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歷史第4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同步測試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歷史第4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同步測試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歷史第4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同步測試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歷史第4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同步測試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歷史第4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同步測試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合格考過關檢驗一、選擇題1.法國學者伏爾泰(1694—1778)贊揚當時的中國是“舉世最漂亮、最古老、最廣袤、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國家”。這一時期中國正處在()A.“貞觀之治” B.“康乾盛世”C.“開元盛世” D.萬歷年間答案:B解析:伏爾泰生活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后期,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故選B項。2.關于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有不同的歷史記述。依據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記述出處“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軍事興,始設軍機房……后六年,上即位,改名總理處。乾隆三年(1738年),王大臣請罷之,詔復名軍機處?!盵清]梁章鉅、朱智《樞垣記略》“時西北兩路出師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1730年)春為舍人,中堂已有內外之分……軍機房即內中堂辦事處也。”[清]葉鳳毛《內閣小志》A.軍機處設立的時間無法探究B.歷史敘述受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C.清人葉鳳毛的記述最為精確D.軍機處最初因軍事須要而設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材料“青海軍事興,始設軍機房”“時西北兩路出師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1730年)春為舍人,中堂已有內外之分……軍機房即內中堂辦事處也”,可知雍正皇帝在位時,為了西北用兵的須要設立了軍機房,后改名軍機處,故D項正確。3.據記載,從1748年起先,奏折與題本成為清朝兩種并行的上行文書。中心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用題本報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創(chuàng)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B.削減了決策失誤C.確保了政治清明 D.減弱了中樞權力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材料“中心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用題本報告一般例行公事”,可知奏折制度使皇帝加強了對中心和地方官員的限制,提高了行政效率,A項正確;削減決策失誤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解除B項;確保政治清明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解除C項;奏折制度加強了中樞權力,解除D項。4.由下表可知,清政府邊疆治理的特點是()地區(qū)管理方式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西藏派遣駐藏大臣與當地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蒙古族地區(qū)設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tǒng)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A.留意因地制宜 B.提倡民族自治C.強化軍事管理 D.重海疆輕邊疆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表格信息,可知清朝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這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管理特點,故A項正確;伊犁將軍的設置沒有體現民族自治特點,故B項錯誤;對西藏和蒙古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沒有體現出軍事管理,故C項錯誤;題干表格未涉及海防內容,無法得出重海疆輕邊疆的結論,故D項錯誤。5.熱河以北,清初并無漢人,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漢民增加到五十五萬人,到道光五年(1825年),增加到八十八萬人,長城沿邊已經形成蒙漢雜處的半農半牧區(qū),甚至出現了“開墾地畝較多,牧場較少”的新格局。這一變更反映了清朝()A.精耕細作農業(yè)傳播到邊疆地區(qū)B.民族交融出現不斷加強的趨勢C.經濟重心呈現北移的趨勢D.傳統(tǒng)的游牧經濟起先衰敗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指出長城沿邊地區(qū)漢民不斷增加,形成蒙漢雜處的局面,經濟上形成了半農半牧區(qū),甚至出現了“開墾地畝較多,牧場較少”的新格局,這反映了蒙漢之間民族交融不斷加強,故選B項。6.乾隆帝曾說:“承平日久,生齒日繁,蓋藏自不能如前充?!吖?食之者眾,朕甚憂之……然為之計及久遠,非野無曠土,家有贏糧,未易享升平之福。”這反映了當時()A.人口增殖帶來社會危機B.土地兼并引發(fā)民眾貧困C.中心集權激化社會沖突D.自然經濟出現解體趨勢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材料“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可知人口增多可能帶來“非野無曠土,家有贏糧,未易享升平之?!钡暮蠊?說明人口增殖帶來社會危機,故選A項。7.下表為東印度公司英國船只對華貿易表(1664—1753年)。(單位:只)據此可知,當時()時間廈門舟山廣州澳門康熙三年(1664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214505雍正元年(1723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10380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01780總計23151665A.廣州的對外貿易規(guī)范有序B.政府外貿政策趨于保守C.“一口通商”慢慢形成D.雍正年間?;紗栴}突出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表格信息,可知1723年以后,英國船只對華貿易幾乎都經由廣州港,“一口通商”的格局慢慢形成,故C項正確。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解除。8.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軍進擊,大戰(zhàn)于烏闌布通。賊騎數萬陣山下,依林阻水,以萬駝縛足臥地……謂之駝城……我?guī)煾艉佣?以火器為前列……遂破其壘”。這一戰(zhàn)役()A.打擊準噶爾叛亂分裂勢力B.攻占澎湖,迫使鄭克塽降清C.打擊吳三桂,平定三藩之亂D.擊退沙俄在東北地區(qū)的侵略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材料“我軍進擊,大戰(zhàn)于烏闌布通?!^之駝城……我?guī)煾艉佣嚒辈⒔Y合所學學問,可知這是鞏固西北邊疆地區(qū)的措施,即打擊準噶爾叛亂分裂勢力,故選A項。B項發(fā)生在東南地區(qū),解除;C項發(fā)生在西南地區(qū),解除;D項發(fā)生在東北地區(qū),解除。9.清朝前期,通過《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則例》確定盟旗制度為蒙古地區(qū)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圍內行使清廷授予的權力。這體現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點是()A.沿用元朝的少數民族地區(qū)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C.分而治之與因俗而治相結合D.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答案:B解析:材料“通過《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則例》確定盟旗制度為蒙古地區(qū)的基本行政制度”說明清朝依法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1、圖2中的兩人都可以獲得什么贊譽?請分別寫出他們的主要事跡。(2)圖3雅克薩之戰(zhàn)的作戰(zhàn)雙方是誰?結果如何?參考答案:(1)贊譽:民族英雄。事跡:戚繼光等人蕩平倭寇,東南沿海的形勢穩(wěn)定下來;1662年,鄭成功驅除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2)作戰(zhàn)雙方:沙皇俄國與清政府(或中國)。結果:清軍戰(zhàn)勝沙俄侵略軍,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袤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等級考素養(yǎng)提升一、選擇題1.下圖所示是軍機處的運作流程。該流程()A.說明軍機大臣有參與決策的權力B.有利于軍國大事的快速處理C.印證了軍機處是正式的行政機構D.反映出清朝中樞機構的完備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中的軍機處運作流程可以看出,軍機處的辦事效率特殊高,有利于軍國大事的快速處理,B項正確;軍機處無決策權,不是國家的正式行政機構,解除A、C兩項;“完備”表述有誤,解除D項。2.清朝時期,西藏用靈童轉世的方法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為了避開紛爭,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這表明金瓶掣簽制度()A.主要是為了明確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的同等地位B.規(guī)定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C.加強了中心政府對達賴、班禪的監(jiān)督和任授權力D.劃分了達賴、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qū)域答案:C解析:依據“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可知這表明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中心政府對達賴、班禪的監(jiān)督和任授權力。C項符合題意。3.康乾盛世被稱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給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歷史教訓是()A.要勤于政事,政策善始善終B.要實行輕徭薄賦,發(fā)展社會經濟C.用人選賢任能,懲治貪污腐敗D.順應時代潮流,避開虛驕自大答案:D解析:康乾盛世時中西交往已經起先,中國已經接觸到西方的軍事、科技,但是清朝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沒有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683年,康熙帝派施瑯率領水師擊敗鄭氏集團,進駐臺灣,“百姓壺漿相繼于路,海兵皆預制清朝旗號以迎王師”。隨后,在臺灣問題的處理上朝野之間有看法分歧。施瑯力排眾議,主見堅守臺灣。他認為臺灣是“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而且“野沃土膏,物產利溥”。特殊是他很有遠見地意識到若棄而不守,西方殖民主義者必利用臺灣,“竊窺邊場,靠近門庭,乃種禍后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遺患后世。因此,他認為臺灣“即為不毛荒壤,必借內地挽轉運輸,亦斷斷乎其不行棄”。在他的堅持下,康熙帝確定堅守臺灣,在臺灣設臺灣府,下轄臺灣、諸羅、鳳山三縣,隸屬福建省。臺灣、廈門合派一道員管轄。臺灣重新統(tǒng)一于清王朝中心政府的管轄?!幾园讐垡椭骶帯吨袊ㄊ贰芬罁牧喜⒔Y合所學學問,評述施瑯對統(tǒng)一臺灣的貢獻。(要求: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