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貨幣的演進歷程、特點2、中國近現(xiàn)代貨幣演進歷程3、英鎊為中心的金本位貨幣制度的建立的背景、建立時間、特點、影響。崩潰瓦解的原因、后果影響4、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建立概況、內容(特點)、作用、瓦解的原因、影響5、交子出現(xiàn)的原因及意義6、白銀貨幣化的原因及影響7、國民政府法幣改革的背景、內容、評價8、世界貨幣體系匯率制演變的歷程背誦清單
第十六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程標準:了解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演進以及關稅、個人所得稅在中國的產(chǎn)生和實行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壹賦役制度:
賦役主要指的是賦稅和徭役。賦稅是中國古代國家宏觀管理經(jīng)濟的重要手段。是統(tǒng)治者為維護國家機器運轉而強制征收的。賦稅制度是隨土地制度或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賦稅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中國封建社會的賦稅制度含義很廣泛,賦戶稅:以戶為征收依據(jù)的財產(chǎn)稅,也叫調;田賦:以田畝為征收依據(jù)的土地稅,也叫田租,丁稅:以人丁為征收依據(jù)的人頭稅;雜稅:如市稅、關稅、落地稅、當稅、契稅等。役徭役:成年男子為封建國家無償從事勞動的勞役。包括力役、兵役、雜役?!靖拍罱馕觥课髦芊址庵葡仑曎x制度——諸侯的義務:繳納貢賦;為王室服役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孟子·滕文公上》勞役地租役重于賦1、先秦時期的賦役制度
(1)西周的貢賦制度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齊國“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據(jù)土地多少和好壞征收賦稅。魯國“初稅畝”(前594年):是指無論公私田(打破公田與私田的界線),
按田畝實數(shù)收稅。②表現(xiàn):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進了奴隸制生產(chǎn)關系向封建生產(chǎn)關系轉變;是中國古代土地稅的開端。④影響:①背景:鐵犁牛耕出現(xiàn);井田制逐漸瓦解,諸侯國財政收入減少(2)春秋戰(zhàn)國—土地私有逐漸確立,賦稅呈現(xiàn)常態(tài)化,徭役開始產(chǎn)生③實質:客觀上承認土地私有制2、秦漢時期秦:稅率極高,繳納田產(chǎn)三分之二。史稱“收泰半之賦”,漢:休養(yǎng)生息,稅率降低。(漢高祖:十五稅一;漢景帝:三十稅一)(1)田賦(2)人頭稅秦:征收極重的口賦。漢:口賦(7—14)、算賦(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3)徭役漢朝還征收財產(chǎn)稅:對車船征稅;算緡;稅民資賦稅極重秦田租較輕而人頭稅較重(舍地而稅人)漢種類役齡役期任務更卒秦朝男子17歲起役,后來漢昭帝改為23歲起役法定服務期限是一個月本郡或本縣,承擔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宮室、陵寢以及運輸糧食等正卒一般是兩年郡國和京城服兵役戍卒一般是一年到邊塞屯戍評價①漢初鞏固政權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②加強對農民人身控制和剝削③賦役制度體現(xiàn)出“重農抑商”政策秦漢時期的賦役特點:田租較輕而人頭稅較重3、隋:租調制
1.廢除了前代許多苛捐雜稅2.曹魏開始租調制;隋朝沿用,主要向民眾征收租調役(1)基礎:均田制(2)內容租——田賦,土地上的產(chǎn)出調——繳納定量的絹和布徭役——成年男子承擔一定徭役魏晉到隋朝特點:租調制——與均田制配合1.基礎:均田制2.對象:針對21--59歲之間的成年男子征收3.租庸調制內容:“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的谷物“調”:繳納定量的絹和布
徭役——成年男子承擔一定的徭役“庸”:代役稅。成年男子服役期間不去服徭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4.作用:保障了政府財政收入;納庸代役保證農民生產(chǎn)時間,促進農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2)唐前期:租庸調制完成了從勞役地租為主向以實物地租為主的轉變征稅原則:比例稅率到定額稅率征收內容:實物、貨幣到實物(3)唐中后期:兩稅法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買賣和兼并嚴重,均田制無法推行目的:緩和矛盾,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時間: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征收標準:以人丁為主到以財產(chǎn)為主征收內容:實物地租到貨幣地租內容:征收原則:征收主體:征收標準:征收內容:征收期限:量出為入不分主客財產(chǎn),田畝按戶等納錢
,按田畝納粟米夏秋兩季評價:(1)簡化了稅收名目,擴大了收稅對象,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2)改變了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821年又恢復實物地租(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有限)(4)宋朝的賦役制度:①稅:宋承唐制,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往往超過正稅數(shù)倍。②役:除了征收類似唐朝的庸一樣的代役金外,還經(jīng)常再派發(fā)各種徭役可謂役上加役、役外加役。③募役法:原因:因為徭役擾民嚴重表現(xiàn):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繳納免役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有利于減輕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生產(chǎn)時間,增加國家田賦收入。(5)元朝:①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與兩稅法,分別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稅”“地稅”,在南方征“夏稅”“秋糧”。②在稅糧外又有前朝沒有過的“科差”,按戶之上下征收絲和銀兩。(6)明朝的賦役制度:(1)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麥實物。(2)正統(tǒng)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金花銀”。(3)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①背景: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白銀流通量的增加。②內容:A.賦役合并,一概折銀,即不但賦稅折銀征收,而且役也改為丁田
共同承擔,折成銀兩,統(tǒng)一征收。B.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從稅銀中拿出一部分統(tǒng)一雇人。③作用:A.一條鞭法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終結了兩稅法,開清朝地丁合一稅制的先河。B.賦役合并使賦役負擔更加地均衡,使封建政府對人丁的控制進一步松弛C.一概折銀促進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演變:A、康熙年間: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規(guī)定以丁銀作為定額,不再增加。
B、雍正年間: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
丁銀并入田賦征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標志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的廢除。(7)清朝:意義:①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②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有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財政收入;④隱瞞人口的現(xiàn)象逐漸減少,促進了人口增長。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思考:古代賦役制度演變的主要趨勢(1)征收標準:(2)賦役形式:(3)征收種類:(4)征收時間:人丁為主土地財產(chǎn)為主取消人頭稅;勞役地租實物地租
貨幣地租;繁雜簡單;不定時定時;(6)重農抑商,對商品征收重稅。兩稅法攤丁入畝兩稅法和一條鞭法一條鞭法兩稅法(5)人身依附關系:強→弱;必須役納物代役;以“庸”為標志知識拓展
對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認識①從總體趨勢看,稅制改革趨向公平、簡化;②實質是封建生產(chǎn)關系的調整;③對農民人身控制松弛是歷史發(fā)展和進步的必然結果;④貨幣稅收是封建社會后期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反映;⑤隨王朝興衰,賦稅制度相應變化;中國古代賦役制度變化的原因1.生產(chǎn)力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根本原因);2.維護封建統(tǒng)治,緩和社會矛盾;3.土地兼并嚴重,破壞原有稅基;4.農民反抗斗爭,統(tǒng)治者吸取教訓;5.財政危機,調整財政政策。小結: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貳(一)中國的關稅制度二、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2、中國古代關稅的起源及特點(2)中國早期關稅制度的特點:①政治軍事功能重要,后延伸出財政功能;②屬于通過稅;③國內稅和國境稅并存;④中國有完全的關稅自主權。(1)起源:最早出現(xiàn)在西周時期,當時貨物通過邊境的“關卡”就要被征稅。3、近代的演變伴隨近代國家的形成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廢止國內關稅、單一征收國境關稅成為主流,1937年中國正式宣布廢除國內關稅,實行統(tǒng)一的國境關稅。地位:隨著國內關稅的逐漸衰亡,國境關稅在近代中國的重要性日趨突顯。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1、關稅的含義:海關依據(jù)國家的關稅政策、稅法及進出口稅則,代表國家對進出關境的物品征收的稅,稱為“關稅”①起始: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享有完全的關稅自主權;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②協(xié)定關稅:《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此后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進一步強化了西方列強的協(xié)定關稅權,根據(jù)這些條約和片面最惠國待遇規(guī)定,中國失去了自主調整稅率的權力。③海關稅務司:掌管中國國境關稅的海關大權長期把持在列強手中。4、中國近代關稅自主權的喪失1861年-1911年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影響:關稅主權的喪失,使國門洞開,關稅起不到保護本國產(chǎn)業(yè)的能力,自然經(jīng)濟受到?jīng)_擊;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遭到阻礙被破壞,一些行業(yè)甚至遭到毀滅性打擊;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5、中國為收回關稅自主權的努力(1)國民革命時期:中共和國民黨都明確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要求關稅自主的主張。(2)國民政府時期:①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宣告關稅自主,并公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②1928年,國民政府發(fā)表“改訂新約”的對外宣言,關稅自主為其主要內容。③至1930年,先后與美、意、英、法、西、日等國重新簽訂新約,關稅自主取得進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稅率。(3)新中國成立:中國才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5月4日,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及其實施條例并于當月16日起實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獨立的專門的海關稅法,統(tǒng)一了全國關稅制度。1951
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1985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國務院據(jù)此重新修訂發(fā)布了關稅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19876、新中國關稅制度的建設意義:①維護國家主權和經(jīng)濟利益;②促進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③促進對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二)個人所得稅的起源與演變1、個人所得稅的含義及作用(1)含義:是以納稅人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收對象的一種稅。2、近現(xiàn)代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演變(1)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起步于民國時期。(2)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稅條例,其中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內容,但并未實施;(3)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隨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4)新中國成立后: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3、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A、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B、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C、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經(jīng)數(shù)次修訂完善。(2018年10月1日起,我國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到了5000元。)【思考點】為什么直到1980年中國才頒布《個人所得稅法》?征收個人所得稅是為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海市檢測合同范例
- 代建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企業(yè)消防合同范本
- 主體變更合同范本
- 個人建設工程合同范本
- 農村房屋驗收合同范本
- 辦證代理合同范本
- 代理土地合同范本
- 乳膠卷材供貨合同范本
- 加工輔料采購合同范本
- 滲漉法胡鵬講解
- 【道 法】學會自我保護+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5屆高考英語讀后續(xù)寫提分技巧+講義
- 買房協(xié)議書樣板電子版
- 2024年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河南航空港發(fā)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社會招聘題庫
- 綿陽市高中2022級(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二診)語文試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強基數(shù)學試卷
- 《吞咽障礙膳食營養(yǎng)管理規(guī)范》(T-CNSS 013-2021)
- 《經(jīng)濟學的研究方法》課件
- 仁愛七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