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攝影檢查的基本操作_第1頁
X線攝影檢查的基本操作_第2頁
X線攝影檢查的基本操作_第3頁
X線攝影檢查的基本操作_第4頁
X線攝影檢查的基本操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線攝影位置的命名原則第二章X線檢查技術X線攝影位置命名原則腰椎-AP胸鎖關節(jié)-PA頭

頜頂位

側視圖頭-梅氏位-側視圖三、根據(jù)身體與探測器的位置關系命名1、右前斜位,第一斜位2、左前斜位,第二斜位3、右后斜位、左后斜位4、額鼻位5、左/右側位左前斜-60右前斜-45四、根據(jù)被檢肢體姿勢命名1、蛙形位2、前弓位或前凸位胸前弓位五、根據(jù)被檢肢體的功能狀態(tài)命名1、顳下頜關節(jié)的張口、閉口位2、頸、腰椎的過伸與過屈位腰椎-過曲腰椎-過伸六、根據(jù)被照體與攝影床的位置關系命名1、左側臥位2、俯臥位俯臥位七、根據(jù)被照體與攝影床的位置關系及中心線入射被檢體時與探測器的關系命名1、仰臥水平側位2、側臥后前位仰臥水平側位X線檢查的原則與步驟第二章X線檢查技術X線攝影檢查的原則及步驟1.X線機使用原則(1)使用前掌握機器結構、性能、規(guī)格及使用注意事項。(2)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嚴禁過負荷使用。(3)做好對X線機的管理,及時記錄X線機的運行情況。一、X線攝影檢查原則2.大、小焦點選擇原則

在x線管規(guī)格允許的負荷下,盡量采用小焦點。3.濾線設備應用原則

原則:體厚>15cm;60KV以上4.焦―片距及肢―片距選擇原則

原則:適當增加焦—片距;盡量縮小肢—片距5.X線中心線和斜射線應用原則

原則:中心線與肢體、膠片垂直,對準中心。但有時為了避免影像重疊或滿足于肢體生理及病理彎曲,可將中心線傾斜一定角度。6.照片標記原則

(1)標記內容準確,整齊,顯示清晰,且不與診斷區(qū)域重疊。(2)所標記的方位應與被檢肢體的方位一致。(3)鉛字標記有“正放”與“反放”之分,所謂“正放”是指鉛字面向X線管的放置方法,反之為“反放”。如前后位正放,后前位反放,側位反放。7.呼吸方式運用

(1)平靜呼吸不屏氣用于四肢攝影(上臂除外)(2)平靜呼吸下屏氣用于心臟、上臂;頭、頸部。7.呼吸方式運用

(3)深吸氣后屏氣用于肺部、膈上肋骨深吸氣→肺含氣↑→肺與周圍組織K↑→膈肌下降→肺野暴露↑

7.呼吸方式運用

(4)深呼氣后屏氣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攝影。深吸氣后再呼出→血氧含量↑→屏氣時間↑→膈上升→腹部厚度↓→攝影條件↓7.呼吸方式運用

(5)均勻連續(xù)的淺呼吸用于胸骨正位攝影。目的使貼近膠片部位不動,而較遠的重疊部位運動而模糊8.曝光條件選擇原則

曝光條件包括曝光量、焦―片、屏―片組合和濾線設備的選擇等。根據(jù)被檢者的年齡、性別、體厚、體質、被檢肢體的解剖結構以及診斷要求等進行選擇。8.曝光條件選擇原則

9.體厚測量原則

胸部以第6胸椎處,平靜呼吸狀態(tài)為準,其他部位以中心線入射點為標準。10.肢體、X線管和探測器固定原則

攝影三要素的固定,以減少照片影像的運動模糊。11.放射防護原則

(1)放射防護基本原則1)實踐的正當化2)放射防護的最優(yōu)化3)個人劑量限值11.放射防護原則

(2)放射防護措施:縮短曝光時間,增加焦-片距離,屏蔽非照射部位。二、X線攝影的步驟

1、閱讀申請單:姓名、性別、年齡、病史、及攝影部位。

2、確定攝影位置:正位、側位,斜位等。3、準備工作:

X線標記、X線片、測量尺等。

4、衣著處理:著棉織內衣,除去裝飾品、敷料等。

5、測體厚6、體位設計7、呼吸動作訓練8、選擇曝光條件9、曝光10、曝光后處理11、填寫申請單攝影基礎知識第二章X線檢查技術

X線攝影解剖學基礎&常用體表解剖標志目標1、詳述解剖學姿勢、基準軸線及面2、簡述X線攝影專用術語3、準確找出X線攝影體表定位標志4、簡述常用攝影方向、攝影體位一、X線攝影解剖學基礎(一)解剖學姿勢又稱為標準姿勢

標準姿勢正面觀

標準姿勢側面觀(一)解剖學姿勢關鍵:1、兩眼向正前方平視(聽眶線與地面平行)2、兩足并攏,足尖向前(足的基準線平行)3、上肢下垂于軀干兩側,掌心向前。1、有關解剖學姿勢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直立,兩眼向前方平視B、兩下肢并攏C、雙上肢下垂置軀干兩側D、掌心向前

E、足尖呈外展[答案](E)

(二)基準軸線垂直軸冠狀軸矢狀軸頭部基準線頭部基準線①解剖學水平線又稱人類基線(anthropologicalbasalline,ABL):眶下緣與同側外耳道上緣的連線,也即聽眶線,又稱里德氏(Rid’s)基線;②聽眥線(orbitomeatalbasalline,OMBL):外耳道中點與同側眼外眥連線,X線攝影學基準線;頭部基準線③聽鼻線(acanthiomeatalline):鼻中棘與外耳道中點連線;④聽眉線(glabellomeatalline):外耳道中點與同側眶上緣(或眉間)連線;頭部基準線⑤耳垂直線(ARL):通過外耳道中點與聽眥線垂直的線;⑥眼窩中央線(瞳間線)(IPL):從正面看左右眼窩中點的連線;⑦眼窩下緣線(眶下線)(IOL):從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緣連線。1、外耳孔與同側眼外眥的連線稱為

A.聽眥線B.聽眶線C.聽鼻線D.聽口線E.瞳間線[答案]:A2、外耳孔與同側鼻翼下緣的連線稱為

A.聽眥線B.聽眶線C.聽鼻線D.聽口線E.瞳間線[答案]:C

3、與解剖學水平面平行的連線是

A.聽眥線B.聽眶線C.聽鼻線D.聽口線E.正中線[答案]:B4、聽眶線與同側聽眥線的夾角約為A.18°B.20°C.25°D.30°E.12°[答案]:E

(三)人體基準面A.矢狀面B.冠狀面

C.水平面D.正中矢狀面E.橫切面[答案]:B1、將人體分為前、后兩部分的縱切面為A.矢狀面B.冠狀面C.水平面D.正中矢狀面E.橫切面[答案]:C2、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分的縱切面為(四)人體各部位的方向和位置1、上、下2、前、后3、內側、外側4、近側、遠側5、內、外6、淺、深8、脛側和腓側腰椎側位片腹部正位片腕關節(jié)正側位片頭顱正位片(五)關節(jié)運動1、屈伸運動2、內收外展運動3、旋轉運動:內旋、外旋腰椎-過曲腰椎-過伸(六)X線攝影體表定位標志在人體表面能夠看到或捫到的組織器官的固定點,也包括人為的假設連線。C1:上腭同一平面C2:上腭牙齒咬合面C3:下頜角C4:舌骨C5:甲狀軟骨C6:環(huán)狀軟骨C7:環(huán)狀軟骨下2cmT2、3間隙:胸骨頸靜脈切跡或肩胛上角T4、T5間隙:胸骨角T6:雙乳頭連線中點(男)T7:胸骨體中點T7、T8間隙:兩肩胛下角連線中點T11:劍突末端L1上緣:劍突與臍連線中點L3:臍上3cm或下胸肋緣L4:髂嵴上緣或臍L5:臍下3cmS2:髂前上棘連線中點CO:恥骨聯(lián)合

1.體表定位標記2.頸部

舌骨:第4頸椎水平。甲狀軟骨:喉結,對第5頸椎。環(huán)狀軟骨:對第6頸椎。胸骨頸靜脈切跡:相當于第2、3胸椎水平。

3.胸部

胸骨角:兩側連接著第2肋骨。相當于第4、5胸椎水平,后方對著氣管分叉處。胸骨體與劍突連接處:相當于第9胸椎水平。鎖骨下窩:鎖骨外1/3處下方,窩內可觸及喙尖。肋骨的最低點相當于第3腰椎水平。第5肋骨間鎖骨中線內側約2cm處,可見心尖搏動點。有關胸部的徑線①前正中線②鎖骨中線③腋前線④腋中線⑤腋后線⑥肩胛線:當兩臂下垂,通過肩胛下角的垂線;⑦后正中線有關胸部的徑線4.腹部

骨性標志:劍突、肋弓、第11肋前端、恥骨聯(lián)合、坐骨結節(jié)、髂前上棘、髂嵴。臍的位置不恒定,相當?shù)?、4腰椎之間。

二、與影像檢查技術相關術語(一)X線攝影體位

1、體位與X線影像

1、體位與X線影像

最佳體位是①常規(guī)體位最標準、最易發(fā)現(xiàn)和顯示病變的體位。②透視轉動患者找出最佳顯示病變的體位。③切線位對處于邊緣部位的病變,只有采取切線位才能顯示。2、攝影體位1)立位:人體直立姿勢;2)坐位:人體坐立姿勢;3)半坐位:在坐位下,背后傾斜45°姿勢;4)仰臥位:背部向下的臥位姿勢;5)俯臥位:腹部向下的臥位姿勢;6)左側臥位:人體左側向下的臥位姿勢;7)右側臥位:人體右側向下的臥位姿勢;8)右前斜位(RAO第1斜位):人體右側面向前靠近膠片傾斜的體位姿勢;倒立位9)左前斜位(LAO第2斜位):人體左側面向前靠近膠片傾斜的體位姿勢;10)左后斜位(LPO第3斜位):人體左側背向后靠近膠片傾斜的體位姿勢;11)右后斜位(RPO第4斜位):人體右側背向后靠近膠片傾斜的體位姿勢;12)外展位(ABD):手或足沿冠狀面運動,遠離體軸向外側(左或右)展開的肢體位;胸骨LAO右前斜45左前斜6013)內收位(ADD):手或足沿冠狀面向體軸方向移動的肢體位;14)外旋位:以手或足的縱軸(中軸)為中心,向外旋轉的肢體位;15)內旋位:以手或足的縱軸(中軸)為軸心,向內旋轉的肢體位。(二)攝影方向1)矢狀方向:前后方向(A→P)、后前方向(P→A)、腹背方向(V:ventral

→D:dorsal)、背腹方向(D→V);2)側方向(冠狀方向):左右方向(L→R)、右左方向(R→L);3)斜方向:

X線束從被檢者的矢狀面和冠狀面之間射入----背腹第1斜方向(D→V:RAO)、背腹第2斜方向(D→V:LAO)。腹背第1斜方向(V→D:LPO)、腹背第2斜方向(V→D:RPO);X線束(中心線)向頭側、足側傾斜。4)水平方向:X線束(中心線)與地平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檢體。5)軸方向:X線束(中心線)與被檢者的組織、器官長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攝影方向。6)切線方向:X線束(中心線)與被檢者局部邊緣相切的攝影方向。(二)攝影方向垂直投射:中心線與臺面垂直;水平投射:中心線與臺面平行;

向上傾斜:中心線向頭端傾斜向下傾斜:中心線向足端傾斜1、中心線與地面垂直為A.水平投射B.垂直投射C.向上投射D.向下投射E.傾斜投射[答案]:B2、中心線與被照體局部邊緣相切為A.前后方向B.后前方向C.切線方向D.冠狀方向E.軸方向[答案]:C3、第一斜位又稱為A.右后斜位B.左后斜位C.左側位D.右前斜位E.左前斜位[答案]:D4、X線自左前經(jīng)右后達膠片稱A.右前斜位B.左前斜位C.左后斜位D.右后斜位E.側位[答案]:D(三)X線攝影專用術語1、攝影位置被照肢體、X線中心線方向及X線膠片三者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左前斜60(三)X線攝影專用術語

2、攝影體位為了達到某攝影目的,而使被檢者身體所形成的空間位置。(三)X線攝影專用術語3、攝影方向X線攝影時,中心線穿過被檢肢體的方向。4、X線機的有關名詞1)X線管長軸:X線管陽極端至陰極端的中心軸線。2)遮線器:安裝在X線管窗口下方,以控制鉛板活動而調節(jié)照射野大小的機器裝置。4、X線機的有關名詞3)照射野:X線束投射到被照體的面積范圍。4)中心線:X線束中心軸線上的X線。4、X線機的有關名詞4、X線機的有關名詞5)斜射線:X線束中,中心線以外的X線。6)攝影床中線:攝影床面上、下端中點的連線。4、X線機的有關名詞7)陽極效應①在平行于X線管長軸方向上,近陽極端有效焦點小,X線量少;近陰極端有效焦點大,X線量多。②在垂直X線管長軸方向上,有效焦點大小對稱相等,X線量分布也相等。以上兩點稱X線陽極效應。4、X線機的有關名詞8)X線機安全狀態(tài)攝影完畢后,將X線管放至床面上并固定,控制臺各調節(jié)旋鈕至最低位置,關機并關閉外電源總開關。5、攝影距離名詞1)源-像距:焦-像距焦點到探測器的距離2)源-物距:焦-物距焦點到被照體的距離3)物-像距:被照體到探測器的距離6、膠片與照片名詞1)膠片:基上涂鹵化銀乳劑的感光材料。2)照片:曝光后并經(jīng)暗室處理的膠片。3)照片密度:光學密度。6、膠片與照片名詞4)膠片中線5)膠片分割6)膠片分格攝影6、膠片與照片名詞7)整體片8)局部片9)功能片10)點片功能片整體片:結腸Colon點片:

局部–

充缺1、下列人體體表定中,錯誤的是

A、喉頭隆起——第四頸椎高度B、劍突——相當?shù)谄咝刈蹈叨菴、兩側髂骨嵴連線——第四腰椎水平D、胸骨柄上緣——第三胸椎高度E、第一腰椎——相當劍突與肚臍連線中點[答案](B)

2、有關攝影體位錯誤的敘述是

A.右前斜位也稱第一斜位B.左前斜位也稱第二斜位

C.左側位攝影X線由右側投射到左側D.頂頜位又稱下上軸位E.右前斜位與左后斜位效果相似[答案]:D3、經(jīng)過鎖骨中點并與身體正中線平行的直線為

A.腋前線B.腋中線C.腋后線D.鎖骨中線E.正中線[答案]:D4、頜頂位又稱為

A.頂頜位B.下上軸位C.上下軸位D.額鼻位E.后前位[答案]:B5、與上腭同一平面的椎體是

A.第一頸椎B.第二頸椎

C.第三頸椎D.第四頸椎E.第五頸椎[答案]:A6、與胸骨角同一平面的是A.第1、2胸椎間B.第2、3胸椎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