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967-2013-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1/T 967-2013-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1/T 967-2013-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1/T 967-2013-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1/T 967-2013-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地方標準DB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2013-03-18發(fā)布2013-07-01實施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Technicalspecification實施日期:2013年7月1日3關于發(fā)布北京市地方標準《塑料排水檢查井京建發(fā)〔2013〕250號各區(qū)、縣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委,各集團、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根據(jù)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關于印發(fā)2011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京質監(jiān)標發(fā)〔2011〕74號)的要求,由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單位主編的《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guī)程》已經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共同發(fā)布,編號為DB11/T967-2013,自2013年7月1日起實施。該規(guī)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和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負責解釋工作。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4等三項地方標準備案的函灰外墻外保溫施工技術規(guī)程〉申請備案的函》(京建科標備函〔2013〕03號〕收悉。經研究,同意該三項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其備案號:5本標準是根據(jù)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關于印發(fā)2011年北號)的要求制定的。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對建設領域節(jié)能減排的要求,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工程建設中不斷出現(xiàn)和應用。塑料排水檢查井因其具有質量輕、耐腐蝕、強度高、不滲漏、使用壽命長、安裝工期短等特點。由它與埋地塑料排水管材組合而成的無滲漏排水管道系統(tǒng),在市政建設和建筑小區(qū)得到廣泛應用。編制組在借鑒《埋地塑料(PVC-U、PP、PE)排水管道系統(tǒng)第一部分管道輔件及非道路檢查井》BSEN13598—1:道路檢查井》BSEN13598—2:200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系統(tǒng)熱塑性塑料井壁外荷載測試方法》BSEN14802:2005、《熱塑性塑料檢查井井底座穩(wěn)定性測試方法》BSEN14830:2006、《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系統(tǒng)熱塑性塑料井壁環(huán)剛度測試方法》BSEN14982:2006、《給水及埋地或架空排水塑料管道系統(tǒng)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第一部分:總則》BSENISO1452-1:2009,以及《埋地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排水檢查井設計規(guī)程》ASTMF1759—97(2010)的基礎上,依據(jù)國家相關標準、本標準的主要內容有:1.總則;2.術語與符號;3.材料;4.系統(tǒng)設計;5.結構設計;6.安裝與施工;7.質量檢驗與驗收;8.維護與保養(yǎng)。其中附錄A、F為資料性附錄;附錄B、6本規(guī)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規(guī)程實施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區(qū)百萬莊大街3號,郵編:100037)和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海淀區(qū)西直門北大街32號3號樓,郵編:100082)。本規(guī)程主編單位: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本規(guī)程參編單位:國家化學建筑材料測試中心(材料測試部)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yǎng)護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學塑料研究所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雙環(huán)塑膠閥門有限公司浙江天井塑業(yè)有限公司江蘇常州市河馬塑膠有限公司江蘇常州海波建筑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承德市金建檢測儀器有限公司昆明普爾頓環(huán)??萍脊煞萦邢薰境啥济牢謱崣C電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寶井塑膠有限公司北京金龍管業(yè)有限公司7閬博偉業(yè)(北京)國際管業(yè)有限公司保能(北京)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山東東信塑膠有限公司杭州錦程實業(yè)有限公司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員:王真杰鄒仲元任雨峰吳俊奇李玉娥張應忠倪中葵鄭錦邦本規(guī)程主要審查人員:劉雨生金繼宗王貫明魏若奇溫春和李建軍劉山生鄭克白徐建平林文葉后富周佰興周聽昌周敏宏邢艾寧葉鑫蔣建達王全龍潘福渠水浩然師前進9 2術語、符號 2 2.2符號 3.1一般要求 3.2井底座 3.3井壁管及井筒 3.4井壁收口錐體 3.5配件 3.6雨水口 4.1一般規(guī)定 4.2檢查井設置 4.3井壁管與井壁收口錐體 4.4雨水口 5結構設計 5.1一般規(guī)定 5.2作用標準值計算 5.3抗浮計算 5.4抗拔計算 5.5強度計算 5.6壓曲穩(wěn)定計算 5.7變形計算 5.8基礎設計 5.9回填設計 6安裝與施工 6.1一般規(guī)定 6.2基坑與基礎 6.3井底座與接管 6.4井壁管、井壁收口錐體與接管 366.5雨水口 6.6閉水試驗 6.7回填 6.8承壓板與井蓋 7質量檢驗與驗收 7.1檢查井部件質量檢驗 7.2施工質量檢驗 7.3竣工驗收 8維修與養(yǎng)護 附錄A塑料排水檢查井及部件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 附錄B軸向靜荷載檢驗 附錄C穩(wěn)定性能和耐久性能檢驗 附錄D抗沖擊性能檢驗 附錄E抗剪性能檢驗 附錄F塑料排水檢查井工程備料表 附錄G塑料排水檢查井工程驗收記錄表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條文說明 7 8 4.2Manholeorinspect 5.2Calculationofchara 35 38 39 40 7.2Constructionqualit 45 70 11.0.1為指導熱塑性塑料排水檢查井(以下簡稱檢查井)的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及維修養(yǎng)護,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guī)程。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北京地區(qū)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城鄉(xiāng)市政、居住小區(qū)、公用建筑區(qū)的埋地排水管道工程,以及工業(yè)建筑區(qū)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埋地管道工程。檢查井井徑不大于1000mm,埋深不大于6m的塑料排水檢查井設計、施工、驗收及維修養(yǎng)護。1.0.3塑料排水檢查井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修養(yǎng)護除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yè)及本市相關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定。22.1.1熱塑性塑料排水檢查井thermoplasticsmanhole,ther-用于埋地排水管道系統(tǒng)的連接、疏通、維修與養(yǎng)護,材質為熱塑性塑料的埋地排水設施。通常由井底座、井壁管、井壁接管件、井壁收口錐體、井筒等部件,以及檢查井井蓋組合而成。熱塑性塑料排水檢查井分帶流槽的通用型檢查井和特定用途的專用型檢查井。專用型檢查井包括沉泥檢查井、水封檢查井、跌水檢查井、油污隔離檢查井,以及雨水口。用于連接排水管和井壁管的檢查井的底部部件。井底座與井壁收口錐體之間或與檢查井井蓋之間的連接部在井壁中部,帶有承口,用于接入排水支管的部件。井壁與井筒之間變徑段的連接部件。井壁收口錐體的上口到井蓋座承壓板之間的銜接部件。支撐井蓋座,并將道路路面的活動荷載均勻地傳遞到井壁周設置在承壓板墊層與井筒之間的預制鋼筋混凝土圈或塑料3圈。在擋圈與井筒之間應填入防水材料,以阻止地表水進入承壓2.1.9過渡連接件connectionpipe一端與井底座承口相連,另一端與排水管相接的過渡短管。2.1.10井壁活接頭additiveconnection井壁管現(xiàn)場開孔時,用于接入排水支管的連接部件。2.1.11匯流接管件confluenceconnection將來自同一平面同一方向的2~3根排水支管匯合于一體的2.1.12非分離式檢查井unseparativemanholeorinspection指井蓋座直接坐落在井壁上,不能直接承受地面車輛荷載的2.1.13分離式檢查井separativemanholeorinspectionchamber指井蓋座坐落在承壓板上,并與井壁相分離,可直接承受地面車輛荷載的檢查井。2.2.1檢查井代號FL—分離式檢查井;FF—非分離式檢查井;ZB—直壁式檢查井;SK一收口式檢查井;DS一跌水式檢查井;YG—油污隔離式檢查井;4DN—公稱直徑;ID—公稱內徑;SN—井壁、井筒的長期環(huán)剛度。2.2.2材料性能f一檢查井材料的抗壓強度設計值;E—井底座材料的長期軸向受壓彈性模量;E,一井壁、井筒材料的長期環(huán)向受壓彈性模量;va—井壁、井筒材料的長期軸向受壓的泊松比;E—井側原狀土的變形模量;Ea—井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2.2.3作用及其效應F,k、F,—徑向的壓力標準值、設計值;Fn一作用于井壁頂部回填土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一作用于井壁底部(無地下水時)或地下水位標高處(有地下水時)回填土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ak一作用于井壁底部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k一冰凍線界面處作用于井壁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s,x—冰凍線界面之下作用于井壁底部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a,ε、F?—作用于井壁、井筒上回填土的下曳力標準值、設F?k、F?—凍土脹拔力標準值、設計值;Fk—檢查井抗拔力標準值;Fw,—作用在底板上的地下水浮力標準值;5F—檢查井抗浮力標準值;FLk—可變作用標準值、設計值;G、G—檢查井自重標準值、設計值;M.—回填土不均勻導致的附加彎矩設計值;Nk一環(huán)向的臨界壓力標準值;Nak一軸向的臨界壓力標準值;T?—無水土層中回填土與井壁間的平均摩擦力標準值;T,—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與井壁間的平均摩擦力標準值;T—凍土線以下回填土與井壁之間的平均摩擦力標準值;σ?、σ?一作用效應的基本組合下井壁(井筒)的環(huán)向、軸向σ—檢查井平均軸向壓應力準永久值;agk—凍土切向應力標準值;σrx—凍脹法向應力標準值;2.2.4幾何參數(shù)R?、D?--井壁、井筒的計算半徑、計算直徑;D.一井底座外徑;H?—地面至井蓋座基礎底部的高度;H?一地面至井壁底部或地下水位標高處的高度;H?—收口錐體的覆土高度;H'-井底以上的浸水高度;H—井底以上回填土的高度;H,?—地下水位之上回填土與井壁接觸的高度;H?—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與井壁接觸的高度;6H?—凍土層中回填土與井壁的接觸高度;H?—凍土線之下井壁與回填土接觸的高度;He-抗浮回填混凝土高度;h?—凍土層深度;L—井壁、井筒長度;A,—抗浮混凝土投影面積;A,一井壁、井筒1mm長度軸向截面的凈面積,對中空壁管應扣除孔洞的面積;2.2.5計算參量及系數(shù)Yw一水的重力密度;K;一檢查井抗浮穩(wěn)定性抗力系數(shù);μ-回填土與井壁管外壁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B'-彈性支撐經驗系數(shù)。73.1.1檢查井應符合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本規(guī)程未作規(guī)定的應執(zhí)行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市政排水用塑料檢查井》CJ/T326和《建筑小區(qū)排水用塑料檢查井》CJ/T233的規(guī)定,且應具有符合規(guī)定的3.1.2檢查井的部件應采用聚乙烯(PE100)、聚丙烯(PP一B),和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等熱塑性高分子材料為原料。原料的材性應符合現(xiàn)行管材產品標準的要求。原料的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應符合表3.1.2的要求。彈性模量注:“T”為檢查井的工作溫度。3.1.3檢查井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詳見附錄A。檢查井部件承口的深度、有效連接尺寸和壁厚應符合現(xiàn)行管材產品標準的要3.1.4井蓋應符合下列要求:1鑄鐵井蓋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檢查井蓋》GB/T238582非金屬井蓋應滿足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檢查井蓋》CJ/T211和現(xiàn)行北京市地方標準《非金屬井蓋技術要83雙層井蓋應滿足現(xiàn)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地下設施檢查井雙層井蓋》DB11/147的要求。3.1.5密封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彈性橡膠密封圈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guī)范》GB/T21873的要求;2熱收縮帶(套)應滿足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輻射交聯(lián)聚乙烯熱收縮帶(套)》SY/T4054的要求。3.1.6承壓板應符合下列要求:1承載能力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檢查井蓋》GB/T238582承壓板孔口的內徑應大于井壁(筒)的外徑;3承壓板宜采用鋼筋混凝土的預制構件,并由結構專業(yè)設計計算確定。3.1.7擋圈可采用塑料管管材、板材,或鋼筋混凝土的預制構件。3.1.8爬梯根據(jù)需要可采用固定爬梯,其承載能力應滿足設計要求;承載能力的檢驗方法應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市政排水用塑料檢查井》CJ/T326中附錄E的要求進行。3.2.1檢查井的井底座應選用注塑成型工藝制作的制品。井底座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詳見附錄A,其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1井底座的豎向承口與井壁端面的連接部位宜設置支撐面;2井底座的豎向承口與水平承口的交匯部位應有曲率半徑不小于10mm的清通圓??;3污水、雨污合流檢查井井底座的流槽槽頂可與0.85倍大管管徑處相平;95流槽頂部寬度不小于200mm,以滿足檢修的要求;6井底座內流槽中心線的彎曲半徑應沿兩側臺階均布,流槽寬度應與管徑相匹配。3.2.2井底座的主要性能指標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3.2.2的要載能力埋深公稱井徑時間不塌陷、不開裂、≥耐久性能溫度壓力時間不塌陷、不開裂(對原料材料的要求)因素R穩(wěn)定溫度壓力時間流槽外推50年的豎向變形值≤主管30mm的較小值、水平變形值≤主管60mm的較小值。耐熱性能30min(厚度<10mm)裂縫深度、長度不(PVC材質)性能(續(xù))系統(tǒng)適溫度壓力(彈性橡膠密封接口的密封角度>630mml5無漏無漏徑向管道≥10%5無漏無漏性能溫度時間見附錄E25倍公稱管徑3.2.3井底座的標記,詳見附錄A。3.3.1井壁管及井筒應選用外平壁型塑料管材,其性能應符合下列產品標準的要求:1聚乙烯結構壁管管材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埋地用聚乙烯(PE)結構壁管道系統(tǒng)第2部分: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材》GB/T19472.2的A型結構壁管的要求,其縫的拉伸強度不應小于2630N,并應符合表3.3.1的要求;標準凍深凍脹類別弱凍脹凍脹強凍脹特強凍脹√√√√(續(xù))標準凍深凍脹類別弱凍脹凍脹強凍脹特強凍脹√√√X√√××2硬聚氯乙烯管管材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無壓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的要求;3軸向中空壁管管材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結構壁管道系統(tǒng)第三部分:雙層軸向中空壁管材》GB/3.3.2井壁管的環(huán)剛度應不小于4kN/m2。3.3.3下人檢查井的井壁管內徑(井徑)應不小于800mm。井深大于1.5m時,應設置爬梯。3.3.4沉泥式檢查井的井壁管內徑(井徑)應不小于500mm。3.4井壁收口錐體3.4.1井壁收口錐體宜為偏心型收口錐體,其部件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詳見附錄A。3.4.2井壁收口錐體的穩(wěn)定性能應符合表3.4.2的要求。穩(wěn)定性能溫度收口錐體埋深壓力時間不塌陷≥3.5.1配件包括井壁接管件、匯流接管件、井壁活接頭和過渡連接件。井壁接管件有單口、雙口、三口和匯流(≤3根)之分;匯流接管件有雙口、三口之分;過渡連接件有異徑漸變接頭、異徑偏心接頭,以及與非塑料管材連接的過渡接頭之分。其部件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詳見附錄A。3.5.2配件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井壁管的要求。3.6雨水口3.6.1雨水口由水算子、雨水收集口、井壁管和沉泥槽井底座,或雜物收集筐等部分組成,其部件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詳見附3.6.2雨水口的材料應與檢查井井底座的材料相同,其荷載等級應與地面荷載相適應。3.6.3雨水收集口與沉泥槽井底座之間應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4.1.1在排水管道的設計圖紙上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的規(guī)定要求標明排水管道的類別、檢查井的位置以及水流方向等技術要素。4.1.2在排水管道的施工圖設計文件上,應標明檢查井井位的編號、井位處的排水管管徑、管內底標高、地面標高和地面的用途等,還應標明設計所選用的“檢查井代號”。檢查井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詳見附錄A。4.1.3檢查井井壁的直徑和井壁材質應根據(jù)排水管管材種類、管徑、埋深和井底座接口形式以及排水管道系統(tǒng)的維修養(yǎng)護要求等因素確定。4.1.4檢查井應設置雙層井蓋。污水檢查井的內蓋應設通風孔。4.1.5檢查井設在道路路面處時,井蓋表面應與路面持平;設在綠化帶上時,井蓋表面應高出土層表面0.10m~0.15m。4.1.6檢查井井蓋應根據(jù)地面荷載等級,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檢查井蓋》GB/T23858的要求設置。井蓋的承載等級應符合下列A級,15kN,適用于綠化帶、人行道等處;B級,125kN,適用于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小車停車場;C級,250kN,適用于住宅小區(qū)、背街小巷、小車行駛區(qū);D級,400kN,城市主道路、公路、高速公路;E級,600kN,適用于貨運站、碼頭、機場;F級,900kN,適用于機場跑道。4.1.7設置在機動車道上的檢查井井蓋座應坐落在承壓板上。設置在人行道、街坊道路上的檢查井,井蓋座宜坐落在混凝土基4.1.8道路雨水口應采用帶沉泥槽的雨水口。4.1.9接人井壁的建筑排出管或匯入支管的管徑應不大于井壁直徑的1/2。4.1.10井底座接口與塑料管道的連接需要變徑時,宜采用變徑接頭。當進水管管徑小于井底座接口口徑時,應管頂平接。4.1.11檢查井井底座應有穩(wěn)定的基礎;井底座與排水管道的連接處應有防止不均勻沉降的措施。4.2檢查井設置4.2.1排水管道系統(tǒng)中,應按下列要求設置檢查井:1檢查井設置在機動車通行的道路上時,應設置分離式檢查井,并配置鑄鐵井蓋;2檢查井設置在綠地、人行道上時,可設置非分離式檢查井,并配置非金屬井蓋。4.2.2建筑小區(qū)的建筑排出管起始檢查井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排出管管徑不大于160mm,排出管與接戶管的管頂覆土深度高差不大于0.5m時,宜設置水平彎頭井底座;2排出管管徑不大于160mm,排出管與接戶管的管頂覆土深度高差大于0.5m時,宜設置直立彎頭井底座。4.2.3建筑小區(qū)的建筑接戶管檢查井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排出管1~2根,管徑不大于160mm,管底標高與接戶管檢查井井底標高高差不大于0.5m時,且排出管間距較小時,宜設置斜四通井底座,或設置匯流接管件(不多于3根支管)合流后,再與三通井底座連接,見圖4.2.3-1;匯流接管件與三通井底座圖4.2.3—1斜四通井底座、匯流接管件與三通井底座2排出管1~3根,管徑不大于160mm,管底標高與接戶管檢查井井底標高高差大于0.50m,且排出管間距較小時,可設置匯流井壁接管件(不多于3根支管)合流后,再與直通井底座上下串接,見圖4.2.3-2;圖4.2.3—2匯流井壁接管件與直通井底座3排出管1~2根,管徑不大于160mm,管底標高與接戶管檢查井井底標高高差不大于0.5m時,且排出管間距不受限時,可分別設置三通井底座,見圖4.2.3—3;圖4.2.3-3三通井底座4排出管2~3根,管徑不大于160mm,管底標高與接戶管檢查井井底標高高差不大于0.5m時,且排出管間距較小時,可設置匯流接管件(不多于3根支管)合流后,再與三通井底座連接,見圖4.2.3—4;5排出管徑不大于200mm,需要調整角度或坡度時,宜設置球形接頭或變坡接頭。4.2.4建筑物排出管道上需分離或阻攔油污進入下游管道時,應設置油污隔離檢查井。4.2.5排水管道轉彎處,當水流偏轉角為0°~30°時,宜設置15°水平彎頭井底座;水流偏轉角為30°~60°時,宜設置45°水平彎頭井底座;水流偏轉角60°~90°時,宜設置90°水平彎頭井底4.2.6排水管道發(fā)生變徑時,宜在井底座承口處設置變徑接頭。4.2.7井底座承口處設置變徑接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污水、雨污合流檢查井井底座應設置異徑漸變接頭,且要與上游管管頂平接;2雨水檢查井并底座應設置異徑偏心接頭,且要與上游管管頂平接。4.2.8排水管道上需匯入排水支管時,應按下列要求設置檢查1當排水支管管底與主管道的管底高差小于0.50m時,應根據(jù)支管的管數(shù)、管徑和匯入的方向設置相應的井底座,并將支管直接匯入井底座;當支管管徑不同時,可通過變徑接頭過渡的方式匯入井底座;2當排水支管管底與主管道管頂?shù)母卟畲笥?.50m時,應根據(jù)支管的管數(shù)、管徑和匯入的方向設置相應的井壁接管件,然后匯入檢查井;當支管管徑不同時,可通過變徑接頭過渡的方式接入井壁接管件,然后匯入檢查井;3當需在井壁管上現(xiàn)場開孔接入排水支管時,宜設置井壁活接頭,且不得倒坡;4當排水支管管徑不大于300mm,需在同一高程上接入井徑800mm或800mm以上的井壁時,支管不應超過3根。4.2.9檢查井與金屬管道、混凝土管道、鋼帶增強聚乙烯螺旋管或其他材質管道相連接時,應設置專用過渡接頭,用彈性橡膠密封圈柔性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必要時可用“聚乙烯熱收縮帶”進行補強。4.2.10排水管道落差大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設置跌水檢查井:1當排水管道跌水高度為1.0m~2.0m時,宜設置跌水檢查井;跌水高度大于2.0m時,應設跌水檢查井;2當排水管道管徑不大于200mm時,一次跌水高度不得大于6m;3當排水管道管徑在300mm~600mm時,一次跌水高度不宜大于4m;4當排水管道管徑大于600mm時,一次跌水高度應經水力計算確定。4.2.11在排水管道上需阻止氣體流動時,應設置水封檢查井,同時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井底座內應設沉泥槽;2井上宜有通風設施;3水封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無規(guī)定時,不應小于4.2.12排水管道上,應按下列規(guī)定設置沉泥檢查井:1建筑物周圍接戶管接入下游排水管道的前一檢查井內,宜設沉泥檢查井;2排水支管接入排水主管道的前一檢查井內,宜設沉泥檢3提升泵站的前一檢查井內,宜設置沉泥檢查井;4倒虹管進水井的前一檢查井內,應設沉泥檢查井;5排水管道每隔適當距離的檢查井內,宜設置沉泥檢查井。4.2.13在直線排水管道上,應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的規(guī)定設置檢查井。4.2.14檢查井井底座的承口形式應與排水管道的連接方式相適4.3井壁管與井壁收口錐體4.3.1井壁管與井底座的連接,應遵循以下的要求:1井壁管與聚乙烯、聚丙烯材質的井底座連接時,應采用平壁型承口與彈性橡膠密封圈承插連接,或采用熱收縮帶連接;2井壁管與硬聚氯乙烯材質的井底座連接時,應采用擴口型承口與彈性橡膠密封圈承插連接。4.3.2井壁管與井壁收口錐體、井壁接管件的連接,應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承插連接或采用熱收縮帶連接。4.3.3井壁管現(xiàn)場開口與井壁活接頭的連接,應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墊與螺紋絲扣壓緊連接。4.3.4井壁(筒)管與檢查井井蓋座的銜接,可按以下方式處1非分離式檢查井的井蓋座坐落在井壁管上,應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密封;2分離式檢查井的井蓋座應與井壁(筒)相脫離,在承壓板的墊層或混凝土基座處設置擋圈。擋圈與井壁(筒)之間應做4.3.5井壁管直徑大于井蓋座內孔直徑時,應設置井壁收口錐4.3.6在管道埋深許可條件下,井壁收口錐體下方凈高(污水井由流槽頂面起算,雨水井從流槽底起算),宜為1.80m。4.3.7井壁收口錐體的覆土高度不應小于0.7m。4.4雨水口4.4.1雨水口的設置應根據(jù)當?shù)貧庀髼l件、地表形狀、建筑物位置、道路形式、匯流面積以及雨水口泄水能力等因素確定。下列部位宜設置雨水口:1建筑物雨水落水管附近;2建筑物單元出入口與道路交界處;3建筑物地下坡道入口處;4廣場、空地的最低處;5道路交匯處和路面最低處;6道路兩側每隔一定距離處。4.4.2雨水口的間距宜為25m~50m。連接管串聯(lián)雨水口個數(shù)不宜超過3個。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4.4.3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應設沉泥槽。5.1一般規(guī)定5.1.1檢查井的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50年。5.1.2檢查井的結構設計應遵循現(xiàn)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332的原則規(guī)定。5.1.3檢查井的結構設計應計算下列兩種極限狀態(tài):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應包括強度計算、壓曲穩(wěn)定計算、抗浮計算和抗拔計算;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應包括變形計算。5.1.4檢查井的計算分析模型應遵循以下原則:2井壁應按上端自由、下端彈性固定的柱殼體計算。5.1.5檢查井的作用可分為永久作用和可變作用兩類:1永久作用應包括結構自重、土的側向壓力和豎向壓力、井壁下曳力、井內水壓力;2可變作用應包括車輛荷載、地面堆積荷載、地下水作用力、凍土脹拔力。5.1.6強度計算采用基本組合,即:永久作用、可變作用取標準值乘以分項系數(shù)。當有兩個以上可變作用時,除地下水作用以外,其余可變作用須再乘以0.9的組合值系數(shù)。5.1.7抗浮計算時,各項作用均取標準值??垢》€(wěn)定性抗力系數(shù),當抗浮力以下曳力為主時不低于1.3,當抗浮力以豎向土壓力或抗浮混凝土為主時不低于1.1。5.1.8抗拔計算時,各項作用均取標準值??拱畏€(wěn)定性抗力系數(shù)不低于1.1。5.1.9壓曲穩(wěn)定計算時,各項作用均取標準值。徑向、軸向壓曲穩(wěn)定性抗力系數(shù)均不低于2.0。5.1.10變形計算采用準永久組合,即:永久作用取標準值,可變作用取標準值乘以準永久值系數(shù)。5.1.11分項系數(shù)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當作用效應對結構不利時,自重分項系數(shù)取1.2,土的側向壓力和豎向壓力、井壁下曳力、井內水壓力、地下水作用力分項系數(shù)取1.27,車輛荷載、地面堆積荷載、凍土脹拔力的分項系數(shù)取1.40;2當作用效應對結構有利時,永久作用分項系數(shù)取1.0,可變作用分項系數(shù)取0。5.1.12準永久值系數(shù)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車輛荷載、地面堆積荷載取0.5;2地下水作用、凍土脹拔力取1.0。5.1.13檢查井在準永久組合作用下的軸向最大允許變形率為1.5%,徑向最大允許變形率為5%,底板最大撓度不應超過底板水平投影直徑的2%。5.1.14井壁管及井筒符合下列3款要求之一時,可不進行第5.5~5.7節(jié)的結構計算。1采用本規(guī)程第3.3.1條第1款、第3.3.2條規(guī)定的管材,并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市政排水用塑料檢查井》CJ/T326中表2、表3的規(guī)定,埋深不超過5m時;2采用本規(guī)程第3.3.1條第2款、第3.3.2條規(guī)定的管材3采用本規(guī)程第3.3.1條第3款、第3.3.2條規(guī)定的管材,當公稱井徑為500mm,檢查井埋深不超過2m時;當公稱井徑為800mm、1000mm,檢查井埋深不超過5m時。5.1.15對井底座和收口錐體進行強度計算時,應采用三維模型進行結構內力分析,當井底座和收口錐體符合本規(guī)程第3.2.2條、第3.4.2條的軸向靜荷載試驗和穩(wěn)定性試驗的要求時,可不進行第5.5~5.7節(jié)的結構計算。5.1.16檢查井的結構設計尚應包括回填材料及密實度的設計。5.1.17當凍結深度范圍內井周以非凍脹性材料回填時,可不進行抗拔計算。5.1.18檢查井的地基基礎設計及地基處理應按照北京市現(xiàn)行標準《北京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DBJ11/501執(zhí)行,地基處理方案應與管道地基處理方案一致。5.2作用標準值計算5.2.1檢查井井壁的徑向土、水壓力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地下水位以上作用于井壁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應按下列式中:Fn,一作用于井壁頂部回填土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k—作用于井壁底部(無地下水時)或地下水位標高處(有地下水時)回填土的水平土壓力標準H?~地面至井壁底部或地下水位標高處的高度K。一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應根據(jù)土的抗剪強度確定,當缺乏試驗資料時,對砂類土或粉土可取1/3,對粘性土可取1/3~1/4。2地下水位以下作用于井壁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應按下列式中:FaA一作用于井壁底部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kPa);H?-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與井壁接觸的高度(m);K?—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5.2.2檢查井的回填土與井壁之間的平均摩擦力標準值應按下式中:T?一無水土層中作用于井壁外壁的平均摩擦力標準Tx—地下水位之下井壁部位與回填土之間平均摩擦力標準值(kPa);μ-回填土與井壁外壁之間摩擦系數(shù),按表5.2.2選用。μ無地下水無地下水5.2.3檢查井井壁的回填土下曳力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Fax=T?πD?H?+ThπD?H,?Ta—無水土層中回填土與井壁間的平均摩擦力標準Tox—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與井壁間的平均摩擦力標H,?—地下水位之上回填土與井壁接觸的高度(m);Hz—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與井壁接觸的高度(m);D?—井壁外徑(m)。5.2.4檢查井的浮力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式中:F一作用于檢查井上的浮力標準值(kN);D?—井底座外徑(m);H’-井的浸水高度(m)。5.2.5凍土的脹拔力應按下式計算:D?一井壁外徑(m);H?—凍土層中回填土與井壁的接觸高度(m);ogk—凍土切向應力標準值(kPa),按表5.2.5選用。表5.2.5凍土切向應力σa,k(kPa)回填土類別弱凍脹凍脹強凍脹特強凍脹粘性土,粉士5.2.6作用在檢查井上的車輛荷載和堆積荷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車輛荷載可參照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2車輛荷載等級應按實際行車情況確定,當車輪位于承壓板范圍以內時,應考慮承壓板對輪壓的擴散作用;3輪壓在回填土中的擴散角可按35°考慮(1:0.7);4車輛荷載的動力系數(shù)可按表5.2.6采用;5車輛荷載與堆積荷載不應同時考慮,應選用荷載效應較6地面堆積荷載標準值可按10kN/m2計算。5.3抗浮計算5.3.1在地下水位較高,檢查井埋設較5.3.2檢查井的抗浮穩(wěn)定應滿足下式式中:K;一檢查井抗浮穩(wěn)定性抗力系數(shù),根據(jù)本規(guī)程第5.1.7條確定。1回填土作用于井壁的下曳力(Fa,),可根據(jù)本規(guī)程公式(5.2.3)計算;2作用于收口錐體上的豎向土壓力,可按下式計算:F~k—作用于收口錐體上的豎向土壓力標準值(kN);D?一井壁外徑(m);D?一井筒外徑(m);y,一土的重力密度(kN/m3);H?-收口錐體的覆土高度(m);G?一井壁的自重標準值(kN)。5.3.4當抗浮不滿足式(5.3.2)時,井體與井壁下端四周應澆搗混凝土,其混凝土投影面積可按下式計算:A,=(1.1F—F,k)/(H·Ye)Fw,k—作用在檢查井上的浮力標準值(kN);H?一回填混凝土高度(m);5.4抗拔計算5.4.1檢查井井周回填材料為凍脹性材料時,應進行抗拔計算。5.4.2檢查井井壁的抗拔應滿足下式5.4.3檢查井井壁的抗拔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T—凍土線以下回填土與井壁之間的平均摩擦力標D?一檢查井井壁外徑(m);H,?—凍土線之下井壁與回填土接觸的高度(m)。其中,凍土線以下回填土與井壁之間的平均摩擦力標準值按式中:μ—檢查井井壁與回填土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按本規(guī)程表5.2.2選用。F—冰凍線界面處作用于井壁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Fs,p—冰凍線界面之下作用于井壁底部的水平土壓力標準值(kPa)。式中:K?—冰凍線之下回填土的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按本規(guī)程第5.2.1條計算;ya-凍土的重力密度,一般取18kN/m3;or,k—凍脹法向應力標準值(kPa),可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凍土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118附錄C選用;ha—凍土層深度(m)。5.5強度計算5.5.1井壁、井筒的截面強度計算應采用下列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式中:γ?—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對于污水井、合流井取1.0,雨水井取0.9;o—作用效應的基本組合下井壁、井筒的環(huán)向壓應力設計值;σ?—作用效應的基本組合下井壁、井筒的軸向壓應力設計值;f,、fa—井壁、井筒材料的環(huán)向、軸向抗壓強度設計值,可按本規(guī)程表3.1.2采用。5.5.2井壁管、井筒的環(huán)向壓應力可按下式計算:式中:σ?一井壁、井筒的環(huán)向壓應力設計值(MPa);A,一井壁、井筒1mm長度軸向截面的凈面積,對中空壁管應扣除孔洞的面積(mm2);W一井壁、井筒1mm長度軸向截面繞縱向軸的最小抗彎模量(mm3);N,一徑向壓力在截面內產生的環(huán)向壓力設計值(N/M?—回填土不均勻導致的附加彎矩設計值(Nmm/F,—徑向壓力設計值(MPa)。G—檢查井結構自重設計值(N);A。一井壁、井筒的橫截面凈面積,須扣除孔洞面積5.5.4強度計算作用組合工況可按表5.5.4規(guī)定執(zhí)行。表5.5.4強度計算的作用組合工況永久作用可變作用結構自重豎向土壓力側向土壓力下曳力堆積地下水壓力工況1√√√√√√工況2√√√√√√5.6.1檢查井井壁、井筒的環(huán)截面壓曲穩(wěn)定計Nr.x/N.k≥2.0一環(huán)向臨界壓力標準值(N/mm);N?一徑向壓力在截面內產生的環(huán)向壓力標準值2地下水位以上井壁、井筒的環(huán)截面壓曲失穩(wěn)的臨界壓力可按下式計算:式中:SN一井壁、井筒的長期環(huán)剛度(MPa);E,一井側原狀土的變形模量(MPa),由試驗確定,當缺乏試驗數(shù)據(jù)時,可參照表5.6.1確定。3地下水位以下井壁、井筒的環(huán)截面壓曲失穩(wěn)的臨界壓力可按下式計算:式中:R—浮力折減系數(shù),R=1-0.3B'-彈性支撐經驗系數(shù),B'=1/(1+4e-0.213H);H'一井底以上浸水高度(m);H—井底以上填土高度(m);E?—井側土綜合變形模量(MPa),由試驗確定,當缺乏試驗數(shù)據(jù)時,可按以下方法近似確定:Ea=ξE,ξ=,各參數(shù)參照表5.6.1、表5.6.2確定?;靥钔翂簩嵪禂?shù)原狀土標準貫人錘擊數(shù)Ns3.s57357(續(xù))回填土壓實系數(shù)砂礫、砂卵石、細135粘性土或粉土135原狀土標準貫人錘擊數(shù)N?3.5粒含量小于25%137注:1.WL為粘性土的液限。2.細粒土系指粒徑小于0.075mm的土。3.砂礫系指粒徑為0.075~2.0mm的土。注:B,取井埋深1/2高度處的開槽寬度。對于實壁管,式(5.6.1一2)、式(5.6.1-3)中的SN可用E,I/(8R3)代替,E、I,分別為井壁、井筒環(huán)向受壓的長期彈性模量(MPa)、慣性矩(mm?/mm)。5.6.2檢查井的軸向壓曲穩(wěn)定計算。1檢查井的軸向壓曲穩(wěn)定應滿足下式要求:式中:N—軸向臨界壓力標準值(N)。2檢查井的軸向壓曲失穩(wěn)的臨界壓力可按下式計算:式中:E?!诠懿牧祥L期軸向受壓彈性模量(MPa),可取表3.1.2中彈性模量的0.2~0.5倍;va—井壁管材料長期軸向受壓的泊松比,PE100、PP一B可取0.4,PVC-U可取0.38;Aa—井壁管的橫截面凈面積,須扣除孔洞面積(mm2)。5.7變形計算5.7.1檢查井的軸向變形計算。1檢查井的軸向變形應滿足下式:式中:△?q—檢查井的軸向變形計算值(mm);H—井底以上回填土的高度(mm)。2檢查井的軸向變形可按下式計算:式中:σag—檢查井平均軸向壓應力準永久值(MPa);(MPa),可取表3.1.2中彈性模量的0.2~0.5E-井底座材料長期軸向受壓彈性模量(MPa),可取表3.1.2中彈性模量的0.2~0.5倍;L—井壁、井筒長度(mm)。5.8基礎設計5.8.1井底座基礎做法應根據(jù)地質資料經結構設計確定。5.8.2井底座基礎做法不應低于下列最低要求:1砂土、巖石、砂礫土的土質時,可在坑內填鋪厚度不小于100mm的中粗砂墊層,見圖5.8.2-1;2圖5.8.2-1并底座基礎2軟土的土質時,可在坑內填鋪150mm碎石或礫石(粒3濕陷性土質時,基坑原土夯實后,鋪墊100mm~150mm三七灰土墊層并夯實,夯實后再鋪100mm中粗砂墊層,見圖5.8.3砂石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管道墊層的厚度,壓實系數(shù)不宜小于0.95。5.9回填設計5.9.1檢查井回填的縱向長度,每側為井壁管管徑的3倍;回填的橫向寬度,至兩側槽幫,且每側回填材料的寬度不小于5.9.2回填材料不得采用淤泥、淤泥質土、濕陷性土、膨脹土、凍土,最大粒徑不得超過40mm,同時不得夾雜石塊、磚頭等尖硬的物體。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5,并不小于道路或地面設計要求。5.9.3井壁(筒)管周圍不小于100mm寬的范圍內,宜采用中粗砂、砂卵石、爐渣或爐渣石灰土等非凍脹性材料進行回填。當井壁(筒)采用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時,井壁(筒)管周圍不小于100mm寬的范圍內,應采用非凍脹性材料進行回填。6安裝與施工6.1.1施工單位應根據(jù)設計文件編制“塑料排水檢查井工程備料表”,詳見附錄F。“工程備料表”應按檢查井的井位編號逐個6.1.2施工單位應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方案。6.1.3檢查井部件的進場質量查驗應按以下要求進行:1查驗部件的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報告;2查驗部件的規(guī)格型號、接口管徑、接管數(shù)量;3查驗部件的外觀質量、尺寸偏差等。6.1.4查驗后的檢查井部件,應按井位的編號進行有序碼放。6.1.5檢查井井底座下溝前應對井底座的地基進行驗收。當發(fā)現(xiàn)地基被擾動、超挖、受水浸泡,或存在不良地基、不良土層時,應經處理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施工。6.1.6檢查井部件宜采用人工或機械設備吊裝下溝。吊裝時應采用非金屬繩(帶)吊裝。6.1.7檢查井井底座與管道連接時,井底座基坑超挖部分應及時用級配砂石或中粗砂回填壓實,并符合設計要求。6.1.8檢查井井底座與管道連接時,應采用牽拉收緊機具進行連接,但應注意不得對已連接的管道造成不良影響。6.1.9檢查井各組件之間的連接,以及與排水管道之間的連接必須保證長期可靠的密封性能,并具有一定的抗不均勻沉降能6.1.10檢查井在安裝、回填過程中,井底部不得有積水或冰6.1.11檢查井井蓋的安裝應與道路路面施工同時進行。6.1.12聚氯乙烯類和聚丙烯類檢查井在冬季安裝施工時,應避免劇烈的碰撞,以免對部件造成隱性損傷。6.1.13當檢查井與排水管道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承插連接時,橡膠圈在承載外力的條件下,應處于彈性變形范圍內。6.2基坑與基礎6.2.1井底座的基坑開挖,應在排水管道基礎施工完成后進行。基坑的放坡與支護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及《北京市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程》DBJ01-47的規(guī)定。井底座主軸線應與排水管道主軸線一致。6.2.2有沉泥槽的檢查井基坑開挖,要根據(jù)沉泥槽的尺寸進行局部開挖,并填鋪100mm中粗砂墊層。6.2.3檢查井的基礎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6.3井底座與接管6.3.1檢查井與排水管道的連接安裝順序為:1建筑小區(qū)應從管道的上游向下游延伸的順序進行安裝;2市政管道應從管道的下游向上游延伸的順序進行安裝;4在管道基礎的軸線上,先確定井的中心位置;按井底座的尺寸開挖基坑,鋪設墊層;調整井底座基礎標高,然后進行井底座的安裝,并與管道連接。6.3.2檢查井井底座的安裝,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井底座在下溝前,應對井底座部件的編號、規(guī)格、接管管徑等進行復核;2井底座下溝后,先用臨時墊塊,對井底座的中心、主軸線、井底標高和井底座水平進行調整。當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后,采用砂土袋等措施進行臨時固定,并填充中粗砂,取出墊塊;3井底座安裝時,不得擾動基礎墊層,否則應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6.3.3井底座的校正與固定,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1水平校正可采用氣泡水平尺進行。校正時,先校管道軸線方向,后校與管道軸線垂直方向;2井底座的軸線校正可采用拉線方式進行;3井底座的標高校正,應采用水準儀進行;4校正過程中,隨即可用少量中粗砂將井底座進行臨時固6.3.4對帶有倒空腔的井底座,宜采用C15混凝土灌滿并固化后,進行下溝安裝。6.3.5井底座接口與管道的連接,應符合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定,并按下列要求進行:1接口的連接施工方法應與管道管材的連接施工方法相適2井底座接口與非塑料管道相接時,應采用專用過渡接頭進行連接。當過渡接頭與井底座接口采用承插連接,而與非塑料管道采用機械壓緊連接時,宜再采用熱收縮帶進行補強;3井底座接口和鋼帶增強螺旋管相接時,應采用專用過渡接頭進行連接。當過渡接頭與并底座接口采用承插連接,而與鋼帶增強螺旋管采用焊接連接時,宜再采用熱收縮帶進行補強;4與其他管材連接時,應采用現(xiàn)行標準和規(guī)范規(guī)定的連接方法進行連接。6.4井壁管、井壁收口錐體與接管6.4.1井壁管的長度應根據(jù)檢查井的埋深和檢查井井蓋座的設計標高,經計算確定。6.4.2塑料井壁管切割時,切口應平整,與管材軸線相垂直,尚可留有一定的富余長度。6.4.3井壁管與井底座的連接宜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承插或熱收縮套(帶)等方式進行連接。6.4.4井壁管的安裝與連接,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1井壁管與井底座的連接,應在井底座安裝后進行;2插接時,應采用專用的收緊工具,不得使用重錘直接敲打,并及時調整井壁管的垂直度;3當井底座井位中心和井壁管垂直度調整好后,應進行及時固定,并臨時封堵管口;4在插接前,應對井壁管內壁的斷面尺寸進行測量,并做6.4.5在井壁管上接入排水支管時,可根據(jù)支管的數(shù)量,采用井壁接管件或井壁活接頭進行連接。6.4.6在井壁管上,采用井壁活接頭接入排水支管時,可在現(xiàn)場開孔連接,但兩個活接頭邊緣凈間距不應小于100mm;接入排水支管管徑不應大于315mm,同時接頭不得倒坡。6.4.7在直壁式檢查井上,采用井壁接管件接入排水支管時,可按下列順序進行:1在井底座安裝后進行;2根據(jù)接入支管管底標高和井底座上承口底部標高之差,截取第一節(jié)井壁管的長度,并將它插入到井底座上承口中;3然后將井壁接管件插到第一節(jié)井壁管上,并封堵接入支4接著再將第二節(jié)井壁管插入井壁接管件上,并及時封堵管口;5應及時調整檢查井的垂直度,并加以固定。6.4.8在收口式檢查井上,采用井壁接管件接入排水支管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1在井壁的同一高程處,需接入來自不同方向的1~3根排水支管時,應采用井壁接管件,并采用專用的收緊機具進行連接,接頭不得倒坡。2在井壁的同一高程處,需接入來自同一方向的2~3根排水支管時,宜先采用匯流接管件合流后,然后通過井壁接管件接入檢查井,并采用專用的收緊機具進行連接,接頭不得倒坡。6.4.9在收口式檢查井上,安裝井壁收口錐體時,應按下列要求進行:1井壁收口錐體上口離地面的高度應按設計要求進行;2采用專用工具將井壁收口錐體安裝在井壁管上,然后再接上井筒;3井筒長度宜留出一定的富余量,并高出地面。6.4.10井壁(筒)安裝完畢的檢查井,應根據(jù)溝槽內地下水的狀況,及時采取防漂浮的措施。6.5雨水口6.5.1雨水口的安裝,應按下列順序進行:1道路路基完工或草坪地面平整后,開挖雨水口與雨水支管的溝槽;2按雨水口的標高和雨水支管的坡度,在雨水檢查井的井壁管上開孔,并安裝井壁活接頭;3井壁活接頭安裝好后,再連接并鋪設雨水支管,同時臨時封堵雨水支管管口;4在安裝道路路緣石的同時開挖雨水口基坑,并安放雨水口,接好雨水支管后,用中細砂填實并穩(wěn)固。6.5.2道路上安置雨水口時,應根據(jù)路面的高程調整好高度,并采取適當?shù)拇胧┘右员Wo。6.6.1檢查井的閉水試驗應與排水管道系統(tǒng)的閉水試驗同時進6.6.2閉水試驗的方法與排水管道系統(tǒng)的試驗方法相同。6.6.3閉水試驗的結果應以井為單位進行記錄。若有滲漏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修補。6.7.1回填應在閉水試驗合格后進行,并應符合設計要求。6.7.2回填前,可采用砂土袋等措施對檢查井進行臨時固定,且井坑內不得有積水。6.7.3井壁周圍的回填應采用人工分層、每層厚度不得超過300mm、并對稱回填、夯實。應嚴格控制井壁管的初始變形量,嚴禁機械回填。6.7.4回填時間應選擇在日氣溫變化較小的時間段內進行。6.8承壓板與井蓋6.8.1承壓板的安裝應與道路路面同時施工,宜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承壓板。6.8.2承壓板的孔口內徑應大于井壁(筒)的外徑。承壓板上邊緣與井筒上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6.8.3承壓板下應鋪設300mm的墊層作基礎。墊層材料可采用級配砂石、路床材料或C20混凝土。6.8.4承壓板墊層鋪設前,應在井壁(筒)外側放置擋圈,并在井壁(筒)與擋圈之間的縫隙中做好防滲水措施。6.8.5承壓板吊裝就位前,應先用小木樁在墊層上進行定位,保證承壓板孔口與井壁(筒)同心。6.8.6道路路面施工時,再將檢查井井蓋放置在承壓板上。7質量檢驗與驗收7.1檢查井部件質量檢驗7.1.1檢查井的部件以及井蓋和密封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本規(guī)程未作規(guī)定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和行業(yè)產品標準的要求,并應有產品合格證書。7.1.2檢查井的規(guī)格尺寸應符合設計與施工文件的要求,并根據(jù)檢查井的編號核實無誤。7.1.3檢查井的部件不應有破裂、裂紋、劃痕等明顯的缺陷。7.2施工質量檢驗7.2.1基坑開挖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基坑無超挖,未擾動天然地基,或地基處理符合設計要求為合格。檢驗方法:在井位中心,用水準儀測量。2基坑坑底標高的允許偏差:土方開挖時,偏差在±20mm;石方開挖時,偏差在+20mm~—200mm范圍內,為合格。檢驗方法:在井位中心,用水準儀測量。7.2.2檢查井基礎質量應符合以下的要求:1基礎標高的允許偏差在0mm~+15mm內,為合格。檢驗方法:每井位1點,用水準儀測量。2基礎厚度允許偏差在0mm~+15mm內,為合格。檢驗方法:每井位1點,用直尺測量。7.2.3檢查井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井底標高檢驗,允許偏差+10mm~—20mm為合格。測量方法:井中心2點,用水準儀測量。2檢查井的密閉性檢驗,各接口不滲漏為合格。檢驗方法:以井為單位,同排水管道的閉水試驗方法。3井壁管的徑向變形檢驗,不大于0.03ID為合格。測量方法:當井壁管內徑等于500mm時,圓形心軸法;當井壁管內徑等于大于800mm時,人工測量,測量偏差不應大于1mm。4井底座的流槽變形檢驗,以井內底流槽平整光滑,不變形為合格。5井壁的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0.5%H(井深)。檢測方法:井位中心1點,垂線、鋼尺測量。一般項目6井壁管的軸向變形率檢驗,不超過井壁高度(H)的1.0%為合格。測量方法:井壁4個點,重錘法。7井位中心檢驗,偏差15mm以內為合格。測量方法:井中心位置1點,經緯儀。8井底座的主管接口標高檢驗,允許偏差±10mm為合格。測量方法:井接口2點,用水準儀測量。9支管接口標高檢驗,偏差+10mm~-20mm為合格。測量方法:孔口2點,用水準儀測量。7.2.4井壁管的變形檢驗,應在回填至設計標高后的12h至7.2.5井壁管的徑向變形率應滿足本規(guī)程第7.2.3條第3款的要求。當超過時,應采取以下措施:1當徑向變形率超過3%,但不超過5%時,可人工挖出井壁管周圍的回填材料,重新更換回填材料并夯實;2當徑向變形率超過5%時,應挖出井壁管,并會同設計單位研究處理。7.2.6井蓋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井蓋座頂面標高與道路路面標高一致,為合格。檢測方法:每井蓋座4點,用水準儀測量。2井蓋與道路路面的坡度保持一致,為合格。檢驗方法:井蓋中心,道路路面坡向,用水準儀測量。7.2.7雨水口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雨水口與道路路面相吻合,高程允許偏差0~—5mm,檢驗方法:兩側各1點,用水準儀測量。2雨水口部件完整、無破損、無裂縫、無變形,為合格檢驗方法:每個部件,目測。一般項目3雨水口位置正確,深度符合設計要求,高程允許偏差0~+10mm,為合格。檢驗方法:每個1點,水準儀測量。4支管、連接管內清潔、流水暢通。檢驗方法:每個管口,目測。7.2.8回填材料和壓實度應符合下列的要求:1回填材料和壓實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5.9.2條規(guī)定的要求,為合格。檢驗范圍:井壁管外周400mm內,每一回填土層3個點。檢驗方法:用環(huán)刀法檢查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中的其他方法。7.3.1檢查井和管道工程完工后應經過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7.3.2檢查井屬隱蔽工程,應對檢查井的安裝偏差、高程、規(guī)格尺寸、變形率、連接處密封性能等指標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填寫在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表中。塑料排水檢查井工程驗收記錄表,詳見附件G。7.3.3竣工驗收應提供以下文件:1竣工圖、設計變更文件和工程變更文件;2檢查井的井底座、井壁(筒)管、井壁收口錐體、井壁接管件、過渡連接件、密封材料,以及檢查井井蓋等各類部件的出廠合格證明與檢驗記錄;3檢查井的井底座、井壁(筒)管、井壁收口錐體、井壁接管件、過渡連接件、密封材料,以及檢查井井蓋等各類部件進場的質量查驗記錄;4檢查井施工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及相關資料;5工序、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或工程質量檢驗評定6管道系統(tǒng)和檢查井閉水試驗記錄;7檢查井井壁管的變形檢驗記錄;8工程返工記錄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記錄;9其它的必要文件和記錄等。7.3.4工程竣工驗收后,工程建設單位應按規(guī)定將檢查井的設計、施工及驗收文件與管道工程文件一起立卷歸檔。8維修與養(yǎng)護8.0.1檢查井應進行定期巡視,井內積泥深度超過規(guī)定時,應進行水力機械疏通或掏挖養(yǎng)護作業(yè)。8.0.2對排水管道系統(tǒng)進行養(yǎng)護作業(yè)時,應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城鎮(zhèn)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guī)程》CJJ6的規(guī)定進行,不得在無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的條件下進行養(yǎng)護作業(yè),確保人生安全。8.0.3檢查井宜與排水管道系統(tǒng)一起進行養(yǎng)護作業(yè)。當井壁直徑等于500mm時,宜采用水沖養(yǎng)護作業(yè);當井壁直徑大于500mm時,可進行水沖、掏挖等養(yǎng)護作業(yè)。8.0.4道路雨水口沉泥槽內的淤泥、砂粒,宜使用專用工具進行人工清理。雨水檢查井沉泥槽內的淤泥、砂粒,應使用吸泥機具進行清掏。8.0.5進行水沖、掏挖養(yǎng)護作業(yè)時,機械設備與井壁接觸處需采取保護措施,不得損壞井壁管。當井壁管損壞時,應及時維8.0.6在打開檢查井井蓋的同時,在井口應設立警示標志。作業(yè)完成后應蓋好井蓋,不得遺忘。附錄A塑料排水檢查井及部件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資料性附錄)A.1塑料檢查井的井型與代號A.1.1塑料檢查井的總稱代號為SLJ。A.1.2檢查井按下列類型編號,其構造示意圖見圖A.1.2-1~圖A.1.2-9。1一道路;2一井蓋座;3—井蓋;1一井蓋;2—井壁;4—承壓板;5—墊層;6—防滲材料;7-擋圈;8-井壁;9—井壁活接頭;10—井底座3一井壁接管件;4—井底座;通用型分離式收口檢查井(代號:FL-SK)1—道路;2—井蓋座;3一井蓋;4—承壓板;5一墊層;6—防滲材料;7—井筒;8一井壁;9—擋圈;10—井壁活接頭;11—井壁接管件;12—井底座;13-井壁收口錐體1—道路;2—井蓋座;3一井蓋;4—承壓板;5一墊層;6一防滲材料;7—井壁;8—井底座;9一擋圈4專用型跌水檢查井代號為:DSB或DSzr①可變角接頭跌水井②直通跌水井5專用型沉泥檢查井代號為:CN6—防滲材料;7—井底座;8-擋圈;9—井壁6專用型油污隔離檢查井代號為:GY1一井蓋;2-井底座;3一井壁7雨水口代號為:YSz/c1一上(側)向雨水口;2—密封圈;3—井壁管;4—沉泥槽井底座A.2塑料排水檢查井的部件代號與構造示意圖A.2.1井底座的代號與構造示意圖按下列類型編號,其構造示意圖見圖A.2.1-1~圖A.2.1~10圖A.2.1-3通用型水平彎頭井底座(代號:C)圖A.2.1—5通用型四通井底座(代號:X)9井底座承口尺寸①井底座與井壁管連接擴口型彈性橡膠密封承口圖A.2.1-9平壁型彈性橡膠密封承口井底座與井壁管連接②井底座與管道連接擴口型彈性橡膠密封承口平壁型彈性橡膠密封承口井底座與管道連接A.2.3井壁接管件的按下列類型編號,其構造示意圖見圖圖A.2.3-1單口井壁接管件(代號:JG?)圖A.2.3-2雙口井壁接管件(代號:JG?)圖A.2.3—3三口井壁接管件(代號:JG?)圖A.2.3—4匯流井壁接管件(代號:JGm?、JGH?)-1~圖A.2.4—2圖A.2.4一1雙口匯流接管件(代號:HL?)C2三口匯流接管件代號為:HL。A.2.6過渡連接件按下列類型編號,其構造示意圖見圖A.2.6-1~圖A.2.6-3。1異徑漸變接頭代號為:YJH圖A.2.6-3過渡接頭(代號:GD)A.2.7塑料復合井蓋的代號為SG,構造示意圖見圖A.2.7。A.2.8活動爬梯和踏步的構造示意圖見圖A.2.8。A.2.9擋圈的構造示意圖見圖A.2.9。A.2.10雨水收集口的代號為:YSs或YSc,構造示意圖見圖2側進水口圖圖A.2.10—2側進水口(代號:YSc)A.3井底座的標記A.3.1井底座標記可由井底座代號一井徑一進水主管×匯入支A.3.2井底座的標記為:方位(以水流方向為基準)左側L,→井徑規(guī)格:內徑(mm)附錄B軸向靜荷載檢驗(規(guī)范性附錄)本方法用于檢驗塑料排水檢查井井底座抵抗軸向荷載的能沿試樣軸向施加一個規(guī)定的荷載,并持續(xù)1,000h,觀察試樣變形、塌陷、裂縫或銀紋等現(xiàn)象,并測量檢驗前后試樣的軸向1荷載控制系統(tǒng)應以1%的準確度向試樣平穩(wěn)施加荷載至規(guī)定值,并能在此規(guī)定荷載下保持1,000h。試驗機門距應滿足試樣規(guī)格要求。2變形測量系統(tǒng)測量范圍0mm~2000mm,精確至1mm。3計時器計時范圍0h~999h,精確至1min。300mm,井壁管環(huán)剛度值應不小于8kN/m2。B.0.5試驗步驟1將試樣豎直居中放置于檢驗機工作臺上,測量井底座的2啟動檢驗機以100N/s~500N/s的加載速度均勻加荷至本規(guī)程表3.2.2所規(guī)定的荷載,并保持1,000h,在此期間荷載的變化率應≤1%;3檢驗終止時,在荷載條件下測量井底座的高度H?,精確到1mm,并觀察井底座變形、塌陷、起鼓、裂縫或銀紋等現(xiàn)象。B.0.6變形計算井底座的軸向變形率計算,如下式:式中:en—軸向變形率;H?一井底座初始測量高度(mm);H?一井底座試驗結束時的測量高度(mm)。B.0.7檢驗報告檢驗報告應含下列內容:a)依據(jù)標準,即本附錄;b)檢查井井底座規(guī)格型號;e)檢驗恒載持續(xù)時間;f)軸向變形率;g)試樣發(fā)生變形、塌陷、裂縫或銀紋等現(xiàn)象;h)影響檢驗結果的其它任何因素;穩(wěn)定性能和耐久性能檢驗(規(guī)范性附錄)本方法用于檢驗塑料排水檢查井井底座埋設后,抵抗以地下水為主的外荷載能力,考核檢查井井底座的結構完整性,外推其在荷載長期存在下50年的變形情況。C.0.2原理使用封頭密封試樣井壁管口和管道管口,并在“W”和“H”點安置兩組變形測量裝置,然后使該試樣承受一個穩(wěn)定的內負壓,并保持1,000h以上,記錄流槽隨時間變化的變形量,在檢驗中觀察試樣變形、塌陷、裂縫或銀紋等現(xiàn)象,外推井底座50年的變形量。井底座穩(wěn)定性檢驗,檢驗溫度在20℃~25℃;井底座耐久性檢驗,檢驗溫度在60℃±2℃;井壁收口錐體穩(wěn)定性檢驗,檢驗溫度在20℃~25℃。壓力范圍-70kPa~0kPa,控制精度至2%。2變形測量系統(tǒng)變形測量范圍0mm~150mm,精度至0.1mm。3計時器計時范圍0h~999h,精確至1min。圖C.1穩(wěn)定性能檢驗示意圖1—試樣;2—豎向變形測量點;3-參照基準;4一真空吸口;5一水平變形測量量Ht、Hg和Hw點的數(shù)據(jù),最后的變形用Yv表示檢查井宜選用沒有側入口的直通井井底座,將井底座每個承口分別插接上井壁管和管道,插接井壁管和管道宜選用實壁管,其自由長度l不小于DN(DN為井壁管或管道公稱直徑),見圖C.2。1-封頭;2-井壁管;3—井底座;4一管道;5--真空吸口C.0.5檢驗步驟1試樣在生產21天后進行檢驗,檢驗前應在18℃~28℃的環(huán)境中靜置6h以上,產品標準另有規(guī)定除外;2在其中一個封頭上設置一個真空吸口,并保證其密封性;3用封頭密封試樣井壁管口和管道管口;4將試樣倒置,井壁口向下,測量流槽外徑W,精確到5將變形測量系統(tǒng)的測頭分別置于檢查井井底座流槽底部及兩側相應檢測點處,如圖C.1所示;6啟動負壓控制系統(tǒng),試樣內部壓力值,井底座見本規(guī)程表3.2.2的規(guī)定;井壁收口錐體見本程程表3.4.2的規(guī)定,保持時間在1,000h以上。在此過程中自動測量并記錄井底座流槽隨時間的變形狀況,分別讀取0.1h、1h、4h、24h、168h、336h、7檢驗終止時,觀察試樣的變形、塌陷、裂縫或銀紋等現(xiàn)C.0.6變形計算試樣的豎向變形率和水平變形率的計算,如下式:水平變形率en一水平變形率;Y—井底座流槽外底部變形量(mm);Yn—井底座流槽外部兩側變形量之和(mm);W一井底座流槽外徑寬度(mm)。C.0.7檢驗報告檢驗報告應包含下列內容:a)依據(jù)標準,即本附錄;b)塑料排水檢查井井底座的規(guī)格,包括流槽尺寸;c)檢驗環(huán)境溫度;d)檢驗壓力;e)壓力持續(xù)時間;f)井底座水平變形和豎向變形的測量結果,繪制變形-時g)按《熱塑性塑料管材蠕變比率的試驗方法》GB/T18042中規(guī)定的最小二乘法外推50年的變形量;h)試樣發(fā)生變形、塌陷、裂縫或銀紋等現(xiàn)象的描述;i)可能會影響測試結果的其它任何因素;附錄D抗沖擊性能檢驗(規(guī)范性附錄)D.0.1范圍本方法用于檢驗塑料排水檢查井井底座的抗沖擊性能。D.0.2原理錘頭曲率半徑為50mm、質量為1kg的落錘從距沖擊點2.5m的高度落下,沖擊井底座主流槽的中間部位,觀察井底座有無破裂或其它影響井底座性能的現(xiàn)象。D.0.3設備1落錘沖擊試驗機,見圖D.1①主機架和直管直管垂直安裝在機架上,并可進行高度調節(jié)。直管內徑為100mm~106mm,長度不小于2.5m,校準時,落錘沖擊試樣的速度不能小于理論速度的95%。②工作臺試樣放置于工作臺上,落錘沖擊點底部距工作臺面間距不小于30mm,若間距小于30mm可使用相應墊塊。③釋放裝置可使落錘從2.5m高度自由落下,此高度指沖頭與試樣被沖擊點間的距離,精確到±10mm。④防止落錘二次沖擊的裝置落錘回跳捕捉率應保證100%。⑤測速裝置測量落錘沖擊試樣表面時刻的速度,以檢驗沖擊速度是否小于理論速度的95%。落錘質量為1,000g±5g。落錘錘頭尺寸應符合表D.1的規(guī)定。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