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3929-2022 低速汽車 驅動橋_第1頁
(高清版)GBT 23929-2022 低速汽車 驅動橋_第2頁
(高清版)GBT 23929-2022 低速汽車 驅動橋_第3頁
(高清版)GBT 23929-2022 低速汽車 驅動橋_第4頁
(高清版)GBT 23929-2022 低速汽車 驅動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代替GB/T23929—2009低速汽車驅動橋2022-10-12發(fā)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3929—2009《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驅動橋》,與GB/T23929—2009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更改了外觀質量要求、油漆涂層的要求(見4.1.3,2009年版的3.3);——增加了氣密性要求和空載磨合要求(見4.2.7、4.2.8);——增加了離合器的要求(見4.2.9、4.3.6);——增加了清潔度要求(見4.3.7);——增加了噪聲要求(見4.3.8);——增加了傳動效率要求(見4.3.9);——增加了離合器性能試驗方法(見5.3);——增加了驅動橋氣密性試驗方法(見5.4);——增加了驅動橋清潔度試驗方法(見5.5);——增加了驅動橋傳動效率試驗方法(見5.6);——增加了驅動橋噪聲試驗方法(見5.7);——更改了出廠檢驗規(guī)則(見6.1,2009年版的5.1);——更改了型式試驗檢驗項目和不合格分類(見6.2.2,2009年版的5.2.2);——更改了標牌、包裝與貯存要求(見第7章,2009年版的第6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低速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34)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聊城大學、泰安玥盈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豐源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南普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山東五征集團有限公司、臺州市金豆豆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雙力車輛有限公司、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農機具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臨沂大學、聊城市新慧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洛陽西苑車輛與動力檢驗所有限公司、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中國農業(yè)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臺州市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研究院、泰安市工業(yè)經濟發(fā)展服務中心。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發(fā)布為GB/T23929—2009,本次為第一次修訂。1低速汽車驅動橋本文件規(guī)定了低速汽車驅動橋(包括鏈傳動驅動橋、變速器連體驅動橋和軸傳動驅動橋)的技術要本文件適用于低速汽車驅動橋的設計、制造和檢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1922—2006油漆及清洗用溶劑油GB/T2828.1計數抽樣檢驗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GB/T23924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干摩擦式離合器JB/T5673—2015農林拖拉機及機具涂漆通用技術條件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技術要求4.1一般要求4.1.1產品應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并按經制造商規(guī)定程序批準的產品圖樣及技術文件制造。4.1.2各零部件應符合相應的零部件標準要求,外購件應有合格證明,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裝配。4.1.3外觀質量符合以下要求。a)鑄造驅動橋橋殼應平整,不應有影響質量的裂紋、夾雜、氣孔等缺陷。焊接驅動橋的橋殼焊縫b)零件表面的金屬經過鍍層和氧化處理層不應剝落和銹蝕。c)外露緊固件外表均應鍍鋅、鈍化或做其他防銹處理。d)驅動橋非配合的外表面油漆涂層應符合JB/T5673—2015中TQ-1-2-DM的規(guī)定。4.2裝配4.2.1零件在裝配前應清洗干凈;不應有影響總成清潔度的金屬屑、銹跡等雜物,裝配時應檢查配對零件的標記是否一致。4.2.2裝配應連接可靠、無松動,緊固件的擰緊轉矩應符合使用說明書或圖樣的規(guī)定。24.2.4驅動橋各部位應按使用說明書或圖樣的規(guī)定加注潤滑油脂或潤滑油。驅動橋各油封及結合面處不應有漏油和滲油現象。4.2.5變速器連體驅動橋變速器部分應有油量檢查或液面限位裝置。4.2.6變速器連體驅動橋變速操縱機構在工作狀態(tài)下,換擋操縱應輕便、平順、靈活、準確、可靠,不應有掛不上擋、亂擋現象,掛擋后不應有自動跳擋、脫擋現象。4.2.7驅動橋裝配完成后,在0.025MPa~0.030MPa試驗壓力下放入試漏液中進行氣密性試驗,保壓3min,驅動橋各部分不應出現氣泡。4.2.8驅動橋通過氣密性試驗后,應進行空載磨合試驗,驅動橋以1000r/min左右的輸入轉速運轉30min。磨合試驗過程中,驅動橋應無異常響聲,且轉向靈活,所有軸承裝置部位溫升應不大于25℃。4.3性能鏈傳動驅動橋或變速器連體驅動橋總成靜扭強度后備系數應不小于2;其他驅動橋總成靜扭強度后備系數應不小于1.8。4.3.2垂直彎曲剛性驅動橋橋殼(架)按3倍額定載荷加載時,每米輪距最大變形量不應超過1.5mm。4.3.3垂直彎曲靜強度鏈傳動驅動橋或變速器連體驅動橋橋殼(架)垂直彎曲(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后備系數應不小于4.5;其他驅動橋橋殼垂直彎曲(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后備系數應不小于6。4.3.4垂直彎曲疲勞壽命試驗數據按對數正態(tài)分布(或威布爾分布),取其中值壽命應不小于80×10?次,試驗樣品中最低壽命應不小于50×10?次。4.3.5總成疲勞壽命4.3.5.1鏈傳動驅動橋或變速器連體驅動橋總成轉動系統(tǒng)疲勞壽命鏈傳動驅動橋在達到50×10*次的試驗循環(huán)次數后,驅動橋主要零件不應損壞,被動鏈輪達到規(guī)定循環(huán)次數后不應有輪齒斷裂、齒面壓碎或嚴重磨損等失效現象。變速器連體驅動橋轉動齒輪的疲勞壽命達到表1規(guī)定的試驗循環(huán)次數后,齒輪不應產生輪齒斷裂、齒面嚴重點蝕(任一處有一點發(fā)生點蝕,面積超過4mm2、深0.5mm);主要零件不應損壞。表1各擋次疲勞壽命變速器類型輸入軸負荷變速器輸出軸循環(huán)次數(×10?)一擋二擋三擋四擋三擋變速器3表1各擋次疲勞壽命(續(xù))變速器類型輸入軸負荷變速器輸出軸循環(huán)次數(×10?)一擋二擋三擋四擋四擋變速器注1:若變速輸出軸轉數不便測量時,可按實際速比換算為輸入軸的轉數,在輸入軸端測量循環(huán)次數。注2:倒擋試驗2h。注3:對四擋以上的驅動橋,按其速度選擇4個最接近一般四擋變速器的擋次,按照四擋變速器要求進行試驗。4.3.5.2其他驅動橋總成齒輪疲勞壽命試驗數據按對數正態(tài)分布(或威布爾分布),取其中值壽命應不低于50×10*次,試驗樣品中最低壽命應不低于30×101次。齒輪失效判斷標準:輪齒斷裂、齒面壓碎、齒面嚴重剝落和齒面嚴重點蝕(齒面疲勞剝落、點蝕總面積占所有齒面大于或等于1%;在單個齒面上的剝落、點蝕面積大于或等于齒面的4%)。驅動橋離合器應符合GB/T23924的要求。驅動橋清潔度限值按工作介質標定灌注量的容積來衡量,驅動橋的清潔度指標應不大于50mg/L,最大顆粒尺寸應不大于80μm。驅動橋噪聲不應超過80dB(A)。按擋位處于最高擋的狀態(tài)試驗時,驅動橋的傳動效率應不小于90%。5試驗方法5.1外觀質量外觀質量用目測法檢驗,涂漆質量的檢查應按JB/T5673—2015的規(guī)定進行。各部位尺寸公差及幾何公差采用相應精度等級的量具檢驗。5.3離合器試驗驅動橋的離合器試驗應按GB/T23924的規(guī)定執(zhí)行。45.4驅動橋氣密性試驗浸水試驗前應將配置的離合器、制動器拆除。5.4.2試漏液的配比將防銹液與水按適當比例混合均勻,用糖度儀測量,測量值為1~1.2。5.4.3.1充氣裝置應能提供1.1倍以上的最大試驗壓力。5.4.3.2充氣裝置應具備壓力調整裝置,并能滿足要求。5.4.3.3在充氣管道的出口處安裝壓力表,壓力表應安裝于實驗者易觀察的位置,壓力表的精度為0.005MPa,量程為試驗壓力的1.5倍~2.5倍。5.4.4試驗水槽5.4.4.1試驗水槽的深度應能使驅動橋任何部位處于試漏液面以下5cm。5.4.4.2試驗水槽內壁應呈白色。5.4.4.3試驗水槽內的試漏液應保持清澈通明。5.4.5.1當驅動橋除主減橋殼腔體,還有其他獨立的腔體時,浸水試驗需要對全部腔體同時進行。5.4.5.2將驅動橋的腔體充以0.025MPa~0.03MPa試驗壓力的氣體,放入試驗水槽中,使驅動橋任何部位處于試漏液面以下5cm。5.4.5.3驅動橋在試漏液中以0.025MPa~0.03MPa的試驗壓力保壓30s后開始檢查,保壓3min內完成試驗,目視檢查各部位有無出現氣泡。有下列情況之一,則判定為氣密性試驗不合格:a)連續(xù)冒出氣泡;b)固定氣泡抹去后,仍有氣泡出現。5.4.6.1試驗結束后,應把驅動橋吊離水面后,再緩慢5.4.6.2氣密性試驗完成后,應清除驅動橋表面的試漏液,保持表面干燥。5.5驅動橋清潔度的測試5.5.1測量器具5.5.1.1濾網:金屬網,網孔尺寸為38μm,不應有目測能見的漏縫和傷痕。5.5.1.2濾膜:孔隙度為5μm,直徑大小根據實際需要選用。濾瓶。5.5.1.4清洗液:推薦使用GB1922—2006規(guī)定的4號普通型油漆及清洗用溶劑油。5.5.1.5萬分之一天平。5GB/T23929—20225.5.1.7帶刻度的大于40倍的顯微鏡。5.5.2試驗準備5.5.2.1清潔度測定應在環(huán)境清潔、通風良好,并有安全措施的室內進行。5.5.2.2操作人員應穿著清潔的工作衣、帽和鞋,并清洗雙手。5.5.2.3測定清潔度用的器具和清洗液應潔凈。5.5.2.4濾網放在清洗液中浸泡10min后取出,待清洗液揮發(fā)后,放入105℃±5℃烘箱內烘60min后,放入干燥器內冷卻30min,稱重待用。5.5.2.5將濾膜放入干凈的稱重瓶中,在90℃±5℃烘箱內打開瓶蓋烘60min后,合上瓶蓋取出,放入干燥器內冷卻30min,稱至恒重(連續(xù)兩次稱重差值不大于0.4mg)后放入干燥器內待用。5.5.3雜質取樣5.5.3.1隨機抽選生產線下線并經檢驗合格的驅動橋作為被測樣品,并將被測樣品的非檢測部位清洗干凈,防止雜質落入被測部位,然后放盡全部潤滑油。5.5.3.2加入不少于二分之一潤滑油容量的清洗液,以最高轉速的三分之二的轉速空轉2min,立即放盡全部清洗液。5.5.3.3分別收集以上全部潤滑油和清洗液(包括刷洗磁性螺塞上雜質的油樣)。5.5.4雜質過濾和稱重5.5.4.1采用濾網加濾膜的過濾方法。先將取得的全部混濁液用清潔的濾網過濾,然后借助微孔過濾裝置進行真空抽濾后,使用濾膜進行細過濾。5.5.4.2全液濾完后,用0.05L潔凈的清洗液沖洗濾網和器壁,使雜質集中到濾膜上。5.5.4.3將濾紙放入干凈的稱量瓶中,在105℃±5℃的烘箱內打開瓶蓋烘30min,合上瓶蓋取出,放入干燥器內冷卻60min,稱至恒重(在天平上進行稱量,且要求連續(xù)兩次烘干稱重的差值不大于0.4mg),放入干燥器內待用。5.5.4.4將過濾后帶有雜質的濾網和濾膜,依次放入盛有4號普通型油漆及清洗用溶劑油、苯或丙酮的玻璃缸中各浸泡20min取出,再用4號普通型油漆及清洗用溶劑油將已洗凈油污的雜質全部洗入瓷盤中,然后用已恒重的濾紙收集雜質。5.5.4.5將帶有雜質的濾紙放入稱量瓶中,再放入105℃±5℃的烘箱內,打開瓶蓋烘2h,稱至恒重。5.5.4.6雜質質量為帶有雜質的濾紙與稱量瓶的質量減去濾紙與稱量瓶的質量,單位為毫克(mg)。5.5.5雜質分析和清潔度計算5.5.5.1用包有玻璃紙的磁鐵分揀雜質中的鐵屑,稱取鐵屑質量,單位為毫克(mg)。5.5.5.2將收集的雜質用顯微鏡測出最大雜質的尺寸(長×寬),單位為微米(μm)。5.5.5.3清潔度按式(1)計算。C——清潔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G——雜質質量,單位為毫克(mg);V——傳動箱潤滑油加注量,單位為升(L)。65.5.5.4將試驗結果數據填入試驗報告中。5.5.5.5最后將雜質放入樣品袋中,寫明驅動橋型號、雜質質量、收集年月。5.6驅動橋傳動效率測定試驗5.6.1試驗條件5.6.1.1試驗在室內開式傳動臺上進行,并應有控溫裝置。5.6.1.2試驗臺的動力源為可調速直流電動機或其他裝置,其加載系統(tǒng)的載荷波動量應不大于5%,平均變動量應不大于1%。5.6.1.3如果試驗臺有增速或減速裝置,則輸入、輸出轉矩-轉速傳感器應接在驅動橋輸入軸和輸出軸與這些裝置之間。如果轉矩-轉速傳感器與試驗臺或驅動橋為剛性連接,其同軸度應不大于φ0.05mm。5.6.1.4測試用轉矩-轉速傳感器與二次儀表配套使用的綜合精度:轉矩為±0.5%滿量程,轉速為±1%滿量程。5.6.1.5測溫精度為±1℃。5.6.1.6試驗用油及試驗油溫按產品圖樣或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5.6.1.7所有儀表試驗前要經過檢定或校準。5.6.2試驗方法5.6.2.1驅動橋的試驗載荷按照技術文件規(guī)定的額定載荷。5.6.2.2輸入轉速為發(fā)動機標定轉速下驅動橋的輸入轉速。5.6.2.3對各擋進行加載試驗,記錄輸入、輸出轉速和轉矩及油溫。5.6.3傳動效率的計算5.6.3.1按式(2)計算輸入功率。式中:Pm——輸入功率,單位為千瓦(kW);Tin——輸入轉矩,單位為牛米(N·m);T——連接裝置在相應輸入轉速下的附加轉矩,單位為牛米(N·m);nin——輸入轉速,單位為轉每分(r/min)。5.6.3.2按式(3)計算輸出功率。式中:Pout——輸出功率,單位為千瓦(kW);T,——左邊驅動輪軸輸出轉矩,單位為牛米(N·m);n?——左邊驅動輪軸輸出轉速,單位為轉每分(r/min);T,——右邊驅動輪軸輸出轉矩,單位為牛米(N·m);n,——右邊驅動輪軸輸出轉速,單位為轉每分(r/min)。5.6.3.3按式(4)計算第i擋傳動效率。7式中:5.7驅動橋噪聲試驗5.7.1噪聲檢測條件5.7.1.1在試驗臺上檢測空載噪聲。5.7.1.2驅動橋噪聲測試條件按表2進行,聲級計的放置位置如圖1、圖2所示。表2驅動橋噪聲測試條件擋位測量距離/mm輸入轉速/(r/min)前進擋1000±10主機最高車速時對應的輸入轉速倒擋1000±10主機最高車速時對應的輸入轉速圖1驅動橋聲級計的放置位置1圖2驅動橋聲級計的放置位置25.7.1.3驅動橋的輸入轉速為允許的最大轉速,轉速測量儀的精度不低于1%滿量程。5.7.1.4驅動橋的工作油溫控制在50℃±10℃。5.7.1.5聲級計的位置除地面外,與任何反射體之間的距離不小于2m,且地面不能因振動而顯著輻射聲能。5.7.1.6噪聲測量使用I型或以上精密聲級計,在使用前應檢查電池電壓并對儀器進行校準。5.7.2噪聲檢測方法85.7.2.2記錄各點噪聲值,測量結果取各測點中的最大值。5.7.2.3驅動橋的噪聲與環(huán)境噪聲之差應不小于3dB(A),兩者之差大于10dB(A)時不予考慮,如兩者之差為3dB(A)~10dB(A)(驅動橋的噪聲大于背景噪聲),應按表3進行修正(即噪聲值減去修正值)。表3背景噪聲修正值單位為分貝所測噪聲與背景噪聲的差值3修正值3215.8變速器連體驅動橋變速操縱機構穩(wěn)定性試驗變速器連體驅動橋配套的變速操縱裝置,模擬低速汽車運行狀態(tài),在其設計位置處可與驅動橋前、后相對移動7mm,上、下相對擺動各50mm的試驗臺。驅動橋總成連接在試驗臺上,輸入軸以1000r/min左右的轉速空載運行,變速操縱機構與驅動橋相對在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各極限位置換各擋并各運轉3min,檢查換擋及掛擋運轉中是否有掛不上5.9靜扭強度試驗5.9.1試驗目的考核驅動橋總成中抗扭的最薄弱零件,計算靜扭強度后備系數。5.9.3.1鏈傳動驅動橋試驗轉矩按式(5)進行計算。式中:Tn——鏈傳動驅動橋靜扭強度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mx——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單位為牛米(N·m);iy——變速器第1擋速比,取4;ip——發(fā)動機至變速輸入軸速比,取2;i?——主傳動速比,取3。5.9.3.2變速器連體驅動橋試驗轉矩按式(6)進行計算。Tvr=Temx·ip…………(6)式中:9Tvr——變速器連體驅動橋靜扭強度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mx——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單位為牛米(N·m);ip——發(fā)動機至變速輸入軸速比,取2。5.9.3.3其他驅動橋試驗轉矩按式(7)、式(8)進行計算,取其中的較小值為試驗轉矩T,。Tpe——按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最大轉矩計算的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mx——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單位為牛米(N·m);iu——變速器第1擋速比。Tp=Q·φ·rk/i?Tφ——按最大附著力算至減速器主動齒輪的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Q——靜滿載軸荷,單位為牛(N);φ——附著系數,取0.8;rk——輪胎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i。——主減速器速比。將總成的兩個輪轂和板簧支座固定于試驗臺架上,保持半軸軸線水平。通過1:1的鏈輪鏈條傳動在主動鏈輪上逐漸加載至2.0倍試驗轉矩或驅動橋總成傳動系統(tǒng)中任一零件扭斷(壞),記錄2.0倍試驗轉矩或扭斷(壞)時輸入軸的加載轉矩和轉角。將總成的兩個輪轂固定于試驗臺支架上,變速輸入軸通過滑動配合的軸承支座固定于試驗臺架上,將靜扭加載裝置與輸入軸連接。變速桿掛1擋,緩慢加載至2.0倍試驗轉矩或驅動橋總成傳動系統(tǒng)中任一零件扭斷(壞),記錄2.0倍試驗轉矩或扭斷(壞)時輸入軸的加載轉矩和轉角。應按以下順序進行試驗:a)把裝好的驅動橋總成的橋殼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驅動橋總成輸入端(即減速器主動齒輪一端)與扭力機輸出端相連,驅動橋輸出端(即半軸輸出端或輪轂)固定在支架上;b)調整扭力力臂,使力臂在試驗過程中處在水平位置上下擺動,并校準儀器;c)開動扭力機(扭力機輸出端轉速應不大于0.25r/min),緩慢加載至1.8倍試驗轉矩或任一零件扭斷(壞),通過X-Y記錄儀記錄T-0曲線,記錄1.8倍試驗轉矩或扭斷(壞)時的轉矩和轉角。取所有樣品的靜扭斷(壞)轉矩的最小值Tk。靜扭強度后備系數按式(9)、式(10)或式(11)計算。a)鏈傳動驅動橋:Kk——靜扭強度后備系數;Tni.——鏈傳動驅動橋靜扭強度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b)變速器連體驅動橋:Kk=Tk/TNr………(10)式中:Txr——變速器連體驅動橋靜扭強度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p——其他驅動橋靜扭強度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5.10垂直彎曲剛性和垂直彎曲靜強度試驗5.10.1試驗目的考核驅動橋橋殼(架)垂直彎曲剛性和垂直彎曲靜強度,計算其滿載軸荷時每米輪距最大變形量和垂直彎曲失效(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后備系數。液壓疲勞試驗機或相應的其他試驗機,百分表(或位移傳感器)等。5.10.3.1鏈傳動驅動橋架(包括除制動器以外的所有驅動橋零件)鏈傳動驅動橋架應按以下程序進行試驗。a)將驅動橋架安裝于試驗臺支架,并且調平。如力點為兩鋼板彈簧座中心,則支點應為該軸輪距的相應點,即支承半浮式半軸伸出的錐形軸徑的相應輪距處。b)安裝時保證加力方向與驅動橋架軸管中心線垂直,支點應能滾動,以便加載變形時不致產生運動干涉。c)安裝后,預加載至滿載軸荷(半軸軸徑φ≤30時為8800N,30<p≤35時為13000N,p>35時為17600N)2次~3次。d)卸載至零時,調整百分表至零位,測點應不少于6點,如圖3所示。e)從零開始緩慢加載。做驅動橋架垂直剛性試驗時,最大試驗負荷為2.5倍的靜滿載軸荷。從零加至最大試驗負荷過程中記錄不應少于6次,并應記錄靜滿載軸荷和最大試驗負荷時各測點的位移。每個橋架最少測3次。每次試驗開始時都應將百分表調至零位。f)做驅動橋架垂直彎曲靜強度試驗時取下百分表,加載至4.5倍靜滿載軸荷或橋殼失效(斷裂或嚴重塑變),中間不應反復,記錄失效時的載荷Qn?!鹆c×百分表測點圖3驅動橋架垂直彎曲剛性試驗力點、支點及測點位置簡圖連體驅動橋橋殼應按以下程序進行試驗。a)把裝有減速器殼和后蓋的橋殼安裝在支架上,橋殼應放平。如果力點為兩鋼板彈簧座中心,則支點為該軸輪距的相應點,或者將力點和支點位置互換。b)安裝時保證加力方向與橋殼軸管中心線垂直,支點應能滾動,以適應加載變形不致產生運動干涉。c)安裝后,預加載至滿載軸荷2次~3次,卸載后開始正式測量。d)卸載至零時,調整百分表至零位,測點位置不應少于6點,如圖4所示。---力點一百分表測點圖4橋殼垂直彎曲剛性試驗力點、支點及測點位置簡圖e)緩慢加載,從零開始記錄百分表。橋殼垂直彎曲剛性試驗負荷為3.0倍靜滿載軸荷。從零至3倍靜滿載軸荷的過程中記錄不應少于8次,且應記錄滿載軸荷與3倍靜滿載軸荷時各測點的位移量。每根橋殼最少測3次。每次試驗開始時都應把百分表調至零位。f)做橋殼垂直彎曲靜強度試驗時,當加載至3.0倍靜滿載軸荷時,取下百分表,一次加載至破壞,中間不應反復。記錄失效(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載荷Qa。計算驅動橋殼(架)靜滿載軸荷時最大位移點位移量和輪距之比的數值,并畫出每個記錄負荷下各測點的位移量的連接折線圖。按式(12)計算每個樣品的垂直彎曲失效(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后備系數,取所有樣品垂直彎曲失效(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后備系數的最小值Kmi為最終試驗結果。式中:K?——垂直彎曲失效(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后備系數;Qn——垂直彎曲失效(斷裂或嚴重塑性變形)載荷,單位為牛(N);Q——靜滿載軸荷,單位為牛(N)。5.11驅動橋橋殼(架)垂直彎曲疲勞試驗5.11.1試驗目的本試驗只適用于考核非獨立懸掛、全浮式半軸結構的驅動橋橋殼、鏈傳動驅動橋架和變速器連體驅動橋橋殼(不裝差速器以外的齒輪)的垂直彎曲疲勞壽命。5.11.2試驗裝置液壓疲勞試驗機或相應的其他試驗機,載荷誤差為±1%滿量程。5.11.3.1試驗下限載荷為50%靜滿載軸荷。5.11.3.2鏈傳動驅動橋架和變速器連體驅動橋橋殼上限載荷為2.0倍靜滿載軸荷;其他驅動橋橋殼上限載荷為3.0倍靜滿載軸荷。5.11.3.3采用正弦波交變載荷加載,試驗頻率隨設備而定。5.11.4.1橋殼(架)的安裝及力點、支點位置要求同5.10.3.1和5.10.3.2。5.11.4.2安裝后,預加載至上限載荷3次,卸載后開始試驗。5.11.4.3載荷達到5.11.3規(guī)定的數值時開始記錄試驗次數。5.11.4.4試件出現斷裂時停機,記錄停機時間、損壞部位和斷裂情況。驅動橋橋殼疲勞壽命按對數正態(tài)分布處理。5.12驅動橋總成齒輪疲勞壽命試驗檢驗驅動橋總成齒輪的疲勞壽命。閉式試驗臺或開式試驗臺,轉矩轉速儀。GB/T23929—20225.12.3試驗條件5.12.3.1試驗轉矩Tpe=Tcmax·iki…(13)式中:Tp——按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計算的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mx——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單位為牛米(N·m);ig——變速器第1擋速比。式中:T——按最大附著力算至減速器主動齒輪的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Q——靜滿載軸荷,單位為牛(N);φ——附著系數,取0.8;rk——輪胎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i?——主減速器速比。5.12.3.2潤滑油被試驅動橋內潤滑油應按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牌號加注。正式試驗時,普通油控制在70℃~90℃,雙曲線齒輪油控制在85℃~120℃。5.12.4試驗程序5.12.4.1記錄空負荷下正車和倒車的嚙合印跡。三種轉矩由小到大進行磨合,每種轉矩下以主動輪運轉2×10*次~3×10*次循環(huán)(主動輪每轉一周為一個循環(huán))作為磨合時間。5.12.4.3正式試驗:磨合后按T。轉矩加載,按5.12.3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進行試驗。直至齒輪失效為止。失效形式有輪齒斷裂、齒面壓碎、齒面嚴重剝落和齒面嚴重點蝕。5.12.5數據處理齒輪疲勞壽命遵循對數正態(tài)分布(或威布爾分布),取其中值疲勞壽命。5.13驅動橋總成轉動系統(tǒng)疲勞壽命試驗5.13.1試驗目的測試驅動橋總成轉動系統(tǒng)疲勞壽命。5.13.2試驗裝置開式(或閉式)試驗臺、轉速轉矩儀等。鏈傳動驅動橋扭轉疲勞試驗轉矩按式(15)進行計算。式中:Tpn—-鏈傳動驅動橋扭轉疲勞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emx——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單位為牛米(N·m);i——變速器第1擋速比,取4;ip——發(fā)動機至變速輸入軸速比,取2;i?——主傳動速比,取3。變速器連體驅動橋扭轉疲勞試驗轉矩按式(16)進行計算。式中:Tpr——變速器連體驅動橋扭轉疲勞試驗轉矩,單位為牛米(N·m);Tmx——允許配套的最大功率發(fā)動機的最大轉矩,單位為牛米(N·m);ip——發(fā)動機至變速輸入軸速比,取2。試驗轉矩的測試精度控制在±1.5%范圍內。被測試驅動橋內潤滑油按技術條件規(guī)定牌號加注。正式試驗時油溫控制在70℃~90℃。5.13.4鏈傳動驅動橋試驗程序5.13.4.1將總成的兩個板簧支座固定于試驗臺支架上,保持半軸軸線水平。兩個輪轂與試驗臺加載裝置連接。通過被動鏈輪齒數和主動鏈輪齒數之比為1的鏈傳動,在主動鏈輪軸上以550r/min~725r/min的轉速驅動主動鏈輪。5.13.4.2用5.13.3.1計算的Tm,按0.25Tm、0.5Tpn、0.75Tpn三種負荷由小到大進行磨合。每種負荷下以被動鏈輪運轉0.7×10?次循環(huán)(被動鏈輪每轉一周為一個循環(huán))作為磨合時間。5.13.4.3正式試驗開始后按T。加載,按5.13.3規(guī)定的條件進行試驗,直至被動鏈輪的循環(huán)次數達到50×101次為止。檢查并記錄循環(huán)次數和損壞情況。5.13.5變速器連體驅動橋、軸傳動驅動橋試驗程序5.13.5.1將總成的兩個板簧支座模擬實際使用狀態(tài)固定于試驗臺支架上,兩個輪轂與試驗臺加載裝置連接。直接驅動變速輸入軸。5.13.5.2以0.5Tm轉矩和1100r/min~1450r/min驅動變速輸入軸對各擋齒輪磨合2h,清洗后正式試驗。5.13.5.3試驗采用高擋優(yōu)先試驗與中低擋循環(huán)試驗結合進行。按表1要求先將高擋試驗完成,后對中低擋按循環(huán)試驗法分5個循環(huán)進行重復試驗,每個循環(huán)從低擋開始逐次向中擋循環(huán)轉換。前進擋5個循環(huán)完成后,進行2h的倒擋運轉。每個擋位的每個試驗循環(huán)次數為該擋位應循環(huán)總次數(見表1)的五分之一(高擋除外)。完成上述試驗循環(huán)后,記錄變速器連體驅動橋的損壞或沒有達到試驗循環(huán)就損壞的情況。6檢驗規(guī)則6.1出廠檢驗6.1.1每臺驅動橋應經制造廠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產品出廠應附有合格證。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