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護師考試輔導內(nèi)科護理學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_第1頁
主管護師考試輔導內(nèi)科護理學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_第2頁
主管護師考試輔導內(nèi)科護理學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_第3頁
主管護師考試輔導內(nèi)科護理學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_第4頁
主管護師考試輔導內(nèi)科護理學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jié)概述

第二節(jié)貧血

第三節(jié)出血性疾病

第四節(jié)白血病病人的護理

第五節(jié)造血干細胞移植病人的護理

第六節(jié)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常用診療技術(shù)及護理

第一節(jié)概述

一、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由血液系統(tǒng)及造血器官組成0

血液由血細胞及血漿組成。

造血器官有骨髓、腳腺、肝、脾和淋巴結(jié)。

血細胞分化

1.血液組成

血液又稱外周血,由血漿及血細胞組成。

①血細胞成分有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3種。

②血漿成分復雜,含有多種蛋白質(zhì)、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補體、抗體、酶、電解質(zhì)、各種激素及營養(yǎng)

物質(zhì)等。

(血漿

"紅細胞

2.血細胞的生理功能

(1)紅細胞:

成熟紅細胞呈雙凹圓盤形。

主要成分為血紅蛋白,主要功能是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2)白細胞

主要功能是參與人體對入侵異物的反應過程。

1)粒細胞:

①中性粒細胞一最主要。

具有殺菌或抑菌作用,是機體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②嗜堿性粒細胞:

顆粒內(nèi)含組胺、過敏性慢反應物質(zhì)、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主要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guān)。

③嗜酸性粒細胞:

主要功能是破壞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具有抗過敏、抗寄生蟲

作用0

2)單核細胞:

也是一種吞噬細胞,能吞噬、消滅細胞內(nèi)的致病微生物,清除衰老組織,識別、殺傷腫瘤細胞,是機

體抵御入侵細菌的第二道防線。

3)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在免疫應答中起核心作用,又稱免疫細胞。

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

強胞參與體液免疫。

(3)血小板

主要參與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細血管內(nèi)皮的完整性。

二、血液病的分類

1.紅細胞疾病如各種貧血、紅細胞增多癥。

2.白細胞疾病如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癥、白血病第。

3.出血性疾病

(1)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異常:

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等。

(2)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友病,DIC。

(3)血管疾病:如過敏性紫瘢。

4.血栓性疾病如靜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

5.其他血液病如脾功能亢進,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三、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癥狀及輔助檢查評估

(-)癥狀評估

1.貧血一最常見癥狀

2.出血或出血傾向

3.繼發(fā)感染

4.骨、關(guān)節(jié)疼痛

1.貧血最常見癥狀

①生成減少一缺鐵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②破壞過多一溶血性貧血

③失血:急、慢性失血

中度以上貧血:常出現(xiàn)頭暈、耳鳴、乏力、活動后心慌、氣短等。

2.出血或出血傾向

(1)原因:

①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或功能異常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再障。

②血管脆性增加一過敏性紫瘢

③凝血因子缺乏一血友病

(2)部位:

①皮膚黏膜一最多見

②關(guān)節(jié)腔反復出血一骨質(zhì)破壞、關(guān)節(jié)僵硬、畸形一可導致殘疾。

③內(nèi)臟出血一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

④一內(nèi)出血一最嚴重

3.繼發(fā)感染

發(fā)熱是繼發(fā)感染最常見的癥狀。

原因:成熟的粒細胞減少、營養(yǎng)不良以及機體免疫力降低而引起。

常見感染部位:口腔黏膜(最常見)、咽、扁桃體、肺部、泌尿道以及肛周皮膚,嚴重時可發(fā)生敗血

癥。

4.骨、關(guān)節(jié)疼痛

多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病人。

(-)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

(1)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Hb)測定:

①男性(4?5.5)XIO/L,Hb男性為120?160g/L。

②女性(3.5?5.0)X10“/L;女性110?150g/L。

根據(jù)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臨床上將貧血分為四度:

①輕度貧血Hb<參考值低限;

②中度貧血HbV90g/L;

③重度貧血Hb<60g/L;

④極重度貧血Hb<30g/Lo

(2)白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

白細胞數(shù):(4?10)XIO'/L

(3)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其增減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①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一骨髓紅細胞增生活躍一見于急性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或貧血有效治療后。

②押織紅細胞減少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一再生障礙性貧血。

(4)血小板

正常值:(100-300)XIO'/L

2.骨髓細胞檢查

(1)正常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活躍

②粒、紅比例適當(2:1?4:1),粒、紅兩系增生良好,兩系均可見少量原始細胞,以中晚幼階段

居多,各階段細胞比例正常;粒系占有核細胞的40%?60%,紅系及淋巴細胞各占有核細胞的20%左右。

③易見到巨核細胞,以產(chǎn)生血小板型居多。

血細胞分化

N4WN4UK

‘,'','

]MM.nwnj

(2)異常骨髓象:

①缺鐵性貧血一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系明顯增生,粒、紅比例減低。

②再生障礙性貧血一骨髓增生不良,淋巴細胞相對增多,粒、紅兩系明顯減少。

③急性白血病一骨髓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某類細胞高度增生,以原幼階段增生為主。

3.止血、凝血功能檢查

(1)毛細血管抵抗力試驗(CRT):又稱束臂試驗或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新出血點若超過10個為陽性,表示毛細血管脆性增加。

多見于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無力癥、血管壁異常等。

(2)出血時間(BT)測定:

BT延長見于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及服用阿司匹林后。

(3)凝血時間(CT)測定:

延長一見于各型血友病、抗凝藥物治療等。

(4)血小板計數(shù):

正常值(100?300)XIO'/L

①血小板減少一血小板數(shù)<100x109/L

多見于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②血小板增多一血小板>400XlO'/L

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例題

以下不屬于造血器官的是

A.月干

B.脾

C.淋巴結(jié)

D.胰腺

E.骨髓

f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胰腺不參與造血。造血器官有骨髓、胸腺、肝、脾和淋巴結(jié)。

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正常值范圍為

A.110~150g/L

B.110-160g/L

C.120-160g/L

D.120~170g/L

E.170~200g/L

『正確答案」C

r答案解析J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正常值范圍為120?160g/L

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最常見癥狀是

A.出血

B.貧血

C.繼發(fā)感染

D.骨、關(guān)節(jié)疼痛

E.肝、脾大

『正確答案JB

『答案解析J貧血是血液系統(tǒng)疾病病人最常見癥狀,引起貧血常見的原因為紅細胞生成減少、破壞過

多及失血,常見的疾病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腫瘤及出

血性疾病大量出血時。

第二節(jié)貧血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周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shù)和(或)血細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齡、

性別和地區(qū)的正常標準。

以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最重要,我國成人血紅蛋白測定:

男性<120g/L

女性V110g/L

妊娠時<100g/L可診斷為貧血。

一、缺鐵性貧血

是體內(nèi)用來制造血紅蛋白的貯存鐵缺乏,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

性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多見于育齡婦女及嬰幼兒。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病因

(1)鐵需求量增加而攝入不足:

①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

②人工喂養(yǎng)的嬰幼兒如不及時補充含鐵量較多的食品。

(2)鐵吸收不良:

鐵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腸吻合術(shù)后,由于胃酸不足,可影響鐵的吸收。

(3)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鐵性貧血最重要、最多見的原因。

(三)輔助檢查

1.血象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體積較正常小,形態(tài)不一,中心淡染區(qū)擴大。

2.骨髓象

紅系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

骨髓鐵染色檢查細胞外鐵消失或明顯減少。

3.生化檢查

血清鐵蛋白:是體內(nèi)貯存鐵的指標,診斷缺鐵的準確度和敏感度最高,缺鐵時血清鐵蛋白小于12ng/L?

正常紅細胞低色索小紅細胞

二、巨幼細胞貧血

由于葉酸和(或)維生素兒缺乏所引起的一類貧血,表現(xiàn)為大細胞性貧血。

盼化

正常紅細胞巨紅喊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攝入量不足與偏食、嬰幼兒喂養(yǎng)不當、加熱煮沸過度有關(guān)。

2.需要量增加,供給不足如嬰幼兒、妊娠、哺乳期婦女。

3.吸收不良,利用障礙如小腸病變、使用抗葉酸藥物等。

(三)輔助檢查

1.血象

大細胞性貧血,常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2.骨髓象

紅系增生活躍,可見各階段巨幼紅細胞。

3.葉酸和維生素瓦測定

用微生物法測定血清維生素Bl2<74pmol/L,

血清葉酸濃度<6.81nmol/L,對本病診斷有重要價值。

III細胞分化

原淋網(wǎng)恤H股單核卸喇

口核麗

?二?晚幼,與小紐詠曄|幼竹粒中細用網(wǎng)|幼幢構(gòu)1細中第構(gòu)4?他咻t中t第中?幼

-MIH

vattiHtt1"n*i?i*???*中核醐R巨核崛斛

ttK?M

淋巴細JR

HHCfl靖酸竹

N蝴種腳M較加14

皎如a無顫粕白細JHi

三、再生障礙性貧血

簡稱再障,是由于多種原因?qū)е鹿撬柙煅δ芩ソ?以骨髓造血干細胞及造血微環(huán)境損傷、外周血全

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一種綜合征。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貧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細胞的減少。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原發(fā)性再障

2.繼發(fā)性再障:

(1)藥物及化學物質(zhì):

氯霉素(最常見)、抗癌藥、磺胺藥、保泰松、阿司匹林、苯妥英鈉、異煙腓等。苯及其衍生物、殺

蟲劑等也可引起。

(2)物理因素:各種電離輻射

(3)病毒感染:EB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肝炎病毒等。

(4)其他因素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慢性腎衰竭等。

(三)輔助檢查

1.血象

全血細胞減少,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2.骨髓象

急性再障增生低下或極度低下,粒、紅兩系均明顯減少。巨核細胞顯著減少。

第三節(jié)出血性疾病

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ITP)

是一種常見的因免疫機制使血小板破壞增多,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的出血性疾病。臨床以自發(fā)性廣泛

性皮膚、黏膜及內(nèi)臟出血,血小板破壞加速、壽命縮短和出現(xiàn)抗血小板自身抗體,骨髓巨核細胞發(fā)育、成

熟障礙為特點。

臨床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感染因素

急性病人,在發(fā)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2.免疫因素一抗血小板抗體存在

3.肝、脾因素

4.其他

(三)輔助檢查

1.血象:血小板減少。

2.骨髓象

巨核細胞增多或正常,缺乏血小板生成型巨核細胞。

3.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良;血小板壽命縮短。血小板相關(guān)免疫球蛋白(多為PAIgG)

增高.

二、過敏性紫瘢

過敏性紫瘢是較為常見的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紫瘢、黏膜出血、腹痛、便血、

關(guān)節(jié)腫痛或血尿。

本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多發(fā)。

(-)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1.病因多與下列因素有關(guān)。

(1)感染一最常見

細菌(以B溶血性鏈球菌為多)

(2)食物:如魚、蝦、蛋、乳類等異性蛋白質(zhì)。

(3)藥物:抗生素、磺胺藥、水楊酸類、保泰松、苯巴比妥類藥。

(4)其他:邈、昆蟲咬傷、寒冷及預防接種等。

(三)輔助檢查

血小板計數(shù)、出血時及凝血時均正常。

半數(shù)以上患者束臂試驗陽性,腎臟受累時,可出現(xiàn)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

第四節(jié)白血病病人的護理

白血病是一類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細胞的惡性疾病,其特點是白血病細胞失去進一步分化成熟的

能力而停留在細胞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彌漫性惡性增生,浸潤破壞體內(nèi)臟器和組織,

并進入外周血液中,產(chǎn)生各種癥狀和體征,而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中出現(xiàn)幼稚細胞。

造血干細胞Q

造血祖細,6

/-單核系'

、祖細胞,1

⑥原

0性

I?紅

r紅

—,

?幼

嗜I

%網(wǎng)

單0

?I

葉.

細O

。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病毒感染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還與遺傳因素、放射線、化學

毒物和藥物等綜合因素有關(guān)。

(二)分類

1.根據(jù)白血病細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為:

急性:細胞分化停滯在較早階段

多為原始細胞及早幼細胞,病情發(fā)展迅速,自然病程僅數(shù)月

慢性:細胞分化停滯在較晚階段,多為成熟和較成熟的細胞,病情發(fā)展緩慢,自然病程可為數(shù)年。

造血干細胞Q

O髓性造血干細胞

造血祖細%^立-單核索'Mg系

細胞!

.i原

.細

?能6:幼

鼠5/丁嗜胞細;

0紅

|崎

|胞

鬻、|紅

.細

I粒細I?,H

.晚胞>

^幼

,幼)#

曉I

網(wǎng)

桿[粒:I細

織-

枝,,胞

核分*胞I

?O細

ng露胞

2.根據(jù)受累的主要細胞系列分

急性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慢性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造血干細胞Q

單6g

細M

.i1原

.紅

.早

胞>.

?幼

嗜I

網(wǎng)

粒r

?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