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_第1頁
(高清版)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_第2頁
(高清版)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_第3頁
(高清版)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_第4頁
(高清版)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2023-05-23發(fā)布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 l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調查步驟及目標 24.1調查步驟 24.2調查目標 25調查研究內容 25.1地質構造特征 25.2礦床地質特征 25.3礦石質量與選冶技術性能 25.4海洋環(huán)境特征 36調查設備及手段 36.1地質調查 36.2地球物理調查 36.3地球化學調查 36.4羽狀流調查 36.5鉆探調查 36.6海洋環(huán)境調查 47調查工作要求 47.1一般要求 47.2遠景區(qū)調查要求 47.3礦化區(qū)調查要求 47.4勘查靶區(qū)調查要求 48調查工作、成果及質量控制 58.1地質調查 58.2地球物理調查 58.3地球化學調查 68.4羽狀流調查 68.5鉆探調查 68.6海洋環(huán)境調查 6 7Ⅱ9.1樣品的采集 79.2樣品加工處理 9.3樣品實驗分析 710原始調查記錄、資料整理、圖件編制、報告編寫及資源評價 910.1原始調查記錄 10.2資料整理要求 910.3圖件編制 10.4報告編寫 10.5資源評價 附錄A(資料性)大洋多金屬硫化物分類 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海底區(qū)域資源勘探開發(fā)法》、《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2020)、《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GB/T13908—2020)、《勘查目標、礦產資源量和礦石儲量公開報告國際報告模板(2013年11月探礦和勘探規(guī)章》(以下簡稱《規(guī)章》)等。近40年來,我國在國際海底開展固體礦產資源勘查,除《大洋多金屬結核礦產勘查規(guī)程》(GB/T17229—1998)、《大洋多金屬結核資源勘查規(guī)范》(GB/T35571—2017)、《大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查規(guī)范》(GB/T35572—2017)外,尚無與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查相關的規(guī)范。國際海底管理局頒布實施的《規(guī)章》把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查活動分為探礦和勘探兩個階段,其中探礦階段是承包者在獲得勘探合同之前開展的調查活動,勘探階段的前期也會開展部分調查工作;勘探階段是承包者在合同區(qū)開展的旨在為礦產商業(yè)開發(fā)實施的勘探活動。同時,根據勘探程度差異將勘探階段進一步分為一般勘探和詳細勘探。作為國際海底區(qū)域多金屬硫化物礦產資源承包者,所提交的相關報告應符合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有關標準。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qū)域資源勘探開發(fā)法》第七章第二十七條的用語含義中,將深海資源勘探階段前期的活動定義為“資源調查”。本文件的資源調查階段相當于《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GB/T13908—2020)中的普查階段,相當但不局限于《規(guī)章》中的探礦階段。本文件將資源調查階段劃分為遠景區(qū)調查、礦化區(qū)調查和勘查靶區(qū)調查三個步驟,適用于礦產勘查的前一階段,后期實踐經驗成熟以后可擴展為勘查規(guī)范。1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規(guī)范。本文件適用于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工作。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2763.2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觀測GB/T12763.3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3部分:海洋氣象觀測GB/T12763.4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4部分:海水化學要素調查GB/T12763.6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調查GB/T12763.8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8部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GB/T12763.10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調查GB/T17501海洋工程地形測量規(guī)范GB/T30744—2014深海微生物樣品前處理技術規(guī)范DZ/T0130.3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guī)范第3部分:巖石礦物樣品化學成分分析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大洋多金屬硫化物oceanicpolymetallicsulfide洋底由熱液作用形成的富含銅、鋅、鉛等元素的硫化物礦物及伴生礦物的集合體。[來源:GB/T34908—2017,3.1.3,有修改]遠景區(qū)prospectarea通過區(qū)域性的地質、地球物理調查研究和資料分析研究,對有明顯的異常與礦化顯示的地區(qū),結合地質、構造和地形等特征進行綜合評價后圈定的區(qū)域。通過海上調查獲取到多金屬硫化物實物樣品或發(fā)現礦化現象,結合其他調查手段確定可能形成多金屬硫化物的區(qū)域。勘查靶區(qū)explorationresult經調查發(fā)現的礦石或礦化點和物化探異常,將有可能存在礦體的點和異常圈定出來,并推斷礦體可2能分布的范圍,而形成的區(qū)域。熱液區(qū)hydrothermalfield由一個或多個空間位置相對接近、形成環(huán)境(構造和/或圍巖)基本一致的熱液點組成。注:根據熱液區(qū)中是否存在正在活動的熱液流體,可分為活動熱液區(qū)和非活動熱液區(qū)兩大類。4調查步驟及目標4.1調查步驟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可按遠景區(qū)調查、礦化區(qū)調查和勘查靶區(qū)調查三個不同步驟進行。4.2調查目標調查目標包括:a)遠景區(qū)調查在全區(qū)開展以物化探、羽狀流等為主,地質取樣為輔的面上調查工作,圈定遠景區(qū);b)礦化區(qū)調查在遠景區(qū)進一步開展以物化探、羽狀流等為主的詳細調查和取樣工作,圈定礦化區(qū);c)勘查靶區(qū)調查在礦化區(qū)開展更詳細的加密物化探調查和取樣工作,圈定勘查靶區(qū)。5調查研究內容5.1地質構造特征地質構造特征調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a)調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解譯地貌、構造特征及其與礦化的關系。b)調查研究沉積物的成分、類型、地球化學特征、年代、分布和厚度等。c)調查研究構造的基本類型和主要構造的規(guī)模、形態(tài)、產狀、性質、空間分布范圍、發(fā)育的先后次序和組合特征;探討不同期次構造疊加關系及演化序列。研究構造對巖漿活動、礦化蝕變、成礦的控制作用及對礦體的破壞作用。d)調查研究巖漿巖類型、空間分布及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特征,研究其變化規(guī)律、相互關系及對礦體的控制和影響程度。調查研究火山機構及其相關的斷裂、裂隙對礦化空間分布的控制作用。5.2礦床地質特征礦床地質特征調查研究內容主要包括:a)調查研究礦床的種類、規(guī)模、展布范圍、產狀、形態(tài)及其空間變化,并采集化學分析樣和標本;b)調查研究礦化體的地質特征及其與巖漿巖、構造、沉積物等其他地質要素之間的關系;c)調查研究圍巖蝕變的類型、礦物組成、強度、分布范圍和分帶特征,以及蝕變與礦化的關系;d)分析各種反映礦化的找礦標志,包括熱液噴口、硫化物角礫、多金屬沉積物、巖石蝕變、水體羽5.3礦石質量與選冶技術性能礦石質量與選冶技術性能調查研究內容主要包括:3a)分析礦石的工藝礦物學特征,包括賦存狀態(tài)(獨立礦物、類質同象、吸附狀態(tài)、分散狀態(tài)等)、分b)分析礦石的選冶加工性能試驗,包括有用有益有害組分的含量、在選冶過程中的分布規(guī)律、礦石的氧化程度等。5.4海洋環(huán)境特征海洋環(huán)境特征調查研究內容主要包括:a)調查研究區(qū)域的氣象特征(氣壓、氣溫、濕度、風速等的時空分布及其變化等)、物理海洋特征(包括海水溫度、鹽度、海流、海浪、海水透明度等)鹽、痕量金屬和溶解氣體濃度等),分析其時空分布及變化等;b)調查研究區(qū)域的生物生態(tài)特征,包括水層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類、海鳥、哺乳動物和其他各類生物)的種類分布、海底生物群落形態(tài)、生物多樣性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征等,評估水層和底棲生境的食物網結構;c)調查研究區(qū)域的地質基線特征,包括基巖和淺表層沉積物的類型、分布、厚度、沉積通量等,分析沉積物中的生物擾動和活動狀況。6調查設備及手段6.1地質調查主要開展調查區(qū)的巖石、沉積物、構造、礦化等的性質和分布特征等調查研究。調查項目主要包括近底視像與取樣等。調查手段主要包括深海攝像/照相、抓斗、鉆機、拖網取樣器、重力柱取樣器、箱式取樣器和多管取樣器等,以及基于各種載人潛水器(HOV)/有纜潛水器(ROV)平臺的近底定點觀察和取樣等。6.2地球物理調查主要開展調查區(qū)的地球物理特征調查。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重力、磁性、電性、洋殼聲學結6.3地球化學調查主要開展調查區(qū)的地球化學場調查研究,包括沉積物、基巖地球化學調查等。調查項目包括與海底等元素含量,以及重礦物等。調查手段主要包括電視抓斗、箱式、主要開展調查區(qū)的熱液羽狀流的特征調查研究。調查項目主要包括溫度、鹽度、酸堿度(pH值)、甲烷濃度、氧化還原電位(Eh)、濁度和顆粒物等特征。調查手段主要包括溫鹽深儀(CTD)、濁度儀、電化學傳感器、甲烷探測傳感器、懸浮顆粒物采樣器等。6.5鉆探調查工作內容是利用海底鉆機進行取樣。46.6海洋環(huán)境調查主要開展調查區(qū)的氣象和物理海洋、地質、化學和生物基線的調查研究。調查項目包括氣象觀測、物理海洋觀測、地質特性觀測、海水化學分析和生物種類分布及生物多樣性分析等。調查手段主要包括氣象觀測儀、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CTD及各種采水裝置、淺地層剖面儀、電視抓斗、箱式和多管取樣器、沉積物捕獲器、錨系、浮游生物拖網、底棲生物拖網、生物誘捕器以及潛水器近底定點采7調查工作要求7.1一般要求7.1.1調查方法總體以地質調查、羽狀流調查、地球物理調查、地球化學調查為主。7.1.2地球物理調查以測線為主,站位調查為輔;調查方法以海底視像、近底電法、近底磁法等為主,重力、地震、淺層剖面和側掃聲吶等調查為輔;地球物理測線宜垂直于控制礦體走向的構造線布設。7.1.3基礎地質調查測站與地質采樣同步。7.1.4各類調查方法的使用應視調查步驟的不同有所側重。7.2遠景區(qū)調查要求7.2.1全面收集區(qū)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多金屬硫化物礦產等資料,了解區(qū)內的基巖、沉積、地形、構造的性質和分布以及巖漿活動等特征,初步了解區(qū)內多金屬硫化物的分布特征與規(guī)律。7.2.2開展船載多波束地形、重力、磁力探測,羽狀流探測,海底視像探測測線調查,地質采樣等面上調7.2.3收集區(qū)內多金屬硫化物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成分、主要元素和有用元素等資料。7.2.4全面收集調查區(qū)內的水文氣象特征并累積實測數據資料。7.2.5初步了解區(qū)內的物理海洋、海水化學、生物和地質沉積基線本底特征,逐步累積環(huán)境基線數據7.2.6對研究區(qū)多金屬硫化物成礦潛力做出評價,圈定遠景調查區(qū),編制比例尺為1:1000000~1:500000的區(qū)域地質圖、成礦遠景圖等相關圖件。7.3礦化區(qū)調查要求7.3.1在遠景區(qū)內開展較詳細的羽狀流探測、海底視像探測、地質采樣及地球物理探測等測線及站位7.3.2初步了解區(qū)內多金屬硫化物礦石的類型、結構構造、品位、礦物成分、主要元素和有用元素含量等特征,初步研究多金屬硫化物的成礦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7.3.3開展區(qū)內及鄰近海域的水文氣象調查并逐漸累積數據資料。7.3.4大致了解區(qū)內及鄰近海域的物理海洋、海水化學、生物和地質沉積基線本底特征,逐步累積環(huán)境基線數據資料。7.3.5大致了解區(qū)內及鄰近區(qū)域的底棲生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特征,逐步累積數據資料。7.3.6對礦化區(qū)的多金屬硫化物成礦潛力做出評價,圈定和劃分礦化區(qū),編制比例尺為1:250000~1:100000的區(qū)域地質圖、礦化異常圖等相關圖件。7.4勘查靶區(qū)調查要求7.4.1主要以近底/定點探測等在礦化區(qū)內開展更詳細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測線調查和地質5取樣等站位調查。7.4.2對發(fā)現的礦化點、熱液區(qū)及各類地質、物化探異常等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區(qū)內成礦條件及成礦特征,部署少量鉆探工作開展異常驗證調查,圈定勘查靶區(qū),編制比例尺為1:50000~1:10000的地質圖、礦化異常圖等相關圖件。7.4.3在取得相應的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估算預測的資源量,在有條件時可估算推斷的資源量。7.4.4大致了解區(qū)內多金屬硫化物礦石類型和產出狀態(tài),礦石的結構構造、品位、礦物成分、主要元素和有用元素含量等。7.4.5開展礦石選冶性能可選性實驗。7.4.6了解區(qū)內及鄰近海域的物理海洋、海水化學、生物和地質沉積基線本底特征,累積環(huán)境基線數據資料。7.4.7了解區(qū)內及鄰近區(qū)域的底棲生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特征,累積數據資料。8調查工作、成果及質量控制8.1地質調查8.1.1地質填圖內容包括巖漿巖類型及分布,斷裂性質、規(guī)模及分布,沉積物類型及分布,各類熱液異常、熱液噴口性質及分布,礦化點、礦化異常,地形地貌等。各類地質填圖根據不同調查步驟的比例尺和目的任務要求進行。8.1.2地質取樣應具有代表性。采樣網度視調查任務要求和工區(qū)條件確定。測站定位精度應符合調查相應比例尺要求,定點誤差不能大于測網間距的10%。取樣過程中需記錄設備到(見)底、離底、取樣(或觀察點)時的位置與水深。8.1.3近底視像觀測可采用定點觀察和/或測線觀察等方式,調查測線的間距視調查步驟要求和工區(qū)條件確定;需記錄海底地形地貌、底質類型及海底生物等,著重觀察與礦化有關的蝕變、熱液沉積物等信息;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拍照,并存儲視頻和照相資料;搭載水下定位系統(tǒng),獲得與海底視像資料匹配的地理坐標。8.2地球物理調查8.2.1調查測線間距和精度應按調查步驟的要求確定:遠景區(qū)調查可采用路線調查或測線間距不小于4km,礦化區(qū)調查為500m~1000m,勘查靶區(qū)調查為100m~500m。8.2.2地球物理調查工作應根據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的需要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正式測量前應開展方法試驗,選定合適參數。8.2.3多波束地形測量根據調查的比例尺要求,按GB/T12763.10或GB/T17501執(zhí)行。8.2.4船載重力調查根據調查的比例尺要求,按GB/T12763.8執(zhí)行。8.2.5海洋地磁調查分為海面拖曳磁力調查和近底磁力調查兩種。近底磁力調查應兼顧精細地形調查,保持離底高度不大于100m,且應等高作業(yè),調查測線間距不大于400m。其余按GB/T12763.8執(zhí)行。8.2.6拖曳式瞬變電磁調查分為重疊回線裝置和中心回線裝置兩種;根據工作任務和測區(qū)礦化特征及以往物化探工作程度合理確定測區(qū)范圍,以能發(fā)現有意義的最小異常為原則;測量過程中要求船舶航向與航速不變,拖曳航速不大于2.5kn,設備保持離底高度不大于40m。8.2.7自然電位調查根據工作任務和測區(qū)礦化特征及以往物化探工作程度合理確定測區(qū)范圍,以能發(fā)現有意義的最小異常為原則。作業(yè)中要求不極化電極對之間的間距不小于2m,設備保持離底高度不大于100m。68.2.8海底地震調查包括主動源海底地震儀(OBS)和被動源OBS兩種。其中主動源OBS主要用于探測區(qū)域淺部構造等。根據探測目標和工作條件確定OBS的數量、布設位置、放炮線路等。主測線垂直于構造走向,聯(lián)絡線平行于主測線,也可視具體情況布設測線。根據調查比例尺要求,被動源OBS主要用于探測調查區(qū)的天然地震活動及深部構造特征,其布放間隔根據探測目標的范圍確定。8.2.9淺地層剖面或單道地震調查根據探測深度不同,可采用淺地層剖面儀或單道地震系統(tǒng)兩種方式。根據調查的比例尺要求,按照GB/T12763.10執(zhí)行。8.3地球化學調查8.3.1一般采用沉積物及基巖測量方法。同一調查區(qū)的采樣介質和采樣技術條件宜保持一致。8.3.2采樣方法要符合實際情況。采樣布局應合理,密度應適宜。采樣位置應準確,層次應到位。各采樣點標志要確切、清楚,原始記錄應齊全、清晰,符合要求。沉積柱狀樣應做好層次標記,上下次序不應顛倒。8.3.3樣品分析一般按單點樣分析,采樣密度較大時,可按組合樣分析,化探分析元素的選擇應根據大洋多金屬硫化物所反應的異常元素組分綜合確定。8.3.4元素的分析測試方法應有足夠的靈敏度和檢出限,主要元素的報出率應達到90%以上,次要元素報出率應達到80%以上。8.3.5樣品測試的各項監(jiān)控指標應作全面的質量分析和評價。8.4羽狀流調查8.4.1應對相應傳感器進行定期標定,調查中確保傳感器在標定有效期內;探測前,應對搭載的傳感器技術指標、靈敏度及性能進行室內校檢和海上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8.4.2預判羽狀流高度及可能的擴散范圍,確定合理的傳感器懸掛高度;針對不同熱液特征參數確定相應傳感器的安裝和布放方法;最底層至少布放氧化還原電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各一套;濁度傳感器和甲烷傳感器布放間隔不超過150m;傳感器采樣間隔不超過5s。8.4.3到站前對傳感器對時校正,確保所有傳感器時間一致(GMT時間);所有傳感器應采集宗整的上下剖面(作為背景值參考)和近底數據。8.5鉆探調查8.5.1選擇適合的鉆機型號,應符合硫化物鉆探深度和巖心采取率要求。8.5.2按設計的巖心采取率與鉆孔深度要求完成鉆探勘探。8.6海洋環(huán)境調查8.6.1按調查步驟的要求進行環(huán)境基線調查,內容應包括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水化學、物理海洋和氣象等。8.6.2海洋地質調查要求調查基巖和沉積物的種類、分布、厚度及其土工力學特征等,調查內容和質量8.6.3海洋生物調查應以調查底棲生物、浮游生物為主,調查質量按GB/T12763.6、GB/T30744—2014執(zhí)行。8.6.4海水化學調查要求調查海水的化學要素特征,調查內容和質量按GB/T12763.4執(zhí)行。8.6.5物理海洋調查要求調查海水的水文要素特征,調查內容和質量按GB/T12763.2執(zhí)行。8.6.6海洋氣象觀測內容和質量按GB/T12763.3執(zhí)行。79.1樣品的采集礦產調查取樣目標主要是礦體及近礦圍巖,從礦體或近礦圍巖采集代表性樣品,用以進行各項分析、測試、鑒定與試驗,確定礦產質量、物化性質及開采加工技術條件。采樣時應根據工作需要和巖礦變化系統(tǒng)采集,對于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標本也應注意采集。9.1.2基本地質分析樣品的采取不同類型樣品(如抓斗及拖網取得的樣品,重力柱、鉆探等取得的巖心樣品以及硫化物煙囪體等)的采集要求有所不同,按以下原則實行。a)所采集的樣品應遵循礦床研究的完整性原則,具代表性、重復性(兼顧樣品測試正副樣準備)、新鮮性。b)塊狀硫化物、煙囪體碎塊樣品:根據礦化類型(見附錄A)、均勻程度而定,以滿足全面化學分析及巖礦鑒定需求為準。c)硫化物煙囪體樣品:沿礦化變化性大的方向取樣,視煙囪體完整情況,應滿足全面化學分析及巖礦鑒定需求,以1/2煙囪體為宜。d)礦化樣:由礦化類型、均勻程度而定。參照塊狀硫化物、煙囪體碎塊取樣。e)超基性巖及玄武巖:取樣覆蓋蝕變層、過渡層、內部新鮮層部分,以滿足全面化學分析及巖礦鑒定需求為準,一般每個完整巖石樣質量為2kg~3kg。f)巖心樣:采用劈半法,對小直徑(≤55mm)巖心宜將整個巖心作為樣品。巖心采取率應達到規(guī)9.1.3礦石選冶試驗樣品的采集對鉆孔巖心、海底礦化露頭樣品按類型(見附錄A)采集,滿足礦石的可選性實驗要求。9.2樣品加工處理現場選定的樣品應首先稱濕重,并進行含水率、礦石類型及密度測定?;瘜W分析樣品采用分步縮分加工或機械聯(lián)動線加工。在樣品加工全過程中樣品質量總損失率不應大于5%,樣品的縮分誤差應小于3%。機械聯(lián)動線加工:經過一次破碎、縮分,直接達到要求粒度和質量數。應嚴格按照確定的加工方法和操作規(guī)范進行,樣品的縮分均勻性應進行試驗。樣品加工全部達到粒徑1mm~0.83mm(16目~20目)后,縮分為正樣、副樣兩部分,進一步磨細至規(guī)定粒度送化驗室的正樣最大粒徑和最小質量分別為0.097mm(160目)和200g,副樣保存最小質量為500g。分步縮分加工要求:分析樣品的制備按切喬特公式確定縮分系數K。多金屬硫化物礦常用K值:銅礦石K值為0.1~0.2,如礦石中伴有貴金屬時取0.3~0.5。9.3樣品實驗分析主要用于查明礦石中的有用組分含量,是圈定礦體、劃分礦石類型(見附錄A)及資源/儲量估算的8用以確定組合分析、化學全分析項目,為礦床綜合評價提供參考資料。樣品應從基本分析樣品的副樣中抽取。分析礦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組分的含量及分布狀況。依此估算伴生有益組分的資源/儲量。從同一塊段、一個或幾個相鄰探礦工程中提取若干個基本分析副樣,按礦化體、分礦石類型(或品級)、依樣品長度的比例組合成一個樣品。單個組合分析樣品質量一般為100g~200g,分析項目根據光譜全分析和化學全分析結果結合礦床地質特征確定。測定所用的各種儀器設備應經檢查合格,應選擇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推薦的有關分析方法,使用國家認定的或經指定合格的標準溶液,標定結果的相對誤差應小于0.5%在光譜全分析和巖礦鑒定的基礎上按礦體、礦石類型(或品級)采取組合分析副樣或單獨采取有代表性的樣品。鑒定各種礦石類型中主要元素及其他組分的含量,以確定礦石性質和特點。全分析的總和控制在99%~101%。每種礦石類型或品級一般做1個~2個。9.3.5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采用等離子光譜儀、等離子質譜儀鑒定各類礦石中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鉑族元素等。用以確定礦石中主要組分及伴生有益組分的賦存狀態(tài)、物相種類、含量等,為選冶提供依據。樣品從基本副樣中抽取,亦可專門采集有代表性的樣品,采樣與分析應及時進行,以免樣品氧化影響質量。分析項目為礦化主元素的全含量、硫化態(tài)與其他相態(tài)含量。石礦物及脈石礦物組分及其特征,礦物的世代關系等。9.3.8單礦物或人工精礦分析查明稀散元素和貴金屬元素的賦存狀態(tài)、分布規(guī)律、含量及其與主金屬元素的關系,按單礦物估算其礦產資源/儲量。樣品應采自礦體。一般在實驗室內用各種機械分選方法獲得,要注意可靠性與代表性。采集地點和數量應按實際需要確定,用作估算礦產資源/儲量時,可按工程或按塊段采集組合樣,分離人工精礦進行分析。一般送樣質量:單礦物2g~20g,人工精礦30g~50g。9.3.9分析質量檢查樣品分析應由獲得認證的測試單位承擔?,F場分析的樣品應全部進行內部檢查。室內分析樣品應由管理人員分期分批從基本副樣中抽取,編密碼送原測試室進行檢查,內部檢查樣品的數量為基本分析數量的10%,分析結果的質量檢查誤差處理辦法按DZ/T0130.3的相關條款執(zhí)行。910.1原始調查記錄原始調查記錄內容和要求如下:a)原始調查記錄按通行的格式和內容填寫,并有責任人簽字;b)原始調查記錄應確保記錄及時、c)原始地質記錄包括各種樣品(硫化物、基巖、沉積物、水體和生物等)的采集方法、手段、現場觀察內容和分析測試結果、海底視像觀察結果等;d)地球物理調查記錄包括:多波束地形測量、重力測量、地磁測量、瞬變電磁測量、自然電位測量、海底地震調查、淺層剖面測量、ROV/HOV觀測、AUV測量和觀測等數據記錄、班報及有關e)羽狀流調查記錄包括:溫度、鹽度、酸堿度(pH值)、甲烷、濁度、氧化還原電位、硫化氫調查等數據記錄、班報及有關內容;f)海水化學調查記錄包括海水的采樣方法、現場測試內容及分析測試結果等;g)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記錄包括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采樣方法、生物種類和數量等觀測內容;h)物理海洋調查記錄包括采水方法、水的物理化學特征、流場特點及空間結構等;j)原始記錄應選用適當的信息記錄手段,如數字、文字、圖像、視頻等,并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相適應,及時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k)采用計算機進行原始編錄時,應及時將原始數據按規(guī)定格式存儲、入庫;1)原始調查記錄應檢查、驗收,檢查不合格或未經驗收的不應采用。10.2資料整理要求資料綜合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資料綜合整理應符合相關標準,運用新理論、新方法;b)資料綜合整理應包括:海底觀測、地球物理等資料整理和綜合圖件的編制,羽狀流調查資料整試結果、物理性質測試結果、礦物及組構分析結果、礦石質量分析結果等資料整理,綜合圖表編制等;c)盡可能采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圖件制作,并建立數據庫。地質調查資料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依據通用格式,匯編整理相關原始調查數據資料;b)結合巖礦鑒定分析結果對近底視像進行解譯,為地質填圖提供依據;c)系統(tǒng)整理、綜合研究調查過程中取得的各類原始資料,闡明調查區(qū)的地質特征、礦化特征,總結成礦地質條件、找礦標志和成礦規(guī)律,以指導調查工作。地球物理調查資料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依據通用格式,匯編整理相關原始調查數據資料。b)盡可能收集、分析和利用調查區(qū)已有物探資料與推斷成果,有條件時可對物探數據資料重新處理,深入挖掘老資料中的直接和間接找礦信息。c)利用多波束資料編制海底地形圖、立體影像圖等,綜合研究構造背景,揭示調查區(qū)海底地形地貌變化特征和規(guī)律。d)詳細分析解釋調查區(qū)取得的地球物理資料,結合區(qū)內物性資料對區(qū)內的地層、巖體和構造進行推斷,綜合研究成礦環(huán)境和地球物理找礦標志。e)通過不同數據處理方法對重要成礦區(qū)/帶的物探異常(包括弱重磁異常)進行提取和異常辨識,結合物性與化探資料分析局部異常的直接找礦意義,進行定性解釋。有重要意義的礦致異常進行異常源的三維或二維定量反演計算。對開展的大比例尺物探異常查證工作,對獲得的電法、磁力、重力異常要進行再處理,更詳細地全面定量反演,為進一步工程驗證提供布置依據。f)通過大比例尺物探數據的各類常規(guī)處理和對場源空間特征的分析,結合區(qū)域地質礦產特征,系統(tǒng)地推斷控礦構造、巖體或標志層。對間接找礦的標志,也進行粗略的定量反演,進行三維空間地質礦產特征分析。地球化學調查資料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依據通用格式,匯編整理相關原始調查數據資料;b)按項目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地球化學數據處理與異常解譯,繪制地球化學異常圖,為多金屬硫化物調查提供依據。羽狀流調查資料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依據通用格式,匯編整理相關原始調查數據資料;b)對數據進行科學的預處理,包括數據轉換、野值消除、濾波、深度校正等方法,繪制壓力、溫度、鹽度、濁度、甲烷濃度、氧化還原電位等單參數和多參數異常剖面圖、平面分布圖等;c)對不同類型來源的水體顆粒物特征分類研究,提取水體顆粒物異常找礦信息,繪制水體顆粒物分布剖面圖;d)綜合評估不同環(huán)境參數和水體顆粒物對大洋多金屬硫化物的指示作用,建立熱液羽狀流找礦標志物體系,構建熱液羽狀流擴散和演化模型等,指導異常篩選和查證;e)詳細分析解釋調查區(qū)內羽狀流調查資料,結合位置、水深、底質視像等資料綜合判斷異常的真實性和與熱液活動的相關程度。鉆探資料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依據通用格式,匯編整理相關原始調查數據資料;b)綜合分析鉆探結果,研究礦化空間特征,為資源量估算提供依據。海洋環(huán)境調查資料整理應遵循以下要求:a)依據GB/T12763.2、GB/T12763.4、GB/T12763.8、GB/T12763.6中關于物理海洋、海水化學、海洋地質和海洋生物的相關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和整編;b)參考ISAB/25/ltc/6Rev1.0和ISA/02/02進行數據和資料的處理,并提交相關的說明,包括但不限于對元數據的說明、誤差分析、對數據是否充分的評論。所有圖件均應采用統(tǒng)一的黑白地理圖為底圖,主要圖件及要求如下。a)地質圖:按相應調查步驟成圖比例尺的要求成圖,圖面內容應標出海底表面基巖巖性、表層沉積物類型、斷層性質等要素。b)構造綱要圖:按相應調查步驟成圖比例尺的要求成圖,圖面內容應標出所揭露出的構造要素,如圖面地質構造要素簡單,也可將上述兩類圖件合并編制“地質構造圖”。c)海底地形圖:利用多波束地形測量獲得的全覆蓋水深數據,繪制海底地形圖,以反映地形地貌特征。繪圖前,應對海上測量數據進行編輯和預處理。根據測量精度和不同調查步驟,繪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大比例尺圖,應有近底聲學測量數據。應繪制水深等值線圖、三維立體圖和坡度圖等。d)資源評價圖:利用區(qū)內所有測站、測線的地質、地球物理資料,將多金屬硫化物礦化點及與多金屬硫化物成礦相關的地質、地球化學及地球物理礦化異常,以直觀方式表達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的空間分布、成礦遠景及成礦規(guī)律的圖件。圖件比例尺應與各步驟要求相一致。e)各類異常圖及相關地球物理圖件:根據多金屬硫化物找礦的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及水體物理化學等標志信息,編制多金屬硫化物找礦的相關異常圖件。圖件比例尺根據需要確定。根據調查進展,應參照通用格式及時編制海上調查工作的航次現場報告、航次報告,總結調查成果。不同調查步驟都應按通用格式編制相應的調查報告,對遠景區(qū)、礦化區(qū)、勘查靶區(qū)進行評價。根據報告載體性質的不同,將報告分為紙質報告和電子文檔報告兩大類。每類報告的組成文件由報告正文、報告附圖、報告附表和報告附件4個部分組成。全部調查完成后應編制調查區(qū)總結報告,系統(tǒng)總結調查區(qū)資源分布情況。報告的類型及組成與階段報告相同。對實測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羽狀流、重礦物、生物等找礦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資料綜合整理(包括已有資料整理),分析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總結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規(guī)律,確定找礦標志,開展礦產預測,編制綜合成果圖及礦產預測圖,科學劃分成礦遠景區(qū),對遠景區(qū)、礦化區(qū)及勘查靶區(qū)作出綜合評價。對礦化區(qū)和勘查靶區(qū)估算預測的資源量,對部分經過鉆探工程驗證之后的勘查靶區(qū),有條件時可估算推斷的資源量。資源量估算的參數包括:面積、厚度、體重、濕度、品位。在確定邊界指標(邊界品位、邊界厚度)后,可選擇合適的方法(多邊形法、距離倒數法、克里格法等)進行資源量估算。(資料性)大洋多金屬硫化物分類A.1分類參數b)多金屬硫化物的氧化程度;c)多金屬硫化物的礦床類型。A.2分類a)煙囪狀礦石;b)塊狀硫化物礦石;c)網脈狀礦石。按多金屬硫化物礦石的氧化程度,可分為原生礦石、氧化礦石和混合礦石三大類: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