艙技術,即使個別船艙受損進

水也不影響航行。

C.《漢書?地理志》記載:“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余,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崖相類。其州廣大,

戶口多,多異物,自武帝以來,皆獻見?!?/p>

D.宋元時期的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世界各地的人們齊聚于此,從事海洋商貿活動,佛教、道

教、儒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摩尼教等宗教并存。

4.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是一個形象的表達,請簡要說明其本意。(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來證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海洋特質?請根據(jù)文本概括。(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家書

方敬

近郊的村莊都駐滿了軍隊。

我們學校也來了兩排人,是一個摩托連。他們暫時在這里靜候命令。

四年了,他們從南到北,從北到南,從戰(zhàn)爭到戰(zhàn)爭,穿的是破爛布軍衣,吃的是粗糊的飯,睡的是枯草,

一月剩下來的薪餉有時還不夠買一雙草鞋,但他們仍艱苦地干著。

午后休息時,籬笆旁有三個兵正起勁地爭論著。

“四川不好,天干沒有收成,米貴得要命,你看湖南的米多便宜?!粋€頗有一些抑彼揚此的意味。

“四川不好?哪個說沒有收成?這兩年豐收,你不曉得,是奸商囤積,想發(fā)國難財,米才貴的。”另一個

不服氣地反駁著。

“四川有些山高水低的好地方呢?!钡谌齻€說的倒是句老實話。

我站在后面失聲笑了。三個回頭看見我在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們開始談著。那個說四川不好的,個小精悍,說話急促,是地道的湖南人。當我問這個部隊哪省人最

多時,他便驕做地說:“當然是湖南人!”那個年輕的四川人說:“我看哪個隊伍也少不了四川人?!?/p>

那個默默不語的卻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老一點,結實本分,沒有軍人的氣息。他盤坐在草地上,卷著煙葉,善良地笑著。于是我故意引他開

腔:“你打過仗沒有?”

他搖搖頭,臉紅了,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也許他在想一個軍人怎能沒打過仗呢。年輕的四川人說他從

前在鄉(xiāng)下種莊稼,也是四川人。

他吸著煙,偏著頭聽,不多言不多語。我說我也是四川人。

“你?”老點的兵似乎不大相信:“這連還有一個四川人,沒有在,一共三個四川人?!?/p>

2

他純粹的土話流露著家鄉(xiāng)味,一份鄉(xiāng)情便從口音傳到了心里。我們是同鄉(xiāng),但并沒細說哪縣哪鄉(xiāng),籠統(tǒng)

說個四川就夠了。

此后偶爾碰見,彼此總笑著打個招呼。站崗時,他背著槍踱來踱去,每逢我經過,他多少帶點羞怯。有

一次,他同一個弟兄在橋頭閑談,遠遠看見我,就偷偷指著我說:“他也是個四川人!”

元旦晚上,我去打水,碰著那個老點的同鄉(xiāng),打了個招呼,我順口說:“今天過年?!?/p>

“鄉(xiāng)下人只會過舊歷年?!?/p>

“你有幾個年沒有在家里過了?”

“就一個。說起年,我就想起好久沒給家里寫信了。”“你也常接到家里的信嗎?”

“沒有,從來沒有接到。”他自己倒發(fā)過單掛號①,在湖南,又在廣西發(fā)過一封單掛號。都沒有回信,不

曉得收到沒,他怪惦念的。我安慰他:“收總是會收到的,有回信你也收不到,你今天在這兒,明天在那

兒,軍隊生活是流動的。”

“嗯嗯!”他覺得說得對:“家里老二也跟我一樣不識字,他也會請人寫,我們那有個教書的老先生,他肯

幫忙,那回老二走了,他還幫我寫過一封信。多好一個人!”

“你常寫信回去就好了?!?/p>

“嗯,接不到信,我還是要常寫信回去,不要讓家里人擔心,這回我想寄封航空信回去,不然到了XX,

那地方更遠,寄信收信都不容易?!彼孟裨谧园?,突然一轉:“航空的郵費多少?”

“四角一,平常航空,掛號要八角。"我回答。

嗯嗯,他點頭,好像理會了,口里算著:“幾天可以到?”“快兩三天,鄉(xiāng)下就難說了?!?/p>

他點頭,好像在想著什么。

一個下午,房門外忽然有人的響聲,仿佛想敲門又怕敲門,我把門打開,呵,那位老實的同鄉(xiāng)嚴肅地站

立著,好像要向長官報告似的。他下垂的手里拿著一個信封幾張信紙,他是來讓我替他寫家信的。我請

他坐,但他無論如何都要站在我的桌旁,我便說:“把你的意思說說吧?!薄皼]有別的,”他說:“只是一封

報平安的家信?!彼眯挠靡獾芈丶毷隽艘槐椋瑫r斷時續(xù)。

我愿做個忠實的記錄,想著又問著,寫著又念著:

“從前寄回的兩封掛號信不知收到沒有,沒有接著回信,掛念得很。兒離家后,到湖南,到廣西,現(xiàn)在又

到了云南,一年來兒的身體都平安,千萬請放心!”

他點頭,默默地笑著。

“母親在家里不要太勞神操心,大小事情都可讓老二管。如家用不夠,叫老二多拿點錢回家,也可以找姐

夫幫幫忙。兒的餉很少,每月剩下的錢有時還不夠買一雙草鞋,不能寄錢回家,①國難期間,能盡忠就

不能盡孝。把敵人打走就好了?!?/p>

寫到這兒,我的筆停住了。他又說:“還有我走了人手不夠,是找哪個在做活路?今年莊稼有幾成收?”“②

就是這樣,還有什么沒有?“我問。

他的臉莫名其妙地紅了。③我也毫不在意地微笑著。他躊躇好一會,才吞吞吐吐說:“還有阿毛的媽要好

好孝敬婆婆,料理家務事,撫養(yǎng)三個孩子?!?/p>

把信寫完了,我又從頭至尾念了一遍,他感謝地點著頭:“要得,要得。“我問他知道郵政局不,知道怎

樣先他不肯,我說我時常進城,很方便。他才愿意了。

“多少錢?”

他從袋里摸出來幾張角票數(shù)著?!安?,我替你寄了好了?!?/p>

我認為我應該替他寄。我不肯接錢,他一定要給。爭來爭去,最后他把角票放在桌上,就跑了,生怕我

去追,回頭說了句“哪有又勞神又出錢的道理”,人就不見了。

一天清早,我剛起床,④他忙慌慌地跑來,急急地說:“我們隊伍馬上就要開了!"我很驚詫,還沒來得

及說,集合號就響了,他行了個軍禮轉身就跑了。

我也跟著出去,站在門前,看見他們站好了隊,一會兒就走了。

一九四二年二月

(有刪改)

【注】①單掛號:郵件的一種,指沒有回熱的掛號郵件。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篇寫軍隊來到村莊和學校,以及第二段的“四年了”都暗示了特殊的時代背景,為下文代寫家書

做了鋪墊。

B.三個士兵有關四川的爭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后來“我”和他們閑聊起來,他們三人性格不一,但“我”

喜歡那個“老一點”的。

3

C.小說寫那個“老一點”的同鄉(xiāng)“無論如何都要站在我的桌旁”,既寫出了他對“我”的敬意,也寫出了他對

寫信一事的認真態(tài)度。

D.書信既寫了那個“老一點”的同鄉(xiāng)在外的情況,又寫了他對家里的牽掛和思念,如母親不要太操勞、沒

錢咋辦、家務活安排以及對妻子的囑咐等。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中“國難期間”是忠孝不能兩全的前提,“不能盡孝”寫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大義。

B.句子②在結構上是承上啟下,語義上則體現(xiàn)了“我”代人寫信時的認真和細致。

C.句子③中“我”“毫不在意”是避免讓他覺得更尷尬,“微笑”則可緩解他的緊張情緒。

D.句子④中狀語富有表現(xiàn)力,“忙慌慌地”“急急地”表現(xiàn)出他因部隊出發(fā)而不知所措和焦急。

8.小說中寫家書前鋪敘的內容與寫家書這一主要內容關系十分密切,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4分)

9.小說多次描寫那個“老一點”的同鄉(xiāng)的神態(tài),這些神態(tài)表現(xiàn)了那個同鄉(xiāng)怎樣的心理?請結合小說內容簡

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

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p>

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

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

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

重于中鉤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宮,宴近臣,長孫無忌曰:

“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

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闭髟侔萑眨骸氨?/p>

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疤诖髳偅髻n錢十五萬。

七年,代王珪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

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

比于金,以卿為良匠。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后復固辭,聽解侍中,授以特進,仍

知門下省事。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師。征自陳有疾,太宗謂曰:“太子宗社之本,須有師傅,故選中正,

以為輔弼。知公疹病,可臥護之?!闭髂司吐?。尋遇疾。后數(shù)日,薨。太宗親臨慟哭。詔曰:“昔惟魏征,

每顯予過。自其逝也,雖過莫彰。自斯己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任賢第三》)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

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卿罪重于中鉤B我任卿C逾D于管仲E近代F君臣相得G寧有H似我于卿者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陰,指暗中,與《蘇武傳》“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闋氏歸漢”中的“陰”意思相同。

B.數(shù),表示“幾”,與《桃花源記》“夾岸數(shù)百步”中的“數(shù)”詞義、用法都不同。

C.忌諱,指避忌、顧忌,與成語“無所忌諱”中的“忌諱”意思相同。

D.散官,指有官名而無固定職事的官,是與職事官相對而言的一種官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宗誅殺隱太子李建成后,責備魏征離間他們兄弟的關系,大家都替魏征擔驚受怕,魏征卻鎮(zhèn)定自若,

并從容地回答了太宗。

B.向來有治國之才又剛正不阿的魏征,慶幸自己遇上了一個賞識自己的君主,也就竭盡全力來為太宗效

勞。

C.太宗因為提拔、重用魏征,就覺得自己和古代圣賢沒有什么差別,又說他器重魏征,主要是因為魏征

每次都能犯顏直諫,不許太宗做錯事。

D.魏征病逝后,太宗非常悲慟,后來下詔說,自從魏征去世后,他的過失得不到彰顯,從此以后,希望

大家能夠竭盡忠誠,直言勸諫,不要隱瞞。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

(2)后復固辭,聽解侍中,授以特進,仍知門下省事。

4

14.魏征以疾病為由請求辭職時,太宗是如何勸說的?(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①

蘇軾

綏山②仙子,高情云渺,不學癡牛曉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①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注】①陳令舉:宋時朝野名士。②綏山:相傳為王子喬成仙處。③客槎:指升天所乘之槎。槎:竹筏。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題中“七夕”交代了時間,也給人以美好的想象,“送”則表明寫作內容。

B.詞的上闋明寫王子喬不似牛郎織女眷戀人世,實則是勸導陳令舉不要因離別傷懷。

C.詞下闋的前三句用典,寫詞人想成為仙人并泛舟銀河,銀河有微浪,也有天風海雨。

D.詞以“七夕”之事來抒寫送別之情,卻一掃七夕的纏綿俳惻,給人飄逸脫俗之感。

16.“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看似平淡,實則韻味十足。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差別,他們只是“”,所以如果你只是整天思考,還“,

(2)明代屈大均以“江水添將愁更滿,茫茫直與長天遠”表達明亡后自己的無盡愁緒,與李煜《虞美人》

中“,”兩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3)小剛給同學寫畢業(yè)贈言,但不知寫什么好。老師建議借用古代詩詞名句,如“,”就十分應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①在我們的飲食中,②食鹽是少不了的。③其他哺乳動物,④何況更低級的動物,⑤如昆蟲,⑥也對鹽

感興趣。⑦如果放三團分別吸有鹽水、糖水和水的棉花,⑧螞蟻更對含鹽水的棉花所吸引;⑨土壤中把

細菌為食的線蟲的神經細胞上也有專門用來“嘗”鹽味的感受器。⑩這說明動物普遍喜歡鹽味。相反,植

物對鹽卻避之不及,一遇上就像碰上魔鬼似的。地球上95%以上的植物只能在淡水中生長,所有的農作

物都怕鹽;耐鹽植物不到植物總數(shù)的2%,而且普遍生長緩慢。

動物喜歡鹽,喜歡的是鹽里的鈉離子;植物怕鹽,怕的也是鹽里的鈉離子。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動物的神經活動需要鈉離子。當然鈉離子也不是越多越好,血液中鈉過多會導致水潴留和血壓升高,

鈉離子對細胞也有害,所以Ao動物是通過排汗和排尿來達到這一目的的。植物沒有神經,不需要用

鈉離子來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鈉離子不利于植物。雖然植物可以通過葉片的氣孔把水分蒸發(fā)出去,但

只能蒸發(fā)水分,B。鈉離子會抑制植物細胞里酶的活性,使新陳代謝變慢,最后殺死葉片。因此植物

就盡量避免含鹽高的環(huán)境。

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

個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

意。(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3小題,io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酒婆一路東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遠,是個十字路口,車來車往,經常出事。您還甭為她揪心,

瞧她爛醉如泥,可每次將到路口,準是立馬醒過來,沒半點醉意,好好地穿街而過。她天天這樣,從無

閃失。首善街上人家,最愛瞧酒婆這醉醺醺的幾步扭一上擺下?lián)u,左歪右斜,轉悠悠,樂陶陶,看著

像風擺荷葉似的;逢到雨天,雨點淋身,便像一張慢慢旋動的大傘了……但是,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

意全消呢?

訣竅就在酒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摻水。酒鬼們對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對肚子里的酒卻一清二楚,

但誰也不肯把這層紙捅破,喝美了,好,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報應,近六十,沒兒沒女??梢蝗眨?/p>

老板娘居然有喜了,老板動了良心,發(fā)誓再不往酒里摻水。

就這日,酒婆來到小酒館,進門照例掏出包兒來,買酒,舉手,揚脖,把改假為真的酒倒進肚里……這

次酒婆還沒出屋,就轉悠起來,一路上搖晃得分外好看,左搖,右搖,愈轉愈疾,不等多想,酒婆已到

路口,這次竟然沒有酒醒,頭一遭轉悠到大馬路上……

5

21.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請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

力的。(4分)

20.文中有三個疊詞“好好”“天天”“慢慢”,說說它們和“好”“天”“慢”相比,詞義上各有什么不同。(3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以改寫成:“最愛瞧酒婆這醉醺醺的上擺下?lián)u、左歪右斜的幾步扭,轉悠悠,

樂陶陶。”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古語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社會也是這樣的。

如果一個社會只有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按照同樣的方式生活,那社會就會沒有活力,顯得單調

乏味。

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多元時代,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如何相處,都值得深思。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

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

I.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析】D項曲解文意,“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多元文化”錯誤。原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多元同構的文化”,“海

洋文化特質與其他特質并非相互割裂、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機共生、同構融合的關系”,“多元”并不

等同于“多元同構”,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文化,多元性和一體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

2.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和推斷的能力,

【解析】B項縮小范圍,“指的是明清兩朝海洋文化跌宕起伏、曲折發(fā)展的歷史事實”錯誤,依據(jù)“不難看

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鮮明的海洋特質”,可知"此”所指的是從先秦至明清中國人探索海洋的實踐,而不只是明

清兩個時期。

3.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解析】第八段闡述的是:作為多元同構的文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因海洋文化特質與其他特質有機共生、

同構融合而增強了“天下大同、協(xié)和萬邦、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等”精神特質。A媽祖信仰傳布南洋,說

明媽祖信仰具有開放包容的特性。B三國時期魏國、吳國造船技術較成熟,這是人們?yōu)檎鞣Q髣?chuàng)造條

件,沒有體現(xiàn)增強了“天下大同……的精神特質。C《漢書?地理志》記載海外他國與漢人相似的習俗以

及與漢朝往來的事實,可見漢朝文化的開放包容。D宋元時期海外各種宗教并存于泉州,更是證明了宋

元時期的開放包容。

4.①文章將明清時期的“海禁”和“閉關鎖國”說成是“浪花”“曲折的迂回”,形象地闡明了明清時期對海洋

文化的禁錮。

②“不能改變其奔流入海的大勢”則表明無論歷史如何變化,海洋文化融入并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是

歷史的必然。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能力。

【解析】文中畫橫線的部分由兩個句子組成,前一個句子以比喻的方式概述了一段歷史,后一個句子則

是一個結論性的句子,因此,考生作答時,需要分別解析兩個句子的含義。

【評分標準】每答對一點給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5,①歸納法。文章列舉了先秦兩漢、六朝、隋唐、宋元、明清時期開發(fā)、利用海洋的事實及其海洋文

化,進而歸納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海洋特質這一結論。

②例證法。文章以考古學家在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發(fā)現(xiàn)了海蚌殼、海魚骨等遺存以及文獻資料為例,論

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海洋特質。

③對比法。文章將中華海洋文化與西方海洋史進行對比,凸顯中華海洋文化開放包容的特性。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評分標準】每答對一點給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文章主體部分介紹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參與海洋活動的事實,論證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海洋文

化的特質;文章在論證過程中運用了大量史料,以鐵的事實有力論證了文章觀點;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將中

西方海洋文化進行對比,凸顯了中華海洋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質。

6

6.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

【解析】B"但,我,喜歡那個,老一點,的“錯誤,文章只是說“那個默默不語的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并不

等于“‘我‘喜歡"。

7.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重要句子的含義的能力。

【解析】D,“忙慌慌地,,‘急急地"表現(xiàn)出他因部隊出發(fā)而不知所措和焦急”錯誤,他是因為部隊突然出

發(fā)而沒時間與“我”正式告別,才“忙慌慌”“急急地”。

8.①小說開篇交代軍隊進駐學校,特殊時期軍人有特殊的感情需求,這讓“我”代寫家書顯得可信。

②三個士兵的爭論引發(fā)了“我”的好奇,“我”與那個“老一點”的士兵是同鄉(xiāng),這讓“我”代寫家書成為可能。

③元旦晚上“我”遇上那個“老一點”的士兵并順口說了句“今天過年”,引發(fā)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這讓“我”代

寫家書走向必然。

【評分標準】任答兩點即可,一點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解析】小說中寫家書前,主要交代了軍隊進駐村莊和學校、三個士兵爭論以及“我”在元旦晚上遇上那

個“老一點”的士兵等內容,作答時要結合這些內容進行分析,明確這些內容與寫家書這一主要情節(jié)之間

的關系,最后加以概括即可。

9.①“我”問他有沒有打過仗,他就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臉紅,顯示出他作為軍人的羞愧。

②他找“我”代寫家書時嚴肅端正,顯示出他求人幫忙時的真誠。

③當“我”問“還有什么沒有,,時,他臉紅并躊躇,顯示出他的內向和羞澀。

【評分標準】答對一點給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

[解析】小說多次描繪那個“老一點”的同鄉(xiāng)的神態(tài),都是因“事”而定的,因此,人物在不同場景下的心理

也是不一樣的,他“臉紅了,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結合下文“也許他在想一個軍人怎能沒打過仗呢”,

可知他是因為沒打過仗而臉紅,這事關軍人的尊嚴,讓他羞愧;他想讓“我”代寫家書時的嚴肅則表現(xiàn)了

他的誠摯;寫信過程中,“我”無意中的一問讓他臉紅,是因為他想起了妻子,這體現(xiàn)了他內向的一面。

10.BEG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解析】A處后的“于”表比較,此處不可斷;C,D兩處后的“逾”“于管仲”在語意上是大個整體,是對“我

任卿”的補充,故兩處均不可斷;F處前的“近代”修飾“君臣”,不可斷;H處前“寧有”表意不明,此處也

不可斷。故原文可斷句如下:卿罪重于中鉤,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于卿者乎?故

斷B、E、G三處。

11.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及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解析】B"表示,幾,”錯誤?!皵?shù)引之臥內”中的“數(shù)”是副詞,修飾“引”字,是“多次、屢次”之意。

12.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D"他的過失得不到彰顯”錯誤,原文為“雖過莫彰”,是說雖然有過失,但是沒有人揭示,也就

是沒有人指出來。

13.(1)魏征過去確實是我的仇敵,但他能盡心盡力于自己事奉的人,有值得贊揚的地方。

(“往者”“所事,,“足嘉,,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后來魏征又堅決要求辭職,太宗同意免去他侍中的職務,只掛個特進的散官頭銜,仍然主持門下省

事務。

(“固”“聽”“知”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解析】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力求字字落實;以意譯為輔,結合語境表述;盡量做到表意清楚準確、表

述通順規(guī)范。

14.①動之以情:不計前嫌,并委以重任。

②曉之以理:太宗是礦石中的金子,魏征是良匠,良匠有將金礦冶煉成器物的責任。

③擺事實:魏征身體欠佳,但還不算衰老。

【評分標準】答對一點給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7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析】審清題干,明確要求;然后結合上下文內容,有針對性地回答即可。

【參考譯文】

魏征擔任太子洗馬,看到太宗同隱太子(李建成)暗中爭奪帝位,常勸建成早作打算。太宗殺了隱太子

(李建成)后,把魏征叫來責問他說:“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當時大家都替魏征擔驚受怕。魏征

卻慷慨自若,從容地回答說:“皇太子如果聽了我的話,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殺身之禍。”太宗聽了這話肅

然起敬,對他分外以禮相待,并提升他為諫議大夫。(太宗)曾多次把他請進臥室,向他請教治理國家

的辦法。魏征向來有治國的才能,性情又剛直不阿,不屈不撓。太宗每次和他交談,從來沒有不高興的。

魏征也慶幸遇到賞識自己的國君,竭盡全力來為太宗效勞。太宗撫慰魏征說:“你所勸諫我的前后共有二

百多件事,都很符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誠為國,怎么能像這樣?“貞觀三年(629年),經過多次

升遷,魏征升任至秘書監(jiān),參與管理朝政大事。他深謀遠慮,對治理國家有很多重大的幫助。太宗曾對

他說:“你曾有比管仲射中齊桓公的帶鉤更大的罪過,而我對你的信任卻超過了齊桓公對管仲的信任,近

代君臣之間融洽相處,難道有像我和你這樣的嗎?“貞觀六年(632年),太宗駕臨九成宮,設宴招待親

近的大臣,長孫無忌說:“王珪、魏征過去事奉過隱太子(李建成),我見到他們就像見到仇敵一樣,想

不到今天同在一起參加宴會?!碧谡f:“魏征過去確實是我的仇敵,但他能盡心盡力于自己事奉的人,

有值得贊揚的地方。我能提拔重用他,和古代圣賢相比也毫無愧色吧?魏征每次都能犯顏直諫,不許我

做錯事,這是我器重他的原因?!蔽赫飨蛱诎萘藘砂菡f:“陛下引導我進諫言,所以我才敢直言不諱。

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見,我又怎么敢去觸碰龍鱗、觸犯忌諱呢?”太宗聽了很是高興,賜給每人十五萬

錢。貞觀七年(633年),魏征取代王珪擔任侍中,加封到鄭國公。不多久因病請求辭去所任的官職,

只做個閑職散官。太宗說:“我把你從仇敵中提拔起來,委任你中樞機要之職,你見到我有不對的地方,

從來沒有不加以勸諫的。你難道沒有見過礦石中未曾提煉的金子嗎?它有什么可寶貴的呢?如果遇上高

明的冶煉工匠把它鍛煉成器物,就會被人們當作寶貝。我就好比是礦石中的金子,你就是從礦石中把金

子提煉出來并鍛造成器的高明工匠。你雖然有病,但還不算衰老,怎么能使自己便利(此處指辭職)呢?”

魏征聽后只好作罷。后來魏征又堅決要求辭職,太宗同意免去他侍中的職務,只掛個特進的散官頭街。

仍然主持門下省的事務。貞觀十七年(845年),(太宗)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師。魏征提出自己有病在身,難

以勝任。太宗對他說:“太子是宗廟社稷的根本,一定要有師傅(教導),因此要選擇公正無私的人,讓

(他)來輔佐太子。我知道你身體有病,你可以躺在床上來教導太子。”于是魏征接受了太子太師的職務。

不久魏征得了重病。幾天以后,魏征病逝。太宗親自到他的靈柩前痛哭。太宗下詔說:“過去只有魏征能

經常指出我的過失。自從他去世后,我雖有過失,卻沒有人公開指出了。從今以后,大家都要竭盡忠誠;

如果有不同的意見,請你們直言勸諫,不要隱瞞。”

15.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解析】C"寫詞人想成為仙人并泛舟銀河”錯誤,“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三句用典,詞

人以美好故事比況自己曾和友人一同在清澈的江上泛舟,并不是“想成為仙人并泛舟銀河”。故選Co

16.①“相逢一醉”寫短暫相聚的歡樂后,即將面臨離別;“風雨散”以風雨飄散作比,寫朋友離別后各自離

去。

②詞人認為,前世有緣才換來今生“相逢一醉”,用“是前緣”來表達對友人離別的慰藉;“飄然何處”寫離

別后人各天涯的無限感慨,含蓄委婉。

【評分標準】第①點2分,第②點4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析】“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讀來確實有韻味,詞句不難理解,作答時,可以從句意

和情感兩個方面作答。

17.(1)善假于物也不如須臾之所學也(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示例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示例二]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示例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評分標準】每答對一空給1分,共6分。有錯別字添字漏字,則該空不給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析】平時識記名篇名句時要注重理解,還要記住那些容易寫錯的字詞。做題時,一定要將記憶與理

解結合起來,不要寫錯別字,不要漏寫,也不要添加字詞。

18.A.多余的鈉離子必須被排出體外B.不能排出鈉離子

【評分標準】每答對一空給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8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