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天氣》教學教案單元集體備課教材解讀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xiàn)象都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xiàn)象。本單元以天氣為主題,共設計了8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第1課“我們關心天氣”。這是單元起始課,目的是明確學習的主題,在研討中測查學生的前概念。第2~6課為第二階段,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工具對某一項天氣特征進行觀測研究,并能用較為準確的科學詞匯、圖示、符號等描述天氣。本階段將分別觀察、討論、測量和記錄氣溫、降水量、風力和風向、云量等天氣特征。第7~8課為第三階段,是對記錄了一個月左右的天氣日歷進行整理,使學生通過分析和總結已經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形成對當?shù)靥鞖獾母爬ㄐ缘恼J識并了解天氣預報的實際制作過程。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是有生活經驗的,也對天氣的變化有一些直觀的感受。天氣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氣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天氣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聽家長、天氣預報對天氣的描述上。本單元引導學生對天氣的一些基本特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對天氣有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能對天氣現(xiàn)象的研究產生好奇心和熱情。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使用科學工具能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本單元以天氣日歷為線索貫穿整個單元,3年級學生對戶外的教學和觀察非常感興趣,但對于長時間的記錄任務存在畏難情緒,難以堅持,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上靈活變通。教學策略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科學規(guī)律隱藏在每天的天氣里,需要不斷觀察、仔細分析和認真總結。本冊教科書“科學家這樣做”欄目介紹了竺可楨先生的故事,期望學生能夠像科學家一樣經歷系統(tǒng)的觀察和記錄,對天氣有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當然,也要在兒童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開展教學。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每天關注氣溫、降水量、風力和風向、云量等天氣特征的變化。教師可以在每日廣播出操等戶外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在使用觀察工具上可以對材料進行改進,以方便攜帶,如“觀測風”一課可以用紙巾代替小風旗。2.引導學生學會測量。本單元需要學生熟練地運用工具對天氣特征進行觀察和測量,其中氣溫計、雨量器對讀數(sh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可以反復練習。在“觀測風”一課中,學生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到的結果很可能不一樣,而且風向很容易改變,不必對學生的測量結果過于糾結,只要學生能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即可。3.引導學生學會記錄。引導學生學會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等記錄和描述天氣信息,能用統(tǒng)計圖表等整理天氣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和總結,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但是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更傾向于低年級,所以教師要適當降低一些任務難度,課外的持續(xù)觀測記錄很難堅持,教師可以將個人天氣日歷調整為班級天氣日歷,全班共同完成記錄,提高完成率,也能保證整理課的順利開展。第1課我們關心天氣(教材P41~42)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我們關心天氣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2.知道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3.知道天氣總是在不斷變化,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茖W探究目標1.對各種天氣現(xiàn)象進行交流、討論。2.運用多種感官來收集天氣信息,并記錄在“天氣日歷”表中??茖W態(tài)度目標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會使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意識到天氣變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2.了解臺風、洪水、干旱等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難點: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若干天氣日歷、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提問:今天天氣怎么樣?(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從“你能從哪些方面描述天氣?”和“今天的天氣適合做哪些事情?”兩個方向進行回答。)(預設:今天天氣晴朗,適合進行戶外活動;今天天氣不好,一直在下雨,適合在教室看書。)2.追問:在生活中需要關心天氣嗎?為什么?(預設:需要。因為天氣變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如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帶傘。)3.揭題:關心天氣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我們關心天氣”。(板書:我們關心天氣)【設計意圖】學生對天氣已有初步認識,教師記錄學生對天氣的描述,學生的回答將幫助教師了解他們對天氣的初始認識,從而引出我們關心天氣的重要性,揭示本課課題。探索與研討探索二:認識天氣1.引導:通過對天氣現(xiàn)象進行歸類,引導學生形成對天氣的認識——天氣是指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2.過渡:讓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了解一下。(教學提示:播放關于大氣圈的視頻。)天氣現(xiàn)象是怎樣產生的?又發(fā)生在哪里呢?(預設:大氣活動產生天氣現(xiàn)象。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在大氣圈中。)3.追問:你知道關于大氣的哪些信息?(預設:我們的地球周圍有很多氣體;我們身邊感受到的天氣都發(fā)生在大氣圈里;大氣圈可以保護地球……)4.小結: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平時能觀察到的下雨、閃電等各種天氣現(xiàn)象都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xiàn)象?!驹O計意圖】探索一、二主要讓學生了解天氣的多樣性,學會給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分類,通過分類間接學習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特征;通過播放關于大氣圈的視頻,讓學生知道天氣現(xiàn)象其實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xiàn)象。探索三:了解惡劣天氣1.過渡:在各種天氣現(xiàn)象中,你認為哪些天氣現(xiàn)象是特別糟糕的呢?為什么?(預設:臺風、暴雨、大霧、冰雹等;因為它們都可能會帶來災害。)2.引導:出示“臺風”“暴雨”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討論臺風和暴雨天氣可能帶來的災害。(教學提示:可以依據(jù)當?shù)氐奶鞖馓卣?,引導學生討論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預設:臺風會吹倒樹木和房屋,也會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暴雨可能會淹沒農田,也可能讓城市積水,造成交通不便等。)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會帶來災害的天氣?(預設:冰雹,可能會破壞房屋,毀壞農作物;大霧,給交通出行造成安全隱患。)4.小結:根據(jù)大家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時十分迅速,有時比較緩慢。所以了解天氣變化是非常重要的?!驹O計意圖】對于天氣,學生會有一些印象,特別是惡劣天氣或者重大天氣事件,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索與研討“惡劣天氣帶來的災害”來讓學生認識到了解天氣變化的重要性,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探索四:觀察和記錄天氣1.過渡:天氣和我們的生活關系十分密切。我們把專門觀測天氣、研究天氣變化的科學家叫作氣象學家。(教學提示:播放介紹竺可楨先生的視頻。)2.提問:視頻中的氣象學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堅持做什么事情呢?(預設:視頻中的氣象學家是竺可楨爺爺,他在堅持觀察和記錄各種天氣。)3.出示:其實我們也能像竺爺爺一樣觀察和記錄天氣。為了方便記錄,我們可以用簡潔的天氣符號來描述天氣。(教學提示:出示常用的天氣符號。)探索與研討4.布置任務:分發(fā)“天氣日歷”,明確記錄要求,指導學生觀察、記錄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形成一張自己的天氣日歷。拓展與小結1.小結: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霧以及風等情況。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2.拓展:除了本課展示的天氣符號,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用來描述天氣的符號?課后收集資料,靈活運用在天氣日歷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三年級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已經有了粗淺的認識,也對天氣的變化有一些直觀的感受,所以,學生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可能不是很感興趣。于是,在聚焦環(huán)節(jié)里探討在生活中為什么需要關心天氣,引導學生認識到關心天氣的重要性。在探索與研討環(huán)節(jié)里,通過交流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天氣的多樣性、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及其分類、天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通過介紹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在氣象事業(yè)中的貢獻,引導學生了解觀察、記錄天氣的方法,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各項教學目標。課后作業(yè)第3課測量氣溫(教材P45~46)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測量氣溫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空氣溫度,為了比較,每天可以選同一時間點來測量氣溫。2.知道一天的氣溫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茖W探究目標1.能夠正確使用氣溫計測量并記錄教室外一天中的氣溫,并繪制成柱狀統(tǒng)計圖,分析獲得一天的氣溫變化規(guī)律。2.能夠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茖W態(tài)度目標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認識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測量氣溫的準確性。教學重難點重點:正確使用氣溫計測量并記錄教室外一天中的氣溫,繪制成柱狀圖,分析獲得一天中的氣溫變化規(guī)律。難點:按計劃地在5個時間點測量并記錄教室外一天中的氣溫。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氣溫計、氣溫記錄表、氣溫柱狀圖、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導入:從早上上學到現(xiàn)在,大家感覺到氣溫變化了嗎?今天的氣溫是多少?一天的氣溫是怎樣變化的?(預設:沒有;有。對于今天的氣溫學生會有多個數(shù)據(jù),不統(tǒng)一。早晚冷,中午熱;早晚氣溫低,中午氣溫高;沒有大的變化。)2.過渡:冷和熱就是對氣溫高低的描述,氣溫是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的高低變化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3.揭題:要想比較氣溫高低的不同,我們就需要去測量氣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測量氣溫。(板書:測量氣溫)【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冷和熱,并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冷熱與氣溫高低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問題討論,讓學生感受到一天中的氣溫是變化的,而人對氣溫的感知是不準確的,從而激發(fā)學生測量氣溫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與研討探索一:學習氣溫計的使用方法1.提問: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氣溫呢?(預設:氣溫計。)(教學提示:出示氣溫計。)大家還記得怎么讀數(shù)嗎?(預設:記得;不記得了。)2.引導: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全班進行交流。請學生上臺對教室里的氣溫計進行讀數(shù),其他同學對上臺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3.出示:課件出示氣溫計的使用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注意事項的緣由。4.演示:示范讓視線和液柱頂端保持齊平這一點,讓學生模仿,相互檢查糾正。探索二:測量室外的氣溫1.過渡:××同學的讀數(shù)就是今天的氣溫嗎?我們應該如何測量今天的氣溫呢?(預設:應該不是。教室里測量的結果可能會受到人的干擾或者燈的干擾等,我們應該去室外進行測量。)2.提問:如果要到室外測量氣溫,那室外哪些位置適合測量今天的氣溫?(預設:靜謐的公園里;熱鬧的游樂場;校內陽光下的操場;干燥的水泥地;涼亭;校內樹蔭下;……)3.指導:測量地點需在陽光照射不到且空氣流通的地方,即室外、陰涼、通風處,氣溫計懸掛在空中。4.出示:課件出示溫馨提示。5.布置任務: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指定地點進行測量,及時完成活動幫助卡。(教學提示:學生測量氣溫這項任務組織難度很大,教師要在課前充分準備,還要爭取其他教師的支持、協(xié)助。)6.小結:回到教室后,匯總各組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同一時刻去室外測量氣溫,各組的測量數(shù)據(jù)都很接近?!驹O計意圖】指導學生實際測量教室外當時的氣溫,是測量并記錄教室外一天中氣溫變化的基礎。探索三:測量并記錄一天中氣溫的變化1.提問:一天中的氣溫是不是都一樣?怎么研究一天中氣溫的變化情況呢?(預設:不一樣。測量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氣溫,再尋找規(guī)律。)2.過渡:我們需要測量并記錄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氣溫,再尋找規(guī)律,先統(tǒng)一確定五個時間點(8點、10點、12點、14點、16點)來測量,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教學提示:由于學生作息時間的限制,每個時間點之間不一定嚴格間隔2小時,要和學生說明測量次數(shù)和時間間隔具有靈活性,但要能反映一天中的氣溫變化。)3.出示:出示某處一天的氣溫數(shù)據(jù)并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一天的氣溫變化有規(guī)律嗎?(預設:沒有;有;規(guī)律不明顯。)4.提問:為了更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我們可以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柱狀統(tǒng)計圖,你們會畫嗎?(預設:會;不會。)演示并講解柱狀圖的繪制方法,并提煉記憶小口訣:找氣溫,點上點;對應條,畫橫線;涂顏色,即完成。5.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根據(jù)出示的數(shù)據(jù),完成活動幫助卡。探索與研討6.研討匯報:指導學生分組研討并匯報。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為什么要嚴格按照氣溫計的使用方法測量氣溫?小組1:氣溫計有量程限制。小組2:氣溫計有一定使用范圍,如果超出范圍,不僅會損壞氣溫計,還會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主持人:教室外一天中的氣溫相同嗎?描述一下氣溫的變化。小組3:是不同的。早晚氣溫較低、午后氣溫較高。主持人:使用柱狀圖描述氣溫有什么優(yōu)點?小組4:可以看到氣溫的明顯變化,方便進行對比。小組5: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fā)言,匯報活動結束。7.布置任務:鼓勵學生在天氣日歷上堅持記錄每天的氣溫?!驹O計意圖】探討為什么要嚴格按照氣溫計的使用方法來測量氣溫,是對氣溫計使用方法的鞏固。通過記錄數(shù)據(jù),繪制氣溫柱狀圖,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落實本課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拓展與小結1.小結:為了了解一天中氣溫的變化情況,我們需要在正確掌握氣溫計使用方法的基礎上,用它測量氣溫,記錄數(shù)據(jù)并繪制柱狀統(tǒng)計圖,分析一天的氣溫變化規(guī)律。2.過渡:氣溫與我們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你們想知道氣象工作者是如何測量氣溫的嗎?3.出示:課件出示百葉箱圖片。播放有關百葉箱的介紹視頻,引導學生認識百葉箱。拓展與小結4.布置任務:今天的課就結束了,課后同學們可以堅持測量每日氣溫,填寫天氣日歷,并閱讀有關“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資料,與自己測量的氣溫進行對比。【設計意圖】觀看有關“百葉箱”的介紹視頻,能增加學生的科學常識,使學生了解氣象學家是如何測量氣溫的。板書設計3.3測量氣溫測量工具:氣溫計氣溫計的使用方法測量室外的氣溫測量并記錄一天中氣溫的變化教學反思氣溫的測量是在認識氣溫計、練習氣溫計的讀數(shù)之后進行的。學生用氣溫計獲得的數(shù)據(jù)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由此,本節(jié)課通過生活經驗進行導入,從學生如何感受氣溫過渡到如何測量氣溫。在測量氣溫時,讓學生先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再實地測量,使學生掌握用氣溫計測量氣溫的正確方法,為后面的整理、分析活動提供原始數(shù)據(jù)。通過測量氣溫、繪制柱狀圖,培養(yǎng)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的意識和能力,并鼓勵學生堅持測量和記錄。通過研討交流,達成共識,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規(guī)范的測量對于獲得精確數(shù)據(jù)具有重要意義,并對統(tǒng)計圖表的優(yōu)點達成共識。通過拓展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科學常識,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各項教學目標。課后作業(yè)三、選擇題。1.測量并記錄教室外一天中氣溫的變化,應選擇()。A.一天中的5個時間點B.一天中的1個時間點C.日出前和日落后2.一天中的最低氣溫一般出現(xiàn)在()。A.清晨日出前B.下午2到3時C.下午6時3.用氣溫計測量氣溫,讀數(shù)時應該()。A.拿出氣溫計后就立即讀數(shù)B.氣溫計液柱還在上升時就讀數(shù)C.等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參考答案三、1.A2.A3.C第4課測量降水量(教材P47~49)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測量降水量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知道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茖W探究目標學會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雨量,完成“天氣日歷”的記錄??茖W態(tài)度目標保持對天氣現(xiàn)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xù)地測量降雨量。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了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降水量的測量會更精確。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制作簡易雨量器,并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難點:制作和使用雨量器的注意事項。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透明直筒杯子、刻度條、噴壺、水槽、透明膠帶、剪刀、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雨量器、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播放:播放雨雪天氣的天氣預報錄像。2.講解: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天氣日歷中的重要數(shù)據(jù)。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3.提問: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時候?雨下得大還是???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降雨量的大小的?(預設: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稀疏以及下雨的時間長短來判斷??梢詮牡孛嫔纤臃e水的深淺、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判斷降雨量的大小。)4.揭題:究竟用什么測量降水量?怎么測量?我們今天就來探究這些問題。(板書:測量降水量)探索與研討探索一:制作簡易雨量器1.展示:課件出示雨量器圖片。大家知道這是什么裝置嗎?(預設:用來收集雨水的裝置;用來測量降雨量的裝置。)2.揭題:其實,這是專門測量降雨量的裝置,在氣象站中,將這種裝置叫作雨量器,雨量器可以用來測量和區(qū)分降雨量等級。3.提問:(教學提示:出示簡易雨量器。)如果讓你們做一個雨量器,你們會怎樣制作呢?(預設:在玻璃杯上標上刻度。)
探索與研討4.講解:出示并講解簡易雨量器的制作過程及應該注意的地方。5.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并按步驟制作簡易雨量器。(教學提示: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盡量抓緊時間制作,為接下來的探索活動留足時間。)6.展示匯報:引導各小組展示制作成果,糾正錯誤。探索二:使用雨量器1.過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們接下來就用噴壺模擬降雨,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測量降雨量。(教學提示:視頻播放正確使用噴壺和讀取雨量器數(shù)據(jù)的方法。)2.提問:看完視頻,大家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噴壺和讀數(shù)嗎?(預設:噴壺嘴與杯口保持5~10厘米的距離,均勻灑水;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數(shù)時,視線與雨量器內液面保持平行;讀數(shù)時要加上單位“毫米”。)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測量三次模擬降雨的降雨量,并完成活動幫助卡。
探索與研討【設計意圖】利用簡易雨量器測量模擬降雨量,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也為實際測量降雨量打下基礎。4.研討匯報:指導學生研討,并分組作集體交流,其他小組補充。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小組1:容器必須是透明直筒;單位是毫米;刻度條要從底部貼起,零刻度線要與容器內部底面對齊。主持人:測降雨量要注意什么?小組2:噴壺嘴與杯口保持5~10厘米均勻灑水;不要使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數(shù)時,視線和雨量器內液面保持平行。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fā)言,匯報活動結束。【設計意圖】通過模擬活動,使學生了解雨量器的主要構造及其特點,掌握使用自制雨量器測量降水量的方法。拓展與小結1.小結:我們可以用雨量器測量降雨量的多少。我們首先要學會制作簡易雨量器,然后通過測量模擬降雨量,學會使用雨量器,課后實測當?shù)亟涤炅浚涗洸⒋_定其降雨量等級。2.提問:怎樣測量一場雪的降水量呢?(預設:先讓雨量器接的雪全部融化成水,再讀雨量器上的刻度數(shù)。)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連續(xù)十天測量當?shù)氐慕涤炅?,對照?4小時降雨量等級標準”確定降雨量等級,并完成活動幫助卡。拓展與小結【設計意圖】將連續(xù)十天測量降雨量作為拓展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既讓學生鞏固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將自制的雨量器測出的結果與氣象局資料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進。通過繪制柱狀圖,學生會對這段時間的降雨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板書設計3.4測量降水量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測量儀器: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毫米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介紹降水,使學生初步了解降水有多種形式,聚焦“降雨量是多少”“怎么測量”,引發(fā)學生思考;再通過制作簡易雨量器,幫助學生理解雨量器的原理;然后用噴壺模擬降雨,練習使用雨量器;接著布置實測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降雨量的方法;再通過研討、交流,總結歸納制作雨量器的注意事項,為后續(xù)實測活動鞏固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加深對“降水”概念的理解,豐富降水量測量的知識;最后通過拓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長時間觀測天氣現(xiàn)象的能力,以及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從而圓滿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達成各項教學目標。課后作業(yè)三、選擇題。1.下列不屬于降水形式的是()。A.陰天B.雪C.雨2.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是()。A.毫米B.毫升C.千克5.通常根據(jù)一個地方()降雨量的多少來確定降雨量的等級。A.6小時B.12小時C.24小時參考答案三、1.A2.A5.C第5課觀測風(教材P50~52)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觀測風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知道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茖W探究目標學會自制簡易小風旗,能用自制的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記錄觀察結果。科學態(tài)度目標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對風的觀測更準確。教學重難點重點:用自制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記錄觀察結果。難點:利用身邊事物對風向進行觀測。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長約35厘米、寬約20厘米的輕薄軟布,長約40厘米、寬約6厘米的硬紙板,訂書機,硬吸管,邊長大約15厘米的硬紙板,大頭針。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引入:出示大風天的照片并提問,這些現(xiàn)象是什么引起的?(預設:是風引起的,風從一個方向吹過來,使樹枝向另一個方向搖晃;大風讓樹枝晃動得很厲害。)2.揭題:同學們說到了風的大小和方向,那今天的風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風?我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風的大小和方向呢?(預設:可以依據(jù)樹搖晃的幅度判斷風的大??;可以通過看樹往哪個方向搖晃來判斷風是從哪個方向吹來的。)我們這節(jié)課就探索觀測風的方法。(板書:觀測風)【設計意圖】了解學生關于風的前概念,同時,學生在描述過程中會意識到風不容易觀測。探索與研討探索一:制作小風旗1.出示:課件出示刮風時的圖片或視頻,列舉風吹動風向袋、樹枝、風旗時的狀況,說說這些風的特點。(預設:風的大小和方向不一樣。)2.解說:風的大小可以用風速來描述,風的方向可以用風向來描述。3.出示:出示自制的小風旗,介紹小風旗是用來測量風向與風速的簡單裝置,讓每個學生都來做一面小風旗。4.布置任務:指導學生用準備好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步驟自制小風旗。探索與研討探索二:觀測風速和風向1.講解:介紹用小風旗測風速的方法,引導學生舉起小風旗,用嘴吹氣,分別制造微風、大風,練習小風旗的使用,把風速分為無風、微風、大風三個等級,并用數(shù)字0、1、2來表示這三個等級。2.出示:課件出示“風向圖”,介紹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強調“風吹來的方向表示風向”。3.展示:利用視頻、圖片等展示并介紹蒲福風力等級表。4.布置任務:帶領學生到室外測風向與風速,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并填寫天氣日歷。(教學提示:室外觀測活動要做好場地踏勘、分組等準備工作,觀測風的活動要選在空曠的地方,如遠離樓房的操場中央??捎梅酃P將確定好的方位標注在操場地面上。如果觀測時風旗指向不固定,可指導學生持續(xù)觀察2分鐘,選擇在此期間風旗指向時間較長的方向的反方向作為此時的風向。)探索與研討【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觀察地面物體和利用小風旗測定風速和風向的不同,感受工具的作用。觀測風的活動必須在室外,因為風速和風向通常不穩(wěn)定,實際觀測更加復雜。5.研討匯報:指導學生分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利用地面物體或風旗,如何判斷風的大小和方向?小組1:通過地面物體或風旗被吹動的狀態(tài)可以判斷風的大?。煌ㄟ^地面物體移動方向或風旗飄動的方向可以判斷風的方向,風向與物體移動方向和風旗飄動方向相反。主持人:兩種方法觀測的結果相同嗎?為什么?小組2:兩種方法觀測的結果基本相同,因為物體本身不是按照測量標準設計的,會有偏差,但是兩種觀測結果基本相同。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fā)言,匯報活動結束。拓展與小結1.小結:我們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風。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地面物體或小風旗被吹動的狀態(tài)來判斷風的大小和方向,即風速和風向。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自制風向標,演示風向標的使用。)我們還可以使用風向標來判斷風向。我們怎么根據(jù)它來判斷風向呢?(預設:風向標的箭頭指示風吹來的方向。)拓展與小結3.講解:使用風向標的注意事項:(1)明確所在的方位是正確判斷風向的基礎。(2)觀測活動一定要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進行。4.展示:幻燈片出示風向標的制作步驟,讓每個學生課后制作一個風向標,比較風向標與小風旗在觀測風時有什么不同?!驹O計意圖】制作風向標是適合學生的制作活動,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將制作風向標作為了拓展內容,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或另外安排一節(jié)課來制作。板書設計3.5觀測風教學反思風速和風向可以用來描述風的基本特征。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定風向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用來判斷風速的“蒲福風力等級表”也比較復雜。所以,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出示刮風的照片、視頻,使學生認識到我們通常用風的大小和方向來描述風,聚焦問題“怎樣知道風的大小和方向”。再通過制作小風旗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制的小風旗觀測風向和風速,并記錄結果。然后通過研討交流活動,對前面的活動進行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工具能使對風的觀測更準確。最后通過拓展活動制作風向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并進一步突破本課重難點——觀測風向和風速。課后作業(yè)三、選擇題。1.風向通常用()個方位來描述。A.2B.4C.83.制作風旗時,應選用()作為旗面。A.厚重的布B.輕薄的布C.硬紙板5.如下圖所示,如果風向袋是往北飄動的,則我們可以推測此時的風向和風速是()。A.南風、無風B.南風、微風C.北風、微風參考答案三、1.C3.B5.B第6課觀察云(教材P53~54)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觀察云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知道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多云和陰。科學探究目標1.學會通過圖文記錄并對比資料,根據(jù)云的形狀判別云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2.能根據(jù)云的多少區(qū)分晴、多云和陰,并用簡圖記錄。科學態(tài)度目標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云的研究可以告訴我們天氣的信息,指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教學重難點重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區(qū)分晴、多云和陰。難點:根據(jù)云的形狀判別云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硬紙板制成的圓面(直徑約30厘米)、多張云狀白紙(直徑約15厘米)、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提問:今天天氣怎么樣?是晴天、陰天還是多云?(預設:今天天氣比較好,是晴天。)2.追問:你們認為晴天、陰天、多云是由什么決定的?(預設:是由太陽決定的;由天上的云朵決定的。)3.揭題:引導學生探索云和天氣之間的關系,通過討論,明確白天太陽總在天上,是云決定的天空狀況。介紹云是浮在空氣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進而提出“怎么觀察云呢?”(預設: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察天上的云。)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探索觀察云的方法。(板書:觀察云)【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云是什么,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同時聚焦有關云的話題。探索與研討探索一:了解云的種類和云量1.出示:課件出示各種形狀的云的圖片。介紹各種云的形狀、特點,重點介紹三類云:大團、堆積的云(積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云(層云),纖維、羽毛狀的云(卷云)。(教學提示: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積云、層云和卷云的名稱,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讀物對應,教學時可以使用這三個名稱。)2.提問:你們認為這些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預設:積云出現(xiàn)很可能下雨;卷云常在晴天出現(xiàn)。)探索與研討3.指導:展示代表天空的圓形硬紙板和代表云的云狀白紙,指導學生學習區(qū)分云量多少的方法,了解不同云量的天空狀況。(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把天空看作一個圓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面內。)4.引導:課件展示幾種云的圖片,引導學生試著判斷它是什么云,同時展示幾種天空云圖,引導學生判斷云量。【設計意圖】在學生實際觀察前,了解幾種云的形狀和特點,學會判斷云量的方法,可以為室外實際觀察云做準備。探索二:觀察云的形狀和云量1.指導:指導學生學會用簡圖描繪云的形狀和天空的云量。(教學提示:學生畫云可能會加上主觀的想象,要強調盡可能真實。)2.布置任務: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云,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并與教材中的圖片進行對比,填寫活動幫助卡和活動手冊。(教學提示:提前分組;盡量選擇云較清晰的晴天或多云天進行觀察;選擇視線較開闊的地方觀察,如遠離高樓的操場;提醒學生不要直視太陽。)活動幫助卡探索與研討【設計意圖】進行室外觀察一方面能幫助學生鞏固學習過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操作,能讓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的探究方法。3.研討匯報:指導學生分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觀察我們畫出的云,它們的形狀大致相同嗎?是哪種形態(tài)?小組1:云的形狀大致相同,是卷云。主持人:今天的云量如何?屬于何種天氣?小組2:今天的云量不到整個天空的1/4,是晴天。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fā)言,匯報活動結束?!驹O計意圖】將觀察到的云量和云的形狀進行匯總,可以糾正個別記錄不準確的信息,進一步鞏固和落實本課重難點與教學目標。拓展與小結1.小結:云是浮在空氣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云有多種形態(tài),大致分為大團、堆積的積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層云和纖維、羽毛狀的卷云三種基本形態(tài)。根據(jù)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判斷出“晴”“多云”“陰”等天氣狀況。2.提問:云的變化和天氣變化有什么樣的關系?和人們的生活又有什么樣的密切關系呢?(預設:云的變化和天氣的變化息息相關,可以預示是晴天還是雨天,幫助我們對天氣進行判斷和預測。)3.拓展:要求學生課外繼續(xù)進行云的觀察,觀察不同天氣時云的變化,并完成對“天氣日歷”中云的記錄?!驹O計意圖】將對云的形狀和云量的認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知道云的變化與天氣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從本單元第1課學生每天在收集天氣數(shù)據(jù)并記錄“天氣日歷”時,就已經開始觀察云了,他們用“晴”“多云”“陰”來描述并記錄天氣。但在觀察過程中,他們對天空中云的形狀、云量的多少只有一些模糊的認識,意識不到不同的云預示著什么天氣。因此,本課在聚焦環(huán)節(jié),先通過問題導入,提問學生:今天天氣怎么樣?是晴天、陰天還是多云,從而引出云的概念,使學生了解云的成因,引發(fā)學生對云和天氣之間關系的思考,進而介紹云的種類和云量的判斷依據(jù),使學生認識云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了解怎樣根據(jù)云量判斷天氣。然后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云,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云,并學會根據(jù)云量判斷天氣。最后通過研討交流,總結云的形態(tài)和看云量識天氣,使學生認識到云的變化和天氣的變化息息相關,從而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達成本課各項教學目標。課后作業(yè)三、選擇題。1.我們可以把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云稱為()。A.積云B.層云C.卷云2.當天空中出現(xiàn)右圖所示的云,我們就知道()。A.很可能會下雨B.接下來是晴天C.不能推斷天氣變化4.下列天氣符號中,表示陰天的是()。參考答案三、1.B2.A4.C第7課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教材P55~57)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2.知道氣候是一個地區(qū)多年來經常發(fā)生的天氣狀況的綜合。科學探究目標能夠統(tǒng)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茖W態(tài)度目標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的重要意義??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了解并意識到天氣的變化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教學重難點重點: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難點:分析、概括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天氣日歷、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四種天氣信息的匯總表、5月份天氣記錄表、氣溫柱狀圖、降雨量柱狀圖、二十四節(jié)氣圖。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展示:以小組匯報展示或班級展覽會的形式展示天氣日歷,并引導學生進行評比,選出記錄得比較好的小組。2.提問:你認為這些優(yōu)秀的天氣日歷好在什么地方?自己的天氣日歷可以怎么改進?(預設:記錄的天氣信息比較完整、詳細等。可以記錄得更詳細,如關注到空氣質量等其他因素。)3.出示:出示氣象學家的天氣日歷,小組對比學習、討論。4.揭題: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整理和總結天氣日歷呢?(預設:云量、風力、風向、氣溫、降水量等。)(板書: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探索與研討探索:整理天氣日歷1.出示:向每個小組分發(fā)當?shù)?月份天氣記錄表、氣溫柱狀圖、降雨量柱狀圖等數(shù)據(jù)材料。2.交流:引導各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統(tǒng)計方法。
探索與研討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我們將用什么方法來統(tǒng)計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呢?學生1:可以把“天氣日歷”上的數(shù)據(jù)記錄到小卡片上,然后統(tǒng)計每張卡片上的不同類型天氣現(xiàn)象的數(shù)量。學生2:可以讓小組里的一位成員按照日期的順序,依次讀出要統(tǒng)計的天氣現(xiàn)象記錄情況,小組里的其他同學采用畫“正”字的方法分別統(tǒng)計某一類天氣現(xiàn)象的天數(shù)。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fā)言?!驹O計意圖】分工協(xié)作統(tǒng)計天氣信息,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小組結合5月份天氣記錄表、氣溫柱狀圖、降雨量柱狀圖分別對天氣日歷上的云量、風向、風速、氣溫、降雨量等各項天氣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完成活動幫助卡。探索與研討
探索與研討4.小結:因為各組每天的觀測時間、觀測地點不同,所以風、氣溫等的記錄有差異是正常的。另外,我們使用的工具比較簡陋,觀測技能水平也較低,觀測的精確性自然會受影響。通過比較、分析、交流,讓學生總結自己對這段時間天氣情況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并根據(jù)整理結果進行概括性描述的能力。5.研討匯報:指導學生小組對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研討分析,并匯報研討成果,其他小組補充。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請各組派代表依次匯報你們的研討成果。小組1:我們認為可以依據(jù)這個月的云量、風向、風速、氣溫、降水量等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認為這段時間雨天和多云天多,陰天和晴天少;氣溫整體波動不大,較為舒適;多風,以微風為主;降雨較頻繁,但總體降雨量不大。主持人:大家還有什么補充嗎?請小組代表回答。其他小組:沒有。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fā)言,匯報活動結束。6.追問:(教學提示:播放四季如春的云南、長年炎熱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北極、四季分明的杭州一年內天氣變化的視頻。)觀察這四個地方一年內的天氣變化,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預設:這四個地方一年四季的天氣差異有大有小,有的四季分明,有的常年炎熱或寒冷。)7.講解: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變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拓展與小結1.小結:我們可以根據(jù)云量、風向、風速、氣溫、降水量的變化特點來描述天氣變化規(guī)律。2.拓展:分發(fā)二十四節(jié)氣圖,簡單講解二十四節(jié)氣的來源。(教學提示:播放二十四節(jié)氣歌視頻。)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前面大量觀測和記錄的基礎上,三年級的學生能夠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比較科學的詞匯、統(tǒng)計表陳述數(shù)據(jù)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因此,本課首先出示學生自己記錄的天氣日歷進行評比,選出比較好的天氣日歷進行展示,讓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時明確本課的任務。然后通過對當?shù)?月份天氣記錄表進行整理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并根據(jù)整理結果進行概括性描述的能力。接著播放反映氣候特征的視頻,使學生了解氣候是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最后通過拓展活動,使學生了解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的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圓滿地達成本課各項教學目標。課后作業(yè)二、判斷題。2.我們可以通過氣溫柱狀圖和降水量柱狀圖來對天氣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3.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是一年四季變化分明的。()三、選擇題。1.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表格,我們把它叫做()。A.天氣日歷B.氣溫表C.風力風向表2.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天氣變化規(guī)律,需要知道該地方()的天氣狀況。A.一天B.兩天C.幾個月甚至一年4.[易錯題]大雪紛飛、陰云密布、風和日麗,都是描述()的詞語。A.氣候B.天氣C.災害參考答案二、2.√3.×三、1.A2.C4.B第8課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教材P58~59)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fā)布。2.知道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五個步驟: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fā)布天氣預報??茖W探究目標1.通過觀察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所包含的信息。2.能夠根據(jù)資料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茖W態(tài)度目標意識到天氣預報的制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氣象專家要付出大量艱苦的勞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天氣預報包含的信息越來越多,制作過程越來越精密。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體會科技的發(fā)展。難點: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稿紙、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觀察和記錄天氣。未來的天氣狀況能夠預測嗎?我們通過哪些方式收看或收聽過天氣預報?(預設:未來的天氣狀況是可以進行預測的。我們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途徑收看或收聽天氣預報。)2.揭題:了解天氣的變化太重要了。那么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板書: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探索與研討探索一:了解天氣預報包含的信息1.出示:出示某地當天的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天氣預報圖,并交流觀察到的天氣信息。2.提問:哪些信息與我們的天氣日歷上的內容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或者是我們從來沒有觀測、記錄的?(預設:相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