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_第1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_第2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_第3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_第4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常用實驗室檢查血液12021/1/1222021/1/122二、血液的一般檢查(一)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測定1.標本采集法皮膚采血或靜脈采血。2.參考值見表2021/1/1232021/1/123表1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1012/L)血紅蛋白(g/L)成年男性4.0~5.5120~160成年女性3.5~5.0110~150新生兒6.0~7.0170~2002021/1/124表1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成年男性4.03.臨床意義(1)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減少,低于參考值下限稱為貧血。

1)生理性減少:妊娠中、后期為適應胎盤血循環(huán)的需要,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jié),使血漿容量明顯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釋。某些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造血功能明顯衰退所致。也可見于嬰幼兒(6個月-2歲)。2021/1/1253.臨床意義2021/1/1252)病理性減少:可由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礙或紅細胞丟失、破壞過多等原因引起。見于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和失血性貧血等。

3)其他疾病:慢性炎癥性疾病、霍奇金病、器官衰竭等。2021/1/1262)病理性減少:可由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礙或紅細胞丟(2)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增多:是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含量高于參考值高限。

1)相對性紅細胞增多:常因血漿中水分丟失,使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對增加所致。如連續(xù)嘔吐、頻繁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等。

2021/1/127(2)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增多:是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與血紅2)絕對性紅細胞增多:常因各種生理、病理原因引起的缺氧所致,生理性見于胎兒、新生兒、高原生活、劇烈的體力活動;病理性見于嚴重的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和某些先天性心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2021/1/1282)絕對性紅細胞增多:常因各種生理、病理原因引起的缺氧所致,(二)紅細胞比容測定紅細胞比容(Hct)是測定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紅細胞比容的多少主要與紅細胞數量及其大小有關。

1.參考值成年男性:0.40~0.50L/L,平均0.45L/L;成年女性:0.35~0.45L/L,平均0.40L/L。2021/1/129(二)紅細胞比容測定2021/1/1292.臨床意義

貧血患者紅細胞比容減少,但由于貧血有小細胞性、大細胞性及正常細胞性之別,所以紅細胞比容減少的程度與紅細胞計數不一定成比例。紅細胞比容增加見于血液濃縮及紅細胞增多的病例。2021/1/12102.臨床意義2021/1/1210(二)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1.標本采集法皮膚采血或靜脈采血。2.參考值

1)白細胞計數成人(4~

10)×10*9/L;6個月~

2歲(11~

12)×10*9/L;

新生兒:(15~

20)×10*9/L.2)白細胞分類計數見表2021/1/1211(二)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2021/1/1211

表2白細胞分類計數名稱百分數(%)絕對值(×109/L)中性桿狀核粒細胞1~50.04~0.5中性分葉核粒細胞50~702~7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0.5~50.02~0.5嗜堿性分葉核粒細胞0~10~0.1淋巴細胞20~400.8~4單核細胞3~80.12~0.82021/1/1212表2白細胞分類計數名稱百分數(%)絕對值(×3.臨床意義白細胞數高于10×10*9/L(10000/mm3)稱白細胞增多,低于4×10*9/L(4000/mm3)稱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是人體防御系統(tǒng)的重要組分。由于外周血中白細胞的組成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故白細胞的增多或減少通常與中性粒細胞的增多或減少有著密切的關系和相同意義。2021/1/12133.臨床意義2021/1/1213(1)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N)中性粒細胞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吞噬殺菌能力,在機體防御與抵抗病原菌侵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1)中性粒細胞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見于新生兒、妊娠及分娩時、寒冷、酷熱、飽餐、劇烈運動后等,多為一過性。2021/1/1214(1)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N)中性粒②病理性增多:見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組織損傷或壞死,如手術、創(chuàng)傷、燒傷、心肌梗死等;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中毒,包括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化學物質或化學藥物中毒;非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白血病等。2021/1/1215②病理性增多:見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

2)中性粒細胞減少: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傷寒桿菌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非白細胞性白血病等;化學藥物副作用或放射線損傷,如使用抗腫瘤和抗甲狀腺藥物、X線和鐳照射等;脾功能亢進、過敏性休克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2021/1/12162)中性粒細胞減少:2021/1/1216(2)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E):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變態(tài)反應性疾??;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病、和鉤蟲病等;皮膚病,如濕疹、牛皮癬等;也可見于惡性淋巴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排異反應前期等。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及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例。2021/1/1217(2)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E):嗜酸性(3)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B):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較少見,可見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粘液性水腫、脾切除后以及鉛、鉍、鋅等重金屬中毒。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很少,故減少與否很難察覺,意義不大。2021/1/1218(3)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B):嗜堿性粒細(4)淋巴細胞(lymphocyte,L):淋巴細胞增多見于病毒、結核、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百日咳等感染性疾??;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或移植物抗宿主病。兒童的淋巴細胞常有生理性增多。2021/1/1219(4)淋巴細胞(lymphocyte,L):淋巴細胞增淋巴細胞減少多見于放射病、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烷化劑等。在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增多的各種疾病中,淋巴細胞百分率減低,稱之為淋巴細胞相對減少。2021/1/1220淋巴細胞減少多見于放射病、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5)單核細胞(monocyte,M):單核細胞增多見于瘧疾、黑熱病、結核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等感染性疾??;單核細胞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血液病;急性傳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復期。2021/1/1221(5)單核細胞(monocyte,M):單核細胞增多見(四)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計數(PLT或plt)是計數單位容積內,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1.標本采集法皮膚采血或靜脈采血。2.參考值(100~300)×109/L2021/1/1222(四)血小板計數2021/1/12223.臨床意義

(1)生理性波動:午后較清晨高。運動、進餐后血小板增加;靜脈血高于末梢血;新生兒較低,三個月后達到成人水平;妊娠中后期升高,分娩后1-2天降至正常。

2021/1/12233.臨床意義2021/1/1223(2)病理性減少:血小板數<100×109/L,稱為血小板減少。見于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病、骨髓纖維化;血小板破壞增加,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消耗過多,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血小板分布異常,如肝硬化、輸入大量庫存血或大量血漿引起血液稀釋。2021/1/1224(2)病理性減少:血小板數<100×109/L,稱為血小板PLT<50×109/L為臨界水平,較易發(fā)生出血,<20×109/L時,常有自發(fā)出血傾向。2021/1/1225PLT<50×109/L為臨界水平,較易發(fā)生出血,<

(3)病理性增加:血小板數超過400×109/L,稱為血小板增多。主要見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反應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惡性腫瘤。2021/1/1226(3)病理性增加:血小板數超過400×109/L,稱為(三)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簡介

20世紀中葉庫爾特發(fā)明了電阻法計數血細胞,開創(chuàng)了血細胞分析的新紀元。但到目前為止,血細胞分析儀還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顯微鏡檢查。尤其是白細胞分類,白細胞形態(tài)有多種變化,特別是異常白細胞,單靠儀器鑒別還不夠,還需要將血液制成血涂片,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行人工鑒別。2021/1/1227(三)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簡介2021/1/1227四)紅細胞相關參數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紅細胞血紅蛋白分布寬度(HDW)2021/1/1228四)紅細胞相關參數平均紅細胞體積(MCV)2021/1/1臨床意義貧血類型MCV(fl)MCH(pg)MCHC(g/L)正常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再障等大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巨幼貧單純小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慢性炎癥、尿毒癥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缺鐵貧、珠蛋白生成障礙、慢性失血等2021/1/1229臨床意義貧血類型MCV(fl)MCH(二、其他常用血液檢查(一)網織紅細胞(Ret)計數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紅細胞之間的過渡型細胞。網織紅細胞的增減,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2021/1/1230二、其他常用血液檢查2021/1/1230參考值成人:0.5%~

1.5%,平均1%;絕對值:(24~84)×109/L。新生兒:2%~

6%,出生2周內下降至成人水平;絕對值:(96~288)×109/L。2021/1/1231參考值2021/1/12313.臨床意義

1)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如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在5%~10%左右;急性溶血時可高達50%以上。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貧血經有效治療3~5天后可見網織紅細胞先于紅細胞恢復之前增高,2周左右網織紅細胞逐漸減低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逐漸增高。這種現(xiàn)象稱網織紅細胞反應,為判斷貧血療效的指標。2021/1/12323.臨床意義2021/1/12322)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常減少至0.5%以下,其絕對值小于15×109/L,可作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實驗室的診斷依據。也可見于腎病、內分泌疾病、骨髓移植等。2021/1/12332)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常減少至0.5(二)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ESR)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率,簡稱血沉。2021/1/1234(二)紅細胞沉降率2021/1/12341.標本采集法靜脈血1.6ml+0.106mol/L枸椽酸鈉抗凝劑0.4ml(血液:抗凝劑=4:1)2.參考值魏氏法:成年男性:0~15mm/1h,成年女性:0~20mm/1h2021/1/12351.標本采集法2021/1/12353.臨床意義血沉增快無特異性,必須結合臨床資料,才能判斷臨床意義。(1)生理性增快:見于12歲以下的兒童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婦女月經期或妊娠3個月以上。

2021/1/12363.臨床意義2021/1/1236(2)病理性增快:

1)感染性疾病。

2)活動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心肌炎。

3)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壞死

4)惡性腫瘤患者血沉增快,良性腫瘤血沉多正常。

5)高球蛋白血癥。

6)各種貧血,若血紅蛋白低于90g/L時,血沉可因而增快。2021/1/1237(2)病理性增快:2021/1/1237三、溶血性貧血分類及檢查一、確定溶血及貧血1.RBCHB↓2.RBC破碎3.血漿游離HB↑4.血清總膽紅素↑5.Hb尿6.血清結合珠蛋白(HP)↓2021/1/1238三、溶血性貧血分類及檢查一、確定溶血及貧血2021/1/12溶血病因檢查1.先天性:①膜缺陷: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②酶缺陷:高鐵Hb還原試驗③Hb?。篐b電泳、異丙醇沉淀2.獲得性:①免疫因素:抗人球蛋白試驗②膜缺陷(PNH):Ham,糖溶血試驗2021/1/1239溶血病因檢查1.先天性:①膜缺陷: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202

四.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血型:是人體血液的一種遺傳性狀,是各種血液成分的遺傳性標記,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漿蛋白在個體之間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異。相互關聯(lián)的抗原、抗體組成的血型體系,稱為血型系統(tǒng)。血型檢查用于輸血、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法醫(yī)鑒定等。2021/1/1240四.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2021/1/12401.標本采集法靜脈血

2.參考值(1)ABO血型鑒定鑒定ABO血型,原則是根據紅細胞上是否存在A和(或)B抗原,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和(或)抗B抗體而決定(表10-1-3)。ABO血型抗體,多為完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