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輪總復習理科數(shù)學課時跟蹤檢測73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_第1頁
高三一輪總復習理科數(shù)學課時跟蹤檢測73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_第2頁
高三一輪總復習理科數(shù)學課時跟蹤檢測73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_第3頁
高三一輪總復習理科數(shù)學課時跟蹤檢測73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_第4頁
高三一輪總復習理科數(shù)學課時跟蹤檢測73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基礎達標]1.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是線段BC,CD1的中點,則直線A1B與直線EFA.相交 B.異面C.平行 D.垂直解析:由BC綊AD,AD綊A1D1知,BC綊A1D1,從而四邊形A1BCD1是平行四邊形,所以A1B∥CD1,又EF?平面A1BCD1,EF∩D1C=F則A1B與EF相交.答案:A2.下列命題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①如果兩個平面有三個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公共點,那么這兩個平面重合;②兩條直線可以確定一個平面;③空間中,相交于同一點的三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④若M∈α,M∈β,α∩β=l,則M∈l.A.1 B.2C.3 D.4解析:根據(jù)公理2,可判斷①是真命題;兩條異面直線不能確定一個平面,故②是假命題;在空間,相交于同一點的三條直線不一定共面(如墻角),故③是假命題;根據(jù)平面的性質可知④是真命題.綜上,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2.答案:B3.已知A,B,C,D是空間四點,命題甲:A,B,C,D四點不共面,命題乙:直線AC和BD不相交,則甲是乙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解析:若A,B,C,D四點不共面,則直線AC和BD不共面,所以AC和BD不相交;若直線AC和BD不相交,但直線AC和BD平行時,A,B,C,D四點共面,所以甲是乙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條件.答案:A4.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是A1D1,A1C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E和A.eq\f(\r(3),2) B.eq\f(3\r(30),10)C.eq\f(\r(30),10) D.eq\f(1,2)解析:如圖,設正方體的棱長為a,取線段AB的中點M,連接CM,MF,EF.則MF綊AE,所以∠CFM即為所求角或所求角的補角,在△CFM中,MF=CM=eq\f(\r(5),2)a,CF=eq\f(\r(6),2)a,根據(jù)余弦定理可得cos∠CFM=eq\f(\r(30),10),所以異面直線AE與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eq\f(\r(30),10).故選C.答案:C5.在封閉的直三棱柱ABC-A1B1C1內有一個體積為V的球,若AB⊥BC,AB=6,BC=8,AA1=3,則VA.4π B.eq\f(9π,2)C.6π D.eq\f(32π,3)解析:△ABC的內切圓的半徑r=eq\f(6+8-10,2)=2,又因為AA1=3<4,所以在三棱柱中體積最大的球的半徑為eq\f(3,2),此時V=eq\f(4,3)π×eq\b\lc\(\rc\)(\a\vs4\al\co1(\f(3,2)))3=eq\f(9,2)π.答案:B6.(2017屆鄭州模擬)如圖所示,ABCD-A1B1C1D1是正方體,O是B1D1的中點,直線A1C交平面AB1D1于點A.A,M,O三點共線 B.A,M,O,A1不共面C.A,M,C,O不共面 D.B,B1,O,M共面解析:連接A1C1,AC(圖略),則A1C1∥所以A1,C1,A,C四點共面,所以A1C?平面ACC1A因為M∈A1C所以M∈平面ACC1A1又M∈平面AB1D1,所以M在平面ACC1A1與平面AB1D1同理A,O在平面ACC1A1與平面AB1D1所以A,M,O三點共線.答案:A7.(2018屆福建六校聯(lián)考)設a,b,c是空間中的三條直線,下面給出四個命題:①若a∥b,b∥c,則a∥c;②若a⊥b,b⊥c,則a∥c;③若a與b相交,b與c相交,則a與c相交;④若a?平面α、b?平面β,則a,b一定是異面直線.上述命題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寫出所有正確命題的序號).解析:由公理4知①正確;當a⊥b,b⊥c時,a與c可以相交、平行或異面,故②錯;當a與b相交,b與c相交時,a與c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異面,故③錯;a?α,b?β,并不能說明a與b“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故④錯.答案:①8.如圖所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C的中點,AA1∶AB=eq\r(2)∶1,則異面直線AB1與BD所成的角為________.解析:如圖,取A1C1的中點D1,連接B1D1因為點D是AC的中點,所以B1D1∥BD,所以∠AB1D1即為異面直線AB1與BD所成的角.連接AD1,設AB=a,則AA1=eq\r(2)a,所以AB1=eq\r(3)a,B1D1=eq\f(\r(3),2)a,AD1=eq\r(\f(1,4)a2+2a2)=eq\f(3,2)a.所以,在△AB1D1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B1D1=eq\f(AB\o\al(2,1)+B1D\o\al(2,1)-AD\o\al(2,1),2AB1·B1D1)=eq\f(3a2+\f(3,4)a2-\f(9,4)a2,2×\r(3)a×\f(\r(3),2)a)=eq\f(1,2),所以∠AB1D1=60°.答案:60°9.如圖,已知圓柱的軸截面ABB1A1是正方形,C是圓柱下底面弧AB的中點,C1是圓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點,那么異面直線AC1與BC解析:取圓柱下底面弧AB的另一中點D,連接C1D,AD,因為C是圓柱下底面弧AB的中點,所以AD∥BC,所以直線AC1與AD所成角等于異面直線AC1與BC所成角,因為C1是圓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點,所以C1D⊥圓柱下底面,所以C1D⊥AD,因為圓柱的軸截面ABB1A1所以C1D=eq\r(2)AD,所以直線AC1與AD所成角的正切值為eq\r(2),所以異面直線AC1與BC所成角的正切值為eq\r(2).答案:eq\r(2)10.如圖,平面ABEF⊥平面ABCD,四邊形ABEF與四邊形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BC綊eq\f(1,2)AD,BE綊eq\f(1,2)FA,G,H分別為FA,F(xiàn)D的中點.(1)求證:四邊形BCHG是平行四邊形;(2)C,D,F(xiàn),E四點是否共面?為什么?解:(1)證明:由題設知,F(xiàn)G=GA,F(xiàn)H=HD,所以GH綊eq\f(1,2)AD.又BC綊eq\f(1,2)AD.故GH綊BC.所以四邊形BCHG是平行四邊形.(2)C,D,F(xiàn),E四點共面.理由如下:由BE綊eq\f(1,2)FA,G是FA的中點,知BE綊GF,所以EF綊BG.由(1)知BG∥CH,所以EF∥CH,故EC、FH共面,又點D在直線FH上,所以C,D,F(xiàn),E四點共面.[能力提升]1.如圖是三棱錐D-ABC的三視圖,點O在三個視圖中都是所在邊的中點,則異面直線DO和AB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A.eq\f(\r(3),3) B.eq\f(1,2)C.eq\r(3) D.eq\f(\r(2),2)解析:由三視圖及題意得如圖所示的直觀圖,從A出發(fā)的三條線段AB,AC,AD兩兩垂直且AB=AC=2,AD=1,O是BC中點,取AC中點E,連接DE,DO,OE,則OE=1,又可知AE=1,由于OE∥AB,故∠DOE或其補角即為所求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DAE中,DE=eq\r(2),由于O是中點,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可以求得AO=eq\r(2),在直角三角形DAO中可以求得DO=eq\r(3).在三角形DOE中,由余弦定理得cos∠DOE=eq\f(1+3-2,2×1×\r(3))=eq\f(\r(3),3),故所求余弦值為eq\f(\r(3),3).答案:A2.在正四棱錐P-ABCD中,PA=2,直線PA與平面ABCD所成角為60°,E為PC的中點,求異面直線PA與BE所成角.解:連接AC,BD相交于O,連接PO,在正四棱錐P-ABCD中,PO⊥面ABCD,故∠PAO=60°,O為AC、BD中點,連接OE,則OE∥PA,則∠OEB(或其補角)為異面直線PA與BE所成角,在△OBE中,OE=1,OB=1,BE=eq\r(2),∴cos∠OEB=eq\f(1+2-1,2×1×\r(2))=eq\f(\r(2),2),∴∠OEB=45°.故異面直線PA與BE所成角為45°.3.如圖所示,三棱柱ABC-A1B1C1,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側棱A1A⊥底面ABC,點E,F(xiàn)分別是棱CC1,BB1上的點,點M是線段AC上的動點,EC=2(1)當點M在何位置時,BM∥平面AEF?(2)若BM∥平面AEF,判斷BM與EF的位置關系,說明理由;并求BM與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1)解法一:如圖所示,取AE的中點O,連接OF,過點O作OM⊥AC于點M.因為側棱A1A⊥底面ABC所以側面A1ACC1⊥底面ABC.又因為EC=2FB=2,所以OM∥FB∥EC且OM=eq\f(1,2)EC=FB.所以四邊形OMBF為矩形,BM∥OF.因為OF?平面AEF,BM?平面AEF,故BM∥平面AEF,此時點M為AC的中點.解法二:如圖所示,取EC的中點P,AC的中點Q.連接PQ,PB,BQ.因為EC=2FB=2,所以PE綊BF,所以PQ∥AE,PB∥EF,所以PQ∥平面AFE,PB∥平面AEF,因為PB∩PQ=P,PB,PQ?平面PBQ,所以平面PBQ∥平面AEF.又因為BQ?平面PBQ,所以BQ∥平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