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復習試題及答案_第1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復習試題及答案_第2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復習試題及答案_第3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復習試題及答案_第4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復習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復習試題及答案

第1單元

一、填空題

1、細菌、霉、病毒是不同種類的(微生物)。

2、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3、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4、細菌、霉及病毒,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們

稱作(微生物)。

5、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fā)酵變成酸奶。

6、利用細菌可以(加工食品)、(生產(chǎn)藥品)、(凈化環(huán)境)、(生

產(chǎn)燃料)。

7、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細菌叫做(病菌)。

8、許多傳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噴嚏)、(用

熱水沖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減少致病細菌的傳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zhì)能殺死細菌,這種物質(zhì)叫做(青霉

素)。

10、物體在(溫暖)和(潮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容易發(fā)霉。

11、(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12、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大?。┖停üδ埽?。

二、判斷題

1、在空氣中、水中、地下、動植物和人體里,都有微生物。(V)

2、大腸桿菌、變形蟲、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V)

3、大多數(shù)細菌對人類是有害的。(X)

4、病菌會通過各種途徑侵入人體。(V)

5、注射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方法。(V)

6、在空氣、土壤、動植物體內(nèi)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V)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療因病毒導致的疾病。(X)

8、電冰箱能保鮮食物,主要是利用它產(chǎn)生較冷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使

食物不容易發(fā)霉的條件。(V)

9、霉對人類都是有害的。(X)

10、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fā)育過程。(V)

11、未受精的蛋是一個細胞,受過精的蛋同樣也是一個細胞。

(X)

12、人類可以利用霉菌制醬做腐乳。

(J)

13、細胞很小,只能用顯微鏡才能觀察。

(X)

14、注射疫苗是預防傳染疾病的一種方法。

(J)

三、選擇題

1、下面的細菌對人類有益的是(A)。A、乳酸細菌B、結

核桿菌C、雙球菌

2、細菌對人類(C)。A、有益B、有害C、有益和

有害

3、“膿”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體。A、紅血球細胞B、

白細胞C、神經(jīng)細胞

4、生物體的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A、細

胞B、細菌C、病毒

5、霉有(C)種顏色。A、1B、2C、多

6、生命體大都由(A)構成。A、細胞B、細菌C、

四、用線把下面的科學家與他們的發(fā)現(xiàn)連起來。

列文虎克細胞

弗萊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五、問答題

1、使用顯微鏡時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2、怎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

答:(1)真空包裝;(2)放干燥劑;(3)低溫保存;(4)太陽爆

曬。

3、你知道傷口化膿是怎么回事?

答:當人體遇到病菌入侵時,白細胞并會與病菌展開激戰(zhàn)。在消

滅這些入侵者時,白細胞也會有很大的傷亡?!澳摗本褪撬劳龅陌准?/p>

胞和病菌的尸體。

4、請你設計自制的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溫度計、鍋、高

壓鍋等。

步驟:(1)在鮮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開幾分鐘。

(2)待牛奶冷卻到35?40℃,加入兩勺酸奶,仔細攪勻。

(3)再倒進消毒過的保溫容器里,蓋上蓋子。

(4)保溫5?6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現(xiàn)象:牛奶變成了粘稠的酸奶。結論:細菌將牛奶中的一部分糖

轉(zhuǎn)化成了酸。

5、:請你設計饅頭發(fā)霉的實驗。

答:材料濕饅頭、干饅頭、塑料袋等。

步驟:(1)把裝有濕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

(2)把裝有干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5天后觀察它們。

現(xiàn)象:濕饅頭發(fā)霉了,干饅頭沒有發(fā)霉。結論:溫暖、潮濕的濕

饅頭容易發(fā)霉。

第2單元

一、填空題

1、按照火山活動的歷史,可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

火山)。

2、古代的人們憑直覺來認識地球,提出了(天圓地方)的猜想。

3、麥哲倫的航行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環(huán)球航行)。

4、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

地表巖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

5、地球赤道周長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

7、我國科學家張衡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風地動儀)。

8、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濕地)、(峽谷)、

(沙漠)、(海洋和島嶼)。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

(大洋洲)、(南極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內(nèi)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二、判斷題

1、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態(tài)的。(V)

2、地球表面主要由巖石、水、大氣等物質(zhì)構成。(V)

3、地球內(nèi)部存在著不同的物質(zhì)。(J)

4、目前人類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V)

5、地震波在堅硬的巖石中傳播較慢,在較軟的巖石中傳播較快。

(X)

6、科學家根據(jù)火山、地震、地熱等現(xiàn)象來推測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

(J)

7、地球表面積是510067866千米。(X)

8、風化后的巖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叫做侵

蝕。(J)

9、地震災害可分為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V)

10、1957年,美國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X)

三、選擇題

1、第一個用實踐證明腳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學家是(C)A哥白

尼B布魯諾C麥哲倫

2、我國宇航員楊利偉搭載“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

飛行了(A)圈。

A、14B、15C、16

3、蘇聯(lián)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攝了第一張(B)照片。A

太陽B地球C月球

4、產(chǎn)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A、地殼的運動B、地下的溫度太高C、人類的活動

5、我國唐山大地震發(fā)生在(B)年。A、1967B、1976C、

1980

6、下面的做法正確的是(C)A、向大海傾倒垃圾B、亂伐森

林C、改造沙漠

四、問答題

1、請你設計地球的形狀模擬實驗?

答:材料:地球儀、紙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驟:(1)用紙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為桅桿。

(2)讓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

(3)觀察船進港,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我的發(fā)現(xiàn):先看見進港的船只的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

船只,則總是船身先消失沒,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

結論:地球是球形。

2、請你設計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鐵盒、土豆泥、番茄醬、鐵架臺、酒精燈等。

步驟:(1)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

中間挖一個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

□o

(3)將鐵盒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受熱后番茄

醬的外溢現(xiàn)象。

現(xiàn)象:番茄醬向外溢出。結論:這個實驗說明,火山是由于地下

熔融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fā)而形成的。

3、請你設計地震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毛巾、細干木棍等。

步驟:(1)把桌上的毛巾疊成幾層,平放在桌上,兩手按住毛巾

的兩頭,向中間擠壓,觀察毛巾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用手握住木棍兩端,用力將它壓彎、直至壓斷。注意當木

棍被壓斷時,你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

現(xiàn)象:毛巾會發(fā)生彎曲,成了褶皺狀;木棍被壓斷時,聽到“啪”

的聲響。同時手有強烈的震顫感。結論:地下巖層受到巨大的壓力,

發(fā)生褶皺時,巖層內(nèi)就會蓄存很大很大的能量;當巖層受到的擠壓力

超過巖層的堅固的程度的時候,巖層就會被壓斷。一旦巖層被壓斷、

發(fā)生斷裂時,就會施放出特別大的能量,發(fā)出巨大的聲響,引起大地

劇烈地震動起來,這就是地震。

4、當?shù)卣鸢l(fā)生時,你怎么保護自己?

答:在地震來臨時,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廚房和廁所里;如果

在學校,要盡快跑到操場等空曠的地方;如果在教室,盡量躲在課桌、

講臺下。

第3單元

一、填空題

1、蠟塊在加熱時,會從(固體)變成(液體),冷卻時會從(液

體)變成(固體)。

2、物質(zhì)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生

成新物質(zhì)),另一類是(會生成新物質(zhì)的變化)。

3、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變化,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chǎn)生沉淀或氣

泡)、以及(發(fā)光發(fā)熱)、(性質(zhì)改變)等現(xiàn)象加以判斷。

4、鐵生銹的原因是鐵與(水)和(空氣)接觸。

5、一塊鐵完全生銹后,(體積)可脹大8倍。

6、防止鐵生銹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噴漆)、(覆蓋搪瓷)、

(電鍍)、(涂瀝青)、(制成不銹鋼)。

7、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zhì),稱為(酸性物質(zhì))。

8、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zhì),稱為(堿性物質(zhì))。

9、你劇烈運動時,會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為肌肉里產(chǎn)生了(酸

性物質(zhì))。

10、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zhì)的(酸堿性)。

二、判斷題

1、加熱蠟燭和點燃蠟燭是同一種變化。(X)

2、水在三態(tài)變化中,沒有生成新的物質(zhì)。)

3、自然界中所有物質(zhì)都是在不斷變化的。(V)

4、自行車生銹與潮濕的環(huán)境有關,與空氣無關。(X)

5、在絕對無水的空氣中,鐵放幾年也不會生銹。)

6、鹽堿地上長不好植物;可以通過加硫酸亞鐵改良土壤。(V)

7、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堿性土壤。(V)

8、化肥有酸性的,沒有堿性的。(X)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滌用品清洗。(V)

10、對于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凈。(V)

三、選擇題

1、下面的變化有新物質(zhì)產(chǎn)生的是(C)。A、蠟燭融化B、鐵塊

變鐵水C、饅頭發(fā)霉

2、下面的變化沒有新物質(zhì)產(chǎn)生的是(B)A、火柴燃燒B、木材

做家具C、白糖加熱至焦黑

3、紫甘藍水是(C)。A、堿性物質(zhì)B、酸性物質(zhì)C、

指示劑

4、要使食用的小蘇打或堿塊起泡,需加入(B)°A、自來水B、

橘子汁C、洗發(fā)水

5、下面屬于酸性物質(zhì)的是(A)。A、西紅柿B、肥皂C、

清潔劑

四、問答題

1、對于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干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干凈。為

什么?

答:這是因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個人,一只手拉著油,另

一只手拉著水。當我們?nèi)啻暌挛锏臅r候,肥皂滲透到織物和油污中間,

拉著油污“投身”到水中。這樣,原來不相溶的油和水,就變成“油

水交融”的污水了,隨著多次的漂洗、擰干,衣物也就洗干凈了。

2、請你設計蠟燭變化的實驗。

答:材料:蠟燭、燒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腳架、酒精燈、燃燒

皿(白瓷)、石棉網(wǎng)等。

步驟:1、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將另一只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將一只白瓷的燃燒皿蓋在蠟燭火焰上方,過一會兒取下白瓷

燃燒皿,觀察它的底部。現(xiàn)象:感燥的燒杯內(nèi)沒有什么;內(nèi)壁涂有澄

清石灰水的燒杯,有渾濁(像霧);白瓷燃燒皿底部有黑的。

結論:蠟燭燃燒后生成一種新的物質(zhì)。

3、請你設計變色花實驗。

答:材料:紫甘藍水、堿水、毛筆、白醋、紙花等。

步驟:(1)用毛筆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葉子”上抹堿水。

(3)往紙花上噴一些紫甘藍水??匆豢醇埢ㄗ兂墒裁搭伾??

現(xiàn)象:紙花的“花瓣“變成紅色,”葉子“變成綠色。

結論:這說明指示劑辨別身邊常見物質(zhì)的酸堿性。

第4單元

一、填空題

1、地球在自轉(zhuǎn)的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zhuǎn),公轉(zhuǎn)一圈的時間為(一年)O

2、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27.3)天。

3、人們把星空分成88個區(qū)域,稱為(星座)。

4、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tài)水)。

5、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0

6、(北極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當太陽的直射點照在斜向太陽的半球時,該半球是(夏)季,另

外半球就是(冬)季。

8、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9、銀河是由許許多多(恒星)構成的。

10、像太陽一樣的星體還有很多,它們都是熾熱的、巨大的發(fā)光

氣體球,我們把它們稱為(恒星)。

11、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楊利偉)。

12、中國“神舟6號”航天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二、判斷題

1、太陽總是直射地球的赤道。(X)

2、不能用望遠鏡直接看太陽。(V)

3、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zhuǎn)有關。(V)

4、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V)

5、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是蘇聯(lián)航天員加加林。(V)

6、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X)

7、銀河是從東南向西北方向劃開整個天空。(X)

8、地球是月球的衛(wèi)星。(X)

9、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4;。(X)

10、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V)

三、選擇題

1、(A)專門接收天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A射電望遠鏡B光學

望遠鏡C天文望遠鏡

2、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C)。A、金星B、土星C、木星

3、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是(B)。A、金星B、土星C、火星

4、太陽是一顆(A)。A、恒星B、行星C、衛(wèi)星

5、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A、水星B、金星C、火星

6、當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C)千米/秒時,它才會脫離地球的引

力而飛向太空。

A、5.9B、6.9C、7.9

四、問答題

1、請你設計環(huán)行山的形成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盤子、細沙、石子等。

步驟:(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紗。

(2)從不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從同一高度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現(xiàn)象:坑面積比石塊的大。結論:石塊扔下的高度[力度]與坑

面積的大小都有關系。

第5單元

一、填空題

1、(好奇心)總是驅(qū)使我們不停地提出問題,找出答案。

2、(假設)是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先對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4、(實驗)是制造條件,收集事物變化證據(jù)的方法。它主要有兩

種類型一是(模擬實驗);二是(對比實驗)。

5、假設一般用(如果……那么……)來表達。

二、判斷題

1、一種探究方法能解決所有問題。(X)

2、假設不需要證據(jù)來驗證,所有的假設都正確的。(X)

3、很多重要的結論都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J)

4、搜集證據(jù)是一個容易的過程。(X)

5、同一個假設可以被多次驗證。(J)

6、做科學實驗,要學會控制變量。(V)

三、問答題

1、做科學實驗時,應注意什么?

答:做科學的實驗,要學會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

等條件下進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選擇一個變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確

定變化時需要觀察的項目。

2、你做過的模擬實驗、對比實驗各有哪些?

答:我做過的模擬實驗有:雨的形成、晝夜的形成、火山爆發(fā)等。

對比實驗有:種子萌發(fā)的實驗、水蒸發(fā)快慢的實驗、模擬噴氣式飛機

的實驗、食鹽的溶解快慢實驗等

3、提出一個有著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設

答: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恐龍生活的時期地球上氣候溫暖。后來,

大約6500萬年以前,地球上的氣候突然發(fā)生急劇變化,氣溫變得很

低,熱血的恐龍承受不了寒冷的氣候,而它們又不能像其他體積小的

冷血動物那樣,尋找一個合適的洞穴冬眠,所以全被凍死了。

也有人認為,可能那時天空中有一顆巨大的流星隕落到地球上,

引發(fā)了一場熊熊大火,大火使地球驟然升溫,恐龍因不能很快排汗以

降低體溫,所以滅絕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哺乳動物偷吃了恐龍的蛋,使得它逐漸滅

絕了。

還有人認為,恐龍生長后期,出現(xiàn)了一種有毒的植物,恐龍正是

吃了這種有毒的植物而滅絕的。

4、模擬月球環(huán)形山形成實驗當中有哪些對比因素

答: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等。

5、從前人們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說法,結合“地球的表面”

的知識,你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嗎?

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

陸地占40%,而陸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適合人居?。恢挥幸环?/p>

土地供人們居住生活。

6、當?shù)卣鸢l(fā)生時,你怎么保護自己?

答:在地震來臨時,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廚房和廁所里;如果

在學校,要盡快跑到操場等空曠的地方;如果在教室,盡量躲在課桌、

講臺下。

7、做科學實驗時,應注意什么?

答:做科學的實驗,要學會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

等條件下進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選擇一個變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確

定變化時需要觀察的項目。

8、請你設計環(huán)行山的形成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盤子、細沙、石子等。

步驟:(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紗。

(2)從不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從同一高度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現(xiàn)象:坑面積比石塊的大。結論:石塊扔下的高度[力度]與坑

面積的大小都有關系。

9、做科學實驗時,應注意什么?

答:做科學的實驗,要學會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

等條件下進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選擇一個變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確

定變化時需要觀察的項目。

10、你做過的模擬實驗、對比實驗各有哪些?

答:我做過的模擬實驗有:雨的形成、晝夜的形成、火山爆發(fā)等。

對比實驗有:種子萌發(fā)的實驗、水蒸發(fā)快慢的實驗、模擬噴氣式飛機

的實驗、食鹽的溶解快慢實驗等。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課文中的問題答案

11、請你設計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鐵盒、土豆泥、番茄醬、鐵架臺、酒精燈等。

步驟:(1)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

中間挖一個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

□o

(3)將鐵盒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受熱后番茄

醬的外溢現(xiàn)象。

現(xiàn)象:番茄醬向外溢出。結論:這個實驗說明,火山是由于地下

熔融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fā)而形成的。

12、請你設計蠟燭變化的實驗。

答:材料:蠟燭、燒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腳架、酒精燈、燃燒

皿(白瓷)、石棉網(wǎng)等。

步驟:1、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將另一只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將一只白瓷的燃燒皿蓋在蠟燭火焰上方,過一會兒取下白瓷

燃燒皿,觀察它的底部?,F(xiàn)象:感燥的燒杯內(nèi)沒有什么;內(nèi)壁涂有澄

清石灰水的燒杯,有渾濁(像霧);白瓷燃燒皿底部有黑的。

結論:蠟燭燃燒后生成一種新的物質(zhì)。

13、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認為還有哪些實驗條件的組合方式?

答:還有兩種組合方式,一種是寒冷、潮濕的條件組合;一種是

寒冷、干燥的條件組合。

實驗名稱:探究霉菌適宜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生長繁殖。

實驗準備:新鮮饅頭(也可以是其他容易發(fā)霉的食品)、烤干的

饅頭、透明塑料袋、電冰箱

實驗過程:選用下表中實驗條件的組合做對比試驗,觀察那種實

驗條件下的饅頭最容易發(fā)霉?

序號條件組合實驗方法

1溫暖潮濕把裝有濕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

2溫暖干燥把裝有干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

3寒冷潮濕把裝有濕饅頭的塑料袋放在電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裝有干饅頭的塑料袋放在電冰箱里

實驗結論:霉菌適宜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生長繁殖。。

14、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你繞行

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答:400914-(4X8X365)=3.43(年),約為3年零5個月,

學生年齡加上年數(shù),即為繞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齡。

15、問題1:根據(jù)上述資料,你能推測喜馬拉雅山脈在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況是什么樣的嗎?

答:喜馬拉雅山在遠古是海洋的推測。

問題2: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變得千姿百態(tài)?

答:由于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

用,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面貌?;鹕娇诤窃诨鹕降牧α?、巖漿和

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石林是由于風、流水、碳酸鹽石材分解的共同

作用形成的。海岸邊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沖擊形成的。風蝕石主

要是強風對巖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問題3:巖石是堅硬無比的,為什么一些巨大的巖石最后會變成

細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答:這是因為天氣冷暖變化、植物生長和冷凍、流水的搬運作用

對巖石具有破壞作用。

問題4:巖石在晝夜、冬夏天氣冷暖反復的變化下會發(fā)生什么變

化?

答:逐漸破碎。

問題5:下面這些巖石是被什么力量破壞的?

答: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巖石逐

漸風化。

問題6:過一段時間后,沙盤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

答:沙子和泥土被流水搬運到沙盤的另一側(cè)。

問題7:在實驗過程中,你是否還發(fā)現(xiàn)了其他現(xiàn)象?它說明了什

么?

答:沙子和泥土變細,說明流水的搬運作用可以侵蝕巖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