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中醫(yī)學專業(yè)知識-34_第1頁
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中醫(yī)學專業(yè)知識-34_第2頁
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中醫(yī)學專業(yè)知識-34_第3頁
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中醫(yī)學專業(yè)知識-34_第4頁
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中醫(yī)學專業(yè)知識-3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學專業(yè)知識-34

(總分:100.00,做題時間:90分鐘)

一、{{B}}判斷題{{/B}}(總題數(shù):10,分數(shù):10.00)

1.據(jù)《素問?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不同的治療方法適宜于不同地域和病情,南方之域治宜微針。

(分數(shù):1.00)

A.正確V

B.錯誤

解析:[解析]《素問?異法方宜論》篇指出東方之域治直硬石,西方之域治宜毒藥,南方之域治宜微

針,北方之域治宜灸炳。

2.傷寒論中并病是指兩經(jīng)或三經(jīng)的癥候同時出現(xiàn)。

(分數(shù):1.00)

A.正確

B.錯誤J

解析:[解析]《傷寒論》中合病是指六經(jīng)病證中兩經(jīng)或三經(jīng)同時發(fā)病;并病是指六經(jīng)中一經(jīng)病證未罷而

另一經(jīng)相繼為病。

3.三焦辯證是清代醫(yī)家葉桂(葉天士)在內(nèi)經(jīng)傷寒論等基礎上根據(jù)外感溫熱病發(fā)生的一般規(guī)律總結出的一種

辯證方法。

(分數(shù):1.00)

A.正確

B.錯誤-J

解析:[解析]三焦辨證是外感溫熱病辨證綱領之一,為清代醫(yī)家吳鞠通所倡導,是在《傷寒論》六經(jīng)分

證和葉天士衛(wèi)氣營血分證的基礎上,結合溫病的傳變規(guī)律特點而總結出來的。

4.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治療的理論依據(jù)是陰陽對立制約。

(分數(shù):1.00)

A.正確

B.錯誤V

解析:[解析]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治療的理論依據(jù)是陰陽互根。

5.肝腎同源的理論依據(jù)是精血互生互化。

(分數(shù):1.00)

A.正確V

B.錯誤

解析:[解析]肝腎同源,是指肝血與腎精之間存在著相互滋生、相互轉化的關系,亦稱為“精血同

源”。肝腎之間關系密切,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和轉化;肝與腎內(nèi)寓相火,而相火源于

命門。肝腎虧虛或相火過亢,亦常肝腎同治。

6.正邪是指四時之正氣因人體一時之虛而侵入發(fā)病。

(分數(shù):1.00)

A.正確V

B.錯誤

解析:[解析]四時之正氣因人體一時之虛而侵入發(fā)病者,稱為正邪或正風,致病輕淺。

7.以十問來總結概括問診內(nèi)容的醫(yī)家是張景岳。

(分數(shù):1.00)

A.正確J

B.錯誤

解析:[解析]明代醫(yī)學家張景岳在總結前人問診要點的基礎上寫成《十問歌》,清代陳修園又將其略作

修改補充。

8.咽喉色鮮紅嬌嫩腫痛不甚者的原因為肺胃積熱。

(分數(shù):1.00)

A.正確

B.錯誤■J

解析:[解析]咽喉色鮮紅嬌嫩腫痛不甚者的原因為陰虛火旺;肺胃積熱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

9.水痘表現(xiàn)為頸胸部生白色小皰疹晶瑩如粟,擦破流水,熱身不揚。

(分數(shù):1.00)

A.正確

B.錯誤-J

解析:[解析]水痘表現(xiàn)為頸胸部生白色小皰疹,晶瑩如粟,擦破流水,身熱不揚:白瘩表現(xiàn)為皮膚出現(xiàn)

白色小皰疹,晶瑩如粟,高出皮膚,擦破流水,多發(fā)于頸胸部,四肢偶見,面部不發(fā),常兼身熱不揚、胸

悶腕痞等癥。

10.七情配伍中可取降低藥物毒副作用的是相殺相畏。

(分數(shù):1.00)

A.正確J

B.錯誤

解析:[解析]相殺就是一種藥物能夠消除另一種藥物毒副作用;相畏就是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

種藥物所抑制。

二、單項選擇題

本題型為最佳選擇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總題數(shù):20,分數(shù):40.00)

11.被稱為中醫(yī)理論體系奠基之作的經(jīng)典是.

?A.難經(jīng)

?B.中藏經(jīng)

?C.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D.黃帝內(nèi)經(jīng)

(分數(shù):2.00)

A.

B.

C.

D.-J

解析:[解析]《黃帝內(nèi)經(jīng)》簡稱《內(nèi)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醫(y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書于戰(zhàn)國至秦漢時

期,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經(jīng)驗總結。它的問世,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標志著祖

國醫(yī)學由單純積累經(jīng)驗的階段發(fā)展到了系統(tǒng)的理論總結階段。這一理論體系在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的

指導下,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為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素問?平人氣象論》指出虛里是

?A.脾之大絡

?B.心之大絡

?C.肺之大絡

?D.胃之大絡

(分數(shù):2.00)

A.

B.

C.

D.

解析:[解析]《素問?平人氣象論》中提到“胃之大絡,名日虛里,貫鬲絡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

衣,脈宗氣也”。

13.____不屬于太陽病提綱。

?A.頭痛

?B.惡寒

?C.項強

?D.身體痛

(分數(shù):2.00)

A.

B.

C.

D.J

解析:[解析]“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14.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適宜用

?A.桅子柏皮湯

?B.茵陳蒿湯

?C.麻黃連赤小豆湯

?D.抵當湯

(分數(shù):2.00)

A.

B.V

C.

D.

解析:[解析]《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篙湯主

之”。

15.中風邪在于絡可見

?A.肌膚不仁

?B.即重不勝

?C.不識人

?D.舌即難言,口吐涎

(分數(shù):2.00)

A.J

B.

C.

D.

解析:[解析]《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中提到“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臟,即重不

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在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16.桂枝加桂湯所治奔豚氣其病狀為

A.氣從少腹上沖胸

B.氣從少腹上至心

C.氣從少腹上沖咽喉

D.氣從少腹上攻胸脅

(分數(shù):2.00)

A.

B.V

C.

D.

解析:[解析]《傷寒論》中提到“氣從少腹上沖心……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17.溫熱郁蒸,釀痰蒙腋心包其病變在

?A.氣分

?B.營分

?C.血分

?D.氣營

(分數(shù):2.00)

A.J

B.

C.

D.

解析:[解析]濕熱低痰,蒙蔽心包,病變以氣分為主,乃濕熱郁蒸,釀生痰濁,蒙蔽心包,神明失常所

致。

18.適用于益火之源以陰消翳治法的是

?A.實寒癥

?B.實熱癥

?C.虛寒癥

?D.虛熱癥

(分數(shù):2.00)

A.

B.

C.J

D.

解析:[解析]此法為陰病治陽,即扶持陽氣,抵制消退陰寒的一種治法。

19.五行相克關系中金所勝的是

?A.±

?B.金

?C.水

?D.木

(分數(shù):2.00)

A.

B.

C.

D.J

解析:[解析]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20.五臟共同生理特點是

?A.傳化水谷

?B.傳化水液

?C.儲藏精氣

?D.傳導糟粕

(分數(shù):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五臟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的共同生理功能,“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

實”。

21.上焦的生理特點是

?A.主氣的生發(fā)

?B.喜潤惡燥

?C.通行元氣

?D.升己而降若霧露之溉

(分數(shù):2.00)

A.

B.

C.

D.V

解析:[解析]上焦的生理特點是主氣的宣發(fā)和升散,即宣發(fā)衛(wèi)氣,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營養(yǎng)滋潤全

身。故其生理特點概括為“上焦如霧”。

22.具有滑利關節(jié)補益腦髓功能的是

?A.氣

?B.血

?C.津

?D.液

(分數(shù):2.00)

A.

B.

C.

D.

解析:[解析]液的作用是滑利關節(jié),補益腦髓。

23.風邪的性質(zhì)和致病特點是—

?A.風為陽邪其性炎熱

?B.風為陽邪其性開泄

?C.風為陽邪傷津耗氣

?D.風為陽邪易生風動血

(分數(shù):2.00)

A.

B.J

C.

D.

解析:[解析]風邪的性質(zhì)及致病特點主要內(nèi)容如下:(1)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2)風邪善行

而數(shù)變:(3)風為百病之長。

24.《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此說法的發(fā)病類型是屬于—

?A.感邪即發(fā)

?B.徐發(fā)

?C.伏而后發(fā)

?D.復發(fā)

(分數(shù):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伏而后發(fā),是指感受邪氣后,病邪在機體內(nèi)潛伏一段時間,或在誘因的作用下,過時而發(fā)

病?!端貑?生氣通天論》中提到“冬傷于寒,春必病溫”,開創(chuàng)了伏氣學說的先河。

25.下列哪項為頸前結喉處有腫物如瘤,可隨吞咽移動_

?A.瘦瘤

?B.覆癰

?C.痰核

?D.發(fā)頤

(分數(shù):2.00)

A.V

B.

C.

D.

解析:[解析]若頸前頜下結喉處有腫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隨吞咽移動,是瘦病,多因肝郁氣結痰凝而

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

26.病人舌淡白嫩胖,舌苔水滑,多為一

?A.氣虛挾濕

?B.陽虛水停

?C.熱痰內(nèi)蘊

?D.氣分有濕

(分數(shù):2.00)

A.

B.J

C.

D.

解析:[解析]陽虛水停證,指因陽氣虧損,水津不得溫化、氣化,疏布失常,或內(nèi)聚臟腑,或溢于肌

表,而成水腫、痰飲等證者。癥見肢體浮腫,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脹濡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

滑等。

27.下列不是寒證與熱證鑒別要點的是一

?A.惡寒與發(fā)熱

?B.便秘與便清

?C.口渴與不渴

?)【?頭痛與不痛

(分數(shù):2.00)

A.

B.

C.

D.V

解析:[解析]寒證與熱證,是機體陰陽盛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質(zhì)的主要體現(xiàn),故應對疾病的全部表現(xiàn)進

行綜合觀察,尤其是惡寒發(fā)熱及對寒熱的喜惡,口渴與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溫涼,二便、舌象、脈象

等是辨別寒證與熱證的重要依據(jù)。

28.小兒發(fā)熱,喘咳,煩躁,繼而見疹出煩熱,喘咳消失,證屬—

?A.半表半里

?B.表里同病

?C.由里出表

?D.熱毒內(nèi)閉

(分數(shù):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里邪出表是指在里之病邪,有向外透達之勢,是邪有出路的好趨勢,一般對病情向愈有

利。如麻疹患兒,熱毒內(nèi)閉則疹不出而見發(fā)熱、喘咳、煩躁,若麻毒外透,則疹出而煩熱喘咳亦除。

29.淤血、石沙、蛔蟲、痰濁等阻塞所致之“氣閉”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

?A.肢厥脈弦

?B.脹悶不舒

C.絞痛陣作

D.患處脹痛

(分數(shù):2.00)

A.

B.

C.J

D.

解析:[解析]淤血、石沙、蛔蟲、痰濁等阻塞所致之“氣閉”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絞痛陣作。

30.胸脅臉腹脹滿疼痛,食欲減退,便濾不爽,舌苔白膩,脈弦,診斷為

?A.肝胃不和

?B.肝脾不調(diào)

?C.肝氣郁結

?D.胃氣上逆

(分數(shù):2.00)

A.

B.V

C.

D.

解析:[解析]肝脾不調(diào)癥見胸脅腕腹脹滿疼痛,食欲減退,便澹不爽,舌苔白膩,脈弦。

三、多項選擇題

本題型有兩個以上正確答案(總題數(shù):10,分數(shù):30.00)

31.《靈樞》之名又叫做

?A.漢書

?B.針經(jīng)

?C.易經(jīng)

?D.九卷

?E.七略

(分數(shù):3.00)

A.

B.J

C.

D.J

E.

解析:[解析]《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簡稱《靈樞》,是一部中醫(yī)理論著作亦稱《九卷》、《針經(jīng)》、

《九靈》、《九墟》等。

32.《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提出對于水腫的治療方法是一

?A.去荒陳荃

?B.微動四極

?C.溫衣

D.開鬼門,潔凈府

E.繆刺其處

(分數(shù):3.00)

A.J

B.

C.

D.J

E.

解析:[解析]《素問?湯液醪醴論》提出“去苑陳壟”,“開鬼門”,“潔凈府”三條基本原則。

33.白虎加人參湯的組成是_____

?A.人參

?B.石膏

?C.甘草

?D.知母

?E.粳米

(分數(shù):3.00)

A.V

B.J

C.V

D.V

E.V

解析:[解析]《傷寒論》中白虎加人參湯的組成為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綿裹),甘草(炙)6

克,粳米12克,人參9克。

34.營分邪熱的轉化途徑有

?A.轉出氣分

?B.內(nèi)陷心包

?C.深入血分

?D.引動肝風

?E.轉出衛(wèi)表

(分數(shù):3.00)

A.V

B.V

C.J

D.V

E.

解析:[解析]營分邪熱的轉化途徑有轉出氣分、深入血分、內(nèi)陷心包、引動肝風。

35.下列屬于津液的是______

?A.胃液

?B.腸液

C.涕液

D.淚液

E.血液

(分數(shù):3.00)

A.J

B.J

C.J

D.J

E.

解析:[解析]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內(nèi)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如胃液、腸液、唾液、關節(jié)液等,習慣上也包括代謝產(chǎn)物中的尿、汗、淚等。

36.下列屬于疫疣之邪致病特點

?A.發(fā)病急、病情重

?B.傳染性強

?C.流行性強

?D.癥狀相似

?E.易阻滯氣機

(分數(shù):3.00)

A.J

B.J

C.J

D.V

E.

解析:[解析]疫疣之邪的致病特點是傳染性強,易于流行;發(fā)病急驟,病情危重;一氣一病,癥狀相

似。

37.以下標本劃分,哪項確切.一

?A.正氣為本、邪氣為標

?B.病因為本,癥狀為標

?C.治療為本,病情為標

?D.舊病為本,新病為標

?E.原發(fā)病為本,繼發(fā)病為標

(分數(shù):3.00)

A.V

B.V

C.

D.J

E.V

解析:[解析]正氣為本、邪氣為標;病因為本,癥狀為標;舊病為本,新病為標;原發(fā)病為本,繼發(fā)病

為標。

38.面色發(fā)黑見于

?A.痰濕

?B.水飲

?C.腎虛

?D.寒證

?E.血瘀

(分數(shù):3.00)

A.

B.V

C.J

D.J

E.V

解析:[解析]面色發(fā)黑主腎虛證、水飲證、寒證、痛證及瘀血證。

39.是肝陽上亢證與肝火上炎證的共同癥狀。

?A.頭暈頭痛

?B.面紅目赤

?C.急躁易怒

?D.失眠多夢

?E.脅肋脹痛

(分數(shù):3.00)

A.J

B.J

C.J

D.J

E.

解析:[解析]肝火上炎證與肝陽上亢證,均有肝經(jīng)陽熱上逆所表現(xiàn)的病證,故具備頭目脹痛,眩暈耳

鳴,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口苦等共同癥狀。脅肋脹痛見于肝火上炎證。

40.以下項目中屬實熱證的舌象為

?A.舌鮮紅起芒刺

?B.苔黃厚干

?C.舌質(zhì)粗糙

?D.舌淡有齒痕

?E.苔黑燥裂

(分數(shù):3.00)

A.V

B.J

C.J

D.

E.J

解析:[解析]實熱證的舌象可見舌鮮紅起芒刺、苔黃厚干、舌質(zhì)粗糙、苔黑燥裂;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

是明顯的脾虛濕盛的癥狀。

四、簡答題(總題數(shù):1,分數(shù):10.00)

41.簡述濕邪的性質(zhì)與致病的原因。

(分數(shù):10.00)

正確答案:(濕邪的性質(zhì)及致病特點主要內(nèi)容如下:①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②濕性重濁。

“重”,即沉重或重著之意。是指感受濕邪,常可見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等癥狀。

“濁”,即穢濁,多指分泌物穢濁不清而言。③濕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