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_第1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_第2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_第3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_第4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說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jù)編寫的,供實驗班六年級第二學期使用。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準確詮釋先進的課程理念,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在保持第三學段風格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本冊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教材,同時也是第三學段的最后一冊教材。老師們已經(jīng)使用過小學高年段的前三冊教材,為理解和把握本冊教材打下了基礎。為了讓老師們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現(xiàn)就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主要特點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簡要的介紹,供老師們教學時參考。一、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繼續(xù)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后,還安排了“綜合復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復習材料以供期末復習時使用。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采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這五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五次?!翱谡Z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盎仡櫋ね卣埂庇扇齻€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不再設“展示臺”欄目。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本套教材到五年級下冊為止,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個學段識字量,故從六年級上冊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本冊要求會寫8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為便于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后安排了“詞語盤點”欄目。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里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里的,有的是略讀課文里的,只要求識記,不要求書寫。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課序列出本冊要求書寫的80個字。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高年段前三冊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xiàn)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xiàn)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xiàn)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號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號標出。為便于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huán)境中要讀變調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二、教材的主要特點(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f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jù)。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后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后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fā)展。六年級下冊教材,既注意落實整體性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目標。為了落實整體性目標,首先是對課文的嚴格篩選,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yōu)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節(jié)》《藏戲》《跨越百年的美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我最好的老師》。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中選編的閱讀材料,有一些是回憶小學生活的文章,還有兒童詩、書信、演講稿、建議書等,在拓寬教材的題材、體裁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于熱愛生活(“人生感悟”專題)、民族團結(“民風民俗”專題)、愛國主義(“深深的懷念”專題)、了解多元文化(“外國名篇名著”專題)、熱愛科學(“科學精神”專題)等方面的專題。還設置了以“告別母?!睘橹行牡木C合性學習專題“難忘小學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級下冊旨在了解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專題“中國古典名著之旅”,本冊教材編排了“外國名篇名著”單元,這組教材在讓學生接觸一些經(jīng)典的外國作品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積累一定的閱讀方法和自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優(yōu)秀作品的意識和能力。第三學段的語文學習目標,則作為本冊教材的學習重點,加以妥善安排。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jù)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詳寫和略寫;文章的敘述順序;學習瀏覽。當然,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教材,六年級下冊特別重視將小學階段所積累和習得的各種學習方法融會貫通,綜合運用。(二)在教材內容和呈現(xiàn)方式上,體現(xiàn)與初中教材的銜接六年級下冊是在前面十一冊教材的基礎上編寫的。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教材,本冊教材的結構和思路對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繼承,體現(xiàn)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又有發(fā)展變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穩(wěn)過渡,使學生在小學畢業(yè)后能夠適應中學教材,縮短升入中學后的不適應期。首先是在專題設置方面的繼承與發(fā)展。如第一組“人生感悟”單元。之前,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曾有主題為“生活啟示”的單元;之后,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二兩組,都是“感悟人生”的單元。主題相近,但難易不同,銜接有些難度。為此,我們在六年級下冊設置了“人生感悟”單元,希望能夠通過本組的學習,加強學生對自身、對生活、對世界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學會表達自己的一些感悟。學生通過學習這一單元,有了一定的基礎,到初中再學習相關單元時,就不會感覺有太大的落差?!伴喿x鏈接”的呈現(xiàn)方式和用途與以往相比,有所繼承和發(fā)展。有的仍然是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有的成為課后思考練習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有的滲透了對比閱讀的理念。如第五組,在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后面,鏈接了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而這個閱讀鏈接同時也是課后第四題──閱讀下面的“閱讀鏈接”,結合課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簡單寫下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既把鏈接內容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同時又把讀與寫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進行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組,在課文《北京的春節(jié)》后面,鏈接了梁實秋的《過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這也是課后最后一個思考題的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將這兩個片段同課文中的相關段落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自己的習作有什么啟發(fā)。這里滲透了對比閱讀的理念(在四年級上冊“作家筆下的動物”單元中,學生初步接觸了同一作家寫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寫的同題文章,但是那時的對比是一篇篇課文,而到了六年級下冊的對比閱讀,是在一篇課文之內進行的,一課的容量更大,對比的角度更多、更細)。從形式和作用上來說,這種閱讀鏈接的編排與人教版初中教材銜接得十分緊密?!巴鈬眴卧脑O計,與以往所有單元都不同,不僅強化了“閱讀整本書”的觀念,同時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小學向初中教材的過渡。這組教材,先安排了兩個外國短篇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編排方式與其他精讀課文相同。然后安排了兩部外國長篇作品《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里采取了一種全新的設計,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編排方式,先讓學生了解整本書的內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讀與賞析,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同時教給了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這與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導讀”的安排是比較切近的。人教版教材從五年級下冊開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級下冊和六年級上冊在相應單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別是《楊氏之子》和《伯牙絕弦》。本冊安排了兩篇文言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這樣,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了4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樣式和學習方法有了一點認識和了解,為初中學習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有4篇文言文,篇幅也相應要長一些,有了小學的基礎,學生對初中的文言文學習不會感到陌生和困難。另外,與本套的其他各冊教材不同,古詩詞并沒有根據(jù)內容安排在相應的專題中,而是在六個單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這10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中沒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艱深,適合小學生讀讀背背。這樣的編排也體現(xiàn)了向初中教材過渡的編寫意圖,在初中教材中,“古詩詞背誦”也是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三)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本冊教材繼續(xù)按專題組織教材內容,進一步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單元導語到課后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總結、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于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與高年段其他各冊教材相同,本冊各專題的導語除第一組和第六組外,都分為兩個自然段,除了有激發(fā)學習興趣、點明學習專題的作用外,還有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明確讀寫訓練點的作用,方便教師和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關注課文。精讀課文后有練習題,從課文自身特點出發(fā),結合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承上啟下,提示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xiàn)由精讀到略讀的遷移訓練過程?!翱谡Z交際·習作”的話題和內容大多與單元主題相關,“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與導語呼應,為學生總結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平臺。如,第二組“民風民俗”。這一組的學習內容包括了解民風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導語:第一段明確本專題要了解民風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第二段明確了要學習的讀寫方法,還布置學生結合課文的學習,就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調查,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課例:第一篇課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節(jié)》,課文后安排了“閱讀鏈接”,讓學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別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春節(jié)的,各寫出了春節(jié)的什么特點。在這篇課文的思考題中,還為本組的口語交際和習作進行了鋪墊,讓學生想想、說說自己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后三篇都是略讀課文,分別從戲曲、建筑和生活習俗等方面介紹了不同民族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在課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資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課文前的連接語中,都滲透了本組的學習重點,讓學生著重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為學生后面的口語交際和習作進行了鋪墊,也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的編寫思路。本組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其實在本組的導語中已經(jīng)有較為明確的布置,學生將在這段時間內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課文學習中習得的方法進行習作,寫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編一本民俗作品集。交流平臺采取了兩個學生對話交流學習收獲的形式,一個是談自己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另一個是談從本組課文的學習中學到的習作方法。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編排上注意情感、態(tài)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我們相信,只要教師準確理解教材內容,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學生學習完整組教材,單元學習目標是不難實現(xiàn)的。本冊教材聯(lián)系教學實際,確定各個專題在教材中的位置,關注各個專題及課文的內在關聯(lián),使整本教材成為一個整體。如,三月開學的時候,適逢春節(jié)剛過,將“民風民俗”這個專題安排在第二組,并以《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開頭,有助于學生回憶剛過不久的春節(jié)情景,便于教學。將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組,此時已是畢業(yè)前夕,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引導學生回憶成長足跡,表達惜別之情,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聽說讀寫訓練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四)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自主學習學生經(jīng)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本冊教材希望能夠通過比較系統(tǒng)的導學設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和獲得的方法進行學習,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本冊導學系統(tǒng)的安排大致沿襲高年段前三冊的思路。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后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后的“詞語盤點”便于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臺?!敖涣髌脚_”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后,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yǎng)成反思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jù)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本冊第五組的“交流平臺”除了安排了一個與本組主題有關的話題以外,還設置了一個整體回顧六年以來學習收獲的內容,讓學生小結、交流學到的語文知識和獲得的語文能力,等等。(五)“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本冊教材的第六組是一個單獨的綜合性學習單元──“難忘小學生活”。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圍繞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向母校、師友告別。而后分成兩大板塊──“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出活動建議,提供若干閱讀材料。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回憶小學生活,用各種語文形式記錄小學生活;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為母校做點事,寫倡議書、建議書,互留贈言,并策劃一臺畢業(yè)聯(lián)歡會。綜合性學習的編寫,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專題和閱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等,學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三、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jīng)過小學階段最后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下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lián)系起來,做到“瞻前顧后”──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后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二)識字、寫字教學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8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于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對于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借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對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遇到的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鼓勵學生勤查字詞典,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獨立識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三)閱讀教學隨著年級的升高,識字量和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1.精讀課文的教學(1)指導朗讀、默讀。朗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在課后練習第一題提出。教師可以根據(jù)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下工夫。本冊的默讀要求,重點是加快默讀速度和邊讀邊思考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于訓練思維,要培養(yǎng)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速度,教師還可以選擇課外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后題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結合其他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來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脈絡;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得出結論,并處理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正確導向的關系。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閱讀教學要注意提示閱讀思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并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冊教材每個專題都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需要重點學習的有三個:一個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安排在第一組。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結合“交流平臺”中的提示,體會如何在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獲得自己的見解和感受。第二個是“文章的詳寫和略寫”,安排在第二組。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找到相關的段落,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還可以適當想一想如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然后在單元末的“交流平臺”中進行總結回顧。還有一個是“文章的敘述順序”,安排在第三組。教學中同樣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學習、總結。(3)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加深理解。教學精讀課文,還要注意抓關鍵詞句。本冊相關練習主要安排在課后第二題或第三題,以不同的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的指向體會表達效果。如,第一組的課文《匆匆》課后第二題:找出含義深刻的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如,“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甭?lián)系生活實際,和同學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又如,第五組的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課后第三題:讀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白詈蟀选??’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保?lián)系全文想一想,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這樣表述有什么好處?)需要指出的是,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課后題往往僅是舉個例子,主動權應更多地掌握在教師和學生手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梢蕴崾緦W生用圈點、勾畫、批注等方法,讀、思、議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關于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后練習采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背誦課文,并把喜歡的部分抄下來”“抄寫你認為需要積累的詞語”,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課文中描寫小孩子過春節(jié)的部分讀一讀”,加強學習的指導性。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最好能與運用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學生歸類整理語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讀書筆記??梢愿鶕?jù)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詞句歸歸類,在課文里學過的詞句旁邊補充類似詞句??梢园颜n文中的好詞好句分成“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分別抄寫下來;可以歸類整理本單元或前幾個單元學過的詞語,如,“專心致志”“鍥而不舍”“滿不在乎”“游手好閑”可以歸為一類,“落荒而逃”“魚貫而入”“蜂擁而至”可以歸為一類;還可以補充以前課內外學習中積累的詞語,這樣歸類整理語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采擷同類內容,豐富語言系統(tǒng),有助于提取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幫學生在閱讀和習作之間搭橋。課文中的某個詞語用得好,某些語句寫得好,可以隨機設計相關練習,如,用詞語寫幾句話,交流課文中的語句好在哪里,還可以用在什么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還可以讓學生在習作時,嘗試借用相關語句或學習其寫法。以上幾個方面,體現(xiàn)了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是從整冊教材來講的。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要根據(jù)課文特點各有側重。教師可參照教材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特色。2.略讀課文的教學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后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本冊中有兩篇形式獨特的略讀課文,是安排在“外國名篇名著”中的兩部外國長篇作品《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師在教學這兩課的時候,不要將梗概或精彩片段當作精讀課文來教,可以讓學生自讀連接語,明確學習要求,教學的重點要放在“瀏覽”上,通過兩個精彩片段的閱讀,教給學生瀏覽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在閱讀長篇作品時,通過瀏覽抓住精髓,邊摘錄精彩句段,邊寫寫心得體會。通過這兩課的教學,還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樂趣,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四)口語交際教學注意激發(fā)興趣,引導互動交流。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有的專題中口語交際提供了多個角度,注意拓寬話題范圍。教師要結合本地區(qū)、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范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有話可講。還要根據(jù)每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為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交際、展開互動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有的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如,談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導回憶,如,說說自己難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談自己了解到的民風民俗。交際目標要明確。教材安排的交際話題類型不一,每堂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也應各有側重。要注意從傾聽、表達、應對等各個方面考慮,提取需要重點訓練的方面,教學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適時給予點撥、指導。對于辯論、演講等需要專業(yè)技能的口語交際話題,要根據(jù)教材安排給予一定指導,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語交際與習作合在一起,要注意處理好口語交際和習作指導、講評的關系??傊?,在口語交際課上,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五)習作教學本冊教材的習作安排有兩種形式,一是“口語交際·習作”中安排了5次習作,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6次小練筆。對教材中安排的習作內容,教學中既要注意體現(xiàn)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說過,本冊教材每一組習作,都根據(jù)習作內容,相應地提出了要求。教師在習作前的指導和習作后的講評中,注意滲透習作要求,落實教學目標。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如,第四組,口語交際和習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兩個角度,可以先寫后說,也可以先說后寫。對此,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師生共同商量,選定一個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一種是自由組合,分別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然后再全班匯報、評議。修改能力是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認真修改也是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教材沒有在每一組中對習作修改給予提示,并不意味著某次習作可以忽視修改。講評中要重視修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學生習作時無話可說,常常是因為平時素材積累不夠。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于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本冊明確安排的“小練筆”在第五組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本冊還多次在課文之后安排學生動筆的練習,如,《匆匆》課后第三題: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再寫幾句;再如,《北京的春節(jié)》課后第四題,布置學生簡單寫寫自己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后第四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和閱讀鏈接,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悟。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使學生及時把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法自然遷移到習作中,更能使動筆成為學習的一種常態(tài),成為學生的一個習慣。當然,教師在教學時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練筆安排,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及教學時間,隨時安排學生進行練筆,但切忌拔高要求。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練筆,寫日記或寫讀書筆記,這是提高習作能力的好辦法。(六)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第六組的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與前幾冊教材相同。關于本組教材,請注意以下兩點。把握閱讀材料的學習要求。閱讀材料后都有提示語,提示閱讀要求、方法或提供相關信息。如“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有特點,我要把他們寫下來”,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在寫人的時候要突出人物的特點;“讓我們也試著用演講的方式,和母校告別吧”,提示學生注意寫演講稿的方式,并試著作一次演講。教學中要落實要求,有計劃地開展活動,用各種語文形式來回憶小學生活,與母校告別。兩個部分的閱讀材料只是給學生一些例子,從活動的角度方面給學生一些引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本單元有一些活動必須在課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長記錄袋、班級紀念冊,策劃畢業(yè)聯(lián)歡會。教師要安排好時間,課堂上主要是布置學習內容、交流活動情況、展示活動成果,課外則要根據(jù)活動計劃,一步一步地開展學習活動。最后的聯(lián)歡會,先布置學生去策劃、準備,匯報演出則要等到離校之前再進行。(七)“古詩詞背誦”的使用本冊教材在最后一組──“綜合性學習”后面,安排了10首古詩詞背誦,包括7首古詩和3首詞。本冊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冊,前面十一冊教材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詩詞大意的基本方法。這組中安排的古詩詞,是為了體現(xiàn)教材的彈性和適應性而設計的,提供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余利用自己在小學階段掌握的語文能力來獨立學習。因此,這10首古詩詞,不要求教師像以前教學古詩那樣,占用教學時間來詳細講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自學時,要利用每首詩詞下面的注釋大體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家長或同學,重點放在讀讀背背上。(八)“綜合復習”的使用本冊教材最后安排了“綜合復習”,這既是為了給老師提供一些復習的材料,更是為了向老師提示一種復習思路和復習方法。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文的復習也應注重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脫離聽說讀寫實際的單項的題目?!熬C合復習”提示的復習思路和復習方法是:選擇貼近學生閱讀能力的材料,并憑借閱讀材料設計能鍛煉和檢測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在獨立閱讀和獨立完成題目的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熬C合復習”中選用的9篇閱讀材料,內容各異,形式多樣,旨在檢查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憑借這9篇文章設計的題目,涉及到小學畢業(yè)生所應達到的語文能力的方方面面,主要有:能朗讀、默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借助字詞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認字、理解詞語;能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敘述的順序;能聯(lián)系實際談談閱讀的體會感受等。還結合閱讀安排了仿寫、縮寫、寫由閱讀想到的人和事、寫讀后的感想等多種練筆。除了利用閱讀材料進行復習,還安排了“給外地親友寫封信”,這是通過實實在在的通信活動,復習寫信這一最常用的應用文。希望教師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fā),切實用好這些綜合復習材料。如果有條件,還可參照這樣的思路和方法,作適當補充。既然是復習,就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學自練、自測自評,教師的任務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檢查。具體使用辦法可參考后面的“‘綜合復習’使用說明及練習提示”。本冊教師教學用書由楊世碧、喬華、楊芳、蔣軍晶、郭繼艷、叢智芳、洪春幸、沈大安、郎明仙、蒯福棣編寫,部分教學案例選自“全國農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由潘德梁、帥曉梅執(zhí)教。崔巒二審,徐巖終審。責任編輯王林。第一組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啟迪,閱讀它們,感悟它們,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足跡更踏實,步伐更穩(wěn)健。本組教材就是圍繞“人生感悟”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5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段难晕膬蓜t》通過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表達了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F(xiàn)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惋惜,滲透著珍惜時間的意識。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過作者與種樹人的交談,借物喻人,說明人的成長應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學會獨立自主。趙麗宏的散文《頂碗少年》,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tài)和“性格”,各有長短,闡明“團結有力量”的道理。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讀書和搜集資料,讀懂課文內容,從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啟示;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并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試著在習作中運用。本組導語點出了“人生感悟”的專題。由于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教學本組教材時,既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自己的所見所聞,領悟文中蘊涵的道理,獲得人生的啟發(fā),為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單元各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使本組課文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3~15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回顧·拓展”1~2課時。1文言文兩則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這兩篇文言文的內容都是中國古代故事,內容和道理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秾W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秲尚恨q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選編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字詞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啟發(fā)。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2.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①思援弓繳而射之這一句是寫后一個人學弈時的表現(xiàn),他雖然看上去在聽弈秋教導,心里卻在想拉弓箭射天鵝。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敘述,使結論水到渠成,具有說服力。②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是《學弈》一文的結語,對文中所講的事情作了結論而未論證,但論證已包含于敘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讀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結果是完全不相同的。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這是一小孩在爭辯時的觀點,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所做出的判斷。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是另一小孩在爭辯中的觀點,是根據(jù)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得出結論的。⑤孰為汝多知乎?這是兩個小孩見孔圣人不能裁決,笑著說的話──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本句采用反問的句式,表現(xiàn)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3.參考譯文。學弈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后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兩小兒辯日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绷硪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二、教學目標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三、教學建議1.課前可指導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資料,或由教師提供一些相關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2.指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詞逐句講解對譯的方法,更不必講古漢語知識。重點詞句應當由學生對照注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難教師給予幫助。如《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的“去”為“距離”的意思,與現(xiàn)代常用義不同。還有在現(xiàn)代文中很少出現(xiàn)的“孰”“乎”“汝”等詞,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諸如此類的詞要讓學生理解。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第一,學生讀通課文后,根據(jù)注釋初步理解字詞和每句話的意思。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可點撥指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第二,反復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第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故事。3.小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指導學生朗讀可采取如下步驟:第一,教師首先要范讀課文,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誦讀興趣。第二,指導學生讀通順。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如,《學弈》中的“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正確停頓是“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要讀出反問的語氣;“曰:非然也”應該讀出肯定的語氣。第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最后達到背誦。4.對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了課文,你對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評價。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所感悟。如,《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地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5.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向學生推薦幾篇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文言文,特別是一些學生耳熟能詳(或者以前曾經(jīng)從課文中學過)的成語故事,如,《鄭人買履》《揠苗助長》《掩耳盜鈴》,讓學生嘗試自讀,能背誦更好。四、教學案例《學弈》的教學設計一、引讀“單元導語”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試著在習作中運用。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通過前幾年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認真地讀書作文,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二、回憶導入,讀懂題目1.回憶總結,引導學法。我們以前學過哪幾則文言文?對于學習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反復朗讀”“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文章說明的道理”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2.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段难晕膬蓜t》是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這節(jié)課學習第一則文言文《學弈》。3.結合注釋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書,“學弈”的意思即是學習下棋。三、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1.初讀課文,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2.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1)老師范讀。語速較慢,便于邊讀邊思考;停頓恰當,意思表達才清楚。(2)再讀課文,解決難讀的語句。例如:“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毙枰斫庵攸c字詞的意思后讀好停頓,并引導學生明白“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讀好停頓”的方法。另外,“繳”和“為”是多音字,要注意讀準在文中的字音。3.領讀課文,提升能力。老師領讀后,學生再齊讀、自由讀、抽讀。通過多種形式的練讀,解決學生文言文難讀通順的困難。四、結合注釋,理解內容1.結合注釋,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再連起來說一說。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學討論。2.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如,“通國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結合注釋①已經(jīng)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結合注釋③知道“通國”的意思是全國?!吧妻恼摺?,揣摩“善”是“善于”“擅長”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長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導學生結合注釋讀懂句子的意思,再將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容。4.有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后,先自由練讀,再抽讀評價,最后齊讀,讀出情感。五、領悟道理,練習背誦1.領悟道理。我們讀書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2.背誦課文。(1)引導學生提出背誦方法的建議,如,邊讀邊理解邊背誦,熟讀成誦,同桌合作互相提醒著背誦。(2)自由練習背誦,最后集體背誦。五、相關鏈接1.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被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睹献印肥敲献优c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3.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浩瀚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一些,這種物理現(xiàn)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在地面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jīng)隹欤恢形?,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2匆匆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本文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后,作者發(fā)出內心的感嘆。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并積累優(yōu)美語言。2.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拔覀兊娜兆訛槭裁匆蝗ゲ粡头的亍笨此圃趩?,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xiàn)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jīng)意中來去匆匆。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lián)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2)對詞語的理解。確乎:的確。涔涔:汗流不止的樣子。潸潸:流淚不止的樣子。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游絲:蜘蛛所吐的絲,飄蕩于空中,故稱游絲。二、教學目標1.會寫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游絲”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三、教學建議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題“匆匆”,了解課文寫了“時間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讀課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細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獲得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讀重點語句,體會表達效果,討論交流自己的體驗感受是從課文中哪些語句獲得的。重點品讀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等句子的意思,感悟這些語句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的,又是怎樣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的句式,將不易察覺的時光匆匆,一去不返寫得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2.抓住課文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采用設問的句式,抒發(fā)自己強烈的情感。作者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問而不答,而答案隱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們的深思,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文章還采用了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突出對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3.在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第3題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寫幾句話??捎谩啊臅r候,日子……”的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如,“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里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體現(xiàn)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學習過程。4.本文運用了排比、設問、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單純把修辭手法作為語文知識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判別各種修辭手法,而應該把重點放在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此句話用這種修辭好在哪里。5.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現(xiàn)出了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也流露出為前途不明、無所作為而感到抑郁、彷徨、傷感的低沉情緒。在教學中對此時代背景不宜過多講解,重在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6.“閱讀鏈接”的《明日歌》是清代錢鶴灘著名的作品。這首詩短小精悍,節(jié)奏明快,音韻和諧,寓意深長,是對課文學習的拓展??梢宰寣W生邊讀邊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道理,進一步增強珍惜時間的意識。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可以熟讀成誦。四、教學案例片段:體會優(yōu)美語句的表達效果師: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優(yōu)美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生:我覺得這句寫得很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弊髡哂眠@些句子寫出了燕子會再來,楊柳會再青,桃花會再開,描寫出了一幅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讀了這句話不僅感到很美,而且覺得作者寫燕子去了會再來,楊柳枯了會再青,桃花謝了會再開,是為了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后引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想象,覺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會再來。師:體會得好。的確如此,借美好的事物來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一大特點。師:請同學們再讀讀書,看看還有你認為寫得優(yōu)美的語句嗎?生:我認為這一句也寫得美:“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边@句用了比喻的句式,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薄霧,使無形的時間有了鮮明的形象,我們好像看到了時間的煙霧縹緲在眼前,可摸可觸,而瞬間又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生:我讀了這句,感受到時間瞬息消逝,來去匆匆。生:我還體會到用比喻的方法寫句子,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形象,有動感。師:對,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用心體會,感悟到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非常好!生:老師,我還覺得這句話也寫得很美:“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弊髡哂昧藬M人的手法給時間以人的靈性、動作的快速。讀后時間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覺非常深刻。師:同學們邊讀邊想象這個句子,你覺得哪些詞語作者用得最好?生:“伶伶俐俐”“跨”和“飛”這幾個詞語用得好。本來時間的流過是看不見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時間如天真的孩子,既可愛又頑皮。生:我發(fā)現(xiàn),用擬人的方法,會使文章生動鮮活,富有感染力,能打動讀者。師:對,作者正是運用了設問、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喚起我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我們受到感染,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一種對時間的來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時光寶貴,珍惜時光,有所作為,切莫萬事成蹉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自己勾畫的句子,并抄寫下來。五、相關鏈接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學生時代即創(chuàng)作新詩。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國留學?;貒?,先后在江蘇、浙江的幾所著名中學和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病在北平逝世。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其作品筆致簡約,親切自然,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采。朱自清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他的散文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詩意盎然著稱于世。代表作有詩集《雪朝》(與人合著)、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洲雜記》《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詩文集》等。2.《匆匆》賞析朱自清是個善于從客觀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發(fā)自己主觀情愫的詩人。燕子來而復去,楊柳枯了又青,桃花謝了再開,這本是人所習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但詩人觸景生情,從中聯(lián)想到自己年輕的生命,默算著二十四年八千多個日子的行蹤,追索著生命的價值,發(fā)出了惋惜的喟嘆。韶華易逝,青春難再,年青人必須珍惜光陰,萬勿使其錯過,《匆匆》的主旨,便在于傾吐自己對時日匆匆這一瞬息間的感受。但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在抒發(fā)這一感受時,并不是去作枯燥無味的大道理講述,也不是去發(fā)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處境里的感興,依托于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轉為具體,思緒化為形象,一開篇就以獨特的詩意創(chuàng)造,產(chǎn)生動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隨著作者的思路去對人生問題作深入的思考?!洞掖摇返乃囆g特點,首先便體現(xiàn)在作者這種對感情、形象的奇妙構思之中。應該說,作品開端寄興于燕子、楊柳、桃花的抒寫,還只是點題。為了使內心情意表現(xiàn)得更集中、更豐富、更強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擬人手法,把光陰的象征──太陽,寫得活靈活現(xiàn)。那太陽簡直就像是一個性格活潑、步履輕捷的青春少年,他來去是這樣地輕悄匆忙,在你稍一轉動之間就過去了,他從你“手邊過去”“身上跨過”“腳邊飛去”“嘆息里閃過”,真是挽不住,留不得呵!日出日落,來去匆匆,光陰本是無情無蹤的。但“太陽他有腳”,詩人正是扣住這“腳”,把時間這個空靈對象寫得新鮮活脫,使無情之物顯得充滿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陽,實際上是直接溝通詩人心靈深處的動人形象,詩人借助它抒發(fā)了自己在特定環(huán)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將篇端開拓的意境予以深化。在《匆匆》里,鮮明的比喻和對照,起了有力烘托內在潛思的作用。作品開頭便以花木新陳代謝和人類生命對照。冬去春來,花木有謝而再開的時候,而人的青春呢?卻是一去而不復返,作者寫道:“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相對于萬古長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針尖上一滴水”和“大?!保@兩個鮮明的喻語,確是把兩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應珍惜,因為稍一輕忽,便要消失在無垠的時間長流里渺無蹤影,作者“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者,正由于此。接著作者又劈面提出:“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進一步把自己生命的流和大自然時間的流作更具體的對比,他以“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和“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來譬喻自己“過去的日子”。“輕煙”與“薄霧”極言其空虛飄忽,不務實際,把“徘徊”與“匆匆”形象化了,從而表露了不愿虛度此生的心愿,這就如他在同一時期所寫的《毀滅》一詩里說的,覺得自己“飄飄然如輕煙,如浮云,絲毫立不定腳跟”,因此極思“撥煙塵而見自己的國土”?!洞掖摇返念}旨,就是在大自然的時序匆匆和一己生命的匆匆對比之中展現(xiàn)開來的?!洞掖摇菲绦。瑯嬎夹虑桑髡呓承莫氝\地以發(fā)問句式為紐帶聯(lián)結全篇,一步緊似一步地展露內心的思緒。作品大體上有三個層次,起頭作者就透過自然現(xiàn)象不斷追問“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設問靈巧,一句一錘,扣人心弦,逼著你去思索人生嚴肅的問題。在第二層次里,又以來去日子“又怎樣地匆匆”這一發(fā)問句別開生面,引出太陽這一具體形象。那作為詩人感情附麗物的太陽,既是詩人主觀抒情的淵藪,又是通篇結構的紐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問題形象化了,又為以下的情感抒發(fā)別辟蹊徑。在最后一個層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這一反問句式,把情緒進一步揮發(fā),以一連串發(fā)問句,追蹤自己生命的痕跡,反省著“過去的日子”,最后又以“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呼應開端。通篇只有六百來字,居然用了十一個發(fā)問句,在一連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設問中,表現(xiàn)了一個微妙的內心世界。這些發(fā)問句在整個結構中,實際上是巧妙地起了牽引情感的線頭作用,通過它一層緊扣一層地點顯了主題,深化了主題。這樣不落常套的藝術構思,確是具有不同于眾的獨特風格?!洞掖摇凤@然是流露出一種由于倥傯時日而勾起的如“游絲”般悵惘的情緒,但綜觀全篇情調卻是健康向上的,詩人絕不是觀花濺淚,望柳傷春,而是觸景生情,抒發(fā)自己對時代的感受,作品似乎沒有回答“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的問題,也沒有解決如何去結束“徘徊”,但在作者不斷追問、反問、責問中,可以看出他是深深不滿于自己盡在“徘徊”的思想狀態(tài),不甘虛擲光陰“匆匆”而過。“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這正是作者點睛之筆,隱含在作品里的就是這種不甘虛擲光陰、力求上進的精神。后來,經(jīng)過長期摸索,作者終于“一步步踏在泥土上”,向前走去。──節(jié)選自《朱自清作品欣賞》,陳孝全、劉泰隆著,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桃花心木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xiàn)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jīng)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2.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①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這句話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鋪墊。②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理解這句話首先要弄清楚“不確定”的意思,可先讓學生結合課文前面種樹人給樹澆水沒有規(guī)律來理解,明白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jīng)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③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huán)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愿,現(xiàn)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2)對詞語的理解。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從從容容:非常鎮(zhèn)定,不慌不忙的樣子。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對樹苗的生長了解非常清楚,對樹苗的枯萎一點兒也不驚訝和慌張。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的說話,表現(xiàn)出對人的真誠懇切和情意深長。二、教學目標1.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3.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三、教學建議1.可以從以前學過的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鞋匠的兒子》導入,讓學生回憶這些課文的寫法有什么特點。2.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勺寣W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種樹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為什么這樣做?桃花心木給了作者什么啟示?圍繞這些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種樹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寫和作者聽了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受到感動的部分,進行深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學生逐步體會其中的道理,受到啟示,獲得人生感悟。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勺寣W生先自讀,勾畫出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并反復研讀,仔細體會,然后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尤其重點體會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不是單純地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如,下面這些語句,“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薄案婀值氖?,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薄暗?,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薄安恢皇菢?,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睂@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貫通地反復研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讓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長成了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jīng)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樹與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以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4.朗讀指導應注重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文章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奇怪—越來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動,可以此為線索進行朗讀指導。重點朗讀作者看到種樹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時的所想,聽了種樹人的一番話時的所感,指導學生邊讀邊揣摩“我”的心理活動和變化。對種樹人說的話,指導學生抓住關聯(lián)詞語,體會種樹人不確定地給樹澆水的原因,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看法,加深對課文主旨的感悟。5.字詞教學應注意聯(lián)系字義記憶字形。在字詞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如,“萎”字上面是草字頭,中間的“禾”最后一筆是捺?!板憽笔墙鹱峙裕虚g部分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四、教學案例片段:品讀重點句段,領悟課文主旨師:當“我”忍不住把心中的種種疑問提出來以后,種樹人有什么表現(xiàn)?生:他先笑著說,然后又語重心長地說。師:好!請在“笑”“語重心長”這兩個詞下面打上著重號。他笑著說的什么話?語重心長說的什么話?請同學們一起讀讀種樹人說的話。師: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有這種情感變化呢?生:我覺得種樹人先“笑了”,是因為他覺得我提的問題很幼稚。后來變得“語重心長”,是因為他覺得他這樣種樹有深刻的道理。師:理解得好。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注意體會種樹人的心情。(生齊讀種樹人說的兩段話。)師: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呢?用課文中的語句說一說。生:“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努力生長?!鄙喝嗽诓淮_定中生活,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生: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深化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對情感的體驗,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受到的啟示以及你的感受?生:我覺得作者受到的啟示是,人和樹一樣,都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從種樹人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樹木遇到的不確定主要是老天不會按時下雨,還可能遇到狂風暴雨。我們人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比如,生病了,下崗了,或者遇到其他災難。師:是啊,人和樹一樣,常常是在“不確定中”生活。生:作者受到的啟示還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比如,我爸爸已經(jīng)換了三次工作,他告訴我,這一輩子再換什么工作,他都能很快適應了。我覺得這就是在不確定中生活,讓我爸爸經(jīng)受住生活的考驗。師:所以我們要像你爸爸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作者受到的啟發(fā)還有什么呢?大家再深入地想想。生:我覺得作者還感受到了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非常重要。就像種樹人說的,樹木要能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百年大樹。人也一樣,如果長期依賴自己的爸爸媽媽,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長大了就很難有出息。師:聯(lián)系課文,你體會到了獨立自主的重要。師: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哪些不確定因素?面對這些不確定,我們應該怎樣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的心”?請大家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寫下來。(生寫話。)師:誰來讀讀自己寫的話?生: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墒且粋€周末,爸爸媽媽同時出差了,讓我自己在家照顧好自己。我吃了兩頓方便面,覺得膩了,就跑到婆婆家,讓婆婆教我做蛋炒飯和下掛面。后來,我還學會了炒幾樣菜呢?,F(xiàn)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媽媽出差,有時候還主動幫助媽媽炒菜呢。師:這就是在生活的不確定中鍛煉了你獨立自主的心,深化了你對環(huán)境的感受和對父母情感的體驗。還有誰能交流自己寫的想法?生: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可能要二十多歲才畢業(yè)。要更換好幾個學校,可是有的同學學習總是需要老師或家長督促才肯完成作業(yè),一旦離開家長,或者換了學校和老師,學習就容易退步。像這樣的同學就需要管好自己,培養(yǎng)自己獨立自主的心。師:看來“在不確定中生活”“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也給了你很深的啟發(fā)。我們再一起朗讀課文這兩句話吧。五、相關鏈接1.林清玄當代作家,臺灣高雄人,1953年生,畢業(yè)于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連續(xù)7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2.桃花心木常綠喬木。樹皮淡紅色。鱗片狀剝落。羽狀復葉,小葉4~6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側不等。春夏開花,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質,五瓣裂。原產(chǎn)南美洲,中國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澤美麗,能抗蟲蝕,適于制作車船、家具等,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3.林清玄作品一篇心田上的百合花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有一個高達數(shù)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么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庇辛诉@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百合心里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下嘲笑著百合:“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惫_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著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終于開花了。它以自己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花。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兩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和懸崖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幾十年后,無數(shù)的人,從城市,從鄉(xiāng)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人們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不管別人怎么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頂碗少年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