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一、選擇題1.(2023·江西期末)洋務運動時期,一些向洋務企業(yè)投資或參與經營的買辦、富商或官僚,利用獲得的經驗或部分資金另辦私廠,如1878年曾投資輪船招商局并任過總辦的朱其昂就在天津自辦了貽來牟機器磨坊。這說明洋務運動()A.潛藏著走向破產的必然性B.加劇了清朝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C.缺乏近代企業(yè)的管理體制D.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2023·廣西貴港)1875年,左宗棠獲得慈禧授權,以商人胡雪巖的個人名義向英國匯豐銀行借款,所借款項用于支付西征軍軍餉及購買德國軍火。力主海防的李鴻章默許下屬故意拖延撥款為胡雪巖還債,并向慈禧舉報胡雪巖挪用借款私下牟利,朝廷很快將胡雪巖查辦,這一事件表明()A.列強利用金融資本欺壓中國B.朝廷重臣存在國防理念分歧C.慈禧對洋務派既拉攏又防范D.清廷仍堅持嚴格的抑商政策3.(2023·黑龍江期中)19世紀70年代,面對西有沙俄侵占新疆,東有日本出兵臺灣的危機,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克復新疆,所以保蒙古;守衛(wèi)蒙古,所以保京師”。由此判斷他()A.在戰(zhàn)略上重視主動進攻B.主張加強海防建設C.重視西北邊防D.對西方社會認識深刻4.(2023·四川眉山)1898年3月,德國逼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該條約共3項10款。其中第二項是“鐵路礦務等事”,即修建膠濟鐵路,成立礦業(yè)公司等。這損害了中國()A.行政主權 B.司法主權C.經濟主權 D.領海主權5.(2023·陜西西安)19世紀60年代初,上海租界的人口激增,房屋店鋪市場蓬勃發(fā)展,銀行票號匯聚,出現了“東南半壁無一片干凈土,而滬上繁華遠逾昔日”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A.工商業(yè)發(fā)展助推城市化進程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C.列強在華資本輸出大量增加D.太平天國運動波及江浙地區(qū)6.(2023·河南開封)1861年洪秀全“改政”,把“太平天國”國號改為“上帝天國”,后又改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每當李秀成奏言時,“天王言天說地,并不以國為事”,并“專信同姓之重”,重新起用不得人心的兩個兄長及外甥等人。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太平天國()A.反映了農民階級的現實愿望B.軍事實力受到了沉重削弱C.逐漸擺脫了宗教迷信的束縛D.危機明顯并日益走向衰敗7.(2023·山東威海)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廷下令浙江全省以及蘇、松、常、鎮(zhèn)、太四府一州的漕糧一律走海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糧,按照每石一兩三錢的價格折成白銀,轉運到京城或者就地充當軍餉。上述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漕運制度的衰落 B.國內局勢的動蕩C.南方經濟的發(fā)展 D.列強侵略的加劇8.(2023·海南模擬)1897年11月,德國借口兩個德籍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艦占領膠州灣,緊接著,俄國便于12月中旬強占了旅順口和大連灣。事后,俄國對德國占領膠州灣“表示感謝”,說“因為有了膠州的占領才使旅順口、大連灣的迅速占領成為可能”。這表明()A.帝國主義各國在侵華中利益一致B.維新變法引發(fā)列強的瓜分浪潮C.民間反洋教活動激化了民族矛盾D.中國面臨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9.太平天國前期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該主張()A.反映了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B.肯定了農民土地所有制C.沖破了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D.體現了科學理論的指導10.1899年,美國向英、俄、法、日等國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各國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1900年7月又補充了“維護各國在中國各地平等公正貿易”“保持中國的領土與行政完整”等條款。上述照會提出的背景是()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B.民主革命浪潮蓬勃發(fā)展C.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D.列強謀劃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11.[2023·廣東惠州高一期末]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地方漢族官員在使用洋槍洋炮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在同外國勢力的接觸中,既認識到西方武器的先進,也感受到外國列強的威脅,思想上受到極大震動,產生了危機感和仿效意識。這主要說明太平天國運動()A.助推了中國的近代化B.加劇了民族危機C.沉重打擊清王朝統(tǒng)治D.開始向西方學習12.[2023·寧夏銀川高一期末]金沖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而言是一場備受屈辱的悲??;但是用長遠的眼光看,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屈辱迫使人們重新進行反思,屈辱促使人們猛醒。關于“新的起點”的認識,正確的是()A.甲午戰(zhàn)爭打斷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B.甲午戰(zhàn)爭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C.甲午戰(zhàn)爭造成了中國宗藩體系解體D.甲午戰(zhàn)爭推動了文學革命的興起二、非選擇題13.[2023·陜西榆林高一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軍在朝鮮豐島海面偷襲清軍船隊,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里,兩國陸軍一戰(zhàn)于朝鮮,二戰(zhàn)于遼東,三戰(zhàn)于威海,海軍在黃海也展開決戰(zhàn)。清軍“水陸交綏,戰(zhàn)無一勝”,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清廷割地賠款,落得一個喪權辱國的結局。從一定意義上說,甲午之敗,雖敗于日本,實質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軍自身。“國勢蹙也,財源匱也,民心渙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國之命脈所系,失之何以自立?”——摘編自《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必須有強大的實力》材料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的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對此,臺灣人民進行了頑強抗爭。《馬關條約》簽訂后的第三天,臺北市民“鳴鑼罷市”,集會抗議割臺,宣布餉銀不準運出,制造局不準停工,臺灣稅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一批臺灣愛國官紳也紛紛上書清政府,反對割臺。1895年5月至10月,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留臺清軍一起,展開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幾岳畎悺稄姆锤钆_斗爭看臺灣同胞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的特點及體現的時代精神。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一、選擇題1.(2023·江西期末)洋務運動時期,一些向洋務企業(yè)投資或參與經營的買辦、富商或官僚,利用獲得的經驗或部分資金另辦私廠,如1878年曾投資輪船招商局并任過總辦的朱其昂就在天津自辦了貽來牟機器磨坊。這說明洋務運動()A.潛藏著走向破產的必然性B.加劇了清朝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C.缺乏近代企業(yè)的管理體制D.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解析]材料“自辦了貽來牟機器磨坊”說明朱其昂自辦的企業(yè)屬于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而其之所以能夠自辦,是因為有投資洋務企業(yè)輪船招商局的經驗或資金,因而材料說明了洋務運動誘導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項正確;洋務運動破產是指沒能使中國實現富強,而不是企業(yè)內部人員出現自辦企業(yè),且材料現象也不能說明洋務運動必然破產,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洋務運動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無法得出加劇了清朝統(tǒng)治集團腐敗,排除B項;材料現象與近代企業(yè)管理體制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2023·廣西貴港)1875年,左宗棠獲得慈禧授權,以商人胡雪巖的個人名義向英國匯豐銀行借款,所借款項用于支付西征軍軍餉及購買德國軍火。力主海防的李鴻章默許下屬故意拖延撥款為胡雪巖還債,并向慈禧舉報胡雪巖挪用借款私下牟利,朝廷很快將胡雪巖查辦,這一事件表明()A.列強利用金融資本欺壓中國B.朝廷重臣存在國防理念分歧C.慈禧對洋務派既拉攏又防范D.清廷仍堅持嚴格的抑商政策[解析]根據材料“以商人胡雪巖的個人名義向英國匯豐銀行借款,所借款項用于支付西征軍軍餉及購買德國軍火。力主海防的李鴻章默許下屬故意拖延撥款為胡雪巖還債,并向慈禧舉報胡雪巖挪用借款私下牟利,朝廷很快將胡雪巖查辦”可知,左宗棠注重西北邊防,為此讓胡雪巖借款,而李鴻章則注重海防,構陷胡雪巖,側面反映了二人在國防理念的不同,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列強欺壓中國,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慈禧對洋務派的防范,排除C項;D項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故選B項。3.(2023·黑龍江期中)19世紀70年代,面對西有沙俄侵占新疆,東有日本出兵臺灣的危機,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克復新疆,所以保蒙古;守衛(wèi)蒙古,所以保京師”。由此判斷他()A.在戰(zhàn)略上重視主動進攻B.主張加強海防建設C.重視西北邊防D.對西方社會認識深刻[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新疆、蒙古都位于我國的北方和西北地區(qū),體現了左宗棠力主加強北方和西北地區(qū)的陸上防御力量,C項正確;晚清時期中國國力下降,不具備主動進攻的實力,排除A項;新疆和蒙古都位于我國的內陸地區(qū),排除B項;左宗棠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對西方社會的認識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忽略了社會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4.(2023·四川眉山)1898年3月,德國逼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該條約共3項10款。其中第二項是“鐵路礦務等事”,即修建膠濟鐵路,成立礦業(yè)公司等。這損害了中國()A.行政主權 B.司法主權C.經濟主權 D.領海主權[解析]據材料可知,1898年3月,德國逼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條約中強調德國“修建膠濟鐵路,成立礦業(yè)公司”等內容,是對華資本輸出,侵犯了中國的經濟主權,C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對華資本輸出,未涉及對中國行政上的干預,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司法主權,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領海主權,而是對華資本輸出的要求,排除D項。故選C項。5.(2023·陜西西安)19世紀60年代初,上海租界的人口激增,房屋店鋪市場蓬勃發(fā)展,銀行票號匯聚,出現了“東南半壁無一片干凈土,而滬上繁華遠逾昔日”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A.工商業(yè)發(fā)展助推城市化進程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C.列強在華資本輸出大量增加D.太平天國運動波及江浙地區(qū)[解析]依據材料“東南半壁無一片干凈土”,結合時間“19世紀60年代”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運動波及江浙地區(qū),大批富人遷往上海避難,D項正確;材料內容不符合工商業(yè)發(fā)展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的史實,排除A項;材料“東南半壁無一片凈土”顯示并非列強的入侵所致,排除B項;甲午戰(zhàn)后,列強由商品輸出為主變?yōu)橘Y本輸出為主,排除C項。故選D項。6.(2023·河南開封)1861年洪秀全“改政”,把“太平天國”國號改為“上帝天國”,后又改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每當李秀成奏言時,“天王言天說地,并不以國為事”,并“專信同姓之重”,重新起用不得人心的兩個兄長及外甥等人。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太平天國()A.反映了農民階級的現實愿望B.軍事實力受到了沉重削弱C.逐漸擺脫了宗教迷信的束縛D.危機明顯并日益走向衰敗[解析]材料體現了太平天國后期,天王洪秀全過度迷信宗教,任人唯親,不理國事,表明太平天國的危機明顯并日益走向衰敗,D項正確;農民階級的現實愿望是得到土地,材料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太平天國的政治而非軍事,排除B項;根據材料“上帝天國”“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天王言天說地,并不以國為事”可知,太平天國沒有擺脫宗教迷信的束縛,排除C項。故選D項。7.(2023·山東威海)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廷下令浙江全省以及蘇、松、常、鎮(zhèn)、太四府一州的漕糧一律走海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糧,按照每石一兩三錢的價格折成白銀,轉運到京城或者就地充當軍餉。上述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漕運制度的衰落 B.國內局勢的動蕩C.南方經濟的發(fā)展 D.列強侵略的加劇[解析]依據材料“1853年”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爆發(fā)了太平天國運動,使得南方各省經濟和交通遭到破壞,因此出現材料現象,B項正確;從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現象非漕運制度因素導致,排除A項;材料只是反映了南方的漕糧運輸情況,不能說明南方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太平天國運動對南方經濟造成了破壞,排除C項;由“1853年”可知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而非列強侵略的加劇,排除D項。故選B項。8.(2023·海南模擬)1897年11月,德國借口兩個德籍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艦占領膠州灣,緊接著,俄國便于12月中旬強占了旅順口和大連灣。事后,俄國對德國占領膠州灣“表示感謝”,說“因為有了膠州的占領才使旅順口、大連灣的迅速占領成為可能”。這表明()A.帝國主義各國在侵華中利益一致B.維新變法引發(fā)列強的瓜分浪潮C.民間反洋教活動激化了民族矛盾D.中國面臨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解析]根據材料“德國借口兩個德籍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艦占領膠州灣,緊接著,俄國便于12月中旬強占了旅順口和大連灣”可分析出,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帝國主義各國在侵華中利益一致,排除A項;列強的瓜分浪潮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馬關條約》引起的,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民間反洋教活動激化了民族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9.太平天國前期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該主張()A.反映了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B.肯定了農民土地所有制C.沖破了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D.體現了科學理論的指導解析:根據“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體現出太平天國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A項正確;這一主張體現的是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并不是在肯定農民土地所有制,也不能體現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排除B、C項;這一主張屬于空想,不是科學理論,排除D項。故選A項。10.1899年,美國向英、俄、法、日等國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各國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1900年7月又補充了“維護各國在中國各地平等公正貿易”“保持中國的領土與行政完整”等條款。上述照會提出的背景是()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B.民主革命浪潮蓬勃發(fā)展C.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D.列強謀劃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形成“分而占之”的利益格局。美國提出“門戶開放”照會,要求在華機會均等、“利益均沾”,以此擴大侵略利益,A項正確;當時的背景主要是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而非民主革命浪潮蓬勃發(fā)展,排除B項;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是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以后,排除C項;1899年義和團運動才剛剛興起,排除D項。故選A項。11.[2023·廣東惠州高一期末]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地方漢族官員在使用洋槍洋炮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在同外國勢力的接觸中,既認識到西方武器的先進,也感受到外國列強的威脅,思想上受到極大震動,產生了危機感和仿效意識。這主要說明太平天國運動()A.助推了中國的近代化B.加劇了民族危機C.沉重打擊清王朝統(tǒng)治D.開始向西方學習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地方漢族官員認識到西方武器的先進,也感受到外國列強的威脅,因此發(fā)起了以學習外國制造機器技術仿造武器為主要內容、以自強雪恥為基本宗旨的洋務運動,助推了中國的近代化,A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是咸豐和同治時期,由洪秀全、楊秀清等農民發(fā)動的最大規(guī)模的反抗清朝統(tǒng)治的農民起義,也打擊了外來侵略者,沒有加劇民族危機,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助推了中國的近代化,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地主階級洋務派開始向西方學習器物,D項不符合太平天國運動,排除D項。故選A項。12.[2023·寧夏銀川高一期末]金沖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而言是一場備受屈辱的悲?。坏怯瞄L遠的眼光看,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屈辱迫使人們重新進行反思,屈辱促使人們猛醒。關于“新的起點”的認識,正確的是()A.甲午戰(zhàn)爭打斷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B.甲午戰(zhàn)爭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C.甲午戰(zhàn)爭造成了中國宗藩體系解體D.甲午戰(zhàn)爭推動了文學革命的興起解析:根據材料中的“用長遠的眼光看,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屈辱迫使人們重新進行反思,屈辱促使人們猛醒”信息可知,學者強調甲午戰(zhàn)爭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激發(fā)了國人的救亡意識,B項正確;甲午戰(zhàn)爭的確打斷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但這與材料主旨強調“新的起點”是相背離的,排除A項;中國宗藩體系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解體,到甲午戰(zhàn)爭完全解體,排除C項;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文學革命的興起,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3.[2023·陜西榆林高一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軍在朝鮮豐島海面偷襲清軍船隊,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里,兩國陸軍一戰(zhàn)于朝鮮,二戰(zhàn)于遼東,三戰(zhàn)于威海,海軍在黃海也展開決戰(zhàn)。清軍“水陸交綏,戰(zhàn)無一勝”,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清廷割地賠款,落得一個喪權辱國的結局。從一定意義上說,甲午之敗,雖敗于日本,實質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軍自身。“國勢蹙也,財源匱也,民心渙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國之命脈所系,失之何以自立?”——摘編自《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必須有強大的實力》材料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的臺灣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事行政方面培訓
- 低空經濟公司成立可行性分析報告
- 航空航天產業(yè)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年旅游市場展望
-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七單元 22《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體育文化節(jié)探索
- 1三衢道中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Module 10Unit 1 Did you fall off your bike?(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下冊
- 《打麥號子》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湘藝版(2012)音樂六年級上冊
-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品研發(fā)投入效果評估與優(yōu)化報告
- 挪用公款還款協(xié)議書范本
- 架空輸電線路基礎設計規(guī)程2023
- TWI-JM(工作改善)課件
- 肌肉注射評分標準
- 紡紗織造工藝流程培訓教材實用課件
- 中美關系新時代52張課件
- 廣東省廣州市廣外、鐵一、廣附三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物理試題(無答案)
- 《通達信炒股軟件從入門到精通》讀書筆記模板
- 科研誠信問題課件
- 高頻電刀之負極板的正確使用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