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試文言文閱讀(一)含答案_第1頁
2024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試文言文閱讀(一)含答案_第2頁
2024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試文言文閱讀(一)含答案_第3頁
2024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試文言文閱讀(一)含答案_第4頁
2024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試文言文閱讀(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試文言文閱讀精選(一)一、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傳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虛有實,隨人拈取。古者,書籍所載,古人現(xiàn)成之事也;今者,耳目傳聞,當時僅見之事也;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jù)之謂也;虛者,空中樓閣,隨意構(gòu)成,無影無形之謂也。人謂古事多實,近事多虛。予曰:不然。傳奇無實,大半皆寓言耳。欲勸人為孝,則舉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紀,則不必盡有其事。凡屬孝親所應有者,悉取而回之,亦猶紂①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其余表忠表節(jié),與種種勸人為善之劇,率同于此。若謂古事皆實,則《西廂》推出曲中之祖,鶯鶯果嫁君瑞乎?果有實據(jù)乎?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蓋指《武成》而言也。經(jīng)史且然,矧雜劇乎?凡閱傳奇而必考其事從何來、人居何地者,皆說夢之癡人,可以不答者也。然作者秉筆,又不宜盡作是觀。若紀目前之事,無所考究,則非特事跡可以幻生,并其人之姓名亦可以憑空捏造,是謂虛則虛到底也。若用往事為題,以一古人出名,則滿場腳色②皆用古人,捏一姓名不得;其人所行之事又必本于載籍班班可考創(chuàng)一事實不得。非用古人姓字為難,使與滿場腳色同時共事之為難也;非查古人事實為難,使與本等情由貫串合一之為難也。予既謂傳奇無實,大半寓言,何以又云姓名事實必須有本?要知古人填古事易,今人填古事難。古人填古事,猶之今人填今事,非其不慮不考,無可考也。傳至于今,則其人其事,觀者爛熟于胸中,欺之不得,罔之不能,所以必求可據(jù),是謂實則實到底也。若用一二古人作主,因無陪客,幻設姓名以代之,則虛不似虛,實不成實,詞家之丑態(tài)也,切忌犯之。(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有刪改)[注]①紂:商紂王,史稱暴君、昏君。②腳色:角色。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其人A所行B之事C又必本D于載籍E班班可考F創(chuàng)一G事實H不得。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或古或今”與“或憑幾學書”(《項脊軒志》)兩句中“或”字的含義不同。B.回,指加到……上,與“回朕車以復路兮”[《離騷(節(jié)選)》]中“回”字的含義不同。C.若,指如果,與“君既若見錄”(《孔雀東南飛并序》)中“若”字的含義相同。D.“罔之不能”與“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jīng)·氓》)兩句中“罔”字的含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漁認為:傳奇所用的素材,不管是古今的,還是真假的,都任由作者選取:作者鋪陳真的,虛構(gòu)假的。B.有人說古代的事多為真實,現(xiàn)在的事多為虛構(gòu),但李漁認為傳奇沒有真實的,連《西廂記》都是假的。C.李漁說,傳奇的作者想要勸人行孝道,就舉一位孝子來增加他的孝行,有的劇本寫法跟這相同。D.孟子說:“全都相信書,不如沒有書。”李漁認為,對待經(jīng)書、史書是這樣的,對待戲劇也應如此。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亦猶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4分)(2)予既謂傳奇無實,大半寓言,何以又云姓名事實必須有本?(4分)14.對于劇本創(chuàng)作,李漁主張怎樣的創(chuàng)作原則?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說明。(3分)【答案】10.CEF[(原文標點)其人所行之事,又必本于載籍,班班可考,創(chuàng)一事實不得。]11.C(A項,第一個“或”的意思是“有的”,第二個“或”的意思是“有時”。B項,“回朕車以復路兮”中“回”的意思是“使??回轉(zhuǎn)”。C項.“君既若見錄”中“若”的意思是“如此”。D項,第一個“罔”意思是“欺騙”,第二個“罔”意思是“無、沒有”)12.B(“但李漁認為傳奇沒有真實的,連《西廂記》都是假的”錯誤,李漁并沒有完全否認傳奇的真實性,而是認為大部分都是寓言罷了;李漁也沒有完全否認《西廂記》的真實性,而是說《西廂記》記載的事不全都是真實的)13.(1)也就像紂王不好,并不像人們說的那樣嚴重,一旦居于卑下的地位,天下所有的罪惡都歸到他身上了。(得分點“善”“下流”“歸”各1分,句意1分)(2)我既然說傳奇沒有完全真實的,大多為寓言,為何又說姓名事實必須要有依據(jù)呢?(得分點“無實”“何以”“本”各1分,句意1分)14.①對于當今的人和事,如果不可考究,那么人物、事情都可以虛構(gòu),這就是所說的虛構(gòu)到底。(1分)②如果以古代的名人為題材,那么配角的姓名、劇中人物所做的事,都必須依據(jù)記載,件件都可以考證,虛構(gòu)一件事情也不行,這就是所說的真實到底。(2分)(意思答對即可)【參考譯文】傳奇所用的素材,有的是古時的,有的是當今的,有虛假的,有真實的,任由作者選取。古時的,就是書上記載的古人現(xiàn)成的事;當今的,就是耳聞目睹的當今發(fā)生的事;真實的,就是根據(jù)事實鋪陳,不假造亂編,是有根有據(jù)的事;虛假的,就像空中樓閣一樣隨意虛構(gòu)的無影無形的事。有人說古代的事多為真實,現(xiàn)在的事多為虛構(gòu)。我說:并非如此。傳奇沒有全都是事實的,大部分都是寓言罷了。想要勸人行孝道,就舉一位孝子來出名,只要有一點孝行可寫,就不必全有那些事。凡是孝敬父母所應有的言行,都找來加在他的身上,也就像紂王不好,并不像人們說的那樣嚴重,一旦居于卑下的地位,天下所有的罪惡都歸到他身上了。其他表彰忠烈、節(jié)義和各種勸人為善的劇本,都跟這相同。如果說古代的事情都真實,那么《西廂記》這種被推舉為戲曲鼻祖的作品中,崔鶯鶯果真嫁給了張君瑞嗎?果真有事實根據(jù)嗎?孟子說:“全都相信書,不如沒有書?!边@是針對《尚書》中的《武成》一篇而言的。經(jīng)書、史書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戲劇呢?凡是讀傳奇時必須考究其中事情的出處、人物的來歷的人,都是說夢的癡人,可以不用理會。然而作者創(chuàng)作,也不能都是這樣的觀點。如果寫眼前的事,沒有可以考究的,那么非但里面的事情能夠虛構(gòu),而且其中人物的姓名也可以憑空捏造,這是所說的虛構(gòu)就虛構(gòu)到底。如果用以前的事為題材,因為其中一位古人有名,那整出戲的角色就都要用古人,捏造一個姓名也不行;劇中人物所做的事,又必須依據(jù)記載,件件都可以考證,虛構(gòu)一件事情也不行。并非使用古人的姓名困難,而是使之與整部戲的角色共同行事困難;并非查閱古人事跡困難,而是要使之與劇本的情節(jié)相互貫串、合而為一困難。我既然說傳奇沒有完全真實的,大多為寓言,為何又說姓名事實必須要有依據(jù)呢?要明白古人寫古代的事容易,今人寫古代的事困難。古人寫古代的事,就像今人寫現(xiàn)在的事,并非作者不擔心不考證,而是無從考證。那些作品傳到今天,里面的人和事,觀眾已經(jīng)爛熟心中,根本欺騙不了他們,所以寫古人務必要有依據(jù),這是所說的真實就要真實到底。如果用一兩個古人為主角,因為沒有配角,便虛構(gòu)姓名來充當,就會虛構(gòu)不像虛構(gòu),事實不是事實,這是劇作家的丑態(tài),切忌犯這樣的錯誤。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文本一:陶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節(jié)選自蕭統(tǒng)《昭明文選》)文本二:陶侃,字士行,本鄱陽人也。吳平,徙家廬江之尋陽。侃早孤貧,為縣吏。鄱陽孝康范逵嘗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fā)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雖仆從亦過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無津耳?!卞舆^廬江太守張夔,稱美之。夔召為督郵,領樅陽令。會劉弘為荊州刺史,將之官,辟侃為南蠻長史,遣先向襄陽討賊張昌,破之。弘既至,謂侃曰:“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其后當居身處今相觀察繼老夫矣?!焙笠攒姽Ψ鈻|鄉(xiāng)侯,邑千戶。陳敏之亂,弘以侃為江夏太守。隨郡內(nèi)史扈瑰間侃于弘曰:“侃與敏有鄉(xiāng)里之舊,居大郡,統(tǒng)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侃潛聞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弘引為參軍,資而遣之。(節(jié)選自《晉書·陶侃傳》)10.材料二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3分)吾昔〔A〕為羊公〔B〕參軍〔C〕謂吾〔D〕其后〔E〕當居身處〔F〕今相觀察〔G〕必繼老夫矣11.下列對文中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3分)A.“善屬文”和“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兩句中的“屬”字含義不同。B.“自解歸”與“天下歸心”(《短歌行》)兩句中的“歸”字含義不同。C.“公田悉令吏種秫”與“悉如外人”(《桃花源記》)兩句中的“悉”字含義相同。D.“侃與敏有鄉(xiāng)里之舊”與“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兩句中的“舊”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陶淵明擔任鎮(zhèn)軍、建威參軍,對親戚朋友說,姑且想做個小官,以獲得補貼家用的資本。后來做了彭澤令。B.因為喜歡飲酒,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原要把公田都用來種植秫,在妻子和孩子的堅持請求下,他才將公田中的五十畝用來種植粳。C.劉弘擔任荊州刺史,將要就任時,起用陶侃擔任南蠻長史,派他先到襄陽去討伐賊寇張昌,隨即打敗了張昌。D.陶侃受到劉弘的賞識,劉弘稱贊陶侃一定會出人頭地,但是在陳敏之亂時,因為內(nèi)史扈瑰的挑撥離間,劉弘逐漸疏遠了陶侃。13.把文中的句子及課本中所學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侃潛聞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2)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14.陶淵明為什么不愿做官?請結(jié)合材料(一)簡要概括。(3分)【答案】10.【答案】吾昔為羊公參軍〔C〕謂吾其后當居身處〔F〕今相觀察〔G〕必繼老夫矣11.【答案】D【解析】前者是“老交情”的意思,后者是“過去”的意思。12.【答案】D【解析】“劉弘逐漸疏遠了陶侃”錯誤。原文“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即陶侃的忠誠賢能,我深知已久,怎能有這樣的事情呢!可知劉弘對陶侃信任未變。13.【答案】(1)陶侃私下聽說了這件事,立刻派兒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劉弘處穩(wěn)固劉弘對自己的信任。(“潛”“遽”“詣”各1分,大意2分)(2)熊在咆哮,龍在長吟,聲音震蕩著巖石和泉水,使茂密的樹林戰(zhàn)栗,使層層的山峰震驚。(“殷”“栗”“驚”各1分,大意2分)14.【答案】①本性率真,清高自負;②官場繁瑣,不善應酬;③不慕名利,堅守氣節(jié)?!緟⒖甲g文】陶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晉朝大司馬。陶淵明少年時志趣高尚,知識淵博,善于做文章;聰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自我得意。曾經(jīng)寫了一篇《五柳先生傳》來自比,當時的人稱這篇文章是實錄。雙親年邁,家里貧窮,朝廷任用他擔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州祭酒這個職務,沒幾天就自己解職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擔任主簿,他不去就職,親自耕作來養(yǎng)活自己。后來又擔任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他對親戚朋友說:“我姑且想做個小官,把它作為補貼家用的資本,可以嗎?”朝廷中掌管選拔官吏的人聽說了,就任用他擔任了彭澤縣令。在縣里,他命令把分配給他的公田全部種植上高粱(來釀酒),說:“讓我一直醉酒就夠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堅持請求種粳米,于是命令用二頃中的五十畝種植高粱,用五十畝種植稻谷。年終的時候,正趕上郡里派遣督郵到彭澤縣來,縣里的官吏告訴他說:“應該穿上官服拜見督郵?!睖Y明嘆息說:“我怎能為了五斗之米,屈身侍奉這些鄉(xiāng)下小人啊!”當天陶淵明將縣令印綬交還官府,辭去縣令職務,寫了《歸去來兮辭》。(節(jié)選自蕭統(tǒng)《昭明文選》)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陽人。吳被平定后,把家從廬江遷徙到尋陽。陶侃早年喪父而生活貧困,擔任縣吏。鄱陽孝廉范逵曾經(jīng)造訪陶侃,當時陶侃倉促間沒有東西來接待客人,他的母親就剪斷頭發(fā)做成兩個假發(fā),換來了酒菜,飲酒作樂非常盡興,即便是仆從也喝得出乎意料地滿意,范逵離去時,陶侃追著送出百余里。范逵問:“你想到郡里做官嗎?”陶侃回答:“想去,只是困于沒有門路?!狈跺釉煸L廬江太守張夔,稱譽贊美陶侃。張夔征召陶侃為督郵,兼任樅陽令。適逢劉弘任荊州刺史,將要就任時,征召陶侃為南蠻長史,派他先到襄陽去討伐賊寇張昌,隨即打敗了張昌。劉弘到達后,對陶侃說:“我以前任羊公參軍,他說我以后會處于他的地位。如今我觀察你,必定會成為我的繼位人?!焙髞硖召┮蜍姽Χ环鉃闁|鄉(xiāng)侯,食邑千戶。陳敏之亂時,劉弘任陶侃為江夏太守。隨郡內(nèi)史扈懷對劉弘離間陶侃說:“陶侃與陳敏有同鄉(xiāng)的舊情,陶侃現(xiàn)在駐守大郡,統(tǒng)領著強大的軍隊,如果他心存異志,那么荊州就失去東大門了?!眲⒑胝f:“陶侃的忠誠賢能,我深知已久,怎能有這樣的事情呢!”陶侃私下聽說了這件事,立刻派兒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劉弘處穩(wěn)固劉弘對自己的信任。劉弘任他們?yōu)閰④?,給予資財而遣送他們回去。(節(jié)選自《晉書·陶侃傳》)三、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歸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jīng)三史》諸書。嘉靖十九年舉鄉(xiāng)試,八上春官[注]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四十四年,始成進士,授長興知縣。用古教化為治。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直行己意。大吏多惡之,調(diào)順德通判,專轄馬政。名為遷,實重抑之也。有光為古文,原本經(jīng)術,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抵排,目為妄庸巨子。世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選自《明史·歸有光傳》,有刪改)[注]春官:禮部。材料二:吾家自先太仆①賣文,先處士賣書畫,以筆耕自給者累世矣。遭亂家破,先處士見背,余饑窘困踣②,瀕死者數(shù)矣。比年來,余文章書畫之名稍著,頗有來求者,賴以給③粥??突虿∑錇E,余曰:“誠然!顧不能無藉于此,欲不濫當若何?”客曰:“大人先生、學士大夫來求者應之,即屠沽兒有求,拒弗與。庶免于濫矣!”余笑曰:“客過矣!天下有道,賢人在位,愚者在下;無道反是。故戰(zhàn)國之賢豪,多隱于賣漿、屠狗;東漢之高士,或托于儈牛、賃舂。今之所謂大人先生、學士大夫,子以為賢乎,愚乎?果賢者也,知必不立于今日之朝,食今日之祿矣;今之屠沽兒,吾豈謂必有如古之賢豪高士出其中乎?顧不立今日之朝,不食今日之祿,以為猶此善于彼。既賣文,賣書畫,凡服食器用一切所需無丕取辦于此是余亦為沽者之事。呂望鼓刀為師尚父,百里奚、寧戚飯牛為齊秦相,余平生自待如此,又安敢概視今之屠沽兒,謂必無古之賣漿、屠狗、儈牛、賃舂之賢者出其中乎?唯今世之所謂大人先生、學士大夫之中,則斷斷乎必無人也。子若以余之賣文,賣書畫不拒大人先生、學士大夫之請為濫,則誠然矣。顧以應屠沽兒之求為濫,不已傎④乎!”客愕然久之,曰:“子之論誠高矣!雖然,世目子為狂生,乃今尤信?!保ㄟx自歸莊⑤《筆耕說》,有刪改)[注]①太仆:曾祖父。下文“處士”指作者父親。②踣(bó):仆倒。③(zhān):稠粥。④傎(diān):顛倒錯亂。⑤歸莊:歸有光之曾孫。明亡后參加抗清斗爭,后以教書為業(yè),終身不仕。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凡服食器A用B一切C所需D無不取辦E于此F是余G亦為H沽者之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作“弱冠”。B.“余文章書畫之名稍著”與“其制稍異于前”(《項脊軒志》)兩句中的“稍”意思相同。C.病,文中指批評,與《陳情表“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中的“病”意思不同。D.“多隱于賣漿、屠狗”與“亦將有感于斯文”(《蘭亭集序》)兩句中的“于”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歸有光小時候就顯露出文才卻久試不中,他通曉《五經(jīng)》《三史》,領悟前人的精神意旨,其文才得到王世貞的肯定。B.材料二從作者的曾祖父開始賣文章,到作者的父親賣書畫,作者也賣文章、書畫,客人勸作者多賣文章、書畫給地位低的人。C.材料二是一篇內(nèi)容獨特、形式新穎的言志之作。文章采用主客對話的方式,與蘇軾的《赤壁賦》的構(gòu)思相似。D.材料二以“筆耕”為話題,暢談作者的思想志趣,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憤世嫉俗之感和抑郁不平之氣,也可見其氣節(ji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顧不能無藉于此,欲不濫當若何?(4分)(2)子之論誠高矣!雖然,世目子為狂生,乃今尤信。(4分)14.材料一中,歸有光的上司為什么不喜歡歸有光?請簡要說明。(3分)【答案】10.BDF

[(原文標點)凡服食器用,一切所需,無不取辦于此,是余亦為沽者之事]11.B(“余文章書畫之名稍著”中的“稍”意思是“逐漸”;“其制稍異于前”中的“稍”意思是“稍微”)12.B(“客人勸作者多賣文章、書畫給地位低的人”與原文不符,說反了)13.(1)只是不能不依賴賣文為生,要想不濫該怎么辦呢?(得分點:“顧”“藉”“若何”各1分,大意1分)(2)您的說法實在是太高了!雖然如此,世上的人都把您看成是狂妄的人,到今天我更加相信。(得分點:“誠”“目”“乃今”各1分,大意1分)14.歸有光認為上級的命令不恰當?shù)?,他就不?zhí)行;(2分)決斷的時候,歸有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辦。(1分)【參考譯文】材料一:歸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歲時就能寫文章,二十歲時完全通曉《五經(jīng)鼠三史》等書。嘉靖十九年鄉(xiāng)試中舉,八次考進士都不中。移居嘉定安亭江邊,讀書談論義理。四十四年,才成為進士,被授予長興知縣(的職位)。用古時的教化之理來治理政事。上級官吏的命令不恰當,就躺在閭樓里不去辦公。該決斷的時候,直接按自己的想法辦。上級官吏大多討厭他,調(diào)他任順德通判,專門管轄馬政。名義上是升遷,實際上是大大地貶低他。歸有光作古文,來源于經(jīng)學,喜好《太史公書》,領悟到書的精神旨意。當時王世貞主宰文壇,歸有光極力抵制排斥,把他看作狂妄平庸的權威人物。王世貞大為不滿,后來對歸有光也誠心折服了。材料二:我家自從曾祖賣文章,父親賣書畫,憑著“筆耕”養(yǎng)活自己接連幾代了。遭遇動亂家庭破敗,父親去世,我生活饑餓困苦,接近死亡的情況有多次。近年來,我的文章書畫的名聲漸漸大起來,很有些人來求取,我就依靠著賣字畫作為衣食的來源。有的賓客批評我(賣文章、書畫)太濫,我說:“真的是這樣??!只是不能不依賴賣文為生,要想不濫該怎么辦呢?”客人說:“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有學問有官職的人,來求字畫就答應,有屠夫賣酒一類人來求,就拒絕不給。大概就免于濫了!”我笑著說:“客人你錯了!天下有道,賢人做官處于高位,愚人處在下面的位置;天下無道,就正好相反了。所以戰(zhàn)國的賢人豪杰多隱身在賣酒、屠狗的人中;東漢的高尚的人士,有的托身為賣牛的牽線人,有的成為傭工替人舂米。當今有地位有身份有學問有官職的人,你認為他們是賢能呢,還是愚蠢呢?如果他們果真是賢能的人,我斷定他們一定不會在當今的朝廷做官,享受今天的俸祿;對現(xiàn)在的屠夫酒販,我難道認為一定有如同古代賢士豪杰的高人出于其中嗎?只不過因為他們不在朝廷為官,不享受今天朝廷的俸祿,還是這些隱于低賤行業(yè)的高尚之士要勝過那些有地位有身份,有學問有官職的人。我賣文章、賣書畫后,凡是吃穿用度,一切的必需物品,無不從賣文章、賣書畫里取得,這樣可以說我干的也是販賣的賤業(yè)。姜太公呂望曾鼓刀為屠戶,終成周武王的師尚父﹐百里奚、寧威都喂過牛,而終成秦齊兩國的宰相,我平生就是這樣看待自己,又怎么敢對現(xiàn)今的屠夫酒販一概而論,怎敢說一定不會有如古代的賣酒,屠狗、給買牛的人牽線,做傭工替人舂米的賢人出于其中呢?只是現(xiàn)今的所謂有地位有身份、有學問有官職的人之中,絕對沒有這樣的人。您如果認為我賣文章、賣書畫不拒絕有地位有身份,有學問有官職的人是太濫了,那么才真的是說對了。反過來您把我答應屠夫酒販的求索書畫的請求說成‘濫’,那不是太顛倒了嗎?”我的客人聽了我的話驚愕了很久,說:“您的說法實在是太高了!雖然如此,世上的人都把您看成是狂妄的人,到今天我更加相信。”四、(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三國典略》曰:齊主①常令群臣各言其志,收曰:“臣愿得直筆東觀,早出《魏書》?!蹦肆钗菏諏T谑烽w,不知郡事,謂收曰:“當直筆,我終不學魏太武誅史官?!庇谑菑V征百官傳,總斟酌之。既成,上之,凡十二帙,一百三十卷。尚書陸操謂楊愔曰:“魏收可謂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睈衷唬骸按瞬豢畷?,傳之萬古,但恨論及諸家枝葉,過為繁碎?!睍r論收為爾朱榮作傳,以榮比伊、霍②者,由得其子文略黃金故也。尚書左丞盧斐、臨漳令李庶等言曰:“魏收誣罔一代,其罪合誅?!膘?、庶等與收面相毀辱,無所不至。齊主大怒,乃親自詰問。斐曰:“臣父位至儀同,收附于族祖中書郎玄傳之下;收之外親博陵崔綽位止功曹,乃為傳首?!饼R主問收曰:“崔綽有何事跡,卿為之立傳?”收曰:“雖無爵位,而道義可嘉。魏司空高允曾為其贊,稱有道德。臣所以知之?!饼R王曰:“司空才士,為人作贊,理合稱揚,亦如卿為人作文章,道其好者,豈能皆實?”收不能對。以其才名,不欲加罪。高德正其家傳甚美,乃言于齊主曰:“國史一定當流天下人情何由悉稱謗者當加重罪。”齊主于是禁止,諸人各杖二百。斐、庶死于臨漳獄中。又《北史》:收所引史官,恐其陵逼,惟取學流先相依附者。房延祐、辛元植雖夙涉朝伍,并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以儒業(yè)見知,全不堪編輯;高孝幹以左道求進。修史諸人,父祖姻戚多被書錄,飾以美言。收性頗,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沒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隙?若舉之則使上天,按之當使入地!”收在神武時為太常少卿,修國史得陽休之助,因謂休之曰:“無以謝德,當為卿作佳傳?!毙葜腹蹋菏罏楸逼教?,以貪虐為中尉李平所彈,獲罪。收書云:“固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庇衷疲骸袄钇缴钕嗑粗?。”群口沸騰,敕《魏書》且勿施行,號為“穢史”。(節(jié)選自《太平御覽·文部·史傳上》)【注】①齊主:指北齊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歡奪取東魏政權建立北齊。②伊、霍:商代伊尹和漢代霍光的并稱,伊尹放逐君王太甲于桐宮,霍光廢掉昌邑王改立宣帝。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國史一A定B當流天下C人情D何由E悉F稱G謗者H當加重罪。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知,指主持、管理,與“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中的“知”意思不同。B.嘉,贊許,與“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離騷》)中的“嘉”意思相同。C.謝,感謝,與“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中的“謝”意思不同。D.相,指動作偏指一方,與“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項脊軒志》)中的“相”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盡快地編訂魏史成書是魏收的志向,于是齊主就讓他專職從事修史工作,并且勉勵他要秉筆直書。B.魏收曾經(jīng)收受過爾朱文略的賄金,得到過陽休之的幫助,所以在為他們的父親作傳時進行了粉飾。C.在齊主面前,盧斐指責魏收修史對傳主排位失當,魏收巧言辯解,化解齊主詰問,終得齊主寬宥。D.魏收得到北齊重臣陸操、高德正等人肯定和庇護,批評魏收的人被杖責甚至有人被治罪死于獄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此不刊之書,傳之萬古,但恨論及諸家枝葉,過為繁碎。(4分)(2)收性頗,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沒其善。(4分)14.《魏書》遭受非議的主要原因是記載失實,除了魏收本人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記事的客觀公正?(3分)【答案】10.(3分)BCG11.(3分)B(《離騷》中的“嘉”意思是“美、善”。)12(3分)C(“化解齊主詰問,終得齊主寬宥”錯。)13.(8分)⑴(4分)這是不可更改的史書,能流傳千秋萬世,只遺憾它記錄各家遠祖旁支時,寫得過于繁雜瑣碎。(注意“不刊”“傳”“恨”“繁碎”的翻譯。)⑵(4分)魏收性格偏激,不太能平心待人,與他曾有舊怨的人,很多優(yōu)點都被他掩去不記錄。(注意“頗”“平”“夙”“沒”的翻譯。)14.(3分)①政治干預:官員對編史多有干預。②魏史與北齊聯(lián)系過緊:北齊脫胎于魏,建立政權不久。③史官多不專業(yè):或非史才,或不堪編輯或以左道進。(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五、古代詩文閱讀(4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襄公①如楚,及漢,聞康王②卒,欲還。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非為一人也,為其名與其眾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諸大夫皆欲還。子服惠伯曰:“不知所為,姑從君乎?”叔仲曰:“子之來也,非欲安身也,為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遠而聽于楚,非義楚也,畏其名與眾也。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服焉?聞畏而往,聞喪而還,茍羋姓實嗣③其誰代之任喪?王太子又長矣,執(zhí)政未改,予為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不如先君?將為喪舉,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誰由己貳?求說其侮,而亟于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若從君而走患,則不如違君以避難。有御楚之術,而有守國之備,則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蹦怂煨?。反,及方城,聞季武子④襲卞,公欲還,出楚師以伐魯。榮成伯曰:“不可!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國,而恃諸侯,諸侯其誰昵之?若得楚師以伐魯,魯既不違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若楚之克魯,諸姬⑤不獲窺焉,而況君乎?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夏,將天下是王,而何德于君,其予君也?若不克魯君以蠻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獲矣。不如予之。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君其入也!”乃歸。(節(jié)選自《國語?魯語下》)材料二: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璽書,以告曰:“卞人將畔,臣討之,既得之矣?!惫囱?,榮成伯曰:“子股肱魯國,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卞有罪,而子征之,子之隸也,又何謁焉?”季冶歸,致祿而不出,曰:“使予欺君,謂予能也。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節(jié)選自《國語?魯語下》)[注]①襄公:魯襄公,姬姓,名午。②康王:楚國國君,楚恭王之子,羋姓,名昭。③嗣:接續(xù),繼承。④季武子:魯國正卿,名夙。⑤諸姬:同為姬姓的諸侯。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若不A克B魯C君D以蠻夷E伐之F而又求G入焉H必不獲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貳”,文中指有二心,與《氓》中“士貳其行”的“貳”意思相同。B.“固”,文中指牢固,與《離騷》中“固時俗之工巧兮”的“固”意思不同。C.“逆”,文中指迎接,與《孔雀東南飛并序》中“逆以煎我懷”的“逆”意思相同。D.“股肱”,文中指輔佐,與成語“股肱耳目”中的“股肱”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襄公去朝貢楚國的途中,聽到楚康王去世的消息,就想回去,其他人也想回去,最終在叔仲昭伯據(jù)理力爭下,才繼續(xù)前往楚國朝貢。B.叔仲認為,魯國君臣不能半途返回。從實際情況來看,之所以出行楚國,是出于對楚國的畏懼;從人情世故來說,聽說別人有喪事,也應前去吊慰。C.魯國君臣即將從楚國返回魯國之時,季武子在國內(nèi)發(fā)動叛亂,魯襄公想借助楚國的力量來討伐他,在榮成伯的勸說之后,放棄求助,返回魯國。D.榮成伯讓季冶轉(zhuǎn)告季武子,只要對國家有利的事務,就由其做主,區(qū)區(qū)一個卞邑,哪里用得著來稟告。在向季武子傳達此意后,季冶獲得了豐厚的獎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君其入也?。?分)(2)使予欺君,謂予能也。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4分)14.榮成伯說服魯襄公回到魯國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10.CFH

句意:倘若(楚國)沒有打敗魯國的季武子,那么您用蠻夷的軍隊討伐了季武子,又再想返回魯國的話,一定達不到目的了?!棒敗痹谖闹兄隔攪募疚渥?,充當“克”的賓語,而“君”是“伐之”的主語,故C處斷開:“君以蠻夷伐之”意思表達完整,故F處斷開;“焉”是句末語氣助詞.故H處斷開:故應在CFH處斷開。(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共3分)11.CA.都是“有二心”:B.牢固/本來;C.迎接/預料,想到將來:D.輔助,輔佐/比喻在國君左右輔助得力的人。12.D“季冶獲得了豐厚的獎賞”錯誤,由材料二可知,季冶回去后,因覺得自己受命欺騙自己的國君,做了不是一個為官者應做的事情,所以交還俸祿而辭官不出,材料未提到他獲得獎賞。13.(1)季武子出于感恩侍奉國君,也不敢不改過,國君還是回國吧!(得分點:“事”,侍奉;“悛”,悔改:“其”,表示祈使語氣,還是。每個得分點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你)派遣我去欺騙國君,認為我賢能。賢能卻欺騙自己的國君,怎么還敢享受俸祿而立朝為官呢?(“使”,派遣:“謂”,認為:“敢……乎”,表反問。每個得分點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作為一國之君,不能依靠其他諸侯國的力量;②若搬楚國救兵,魯國人一定會聽從季武子的命令,牢固防守;③無論楚國是否戰(zhàn)勝季武子,對于魯襄公而言都沒有任何好處。(每點1分,共3分)由原文“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國,而恃諸侯,諸侯其誰昵之?”可知,作為一國之君,不能依靠其他諸侯國的力量。由原文“若得楚師以伐魯,魯既不違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可知,若搬楚國救兵,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