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云南省騰沖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云南省騰沖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云南省騰沖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云南省騰沖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云南省騰沖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云南省騰沖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二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跳出國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場,哪里生產成本低,就在哪里生產經營?!笨鐕镜倪@種理念反映的是A.政治格局多極化B.世界經濟全球化C.外交方針多邊化D.經營埋念多樣化2.如下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口貨物稅率(關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B.中國手工業(yè)紡織技術較弱C.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D.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3.圖片是歷史的記載與見證。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和勝利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九年級2班的同學在學習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針對某歷史人物舉行了一場辯論會。下圖為雙方辯手的部分觀點,據(jù)此判斷,該歷史人物是A.克倫威爾B.華盛頓C.羅伯斯比爾D.拿破侖5.1919年,假如你作為一名外交官出席巴黎和會,在會議上,你不會看到A.美國、英國和法國操縱了這次會議B.圍繞如何處理德國,英美法爭論不休C.簽訂《九國公約》D.德國放棄全部海外殖民地,中國沒有收回山東權益6.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報》發(fā)表張樂平的新聞漫畫《大旗招展全球》(見如圖),對這幅漫畫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確的是A.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新中國 B.國民黨政權統(tǒng)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為國家的主人 D.新中國奉行和平外交政策7.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人才輩出,影響巨大,其中有一著名思想家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稱教士為“文明惡棍”,把批判的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他就是()A.伏爾泰B.狄德羅C.盧梭D.孟德斯鳩8.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某校初一5班開展了“中國歷代版圖及疆域的探究”活動課,得知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是A.唐朝B.元朝C.宋朝D.清朝9.1876年,李鴻章說:“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彼麖娬{興辦(

)A.軍事工業(yè) B.民用工業(yè) C.新式海軍 D.新式學堂10.日本速戰(zhàn)速決滅亡中國計劃徹底破產的標志是A.淞滬會戰(zhàn)B.徐州會戰(zhàn)C.武漢會戰(zhàn)D.長沙會戰(zhàn)11.某學者說:“蘇聯(lián)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fā)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yè)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睋?jù)此可知,該學者A.完全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B.客觀評價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C.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D.否認赫魯曉夫改革的必要性12.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文化成果表達錯誤的一項是A.司(后)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的典型代表B.《史記》是司馬遷編著的一部編年體通史C.王羲之的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D.《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列舉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領導人及頒布的法律文件14.請根據(jù)提示信息寫出相對應的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一一簽署《凡爾賽條約》一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一一決定成立聯(lián)合國一一15.請列舉出五四運動的口號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依據(jù)題干中的“跳出國界,走向世界”等描述可以判斷這是跨國公司的特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生產國際化的擴展,使世界各國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國際分工日益深化,國際貿易迅速發(fā)展,國際投資迅速增加??鐕局苯永盟趪脑?、勞動力和市場,進行生產和銷售,直接在國際范圍內進行生產分工和協(xié)作,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B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2、C【解析】

依據(jù)已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和領土完整,導致1843年前后關稅發(fā)生變化。因此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B【解析】

①五四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②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但這并不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或者是結東的標志;③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tǒng)府只是表明國民政府在大陸統(tǒng)治的結束,但這并不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或者是結東的標志;④開國大典的召開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所以①④符合題意,②③不符合題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4、D【解析】根據(jù)圖片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04年法國的拿破侖頒布了《民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guī)范;拿破侖統(tǒng)治時期的對外戰(zhàn)爭前期具有正義性,后期具有侵略性,侵犯了別國的利益。D項符合題意。A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代表人物;B項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C項羅伯斯比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的代表人物。故選D。5、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zhàn)后,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簽署了《九國公約》。故C與巴黎和會無關,符合題意;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控制巴黎和會的是“英法美”,圍繞如何處理德國,英美法爭論不休。在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列強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了日本。由此可知,ABD是在巴黎和會上可以看到的情景,不符合題意。故選C。6、A【解析】

依據(jù)題干“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報》發(fā)表張樂平的新聞漫畫《大旗招展全球》”以及漫畫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可見這與新中國成立有關,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宣告新中國成立,但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敵視新中國,采取外交孤立等手段,因此并不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新中國,故A符合題意;新中國成立是在國民黨政權統(tǒng)治已被推翻的基礎上,B不符合題意;新中國成立宣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屈辱歷史的結束,實現(xiàn)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人民翻身成為國家的主人,C不符合題意;新中國建國之初就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衛(wèi)國家主權,D不符合題意。故選A。7、A【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時期,伏爾泰撰寫了許多文學作品,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zhí)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兩只腳的禽獸”,把教士比作“文明惡棍”,還說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網絡”。因此題干中的他就是伏爾泰,故選A。8、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tǒng)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過漢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qū),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tǒng)治范圍之內,元朝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9、B【解析】

依據(jù)題干中的時間(1876年)、人物(李鴻章)和“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以及所學可得知,為此,他強調興辦民用工業(yè)。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B符合題意。軍事工業(yè)與題干“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不符,A不符合題意。新式海軍、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不是針對“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钡?,CD不符合題意。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準確把握基礎知識,熟記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目的、口號、內容及意義等。10、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日本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但沒有徹底宣告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zhàn)略徹底破滅,故A不符合題意。徐州會戰(zhàn)中取得了臺兒莊戰(zhàn)役的勝利,但是總體上仍處于戰(zhàn)略防御階段,故B不符合題意。1938年10月武漢會戰(zhàn)結束后,日本由于戰(zhàn)線過長、兵力、物力不足,基本停止大規(guī)模戰(zhàn)略進攻,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宣告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zhàn)略徹底破滅,故C符合題意。長沙會戰(zhàn)發(fā)生在相持階段到來后,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C【解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蘇聯(lián)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fā)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yè)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由此判斷這一制度與斯大林模式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斯大林模式實現(xiàn)了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使蘇聯(lián)由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變成強大的工業(yè)國。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很突出,它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嚴重失調。它的發(fā)展模式屬于粗放型經濟,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該學者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選項C符合題意;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還沒有走上工業(yè)化的大道;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時期;赫魯曉夫改革與題干內容不符;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B【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是司馬遷編著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B符合題意,AC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獨立戰(zhàn)爭領導人:華盛頓文件:《獨立宣言》南北戰(zhàn)爭領導人:林肯文件:《宅地法》或《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領導人是華盛頓,獨立戰(zhàn)爭期間,1776年7月4日,頒布《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南北戰(zhàn)爭的領導人是林肯,美國內戰(zhàn)中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尤其是黑人的革命熱情,從而使北方軍隊愈戰(zhàn)愈強,由原來的防御轉為進攻。14、(1)萬隆會議(2)巴黎和會(3)26國華盛頓會議(4)雅爾塔會議【解析】

(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2)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簽訂《凡爾賽和約》。(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