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講解_第1頁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講解_第2頁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講解_第3頁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講解_第4頁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對費爾巴哈、布·鮑威爾和施蒂納所代表的現代德國哲學以及各式各樣先知所代表的德國社會主義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1845-46年〕“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p>

一、寫作背景1、《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對象主要指1835年至1845年間的德國哲學和德國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流派?!?〕黑格爾于1831年去世。在德國占統(tǒng)治地位的黑格爾哲學陷入危機。黑格爾學派內局部裂為:保守的老年黑格爾派,以辛里克斯為代表;激進的青年黑格爾派,以施特勞斯、鮑威爾和施蒂納為代表?!?〕1835年施特勞斯發(fā)表《耶穌傳》,認為福音故事不是個人主觀的“自我意識”的產物,而是某種精神實體〔如國民精神、民族精神等〕的產物,是無意識的集體創(chuàng)造的結果?!?〕1841年——1842年,鮑威爾陸續(xù)出版三卷本《復類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反駁施特勞斯,認為一切取決于“自我意識”,福音故事是個別人有意識地編造出來的。關于批判的對象?!?〕1841年,費爾巴哈發(fā)表《基督教的本質》,1843年又發(fā)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未來哲學原理》,批判宗教和唯心主義。指出黑格爾哲學是用理性言詞包裹的神學。同時論述了唯物主義原理,直接地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5〕1845年,施蒂納出版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鼓吹極端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指出鮑威爾的“自我意識”、費爾巴哈的“人”都不是最高的存在,只有“我”才是唯一真實的最高存在。〔6〕“真正的社會主義”是19世紀40年代流行于德國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1844年,其代表人物赫斯〔1812-1875〕、格律恩〔1817-1887〕等建立了一個“共產主義俱樂部”,大肆宣揚抽象的人性、人道主義,主要用超階級的和平、博愛代替革命的階級斗爭,對當時的工人運動產生了有害的影響。

2、關于“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來源〔1〕意識形態(tài)〔ideology〕,字面上的意思是“觀念科學”。法國大革命時期由德·特拉西〔DestuttdeTracy,1754-1836〕第一次使用這一概念。特拉西是改革君主政府的積極支持者。大革命恐怖時期被監(jiān)禁,出獄后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意識形態(tài)家”團體。特拉西開創(chuàng)的意識形態(tài)學說逐漸在法國學術界產生影響。1795年法蘭西研究院成立,特拉西成為其倫理學和政治學學院的院士?!?〕意識形態(tài)的含義是系統(tǒng)地、自覺地反映社會經濟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是特定階級或社會集團根本利益的表達,是社會意識諸形式中構成思想上層建筑的局部。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態(tài)》中,指出意識形態(tài)是階級社會的特有現象,對抗性的生產關系導致“在全部意識形態(tài)中人們的關系就像照相機中一樣是顛倒的。”他還指出統(tǒng)治階級利用意識形態(tài),一方面粉飾統(tǒng)治,一方面作為統(tǒng)治的手段。但是馬克思除了在貶義上使用外,主要把它作為和經濟形態(tài)相對應的一個歷史唯物主義重要范疇?!?〕意識形態(tài)的特征其一,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性。其二,對社會真實關系的遮蔽性。其三,偽普遍性和偽人民性。其四,偽永恒性和偽真理性。二、中心思想《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通過批判當時以費爾巴哈、鮑威爾、施蒂納等為代表的、以唯心史觀為特征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第一次系統(tǒng)闡述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根本原理,進一步論證和開展了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根底。三、內容簡介1、唯物史觀的前提“我們開始要談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條,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避開的現實前提。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薄步滩牡?8頁〕〔1〕唯物史觀的前提是一些現實的個人。不是“自我意識”、“類”、“唯一者”。〔2〕這些現實的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人的活動不能離開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這些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得到的現成的和由他們的活動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們是在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從事著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的。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薄驳?3頁〕〔1〕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理,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質和考察歷史的根本方法。〔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根本問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根底上,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形成,由此還可以得出下述結論: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通過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而只有通過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由產生的現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消滅;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哲學和任何其他理論的動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薄驳?7頁〕

這里指明了考察社會歷史問題的唯物主義方法與唯心主義方法的對立,也特別指出了解決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方法原那么。3、作為物質生活條件的現實的自然界

作為社會歷史根底、從而作為唯物史觀出發(fā)點的,應當是伴隨著人們的活動而不斷變更“人化的自然界”,而不應當是開天辟地以來就存在的、始終如一的那種非人化的自然界。4、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

“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也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第41頁〕〔1〕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統(tǒng)治階級既表達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也表達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既支配物質生產資料,也支配精神生產資料?!?〕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是以思想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家出于本階級利益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開始時與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或普遍性形式。5、關于異化問題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分析了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異化”的命題,超越了帶有思辨和人本主義性質的“異化理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清算了自己早期的異化理論。唯物史觀確立后,異化概念已不再是馬克思學說的出發(fā)點和根本范疇。不用或很少使用,即便用,也是作為描述特定現象的概念。異化概念是個舊哲學用語,具有某種抽象的思辨的性質,具有濃厚的空想色彩和人本主義烙印。馬克思科學地說明了異化產生的根源和克服異化的途徑??茖W地說明人的本質和社會歷史開展。6、要點概括〔一〕探討了社會意識產生的社會根源〔二〕闡述了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三〕闡述了社會意識的階級性和功能性〔四〕把意識形態(tài)納入社會結構中7、補充一: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1〕二者的區(qū)別:在社會政治哲學的層面上,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上層建筑的范疇,而科學技術那么歸屬于生產力。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認為科學是以客觀地、正確地反映自然界的運動規(guī)律為根本特征的,是與“虛假性”的意識形態(tài)相對立的真理性認識??茖W的任務在于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進行事實判斷。愛因斯坦說:“科學只能斷定是什么,而不能斷定應該怎樣。”“應該怎樣”屬于價值判斷??茖W可以說明人是怎樣活著的,卻不能答復“人活著為什么”這個人生觀問題。意識形態(tài)是為人類的思想和行動定向的價值體系,它引導人們在科學認識的根底上進一步區(qū)分善惡和美丑,提供人類活動的價值框架〔標準〕,也提供人類追求的價值理想〔信仰〕。因此,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是科學所不能代替的。當然,對某些人文社會科學來說,它可能既是科學又是意識形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辨清這兩個方面的不同特點和功能?!?〕二者的聯(lián)系科學與社會意識開展的歷史說明,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既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又不斷地處于或明或暗的相互沖突之中,意識形態(tài)是為了維護、加強或改變某一社會制度效勞的??茖W史的研究已經證明,科學理論的發(fā)現、檢驗、修改、開展、應用無不受意識形態(tài)〔世界觀、宗教、道德等〕的制約和影響。反過來,偉大的科學發(fā)現那么往往影響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和形式,特別是改變著人們的世界觀、道德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科學成就也常常被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所利用,被用于論證和維護特定的政治制度。8、補充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1〕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新特點全球化背景下,西方通過話語霸權和網絡技術“于無聲處”推廣其文化和生活方式,這是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隱蔽新特點。〔2〕對策:要區(qū)分規(guī)律性全球化與西方全球化模式。對全球化進程中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應保持清醒認識,尤其是對依托于前沿技術的文化侵略與生活方式顛覆,應有有效的應對策略?!?〕意識形態(tài)建設要注意的問題意識形態(tài)的轉型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