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證技術學》教學大綱_第1頁
《物證技術學》教學大綱_第2頁
《物證技術學》教學大綱_第3頁
《物證技術學》教學大綱_第4頁
《物證技術學》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證技術學》教學大綱

第1章物證技術學概論

第一節(jié)物證的概念、種類、特性與發(fā)現(xiàn)和提取

一、物證的概念

(一)概念:物證是證據(jù)的一大類,是指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客觀存

在的實物。物證技術學研究領域的物證是廣義的概念,訴訟法中所規(guī)定的物證是

狹義的物證概念。

這里將物證的概念歸納如下:物證是依法收集的,與案件有聯(lián)系的,能以其

外形特征及所載字跡、符號、圖像、聲紋特征或物質(zhì)屬性證明其與受審查的人、

事、物、時、空存在聯(lián)系,從而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各種物質(zhì)性客體。

(二)物證的特點:

1.物證的合法性:物證應當是依法收集的,所謂依法收集,是指收集可能

有物證意義的物質(zhì)性客體,應當符合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只有符合法律規(guī)定,才能

保證來源的可靠性。警惕狡猾犯罪分子的偽裝現(xiàn)場,偽造物證和技術人員的非法

取證。

2.物證的不可替代性:有物證的雙聯(lián)性決定。

3.物證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從發(fā)現(xiàn)物證到記錄物證,從提取物證到檢驗

物證、鑒定物證都不能離開現(xiàn)代科學技術。

4.物證的客觀可靠性:物證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性客體,等待內(nèi)行人去發(fā)現(xiàn)

它、提取它,等待有專門知識的專家去檢驗它、鑒定它,并以此來證明一定的案

件事實?!拔ㄓ形镒C不說謊”。

二、物證的種類

物證種類繁多,分類的標準也各不相同,本節(jié)只介紹最通用的分類法:

(-)依照物證的客觀存在形式和特性,可分為:

1.物品;

2.物質(zhì);

3.痕跡物證;

4.文書物證;

5.音像物證;

6.電子物證

(二)依照檢驗方法,可分為:

1.物理物證;

2.化學物證;

3.生物物證

三、物證的一般處理規(guī)則

對物證的處理一般包括識別、鑒定、分類、個體化、解釋與重建幾個階段。

為了確保證據(jù)來源的可靠性及鑒定的準確性,處理物證時一般應遵循下列規(guī)則:

(-)必須依法進行。

(二)區(qū)別不同案件,確定發(fā)現(xiàn)、提取物證的重點和范圍。

(三)必須以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來發(fā)現(xiàn)和提取物證。

(四)必須掌握發(fā)現(xiàn)和提取物證的技術。

(五)必須記錄、拍照。

(六)必須防止污染、損壞和丟失。

第二節(jié)物證技術學的概念與體系

一、物證技術與物證技術學的概念

(-)物證技術的概念物證技術是指對案件中的各種物證進行發(fā)現(xiàn)、記錄、提取、

檢驗和鑒定所應用的科學技術的總稱。

從縱向來看,物證技術可分為發(fā)現(xiàn)物證的技術、記錄物證的技術、提取物證

的技術、檢驗(或鑒定)物證的技術。

從橫向來看,物證技術可分為形象痕跡技術、文書物證技術、化學物證技術、

生物物證技術、音像物證技術、電子物證技術等。

物證技術是適用于解決任何案件中有關物證專門性問題的技術。“物證技術”

這一概念,既界定了該技術的研究對象是物證,又擴展了為法律服務的范圍。

(二)物證技術學的概念物證技術學是以物證和物證技術為研究對象,以查明案

件實事、公正實施法律、提供科學證據(jù)為目的,研究應用科學技術解決案件中有

關物證的專門性問題的一門學科。

物證技術學是由于法律的需要和自然科學發(fā)展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一門學科。

二、物證技術學的體系

物證技術學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具備了完整的學科體系。雖然目前學科名稱尚未

完全統(tǒng)一,但學科體系基本趨于一致,是按本學科研究對象確定的。

其學科體系如下:1.基本理論2.基本技術3.痕跡物證技術4.文書物證技術

5.化學物證技術6.生物物證技術7.音像電子物證技術

三、物證技術學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物證技術學是一門文理交叉的學科,在研究和學習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必須進行科學實驗(二)必須突出重點,掌握基本理論和技術(三)必須

關注法律對物證技術的需要(四)應當關注科學技術的新成就

第三節(jié)物證技術學發(fā)展狀況

物證技術學本身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但就物證技術來說,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國內(nèi)外均有此方面的歷史記載和學術專著。現(xiàn)代物證技術學產(chǎn)生于19世紀中葉

的歐洲,20世紀初傳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有關主管部門重視物

證技術的業(yè)務建設,縱觀近40年的歷史,除了在十年“文革”時期遭受嚴重破壞

外,我國物證技術無論在實際工作方面還是在物證技術教學和科研方面都得到較

大的發(fā)展。

物證技術學是以物證技術之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邊緣學

科,是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學科與法學的有機融合。20世紀80年

代末,物證技術學從偵查學中獨立出來,物證技術學的課程教學也相應成為我國

高等學校法學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

根據(jù)物證技術學的學科體系及本科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本課程的內(nèi)容作如

下:全部課程教學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物證技術學概述;第二章,物證鑒定

中的同一認定與種屬認定;第三章,物證鑒定概述;第四章,物證基本技術;第

五章,指印及其鑒定;第六章,筆跡及其鑒定;第七章,可疑文書及其鑒定;第

八章,毒物及其鑒定;第九章,毒品及其鑒定;第十章,生物物證的鑒定;第十

一章,生物檢材的DNA分析概述;第十二章,電子證據(jù)鑒定技術。

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物證技術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及基

本技術的概貌性知識;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則涉及到具體的物證及物證技術。

第2章物證鑒定中的同一認定與種屬認定

第一節(jié)物證的作用與證明形式

一、物證的作用

物證是在各類案件中使用頻率和證明價值都很高的一種證據(jù)。首先,無論是

在刑事案件還是在民事案件中,物證都是普遍存在的。其次,物證中儲存著各種

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信息,且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穩(wěn)定性,所以物證往往比其他證

據(jù)更為可靠,具有較高的證明價值。

在案件調(diào)查和審判中,物證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物證是查明案件事實的依據(jù)。

2.物證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方法。

3.物證是審查其他證據(jù)的手段。

二、物證的證明形式

物證是通過其形態(tài)、結構、屬性等特征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般來說,物證

自己并不能直接去證明案件事實,必須與一定人員的行為結合起來才能證明案件

事實。

就證明的形式而言,物證一般都屬于間接證據(jù)的范疇。把證據(jù)劃分為直接證

據(jù)和間接證據(jù)依據(jù)的是證據(jù)與案件主要事實之間的關系。直接證據(jù),就是能單獨

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jù)。間接證據(jù)又稱旁證,就是不能直接證明案件主要

事實的證據(jù),必須與其他證據(jù)聯(lián)系起來才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jù)。案件主要

事實是指對確定案件或訴訟具有關鍵意義的事實。因此,物證不能自己去完成證

明任務,必須通過一定人的行為或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物證技術人員的

檢驗和鑒定。

三、物證之間的差異性和形似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之間差異性是絕對的,相似性是相對的,但二者都

是普遍存在的。而物證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是對物證進行同一認定的客觀依據(jù);物

證之間的種類差異性以及各種物證之間的相似性則是人們對物證進行種屬認定

的客觀依據(jù)。

第二節(jié)物質(zhì)交換原理

一、物質(zhì)交換原理的產(chǎn)生

物質(zhì)交換原理,又稱為“洛卡德物質(zhì)交換原理”,這一理論最早是20世紀初

由法國著名偵查學家艾德蒙?洛卡德在其編著的《犯罪偵查學教程》提出。這一

理論認為,犯罪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物質(zhì)交換的過程,作案人作為一個物質(zhì)實體

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總是跟各種各樣的物質(zhì)實體發(fā)生接觸和互換關系;因此,犯

罪案件中物質(zhì)交換是廣泛存在的,是犯罪行為的共生體,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

移的規(guī)律。

二、物質(zhì)交換原理的含義

這一理論涉及的物質(zhì)交換是廣義上的,可分為兩種類型:

(-)痕跡性物質(zhì)交換。即人體與物體接觸后發(fā)生的表面形態(tài)的交換。如犯罪現(xiàn)

場留下的指紋、足跡、作案工具痕跡以及因搏斗造成的咬痕、抓痕等。

(二)實物性物質(zhì)交換,又可分為有形物體的物質(zhì)交換和無形物體的物質(zhì)交換。

前者包括微觀物體的互換和宏觀物體的互換,微觀物體的互換指在犯罪過程中出

現(xiàn)的微粒脫落、微粒粘走,如纖維、生物細胞的轉移,宏觀物體的互換指作案人

遺留物品于現(xiàn)場或者從現(xiàn)場帶走物品等;后者主要指不同氣體的互換,如有毒氣

體與無毒氣體的互換、刺激性氣味的遺留等。

三、物質(zhì)交換原理的意義

物質(zhì)交換原理有著深厚的科學基礎,它反映了客觀事物的因果制約規(guī)律,體

現(xiàn)了能量轉換和物質(zhì)不滅的定律。這一原理對物證技術學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

用,它是研究微量物證、細致取證的基礎。

第三節(jié)同一認定原理

一、同一認定的概念

同一認定是依據(jù)客體特征來判斷兩次或多次出現(xiàn)的課題是否未同一個客體

的認識活動。同一認定是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人認識客觀事

物的一種能力。首先,“同一”是表示事物或現(xiàn)象同其自身相等同的范疇。在不同

的個體之間,無論兩個個體多么相似,他們依然是兩個個體。其次,在理解同一

認定概念時須明確一點,即同一認定的客體要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出現(xiàn)過兩次或

兩次以上。

就物證鑒定而言,客體的第一次出現(xiàn)往往是與所要認定的案件事實相聯(lián)系,

且留下了可供檢驗的特征反映體。所謂特征反映體就是以一定形式反映客體特征

的實體??腕w的第二次出現(xiàn)一般是某種偵察或調(diào)查活動的結果。第一次出現(xiàn)的客

體稱為“被尋找客體”,第二次出現(xiàn)的客體稱為“受審查客體若某客體僅在人們

的認識過程中出現(xiàn)一次,那么同一認定就無法進行。

二、同一認定的條件

物證之間的個體差異是物證同一認定的客觀依據(jù)。同一認定必須通過對個體

一定數(shù)量特征組合的識別才能實現(xiàn)。研究同一認定的問題時,必須具體考察這個

特征組合是否具備了同一認定所要求的條件,包括特征的特定性、穩(wěn)定性和反映

性。

(-)特征的特定性同一認定所依據(jù)的特征組合必須具有特定性。特征組合的特

定性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

1.特征的數(shù)量。特征數(shù)量與該特征組合的特定性成正比。在考察特征數(shù)量

時,既要考察該類客體所具有的特征種類數(shù)量,也要考察具體特征反映體上出現(xiàn)

的特征數(shù)量。

2.特征的質(zhì)量。特征的質(zhì)量與其特定性價值成正比;在特征組合的特定性

不變的情況下,特征的質(zhì)量與特定性所要求的特征數(shù)量成反比;特征的特定性價

值是由其出現(xiàn)率決定的,而且與其出現(xiàn)率成反比。

3.同類客體的數(shù)量。同類客體的數(shù)量,是指該特征組合可能出現(xiàn)重復的客

體范圍。特征組合出現(xiàn)重復的范圍大小,與同一認定所要求的特征數(shù)量和質(zhì)量成

正比。

(二)特征的穩(wěn)定性同一認定所要求的特征穩(wěn)定性是指客體特征在進行同一認定

的必要時間內(nèi)保持基本不變的屬性。同一認定的“必要時間”是由具體案件中被尋

找客體留下特征反映體到辦案人員發(fā)現(xiàn)嫌疑客體并進行鑒定的時間長短所決定

的。同一認定所要求的特征“基本不變”有兩層含義:(1)對一個特征組合來說,

是指其中的主要特征都保持不變。(2)對一個具體特征來說,是指保持該特征

的質(zhì)基本不變。

(三)特征的反映性客體特征的反映性是指客體的特征能夠在其他客體上得到反

映的一種屬性。對于同一認定來說,重要的不是這種反映的可能性,而是這種反

映的容易程度和清晰程度。首先,同一認定要求客體特征比較容易在其他客體上

得到反映。其次,同一認定要求客體特征的反映具有較高的清晰度。

客體特征的反映性與人類的認識能力和特征識別能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的識別能力和水平也是同一認定的一個條件,即主觀條件。

三、同一認定的基本形式

同一認定有三種基本形式:(一)A—b—A—C形式(二)A—B—A'形式

(三)A1—B—A2—C—A3—D形式

四、同一認定的種類

(-)根據(jù)同一認定的對象不同所進行的分類

(二)根據(jù)同一認定所依據(jù)的特征不同所進行的分類

(三)根據(jù)同一認定結論的性質(zhì)不同所進行的分類

五、同一認定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方法

(-)同一認定的基本步驟

1.分別檢驗。分別檢驗的任務是通過分別考察和研究被尋找客體的特征反

映體與受審查客體的特征反映體來認識他們各自的特征和特性。分別檢驗的順序

一般是先檢驗被尋找客體的特征反映體,然后再檢驗受審查客體或其特征反映

體。

2.比較檢驗。比較檢驗的任務是通過比較被尋找客體的受審查客體的特征

來找出二者之間的特征符合點(相同點)和差異點,從而為肯定同一或否定同一

提供依據(jù)。比較檢驗的順序是先一般特征,后細節(jié)特征。比較客體特征時,既要

比較每一個特征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也要比較該特征與其他特征的相互關系,而且要

根據(jù)客體的具體情況選用適當?shù)奶卣鞅容^方法。

3.綜合評斷。綜合評斷的任務是分析在比較檢驗階段中找定的特征符合點

和差異點,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客體是否同一的結論。綜合評斷的順序一般為先差

異點,后符合點。在具體的物證鑒定中,對特征符合點和差異點的評斷要結合起

來進行,二者不可偏廢。

(-)同一認定的一般方法

同一認定的方法包括特征識別方法和特征比較方法。

1.同一認定的特征識別方法很多,包括肉眼觀察方法、物理測量方法、化

學分析方法、顯微鏡檢驗方法、儀器分析方法、照相識別方法等。

2.同一認定的特征比較方法。同一認定中常用的特征比較方法也很多,如

在形象物證鑒定中包括特征對照法、特征重疊法、特征接合法等。

第四節(jié)種屬認定原理

一、種屬認定的概念

物證鑒定中的種屬認定是指有專門知識的人依據(jù)客體特征對與案件事實有

關的客體的種類所屬或者先后出現(xiàn)的客體的種類是否相同等問題所做出的判斷。

種屬認定與同一認定有密切的關系。對某客體進行種屬認定,實際上就是依

據(jù)該客體的特征把它限定在一定的客體范圍之內(nèi)。當這個范圍縮小到里邊只能有

一個客體的時候,種屬認定就轉化為同一認定了。

二、種屬認定和同一認定的比較

(-)從認識的依據(jù)來看同一認定所依據(jù)的必須是能夠使客體特定化的特征組

合,而種屬認定所依據(jù)的只是能夠?qū)⑵湎薅ㄔ谝欢ǚ秶畠?nèi)的特征,因此同一認

定對特征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要求高于種屬認定。

(二)從認識的方法來看同一認定和種屬認定都屬于排除法的范疇。不過,同一

認定要求完全排除,要求識別客體之間的個體差異;種屬認定要求部分排除,只

要求識別客體之間的種類差異。因此,同一認定的識別精確度要高于種屬認定。

(三)從認識的過程來看種屬認定可以被視為同一認定的一個認識階段。很多同

一認定都是從種屬認定發(fā)展而來的。在具體的同一認定中包含著由種屬認定向同

一認定的轉化,即隨著特征增加,種屬認定轉化為同一認定。

三、種屬認定的類型

物證鑒定中的種屬認定有兩種基本類型:

(一)確認種類所屬;

(二)判斷種屬異同

四、種屬認定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方法

(-)種屬認定的基本步驟

第一種類型的種屬認定是確定某物證的種類所屬,其檢驗的對象就是物證檢

材,因此要根據(jù)檢材的具體情況決定檢驗的步驟。

第二種類型的種屬認定是比較兩個客體或者特征反映體的種類是否相同,由

于其形式與同一認定相似,所以其基本步驟也與同一認定大同小異,即包括分別

檢驗、比較檢驗和綜合評斷等階段。

(二)種屬認定的一般方法

種屬認定的方法也屬于特征比較法的范疇。種屬認定的具體檢驗方法包括物理學

檢驗方法、化學檢驗方法、生物學檢驗方法、儀器分析方法、顯微鏡檢驗方法等。

這些方法與同一認定中使用的方法大同小異。

第3章物證鑒定概論

第一節(jié)物證鑒定的概念和類型

一、物證鑒定的概念

物證鑒定是指具有物證技術學專門知識的人,受公、檢、法、司機關的指派、

聘請,對委托單位要求解決的案件中有關物證方面的專門性問題,通過檢驗,做

出鑒定結論的一項訴訟活動。這一概念闡述的要點有以下幾點:

1.物證鑒定的主體首先必須是具有物證技術專門知識的人,能夠解決委托要求

解決的案件中有關物證的專門問題。鑒定資格的取得還必須由公、檢、法、司機

關的指派、聘請方可。

2.物證鑒定的任務是解決案件中有關物證方面的專門問題。

3.物證鑒定是一項由鑒定人參與的訴訟活動,必須按法律規(guī)定進行。

二、物證鑒定的類型

(-)根據(jù)鑒定對象的種類可分為:

1.痕跡物證鑒定;

2.文書物證鑒定;

3.化學物證鑒定;

4.生物物證鑒定;

5.音像物證鑒定;

6.電子物證鑒定等。

(二)根據(jù)鑒定所用的學科專業(yè)可分為:

1.文書司法鑒定;

2.痕跡司法鑒定;

3.微量物證鑒定;

4.計算機司法鑒定;

5.聲像資料司法鑒定等。

第二節(jié)鑒定機構與鑒定人

一、鑒定機構

物證鑒定機構是有資格進行物證鑒定的法定機構。我國目前有兩種形式的鑒

定機構:

(-)官方部門鑒定機構,包括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鑒定機構;

(二)民間鑒定機構,包括經(jīng)司法主管部門批準建立的、面向社會服務的鑒定機

二、鑒定人

(-)鑒定人資格

物證鑒定人的資格條件,一般應符合以下三條:

(1)必須由公、檢、法、司機關指派或聘請。

(2)必須具備能解決訴訟活動中有關物證方面專門問題的知識和技能。

(3)必須與案件無利害關系。

(二)鑒定人的權利和義務

物證鑒定人在接受鑒定委托后,應享有以下權利:

(1)了解案情

(2)有正當理由可拒絕受理鑒定

(3)有權保留意見

(4)享有法律規(guī)定的有關其他權利。

物證鑒定人受理鑒定后,應履行以下義務:

(1)按鑒定時限完成鑒定,出具鑒定書,并簽名負責

(2)遵守職業(yè)道德;不得徇私舞弊

(3)對鑒定活動中的秘密有保密責任

(4)依法出庭作證。

(三)鑒定人的法律責任

物證鑒定人在出現(xiàn)下述情況后,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1)故意作虛假結論的;

(2)故意毀損、更換鑒定資料,給鑒定帶來嚴重后果的;

(3)玩忽職守造成鑒定資料遺失、變質(zhì)、失去鑒定條件的;

(4)泄漏案內(nèi)秘密的。

第三節(jié)物證鑒定的委托、受理與實施

一、物證鑒定的委托

從案件實際需要出發(fā),應認真、周密地判斷需要鑒定的物證及需要證明的事

實,及時地委托鑒定。委托其他鑒定機構,應根據(jù)鑒定類型選擇鑒定機構或鑒定

人。

辦理委托鑒定手續(xù),須提交如下材料:

(1)委托鑒定書;

(2)應向鑒定人介紹有關案情;

(3)提供檢材和對照樣本;

(4)說明檢材的發(fā)現(xiàn)、提取、包裝、保存情況以及樣本的提取、保存情況。

二、物證鑒定的受理

鑒定機構在受理物證鑒定時,要做到:

(1)必須了解案情;

(2)明確鑒定要求;

(3)必須對檢材進行核對查驗;

(4)核查樣本和檢材無誤后,應予以登記,妥善管理。根據(jù)鑒定要求及檢材、

樣本情況,鑒定人認為能夠解決要求解決的問題,便可受理;否則可拒絕鑒定或

經(jīng)補充材料后再決定受理。

三、物證鑒定的實施

檢驗是鑒定的關鍵,應按下列規(guī)則進行:

(1)及時檢驗;

(2)節(jié)約檢材;

(3)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

(4)如實記錄。

四、物證鑒定書

(-)物證鑒定書的格式物證鑒定書是物證鑒定結論書面形式的報告,由以下四

部分組成:1.前言部分。2.檢驗部分。3.論證部分。4.結論部分。

最后寫明鑒定人的工作單位、技術職稱、鑒定日期、簽名,并加蓋技術鑒定專用

公章。

(二)對物證鑒定書的審查要點

1.對物證鑒定書進行全面審查,判斷其科學可靠性。應審查以下問題:

(1)對要求解決的專門問題是否做出明確回答;

(2)是否有充分的檢驗依據(jù),論據(jù)是否充分;

(3)檢驗步驟方法是否正確;

(4)檢定人的水平是否能勝任鑒定。

2.考察鑒定結論與案件中其他證據(jù)是否一致,有無矛盾,如何解釋。

3.根據(jù)鑒定所解決的問題對其證明效力做出評判。

第4章物證基本技術

第一節(jié)物證攝影技術

物證攝影是指以普通攝影知識為基礎,以記錄、顯示和檢驗為目的,以案件

中的物證及可能成為物證的物品、痕跡為拍攝對象的一種專門攝影技術。

一、普通照相原理

(-)小孔成像與透鏡成像原理

由兩個共軸折射曲面構成的光學系統(tǒng)統(tǒng)稱為透鏡,中間厚、兩邊薄的透鏡即

凸透鏡,俗稱放大鏡。它有匯聚光線的特性,該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F;焦點到

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f。

如果把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叫做物距u,把屏幕中的像到透鏡的距離叫做像距

V,則理論上存在一^b公式:1/u+1/v=1/fo

(二)照相機的結構

1.鏡頭:由透鏡組組成,把空間或平面的景物成像于平面感光材料上的光

學系統(tǒng)。類似于“人眼”,現(xiàn)多為多片凹凸透鏡組合而成的各類復式透鏡。

2.光圈:即光闌,主要用于控制通光量,調(diào)節(jié)景深大小和糾正像差。光圈

由5-9片扇葉型金屬薄片組成,其大小變化形式有圓形、五菱形、六菱形和方形。

3.快門:用來控制感光片曝光時間長短的機構??扉T速度以秒為單位,由

慢至1秒和快之前分之一秒等多級。目前使用的快門,以其數(shù)字的順序標志有

(T)、B、1、2、4、8、15、30、60、125、250、500、1000等各級。

4.調(diào)焦器與測距器。為了使不同的物體均能在底片平面上獲得清晰的影像,

需要對鏡頭焦平面和底片之間的距離進行調(diào)節(jié)。這種調(diào)焦結構即調(diào)焦器。測距器

是用來測定被拍物至照相機底片之間的距離,根據(jù)測定數(shù)據(jù),移動鏡頭使底片獲

得清晰的影像。近代照相機已將測距與鏡頭移動的調(diào)焦機構聯(lián)動起來,現(xiàn)代照相

機將測距與調(diào)焦做成一個機構,統(tǒng)稱為調(diào)焦裝置。

5.取景器:用來觀察被拍物體景物范圍的裝置。就近代的自動化相機而言,

取景器不僅可顯示出快門速度、光圈數(shù)值、曝光情況、閃光充電及警告信號等,

而且還可以顯示視場亮度、裂像重合、拍照膠卷數(shù),以及近距離視差校正和拍照

年、月、日等。其功能主要是觀察被拍景物影像的位置、范圍、大小等畫面構圖。

6.景深表及其使用。景深是指在成像中所表現(xiàn)出遠近景物的清晰范圍的程

度。如人眼看東西有一定的視力范圍,照相機'看'’景物也有一定的視力范圍,這

個視力范圍就是景深。景深對于照相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任何物體都有一定的縱

深長度,縱深面上各物點與鏡頭之間的距離是不等的,不利用景深就不可能在同

一焦平面上結成足夠清晰的像。

7.機身:即連接和固定相機各部件的主體。

8.照相的基本步驟:上卷一取景-測距-確定光圈、景深一確定快門一過卷一

按鈕

(三)感光材料

通過曝光后發(fā)生光化學變化,再經(jīng)過化學、物理等加工處理,能形成被拍景

物影像的一種材料。通常所說的膠卷或膠片、干板、放大紙、印相紙、紅外片、

全息片及X光片等均是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是由多層物質(zhì)組成的,一般由乳劑膜(感光乳劑)、結合膜、保護

膜、片機、防光暈膜組成。從乳劑膜的角度來看,感光材料分為鹵化銀類(銀鹽

類)和非鹵化銀類(非銀鹽類)。從支持體的角度來看,感光材料包括片基的感

光片和紙基的感光紙,前者用透明材料作支持體,后者用紙質(zhì)物體作為支持體。

(四)照相紙

照相紙類似于感光材料。其功能是再現(xiàn)被拍物的形象,其結構由厚紙、紙基、

感光層乳劑、保護層等組成。

按相紙的使用性質(zhì),可分為印相紙、放大紙與印放兩用紙;按相紙的不同反

差,可分為1#、2#、3#、4#:按相紙的紙面結構,可分為大光紙、綢面紙、絨

面紙、半光紙和無光紙五種,以適應各種用途的需要;按相紙的色調(diào),可分為偏

藍冷調(diào)與偏棕色暖調(diào)兩種。

(五)暗室技術

暗室技術指照相工作在暗室中進行的一切技術工作,它包括照相后期的全部

處理。

1.沖洗膠卷包括顯影、定影、水洗與干燥等環(huán)節(jié)。

顯影是指將潛在影像通過顯影劑供給電子,還原為可見的黑色金屬銀影像的

過程;定影是指在停顯后,加入酸性物質(zhì),使之與乳劑膜中殘留的顯影液里的堿

性物質(zhì)發(fā)生中和反應,消除污染底片的某些物質(zhì)的過程;水洗是指將殘留在乳劑

膜中的雜質(zhì)洗出,使底片或照片的影像經(jīng)久不變;干燥是指除去水洗后底片正片

或相片表面的水分。

2.制作照片即正片過程

拍照是感光片的感光過程,而制作照片則是感光紙的感光過程。拍照是由被

拍物體傳來的光線,使感光片感光而得到負像;制作照片則是透過負片傳來的光

線,使感光紙感光而成正像。兩者的原理相同,只是曝光的方法有區(qū)別。

二、近距離攝影

(-)近距離攝影概述

近距離攝影,能使被拍物的物象之比在1:20至15:1的范圍內(nèi),可用于

拍攝物證中的指紋、工具痕跡、筆跡、索溝等痕跡物證。近距離攝影包括原物大

攝影、直接擴大攝影和翻拍。

要實現(xiàn)近距離攝影必須增加像距、縮短物距。必要時使用近攝附件,如近攝

接圈、近攝儀、近攝鏡、微距鏡頭。

近距離攝影應注意以下技術問題;

1.調(diào)焦。

2.景深與光圈。

3.曝光。

4.拍照時,應保持相機和拍攝環(huán)境穩(wěn)定。

(二)原物大攝影和直接擴大攝影

使所拍攝影像與被拍原物大小相等,即放大率等于1的攝影技術稱為原物大

攝影或原大攝影。使所拍影像大于被拍原物,即放大率大于1的攝影技術稱為直

接擴大攝影或擴大攝影。

(三)翻拍以攝影的方法復制文書或照片等,成為翻拍。

三、顯微攝影

將相機與顯微鏡連接起來拍攝被顯微鏡放大的物像的攝影技術稱為顯微攝

影。顯微攝影所需的主要器材及應注意的問題:

(-)顯微鏡

(二)攝影裝置

1.專用攝影裝置,可分為

(1)由金屬制成的固定式裝置;

(2)具有可伸縮折疊皮腔的裝置。

2.非專用攝影裝置。

(三)光源

(四)濾色鏡及曝光時間

四、陰影攝影和脫影攝影

(-)陰影攝影

陰影攝影是指通過調(diào)整光照角度,是被拍客體的凹凸部分形成明顯陰影,以

顯示肉眼難以分辨的客體細微特征的攝影技術。

陰影攝影的關鍵技術是配光,配光應注意以下問題:1.光源。2.光照角

度和光照方向。

(二)脫影攝影

脫影攝影技術,是通過配光消除或減弱被拍客體陰影,清晰顯示被拍客體陰

影、清晰顯示被拍客體輪廓特征的攝影技術。

物證攝影中常用的脫影攝影法如下:

1.散射自然光脫影法。

2.透明玻璃脫影法。

3.脫影燈箱法。

4.環(huán)形燈脫影法。

5.偏振光脫影法。

五、分色攝影

(-)分色攝影的概念、作用及方法

分色攝影又稱為濾色攝影,是指將被拍客體對部分色光的反射現(xiàn)象拍攝下

來,顯示肉眼難以分辨的顏色差異及細微特征差異的一種攝影技術。分色攝影能

顯示文書上被有色物質(zhì)掩蓋的原文或變黃、褪色的文字,鑒別添寫改寫的文字、

筆畫等。進行分色攝影可在鏡頭前或光源前加濾色鏡,并同時使用對相應色光敏

感的感光片。

(二)濾色鏡的種類和特性

濾色鏡是一種具有顏色的透光介質(zhì)。可以從制成材料、顏色、用途及透過曲

線的形狀分類。濾色鏡具有''同色通過、異色吸收”的特性。

(三)濾色鏡的選擇使用

選擇濾色鏡,應綜合考慮以下條件:1.被拍客體的顏色及拍攝的目的。2.光

源的種類及光照條件。3.感光片的感色性。

(四)濾色鏡的曝光因子

為使感光片曝光合適,相應增加的曝光倍數(shù),稱為濾色鏡的曝光因子。曝光

因子與原有的曝光時間相乘,就得到正確的曝光時間。

六、紅外攝影

(-)紅外線的特性及在物證鑒定中的作用

紅外線是可見光區(qū)紅色光線外端的不可見熱射線,符合光的直線傳播、反射

和折射定律。但其波長較可見光長、折射率小。因而各種物質(zhì)對紅外線的反射、

吸收、透射、散射能力等均與可見光不同。利用紅外線的這些特性,可顯示肉眼

難以看清的痕跡;鑒別不同墨水添改的文字符號;揭示印文與文字的先后形成順

序;在云霧、暗夜或有稀薄煙塵的現(xiàn)場進行勘驗或攝影。

(二)紅外攝影的器材

1.光源。專用紅外線燈等人造光源。

2.感光片。普通感光片的感光乳劑中加入紅外線增感劑。紅外感光片性能

不穩(wěn)定,壽命短。

3.濾色鏡。應選用能阻止可見光,通過紅外線的濾色鏡。

4.鏡頭和相機。最好使用有紅外鏡頭的相機。

(三)紅外攝影的方法

1.紅外熒光攝影。將光源激發(fā)出的紅外熒光現(xiàn)象記錄下來的攝影方法。

2.紅外反射攝影。記錄被拍客體對紅外線反射現(xiàn)象的攝影方法。

七、紫外攝影

(-)紫外線的特性及在物證鑒定中的作用

紫外線是指可見光區(qū)紫色光與X射線之間的光輻射。紫外線不是可見光,

符合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定律及透鏡成像原理。但其波長較可見光短、折

射率大。紫外線具有較強能量,能使某些物質(zhì)發(fā)光。利用紫外線的特性,能將某

些在可見光下難以分辨的痕跡、文字圖案及細小物質(zhì)等顯示清楚;能區(qū)分、鑒別

不同墨水、紙張、印油等物質(zhì)。

(二)紫外攝影的器材

1.光源。專用紫外線燈等人造光源。

2.感光片。最好選用速度較快的全色感光片。

3.濾色鏡。透過型紫外濾色鏡:透過紫外線,吸收可見光;吸收型紫外濾

色鏡:吸收紫外線,透過可見光。

4.鏡頭和相機。短波紫外反射攝影,只能用石英鏡頭或?qū)S米贤忡R頭。其

他均可用普通鏡頭。

(三)紫外攝影的方法

1.紫外熒光攝影。是將紫外光源激發(fā)出的熒光現(xiàn)象拍攝下來的攝影方法。

2.紫外反射攝影。是拍攝客體對紫外線反射現(xiàn)象的攝影方法。

八、激光攝影

激光是一種能量極強、單色性極高的光線。激光攝影,是拍攝客體在激光照

射下的發(fā)光現(xiàn)象的攝影方法。能夠顯示某些以其他攝影技術難以顯現(xiàn)的物證細節(jié)

特征,或鑒別某些物質(zhì)的異同。所需器材如下:

1.激光器及附件。附件為擴束鏡和光導纖維。

2.吸收濾光鏡。

3.感光片。全色或彩色感光片用于激光可見熒光攝影,紅外感光片用于激光紅

外發(fā)光攝影。

4.相機和鏡頭。135單反相機。

5.護目鏡和降溫裝置。

激光攝影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用光導纖維引導激光束使客體得到均勻照射。

2.用普通光線照明調(diào)焦后再用激光照射客體拍攝,或戴護目鏡,用激光照射客

體調(diào)焦。

3.通過系列曝光法確定具體的曝光時間激光圈系數(shù)。

第二節(jié)顯微鏡技術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

1.光學系統(tǒng)。(1)物鏡。(2)目鏡。(3)照明裝置。

2.機械系統(tǒng)。(1)鏡座。(2)鏡柱與鏡臂。(3)鏡筒。(4)鏡臺。(5)

物鏡轉換器。(6)調(diào)焦裝置。

(二)顯微鏡的光學參數(shù)

1.放大率。2.數(shù)值孔徑。3.分辨率。4.視場。5.景深。6.工作距離。

二、物證檢驗中常用的幾種光學顯微鏡

(-)體視顯微鏡

體視顯微鏡是使用兩個相對的物鏡成像,經(jīng)棱鏡將像會聚在同一焦平面上,

用雙目鏡觀察,便可獲得三維立體像的顯微鏡。

(二)比較顯微鏡

比較顯微鏡是使兩個被觀察物體成像在一個視野內(nèi)進行比較研究的重要工

具。

(三)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是在光源與樣品之間,加有用尼科爾棱鏡制成的起偏器獲得異常

光,在物鏡與目鏡之間裝有用尼科爾棱鏡制成的檢偏振器,來檢查是否有異常光

通過雙折射體的顯微鏡。

(四)熒光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是用以觀察受激發(fā)出熒光的檢材的熒光圖像的顯微鏡。

(五)相差顯微鏡

相差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是把通過標本的可見光的相位差變成振幅差,從而提

高觀察標本各種結構之間的對比度,使之清晰可見。

(六)金相顯微鏡是用于對各種金屬進行金相分析的顯微鏡,以鑒別金屬

成分及類別。

三、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在結構上與光學顯微鏡相似,不同的是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源代替

光源,用熒光屏將電子束所成的像轉化成熒光像的照相裝置。

電子顯微鏡有兩種類型:

(-)透射電子顯微鏡

(二)掃描電子顯微鏡

第三節(jié)光譜技術

通過測定躍遷產(chǎn)生的電磁輻射的波長及其強度,對物質(zhì)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的技術稱為光譜技術。

一、原子光譜技術

原子光譜技術是由原子的外層電子或內(nèi)層電子能級的變化產(chǎn)生的,它表現(xiàn)為

線狀光譜。

屬于原子光譜技術的有:

(-)原子發(fā)射光譜技術

(二)原子吸收光譜技術

(三)原子熒光光譜技術

二、分子光譜技術

分子光譜是由分子中電子能級、振動和轉動能級的變化產(chǎn)生的,它表現(xiàn)為帶

狀光譜。

屬于分子光譜技術的有:

(-)紫外一可見光光譜技術

(二)紅外光譜技術

(三)分子熒光技術

第四節(jié)色譜技術及質(zhì)譜技術

一、色譜技術

色譜技術是一種能將復雜混合物分離為各個組分,然后將其一一檢測出來的

一種分離技術。

在物證技術中,應用最多的是:(-)薄層色譜技術(二)氣相色譜技術(三)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

二、質(zhì)譜技術

質(zhì)譜技術的獨特電離過程及分離方式給出的信息反映了物質(zhì)的化學本性,可

根據(jù)這些信息闡明物質(zhì)的分子結構,所以質(zhì)譜技術的應用已日益廣泛。

第五節(jié)電泳技術

一、電泳的基本原理及影響電泳速度的因素

(-)電泳的基本原理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移動的現(xiàn)象稱為電泳。利用電泳現(xiàn)象使某些物質(zhì)的化學組

分離開來,達到分析和制備的目的,這種技術稱為電泳技術。

(二)影響電泳速度的因素

1.檢材。

2.電場。

3.緩沖液。

4.支持介質(zhì)。

5.其他因素:(1)時間。(2)液體的流動。(3)電梯度。

二、電泳的儀器設備與一般操作技術

(-)電泳的儀器設備

1.電源裝置。

2.電泳槽。

3.支持介質(zhì)及支撐架。

4.輔助設備及其他試劑。

(二)電泳的一般操作過程

1.介質(zhì)的制備。

2.力口樣。

3.電泳。

4.電泳后處理。

三、電泳技術的分類及在物證檢驗中的應用

電泳的種類很多,可按支持介質(zhì)種類、形式分;按電泳系統(tǒng)中PH值連續(xù)性

不同分;按電場強度分;按使用目的分類等。

在物證檢驗中,電泳技術主要用于對各種生物檢材進行種屬認定和人身同一

認定方面。

第5章筆跡及其鑒定

第一節(jié)書寫動作習慣的形成及其特性

一、書寫習慣的概念

書寫習慣是人們通過觀摹、學習和反復聯(lián)系而逐漸鞏固下來的、書寫文字表

達思想的一種活動規(guī)律。

二、書寫習慣形成的機理

書寫活動作為人所獨有,是極其復雜的技巧性的運動。它是依靠指、腕、臂、

肩等身體部位的協(xié)調(diào)動作來實現(xiàn)的。經(jīng)過識字、仿寫和反復練習等較長時間的書

寫實踐,逐步熟練定型而鞏固下來,最終形成書寫動作習慣。從形成的機理上看,

是以第二信號系統(tǒng)為主導條件反射活動為基礎形成的。

三、書寫習慣的特性

人的書寫動作習慣作為一種動力定型,一經(jīng)形成即具有特定性、相對穩(wěn)定性

和反映性。這些特性是筆跡鑒定的科學根據(jù)。

(-)書寫動作的特定性書寫動作的特定性,是指每個人的書寫動作習慣都具有

各不相同的特征。這是一個人的書寫動作習慣能夠和任何其他人相區(qū)別的依據(jù)。

這種特定性是由于在形成書寫動作習慣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內(nèi)在因素和客觀條件

不同所決定的。

形成書寫動作習慣特定性的內(nèi)在因素,主要是指個人的生理、心理素質(zhì)的差

異。這些差異是每個人在書寫活動中,大腦皮層與運動器官建立起來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

具有不同特點,從而反映出的筆畫細節(jié)特征是千差萬別的。形成書寫動作習慣特

定性的客觀條件主要包括:學習環(huán)境、專業(yè)訓練、社會經(jīng)歷等。

(二)書寫動作習慣的相對穩(wěn)定性書寫動作習慣的相對穩(wěn)定性,是指在人的書寫

動作習慣形成之后,具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這種相對穩(wěn)定

性是由條件反射的強度規(guī)律所決定的。這是因為:

(1)人體各系統(tǒng)機能活動有統(tǒng)一性。

(2)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局限。

(3)作為書寫器官的手臂運動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這些因素相互調(diào)節(jié)制約,

使人的書寫習慣構成了一個高度自動化的鏈鎖體系。

書寫動作習慣的穩(wěn)定性,只具有相對意義。因為書寫動作習慣在形成以后,

由于書寫人生理、心理和書寫條件的變化以及故意偽裝等內(nèi)外因素的影響,還可

能發(fā)生某些變化。但這種變化是逐漸的,局部的,不會使一個人的書寫動作習慣

在總體上、本質(zhì)上發(fā)生變化。

(三)書寫動作習慣的反映性書寫動作習慣的反映性,是指人的書寫動作習慣必

然要通過所寫字跡特征表露出來。這種反映性不僅能在正常書寫條件下表露出

來,而且能在各種非正常書寫條件下表露出來。書寫動作習慣的反映性是使筆跡

鑒定得以進行的重要條件。

第二節(jié)筆跡的概念與特征

一、筆跡的概念

筆跡是人們?yōu)榱吮磉_某種思想,按照文字符號的書寫規(guī)范,運用一定的書寫

工具,在紙張或其他物面上所留下的反映書寫入書寫習慣特點的一種特殊痕跡。

筆跡的這一基本概念是筆跡的本質(zhì)屬性的概括,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理解:

(1)筆跡是人的書寫活動習慣的反映。筆跡與書寫習慣的關系是形式與實質(zhì)的

關系。

(2用寫習慣是人們在書寫文字符號的技能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穩(wěn)定的動作傾向。

筆跡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狹義上的筆跡是指書寫人在書寫

文字和其他符號時在筆畫動作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習慣特點。廣義上的筆跡還包括書

寫人在紙張或其他客體表面上反映出來的文字布局習慣和書面語言習慣等等。

二、筆跡的特征

筆跡特征是個人書寫習慣特性的外在表現(xiàn),是每個人的筆跡相互區(qū)別的顯著

征象或標志。

(-)筆跡的一般特征

筆跡的一般特征,是指從整篇手寫字跡和整個字上反映出來的書寫動作習慣的總

體特征。

1.書寫水平。書寫水平是指書寫入書寫文字的技能高低和熟練程度。主要變現(xiàn)

在書寫動作的準確程度和協(xié)調(diào)程度,以及書寫速度和運筆動作的技巧??蓮囊韵?/p>

幾個方面加以確定:(1)字的結構是否嚴謹、工整。(2)文字的筆畫是否符

合書寫規(guī)范。(3)筆畫搭配是否勻稱。(4)運筆是否流暢、有力。(5)快速

書寫時筆畫動作是否紊亂。根據(jù)這些方面的綜合反映,可以把人的書寫水平分為

高、中、低三個層次。

研究書寫水平有助于判斷書寫人的文化程度、職業(yè)、愛好和年齡階段。書寫

水平低的人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使自己的書寫水平明顯提高,而書寫水平高的人在掩

蓋自己書寫水平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原有書寫水平。因此,在檢驗兩份正

常書寫的筆跡時,若書寫水平差異懸殊,一般可做出否定同一的結論。

2.字的形體。字的形體包括字形和字體。字形是指從全篇手稿上看,字的外圍

輪廓形態(tài)。字體包括書體和書風。書體是指按一定形式和規(guī)范構成的不同書寫體

系,書風是書體中的細小分支,是書體中具有不同風格的書法流派。字的形體具

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對于判斷書寫人的年齡、職業(yè)、愛好具有參考價值。

3.字的大小。字的大小是指在紙張不受限制的條件下,一個人在寫字大小上形

成的不同習慣。檢驗時,應注意在同等條件下,字的大小上的懸殊特征。

4.字的傾斜程度。字的傾斜程度指根據(jù)整篇文字的縱軸線與紙張格線,或假想

格線來確定其傾斜方向。在檢驗時,應注意了解有無可能引起字的傾斜程度發(fā)生

某種改變的因素。

5.書寫壓力。書寫壓力是指書寫時硬性書寫工具尖端對紙面所施加的力度輕重,

筆壓特征對分析書寫人所用的書寫工具和書寫方法有參考價值。

6.字的基本寫法。

字的基本寫法是指在某些字的結構上反映出來的非規(guī)范的習慣寫法。“非規(guī)

范''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字的組合位置不同的寫法。(2)字的異體

寫法。(3)習俗簡化寫法。(4)簡縮寫法。(5)用拼音字母或其他符號代表

某些字的寫法。

筆跡的一般特征對于鑒定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1)有助于判斷書寫人或撰

稿人的某些個人情況和特點。(2)有助于發(fā)現(xiàn)和審查犯罪嫌疑人。(3)是筆

跡鑒定認定書寫人的參考。

(二)筆跡的細節(jié)特征

筆跡細節(jié)特征,是指字的各個部分和各種筆畫在細節(jié)上所反映出的具有規(guī)律性的

書寫動作習慣特點。漢字書寫的伸縮性和隨意性是很大的,個人在書寫的細節(jié)動

作上很容易脫離標準書寫規(guī)范,形成具有穩(wěn)定性、獨特性的書寫動作特征。是鑒

定中認定書寫人的依據(jù)。筆跡細節(jié)特征可分為以下幾種:

1.基本筆畫的運筆特征。

運筆特征是指人們在書寫各種筆畫時,在起筆、行筆、轉折和收筆上所表現(xiàn)

出來的習慣特點。運筆是書寫的最基本動作,也是最精細、最復雜的一種書寫動

作。這一特征穩(wěn)定性強、不易偽裝,出現(xiàn)率高,在筆跡鑒定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運筆特征主要包括:(1)起筆特征。(2)行筆特征。(3)收筆特征。

2.筆畫、偏旁部首的搭配比例特征。

是指在由兩個以上筆畫組成的單體字或合體字的各組成部分的筆畫之間的

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特征。這種相互關系包括搭配關系和比例關系兩個方面。

3.筆順特征。

筆順特征是在書寫由兩個以上筆畫或偏旁組成的字時的下筆順序。對于筆跡

鑒定價值最大的是明顯違反筆順規(guī)則的錯誤筆順。通??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判斷

筆順特征:(1)從收起筆的照應關系判斷筆順。(2)從相鄰近筆畫的位置關

系判斷筆順。(3)從筆畫交叉的部位判斷筆順。(4)從復合字各部分之間的

包容關系上判斷筆順。

4.連筆特征。

連筆特征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筆畫連寫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動作特點。

5.字的錯寫特征。

錯寫特征是將字的結構形態(tài)和筆畫寫錯的習慣特點。錯寫特征是一種較為穩(wěn)

定并具有特定性的特征,一般不容易偽裝和改變。在筆跡鑒定中,對錯寫特征的

運用要注意區(qū)分習慣性錯誤與偶然性錯誤,特別要識破作案人的故意偽裝。

6.標點和其他符號的書寫特征。

符號書寫特征分為寫法特征和用法特征。前者屬筆跡特征,后者屬書面語言

特征。此處指的寫法特征是整個漢字書寫動作體系中的組成部分。研究筆跡特征

時,必須同時研究這些符號的書寫特性。標點和其他符號的書寫動作習慣有較強

的穩(wěn)定性,在筆跡鑒定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第三節(jié)偽裝筆跡的特征

一、偽裝筆跡的概念

偽裝筆跡是指作案人為了轉移偵察視線,逃避罪責或嫁禍于人,采取種種手

法故意改變自己正常書寫習慣所寫成的字跡。偽裝筆跡的實質(zhì),是書寫人為了改

變已經(jīng)形成的書寫動力定型,而在意志力和注意力的控制下,按照一定寫法寫成

的字跡。偽裝筆跡,按其手法不同可分為隨意性偽裝筆跡、摹仿筆跡和改用左手

書寫筆跡。

二、隨意性偽裝筆跡及其特征

隨意性偽裝筆跡是指書寫人憑其主觀意志任意改變個人原有的筆跡特征。

隨意性偽裝筆跡,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書寫人偽裝的多為筆

跡一般特征,細節(jié)特征只能局部偽裝,且同一字的寫法、前后書寫水平、搭配比

例和結構不一致,有時同一字會出現(xiàn)多種寫法。特別是當偽裝的字數(shù)較多時,原

有的筆順筆畫搭配位置、習慣性錯字、標點符號寫法等筆跡特征,往往會不自主

地暴露出來。因此,偽裝筆跡依然可以通過鑒定認定書寫人。

三、摹仿筆跡及其特征

摹仿筆跡,是指書寫人將自己原有筆跡特征掩蓋起來,而仿照他人的筆跡特

征所寫成的文字進行貪污、詐騙或其他犯罪活動。

作案者摹仿他人筆跡,比隨意歪曲自己原有筆跡特征還要困難。這是因為:

1.摹仿人需要以高度的自我控制力來掩蓋其原有的筆跡特征。2.摹仿人必須集中

主要精力去注意被摹仿人的筆跡特征。然而同時做到這兩條是非常困難的,因為

一個人的自控力和注意力都是有局限性的。這就使得對摹仿筆跡的鑒定仍然可

行。但對摹仿筆跡鑒定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也不應忽視。因為在摹仿筆跡中,常

常會出現(xiàn)以下三種筆跡特征:被摹仿人的筆跡特征;摹仿人原有的筆跡特征;由

于摹仿走樣而出現(xiàn)的既非被摹仿人又非摹仿人的筆跡特征。

摹仿筆跡按其摹仿手段可以分為仿寫筆跡和墓寫筆跡兩種。

(-)仿寫筆跡仿寫筆跡,是指以一定人的筆跡為樣本,進行仿寫形成的筆跡。

按仿寫的方法不同,分為觀察仿寫和記憶仿寫。

1.觀察仿寫。即以他人的筆跡為樣本,一邊觀察一邊仿寫。主要特征有:

運筆斷續(xù);連筆形快實慢;前后筆畫間無自然照應;不正常停筆;筆畫中有抖動、

修飾、重描等。

2.記憶仿寫。根據(jù)作案人對某人筆跡的某些突出特點的記憶,憑印象仿寫,

這種仿寫一般在事先經(jīng)過反復練習,仿寫后字跡筆畫看起來比較流利自然。但由

于仿寫人受自身記憶力的局限,只能記住被仿寫人筆跡中某些突出的特點,仍會

暴露出作案人自己原有書寫動作習慣特點。

(二)摹寫筆跡是指以被摹寫人的筆跡為樣本,通過透光、復寫、抑壓等手法,

將薄的紙張?zhí)自诒荒懙淖舟E上,逐筆逐字地進行描摹。按手法不同可分為直接

摹寫和間接摹寫。

1.直接摹寫。即用較薄的透光紙張,覆蓋在被摹寫的字跡上,進行透光套

描。主要特征有:運筆不正常,有斷筆和添筆現(xiàn)象;連筆形快實慢;字的大小間

距不相稱;重復出現(xiàn)的字幾乎一模一樣;被套摹字跡上有壓痕。

2.間接摹寫。是指作案人從若干份被摹寫的字跡中,選擇所需要的文字,

組成一定內(nèi)容的底稿,在進行套墓。主要特征有:文字排列不整齊;筆畫有抖動

修描現(xiàn)象。

四、改用左手書寫筆跡及其特征

使用右手書寫是大多數(shù)人的書寫習慣,如果書寫人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而

臨時改用左手書寫時,就會形成左手偽裝筆跡。這種偽裝筆跡會使其原有筆跡特

征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出現(xiàn)許多平時右手書寫時沒有的新特征。

1.書寫的熟練程度顯著降低。2.橫畫、橫行左高右低。3.運筆呆板、抖動,

筆畫轉折生硬,有時會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鋸齒狀。4.出現(xiàn)反起筆、反字或字的結構

左右顛倒。5.起收筆出現(xiàn)拖筆動作。

改用左手書寫后的筆跡雖然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但右手書寫的動力定型仍然

在起作用,特別是書寫的字數(shù)較多時,由于書寫人的自控力和注意力的局限性,

在左手筆跡中仍能反映出平常用右手書寫的某些特征。綜合運用這些特征是識別

左手偽裝筆跡和認定書寫人的重要依據(jù)。

五、如何識別偽裝字跡

(-)從整篇字跡是否違反常規(guī)、常態(tài)上進行判斷

(二)從相同字、相同偏旁部首的書寫特征上進行判斷

(三)從字的結構、筆畫搭配比例是否勻稱上進行判斷

(四)從筆跡變化的逆向趨勢上進行判斷

(五)從字跡書寫水平與書面語言水平的矛盾上進行判斷

第四節(jié)書面語言與文字布局特征

一、書面語言特征

書面語言是用文字符號記錄下來的一種語言形式,是書寫習慣的組成部分。

它反映‘自述型''書寫人或擬稿人在語音、詞匯、遣詞造句、表達思維方式上的習

慣特點。研究書面語言特征,有助于判斷受檢文書材料撰寫人的個人特點。在認

定書寫人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書面語言特征主要包括詞匯特征、語法修辭特征、習慣性別字、文章體裁特

征和標點符號特征等。

(-)詞匯特征詞匯是構成書面語言的基本要素。選用詞匯的習慣也是一種動力

定型。它同撰寫人的個人情況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筆跡檢驗中,對于詞匯可以從以

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分析撰寫人所用詞匯的豐富程度。(2)分析所用

詞匯本身的特點。

筆跡檢驗的實踐證明,下述具有習慣性的特殊詞匯,可以為查明案情,分析

撰寫人的特點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