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木蘭辭北朝民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簡介]
一、北朝民歌的分類和產(chǎn)生的時代: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此外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齊、北周時期的作品,多是少數(shù)民族的創(chuàng)作,傳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來。
二、北朝民歌的內(nèi)容:
北朝民歌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廣泛領(lǐng)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風俗習慣、風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獷豪邁的個性。如《折楊柳歌辭》(健兒須快馬)、《瑯琊王歌辭》(新買五尺刀)等。
3.反映戰(zhàn)爭、徭役及生活的苦難。如《木蘭詩》、《隴上歌》(隴上壯士有陳安)、《企喻歌辭》(男兒可憐蟲)、《幽州馬客吟歌辭》(快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愛情生活。如《折楊柳歌辭》(腹中愁不樂)、《捉搦歌》(誰家女子能行步)、《地驅(qū)樂歌》(驅(qū)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藝術(shù)特點:
1.北朝民歌風格粗獷豪放,質(zhì)樸剛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橫吹曲》中,《樂府詩集》說橫吹“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這種“軍中之樂”從音樂上就有別于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數(shù)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戰(zhàn)生活。這種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體驗沒有南朝民歌的細膩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上就形成了粗獷豪放,質(zhì)樸剛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藝術(shù)雖然沒有南朝民歌細膩委婉、優(yōu)美精致的特點,但是在粗疏質(zhì)樸中也別開另一種藝術(shù)境界。首先,簡單質(zhì)樸的語言造就了凌厲的氣勢。如“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跋黃塵下,然后別雌雄”(《折楊柳歌辭》)語言雖然粗疏,但是很有氣勢,也揭示了馬背民族強悍尚武的精神氣質(zhì)。其次,語言雖然樸素,但是卻能創(chuàng)造出渾樸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隨口唱來,短短幾語,那蒼茫的景象和雄渾的境界便應聲而出,成就了千古絕唱。另外,樸素的語言卻也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如“驅(qū)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地驅(qū)樂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寫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現(xiàn)得鮮明而生動。簡單疏朗、質(zhì)樸無華,毫無造作矯飾是其藝術(shù)的基本特點。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還有四言、七言、雜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較單調(diào)。
《木蘭詩》最早見于南朝陳僧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后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入。此詩大約產(chǎn)生于北魏后期,在流傳中可能有文人的加工潤色,但基本上保持著民歌的情調(diào)。此詩是根據(jù)民間的傳說寫成,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全詩分為六自然段:第一段寫木蘭經(jīng)過焦慮和思考決定代父從軍。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到奔赴前線。第三段寫木蘭十年征戰(zhàn)的過程。第四段寫木蘭歸來不受封賞。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與家人團聚的情景。第六段以妙趣橫生的比喻結(jié)尾。
本詩的藝術(shù)成就:
詩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傳奇式的女英雄形象。詩中木蘭是一個美麗純真的少女,又是一個揮動金戈、躍馬疆場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自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憑自己高超的武藝和非凡的智慧,立下汗馬功勞。在勝利歸來后,又不貪圖高官厚祿,甘心重返家園過平和的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普通勞動者的勤勞善良、深明大義、勇敢頑強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憂、為國盡忠的愛國愛家精神。
敘事完整,剪裁得體。全文以時間為序,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局的進程進行編排,線索清晰,敘事完整。作者所反映的背景相當廣闊,從時間上說長達十年,從空間上說從家庭到戰(zhàn)場,到朝廷,再到家庭。面對豐富的材料,作者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對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當詳則詳,當略則略。本詩對木蘭從軍的緣起、準備出征和思念親人、辭賞還家等情節(jié)的描寫比較細膩,而對木蘭十年的征戰(zhàn)生活,則一筆帶過。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現(xiàn)木蘭的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使木蘭的形象具有相當濃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使人感到木蘭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敘事描寫的手段也十分豐富。有對話描寫,如木蘭織布嘆息后,實際上是以父女的對話而展開的;有特意的鋪排渲染,如“東市”以下四句,接著“不聞”、“但聞”句又于敘事中兼及抒情,融情于事。有精煉概括的描寫,如十年的征戰(zhàn)生活;有細膩的場景行為描繪,如家人對木蘭的歡迎和木蘭歸家后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字字含情,意味深濃。同時,詩歌使用了排比、對偶、比喻、夸張、疊字等多種修辭手法,也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生動性。另外,詩歌以五言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幾句一換韻,節(jié)奏明快而流暢,富有音樂的美感。
[注釋]
木蘭當戶織:當,對著。
惟聞女嘆息:惟,只。
愿為市鞍馬:市,買。
軍書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數(shù),非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轉(zhuǎn)”“十二年”,情形相同。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戎機,軍機、軍事。度,過。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朔,北方。金柝,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出郭相扶將:郭,外城。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策勛,記功。轉(zhuǎn),次的意思。強,有余。
愿馳千里足:千里足,指千里馬。運用了借代的手法。(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
著我舊時裳:著,穿。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傍地,貼著地面。走,跑。
[譯詩]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guān)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馬,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的腳喜歡亂搔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瞇縫著,當它們挨著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賞析]
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里收錄了兩首《木蘭詩》,一首是古辭,一首是韋元甫的詩。我們這里要談的是《木蘭詩》古辭。
這首《古辭》是經(jīng)過后代文人潤飾的,比如“萬里赴戎機”六句,對仗精工、詞語遒麗,純屬律調(diào),當是文人的手筆。又如“策勛十二轉(zhuǎn)”是唐代制度?!稑犯娂泛汀对娂o》還引到陳朝和尚智匠《古今樂錄》的話,說“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續(xù)附入?!表f元甫是唐朝人,死于大歷六年,《古今樂錄》不可能提到他,所引顯然是唐朝人竄入的文字。我們不能根據(jù)這些話就斷定《古辭》產(chǎn)生于唐朝。
這首膾炙人口的《木蘭詩》應該是北朝民歌。余冠英先生認為這詩的時代不會產(chǎn)生于“五胡亂華”以前,也不會產(chǎn)生在陳以后,“因為陳代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已經(jīng)提到這詩的題目了。最可能的情形是事和詩都產(chǎn)生在后魏,因為后魏與‘蠕蠕’(即柔然)的戰(zhàn)爭和詩中的地名相合?!保ㄒ姟稑酚嬙娺x》)
詩先從木蘭嘆息寫起,是為引出發(fā)問,再由木蘭作答,帶起木蘭代父從軍本事。這個開頭,有北朝民歌套語的痕跡。如《折楊柳枝歌》說:“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薄赌咎m詩》“唧唧復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這首則作“敕敕何力力”。余冠英先生認為“敕敕”、“唧唧”、“力力”都是嘆息聲?!爱攽艨棥比挚闯瞿咎m勞動婦女的本色。但“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她停機不織,在那里嘆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兩首詩的開頭都一樣,而且都提到“所思”、“所憶”。如果“所思”、“所憶”泛指所想的事情,那木蘭明明想著“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么她又說“女亦無所思”呢?可見“所思”、“所憶”當有特殊的含決。對照《折楊柳枝歌》,“所思”、“所憶”應該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這種用法在漢樂府就有了,《古鐃歌》十八曲中《有所思》一篇,“所思”就指詩中女主人所思念的人,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所思也指情人。至于“問女何所思”,究竟是誰在問?我們說,不一定有什么人問,當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氣,因為它是口頭傳唱的民歌嘛!這種設(shè)為發(fā)問,目的是引出木蘭的自述,她是為父親被征而發(fā)愁。“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終于她下了決心,希望家里為她“市鞍馬”,她要替父出征。
置辦鞍馬,寫到東、西、南、北四市,似乎每市買一件東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然而這樣寫,卻使人看到出征前繁忙準備、精心挑選,為木蘭烘托行色。然后寫出征。通過“旦辭”、“暮宿”、“黃河”、“黑山”,見其迤邐行軍、艱苦轉(zhuǎn)戰(zhàn);又透過“不聞”、“但聞”的重復詞語,可以想見木蘭的離鄉(xiāng)思親之情。這又是把敘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典型例子。
從“萬里赴戎機”至“壯士十年歸”,這六句雖然是文人的增飾,卻極概括精練。前二句總括行軍,中二句月夜宿營,末二句寫戰(zhàn)爭結(jié)束?!鞍賾?zhàn)死”三字,內(nèi)涵極豐,它概括了多少次的戰(zhàn)斗!而“壯士十年歸”不但對得工穩(wěn),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一句就轉(zhuǎn)到木蘭凱旋還朝。真是要言不煩,何等筆力!
從“歸來見天子”至“送兒還故鄉(xiāng)”,這里說木蘭還朝,天子論功行賞,策勛至于十二轉(zhuǎn),賞賜比百千還要超過,極言木蘭功大。大概天子還要給她尚書郎做,她拒絕了,所以有“木蘭不用尚書郎”的話。她不想做官,表現(xiàn)木蘭普通勞動者的本色。這里附帶要說明的是“送兒還故鄉(xiāng)”一句“兒”字的含意。總觀全篇,木蘭自稱多用“女”,或直稱“木蘭”,對其姊,自稱“妹”,對其弟,自稱“姊”,這里卻自稱“兒”。因為她這時仍是未卸戎裝的“男性戰(zhàn)士”。這個稱謂也體現(xiàn)了民歌的特點。老百姓見皇帝,往往自稱“草民”,不象官員那樣稱“臣”。
從“爺娘聞女來”至“安能辯我是雄雌?”寫木蘭得勝還鄉(xiāng),全家人都高興地迎接。爺娘相扶出郭、阿姊理妝、阿弟殺豬宰羊,準備為阿姊洗塵,都是寫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點,充滿了節(jié)日般的歡樂。然后掉轉(zhuǎn)筆頭寫木蘭。她回到自己闊別了十二年的小屋,梳妝打扮,重新開始了女孩兒的生活,這對她是那樣新鮮而又那樣親切。這樣寫,也是為下文“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作鋪墊?!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這是民歌的復沓句法,“東閣”、“西閣”是為有變化,象《詩經(jīng)》里重童疊句的換字一樣。我們不可拘泥字面,機械理解。下面“出門看火伴”幾句,木蘭恢復了舊時妝束,但在伙伴眼里,她卻是以新面目出現(xiàn)。這一戲劇性的場面,有很深的內(nèi)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一語道破天機,人們不覺聯(lián)想到這位女英雄十二年中隱瞞性別代父從軍的艱苦經(jīng)歷,而為之嗟嘆不已。“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有人認為這兩句是互文。就是說,雄兔、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二者沒有區(qū)別。但末二句又說“兩兔傍地走”時,“安能辯我是雄雌”??磥怼澳_撲朔”、“眼迷離”確是雄兔、雌兔的區(qū)別,所以才有末二句。據(jù)生物學家的解釋,將雄兔懸空提起時,它確是“腳撲朔”,躁動不安的,而雌兔則迷離雙眼,顯出膽怯的樣子。這個解釋,我覺得比較合理。這結(jié)尾四句的比喻,既質(zhì)樸,又風趣,它來源于勞動生活,文人是寫不出來的,而且它帶有木蘭對伙伴的調(diào)侃意味,籠罩全篇,回翔照映,余韻不盡。
這是一首敘事詩,寫的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然而其著眼點并不在于設(shè)計出什么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而是在于通過樸素的敘述突出木蘭這個英雄人物。她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是一個平凡而又崇高的形象。說她平凡,因為她是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說她崇高,因為她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她身上集中了勞動人民勤勞、樸素、機智、勇敢的好品質(zhì),這從她代父從軍和辭官還鄉(xiāng)兩方面都表現(xiàn)得很充分。
這個故事產(chǎn)生在北朝,有它現(xiàn)實的基礎(chǔ)。北朝戰(zhàn)爭的頻繁,人民多習武,所以好勇尚武的精神非常突出。北朝婦女也有習武的,如《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那么木蘭的形象就有一定的生活基礎(chǔ),并非向壁虛構(gòu)的了??偟恼f,這個形象之所以感人,首先是由于故事內(nèi)容的質(zhì)樸、崇高,同時,它又寄托了人民的理想,因此木蘭形象又帶有傳奇色彩。木蘭作為女子,轉(zhuǎn)戰(zhàn)十二年,得以生還,已屬不易,何況還立了戰(zhàn)功,而且還“策勛十二轉(zhuǎn)”?這顯然是浪漫夸張的手法,有傳奇色彩。
木蘭的形象是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逐步展示給我們的。先寫木蘭的憂慮和她代父從軍的決心,這就揭示了主題,然后圍繞主題,層層鋪敘:她如何準備,如何出征,如何立功,如何還鄉(xiāng),脈絡(luò)清晰,有條不紊。這又涉及到選材的繁簡和詳略,本詩只想突出木蘭從軍的準備、出征沿途所見及還家后的情景,因此這些方面的描寫極繁極詳,而對她如何殺敵立功卻從略,只在還朝策勛時以虛筆帶過。在寫法上,凡重點詳寫的部分,多用鋪排。而這些鋪排,很少對木蘭形象的正面描寫,更多的是從旁瀉染陪襯,以烘托出木蘭的形象,如開頭借木蘭的敘述,襯出愁懷,以后則借市鞍馬烘托木蘭行色;借正途環(huán)境氣氛烘托木蘭心理;借爺娘姊弟迎接的熱烈氣氛烘托木蘭勝利歸來;最后又借伙伴陪襯木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尤為點睛之筆,與篇首遙相呼應。這種寫法,比起作者單調(diào)的平鋪直敘來,其藝術(shù)感染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劉熙載《藝概》說:“長篇宜橫鋪,不然則力單?!敝x榛《四溟詩話》又說:“孔雀東南飛,一句興起,馀皆賦也。其古樸無文,使不用妝奩服飾等物,但直敘到底,殊非樂府本色……此皆似不緊要,有則方見古人作手,所謂沒緊要處便是緊要處也?!边@正是就從旁渲染鋪敘而言。而鋪敘時又多用排句、疊句,回旋復唱,搖曳多姿,彌足玩味。
《木蘭詩》不愧是與《孔雀東南飛》前后媲美的佳什名篇。
木蘭故里在虞城木蘭祠
木蘭是一位忠教、剛烈的巾幗英雄。千余年來一直為人民所敬仰,但木蘭故里在哪里卻眾說紛紜。其實通過具體分析,是不難弄清真面目的。
關(guān)于木蘭故里,報章雜志報道有的:
《中華活頁文選》合計本第五期徐鵬注《木蘭辭》時說:“關(guān)于木蘭的姓氏和籍貫……后世有多傳說:有人說她是譙郡人,人有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是商丘人?!?984年8月22日《羊城晚報》紹鐸文章說“木蘭并不姓花,而是姓魏……亳州人?!?985年2月5日,新華書店報道:延安建成《木蘭陵園》時說:“相傳木蘭為延安府尚義村人氏”等等,可以看出,這些報道的籍貫不外于宋州、商丘、亳州、譙郡、黃州和延安六處。
為什么說木蘭故里在虞城?
1、上述報道的六處地方,除黃州、延安之外,四處都是指虞城營廓這一個地方。營廓并未遷移,只是因為朝代不同,歸屬不同的緣故。大家知道,譙郡、亳州都是指亳州這一個地方。宋州、商丘也是指商丘這一個地方。營廓,在古代屬于亳州,所以在古書上記載:“木蘭乃亳之譙人也”,這是事實。但宋代以后即劃歸宋州睢陽郡,即現(xiàn)在的商丘縣,所以又有人說:“木蘭乃宋州人,或商丘人”,也是事實。為什么又說她是虞城縣人呢?這也是歷史變化形成的。1951年,經(jīng)政務(wù)院批準,從商丘縣東南劃出八個區(qū),新建一個谷熟縣。營廓屬于商丘東南的黃冢區(qū),隨之劃歸谷熟縣。到1954年又經(jīng)國務(wù)院核準,谷、虞兩縣合并為虞城縣,撤消谷熟縣,營廓鎮(zhèn)自然歸屬了虞城。這已是四十多年的歷史了。
2、營廓有祠在碑存,物證在世
花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自唐代已有定論。在河南省虞城縣營廓鎮(zhèn),不但有唐、宋、元、清歷代修建的祠堂,而且至今仍存在元清兩代的記事碑,詳細記載著木蘭的故里、英跡及歷代修祠情況,木蘭被逼自盡,唐追贈“孝烈將軍”,并立祠紀念。到金泰和年間(1201——1208年即南宋嘉泰年間)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zhèn)酒都監(jiān)烏林答撒忽刺,在此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至元代元統(tǒng)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又大修木蘭祠三節(jié),山門、大殿、獻殿、配房100余間。大殿內(nèi)塑有木蘭閨裝像,獻殿豎有戎裝像。并立《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碑(今存),詳細記載著木蘭身世、英績、故里等,改“昭烈”和“孝烈”,改“娘娘廟”為“木蘭祠”,從此改正了俗誤,以正芳名。每年四月八日(木蘭生日),府、縣官吏率領(lǐng)耆老邦民前往致祭,后來沿襲成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古會,豫、皖、蘇、魯交界百余里的群眾,紛紛趕會進香,農(nóng)貿(mào)交易,千余年來延續(xù)至今不衰。
清代嘉慶十一年(1806年)對祠堂又進行大修,并立有《孝烈將軍辯誤正名記》碑(今存),記載了木蘭的故里、身世等,進一步曉喻為“孝烈將軍祠”,以“掃盡一世之訛誤,以顯我孝烈將軍之青天白日”。到四十年代,經(jīng)歷代翻修,殿房已增至200余畝,有和尚六、七位,祠地400余畝,這里古木參天,碑石林立,有歷代文人的記事碑和火香碑40多通,是一座相當聞名的大祠院。題詩碑有多通,現(xiàn)錄三首如下:
題木蘭廟唐杜牧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過商丘明曹璉
亳上商丘繞故宮,荒臺古幕冷秋風。
火星有廟應分野,金果無園發(fā)舊叢。
代父尚看傳孝烈,死國猶復許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跡,盡關(guān)行人感慨中。
木蘭祠清徐作肅
遠廊東南孝烈祠,木蘭桑梓記隋時。
倉皇戎檄催窮老,慷慨中閨有健兒。
鐵甲環(huán)來雜配冷,鸞書絕去令威遲。
千年血食瞻靈爽,伏臘金枝宛宛披。
可惜該祠1943年抗日戰(zhàn)爭時毀于兵火,三節(jié)院落,幾十通石碑大部被毀。但還幸存有元、清石碑兩通和部分殿堂。80年代初修了配房和碑樓,九十年代重修了大殿、木蘭像、木蘭墓和大批名人題字碑等?,F(xiàn)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歷史名人著作和各地《志書》的記載與虞城元代碑記載略同。如明萬歷進士呂坤在《閨范圖說》云:“木蘭,商丘人,父病不能從軍,為有司所苦,木蘭代父戎邊十二年,人不知其女也?!泵魈靻⒃紫嘀靽鴺E在〈涌幢小品〉中說:“孝烈將宮,安徽亳縣人,姓魏,名木蘭,化裝成男兒,替父從軍……鄉(xiāng)人為她立廟,每年四月八日,在她生日時,向她致祭”等,可以看出在三百六、七十年前,這些歷史古人就已有明確記載。清劉澎年的〈三十二蘭詩鈔〉云:“木蘭姓魏,亳地人?!爆F(xiàn)代學者徐鵬、駱鐸在報章雜志上發(fā)表文章,都說“木蘭姓魏,亳地人。”雍正〈完縣志〉載“將軍亳州人也,姓魏,木蘭其名”等等。這些記載,在語詞上雖有某些不一致,但在基本事實上是一致的。他們的記載都與虞城的元代碑記載是相符的。這個問題在歷史上早有定論,不是今人才認定的。而營廓鎮(zhèn)地處商丘縣東南40公里,虞城縣南35公里,亳州北23公里。在宋代以前,屬亳州或譙郡、亳地等,宋代以后即劃歸商丘。這個地方,在建國初已從商丘縣劃規(guī)了虞城縣。
4、近300年前的省、府、縣三層志書,均有一致的記載。清初〈河南通志〉說:“木蘭,宋州人,姓魏氏……唐封孝烈將軍?!庇赫礆w德府志〉云:“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天子嘉其忠勇,除尚書郎,不受,釋戎裝,衣其舊裳……欲納官中,不從,遂自盡。追贈:將軍,謚“孝烈”。今商丘營廓鎮(zhèn),有廟存,蓋其故家也。雍正〈商丘縣志〉更有其詳細記載,不再贅述。
5、在極其精練的〈木蘭辭〉中,還有三處可以說明,木蘭是營廓鎮(zhèn)的情況。(1)辭講”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在隋、唐時代,黃河中下游大致是從封丘一帶流向東北入海的。從虞城到黃河邊,100公里左右,土官帶領(lǐng)騎馬士卒,當天是可以趕到“黃河邊的”。那么,如果黃州有個花木蘭,她早晨從長江邊辭別了爺娘,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他用什么辦法能“暮宿黃河邊”呢?(2)從木蘭出征路線看,也是符合木蘭故里在營廓的情況:辭講“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朝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梢钥闯鏊稣鞯穆肪€是:家鄉(xiāng)—黃河—黑山—燕山。當是由黃河南邊不遠處出發(fā)“暮宿黃河邊”,再由黃河邊出發(fā),“暮至黑山頭”,這是合理的。黑山,在黃河北不遠處,就有多年黑山。據(jù)《元和郡縣志》、《水經(jīng)注記載:在河南境內(nèi)黃河北岸幾十至百公里處就有三處黑山。所以,朝辭黃河去,晚上是可以到達“黑頭山”的。太行山古代亦稱燕山。所以在黑山的某處聞道“燕山胡騎聲啾啾”是乎合理的。(3)當木蘭勝利歸來時,有“爺娘聞女來,出廓相扶將”句,這個“廓”字,就是特定名詞,他和徐詩“遠廓東南孝烈祠”的“廓”字是一樣的,都是指的營廓鎮(zhèn),爺娘聞女榮歸,而相扶著走出營廓迎接歸來的女兒。所以才有“出廓相扶將”之句。如果在黃山或“尚義村”有個木蘭的話,她爺娘只能“出山”或“出村”相扶將了,怎能說“出廓相扶將”呢?這就是一個印證。
6、木蘭故里在虞城營廓,這個事實,早已為大家所共識。如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記號典〉,把“木蘭祠”作為詞條已列入“詞典”,注明其故里在虞城。1990年出版的〈中國測繪地圖冊〉,在虞城西南部清晰的標著:木蘭祠。1991年河南省社科院學者王大良的文章指出:“木蘭祖籍在豫東”。1993年1月河南社科院教授任崇岳在〈鄭州晚報〉發(fā)表的考證文章,題目就是“木蘭祖籍在虞城”。1993年3月28日河南大學教授朱紹候“贊木蘭”的詩就有“巾幗英名留虞城”句。1993年5月在“木蘭文化研討會”上,六十多位專家、教授、學者,一致認為:花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并建議把“花木蘭”戲中木蘭籍貫改為“我乃宋州營廓人氏”。復蓋全國、影響世界的〈人民日報〉于1998年8月28日以“木蘭故里展新姿”為題大量報道了虞城發(fā)展變化的文章,〈中國婦女〉海外版向世界報道了〈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的新聞,并配有木蘭像、木蘭祠、木蘭陵園彩照等。
至于木蘭故里其他說,有的只憑一個傳說,有的物在前,人在后,有的在黃河的大北邊等,都是牽強附會,站不住腳的。
1是黃陂說。
一說“黃陂有木蘭山,有廟在木蘭鄉(xiāng),因而有人說木蘭是黃州人,完全是牽強附后。”宋〈太平環(huán)宇記〉載:“木蘭山,黃陂縣北六十里,舊木蘭縣,取此為名。”明嘉靖〈黃陂志〉也載:“木蘭山,在縣北七十里……傳嘗產(chǎn)木蘭,隋曾以此山名為木蘭縣,故有木蘭將軍亦因此名。其墓即在此山以后,一邑之名山也?!边@兩處都說是因為有了木蘭山,才取名為木蘭縣的,黃陂人說木蘭為唐初人,就是說在有木蘭之前許多年,早就有了木蘭山,與木蘭是無涉的。而〈漢陽府志〉記載的更清楚。說:“〈隋書.地理志〉開皇十八年置木蘭縣,則木蘭自是山名,蓋因山名縣,而非因人名山也?!边@里,明白天誤地否定了因人名山的說法。那么,當?shù)氐摹纯h志〉、〈府志〉都作了明確的否定,上述說法自然就不成立了。
2說“清代〈黃陂縣志〉的記載最清楚。”清康熙〈黃陂志〉說:“木蘭,本縣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等。假如黃陂真有這位“代父西征”的將軍,應當說她不是我們要論證的戎守河北、征戰(zhàn)燕山的木蘭將軍了。略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從黃陂“代父西征”,只能是越陜西,過甘肅,或到達青海,或去四川北部“征戰(zhàn)”,是到不了燕山的。既然不去燕山,就用不著跨黃河、越黑山了。再說她身在祖國的大西北,怎么能聽到“燕山胡騎聲啾啾”呢?有的說,“西征”、“北征”可能是筆下誤,其實不然,〈黃州府志〉、〈明一統(tǒng)志〉說到此事時,都是記載的“代父西征者”。決不會層層志書都“筆下誤”。并且〈漢陽府志〉對黃陂舊志說法早就糾正說:“舊志謂‘山以古樂府所云代父從軍之的木蘭得名。木蘭世居于此,姓朱氏,唐貞觀人??贾畟骷?,一無所據(jù)?!此鍟?地理志>開皇十八年置木蘭縣,則木蘭自是山名,蓋因山名縣,而非因人名山也’?!泵鞔_否定了黃坡舊志的不正確說法。
這是這個“考之傳籍,一無所據(jù)”的女子,到了清同治時期,黃陂的修志者卻用一個神話故事,把木蘭從兒時到九十壽終寫成了小傳。該志說:“木蘭將軍,黃陂西人也,姓朱,父壽甫,母趙氏,無子禱于建明山。趙氏夢山神抱一女入室,‘此將星也……久陷此山,今付汝家……二十年后,當顯于世’遂妊娠,如期生女,是為木蘭?!庇终f:“木蘭兒時狀貌端凝……為男子裝,代父北征……易名朱烈貞……元師壯其言,選健卒五千與之,……合圍突厥于陰山,遂大破其眾,還朝策勛,除木蘭尚書,木蘭曰‘父母存亡未卜,愿乞歸省”……木蘭卸戎裝,理舊裝,自是承歡膝下……壽九十,以疾終于家等。大家知道,神話故事只是啟蒙兒童的讀物,根本就沒有參考的價值,寫入志書已不嚴肅,怎么能當作歷史依據(jù)呢?
3說“有杜牧詩為證。”黃陂說是杜牧到木蘭山的木蘭廟時所寫。(未詳有何證據(jù))其實在那里寫的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內(nèi)容。他的這首詩早已在虞城木蘭祠碑林刻著,其詩曰:“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贝蠹铱?,字里行間從沒有說起木蘭故里的事,僅評此詩怎能證明其故里在黃州呢?
二是陜西說。
1、陜西說什么“木蘭姓花,延安有萬花山”。先看木蘭怎樣姓的花。木蘭姓花,是通過戲劇、電影渲染造成的,而不是歷史。自宋元以來爭論最早的是宋州魏姓與黃州朱姓之爭。從未見那里說她姓過花。但到明代戲劇家徐渭以〈木蘭辭〉為藍本、改編為〈雌木蘭代父從軍〉劇之之后,木蘭就開始姓花了。〈木蘭辭〉中木蘭本無姓氏,可是作為戲劇人物出來,是要交代身世的,沒姓不行。徐渭明白木蘭得名于木蘭花,于是移花為姓,女子冠以花字,形象更美。這是戲劇,小說作者常用的手法。于是在此劇中,木蘭就開始姓花了。因為是戲劇不是歷史,原無糾正之必要。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京劇大師梅蘭芳為配合抗日救國運動,又將此劇改編為京劇〈木蘭從軍〉進行演出,造成不小影響。解放初期,為配合抗美援朝運動,著名豫劇表演藝術(shù)家常香玉,又把京劇〈木蘭從軍〉移植為豫劇,劇名直呼〈花木蘭〉,常香玉帶該劇赴朝慰問,后又到全國各地公演,影響更大。之后又拍成電影〈花木蘭〉,在各地公演,一時風靡全國。從此“花木蘭”成了全國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巾幗英雄了。這時,誰要出來說木蘭姓魏不姓花,馬上會遭到眾人的諷刺和嘲笑,說你是白癡,這就是人們誤把戲劇人物當作歷史人物,以訛傳訛的結(jié)果。
2、說“有花木蘭之墓碑出土”。在人們普遍誤認為木蘭姓花的情況下,有人就報道“花木蘭之墓碑出土”。這道新聞。1986年3月4日〈中國旅游報〉上報道:“木蘭是延安市東南十六公里處的萬花山下花源頭村人”,又說“延安文聯(lián)一名干部在萬花山下的麥地里發(fā)現(xiàn)一塊長滿蒼苔的碑石,上書‘花木蘭之墓’?!钡?,真是活靈活現(xiàn),若有其事。以此證明木蘭故鄉(xiāng)就在此處。這則報道看后實在令人費解。且問,那塊“長滿蒼苔”的碑石,是什么朝代、誰人立的內(nèi)容如何?未詳。如果上書“花木蘭之墓”字樣,最早也早不過明嘉靖之前,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徐渭的“雌木蘭從軍”劇。即使有這元代碑,至今依然在虞城營廓屹立著,并且木蘭的里居、姓氏、英跡都記載著一清二楚。那塊晚二百年的碑石又能說明什么呢?再說,既然報道碑石“長滿蒼苔”,就證明露出地面(否則不會“長滿蒼苔”)。人們會問,這么一塊露出地面的英雄紀念碑,在光天化日之下,眾目睽睽之中,多少年來竟無一人發(fā)現(xiàn)?就連那塊麥地的主人,耕來耙去也沒見到?怎么卻讓那位文聯(lián)干部“發(fā)現(xiàn)”了呢?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想到〈水滸傳〉中“排座次”時的那塊“碣石呢”?
還有1985年2月5日“延安建成木蘭陵園”時,有人曾報道:“相傳木蘭為延安府尚義村人氏”、“萬花山麓有花家世代冢地”等,僅用一個“相傳”的故事,而不擺出具體事實,就想證明木蘭故鄉(xiāng)在此地,怎能令人信服?
三是魏都說。
魏縣在河北的邯鄲南,在黃河大北邊,那里如果有一位木蘭代父從軍,也不需要過黃河,否則他就南征,向中原去征伐了。
四是河北完縣說。
〈完縣志〉記的清楚,那里是木蘭之父駐戎的地方,〈完縣志〉明確指出,木蘭魏氏,亳州人,并沒說木蘭是完縣人。(來源: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木蘭詩》起源
一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木蘭的故事,她女扮男裝,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古樸、忠孝、堅貞、凜然大義等優(yōu)秀品質(zhì)。它是千古以來民謠民歌中的優(yōu)秀杰作。
而今這篇中國“俗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蘭熱”。在國內(nèi),一些學者也紛紛為木蘭和《木蘭詩》而撰文,很多人認為木蘭氏起于隋唐,所言《木蘭詩》出自唐人之手。今究該說,不難辨識他們是步南宋章樵和左克明的后塵。樵著《古文苑》,克明著《古樂府》,二人并言“木蘭詩”為唐人作?,F(xiàn)究章、左二說,實源于北宋的官方叢書《文苑英華》,就在該書的卷三三三[部]已載《木蘭歌》,并題作者為唐人韋元甫,于是,在南北朝時代未署作者姓名的《木蘭詩》,到了宋代始被韋氏盜名,對此,該書編者也知有弊,不得不筆端搪塞,另借含糊之意,隨于其下自注小字“韋元甫續(xù)、附入”,尚不滅該詩為前人所作之跡。載入《文苑英華》的《木蘭詩》,從此剽為韋氏所作,而且,開頭第一句就改寫成“唧唧何力力”,其錯中錯,移花接木之術(shù),以及附于韋氏之榮,都導致后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題名《木蘭詩二首》,郭氏將未署名的古詩排列在前,韋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時在題下,標明唐人韋元甫續(xù)與“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斷定唐以前即有《木蘭詩》。
《木蘭詩》始于南北朝的見證:
首先從該詩全文來鑒別:詩內(nèi)曾提到的“可汗”一辭,這在《舊唐書·音樂志二》:“后魏所謂〈簸邏〉也,其曲多‘可汗’辭”。又在《樂府詩集》卷二十一載:“后魏之世,有〈簸邏歌〉,其曲多‘可汗’之辭”。二書所證,《木蘭詩》實存南北朝跡象。另外,詩中描述木蘭女“對鏡帖花黃”一句,它正是北朝人所沿用的民間風土習俗,那時婦女的化妝方式,往往濃飾“額黃”以求其美,這在《北齊校書圖》里,已繪有當時女子的額黃像,流傳于今日尚存,該圖像的所施“額黃”那時相當流行,古人所遺此圖,堪稱力證。
其次,南朝陳后主時,由釋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編成的《古今樂錄》相繼問世,其中就有《木蘭詩》一首。除此,郭氏《樂府詩集》“木蘭詩”里,首引《古今樂錄》“木蘭不知名”,已證古有未署作者名字的木蘭詩。但是近年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條南北朝的孤證,不免有疑。故另舉他例:南朝[梁鼓角橫吹曲]其中即有〈木蘭曲〉一折,并言木蘭女代父從軍事。從《辭通》和一些姓氏書里,又皆言有南朝宋何承天的《姓苑》載其“花姓;木蘭氏,任成人”。還有《中國姓氏辭典》花姓條:引述“〈姓苑〉始見花姓,〈述異記〉載北朝有女英雄花木蘭”。所以筆者認為,將這篇描寫巾幗英雄的簡明史詩,歸于南北朝,是無可置疑的。
從《木蘭詩》到木蘭節(ji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一首古代民歌《木蘭詩》傳頌千古,家喻戶曉,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詩中生動描繪了古代農(nóng)家女子花木蘭,在邊關(guān)告急之時,挺身而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殺敵立功,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愛國熱情。
毛澤東主席曾親筆書寫《木蘭詩》全文,表達了這位中國人民偉大領(lǐng)袖對木蘭事跡和木蘭精神的推崇與敬仰。
明清以來,以木蘭事跡為題材的、繪畫、音樂等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光彩照人的木蘭形象。
到了近代,一出以木蘭詩為藍本改編創(chuàng)作的古裝豫劇《花木蘭》唱遍神州大地,通過豫劇大師常香玉爐火純青的表演,把一個衛(wèi)國殺敵的古代女英雄花木蘭的形象,刻劃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響亮唱段,膾炙人口,響遍中原。
花木蘭的故事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而且也傳到國外。不久前,木蘭形象被搬上美國銀幕,動畫片《花木蘭》轟動歐美。
據(jù)《商丘縣志》記載,木蘭是虞城營廊人。虞城縣曾于1993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傳說木蘭生日這天,舉辦了木蘭文化節(jié)和木蘭學術(shù)研討會。
為了更好地弘揚木蘭精神和民族文化,促進現(xiàn)代精神文明建設(shè)和物質(zhì)文明建設(shè),推動商丘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發(fā)展,商丘市從2000年開始舉辦木蘭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2002年4月26至29日舉辦的商丘市木蘭文化節(jié)暨經(jīng)濟科技貿(mào)易洽談會是第二屆。這次節(jié)日期間,商丘市將以"文化搭臺、經(jīng)貿(mào)唱戲",開展文化旅游、經(jīng)貿(mào)洽談、產(chǎn)品展銷、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活動。
木蘭詩,不愧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
木蘭節(jié),應當是展示今日商丘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建設(shè)成果的盛大節(jié)日!評《木蘭詩》一課
執(zhí)教過《木蘭詩》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惑,這樣的一首民歌有什么新意可講呢?聽了薛老師的《木蘭詩》對我的啟發(fā)是,對教材的處理是沒有盡頭的。
這節(jié)課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推崇:
一、看畫面,用木蘭(四字短語概括每幅畫面的內(nèi)容),著環(huán)節(jié)既有對課文內(nèi)容的揣摩,又有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時很好的調(diào)動了課堂的氣氛,可謂一箭雙雕。
二、你覺得木蘭是個怎么樣的人?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提出了明確的回答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長期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三、“木蘭是個女英雄,也是個女孩子,本詩中重點刻劃的是哪個形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空前熱烈,學生的觀點針鋒相對,可以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作業(yè)的布置也非常有特色,設(shè)計四枚郵票,因為有了課堂內(nèi)的熱烈討論,估計學生的作業(yè)也會精彩紛呈。
商榷的地方。關(guān)于“木蘭是個女英雄,也是個女孩子,本詩中重點刻劃的是哪個形象?”這個問題,不僅學生在課堂內(nèi)有熱烈的討論,老師們也有迥異的見解。我的看法是:1這樣設(shè)計問題的思路是正確的;2就這個題目本身有兩個致命的錯誤。首先,這是一個選擇疑問句,它有兩個選擇肢,這兩個選擇肢應該是并列的,也就是不能有交叉重復,遺憾的是題目中的兩個選擇肢明顯交叉,“女孩子”與“女英雄”不是一對矛盾概念,所以犯了一個邏輯錯誤;那么把“女英雄”中的“女”去掉行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英雄中有女的,女孩子中也有男的,或許有人會問,題干中不是有“重點刻劃”的字樣嗎,那就是第二方面的問題,到底英雄應該是怎樣,大概命題者心中的英雄是指孔武有力的那種,而女孩子是柔弱的那種,但討論者并沒有認同這種觀點,于是爭論就沒有了明確的方向。
怎樣來處理呢?辦法至少有兩個,命題者先說明英雄與女孩子的概念,然后哉討論,或者干脆討論怎樣的人可算得上英雄,然后在討論木蘭這一英雄形象有說明特點?!赌咎m詩》點評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詩歌名篇,刻畫了一位勤勞善良、勇敢堅強的古代女性。在這節(jié)課中,薛老師教學目標明確,主要解決人物形象和材料的取舍問題。整個教學過程流暢,通過師生雙方的努力,較好的達到預期的目的。
本節(jié)課是《木蘭詩》教學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教師已經(jīng)解決了字詞的疏通問題。在上課之始,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正音。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展示有關(guān)木蘭事跡的圖片,叫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愉悅中熟悉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詩歌運用能力。
這堂課很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教師設(shè)計的問題注重文本并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效地調(diào)動了課堂氣氛。在課堂討論中,教師給學生的其中一個話題是木蘭是個英雄也是一個女孩子,你認為課文重點刻畫的是哪個形象?問題一提出馬上引起學生說話的欲望,同學發(fā)言踴躍,而且都能根據(jù)文本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把課堂氣氛推到了一個高潮。但是我覺得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引導還值得商榷,女英雄和女孩子兩者之間并沒有對立的關(guān)系,不要把女英雄和女孩子割裂開來。
評《木蘭詩》一課
在婦女節(jié)前夕,聽了薛老師執(zhí)教的《木蘭詩》一課,聽了這一堂耳目一新的公開課,對于木蘭這個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女英雄形象,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和感悟。
新穎之一在于朗讀,《木蘭詩》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喜愛誦讀的名篇,薛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除了強調(diào)讀音和停頓以外,還設(shè)置了一些重要的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說出課文的內(nèi)容,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又進一步讓學生重溫了詩篇的內(nèi)容,還訓練了思維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寓裝修施工合同
- 五人合資經(jīng)營合同樣本
- 股權(quán)轉(zhuǎn)讓及承銷合同
- 2024年泰山版小學信息技術(shù)二年級上冊《6 綜合實踐》教學設(shè)計
- 商業(yè)合同審核標準大全
- 中學2024年教育教學專項發(fā)展規(guī)劃執(zhí)行、完成情況
- 品牌推廣合同(三)
- 合同范文:專業(yè)虛擬主機托管
- 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s talk(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按月退費合同范本
-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濰坊市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
- 2025-2030年中國青海省旅游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發(fā)展趨向研判報告
- 人力資源部門2023年度招聘效果分析
-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1章 單元綜合測試卷(北師版 2025年春)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1第1課時Startup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廣東珠海高新區(qū)科技產(chǎn)業(yè)局招聘專員1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數(shù)學-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質(zhì)量監(jiān)測(二)試卷和答案(泉州二模)
- 員工行為守則及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 3學會反思 第一課時 (說課稿) -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2024年國土個人工作總結(jié)樣本(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