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程名稱隧道工程 2第一部分隧道主體結構設計任務書 1一.課程設計題目 1二.適用專業(yè)、班級、時間 1三.課程設計目的及任務 1四.設計方法與步驟 5五.時間及進度安排 5六.建議參考資料 5第二部分隧道主體結構計算書 62.1建筑限界 62.1.1一般規(guī)定 62.1.2隧道總體設計原則 62.1.3隧道設計技術標準 62.1.4隧道建筑限界圖 72.2內(nèi)輪廓圖確定 82.3隧道洞口的設計 92.3.1洞門形式的選擇 92.3.2洞門構造要求 92.3.3驗算滿足條件 2.3.4洞門結構設計計算 2.4初期支護設計 2.4.1支護形式的選擇及參數(shù)確定 2.4.2Ⅲ級圍巖的初期支護設計 2.4.3初期支護設計及驗算 2.5二次襯砌的計算 2.6施工組織設計 2.6.2工程概況 2.6.3工程特點、難點及施工措施 2.6.4施工總體部署 2.6.5施工組織機構 2.6.6施工組織流程 附圖 1、建筑限界圖、內(nèi)輪廓圖 2、洞口立面圖 3、洞口側面圖 4、復合式襯砌斷面布置圖 第一部分隧道主體結構設計任務書一.課程設計題目隧道主體結構設計二.適用專業(yè)、班級、時間張家界學院學院建筑工程專業(yè)三.課程設計目的及任務(一)設計目的:通過本設計掌握:①建筑限界和內(nèi)輪廓圖;②隧道洞口的設計;③隧道洞身的設計及二次襯砌的驗算;④施工組織設計。(二)設計任務:1.設計資料(1)隧道總體概況已知隧道為山嶺兩車道公路隧道,示意簡圖如圖1.1所示。整個隧道原本分為左右線,并且左右線都為相向施工,但本次課程設計只要求設計單洞單向施工到達貫通位置的情況,只要求設計主洞的一般斷面,不要求設計緊急停車帶與橫洞等附屬洞室。隧道采用新奧法理念施工,隧道采用復合式襯砌,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地表洞口段洞室搖進方向洞身段設計長度圖1.1隧道示意圖文中簡寫表示意義圍巖情況描述Ⅲ級Ⅲ級圍巖砂巖,巖體較完整,塊狀結構IV級IV級圍巖頁巖,巖體局部破碎,層狀結構V級圍巖礫巖,巖體破碎,泥質(zhì)膠結表1.2圍巖計算參數(shù)圍巖級別重度彈性抗力系數(shù)(MPa/m)變形模量泊松比內(nèi)摩擦角粘聚力Ⅲ級圍巖IV級圍巖6V級圍巖2表1.3不同的設計行車速度文中簡寫表示意義速A設計行車速度為100km/h速B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速C設計行車速度為60km/h表1.4不同的隧道設計長度文中簡寫表示意義長A表示隧道設計長度1500m長B表示隧道設計長度2500m長C表示隧道設計長度3500m注:洞口段可選為40m長(2)隧道洞口段依據(jù)規(guī)范設計洞門并對洞門擋土墻進行驗算。洞門擋土墻的傾斜度與嵌入基底深度根據(jù)規(guī)范選定。地表隧道開挖邊界(拱頂)洞門擋土墻(隧道中線處)圖1.2埋深示意圖表1.5不同的洞口段埋深文中簡寫洞口段埋深(m)洞口A洞口B洞口C(3)隧道洞身段根據(jù)圍巖級別與隧道洞身段埋深計算圍巖壓力,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185頁的荷載分擔比例表,確定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荷載分擔比例。根據(jù)規(guī)范選定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設計參數(shù)。表1.6不同的洞身段埋深文中簡寫洞身A洞身B洞身C洞身D洞身E洞身F隧道洞身段埋深(開挖輪廓線拱頂至地表的距離)(4)驗算二次襯砌的強度目前數(shù)值模擬軟件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隧道設計中,確定二次襯砌的設計參數(shù)后,最好用某一種數(shù)值模擬軟件計算二次襯砌的內(nèi)力,進一步驗算二次襯砌所有截面的強度。由于本次課程設計時間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數(shù)值模擬軟件,因此下面假定已經(jīng)計算出了二次襯砌的內(nèi)力(二次襯砌的設計參數(shù)與荷載不同,計算出來的內(nèi)力也不同),同學們按照圖中指定的截面,驗算二次襯砌在這一截面圖1.3二次襯砌驗算指定截面(注:你設計的二次襯砌可能有仰拱也可能無仰拱,但不影響這里的驗算)表1.7不同截面的二次襯砌內(nèi)力文中簡稱軸力(kN)剪力(kN)彎矩(kN×m)截面A截面B截面C(5)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包括施工方法、各工序施作時機、人員配備、主要材料、機械設備、進度計劃等。每個人的隧道圍巖級別、隧道埋深與隧道長度等不同,因此制定的隧道施工組織設計也應不同。2.設計工作及要求每個人針對的工程情況均有不同之處(詳見下表),自己只做自己對應的工況,不要抄襲別人的設計。表1.8設計分組情況一覽表學號設計工況Ⅲ級長A洞身A截面A洞身B截面B洞口C洞身C截面A4,19,34,49Ⅲ級長A洞身D截面C洞身E截面B洞身F截面C7,22,37,52IV級長B洞身B截面AⅢ級速A洞口A洞身C截面A9,24,39,54速B長A洞口C洞身D截面BIV級洞身E截面C速A長B洞身F截面AⅢ級長A洞身A截面C長B洞身C截面BⅢ級洞身A截面CIV級速B長B洞身B截面B每位同學均應根據(jù)上表的分組名單與對應設計時速完成本設計,應完成的設(1)根據(jù)隧道概況,選擇隧道限界,確定隧道內(nèi)輪廓尺寸,繪制隧道建筑限界圖及內(nèi)輪廓圖。(2)設計隧道洞門(如采用端墻式洞門、翼墻式洞門等),并驗算洞門擋土墻,繪制隧道洞門立面圖與側面圖。(3)計算隧道洞身段的圍巖壓力,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185頁的荷載分擔比例表,確定洞身段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荷載分擔比例。根據(jù)規(guī)范選定洞身段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設計參數(shù),繪制洞身段復合式襯砌橫斷面布置圖。(4)驗算指定截面的二次襯砌強度,如果強度不合格,指出應采取的措施。(5)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內(nèi)容既包括進洞方法與超前支護措施,也包括洞身段的施工方法、各工序施作時機、人員配備、主要材料、機械設備、進度計劃3.圖紙要求采用3號圖紙,比例自行確定。4.應提交的設計成果應提交給指導老師的設計成果包括:(1)設計說明書一份,包括前述應完成設計工作的各項內(nèi)容,內(nèi)容詳細充實,能體現(xiàn)出設計的具體過程,寫明設計參數(shù)的選擇依據(jù),特別要詳細寫明洞門擋土墻驗算、圍巖壓力計算、二次襯砌截面強度驗算等計算過程。(2)設計圖紙一套,包括前述應完成設計工作的各項圖紙,要求線條清晰、整潔美觀,符合有關制圖規(guī)范及比例要求。圖紙首先采用計算機CAD繪制,然后一律采用A3圖紙打印出來上交。四.設計方法與步驟(1)根據(jù)隧道概況,選擇隧道限界,確定隧道內(nèi)輪廓尺寸,繪制隧道建筑限界圖及內(nèi)輪廓圖。(2)設計隧道洞門(如采用端墻式洞門、翼墻式洞門等),并驗算洞門擋土墻,繪制隧道洞門立面圖與側面圖。(3)計算隧道洞身段的圍巖壓力,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185頁的荷載分擔比例表,確定洞身段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荷載分擔比例。根據(jù)規(guī)范選定洞身段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設計參數(shù),繪制洞身段復合式襯砌橫斷面布置圖。(4)驗算指定截面的二次襯砌強度,如果強度不合格,指出應采取的措施。(5)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內(nèi)容既包括進洞方法與超前支護措施,也包括洞身段的施工方法、各工序施作時機、人員配備、主要材料、機械設備、進度計劃五.時間及進度安排1.布置設計內(nèi)容及準備相關參考書、設計規(guī)范:0.5天六.建議參考資料1.《隧道工程》,陳秋南.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2.《公路隧道設計細則JTG/TD70-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3.《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D70-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60-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5.《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隧道》,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5.6.《交通隧道工程》,彭立敏.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第二部分隧道主體結構計算書2.1建筑限界2.1.1一般規(guī)定隧道設計應滿足公路交通規(guī)劃的要求,其建筑限界、斷面凈空、隧道主體結構以及通風、照明等設施,應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進行設計。當近期交通量不大時,可采取一次設計分期修建。2.1.2隧道總體設計原則(1)隧道設計遵循充分發(fā)揮隧道功能,安全、經(jīng)濟建設隧道的基本原則。設計中有完整的勘測、調(diào)查資料,綜合考慮地形、地質(zhì)、水文、氣象和交通量及其構成,以及營運和施工條件,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環(huán)保比較,使隧道設計符合安全實用、質(zhì)量可靠、經(jīng)濟合理、技術先進的要求。(2)隧道主體結構按永久性建筑設計,具有規(guī)定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加強隧道支護襯砌、防排水、路面等主體結構設計與通風、照明、供配電、消防、交通監(jiān)控等營運設施設計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形成合理的綜合設計。對有關的技術問題開展專項設計和研究。(3)隧道土建設計體現(xiàn)動態(tài)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質(zhì)觀察和監(jiān)控量測的總體方案。(4)隧道設計貫徹國家有關技術經(jīng)濟政策,積極慎重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5)隧道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國土管理、環(huán)境保護、水土保持等法規(guī)的要求。注意節(jié)約用地,保護農(nóng)田及水利設施,盡量保護原有植被,妥善處理棄渣2.1.3隧道設計技術標準(2)隧道設計速度:60km/h。(3)隧道建筑限界標準見表2.1。(4)隧道縱坡不應小于0.3%,一般情況不應大于3%,對于受地形限制的中、短隧道可適當加大,不宜大于4%。本隧道為短隧道。(7)設計荷載:公路一I級。2.1.4隧道建筑限界圖可確定限界參數(shù)如表2.1所示:表2.1建筑限界設置(單位:m)設計速度車道寬度W側向寬度L檢修道J左側右側左側右側2隧道建筑限界凈寬:9.75m,凈高:4.5m。因為本隧道為兩車道的短隧道,所以本隧道不設置緊急停車帶和橫向通道。建筑限界如圖1.1。圖2.1隧道建筑限界2.2內(nèi)輪廓圖確定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D70-2004)規(guī)定,隧道的內(nèi)輪廓拱部為單心半圓R?=514cm,側墻為大半徑圓弧R?=764cm,仰拱圓弧半徑R?=1500cm,仰拱與側墻間用一個小半徑圓弧連接R?=100cm。兩車道的60km/h標準內(nèi)輪廓圖如圖2.2隧道內(nèi)輪廓圖2.3隧道洞口的設計2.3.1洞門形式的選擇隧道進口位于Ⅲ級圍巖中,結合洞口排水要求,遵從“早進洞,晚出洞”的設計原則,并考慮洞門的實用、經(jīng)濟、美觀等因素,綜合考慮,該隧道進口洞門采用“端墻式洞門”。端墻式洞門簡圖見圖2.3.1。圖2.3.1端墻式洞門簡圖2.3.2洞門構造要求按《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2004)》,洞門構造要求為:(1)洞口仰坡坡腳至洞門墻背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1.5m,洞門端墻與仰坡之間水溝的溝底至襯砌拱頂外緣的高度不小于1.0m,洞門墻頂高出仰坡腳不小于0.5m。(2)洞門墻應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伸縮縫、沉降縫和泄水孔;洞門墻的厚度可按計算或結合其他工程類比確定。(3)洞門墻基礎必須置于穩(wěn)固地基上,應視地基及地形條件,埋置足夠的深度,保證洞門的穩(wěn)定?;茁袢胪临|(zhì)地基的深度不小于1.0m,嵌入巖石地基的深度不小于0.5m;基底標高應在最大凍結線以下不小于0.25m?;茁裰蒙疃葢笥趬吀鞣N溝、槽基底的埋置深度。(4)松軟地基上的基礎,可采取擴大基礎措施。2.3.3驗算滿足條件采用擋墻式洞門時,洞門墻可視為擋土墻,按極限狀態(tài)驗算,并應驗算繞墻趾傾覆及沿基底滑動的穩(wěn)定性。驗算時應符合表3.1和表3.2(《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2004)的規(guī)定,并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公路磚石及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仰坡坡率計算摩擦角容童?(kv/m3)基底摩擦系數(shù)f基底控制壓應力(MPa0.40~0.3543~450.30~0.250.35~0.40表3.2洞門墻主要驗算規(guī)定墻身截面荷結構抗力效應值R。(按極限狀態(tài)算)墻身截面荷效應值S≤結構抗力效應值R?(按極限狀態(tài)計算)墻身截面偏心距e≤0.3倍截面厚度滑動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K基底應力≤地基容許承載力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K基底偏心距e巖石地基≤B/5~土質(zhì)地基≤B/6--2.3.4洞門結構設計計算(1)邊、仰坡坡度1:0.1;(2)仰坡坡率1:0.5;(4)地層計算摩擦角φ=70°;(5)基底摩擦系數(shù)0.6;(6)基底控制應力[δ]=0.8MPa。2、建筑材料的容重和容許應力(1)墻端的材料為水泥砂漿片石砌體,片石的強度等級為Mu100,水泥砂漿的強度等級為M10。(2)容許壓應力[δ]=2.2MPa,重度γ=22kN/m3。3、洞門各部尺寸擬定端墻式洞門的正墻斜度取1:0.1,仰坡坡率取1:0.5,設端墻厚度為B=2.0m,設基礎埋深為1.8m(其中基底采用階梯狀擴大基礎,其中上層階梯為0.3m。下層階梯為0.7m,基底寬度為B'=3m),預留變形量為0.05m,襯砌厚度為0.5m,其中襯砌拱頂?shù)浇厮疁蠝系椎木嚯x為1.1m,截水溝厚度為0.2m,截水溝溝底到仰坡坡底的距離為0.5m,仰坡坡腳到洞門墻背的水平距離為a=2m,設墻H=12m。本隧道取條帶寬度b=1m。圖2.2洞門側視圖邊坡坡率1:0.5,查表最危險破裂面與垂直面夾角o:=0.266故:0=14.89°土壓力系數(shù)λ按下式計算:洞門土壓力按下式計算:δ為墻背摩擦角Ex=Ecos(δ-a)=25.37kNEy=Esin(δ-a)=22.05kN墻體自重按下式計算:H-洞門高度;h-基礎埋深,包括擴大基礎在內(nèi);B'-擴大基礎的寬度;2、洞門抗傾覆驗算根據(jù)公式滿足抗傾覆要求。3、洞門抗滑移驗算故4、基底合力偏心矩驗算與基底承載力驗算滿足抗滑動要求。δmx=347.31<[δ]=0.8MPa=1.9滿足計算要求δnin=38.59<[δ]=0.8MPa5、墻身截面偏心矩驗算及強度驗算墻身偏心矩!:M計算截面以上各力對截面型心力矩的代數(shù)和;N作用于截面以上垂直力之和。N=G+E,=57885kN將數(shù)據(jù)代入墻身偏心矩!的公式,得可:所以計算結果滿足要求。=0.75MPa<[o]=2.2MPa所以計算結果滿足要求。經(jīng)驗算,翼墻的驗算也滿足要求。2.4初期支護設計2.4.1支護形式的選擇及參數(shù)確定隧道洞口處圍巖為Ⅲ級圍巖,隧道洞身圍巖為Ⅲ級圍巖,隧道采用復合式襯同時還采用大管棚、小導管等預支護措施。其中初期支護采用噴射混凝土、鋼筋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D70-2004)的有關規(guī)定,二車道復合式襯砌在Ⅲ級圍巖條件下。初期支護采用噴錨支護方式,初期襯砌厚度10cm,二次襯砌厚度35cm;錨桿采用中空注漿錨桿,錨桿的直徑為20mm,長度為300cm,鋼筋網(wǎng)直徑為10mm。二次支護為模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35,厚度為2.4.2Ⅲ級圍巖的初期支護設計深埋和淺埋隧道的分界,按荷載等效高度值,并結合地質(zhì)條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綜合判定。在Ⅲ級圍巖條件下:Hp=2h。o已知在Ⅲ級圍巖下,隧道寬度為B=10.28m,圍巖容重為y=25KN/m3,則圍巖的坍塌高度為h:γ-圍巖的重度;i--B每增減1m時的圍巖壓力的增減率,當B≥5m時取i=0.1。Ⅲ級圍巖的圍巖壓力計算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D70-2004),Ⅲ級圍巖物理力學指標E=20GPa,泊松比μ=0.3,計算摩擦角?=70,內(nèi)摩擦角φ=50,粘聚力c=1.5MPa。圖2.4.1淺埋隧道圍巖壓力計算力,按下式計算:y隧道上覆圍巖重度(kN/m3);H——隧道埋深(m),指坑頂至地面的距離。圖2.4.2淺埋隧道支護結構上的荷載側向壓力e按均布考慮時其值為:—17—e-側向均布壓力kN/m2φ.-圍巖計算摩擦角Q)2.4.3初期支護設計及驗算本隧道處在Ⅲ級圍巖中,開挖半徑為a=5.64m(R1=5.14m,預留變形量50mm,初期襯砌厚度10cm,二次襯砌厚度35cm),現(xiàn)以Ⅲ級圍巖取最大埋深1.5m處計支護材料取噴射混凝土采用C25,厚度為10cm,鋼筋網(wǎng)選用HPB235鋼筋,鋼筋直徑10mm,網(wǎng)格間距25×25cm。錨桿為全長粘結型,長度3m,直徑20mm,間距1m×1m,選用HRB335,帶墊板,其尺寸為150工字鋼F=35.58cm2,每榀間距1m。圖2.4.3剪切滑移破壞法示意圖而而則現(xiàn)假定錨桿、鋼支撐、噴射混凝土所組成的聯(lián)合支護,它們的總支護抗力可視為各P——所提供的總的支護抗力;P2鋼支撐提供的支護抗力;P4——圍巖本身提供的支護抗力。1、噴混凝土提供的支護抗力P1值噴混凝土抗力是指沿剪切面噴層所提供的平均分配在剪切區(qū)高度b上的抗剪力。剪切滑移體向坑道方向移動時對噴層產(chǎn)生水平推力,此時,如噴層強度不足,則在剪切滑移體的上下邊緣處(應力集中區(qū))形成兩個剪切滑移面。當處于受力極限平衡時,其水平推力與兩個剪切面上的水平抗剪分力相平衡。式中:d.噴混凝土厚度;w剪切滑移面的平均傾角,取經(jīng)驗數(shù)據(jù)其中,α為剪切滑移面與最小主應力軌跡線成角,a、0,均見圖2.4.1,b為剪切區(qū)高度。W為加固帶高度,取1為形成加固帶時錨桿的有效長度,t為錨桿橫向間距(見圖4.3),則有:d.=10cm=0.10mr?=0.43=0.43×12.5=5.38MPeb=10.6m將所有數(shù)據(jù)代入式計算時可換算成相應的噴混凝土支護抗力,即F每米隧道鋼材的當量面積,此處取35.58cm2;2、錨桿提供的支護抗力P3值錨桿受力破壞有兩種情況:(1)錨桿體本身的強度不足而被拉斷。這種情況下錨桿提供的平均徑向支護抗力:式中σ錨桿的抗拉強度;e、t錨桿的縱向及橫向間距。則(2)錨桿粘結破壞,即砂漿錨桿與孔壁之間的粘結力不足而破壞。這種情況下錨桿提供的平均徑向支護抗力:式中L——錨固段長度;則S=π×0.06×3.5×0.85=0.56×103kN式中得則取錨桿提供的平均徑向支護抗力P'=0.247MPa。3、圍巖本身提供的支護抗力P4值剪切滑移體滑動時,圍巖在滑面上的抗滑力,其水平方向的分力在剪切區(qū)高度b/2上的抗滑力P?為式中S'——剪切滑移體長度,其值為=8.77Tn、Gn分別為沿滑移面的剪切應力和垂直于滑移面的正應力,它們按摩爾包絡線為直線時的假定求出(見圖):由圖4.3可知圖2.4.4包絡線圖即則σ?=P1+P1+P1=0.20+0.08+0.15=0.43MPaP=P+R+P+P=0.17+0.064+0.14+3.32=3.70MPa4、最小支護抗力值Pmin按重力平衡條件求解。塑性區(qū)的巖體,隨塑性徑向位移增長而形成松散區(qū)。松散區(qū)的巖體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松散壓力,為保持坑道的穩(wěn)定,用支護力與它平衡(如圖4.5)。當處于受力極限平衡狀態(tài)時,所求得的支護抗力即為P。G=bhy=b(r?-a)y則式中則P>Pnin可得出Ⅲ級圍巖條件下的初期支護,見下表:表2.4.1各級圍巖初期支護參數(shù)表圍巖級別噴混凝土設置部位/厚度(cm)鋼筋網(wǎng)錨桿規(guī)格鋼架每榀間網(wǎng)格間距設置部位長度間距(環(huán)×縱)(環(huán)×縱)Ⅲ拱墻、仰拱拱墻工字鋼(全環(huán))2.5二次襯砌的計算Ⅲ級圍巖中,采用復合式襯砌,初期支護按照工程類比法設計,二次襯砌采用荷載結構法計十算,根據(jù)《公路設計施工規(guī)范》,其中Ⅲ級圍巖中二次襯砌為完全儲備,因此不需要進行計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CodeforDesignofRaadTurnel主編單位:重慶交通科研設計航批清都(: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或部實施日期:2004年11月01日9.2.6復合式村砌中的二次村砌,1~Ⅲ級圍巖中為安全儲備,并按構造要求設計;IV,V級圍巖中為承載結構,可采用地層結構法計算內(nèi)力和變形。圖2.5.1《公路設計施工規(guī)范》2.6施工組織設計2.6.1編制說明1.《隧道工程》,陳秋南.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2.《公路隧道設計細則JTG/TD70-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3.《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D70-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60-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5.《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隧道》,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5.6.《交通隧道工程》,彭立敏.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2、編制原則(1)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原則。(2)符合性原則,滿足建設工期和工程質(zhì)量標準,符合施工要求。(3)標準化管理的原則。(4)科學、經(jīng)濟、合理的原則。(5)引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原則。(7)指導性綱領與動態(tài)控制相結合的原則。2.6.2工程概況隧道長1500m,為兩車道一級公路隧道;Ⅲ級圍巖線路長1500m占隧道總長的2、主要設計技術標準設計速度目標值:60km/h。3、洞身施工(1)隧道進洞應采取超前錨桿對圍巖巖體進行超前預支護,在超前錨桿的支護下再開挖進洞,Ⅲ級圍巖要求用交叉中隔壁法法施工,開挖后應立即進行支護,隧道施工時應保證錨桿及噴身混凝土的施工質(zhì)量。(2)隧道采取噴錨初期支護,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拱墻鋪設防水卷材,二次襯砌背后設環(huán),縱向排水系統(tǒng)。出渣運輸采用裝載機裝渣、自卸汽車運輸。(3)洞身懸掛風機地段二次襯砌施工必須預埋受力鋼花拱。4、隧道襯砌支護結構隧道采用復合式襯砌。復合襯砌由初期支護、防水隔離層與二次襯砌組成,拱墻襯砌應一次性澆筑,帶仰拱襯砌應先施工仰拱,仰拱應整體澆筑,嚴禁半幅施工,以確保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月餅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IC卡鑒別機項目申請報告
- 【深圳】2025年廣東深圳技師學院選聘事業(yè)編制工作人員2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文庫發(fā)布:人工智能
- 歐體教學課件
- 整體護理服務課件
- 七年級教學課件風格分類
- 盼教學課件一等獎部編版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2019年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yè)水平考試第一次模擬測試試卷
- 懷念母親教學課件
- 山東省菏澤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 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三級)人工智能訓練師職業(yè)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附答案)
- 2025杭州市臨安區(qū)事業(yè)單位招聘80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鞏固)
- 2025年北京二十中中考英語零模試卷
- 護理服務質(zhì)量提升路徑與實踐
- 產(chǎn)科促宮縮藥
- 糞肥還田協(xié)議書范本
- 商務數(shù)據(jù)分析-形考作業(yè)4(第5章)-國開(ZJ)-參考資料
- 有機合成與推斷綜合大題(解析版)
- 智能客服語音識別技術在醫(yī)療行業(yè)的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報告
- 2024年貴州省余慶縣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醫(yī)療衛(wèi)生崗筆試題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