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學第3章烴的衍生物階段突破3鹵代烴醇酚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學第3章烴的衍生物階段突破3鹵代烴醇酚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學第3章烴的衍生物階段突破3鹵代烴醇酚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學第3章烴的衍生物階段突破3鹵代烴醇酚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學第3章烴的衍生物階段突破3鹵代烴醇酚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階段突破(三)對點訓練題組一鹵代烴、醇、酚的性質(zhì)1.二甘醇可用作溶劑、紡織助劑等,一旦進入人體會導致急性腎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結構簡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關二甘醇的敘述正確的是(C)A.二甘醇的沸點比乙醇低B.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C.1mol二甘醇和足量Na反應生成1molH2D.二甘醇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熱能發(fā)生消去反應解析:二甘醇屬于有機物,且題干中“二甘醇可用作溶劑”推知二甘醇能溶于乙醇,選項B錯誤;二甘醇分子中含2個—OH,1mol二甘醇和足量Na反應生成1molH2,選項C正確;羥基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有氫質(zhì)子,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但反應條件不是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熱,而應該是濃硫酸、加熱,選項D錯誤。2.已知鹵代烴可以跟金屬鈉反應生成碳鏈增長的烴,如CH3Cl+2Na+CH3Cl→CH3CH3+2NaCl,則CH3CH2Br和CH3CHBrCH3的混合物與金屬鈉反應后,不可能得到的烴是(B)A.2-甲基丁烷 B.2-甲基戊烷C.2,3-二甲基丁烷 D.正丁烷解析: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對應D項;+2Na→+2NaBr,對應C項;CH3CH2Br++2Na→+2NaBr,對應A項。3.楊樹體內(nèi)有一種有機物,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A.該有機物可與NaOH溶液反應B.分子式為C14H14O2C.1mol該物質(zhì)與飽和溴水反應時最多能消耗2molBr2D.該有機物能與Na2CO3溶液反應,且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解析:該物質(zhì)的一個分子中含有兩個酚羥基,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A正確;根據(jù)該物質(zhì)的結構可知其分子式為C14H14O2,B正確;酚羥基的鄰、對位上的氫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所以1mol該物質(zhì)與飽和溴水反應時最多能消耗2molBr2,C正確;酚羥基酸性弱于碳酸,該有機物不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D錯誤。題組二鹵代烴、醇、酚的相關實驗4.(2023·濰坊高二檢測)山奈酚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類、茶葉中,具有抗氧化、抑制腫瘤生長及保護肝細胞等作用。山奈酚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山奈酚的敘述正確的是(D)A.結構簡式中含有羥基、醚鍵、酯基、碳碳雙鍵B.可發(fā)生取代反應、水解反應、加成反應C.既能與NaOH反應,也能與NaHCO3反應D.1mol山奈酚與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molBr2解析:結構簡式中含有羥基、醚鍵、羰基、碳碳雙鍵,A錯誤;由結構簡式可知,山奈酚中不含酯基、鹵素原子這類能水解的官能團,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B錯誤;酚羥基有酸性,可與NaOH反應,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強,所以不能與NaHCO3反應,C錯誤;1個山奈酚分子中含有3個酚羥基,共有4個鄰位H原子可被取代,且含有1個碳碳雙鍵,可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故1mol山奈酚與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molBr2,D正確。5.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點為20.8℃,能與水互溶)的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A.①中用膠管連接,其作用是平衡氣壓,便于液體順利流下B.實驗過程中銅網(wǎng)會出現(xiàn)紅黑交替變化的現(xiàn)象C.實驗開始時需先加熱②,再通O2,然后加熱③D.實驗結束時需先將④中的導管移出,再停止加熱6.溴乙烷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實驗室中可由如圖所示路線制備溴乙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已知:乙醇的沸點為78℃,溴乙烷的沸點為38.4℃)(D)A.萃取振蕩時,分液漏斗的下口應傾斜向上B.用5%Na2CO3溶液洗滌分液時,有機相在分液漏斗的下層C.無水MgSO4的作用是除去有機相中殘留的少量水D.蒸餾除去殘余反應物乙醇時,乙醇先被蒸餾出體系綜合強化7.NM-3和D-58是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小分子抗癌藥物,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NM-3和D-58的敘述錯誤的是(C)A.都能與NaOH溶液反應,原因不完全相同B.都能與濃溴水反應,原因不完全相同C.都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原因相同D.遇FeCl3溶液都顯色,原因相同解析:NM-3能與NaOH溶液反應是因為其分子中含有酯基、羧基和酚羥基,D-58能與NaOH溶液反應是因為其分子中含有酚羥基,A項正確;NM-3能與濃溴水反應是因為其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和酚羥基,D-58能與濃溴水反應是因為其分子中含有酚羥基,B項正確;NM-3分子中的酚羥基和羧基中的—OH都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D-58分子中含有酚羥基和醇羥基,酚羥基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與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故醇羥基也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C項錯誤;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是因為兩種有機物分子中均含有酚羥基,D項正確。8.分子式為C7H16O的飽和一元醇的同分異構體有多種,在下列該醇的同分異構體中:A.B.C.D.CH3(CH2)5CH2OH(1)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兩種單烯烴的是_C__(填字母,下同)。(2)可以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醛的是_D__。(3)不能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的是_B__。(4)能被催化氧化為酮的有_2__種。(5)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_3__種。9.某液態(tài)鹵代烴RX(R是烷基,X是鹵素原子)的密度是ag·cm-3。該鹵代烴可以在強堿的水溶液中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ROH(能跟水互溶)。為了測定RX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擬定的實驗方案如下:①準確量取該鹵代烴bmL,倒入錐形瓶中;②在錐形瓶中加入過量的稀NaOH溶液,塞上帶有長玻璃管的塞子,加熱,發(fā)生反應;③反應完成后,冷卻溶液,加入稀HNO3酸化,滴加過量的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④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量,得固體cg。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中長玻璃管的作用是_防止鹵代烴揮發(fā)(或冷凝回流)__。(2)步驟④中,洗滌的目的是除去沉淀上吸附的_Na+,NOeq\o\al(-,3)和Ag+__(填離子符號)。(3)該鹵代烴中所含鹵素原子的名稱是_氯原子__,判斷的依據(jù)是_所得AgX沉淀為白色__。(4)該鹵代烴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eq\f(143.5ab,c)(用a、b、c表示)。(5)如果在步驟③中加入稀HNO3的量不足,沒有完全將溶液酸化,則步驟4中測得的c值_A__(填字母)。A.偏大 B.偏小C.不變10.已知1,2-二氯乙烷在常溫下為無色液體,沸點為83.5℃,密度為1.23g·mL-1,難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機溶劑;乙醇的沸點為78℃。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為探究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應,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檢查整套裝置的氣密性,某同學將導氣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雙手捂著裝置A中的大試管,但該方法并不能準確說明裝置的氣密性是否良好。正確檢查整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將導氣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微熱裝置A中的大試管,若導氣管末端有氣泡出現(xiàn),且移開酒精燈一會兒后,導氣管中出現(xiàn)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則證明整套裝置不漏氣(其他合理加熱方式也可)__。(2)向裝置A中大試管里先加入1,2-二氯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再加入_碎瓷片(或沸石)__,目的是_防止暴沸__,并向裝置C中試管里加入適量稀溴水。(3)為了使反應在75℃左右進行,常用的加熱方法是_水浴加熱__。(4)與裝置A中大試管相連接的長玻璃導管的作用是_冷凝回流__,裝置B的作用是_防止倒吸__。(5)能證明1,2-二氯乙烷已發(fā)生消去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_裝置C中溴水褪色__,裝置A、C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H2ClCH2Cl+NaOHeq\o(→,\s\up7(乙醇),\s\do5(△))CH2=CHCl↑+NaCl+H2O(或CH2ClCH2Cl+2NaOHeq\o(→,\s\up7(乙醇),\s\do5(△))CH≡CH↑+2NaCl+2H2O)、CH2=CHCl+Br2→CH2BrCHClBr(或CH≡CH+Br2→CHBr=CHBr、CH≡CH+2Br2→CHBr2CHBr2。解析:(1)由于裝置比較多,可選取酒精燈對裝置A中的大試管進行加熱,并將導氣管末端插入水中,若導氣管末端有氣泡出現(xiàn),且移開酒精燈一會兒后,導氣管中出現(xiàn)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則證明整套裝置不漏氣。(2)為了防止暴沸,應向裝置A中加入幾片碎瓷片或沸石。(3)為了便于控制溫度,提供穩(wěn)定熱源,100℃及以下溫度常選水浴加熱的方法。(4)長玻璃導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減少1,2-二氯乙烷、乙醇等的揮發(fā)。產(chǎn)生的氣體與裝置C中溴水反應或溶于溴水使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可能會發(fā)生倒吸現(xiàn)象,因此裝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5)CH2ClCH2Cl發(fā)生消去反應可能生成CH2=CHCl、CH≡CH或二者的混合物,它們均能與溴水反應并使其褪色,因此能證明1,2-二氯乙烷已發(fā)生消去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裝置C中溴水褪色。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裝置A、C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