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壽陽曲?詠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
第一篇:《壽陽曲?詠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雙調(diào)?壽陽曲?詠李白(貴妃親擎硯)
姚燧
貴妃親擎硯,力士與脫靴。
御調(diào)羹就饗不謝。
醉模糊將嚇蠻書便寫。
寫著甚"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注釋】
力士:即高力士,唐玄宗寵幸的宦官。
殖:即晚飯。
嚇蠻書:指令番邦驚恐的文書。
楊柳岸:語出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fēng)殘月。"
【賞析】
這首曲是作者贊李白醉寫嚇蠻書時,蔑視高力士唐玄宗李隆基貴
妃楊玉環(huán)等權(quán)貴,而表現(xiàn)出的高傲自豪的英勇氣慨。作者借用了唐李
白奉詔書寫外邦語文書,令楊妃持硯,高力士為己脫靴,皇帝調(diào)羹湯
給他并不道謝這個歷史故事,最后以引用了宋人柳永的句子,說些楊
柳風(fēng)月,分明是諷刺帝妃貴臣之低能,贊揚李白的才高出眾。兩相對
照,可見作者創(chuàng)作的功力。
【題解】
此曲狀寫李白奉召供奉翰林時的一段名事:貴妃捧硯,玄宗調(diào)羹,
力士脫靴,李白作書。詩人李白才氣橫溢、不媚權(quán)貴、志向高潔的偉
大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篇:西施詠原文翻譯及賞析
西施詠原文翻譯及賞析
西施詠原文翻譯及賞析1
西施詠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dāng)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zhì)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tài)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xué)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注釋
1、西施:吳越春秋:越得芝蘿山鬻薪之女,日西施,鄭旦,飾以
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xué)成而獻(xiàn)于吳。
2、傅粉:史記:孝惠時,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紗:環(huán)宇記:會稽縣東有西施浣紗石。水經(jīng)注:浣紗溪在荊
州,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凈麗。
4、持謝:奉告。
5、效顰:莊子: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
而效其顰,富人見之,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
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按:顰古作臏。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詩通過借詠西施而抒發(fā)現(xiàn)世感憤不平的諷刺詩,語意深微,很
有普遍性。詩人通過西施的故事來發(fā)表詩人對人生的一點體會。即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
般人難于辨別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發(fā)現(xiàn)后,大家才吃驚地感嘆艷羨;
二是某些人與事物本來也平常無奇,一旦被評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貴
婦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時越國諸暨芋蘿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踐選送給吳王夫差,
成為吳宮邀幸擅寵、嬌憐命貴的艷妃,左右了吳王,支配了吳國。當(dāng)
然,西施這樣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維的本詩并不是取材她的政
治圖謀,而是用她入官后艷色凌人,寫令人感到厭惡的恃寵擅權(quán)的官
場世態(tài)。
開始兩句從通常世態(tài)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很有概括性的問題:"艷
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是說: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這種
社會習(xí)俗,象西施那樣的人物,安能長久地處于微賤之地?因此生活中
象西施這樣的人物,會有被尊貴的一天,只是時機之遇的早晚。這兩
句是對取人不重德能的當(dāng)政者的譏諷,并同時表明,那些得勢者一朝
之內(nèi)便嬌驕得判若兩人,根源還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是前兩句中的有"重"而
不"微"的一個突出的事實證明。一個越國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
朝之間身價十倍,原因就是因為遇到了重艷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權(quán)
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貴重,如此的邏輯適合于說明歷史上的一切權(quán)臣
和寵姬。王維就是借寵姬而抨擊權(quán)臣的,鄙視權(quán)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
能顯出貴重的意義,而是借"重"而"貴"的,王維提醒當(dāng)權(quán)的不要
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從第五句"賤日豈殊重"開始,至!J"莫得同車歸",連續(xù)八句,
是對"西施"的譏刺,針對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寵后便殊眾自貴、
頤指氣使的嬌驕者。在王維看來,有一種社會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
個美的事物,被埋沒的時候誰也看不出它的"殊眾"之處,而一旦被
人發(fā)現(xiàn)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寶貝。詩人認(rèn)為西施就是這種心
理的一個代表對象。詩人好象要問一問西施:"當(dāng)年你在蘆蘿村溪邊
浣紗時,你意識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嗎?比所有的浣紗姑娘都美
嗎?可為什么一進(jìn)吳官,成為貴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
對于自貴自稀的人,王維最鄙夷那種"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的
得幸者,得幸者愈寵愈嬌,借高權(quán)保護(hù),唯己為是,非己為非,以致
到了無有是非的程度。王維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觸了不少炙手可熱
的權(quán)臣,詩人很憎惡這種人,此刻詩人指著西施,一點也不客氣地針
硬了這些小人。詩中主要不是評價歷史上的西施。
詩的最后兩句:"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這是歸結(jié)性的道德
評價。這里包含的意義是很復(fù)雜的。在時間上,詩人回到了西施的時
代,找到了那個被人傳為笑柄的東施,向東施致語。向西施效顰學(xué)不
到真西施的樣子,又告訴她:這樣的西施怎么可能學(xué)得了,況且她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再不屑與當(dāng)年浣紗伴為伍了,沒有什
么可效之處。王維的話當(dāng)時的人是聽得見的,詩人的真正的"鄰家子”
乃是現(xiàn)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的袞袞諸
公。
世間確實有某些品質(zhì)才能很好的人,周圍的人卻不理解而以常人
待之,待際遇一到,被入發(fā)現(xiàn)后,周圍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
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學(xué)習(xí)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顰的東施。
第14頁-頁16頁.
西施詠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dāng)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翻譯
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zhì)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tài)更加嬌媚,君王憐爰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xué)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注釋
1、西施:吳越春秋:越得芭蘿山鬻薪之女,日西施,鄭旦,飾以
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xué)成而獻(xiàn)于吳。
2、傅粉:史記:孝惠時,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紗:環(huán)宇記:會稽縣東有西施浣紗石。水經(jīng)注:浣紗溪在荊
州,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凈麗。
4、持謝:奉告。
5、效顰:莊子: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
而效其顰,富人見之,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
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按:顰古作臏。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賞析
詩人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
人把持朝廷大權(quán),紈綺子弟憑著裙帶關(guān)系飛黃騰達(dá),甚至連一些斗雞
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
居下層,無人賞識。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
"一生自窮苦"。
王維以這首詩來借詠西施,以喻為人。《西施詠》取材于歷史人
物,借古諷今。詩人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僅她一人命
運發(fā)生改變的經(jīng)歷,悲嘆世態(tài)炎涼,抒發(fā)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感慨;借
世人只見顯貴時的西施之美,表達(dá)對勢利小人的嘲諷"昔"朝為越溪
女"的西施"暮作吳宮妃"后的驕縱,譏諷那些由于偶然機遇受到恩
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顰的東施,勸告世人不要為了博
取別人賞識而故作姿態(tài),弄巧成拙。
詩的開首四句,寫西施有艷麗的姿色,終不能久處低微。次六句
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爰,就身價百倍。末了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
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語雖淺顯,寓意深刻。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
中說:"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這種評價是很中
肯的。
第三篇: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1
詠牡丹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翻譯/譯文
棗花雖然很小,但能結(jié)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yǎng)蠶吐絲???/p>
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卻什么也不能作,不過白白長一條枝子。
注釋
⑴詠牡丹:亦指王隨,王曙作。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大
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
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dāng)做富貴吉祥、繁榮
興旺的象征。
⑵桑葉: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根樹、黃桑
等。
⑶斗大:大如斗。對小的物體,形容其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
新語?尤悔》:"周日:’今年殺諸賊奴,當(dāng)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下:"不能如介子定遠(yuǎn)輩,投筆立功,勒銘
燕然,以博取斗大懸肘之印。"
賞析/鑒賞
王溥的這首詩之所以能給人耳目一新的直覺印象,是他一反人們
對牡丹一向喜愛贊美的心態(tài)。題目用"詠",先順從人眾的普遍心理
定勢,先誘導(dǎo)讀者,詩人可沒說牡丹的壞話,是要歌詠它。讀者乍一
看,心理必然想著,歌詠牡丹者多矣,王溥難以說出什么新的東西。
這樣想著,就好奇地往下讀,結(jié)果卻讀出了對牡丹的說三道四。雖然
有些生氣,但細(xì)品,詩人的審美情思落在了兩個點上——外表美和實
用美。詩人擔(dān)心人們不服氣,先拿棗桑來示例:棗花雖小,秋后有棗
兒甜脆可口;桑葉很柔弱,他能養(yǎng)蠶結(jié)絲,美艷的綾羅由桑葉生成。
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無法形容,好像人們喜歡用
"斗"來形容大,那就說她"如斗大"吧。還有,她的美艷,她的光
彩,耀人眼目,讓人心蕩神怡,詩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無視這些,
因為,這些都是沒有實用價值的虛妄的外在美,僅此一點,牡丹不值
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開完美艷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
沒有什么好贊美的。詩人用詩表達(dá)了自己的觀點,至于讀者讀不讀,
讀懂讀不懂,認(rèn)同不認(rèn)同就不是詩人的事了。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2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翻譯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xiāng)洛陽,路
是那么的漫長。
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
在煦煦春風(fēng)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注釋
一自:自從。
胡塵:指金兵。
入漢關(guān):指入侵中原。
十年:從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詩人作此詩時整整十
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青墩:在今浙江桐鄉(xiāng),當(dāng)時詩人所居處。
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詩人自指。時詩人四十七歲,
卻有老態(tài)之感。
賞析
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著名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南渡后于
紹興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鄉(xiāng)縣北,與烏鎮(zhèn)隔水相望)
時所作,距靖康二年Q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
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說離自己的家鄉(xiāng)洛陽(伊水、洛水)是路途
遙遠(yuǎn),也是說家鄉(xiāng)被金兵占領(lǐng)的時間也已經(jīng)很長久了(十年)。
在這首詩里,作者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
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么時間我才能再回到故鄉(xiāng)去觀賞天
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況,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已
變得老態(tài)龍鐘,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作者通過牡丹而強烈
地表達(dá)出了對故鄉(xiāng)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緒!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紹興六年(1136),當(dāng)時陳與義以病告退,除顯謨閣
直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浙江桐鄉(xiāng)。他雖身離官場,但心系魏
闕,對國事非常關(guān)心。陳與義是洛陽人,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因此
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起了傷時憂國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傳布人口
的佳作。
賞析二
詩題是詠物,詩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藉物抒懷,所以不用詠物詩格,
一開始就以回敘當(dāng)年寄情。
詩寫道,金兵入汴,已經(jīng)十年,自己流離失所,漂泊無依。"路
漫漫"三字,表現(xiàn)了詩人很復(fù)雜的心理,既是說國運不昌,中原淪陷,
無由再游故地,再賞洛陽牡丹,也是痛惜家國,不能回鄉(xiāng);又有感嘆
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國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說自己老態(tài)龍
鐘,獨自在桐鄉(xiāng)青墩溪邊,默默地對著牡丹。末句有有余不盡之意,
非常含蓄。獨立花前,不忍離去,顯然不單獨是賞花,更主要的是懷
舊。所懷內(nèi)容,就是上文感嘆"路漫漫"的無限心事。這樣收煞,詩
便充徹著凄涼悲傷,于平淡處涵有濃郁的情感。詩到末二字方才點題
"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釋,是點睛之處;到
這句,讀者才領(lǐng)會到,詩中的懷舊,都由獨立看牡丹而生發(fā),末句的
次序應(yīng)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詩,使人仿佛見到詩人獨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愴然傷懷,
悲苦欲淚,給人以強烈的感受。讀這首詩,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參的
《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
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陳與義這首詩很明顯受到岑參詩前兩句的
影響,但岑詩是懷鄉(xiāng),陳詩卻凝聚著國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詩末句以花前獨立蒙渾而出,包涵無限,這樣寫法,又很容易使人聯(lián)
想到唐元稹《智度師》詩:"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僧衣。天
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桿望落暉。"詩寫一位在戰(zhàn)場上立功的老將,
晚年出家為僧,站在天津橋上,沒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業(yè)績,只好目
送夕陽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師無限心事。陳與義的詩手法與元稹相
同,一是寫己,一是寫人,都表現(xiàn)得很蘊藉深至。
鑒賞
借詠牡丹以抒發(fā)國家興亡之感,思念故園之情,是這首絕句的特
色。在構(gòu)思和手法上與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極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風(fēng)景"來烘托感昔傷今和漂泊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
陳與義用看異鄉(xiāng)的牡丹來抒發(fā)萬千感慨,都是以樂景寫哀情,起到倍
增其哀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
前半回憶往事,既有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的感慨。"國破家亡欲何之"這和杜甫因安史之
亂而漂泊江湖,走投無路的境況也很相似。對于歷史背景的交代陳與
義更為明確。
后兩句化用張商英"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fēng)看牡丹",但陳
與義寫得更為含蓄,更為深沉。杜、陳二人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一
樣,所表現(xiàn)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連,所以寫得一樣深刻。而
藝術(shù)技巧還是杜甫技高一籌,寫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詩人的家鄉(xiāng)洛陽是有名的牡丹之鄉(xiāng)。從金兵入侵中原,詩人避亂
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異鄉(xiāng)見到了故鄉(xiāng)的名花。詩人感慨萬千,
國家局勢的動態(tài)和個人身世的飄零使詩人以牡丹為題,抒發(fā)了自己真
摯強烈的傷時憂國之情。詩作蒼涼悲感,言短意深,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對金兵的仇恨,成為強烈的弦外之音。全詩自然流暢,”用詩深隱處,
讀者撫卷茫然、不暇究索"(樓鑰《簡齋詩箋敘》)。葛勝仲所謂陳
與義晚年"賦詠尤工”(《陳去非詩集序》),確非虛語。除《牡丹》
詩外,陳與義還有另外一首詠物名詩《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
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xì)雨中?!眱墒自娝?/p>
之花雖異,而情懷、筆法皆同,都是寫“名花苦幽獨”的傷感,表現(xiàn)
一種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和失意之情。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3
詠牡丹宋朝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詠牡丹》譯文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歲月,回望故鄉(xiāng)洛陽,
仍是漫漫長路歸途無望。
作為身在異鄉(xiāng)的龍鐘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開了,就想起
了洛陽的牡丹,只能孤獨地站在春風(fēng)中默默觀看。
《詠牡丹》注釋
一自:自從。
胡塵:指金兵。入漢關(guān):指入侵中原。
十年:從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詩人作此詩時整整十
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國語?周語》云:"昔伊洛竭而復(fù)
之。"因此,"伊洛”既指詩人的故鄉(xiāng)洛陽,又暗寓他亡國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鄉(xiāng),當(dāng)時詩人所居處。
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詩人自指。時詩人四十七歲,
卻有老態(tài)之感。
《詠牡丹》賞析
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著名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南渡后于
紹興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鄉(xiāng)縣北,與烏鎮(zhèn)隔水相望)
時所作,距靖康二年Q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
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說離自己的家鄉(xiāng)洛陽(伊水、洛水)是路途
遙遠(yuǎn),也是說家鄉(xiāng)被金兵占領(lǐng)的時間也已經(jīng)很長久了(十年)。
在這首詩里,作者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
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么時間我才能再回到故鄉(xiāng)去觀賞天
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況,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已
變得老態(tài)龍鐘,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作者通過牡丹而強烈
地表達(dá)出了對故鄉(xiāng)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緒!
《詠牡丹》賞析二
詩題是詠物,詩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藉物抒懷,所以不用詠物詩格,
一開始就以回敘當(dāng)年寄情。
詩寫道,金兵入汴,已經(jīng)十年,自己流離失所,漂泊無依。"路
漫漫"三字,表現(xiàn)了詩人很復(fù)雜的心理,既是說國運不昌,中原淪陷,
無由再游故地,再賞洛陽牡丹,也是痛惜家國,不能回鄉(xiāng);又有感嘆
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國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說自己老態(tài)龍
鐘,獨自在桐鄉(xiāng)青墩溪邊,默默地對著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盡之意,非常含蓄。獨立花前,不忍離去,顯然不
單獨是賞花,更主要的是懷舊。所懷內(nèi)容,就是上文感嘆"路漫漫"
的無限心事。這樣收煞,詩便充徹著凄涼悲傷,于平淡處涵有濃郁的
情感。詩到末二字方才點題"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
理的解釋,是點睛之處;到這句,讀者才領(lǐng)會到,詩中的懷舊,都由
獨立看牡丹而生發(fā),末句的次序應(yīng)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詩,使人仿佛見到詩人獨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愴然傷懷,
悲苦欲淚,給人以強烈的感受。讀這首詩,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參的
《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
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陳與義這首詩很明顯受到岑參詩前兩句的
影響,但岑詩是懷鄉(xiāng),陳詩卻凝聚著國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詩末句以花前獨立蒙渾而出,包涵無限,這樣寫法,又很容易使
人聯(lián)想到唐元稹《智度師》詩:"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桿望落暉。"詩寫一位在戰(zhàn)場上立功的老將,
晚年出家為僧,站在天津橋上,沒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業(yè)績,只好目
送夕陽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師無限心事。陳與義的詩手法與元稹相
同,一是寫己,一是寫人,都表現(xiàn)得很蘊藉深至。
在這首詩里,詩人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
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么時間自己才能再回到故鄉(xiāng)去觀賞
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況,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
已變得老態(tài)龍鐘,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詩人通過牡丹而強
烈地表達(dá)出了對故鄉(xiāng)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
緒。
《詠牡丹》鑒賞
借詠牡丹以抒發(fā)國家興亡與感,思念故園與情,是這首絕句的特
色。在構(gòu)思和手法上與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極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風(fēng)景"江烘托感昔傷今和漂泊他鄉(xiāng)的凄苦與情,
陳與義用看異鄉(xiāng)的牡丹江抒發(fā)萬千感慨,都是以樂景寫哀情,起到倍
增其哀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
前半回憶往事,既有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的感慨。"國破家亡欲何與"這和杜甫因安史與
亂而漂泊江湖,走投無路的境況也很相似。對于歷史背景的交代陳與
義更為明確。
后兩句化用張商英"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fēng)看牡丹",但陳
與義寫得更為含蓄,更為深沉。杜、陳二人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一
樣,所表現(xiàn)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連,所以寫得一樣深刻。而
藝術(shù)技巧還是杜甫技高一籌,寫得更含蓄。
《詠牡丹》情感手法
詩人的家鄉(xiāng)洛陽是有名的牡丹之鄉(xiāng)。從金然入侵中原,詩人避亂
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異鄉(xiāng)見到了故鄉(xiāng)的名花。詩人感慨萬千,
國家局勢的動態(tài)和個人身世的飄零使詩人以牡丹為題,抒發(fā)了自己真
摯強烈的傷時陳國之情。詩作蒼涼悲感,言短意深,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對金然的仇恨,成為強烈的弦外之音。全詩自然流暢,”用詩深隱處,
讀者撫卷茫然、不暇究索"(樓鑰《簡齋詩箋敘》)。葛勝仲所謂陳
與義晚年"賦詠尤工”(《陳去非詩集序》),確非虛語。除《牡丹》
詩外,陳與義還有另外一首詠物名詩《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
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xì)雨中。"兩首詩所詠
之花雖異,而情懷、筆法皆同,都是寫"名花苦幽獨"的傷感,表現(xiàn)
一種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和失意之情。
《詠牡丹》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者寫于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當(dāng)時陳與義以病告退,
除顯謨閣直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浙江桐鄉(xiāng)。陳與義是洛陽人,
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因此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起了傷時憂國的
情感,寫下了這首佳作。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詠牡丹
[宋代]王溥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譯文
棗花雖然很小,但能結(jié)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yǎng)蠶吐絲。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卻什么也不能作,花謝后只??湛罩l。
注釋
詠牡丹:亦指王隨,王曙作。
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
米之間;根肉質(zhì),粗而長,中心木質(zhì)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
少數(shù)根長度可達(dá)2米。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
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dāng)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
征。
桑葉: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根樹、黃桑等。
斗大:大如斗。對小的物體,形容其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
語?尤悔》:"周日:’今年殺諸賊奴,當(dāng)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下:"不能如介子定遠(yuǎn)輩,投筆立功,勒銘
燕然,以博取斗大懸肘之印。"
賞析:
這首《詠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這首詩一反人們對牡丹
一向喜愛贊美的心態(tài)。詩人先拿棗桑來示例:棗花雖小,秋后有棗兒
甜脆可口;桑葉很柔弱,能養(yǎng)蠶結(jié)絲,美艷的綾羅由桑葉生成。而牡
丹是沒有實用價值的虛妄的外在美。
題目用"詠",先順從人眾的普遍心理定勢,先誘導(dǎo)讀者,詩人
可沒說牡丹的壞話,是要歌詠它。讀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著,歌詠
牡丹者多矣,王溥難以說出什么新的東西。這樣想著,就好奇地往下
讀,結(jié)果卻讀出了對牡丹的說三道四。雖然有些生氣,但細(xì)品,詩人
的審美情思落在了兩個點上——外表美和實用美。詩人擔(dān)心人們不服
氣,先拿棗桑來示例:棗花雖小,秋后有棗兒甜脆可口;桑葉很柔弱,
他能養(yǎng)蠶結(jié)絲,美艷的綾羅由桑葉生成。還有,她的美艷,她的光彩,
耀人眼目,讓人心蕩神怡,詩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無視這些,因為,
這些都是沒有實用價值的虛妄的外在美,僅此一點,牡丹不值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開完美艷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沒有
什么好贊美的。詩人用詩表達(dá)了自己的觀點,至于讀者讀不讀,讀懂
讀不懂,認(rèn)同不認(rèn)同就不是詩人的事了。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譯文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歲月,回望故鄉(xiāng)洛陽,
仍是漫漫長路歸途無望。
作為身在異鄉(xiāng)的龍鐘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開了,就想起
了洛陽的牡丹,只能孤獨地站在春風(fēng)中默默觀看。
注釋
一自:自從。
胡塵:指金兵。入漢關(guān):指入侵中原。
十年:從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詩人作此詩時整整十
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秶Z?周語》云:"昔伊洛竭而復(fù)
之。"因此,"伊洛”既指詩人的故鄉(xiāng)洛陽,又暗寓他亡國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鄉(xiāng),當(dāng)時詩人所居處。
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詩人自指。時詩人四十七歲,
卻有老態(tài)之感。
賞析:
借詠牡丹以抒發(fā)國家興亡之感,思念故園之情,是這首絕句的特
色。在構(gòu)思和手法上與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極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風(fēng)景"來烘托感昔傷今和漂泊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
陳與義用看異鄉(xiāng)的牡丹來抒發(fā)萬千感慨,都是以樂景寫哀情,起到倍
增其哀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
前半回憶往事,既有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的感慨。"國破家亡欲何之"這和杜甫因安史之
亂而漂泊江湖,走投無路的境況也很相似。對于歷史背景的交代陳與
義更為明確。
后兩句化用張商英"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fēng)看牡丹",但陳
與義寫得更為含蓄,更為深沉。杜、陳二人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一
樣,所表現(xiàn)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連,所以寫得一樣深刻。而
藝術(shù)技巧還是杜甫技高一籌,寫得更含蓄。
第四篇:不遇詠原文賞析及翻譯
不遇詠原文賞析及翻譯
不遇詠原文賞析及翻譯1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落羽辭金殿,孤鳴咤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古詩簡介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
品。此詩作者以鸚鵡自比,通過鸚鵡的遭遇,抒發(fā)自己的憤懣情懷。
翻譯/譯文
落羽的鳳凰不如雞,離開了金鑾殿,只好扇動錦衣孤寂哀鳴。
槍打出頭鳥,誰叫你那么喜歡提意見?那么會說話?那么會作詩?讓
笨嘴鳥兒妒忌,現(xiàn)如今只好飛回隴西的故林了。
注釋
⑴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題一作《敕放歸山,
留別陸髓御不遇,詠鸚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侍御,
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臺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鸚鵡,鳥
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zhì)而柔軟,經(jīng)反復(fù)訓(xùn)練,能模仿
人舀的聲音。
⑵落羽,羽毛脫落。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⑶繡衣,御的代稱?!稘h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⑷隴西,古地區(qū)名。菠指隴山以西地區(qū)。約當(dāng)今甘肅六盤山以西、
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jīng)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
也在隴西。西:T乍山。
賞析/鑒賞
這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而是從金殿里來的,金殿里的鸚鵡為什
么來到此地?因為這鸚鵡有兩大問題,一是敗羽了,二是能言。正因
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嘆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
言而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
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fā)自己的情懷,李白不就是那敗羽而多言的鸚
鵡嗎?
李白在京城長安時,一度頗得唐玄宗的賞識,供奉翰林,掌管機
密詔命的起草。但是,他的浪漫性格和正義主張,終于使他遭受到權(quán)
臣貴族們的排擠。他在長安僅僅三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
李白被變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說的“勃賜歸山"。這首詩
就作于他離開長安之前,即"初出金門"時,去尋訪王侍御史,不遇,
看到他壁上堿的鸚鵡,便借詠畫,抒寫自己遭受讒言,而被迫離開京
城的苦悶和怨憤心情。
四旬詩既是詠畫中鸚鵡,又是寫詩人自己。前兩句說,鸚鵡羽毛
脫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墻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
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只,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
腸。后兩句說,鸚鵡能模仿人說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后還得飛向隴
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說,冉己敢于陳述意見,終究見棄于唐明
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去了。題畫與言情,兩相嚙合,取譬精巧,
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
詩人用鸚鵡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華,既然自己不為朝廷所用,那就
只有回歸故里了。古時隴西盛產(chǎn)鸚鵡,而隴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
而詩人對鸚鵡有同病相憐之感。詩中以"隴西"與"金殿"對舉,其
失落之感尤為強烈。而這只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是從金殿里來的,
金殿里的鸚鵡來到此地的原因:一是敗羽,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
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嘆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
"終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
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自己就是那只敗羽而多言的
鸚鵡。
不遇詠原文賞析及翻譯2
不遇詠
唐代王維
北闕獻(xiàn)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百人會中身不預(yù),五侯門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飲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復(fù)臨水,莫問春風(fēng)動楊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說君應(yīng)知。
濟(jì)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
譯文
我向朝廷上書沒有得到答復(fù),躬耕退隱卻天時不順沒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會自己不能參加,我也不愿到權(quán)貴的家門阿諛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經(jīng)來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風(fēng)吹動楊柳。
如今世人只為自己著想,我對這種現(xiàn)象很不高興,內(nèi)心十分鄙視。
我希望先濟(jì)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過自己想要的隱逸生活。
豈肯一輩子就這樣庸庸碌碌,毫無成就,枉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
注釋
不遇:不得志;不被賞識。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
這里用來表示向皇帝上書。不報:不批復(fù);不答復(fù)。《東觀漢記?丁鴻
傳》:"鴻當(dāng)襲封,上書讓國于盛。書不報。”
南山:指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不登:歉
收。登:豐收,收成好。
百人會:眾多重臣被召的盛會。預(yù):"遇"也。
五侯:泛指權(quán)貴豪門。
河朔:黃河以北地區(qū)。
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興平,詩中實指唐代京都長
春風(fēng)動楊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語出《子夜春歌》。
說(yu4):同喉"。
濟(jì)人:救助別人。
拂衣:振衣而去。謂歸隱。
徒爾:僅能如此。
鑒賞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fā)懷才不
遇的憤慨心情。
詩共十二句。開頭四句,緊扣"不遇"題旨,連用四個"不"字,
反復(fù)敘寫自己困頓失意的情形。北闕,指朝廷。首句是說自己,向朝
廷上書,陳述自己的政見,表達(dá)用世的要求,但沒有得到任何答復(fù)。
次句化用漢代楊輝《拊缶歌》:"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
落而為箕”的句子,意思是說自己退隱躬耕,因為天時不順,沒有獲
得好收成,衣食無著。第三句反用晉伏滔參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會,
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說新語?寵禮》),借指自己不能掛名朝
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漢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譚等五人為侯的典故
(《漢書?元后傳》),此處泛指權(quán)貴。第四句意思是:阿諛奉承權(quán)貴,
可以獲得利祿,但自己的性格剛正不阿,不愿這樣做,只能沉淪困頓。
接著的四句,描寫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
陵。主人公落魄以后,遠(yuǎn)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為生。但滯留他鄉(xiāng),
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產(chǎn)生了深沉的鄉(xiāng)思。家人住在京城,風(fēng)塵
阻隔,音信全無,他們都平安無事吧?還是暫且留在北地,登山臨水,
流連賞玩吧。即使春天已經(jīng)來到人間,和風(fēng)吹拂,楊柳依依,最能惹
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鄉(xiāng)懷人,卻又寧愿繼續(xù)漂泊他鄉(xiāng),主
人公這一矛盾的心理,極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傷悲憤的
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陳述他對世俗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說:今天世上的人,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我對這種現(xiàn)象大為
不悅,內(nèi)心十分鄙視。這一點,你是應(yīng)當(dāng)了解的。我希望先濟(jì)世致用,
然后功成身退,去過閑適的隱逸生活,豈肯一輩子庸庸碌碌,毫無成
就,枉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棲遲零落的境遇下,
仍然說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現(xiàn)出他仍然有強烈的用世要求。
這首詩每四句一轉(zhuǎn)韻,詩意亦隨之而轉(zhuǎn)換,是七古體裁中典型的
"初唐體",說明了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受初唐的影響很深。但詩中所表
現(xiàn)的雖失意不遇,仍然昂揚奮發(fā)的進(jìn)取精神,則是盛唐封建知識分子
普遍的精神風(fēng)貌和人生態(tài)度。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前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五年(726或
727年)詩人被貶濟(jì)州到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拜右拾遺期間,比
較真實地反映了詩人這一時期的生活情況和人生追求。
不遇詠原文賞析及翻譯3
原文:
不遇詠
北闕獻(xiàn)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百人會中身不預(yù),五侯門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飲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復(fù)臨水,莫問春風(fēng)動楊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說君應(yīng)知。
濟(jì)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
譯文:
我向朝廷上書沒有得到答復(fù),躬耕退隱卻天時不順沒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會自己不能參加,我也不愿到權(quán)貴的家門阿諛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經(jīng)來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風(fēng)吹動楊柳。
如今世人只為自己著想,我對這種現(xiàn)象很不高興,內(nèi)心十分鄙視。
我希望先濟(jì)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過自己想要的隱逸生活。
豈肯一輩子就這樣庸庸碌碌,毫無成就,枉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
注釋:
⑴不遇:不得志;不被賞識?!睹献?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魯
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⑵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
《漢書?高帝紀(jì)下》:"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
太倉?!鲍I(xiàn)書:奉上書札;上書。多指向有地位者陳述意見。南朝梁
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及七國獻(xiàn)書,詭麗輻轅;漢來筆札,辭氣
紛紜。"這里用來表示向皇帝上書。不報:不批復(fù);不答復(fù)?!稏|觀
漢記?丁鴻傳》:"鴻當(dāng)襲封,上書讓國于盛。書不報。”
⑶南山:指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对?/p>
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不登:歉收?!抖Y記?曲
禮下》:"歲兇,年谷不登。"《漢書?元帝紀(jì)》:"歲數(shù)不登,元元
困乏,不勝饑寒。"登:豐收,收成好。
⑷百人會:眾多重臣被召的盛會。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
語?寵禮》:“孝武在西堂會,伏滔預(yù)坐。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日:
'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
易得。為人作父如此,何如?‘"預(yù):"遇"也。
⑸五侯:泛指權(quán)貴豪門。唐韓朝《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⑹河朔:黃河以北地區(qū)。
⑺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興平,詩中實指唐代京都
長安。
⑻春風(fēng)動楊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語出《子夜春歌》。
⑼說(yue):同"悅".
(io)濟(jì)人:救助別人。唐裴鈿《傳奇?韋自東》:"某一生濟(jì)人之急,
何為不可?"拂衣:振衣而去。謂歸隱。晉殷仲文《解尚書表》:
"進(jìn)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
Qi)徒爾:僅能如此。
賞析:
此詩開頭四句,緊扣題旨,連用四個"不"字,反復(fù)敘寫自己困
頓失意,懷才不遇的情形。首句說自己向朝廷上書,陳述政見,表達(dá)
用世的要求,卻沒有得到任何答復(fù)。次句化用漢代楊輝《拊缶歌》: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箕”的句子,說自己退隱
躬耕,卻天時不順,沒有獲得好收成,衣食無著。第三句反用晉伏滔
參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會,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說新語?寵
禮》),借指自己不能掛名朝籍的不幸遭遇。最后一句運用漢成帝同
日封其舅王譚等五人為侯的典故(《漢書?元后傳》)表達(dá)自己即使沉
淪困頓,也不阿諛奉承。前四句,詩人用典,形象地點明了自己"不
遇"的主題。
中間四句主要描寫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落魄后的
詩人,遠(yuǎn)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為生。但滯留他鄉(xiāng),依附他人的生活,
卻使他心中產(chǎn)生了深沉的鄉(xiāng)思。家人住在京城,風(fēng)塵阻隔,音信全無,
他們都平安無事吧?盡管心中牽掛,卻因為無法回鄉(xiāng),只能暫且留在
北地,登山臨水,排遣憂思。盡管春日穆穆,楊柳依依,總在不經(jīng)意
間引人鄉(xiāng)愁,卻只能全然不管。既思鄉(xiāng)懷人,又寧愿繼續(xù)漂泊他鄉(xiāng),
詩人這一矛盾的心理,極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傷、悲憤
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陳述他對世俗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說:今天世上的人,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我對這種現(xiàn)象大為
不悅,內(nèi)心十分鄙視。這一點,你是應(yīng)當(dāng)了解的。我希望先濟(jì)世致用,
然后功成身退,去過閑適的隱逸生活,豈肯一輩子庸庸碌碌,毫無成
就,枉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棲遲零落的境遇下,
仍然說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現(xiàn)出他仍然有強烈的用世要求。這
四句的轉(zhuǎn)韻,詩意亦隨之轉(zhuǎn)換。值得一提的是,詩中所表現(xiàn)的雖失意
不遇,仍然昂揚奮發(fā)的進(jìn)取精神,是盛唐封建知識分子普遍的精神風(fēng)
貌和人生態(tài)度。
第五篇:詠菊原文翻譯及賞析
詠菊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詠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翻譯
詩貴自然,"詠物以托物寄興為上"(清?薛雪《一瓢詩話》),
托物寄興亦以自然為絕妙,自然天成是詠物詩的至境。丘浚作詩主張
自然成文,反對用奇語異辭,認(rèn)為"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
辭"(《答友人論詩》)o所以,他的詩大都寫得自然清新,頗多天
機自動天籟自鳴機趣。他的詠物詩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頭語”的自
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托物寄興,借景言
情,似無寄托而寄托遙深,更是精彩絕妙,不同凡響。
這首詩作意與作者的《詠荔枝》詩同一機杼,正確理解全詩旨意
的關(guān)鍵,也在于對"可憐"一句內(nèi)涵的準(zhǔn)確把握和理解。此句與"可
憐生處是天涯”句的句法相同,用意也一樣,"可憐"在這里也該作
可爰解。意思是說不到重陽,海南菊花就開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
可愛之處,就在于不屑為應(yīng)時而開供人觀賞。這樣理解,才契合實際
情況與詩人精神。海南四季如春,花兒四季開放,不受節(jié)侯限制。詩
人對此深有體會,稱譽海南島是四季春香的花島,說:"海島三千余
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風(fēng)",處處"春光曉色四時同"(《花島春
香》)。菊花反季節(jié)開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島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
實寫照。詩人通過對海南菊花反季節(jié)開放的動人景象的深情贊頌,熱
情謳歌了海南人民不趨時不媚俗的高潔品格和高貴情操。
詠物詩妙在神與物游,情與景諧,在不離不即之間使形似與神似
渾然天成完美結(jié)合。丘浚的《詠菊》詩就是這樣的杰作。
賞析
詩貴自然,"詠物以托物寄興為上"(清?薛雪《一瓢詩話》),
托物寄興亦以自然為絕妙,自然天成是詠物詩的至境。丘浚作詩主張
自然成文,反對用奇語異辭,認(rèn)為"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
辭"(《答友人論詩》)o所以,他的詩大都寫得自然清新,頗多天
機自動天籟自鳴機趣。他的詠物詩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頭語”的自
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托物寄興,借景言
情,似無寄托而寄托遙深,更是精彩絕妙,不同凡響。
這首詩作意與作者的《詠荔枝》詩同一機杼,正確理解全詩旨意
的關(guān)鍵,也在于對"可憐"一句內(nèi)涵的準(zhǔn)確把握和理解。此句與"可
憐生處是天涯”句的句法相同,用意也一樣,"可憐"在這里也該作
可愛解。意思是說不到重陽,海南菊花就開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
可愛之處,就在于不屑為應(yīng)時而開供人觀賞。這樣理解,才契合實際
情況與詩人精神。海南四季如春,花兒四季開放,不受節(jié)侯限制。詩
人對此深有體會,稱譽海南島是四季春香的花島,說:"海島三千余
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風(fēng)",處處"春光曉色四時同"(《花島春
香》)。菊花反季節(jié)開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島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
實寫照。詩人通過對海南菊花反季節(jié)開放的動人景象的深情贊頌,熱
情謳歌了海南人民不趨時不媚俗的高潔品格和高貴情操。
詠物詩妙在神與物游,情與景諧,在不離不即之間使形似與神似
渾然天成完美結(jié)合。丘浚的《詠菊》詩就是這樣的杰作。
詠菊原文翻譯及賞析2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薰風(fēng)殿閣櫻桃節(jié),碧紗窗下沈檀熟。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注釋
薰風(fēng):和暖的風(fēng)。指初夏時的東南風(fēng)。
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熏香料。
燕:燒。
老圃:有經(jīng)驗的菜農(nóng)。
注釋
薰風(fēng):和暖的風(fēng)。指初夏時的東南風(fēng)。
沈(she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熏香料。瓢
(rud):燒。
老圃:有經(jīng)驗的菜農(nóng)。
鑒賞
詞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
歲。
這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里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
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
盆中所菊所開放的夏日氣候,"薰風(fēng)殿閣櫻桃節(jié)",說溫暖的南風(fēng)吹
滿殿閣,櫻桃也成熟了。"碧紗窗下沈檀熟",屋內(nèi)燃著驅(qū)暑的熏香。
再以"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凸寫菊花開放時節(jié)。下片以"野
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寫出因花開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
余,唯有贊嘆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全詞最
后才說出這一"菊"字,而驚嘆、欣喜之情靈動地展現(xiàn)在其中。
詠菊原文翻譯及賞析3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嚼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
翻譯
難以抑制的詩興從早到晚把我糾纏,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
石頭上獨自低吟。
筆端蘊涵著智慧對著秋菊臨摹,口齒中含著對秋菊的芳香對著月
靈吟詠。
滿紙書寫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誰能透過片言只語理解自己內(nèi)心的
情愫呢?
自從陶潛寫了詠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稱道。
注釋
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
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yǎng)性用
以降魔。后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chuàng)作沖動所帶來的不得安寧的心情。
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jǐn)_。
欹: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筆端。
蘊秀:藏著靈秀。"毫端蘊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
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臨,即臨摹、臨帖之"臨"。霜,
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寫,描繪。這里說吟詠。
口齒噂香:嚼,含著。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與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
在這里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素怨"、"秋心"
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懷。
一從:自從。
陶令: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符亮,一說名潛字淵
明。
評章:鑒賞,議論。亦借說吟詠,如:評章風(fēng)月。
局)風(fēng):局)尚的品格。
賞析
這首詩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衡蕪
諷和螃蟹詠》里。這是《海棠詩社》的第二次活動,也是賈府表面上
處于最鼎盛的時期。此次活動,由史湘云和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
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探春等
五人自由選題。在這次吟詩比賽中,"衡蕪君"薛寶釵選了《憶菊》、
《畫菊》之后,"怡紅公子"賈寶玉選了《訪菊》和《種菊》兩道詩
題。"瀟湘妃子"林黛玉選了其中三道詩題:《詠菊》、《問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物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級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天津車輛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吹填工程生態(tài)補償與修復(fù)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零二五餐飲行業(yè)消防工程設(shè)計咨詢合同2篇
- 2025不定期無償保管合同
- 2025年度鋼材料質(zhì)量追溯采購合同范本2篇
- 2025合同模板對外承包項目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體育賽事贊助合同規(guī)范范本3篇
- 2025年度鋼結(jié)構(gòu)車棚工程施工環(huán)保驗收及排放許可合同2篇
-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脫式計算300題及答案
- 春節(jié)文化研究手冊
- 犯罪現(xiàn)場保護(hù)培訓(xùn)課件
- 扣款通知單 采購部
- 電除顫操作流程圖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shù)教案
- 設(shè)計基礎(chǔ)全套教學(xué)課件
- IATF16949包裝方案評審表
- 人教版八年級美術(shù)下冊全冊完整課件
- 1 運行方案說明
- 北京房地產(chǎn)典當(dāng)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