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浙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浙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浙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浙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三模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諱某,字凝遠,固始人。父嵩,以累舉進士推恩,閉門教子,不肯仕,累贈奉直大夫。公,奉直第二子,幼有美質,讀書日數(shù)千言,學為文,輒驚其長老。崇寧中,甫年十八,入太學,聲名籍甚。會女真陷全燕,乘虛南下,兩河皆震,吏士相顧無人色,或委官去??はA軍,公南方書生,平生不習金鼓,初成意公難之。而公得檄即行不暇秣馬冒兵往來軍賴以無之。虜出塞,會公亦遭奉直憂,始南歸。終喪,得南劍州順昌縣尉。時所在盜起,公素得士心,徐設方略,窮其窟穴,未幾悉平。調泉州安溪縣丞,改宣教郎,猶安其官,不求徙。有自吏部擬注來代者,始徙南安縣丞。其恬于仕進如此。南安大饑,民棄子者相屬,公請于州,出常平錢米,設安養(yǎng)院于延福僧舍,糜粥湯液,皆不失其宜。明年,歲豐,悉訪其所親歸之。遷知晉江縣,會詔造戰(zhàn)艦,公躬督其役。勞費視他邑省殆半,而事獨先期辦。安撫使張忠獻公聞于朝,特減磨勘年①,遂為荼事司干辦公事。公于是行能已為時所知。秩滿,造行在所,顧不數(shù)見公卿。赴銓,得通判南劍州而歸。將之官,以紹興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疾不起,享年六十有八。積寄祿官至左朝奉大夫,累贈正議大夫。

(節(jié)選自《全宋文·傅正議墓志銘》,有刪改)材料二:傅公在學校二十年,聲震京師,同舍生去為公卿者袂相屬,而公始僅得一第。既仕矣,適時艱難,妄男子往往起閭巷,取美官,公又棄不用,則亦何自樂哉?及讀所作《至樂庵記》,自道其胸中恢疏磊落,所以樂而忘憂者,文辭辨麗動人,有列御寇②、莊周之遺風,然后知公蓋有道者?;蛟?使天以富貴易公之樂,公其許之乎?予曰:公所以處貧賤者,則其所以處富貴也。顏回之簞瓢,周公之袞繡,一也。觀斯文者盍以是求之。(節(jié)選自《全宋文·跋傅正議至樂庵記》,有刪改)【注】①減磨勘年:凡官員任用、升遷都有規(guī)定任期年限,若獲朝廷恩例,可減少一定年數(shù),提前轉官或參選,稱減年。②列御寇:列子,道家代表人物。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而公得檄A即行B不暇C秣馬D冒兵E往來F軍G賴H以無乏。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學,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始設于漢武帝時期,一般設在京城,“聲震京師”發(fā)生在傅公就讀太學期間。

B.“會公亦遭奉直憂”的“憂”與《屈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中的“憂”含義相同。C.“悉訪其所親歸之”中的“歸”與《歸去來兮辭》“聊乘化以歸盡”中的“歸”用法、含義均不同。D.“周公之袞繡,一也”中的“一”與《蘭亭集序》“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中的“一”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傅公幼時每天讀數(shù)千字,剛開始學習作文章常被長者稱贊,后剛滿十八歲就進入太學,并聲譽顯赫。B.女真南下進攻時一些官員棄官逃走,傅公雖為一介書生,不曉軍事,但仍為軍隊供應軍餉,可見其忠肝義膽。C.傅公擔任南安縣縣丞時恰逢當?shù)匕l(fā)生嚴重饑荒,他號召官員募集錢糧,為難民提供飯食,做法都合乎時宜。D.同寫傅公,但因文體不同,材料一簡述傅公生平事跡,材料二側重他人對傅公的評價,兩者互為補充。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公素得士心,徐設方略,窮其窟穴,未幾悉平。(2)妄男子往往起閭巷,取美官,公又棄不用,則亦何自樂哉?14.材料二中作者認為傅公“有列御寇、莊周之遺風”,請結合兩則材料概括其表現(xiàn)。(3分)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階段性考試(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原道章學誠學于圣人,斯為賢人。學于賢人,斯為君子。學于眾人,斯為圣人。非眾可學也,求道必於一陰一陽之跡也。自有天地,而至唐、虞、夏、商,跡既多而窮變通久之理亦大備。周公以天縱生知之圣,而適當積古留傳,道法大備之時,是以經綸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則亦時會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蓋自古圣人,皆學于眾人之不知其然而然,而周公又遍閱于自古圣人之不得不然而知其然也。周公固天縱生知之圣矣,此非周公智力所能也,時會使然也。譬如春夏秋冬,各主一時,而冬令告一歲之成,亦其時會使然,而非冬令勝于三時也。故創(chuàng)制顯庸之圣,千古所同也。集大成者周公所獨也時會適當時而然周公亦不自知其然也。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苯袢私脏忘h人不知孔子矣,抑知孔子果成何名乎?以謂天縱生知之圣,不可言思擬議,而為一定之名也,于是援天與神,以為圣不可知而已矣。斯其所見,何以異于黨人乎?天地之大,可一言盡??鬃与m大,不過天地,獨不可以一言盡乎?或問何以一言盡之,則曰:學周公而已矣。周公之外,別無所學乎?曰:非有學而孔子有所不至;周公既集群圣之成,則周公之外,更無所謂學也。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孔子學而盡周公之道,斯一言也,足以蔽孔子之全體矣。“祖述堯、舜”,周公之志也?!皯椪挛摹⑽洹?,周公之業(yè)也。一則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再則曰:“甚矣吾衰,不復夢見周公?!庇衷唬骸拔釋W《周禮》,今用之?!庇衷唬骸坝粲艉跷脑眨∥釓闹?。”哀公問政,則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被騿枴爸倌嵫蓪W?”子貢以謂“文、武之道,未墜于地”?!笆龆蛔鳌?,周公之舊典也?!昂霉琶羟蟆?,周公之遺籍也。黨人生同時而不知,乃謂無所成名,亦非全無所見矣。后人觀載籍,而不知夫子之所學,是不如黨人所見矣。而猶嗤黨人為不知,奚翅【注】百步之笑五十步乎?故自古圣人,其圣雖同,而其所以為圣,不必盡同,時會使然也。惟孔子與周公,俱生法積道備無可復加之后,周公集其成以行其道,孔子盡其道以明其教,符節(jié)吻合,如出于一人,不復更有毫末異同之致也。然則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與神,而為恍惚難憑之說哉?(選自《文史通義》)【注】奚翅:何止,豈但。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賦分。(3分)集大成者A周公B所獨也C時會適當時而然D周公E亦不自知G其H然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含義及相關用法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道法大備之時”的“備”,意為“完備”;與成語“求全責備”的“備”字詞義相同。B.“時會使然也”的“時”,意為“時機”,與《齊桓晉文之事》“無失其時”中“時”詞義相同。C.“憲章文、武”中“憲章”與《答司馬諫議書》“以膏澤斯民”中“膏澤”用法不同。D.“郁郁乎文哉”的“文”,意為“文采”,與《論語十二章》中“文質彬彬”的“文”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春夏秋冬,各自掌管一個季節(jié),而冬季之所以勝過其它三個季節(jié),是因為冬季宣告了一年的完成。B.周公是集群圣之大成的圣人,在他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學問了,孔子向周公學習,所以沒有孔子沒有學的東西了。C.作者認為達巷黨人說孔子“無所成名”的行為尚有見地,但后人閱讀書籍,卻不了解孔子所學,這是不應該的。D.自古成圣的方法,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周公集大成以行其道,孔子向周公學道,并闡明周公所教,其道如出一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今人皆嗤黨人不知孔子矣,抑知孔子果成何名乎?(4分)(2)然則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與神,而為恍惚難憑之說哉?(4分)14.結合材料第二段,概括作者認為孔子“學周公而已矣”的依據(jù)。(3分)2024屆浙江省義烏市普通高中高三適應性考試(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豫讓遁逃山中,曰:“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弊溽屓ブ<热?,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于所當過之橋下。使兵圍之。豫讓曰:“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庇谑窍遄幽耸故钩忠屡c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選自《史記·刺客列傳》,有刪改)材料二:若夫豫讓為智伯臣也,上不能說人主使之明法術度數(shù)之理以避禍難之患,下不能領御其眾以安其國;及襄子之殺智伯也,豫讓乃自黔劓,敗其形容,以為智伯報襄子之仇。是雖有殘刑殺身以為人主之名,而實無益于智伯若秋毫之末。此吾之所下也,而世主以為忠而高之。(選自《韓非子》)材料三: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日:“凡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敝^非忠可乎?昔郄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于心也。國士,濟國之士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暴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諄切懇至,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于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于斬衣而死乎?讓于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奏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ㄟx自方孝孺《豫讓論》,有刪改)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讓A于此時B曾無一語C開悟D主心E視伯之F危亡G猶越人視秦人之肥H瘠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卒,指最終,終于,表示事情的完成、終結,與成語“不忍卒讀”的“卒”詞義相同。B.形容,指形體容貌,與《屈原列傳》中“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容”詞義相同。C.下,指輕視,看不起,與《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下”用法相同。D.不勝,指禁不住,不能忍受,與《鴻門宴》中“刑人如恐不勝”的“不勝”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豫讓遇智伯,受重用,在智伯被滅后,逃到山中,為報知遇之恩毅然選擇多次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B.豫讓埋伏刺殺趙襄子未遂,趙卻非常理解豫讓的行為,認為他是義士,并將自己的衣服相贈以成全他。C.郄疵侍奉智伯,能洞察韓魏的企圖,積極為智伯建言獻策,雖結果不盡如人意,也可算是無愧于心了。D.智伯暴虐為政,荒淫無度而又貪得無厭,他不接受豫讓的建議,在討伐趙襄子時,反而招致身死國滅。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4分)(2)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4分)14.司馬遷、韓非子和方孝孺對豫讓的評價褒貶不一,請簡要分析。(3分)2024屆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高三下學期5月適應性考試(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優(yōu)施教驪姬夜半而泣謂公曰:“吾聞申生①甚好仁而強,甚寬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謂君惑于我,必亂國,無乃以國故而行強于君。盍殺我,無以一妾亂百姓?!惫唬骸胺蜇M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驪姬曰:“吾聞之外人之言曰:為仁與為國不同。為仁者,愛親之謂仁;為國者,利國之謂仁。故長民者無親,眾以為親。茍利眾而百姓和,豈能憚君?以眾故不敢愛親,眾況厚之,彼將惡始而美終,以晚蓋者也。凡民利是生,殺君而厚利眾,眾孰沮之?今夫以君為紂,若紂有良子,而先喪封,無章其惡而厚其敗。鈞之死也無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廢祀至于今。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難至而恤之,其何及矣!”公懼曰:“若何而可?”驪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釋君?!惫唬骸安豢膳c政。我以武與威,是以臨諸侯。未而亡政,不可謂武;有子而弗勝,不可謂威。我授之政,諸侯必絕;能絕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國,不可忍也。爾勿憂,吾將圖之。”(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材料二:陳王涉讀《國語》言申生事,顧博士②曰:“始余信圣賢之道,乃今知其不誠也。先生以為何如?”答曰:“王何謂哉?”王曰:“晉獻惑聽讒,而書又載驪姬夜泣公,而以信入其言。人之夫婦夜處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雖黔首猶然,況國君乎?予以是知其不信,乃好事者為之辭,將欲成其說以誣愚俗也。故使予并疑于圣人也?!辈┦吭唬骸安蝗灰?。古者人君外朝則有國史,內朝則有女史。舉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以無諱示后世。善以為式,惡以為戒,廢而不記,史失其官。故凡若晉侯、驪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若夫設教之言,驅群俗,使人入道而不知其所以者也。今此皆書實事,累累若貫珠,可無疑矣。”王曰:“先生真圣人之后也。今幸得聞命,寡人無過焉。”(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注]①申生: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太子。獻公的妃子姬為了讓自己親生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申生,最終申生被逼自殺。②博士:文中指孔鮒,孔子八世孫。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鈞之死A也B無必C假手于武王D而其世E不廢F祀G至于今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惑,指迷惑?!皞鞯朗軜I(yè)解惑”的“惑”表示疑惑、困惑,二者詞義不相同。B.愚,指使人變得愚昧、愚笨。與《過秦論》“以愚黔首”中的“愚”用法相同。C.掩,掩藏、隱藏?!皠莅挝逶姥诔喑恰钡摹把凇北硎菊谏w,兩者詞義不相同。D.累累,連綴不斷、連續(xù)成串的樣子。與成語“罪行累累”的“累累”詞義不同。12.下列對兩則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獻公聽到驪姬對申生的讒言后有些猶豫疑惑,驪姬又在優(yōu)施的教導下在夜里對著晉獻公哭訴,終于讓他相信自己所說的話,這些事情都被史官記載下來。B.驪姬認為施行仁義的人,把愛自己的親人稱作仁,而效忠國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稱作仁,如果愛親人妨害了效忠國家,則可以弒殺君父,比如紂王的兒子。C.晉獻公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諸侯,依靠的是武力與威勢,一旦交出政權導致失去二者,諸侯就會斷絕與晉國的邦交,繼而謀害晉國,這是國君所不能容忍的。D.陳王涉讀書具有質疑精神,并主動向博士官子鮒請教,聽了子鮒的一番話后,贊賞他不愧是圣人之后,并感嘆有幸聽到子鮒的教誨,自己就可以沒有過失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大難至而恤之,其何及矣?。?)善以為式,惡以為戒,廢而不記,史失其官。14.陳王涉質疑“驪姬夜泣公”真實性的依據(jù)是什么?子鮒是從哪兩個角度進行解答的?請簡要分析。2024屆浙江省精誠聯(lián)盟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小題。十一月乙亥,王僧辯又奉表曰: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雖醉醒相扶,同歸景毫①,式歌且誦,總赴唐郊。猶懼陛下俯首潸然,讓德不嗣。傳車在道,方慎宋昌之謀;法駕已陳,尚杜耿純之勸。岳牧翹首,天民累息。臣聞星回日薄,擊雷鞭電者之謂天;岳立川流,吐霧蒸云者之謂地。苞天地之混成,洞陰陽之不測,而以裁成萬物者,其在圣人乎!故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秉S屋廟堂之下,本非獲已而居;明鏡四衢之尊,蓋由應物取訓。伏惟陛下稽古文思,英雄特達,比以周旦,則文王之子;方之放勛,則帝摯之季。千年旦暮,可不在斯。庭闕湮亡,鐘鼎淪覆,嗣膺景歷,非陛下而誰?豈可使赤眉更立盆子,隗囂托置高廟。陛下方復從容高讓,用執(zhí)謙光。展其矯行偽書,誣罔正朔,見機而作,斷可識矣。匪疑何卜,無待蓍龜。日者,公卿失馭,禍纏霄極,侯景憑陵,奸臣互起,率戎伐穎,無處不然,勸明誅晉,側足皆爾。刁斗夜鳴,烽火相照。中朝人士,相顧銜悲;涼州義徒,東望殞涕,惵惵黔首,將欲安歸!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農山圮下之策,金匱玉鼎之謀,莫不定算扆帷,決勝千里。擊靈鼉之鼓,而建翠華之旗,驅六州之兵,而總九伯之伐,四方雖虞,一戰(zhàn)以霸。斬其鯨鯢,既章大戮,何校滅耳,莫匪奸回,史不絕書,府無虛月。自洞庭安波,彭蠡底定,文昭武穆,芳若椒蘭,敵國降城,和如親戚,九服同謀,百道俱進,國恥家怨,計期就雪,社稷不墜,翳在圣明。今也何時而申帝啟之避兇危若此方陳泰伯之辭。國有具臣,誰敢奉詔。天下者高祖之天下,陛下者萬國之歡心,萬國豈可無君,高祖豈可廢祀。即日五星夜聚,八風通吹,云煙紛郁,日月光華,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飛艫巨艦,竟水浮川;鐵馬銀鞍,陵山跨谷。英杰接踵,忠勇相顧,湛宗族以酬恩,焚妻子以報主。莫不覆盾銜威,提斧擊眾,風飛電耀,志滅兇丑。所待陛下昭告后土,虔奉上帝,廣發(fā)明詔,師出以名,五行夕返,六軍曉進,便當盡司寇之威,窮蚩尤之伐,執(zhí)石趙而求璽,斬姚秦而取鐘,修掃塋陵,奉迎宗廟。陛下豈得不仰存國計,俯從民請。漢宣嗣位之后,即遣蒲類之軍;光武登極既竟,始有長安之捷。由此言之,不無前準。臣等或世受朝恩,或身荷重遇,同休等戚,自國刑家。茍有腹心,敢以死奪。不任悽悽之至,謹重奉表以聞。(節(jié)選自《梁書·本紀第五元帝》,有刪改)【注】①景亳,因其地有景山而稱景亳,在今河南省梁園區(qū)蒙墻寺一帶,相傳為湯始居之地。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標號上畫“√”。今也A何時B而申C帝啟之D避E兇F危G若H此I方J陳泰伯之K辭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讓,指“謙讓”,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其言不讓”“讓”含義相同。B.見,指“觀察、查看”,與《屈原列傳》中“信而見疑”的“見”含義不同。C.虞,指“憂慮、憂患”,與成語“不虞之譽”的“虞”含義相同。D.當,指“應當”,與《登泰山記》中“崖限當?shù)勒摺钡摹爱敗焙x不同。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僧辯多次上表勸諫世祖,此次上表是為了勸諫世祖能順應天命,繼承帝位,主宰神州,讓天下百姓能夠心神安定。B.王僧辯認為機會轉瞬即逝,此時正是登上帝位的最佳時機,切不可因謙讓而錯失良機,更無須依靠龜甲來占卜測算。C.王僧辯認為世祖雄才偉略,性情沉穩(wěn),遇事果斷,只需運籌帷幄,積極征伐,便可一雪前恥,決勝千里,一戰(zhàn)稱霸。D.王僧辯認為世祖已結天下百姓的歡心,百姓將會像五星和八風一樣匯聚在世祖周圍,接踵而至,擁護世祖,報答皇恩。1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伏惟陛下稽古文思,英雄特達,比以周旦,則文王之子。(2)臣等或世受朝恩,或身荷重遇,同休等戚,自國刑家。14.語言藝術往往影響了勸諫結果,試分析本文與《諫太宗十思疏》勸諫語言上的相同點。答案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三??荚囌Z文試題10.(3分)BDF11.(3分)B。第一個“憂”是丁憂,文章指傅公的父親去世;第二個“憂”,憂患、憂愁。句意:正當此時傅公的父親傅奉直又去世了。/所謂“離騷”,就是遭遇憂愁。12.(3分)C?!八栒俟賳T募集錢糧,為難民提供飯食……”的說法錯誤。原文是“南安大饑,民棄子者相屬,公請于州,出常平錢米,設安養(yǎng)院于延福僧舍”,是他向上級官署反映了災情,然后“出常平錢米,設安養(yǎng)院于延福僧舍”,而不是“號召官員募集錢糧”。13.(8分)(1)傅公平時很得人心,慎重地制訂了方針策略,徹底剿滅了那些盜賊的巢穴,不久就完全平定了(禍事)。

采分點:

“素”,向來;“徐”,慢慢;“窮”,窮盡。(2)狂妄無知之人紛紛在鄉(xiāng)里民間被舉用,(并能)謀取到好的官職,傅公卻又被舍棄不被任用,那么他又怎能自得其樂呢?采分點:“妄”,狂妄無知;“閭巷”,鄉(xiāng)野;“何自樂”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自樂何”。14.(3分)①為官淡泊名利,對于官場晉升十分淡然;②為人豁達開朗,超然物外,能樂而忘憂。參考譯文材料一:傅公,字凝遠,是固始人。他的父親傅嵩,憑借多次應考進士而得到推廣封恩,卻關上門在家里教育孩子,不愿意做官,后被累贈為奉直大夫。傅公,是奉直大夫的第二個兒子,小時候就有美好的品質,全天讀數(shù)千字,學習作文章,常常使長者驚嘆。崇寧年間,他剛滿十八歲,就進入太學,聲譽顯赫。恰逢女真攻破全燕,乘虛向南進攻,震動兩河地區(qū),官員士兵相視都面無人色,有人棄官離去??たh用檄文曉諭傅公為軍隊供應軍餉,傅公是南方的讀書人,素來不通曉軍事,起初大家都認為他難以勝任。但傅公接到文書就行動起來,甚至來不及喂好馬就冒著危險往來,軍隊依賴他才免于匱乏。敵軍遠出邊塞,恰逢他的父親奉直大夫去世,他方才南歸。服喪結束,他得到了南劍州順昌縣縣尉的職位。當時處處都有盜賊起事,傅公平時很得人心,慎重地制訂了方針策略,徹底剿滅了那些盜賊的巢穴,不久就完全平定了(禍事)。他被調任為泉州安溪縣縣丞,又改任宣教郎,他仍安于這個官位,沒有尋求調動。有從吏部擬定注名來代替他的人,他才調任為南安縣縣丞。他對做官晉升就是如此淡然。南安縣遭遇嚴重饑荒,百姓拋棄孩子的事情接連發(fā)生,傅公向州府請命,發(fā)放常平倉的錢財和米糧,在延福寺內設立安養(yǎng)院,提供白粥和湯水,他的做法沒有不合乎時宜的。到了第二年,年谷豐收,傅公全力尋求他們的親人使他們回家。后來調任為晉江縣知縣,正趕上朝廷下詔建造戰(zhàn)艦,傅公親自督促勞役。耗費的勞力和費用比其他縣幾乎少一半,而且唯獨他在規(guī)定期限前完成事情。安撫使忠獻公張浚向朝廷報告了他的事跡,特別減少了他考課的年限,于是被任命為茶事司干辦公事。傅公的品行和才能于是為時人所了解。任期屆滿,他去了行在所,只是很少見到高官。(后來)前往吏部聽候銓選,獲任南劍州通判回去。即將赴任時,在紹興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染疾病沒有治愈,享年六十八歲。多次任積祿官至左朝奉大夫,后又追贈正議大夫。

材料二:傅公在太學待了二十年,聲名震動京城,同館舍的學生離開成為高官的接連不斷,而傅公開始只是科考及第。做官后,恰逢時局艱難,狂妄無知之人紛紛在鄉(xiāng)里民間被舉用,(并能)謀取到好的官職,傅公卻又被舍棄不被任用,那么他又怎能自得其樂呢?直至讀到他所作的《至樂庵記》,自己才感悟到他心胸的寬宏坦蕩,因此能夠快樂而忘卻憂愁,他的文章語言華美綺麗感人,具有列子、莊周的遺風,這時才知道傅公大概就是有修養(yǎng)的人。有人說:如果上天用富貴來換取傅公的快樂,傅公難道會同意嗎?我說:傅公居于貧賤之境地,就是居于富貴之境地。顏回的簞食瓢飲(的簡樸生活),周公的袞衣繡裳(的華麗服飾),是一樣的。欣賞他文章的人何不從這一點來尋求呢?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階段性考試(三模)語文試題10.集大成者,周公所獨也。時會適當時而然,周公亦不自知其然也。11.選A(B“無失其時”中“時”意為時節(jié):C“郁郁乎文哉”的“文”意為札樂儀制,亦有一說為完美:D用法相同,都為名作動)12.A“而冬季之所以勝過其它三個季節(jié)”表述有誤,原文認為四季都是平等的,只是時機不同而已。13.(1)現(xiàn)在的人都嘲笑達巷黨人不了解孔子,難道他們了解孔子最終成什么名嗎?(2)既然這樣,那么想要尊奉孔子,哪里在于引用上天和神靈,然后得出一些模糊難以依據(jù)的說法呢?14.①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周公之外,更無所學;②《論語》中有許多孔子學習周公的言語,譬如“甚矣吾衰,不復夢見周公?!?。③孔子之道與周公一脈相承,如出一轍。2024屆浙江省義烏市普通高中高三適應性考試(三模)語文試題10.【BEG】11.【C】《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下”意為采用下策,兩者用法不同。12.【D】“他不接受豫讓的建議”錯。13.(1)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而刺它(一劍),這樣也就實現(xiàn)了(我)報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評分標準:愿:希望;焉:于之,就這樣;恨:遺憾。每點1分,語句通順他不接受豫讓1分,共4分)(2)智伯雖然頑固昏昧不聰慧,但受至誠之心的感動,也許會重新醒悟。(評分標準:頑冥:頑固,昏昧;感:受……感動;庶幾:也許。每點各1分,語句通順1分,共4分)14.司馬遷肯定了他的行為,認為豫讓是忠義之士。(1分)韓非子不贊賞豫讓,認為他對上不能說服君主使其明白法術之理,對下不能領導部眾來安定國家。(1分)方孝孺認為雖然豫讓可以稱為忠,但他未能及時勸諫君主,在怎樣死的方式上還有不忠的表現(xiàn)。(1分)【附:文言文參考譯文】豫讓,晉國人,原先曾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毫不知名。離開他們后到智伯門下供職,智伯很看重和寵愛他。后來智伯攻伐趙襄子,趙襄子和韓氏、魏氏合謀滅了智伯,滅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趙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頭顱漆成炊具,作為酒器。豫讓逃到山中,說道:“唉!士人為知己者獻出生命,女子為喜愛自己的人修飾容貌。如今智伯賞識我,我一定要為了替他報仇而死,以此來報答智伯,這樣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會感到羞愧了?!庇谑亲兏眨俺錇槭苄讨?,混進趙襄子宮里涂飾廁所,身上挾帶匕首,想刺殺襄子。襄子身邊的侍從要殺他,襄子說:“他是個義士,我小心避開他就是了。再說智伯死了,沒有繼承人,而他的臣下卻想替他報仇,這個人是天下的賢德之人啊?!弊罱K還是把豫讓釋放了。離開之后,不久,趙襄子外出,豫讓潛伏在趙襄子必經的那座橋下(刺殺他)。(趙襄子)派士兵包圍了他。豫讓說:“今天這件事,我本當認罪被殺,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而刺它,這樣也就實現(xiàn)了(我)報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趙襄子(答應了他),派人拿著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劍多次跳起刺向衣服,說:“我可以到黃泉下報答智伯了!”然后就自殺了。趙國的有志之士聽說了這件事后,都為他痛哭流涕。文段二:至于豫讓作為智伯的臣子,上不能勸說君主,使智伯懂得法術制度的道理,躲避災難禍患,下不能率領部下來讓國家安定等等到趙襄子殺了智伯.豫讓才自己涂黑皮膚,割去鼻子,毀壞面容,以圖替智伯向趙襄子報仇。這是有毀身冒死來忠于君主的名聲,實際上卻對智伯沒有絲毫的好處。這是我所貶低的,但當君主的卻認為他忠誠而加以尊敬。文段三:哦!豫讓的死應當是忠心的了,惋惜的是他所選的怎樣去死的方式還存有不足以稱之為忠心的差距。為什么呢?試看他漆身吞炭后,向他朋友說:“我所做的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我將以此來使天下后世為人臣而懷二心的人感到慚愧。”能說這不是忠心嗎?(然而)當初郄疵奉事智伯,智伯也未曾以國士來對待他,但是郄疵能覺察出韓、魏的狀況來諫止智伯;雖然智伯不接受他的話以至于滅亡,然而郄疵的智謀及其忠告,已經可以問心無愧了。國土就是救國之士!當智伯索求土地而貪心不已之日,縱欲肆暴之時,做為國士的豫讓,正應當拿出自己的力量站在應有的地位上,諄諄地告知他,把話說得諄諄親切而態(tài)度又極其懇切,勸諫不聽,就再一次諫,再諫不聽,就第三次勸諫他。三諫若不從,把那事后的“伏劍而死”挪到這個時候來死。智伯雖然頑固昏昧不聰慧,但受至誠之心的感動,也許會重新醒悟。這樣一來就會與韓、魏和好,解除趙國的圍困,保全了智氏的宗族,使其世世保持祭祀祖先的禮儀。如能這樣,那豫讓就是雖死而猶生的,豈不是賽過斬衣而死嗎?”豫讓在當時,從無一句話來啟發(fā)覺悟主君的心,眼看著智伯的危急以至滅亡,好像越國人看著秦國的人——不管他是富是貧一樣。袖手旁觀,坐等勝敗,所謂“國士”的報答,能是這樣的嗎?待到智伯已經死了,才受不了自己的血氣的悻悻之情,甘心把自己附在刺客之流的行列中,這有什么可稱道的,有什么可稱道的??!

2024屆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高三下學期5月適應性考試(三模)語文試題【答案】10.BDF11.B12.A13.(1)等到大禍臨頭時才憂慮,就再也來不及了?。?)君王的嘉言善行將成為后人的楷模,而惡言丑行也會成為后世的鑒戒。如果對君王的言行廢而不記,史官就會被免黜。14.依據(jù):夫妻夜間床頭私語不可能被外人聽到。解答:①晉獻公有專門的國史和女史,有專人記錄。②史官為了自己的官職甚至性命,必須如實記錄。【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句意:同樣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國祚不會中斷,祖宗至今還得到祭祀?!扳x之死也”中,“也”做句末語氣詞,可在其后斷開,即B處;“無必假手于武王”是狀語后置句,應為“無必于武王假手”,在后置狀語后斷開,即D處;“而其世不廢”是完整的主謂成分,“祀”是后一句的主語,故應在“廢”后斷開,即F處。故應斷于BDF處。【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如今他說國君被我迷惑。/傳授知識、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B.錯誤。前一個“愚”是形容詞,指愚昧的。句意:目的是為了自圓其說以欺騙那些愚昧無知的凡夫俗子。/用來使百姓愚昧。C.正確。句意:史官也必須照實記載不得隱瞞。/天姥山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D.正確,后者是形容積累很多。句意:那些史實連續(xù)不斷,就好像穿連起來的珍珠一樣排列分明,是不必懷疑的。/意思是指人犯罪的行為多得無法計算。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晉獻公聽到驪姬對申生的讒言后有些猶豫疑惑,驪姬又在優(yōu)施的教導下在夜里對著晉獻公哭訴”說法有誤。原文中“優(yōu)施教驪姬夜半而泣謂公曰”在文章開頭,先后順序應當是優(yōu)施教驪姬-驪姬夜半而泣謂公曰-晉獻公猶豫疑惑-最終相信。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大難至”,大禍臨頭;“恤”,憂慮;“及”,來得及。(2)“式”,楷模、范式;“戒”,鑒戒;“記”,記錄?!?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原文中,陳涉表述自己質疑的理由是“人之夫婦夜處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雖黔首猶然,況國君乎”,由此可見,他認為夫妻夜間的床頭私語不可能被外人聽到,因此“驪姬夜泣公”有可能出于杜撰。而對于陳涉的質疑,子鮒首先從晉獻公和驪姬的身份出發(fā),說明晉獻公作為一國之君,在外朝有國史,在內朝有女史,因此大事小事都有人記錄,包括床頭私語。其次,他還說明“廢而不記,史失其官”,說明他們的話即使很隱秘危險,史官也不得不記錄,不然就會被免官。由此可見,他從有史官專門記錄和史官不得不記錄兩個角度回答了陳涉的疑問。參考譯文:材料一:優(yōu)施獻計讓驪姬在夜里哭著對獻公說:“我聽說申生為人很仁義而且勢力很大,對百姓又很寬厚慈愛,這些都是有所用心的舉動。如今他說國君被我迷惑,一定會因此而亂國,我恐怕他會以國家利益作借口對你施行武力。何不殺了我,不要為了我一個女人而讓百姓遭受動亂?!鲍I公問:“他難道會愛百姓而不愛他的父親嗎?”驪姬說:“我聽別人說,施行仁義和效忠國家不一樣。施行仁義的人,把愛自己的親人稱作仁;而效忠國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稱作仁。所以百姓的領袖沒有私親,而以百姓為親。倘若他認為對多數(shù)人有利又能把百姓團結在自己周圍,還怕弒君?為了多數(shù)人的緣故而不愛私親,大家會更加擁戴他,他開始雖有弒君的惡聲,可是最終能得到忠于國家的美名,用后來的善行掩蓋掉前面的罪惡。民眾總是追求利的。殺了國君而讓民眾得到厚利,民眾有誰還會反對他呢?現(xiàn)在且把國君比作紂王,如果紂王有個好兒子,先把紂王殺了,這樣就不會張揚紂的罪惡而招來周的誅伐。同樣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國祚不會中斷,祖宗至今還得到祭祀。你想不擔心這類事的發(fā)生,能辦得到嗎?等到大禍臨頭時才憂慮,就再也來不及了!”獻公害怕地問:“怎么辦才好呢?”驪姬說:“你何不稱老退位而把國政交給申生。申生掌握了國政,按自己心愿行事,得到了他追求的東西,就會放過你?!鲍I公說:“不能把國政交出去。我憑著武功和威勢,才得以駕馭諸侯。沒死就丟失國政,不能算有武功;連兒子也制服不了,不能算有威勢。我把國政交給他,諸侯必定會和我們斷絕關系;能斷絕關系,必定會加害于我們。丟失國政而且害了國家,這是不能容忍的。你不必擔心,我會有辦法對付他?!辈牧隙宏愅跎孀x了《國語》里所講述的申生被害之事,就來拜訪孔博士(孔鮒),說道:“過去我還是相信圣賢之道的,但今天我才明白圣賢也并不誠實。先生您是怎么看的呢?”孔鮒回答說:“大王您為什么這樣說呢?”陳王涉說:“從前晉獻公昏庸糊涂聽信讒言(逼死了太子申生),但是史書上居然還記載了驪姬夜里對晉獻公哭訴,獻公也因寵信驪姬而信以為真這樣的事。人家夫婦二人夜深人靜在黑暗的臥室里說什么做什么,外人誰也不可能知道那些私事,即便換成平民百姓也是如此,更何況獻公還是國君呢?所以我認為這種記載不可信,不過是好事之人的憑空編造,目的是為了自圓其說以欺騙那些愚昧無知的凡夫俗子。這也使我甚至對圣人之言的真實性都起了疑心?!辈┦浚柞V)說:“不是這樣的。古時候,君王的外朝有國史官,內朝則有女史官。君王一舉一動左史都會記載下來,君王的一言一語右史也會記載下來,史官會將君王的言行毫無隱諱地告訴后人。君王的嘉言善行將成為后人的楷模,而惡言丑行也會成為后世的鑒戒。如果對君王的言行廢而不記,史官就會被免黜。所以,就像晉侯和驪姬夫婦之間的那種床前私語、房中秘事,史官也必須照實記載不得隱瞞。至于圣人用來教化百姓的言論,那是為了驅使凡夫俗子不知不覺地進入正道,從而達到勸善懲惡的目的?,F(xiàn)在您看的書里所記載的都是實有其事,那些史實連續(xù)不斷,就好像穿連起來的珍珠一樣排列分明,是不必懷疑的?!标愅跎嬲f:“先生您真不愧是圣人的后代。今天有幸聽到您的教誨,我以后讀書就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2024屆浙江省精誠聯(lián)盟高三三模語文試題【答案】10.BEI11.C12.D13.(1)我誠懇地想陛下考查古人文化思想,英偉雄奇特立通達,用周公旦作比,那么陛下就是文王之子。(2)我們這些大臣有的世代享受朝廷的恩寵,有的自己受到隆重的知遇之恩,我們與陛下同歡樂共悲傷,按照國家的標準給家人做榜樣。14.①多用反問,增強氣勢,《諫》“而況明哲乎”“其可忽乎”,本文“非陛下而何”等反問增強勸諫效果。②多用短句或整句(排比),《諫》多用排比,本文多用對偶與四字,增強勸諫氣勢。③巧用對比,《諫》將“殷憂”“得志”兩種態(tài)度及結果進行對比,本文將登上帝位與謙遜讓位的結果進行對比,以突出勸諫目的。④都用類比、比喻增強形象性,《諫》以木、源作比,得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結論,本文自然景物作比得出君主是天之驕子應順勢登位的結論?!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陛下卻重申帝啟的避讓之辭;如此兇險危難,陛下卻正在陳述泰伯的言論?!敖褚埠螘r”為完整的主謂結構的句子,句意完整,故應在B處斷開;“帝啟之避”作“申”的賓語,“兇?!睘樾稳菰~活用作名詞作“若此”的主語,故應在E處斷開;“今也何時而申帝啟之避”同“兇危若此方陳泰伯之辭”句式結構對稱,故應I處斷開。故選BEI。【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讓”,均為謙讓的意思。句意:在道德方面有所謙讓因而不繼承帝位。/他說話不謙讓。B.“見”,觀察、查看;/表被動。句意:察看時機而作,絕對可以認清他們的真面目。/誠信卻被懷疑。C.“含義相同”錯?!坝荨?,憂慮、憂患;/考慮、料想。句意:四方雖然存有憂患,但是一戰(zhàn)就可以稱霸。/意想不到的贊揚。D.“當”,應當;/阻擋。句意:便應當竭盡剿寇的威勢。/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百姓將會像五星和八風一樣匯聚在世祖周圍”錯,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王僧辯用“星象”說勸諫世祖能夠繼承帝位,“即日五星夜聚,八風通吹”并不是百姓像五星和八風,而是“近日五星夜里會聚,八方的風暢通地吹”,是一種天相,如同《鴻門宴》中“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中的“氣”是一致的。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稽”,考查;“比”,打比方;“比以周旦”,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周旦比”;“則文王之子”,判斷句。(2)“或”,有的人;“休”,美好;“戚”,悲傷;“刑”,同“型”,做榜樣?!?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的能力。①多用反問,增強氣勢,如:《諫太宗十思疏》中“而況明哲乎”“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其可忽乎”,本文“非陛下而誰”等反問句的使用,引起對方注意,增強了勸諫效果。②多用短句或整句(排比),《諫太宗十思疏》多用排比,加強語勢,增強勸諫效果,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本文多用對偶與四字,增強勸諫氣勢,如“星回日薄,擊雷鞭電者之謂天;岳立川流,吐霧蒸云者之謂地”“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等處。③巧用對比,如:《諫太宗十思疏》“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將“殷憂”“得志”兩種態(tài)度及結果進行對比,本文“飛艫巨艦,竟水浮川;鐵馬銀鞍,陵山跨谷。英杰接踵,忠勇相顧,湛宗族以酬恩,焚妻子以報主。莫不覆盾銜威,提斧擊眾,風飛電耀,志滅兇丑。所待陛下昭告后土,虔奉上帝,廣發(fā)明詔,師出以名,五行夕返,六軍曉進,便當盡司寇之威,窮蚩尤之伐,執(zhí)石趙而求璽,斬姚秦而取鐘,修掃塋陵,奉迎宗廟”“日者,公卿失馭,禍纏霄極,侯景憑陵,奸臣互起,率戎伐穎,無處不然,勸明誅晉,側足皆爾。刁斗夜鳴,烽火相照。中朝人士,相顧銜悲;涼州義徒,東望殞涕,惵惵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