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3/11/wKhkGWYfS4CALpcBAAGcdICo-XU362.jpg)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3/11/wKhkGWYfS4CALpcBAAGcdICo-XU3622.jpg)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3/11/wKhkGWYfS4CALpcBAAGcdICo-XU3623.jpg)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3/11/wKhkGWYfS4CALpcBAAGcdICo-XU3624.jpg)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3/11/wKhkGWYfS4CALpcBAAGcdICo-XU36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篇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和知識目標:
1闡明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樹立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1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鳥類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教學流程新課導入
分別講述明朝萬鵬的故事和清朝徐正明的故事,引出人類一直有想翱翔天空的夢想,有些鳥能在南、北半球之間遷飛往返,有些鳥竟能飛越珠穆朗瑪峰!它們?yōu)槭裁淳哂羞@么強的飛行能力呢?如果給人安上翅膀,人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嗎?那么鳥類又是如何能夠自由自在的飛翔的?引發(fā)學生思考嘗試性回答,教師總結帶入新課。
教學活動一:
多種多樣的鳥
環(huán)節(jié)一:
比賽看看哪組說出鳥類的名稱最多,并要求說出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教師點撥總結引入課本內容。
環(huán)節(jié)二:
自主閱讀教材第30-31頁內容,并完成教材中的討論。學生思考填答,教師總結。
(1).征與鳥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聯系?
提示:鳥的喙形狀不同,都與其食性相適應。鳥的足特征不同也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
(2)鳥在外部形態(tài)上有什么共同特點?提示: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
環(huán)節(jié)三:
教師可以補充課外知識:
早成鳥出殼后的雛鳥,眼睛已經睜開,全身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隨親鳥自行覓食。這樣的雛鳥,叫做早成鳥。雞、鴨、鵝、雁等的雛鳥是早成鳥。
晚成鳥在出雛后到能飛行前近段時間里一直靠雙親喂養(yǎng),大多數晚成鳥在離巢的時候體重已接近成鳥的體重。
晚成鳥的成活率明顯高于早成鳥,鳥巢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最常見的,早成鳥有雞、鴨、大雁、天鵝,晚成鳥有燕子、麻雀、老鷹等等
教學活動二:
鳥的主要特征
環(huán)節(jié)一:
不看課本的前提下,請每個同學在紙上寫出自己認為鳥類可以飛行的原因,教師巡視督導指導并給予適當評價。
環(huán)節(jié)二:
請寫的最全面的學生上黑板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鳥,并將自己描述的鳥的特征體現在繪畫中。教師評價并引導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征,以便學生后面的自主探究方向可以更加準確到位。
環(huán)節(jié)三: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書中探究,并回答以下問題:外觀
先從外部形態(tài)開始觀察。
1:你們觀察鳥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這與他們的飛行生活有什么關系?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空氣產生的阻力。2:鳥類的體表被覆蓋著什么?有何意義?
被覆羽毛,起到保溫保護,而且前肢變成了翼,可以扇動空氣,使鳥類可以飛行。
3: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他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
內部
由此看出鳥的外部形態(tài)是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的。鳥類的內部結構如何呢?請大家根據家鴿的內部結構彩圖來進行探究。
4:請大家回憶一下,吃雞肉時哪部分雞肉最發(fā)達?推測一下原因。觀看家鴿的骨骼模型,特別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點?胸肌最發(fā)達,可以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鳥的胸肌重量是體重的五分之一,人的胸肌是體重的120分之一。這么多的胸肌需要一個可以附著的結構---龍骨突。
胸部的骨骼突出來,成為龍骨突,有利于增加胸肌的附著面積。除此之外,鳥的骨骼占體重的5%~6%,人的骨骼占體重的18%,可見骨骼的特點是: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5:鳥類在空中飛行是劇烈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你們認為能量從食物中獲取,那么鳥類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點?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巨大的耗能需求
一只小烏鴉每天要吃下超過它體重的食物;一只體重約二公斤的肉食鳥類在一天內能把二公斤的魚吃得精光!杜鵑幼鳥的食量更是大得驚人,它竟能在一天中吃掉18條小蜥蜴、39只蚱蜢、3只鳳蝶蛹、43只甘藍蛆、5條金龜子幼蟲、4只圓蛛、50只黃粉蟲及大量螞蟻卵。
有喙無齒,直腸短,隨時排便———減輕體重
完成探究,總結鳥類適合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有龍骨突,胸肌發(fā)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環(huán)節(jié)四:繼續(xù)探究鳥類的其他與飛行有關的特點。
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大約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統(tǒng)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么多氧氣的需求量呢?鳥的身體里有發(fā)達的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分布在內臟器官之間,有的還突入到骨的空腔里觀察鳥體內的氣囊分布示意圖。
雙重呼吸:呼吸一次,氧氣兩次經過肺,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鳥類獨一無二)
氣囊作用大
輔助肺進行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滿足飛行時對氧氣的需要?減輕身體比重
減少內臟器官間的磨擦?散發(fā)體內熱量
除此以外,鳥的心跳頻率快,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構完善,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強,可快速產能以補充飛行時能量消耗。
小結:鳥的主要特征:(1)體表覆羽;(2)前肢變成翼;(3)有喙無齒;(4)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2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動物”是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種環(huán)境中的動物”的第一節(jié)內容。教材主要關注魚的形態(tài)、運動、呼吸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安排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探究活動,以達到重點認識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這一目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通過兩個"觀察與思考"、一個"探究"實驗、一個課外實踐,讓學生認識魚類在水中是如何運動和呼吸的,進一步總結出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舉例說出幾種水中動物的名稱.
⑵闡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2、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學習活動,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究活動中體會珍愛生命的情感,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㈢.教學重點
1.以魚為例,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生生活的特點。
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魚的呼吸器官。
3.總結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㈣.教學難點
1.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及該實驗的組織教學。
2.運用以學知識,通過對“魚類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觀察與探究,闡明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yōu)閹熒邮浇虒W,本課堂上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側重于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本節(jié)的教法我選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問題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fā)法,對比法。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我采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操作法,小組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播放有關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各種動物的影象資料,有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有活蹦亂跳的各種動物,還有飛翔在空中的小鳥……。
問題:如果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我們可以如何劃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以“水中生活的動物”為例來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
播放水中生活的動物---魚的視頻資料來整體感知魚的特點。
⑴、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
⑵、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⑶、都說魚兒離不開水,那么離開水會怎樣?水到底給了魚什么呢?
⑷、魚的種類多嗎?四大家魚是哪些?中華鱘有哪些特點?
隱含知識:
1.海洋魚類:表明魚的種類很多(多樣性)
2.淡水魚類:暗示我國的特有物種(獨特性)
3.要求:保護環(huán)境以及它們生存的水生環(huán)境.
[講授新課]
一、觀察魚的形態(tài)結構
1.觀察方法:由整體到局部,由單一變量到若干變量。
1.觀察外形:分析這些特征對魚類適應水生生活有什么意義?
2.再觀察局部:魚在游泳時每一種鰭是如何運動的,思考它們對魚的運動分別起了什么作用,并觀察魚在完成某一種運動時,各種鰭是如何配合的?
2.一個理念:結構決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魚鰭:與魚的運動有關,幫助魚在水中游泳。
3.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探究】魚鰭的作用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討論交流
1.提出問題
魚的尾鰭有什么作用?(強調單一變量)
2.作出假設
假設魚的尾鰭可以是魚前進的動力,可以決定方向
3.制定計劃
⑴方法選用:選用直接剪掉尾鰭法,現象比較直觀
*直接觀察法:各種鰭在一起相互協(xié)調合作,因此直接觀察很難得出結論。
*模擬法:是科學探究中一種常用的方法。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采用這種方法。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
1.氣球容易漏氣,而且水不容易灌進去,很難扎緊。
2.游動時,現象不明顯。
當用手按住魚前部時,魚的前進不明顯;當不按頭部時,魚頭就翹起來,感覺沒有方向感。
這個實驗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嘗試一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⑵實驗用具選擇:
*水槽選擇(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魚體大小選擇;7—10cm(最好由學校提供)
*剪刀、紗布
⑶分組實驗
學生共52人,分13小組,每組4人
每組提供兩條魚
1—2組,探究胸鰭的作用
3—4組,探究腹鰭的作用
5—7組,探究背鰭的作用
8—10組,探究臀鰭的作用
11—13組,探究尾鰭的作用
4.實施計劃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觀看探究尾鰭的作用的視頻,與小組做出來的結果比較,得出結論。
5.得出結論:
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干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6.討論和交流:
⑴一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就一定正確?
⑵與實驗法相比,模擬實驗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
[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課下完成模擬實驗的制作。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播放投影,檢查所學知識。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種的魚,身體的背面和腹面顏色是否一致?這有什么作用?
2.魚的身體兩側有一排鱗片上有小孔,這些小孔連起來構成一條側線,它有什么作用?
3.魚的身體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嗎?
4.魚體內有個白長囊狀結構叫做鰾,想想看,鰾的作用是什么?
[推進新課]
繼續(xù)探究,魚除了用鰭游泳之外,還有什么其它特征。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各種魚放在小組水槽中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分組觀察。
觀察魚的呼吸時,先觀察鰓的顏色和鰓絲的形狀,魚鰓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鰓上布滿毛細血管,所以人們買魚時可以從鰓的鮮艷程度判斷魚是否新鮮。鰓絲在水中呈舒展狀態(tài)擴大了與水接觸面,離開水鰓絲互相粘結、破壞了氣體交換的功能。魚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而是通過鰓獲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魚兒不是離不開水”而是離不開水中的氧氣,所以養(yǎng)魚缸要經常換水,養(yǎng)魚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間要打冰眼(結合書中實踐活動)因此,若水域污染對魚及其它水生動物十分不利(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得出結論:魚的呼吸靠鰓來進行,鰓的結構包括鰓弓和鰓絲,這些結構有利于魚在水中進行交換氧氣。
本章還開設了新的實驗內容——“模擬實驗”,詳見書第四頁,這是一個新的實踐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視,讓學生動手去模仿著做。訓練學生的悟性。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設計對照實驗;能通過“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實驗,說出影響種子萌發(fā)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探究影響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掌握對照實驗這一方法,培養(yǎng)設計對照實驗方案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與他人交流,取別人之長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運用實驗法完成“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探究。
【難點】
怎樣設置對照實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種子的一生”視頻,設疑:種子一生的開始有什么奧秘呢?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
(1)師提出問題:一周之前我發(fā)給大家每人5粒菜豆種子,讓你們體驗種子萌發(fā)成幼苗的過程,現在誰來描述一下你培養(yǎng)的過程?
學生簡要描述。教師繼續(xù)設疑:
(2)在你們培養(yǎng)種子萌發(fā)成幼苗的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思考過:種子的萌發(fā)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呢?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誰來大膽作出幾個假設?
2、作出假設
預設學生做出的假設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種子萌發(fā)所需的外界條件。
(1)針對學生作出的假設,教師向學生質疑:“哪些不是種子萌發(fā)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分析排除幾個非必需的條件。(排除“土壤、陽光、肥料”這幾個條件)
(2)繼續(xù)設疑:“種子的萌發(fā)是否需要溫度?”這個假設表述準確嗎?應該如何表述?(引出“適宜溫度”)
3、制定實驗方案
教師首先以探究“種子的萌發(fā)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為例,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實驗設計思路。
討論提綱如下:
(1)選擇什么樣的種子比較好?(胚完整且是活著的種子)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罐頭瓶、吸水紙、標簽,除此之外,你們還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樣探究溫度條件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應當將種子分成幾組?(要分成2組。一組是種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20℃),該組為對照組;一個為較低溫度(0℃),該組為實驗組)
(4)這兩組實驗中,除了溫度這一條件不同之外,其他環(huán)境條件是否應當保證完全一樣呢?(強調控制變量)
(5)每一組應當有多少粒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行嗎?(減少實驗誤差)
待如上問題解決之后,引導學生以探究小組為單位,每組選一個想要探究的條件,設計正確的實驗方案。然后,分組匯報探究計劃,教師進行評價。
4、課下實施、觀察記錄
師:由于時間關系,咱們只能在課下進行實驗并觀察記錄了。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注意每天觀察,同時觀察)
(三)小結作業(yè)
學生總結本節(jié)收獲。
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一起實施實驗計劃,觀察實驗過程,記錄實驗結果,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4
教材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復雜。因此,本節(jié)教學內容,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難度。
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物進化的歷程比較感興趣,但對生物進化的順序和判斷依據卻不甚清楚。所以,教師應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資料分析、討論,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情景---分析討論---解決疑難----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生物學研究中常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對他們親緣關系的研究,可幫我們追溯生物進化的過程。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可推測出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2、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生物進化的歷程大致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激情、質疑激發(fā)興趣表述交流看書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結論看書分析討論表述交流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進一步明確鞏固新知創(chuàng)設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樣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進化來的?導入新課。組織學生看書進行資料分析點撥指導組織學生看書(生物進化樹)組織學生技能訓練知識回顧感悟與收獲達標檢測:瞭望角進一步探究布置作業(yè)課后記:生物化石作為進化證據,生物進化的總趨勢這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關于進化歷程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順序記起來,有些學生有難度。另外課本中進化樹與原來靜的進化過程不相符,例如軟體動物在環(huán)節(jié)動物之前,爬行動物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之后,這是什么原因,需要查資料解決。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5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和。
二、細菌
1.結構: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1)基本結構:控制著細菌主要遺傳性狀的DNA位于,控制著細菌的抗藥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狀的基因位于。
(2)特殊結構:有些細菌具有.....
2.繁殖:細菌主要以方式進行繁殖。
3.菌落:
每種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所形成的,可以作為鑒定的重要依據。
三、放線菌
1.形態(tài)結構: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2.繁殖:主要進行生殖。
四、病毒
1.結構:(1)基本結構:主要由和兩部分構成,兩者合稱為。決定病毒抗原特異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狀的物質是。
(2)特殊結構:流感病毒的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止面生有。
2.增殖:過程包括①→②→③→④→⑤
題例領悟
圖為病毒的結構,請回答:
⑴組成3的基本單位是,其化學成分是。
⑵若此病毒為噬菌體,結構中不應有的是:[]和[];當它侵染細菌時,只有進入細菌體內。
⑶若此病毒為流感病毒,當它侵入人體后,就成為,人體的細胞將消滅它。
⑷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這時的病毒的[]應該含有基因;在細胞工程中可用作,這時則利用了病毒的。
⑸當病毒的[]用32P標記時,在分子遺傳學上可用于證明。
答案:⑴衣殼粒蛋白質⑵2囊膜1刺突核酸⑶抗原免疫⑷運載體4核酸標記融合誘導劑侵染細菌的特性⑸4DNADNA是遺傳物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課時作業(yè)12飛向太空的航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戶口遷入申請書的范文
- 最低保障申請書
- 2025年度教育基金借款擔保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網紅美食廣場場地使用權轉讓協(xié)議
- 2025年度協(xié)議離婚前婚姻財產評估與保護合同
- 2025年學校食堂炊事員勞動合同糾紛處理與聘用合同
- 教師課題立項申請書
- 身份證申請書格式
- 提前還貸申請書
- 中醫(yī)住培醫(yī)師門診接診能力考核評分表
- 煙葉分級工新教材(高級篇)
- 龍門吊重點技術規(guī)格書
- 烏海市煤炭企業(yè)兼并重組工作方案
- 兒科業(yè)務學課件
- 2022年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培訓試題和答案
- 上科教版五年級上冊書法教案
- 中美個人所得稅征管與稅收流失現狀比較
- 可填充顏色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各省市地圖填色
- 第四軍醫(yī)大學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意見表
- 環(huán)保機制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