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qū)書院中學2024年中考化學四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以下關(guān)于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清激、透明的泉水是純凈物C.水中有異味時可加入活性炭除味D.水滅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2.20℃時,將等質(zhì)量的a、b兩種不含結(jié)晶水的固體物質(zhì),分別加入到盛有l(wèi)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xiàn)象如圖甲;然后升溫到50℃時,現(xiàn)象如圖乙;a、b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丙。由這一過程可知()A.圖甲中a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比b溶液大B.圖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C.圖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線是MD.30℃時a、b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相等3.化學元素含量的多少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人體缺鈣易引發(fā)的疾病是A.貧血 B.夜盲癥 C.骨質(zhì)疏松 D.甲狀腺腫大4.下列做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A.利用活性炭凈水,可以軟化硬水B.利用洗滌劑清洗餐具,可以去除油污C.使用無磷洗衣粉,可以減少水體污染D.食用鐵強化醬油,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5.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應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A.表示水通電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質(zhì)量m與反應時間t的關(guān)系B.表示兩份完全相同的雙氧水在有無MnO2的情況下,產(chǎn)生O2的質(zhì)量m與反應時間t的關(guān)系C.表示等質(zhì)量的Fe、Mg與足量稀鹽酸的反應D.向稀鹽酸中逐漸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6.下列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正確的是()選項物質(zhì)雜質(zhì)除雜方法ACaCl2溶液稀鹽酸加入過量的CaCO3,,過濾B鹽酸硫酸加入過量BaCl2溶液,過濾C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入過量鐵粉,過濾DCa(OH)2CaCO3加過量稀硝酸,過濾A.A B.B C.C D.D7.“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荷澤市多地已經(jīng)開始實行電動公交出行,推廣太陽能路燈,升級改造燃煤鍋爐。你認為下列做法與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業(yè)廢水經(jīng)處理達標后排放 B.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購物,減少“白色污染”C.植樹造林,增大綠化面積 D.加高燃煤鍋爐煙囪,將廢氣排到高空8.有a、b兩組質(zhì)量相等的兩份藥品,a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氯酸鉀,b組是純凈的氯酸鉀,將藥品分別加熱,則收集到氧氣的質(zhì)量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下,其中正確的是()A. B.C. D.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石油是一種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燒時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氣東輸”的“氣”是指氫氣10.下列關(guān)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關(guān)敘述中,錯誤的是()A.眾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著火點越低B.將煤塊制成蜂窩煤,能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用水繞滅,水降低了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D.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驗純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亮亮做家務時接觸到下列用品。用品
脫氧劑
潔廁靈
爐灶清潔劑
有效成分
還原鐵粉
鹽酸
氫氧化鈉
(1)他清理垃圾時發(fā)現(xiàn)一袋脫氧劑,拆開后看到還原鐵粉已生銹,鐵生銹的原因是________。他選用潔廁靈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他清洗爐灶時戴上橡膠手套,以防清潔劑與皮膚直接接觸,其原因是_________。做完家務,他用Vc泡騰片沖了一杯飲料。下列Vc泡騰片的主要成分中,屬于有機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維生素C()B.檸檬酸()C.碳酸氫鈉()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侯氏制堿法”制得的純堿中含有少量氯化鈉。取NaCl和Na2CO3的固體混合物25克溶于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入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得到10%的NaCl溶液27.2克。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原固體混合物中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青少年應了解防火滅火的科學方法。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這種滅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____若發(fā)現(xiàn)房間中燃氣泄漏,聞到了燃氣逸出的氣味,應采取什么安全措施?_____14.水和溶液在生產(chǎn)、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井水中通常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屬于硬水。取等量的井水和蒸餾水,向其中加入______充分振蕩,可以檢驗出井水和蒸餾水。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______,叫做溶液。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1~2小粒高錳酸鉀,然后分別加入5mL水、5mL汽油,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這說明,同一種物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20℃時,氫氧化鈉、碳酸鈉分別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20℃時,將20g氫氧化鈉分別投入100g水、100g酒精中,能和氫氧化鈉形成飽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水”或“酒精”);用玻璃管向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中不斷吹氣,觀察到______,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溶劑20℃時的溶解度/g氫氧化鈉碳酸鈉水10921.8酒精17.3<0.01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一瓶存放已久的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探究該溶液是否變質(zhì)的過程如下: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zhì)?猜想①:氫氧化鈉溶液可能全部變質(zhì),其溶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猜想②:氫氧化鈉溶液可能部分變質(zhì),其溶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③: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zhì),其溶質(zhì)是NaOH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jié)論(1)取樣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鋇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2)取(1)反應后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成紅色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實驗結(jié)論)綜合上述實驗(1)、(2),你得出的結(jié)論是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1)氫氧化鈉露置于空氣中容易變質(zh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在分析化學反應的物質(zhì)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16.小剛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長期存放的氫氧化鈣固體。對此他提出一個問題:這瓶氫氧化鈣固體是否變質(zhì)?小剛認為氫氧化鈣可能變質(zhì)所依據(jù)的化學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猜想]①該固體未變質(zhì);②該固體部分變質(zhì);③該固體完全變質(zhì)。[設計實驗]操作步驟現(xiàn)象結(jié)論(1)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該固體已經(jīng)發(fā)生變質(zhì)(2)另取少量瓶中的白色粉末加入水中后,再取少許上層清液加入無色酚酞試液_______證明該固體未完全變質(zhì)[結(jié)論]通過現(xiàn)象分析,小剛確定猜想②成立。[反思]我對該固體有一個想繼續(xù)探究的問題: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C【解析】
A.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故錯誤;
B.清澈、透明的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礦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故錯誤;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正確;
D.水滅火是水蒸發(fā)能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著火點而滅火,并不是降低著火點,故錯誤。
故選:C。2、C【解析】
A、因為甲物質(zhì)沒有溶解完而乙物質(zhì)溶解完,所以圖甲中a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比b溶液小,選項A錯誤;B、根據(jù)丙中甲、乙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都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圖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不飽和溶液,選項B錯誤;C、由20℃時甲的溶解度小,可以確定,圖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線是M,選項C正確;D、從溶解度曲線中可以看出,30℃時a、b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因為二者的溶質(zhì)質(zhì)量和溶劑質(zhì)量都相等,選項D錯誤。故選C。3、C【解析】
A.貧血是由于人體缺鐵元素引起的,故錯誤。B.夜盲癥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故錯誤。C.骨質(zhì)疏松是由于人體缺鈣引起的,故正確。D.甲狀腺腫大是由于人體缺碘,故錯誤。故選C。4、A【解析】A、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是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錯誤;B、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油污,正確;C、水體中磷元素含量過高,會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故正確;D、食用鐵強化醬油,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正確。故選A。5、D【解析】
A、水通電時,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不是質(zhì)量比,不符合題意;B、在該反應中,加入的二氧化錳屬于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產(chǎn)生氧氣的質(zhì)量相等,不符合題意;C、鐵與稀鹽酸反應:,鎂與稀鹽酸反應:,鐵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于鎂,故等質(zhì)量的Fe、Mg與足量稀鹽酸的反應,鎂產(chǎn)生的氫氣多,而且鎂反應速率快,不符合題意;D、向稀鹽酸中逐漸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一開始,pH<7,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與水,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待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pH=7,氫氧化鈉過量后,pH>7,符合題意。故選D。6、A【解析】
A、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將稀鹽酸除去,然后過濾將過量的碳酸鈣除去,可達到目的,符合題意;B、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氯化鋇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鹽酸,雖然除去了硫酸,但是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氯化鋇,不符合題意;C、加入過量的鐵粉,不但除去了雜質(zhì),也除去了原物質(zhì),鐵與硝酸銀、硝酸銅都會反應,不符合題意;D、稀硝酸能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硝酸鈣、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硝酸鈣和水,不但除去了雜質(zhì),也除去了原物質(zhì),不符合題意。故選A?!军c睛】除雜選擇試劑的原則是:不增(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不減(不能將原物質(zhì)反應掉)、不繁(整個過程不繁瑣)。7、D【解析】A.工業(yè)廢水經(jīng)處理達標后排放,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正確;B.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稱為白色污染,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購物,減少“白色污染”,正確;C.植樹造林,增大綠化面積,可提高空氣的凈化能力;D.加高燃煤鍋爐煙囪,將廢氣排到高空,不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反而可能引起更大范圍的污染。選D8、D【解析】
根據(jù)固體氯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氣。如果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則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則a為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固體氯酸鉀,即a反應快,但a中氯酸鉀的質(zhì)量小來解答。【詳解】因a為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固體氯酸鉀,b為固體氯酸鉀,且a和b的質(zhì)量相等,
由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則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則a反應快,時間短,
a中混有二氧化錳,則a中氯酸鉀的質(zhì)量小,則生成的氧氣的質(zhì)量小,
顯然只有D符合。
故選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催化劑的特點和催化作用。9、A【解析】A.石油是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是混合物,正確;B.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冰狀固體,天然氣不可再生,故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錯誤;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燃燒時主要生成物有二氧化碳、水,錯誤;D.“西氣東輸”的“氣”是指天然氣,錯誤。故選A。10、A【解析】
A、眾人拾柴火焰高,含義是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熱量越多,燃燒越旺,不是可燃物越多,著火點越低,故A錯誤;B、將煤制成“蜂窩煤”是為了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燃燒時能夠使其燃燒更充分,故B正確;C、水滅火,水蒸發(fā)時吸收熱量,可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故C正確;D、可燃性氣體如果不純,點燃時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點燃前一定要驗純,故D正確。故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Fe與潮濕的空氣接觸CaCO3+2HCl=CaCl2+H2O+CO2↑NaOH有強腐蝕性A、B【解析】
(1)鐵生銹的原因是:Fe與潮濕的空氣接觸,實際就是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2)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鹽酸,故用潔廁靈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aCO3+2HCl=CaCl2+H2O+CO2↑(3)清洗爐灶時戴上橡膠手套,以防清潔劑與皮膚直接接觸,其原因是爐灶清潔劑的有效成分是氫氧化鈉,而NaOH有強腐蝕性(4)有機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而CO、CO2、及一些碳酸鹽、碳酸氫鹽都屬于無機物,故選A、B。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1)27.2g(2)15.2%【解析】
(1)反應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質(zhì)量為272g×10%=27.2g;(2)原混合物的質(zhì)量是25g,而反應后固體的質(zhì)量--氯化鈉為27.2g,固體質(zhì)量增加是因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變?yōu)槁然c,可據(jù)差量法計算,設原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zhì)量為x解得x=21.2g所以原固體混合物中NaCl的質(zhì)量為:25g-21.2g=3.8g則混合物中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15.2%答: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是27.2g;原固體混合物中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15.2%。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關(guān)閉閥門,開窗通風【解析】(1)用水滅火的原理是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2)若發(fā)現(xiàn)房間中燃氣泄漏,聞到了燃氣逸出的氣味,應立即關(guān)閉閥門,開窗通風,絕對禁止開燈、使用明火;14、肥皂水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在裝有水的試管中高錳酸鉀溶解,溶液呈紫紅色;在裝有汽油的試管中高錳酸鉀幾乎不溶酒精出現(xiàn)渾濁【解析】
(1)井水屬于硬水,蒸餾水屬于軟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充分振蕩,起浮渣、泡沫少的是井水(硬水),無浮渣、泡沫多的是蒸餾水(軟水);(2)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3)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1~2小粒高錳酸鉀,然后分別加入5mL水、5mL汽油,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在裝有水的試管中高錳酸鉀溶解,溶液呈紫紅色;在裝有汽油的試管中高錳酸鉀幾乎不溶。這說明,同一種物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4)20℃時,氫氧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9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所以將20gNaOH分別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酒精;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20℃時,碳酸鈉難溶于水,所以在將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出現(xiàn)渾濁。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Na2CO3NaOH、Na2CO3產(chǎn)生白色沉淀氫氧化鈉②2NaOH+CO2═Na2CO3+H2O反應物是否過量【解析】
猜想與假設: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猜想①:氫氧化鈉溶液若是全部變質(zhì),則溶質(zhì)只含有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猜想②:氫氧化鈉溶液若是部分變質(zhì),則溶質(zhì)含有剩余的氫氧化鈉和生成的碳酸鈉,化學式分別為:NaOH、Na2CO3;實驗探究:檢驗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是否同時存在需要先檢驗并除去碳酸鈉且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加入的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產(chǎn)生白色的碳酸鋇沉淀,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變紅,說明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實驗結(jié)論:綜合上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探秘書海:字里行間的智慧
- 一年來的財務工作總結(jié)
- 2023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考試題及完整答案(全優(yōu))
- 2023年-2024年項目安全培訓考試題含答案(精練)
- 2023-2024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原創(chuàng)題
- 2023-2024年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題答案可打印
- 新生軍訓心得體會400字10篇
- 科學實驗教學
- 藥物代謝預測與智能模擬研究-洞察分析
- 鐵路運營成本控制-洞察分析
- 通力電梯KCE電氣系統(tǒng)學習指南
- 風電場崗位任職資格考試題庫大全-下(填空題2-2)
- 九年級數(shù)學特長生選拔考試試題
- 幼兒園交通安全宣傳課件PPT
- 門窗施工組織設計與方案
- 健身健美(課堂PPT)
- (完整版)財務管理學課后習題答案-人大版
- 錨索試驗總結(jié)(共11頁)
- 移動腳手架安全交底
- 人教版“課標”教材《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內(nèi)容、具體目標和要求
- 矩形鋼板水箱的設計與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