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新高考歷史模擬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公元前三世紀末期的中國局勢圖,最終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土地革命時期,各地蘇維埃政權推行工農兵代表會議制度;建立廣大的消費合作社生產合作社、借貸合作社:實行了消滅文盲的運動,并開始普及免費教育;工會、貧民團、婦女代表會、少先隊等組織紛紛建立。這表明A.新型社會體制萌芽 B.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形成C.蘇區(qū)政權日益鞏固. D.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展壯大3.下圖呈現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購貨證和購糧證,票證的流行說明我國當時①實行計劃供應體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④城鄉(xiāng)差別逐步擴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下邊漫畫反映了中日圍繞某一問題相爭的狀況,這一問題主要是指A.臺灣地位問題 B.朝鮮地位問題 C.義和團反帝問題 D.釣魚島主權問題5.蘇格拉底認為,對于哲學家來說,比自然界更有價值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心靈,因為“只有到人的心靈轉而省察自身時才會有真正的哲學。”據此可知,蘇格拉底A.認為自然研究沒有價值 B.強調對人的理性的尊崇C.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批判智者對人性的迷戀6.14世紀中葉,歐洲爆發(fā)了俗稱“黑死病”的大瘟疫,整個歐洲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貴族、教士,連一些國王和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對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無濟于事。后來民眾嘗試采取改善衛(wèi)生條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場浩劫A.促使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普及 B.推動了人文主義發(fā)展C.直接促成了近代自然科學興起 D.引發(fā)了歐洲宗教改革7.1895年8月,日軍以強大兵力進攻臺灣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軍和義軍與日軍展開肉搏戰(zhàn),擊斃日本號稱最精銳的近衛(wèi)師團一千余人,此役日軍死亡人數超過甲午戰(zhàn)爭。這體現出A.清政府出賣人民抗日活動 B.甲午戰(zhàn)爭中日軍傷亡很大C.臺灣軍民英勇的抗日精神 D.全國人民反對割地議和8.某傳記書籍的目錄中有“風煙入秦、變法圖強、萬世基業(yè)、悲壯的死”等,據此推測,該傳記的主人公是A.商鞅 B.陳勝 C.韓非 D.項羽9.他是批判現實主義的開拓者,其著作符合19世紀盛行的鏡子說”,深刻而形象地按照19世紀30年代革命前夕法國的本來面目反映現實,強烈的批判精神蘊含其中。其作品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統(tǒng)治及其道德敗壞,對封建貴族的垂死掙扎和反動教會的欺騙宣傳,都進行了深刻揭露和尖銳批判,“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該作家及其作品是A.雨果《巴黎圣母院》 B.司湯達《紅與黑》C.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D.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10.20世紀70年代,不結盟國家決定建立原料生產出口機會理事會和資助發(fā)展中國家出口原料和初級產品的特別基金,到80年代初,各類原料生產和出口國組織達到22個。這些組織和基金的設立A.消除了不結盟國家內部的摩擦B.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fā)展C.啟動了新興經濟體的團結合作D.有利于維護發(fā)展中國家的權益11.唐代詩人楊志堅年輕時屢試不第,其妻到州府請求離婚。時任撫州刺史顏真卿作出判決:妻笞二十,任自改嫁,贈楊志堅布絹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隨軍”。這反映出當時A.逐利之風極為盛行 B.綱常禮教束縛女性C.社會風氣比較開放 D.離婚須報官府批準12.西漢桓寬在《鹽鐵論》中記載了漢昭帝時所召開的鹽鐵會實況。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強中央政府權威的角度,要求加強嚴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視工商,堅持鹽鐵專賣;儒家思想代表們則要求講道德仁義,反對與民爭利,主張廢除鹽鐵專賣。這反映了當時A.儒家正統(tǒng)地位受到了挑戰(zhàn) B.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自由C.統(tǒng)治者實施德主刑輔政策 D.在治國理念上存在爭論13.孫中山在《中國之現狀及國民黨改組問題》中寫道:“中國革命六年后,俄國才有革命。”這里的俄國“革命”指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C.十月革命 D.蘇聯解體14.20世紀80年代,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相的英國政府對各大國有企業(yè)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體出售,拆分售股給公司員工和上市三種:2010年,卡梅倫上臺后,英國推動了所謂“二次私有化”進程。這些舉措A.激發(fā)了市場經濟活力 B.受到凱恩斯主義影響C.降低了國家財政收入 D.推動了第三產業(yè)興起15.晉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晉國國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晉侯,終于“盡并晉地而有之”。這表明當時A.新的階級關系已經產生 B.儒家德治思想深入人心C.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 D.兼并戰(zhàn)爭能夠統(tǒng)一天下16.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梭倫改革后,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這一變化A.源自于古希臘對外殖民擴張 B.擴大了民主政治必備的公民群體C.體現了古希臘人文主義發(fā)展 D.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17.20世紀初,歷史學家王國維在證明《史記?殷本紀》時總結研究方法說:“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證據法,唯今日始得為之”。王國維所言“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分別指的是()A.神話傳說與出土文物B.古代書籍與竹木簡牘C.文獻記錄與甲骨文字D.前人筆記與碑刻史料18.西周前期,“王臣”主要為周王所有,平時在國都附近活動。西周晚期,“王臣”變得前所未有的擴大,整個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應當屬于“王臣”的范疇。王臣內涵的擴大表明A.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 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C.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沖擊 D.周天子的權力得到強化19.1908年,劉師培為《共產黨宣言》所撰寫的序文中指出:“欲明歐洲資本制之發(fā)達,不可不研究斯編(指《共產黨宣言》);復以古今社會變革均由階級之相競,則對于史學發(fā)明之功甚巨;討論史編亦不得不奉為圭臬(指準則)?!彼谶@里強調歷史研究要運用A.階級斗爭史觀B.文明史觀C.全球史觀D.現代化史觀20.明清之際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在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時,積極倡導一種新的思想,新的價值導向——經世致用。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B.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C.反映了當時中國資產階級的要求D.提出了反對封建制度,改造社會的主張21.近年來,菲律賓、日本、韓國等希望不斷減少美國在該國的駐軍數量;2019年1月2日,美國石油勘探船沖進委內瑞拉海域作業(yè)后,委總統(tǒng)馬杜羅強硬要求24小時內驅逐所有美國船艦,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國與盟友的矛盾加劇B.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C.歐、日崛起對美國沖擊D.美國對世界控制力減弱22.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初令郡國鑄五銖錢。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鑄造五銖錢,規(guī)定“三官錢”為全國通行的統(tǒng)一貨幣。其做法旨在A.統(tǒng)一財政經濟 B.打擊王國勢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方便賦稅征收23.1938年4月,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空戰(zhàn)中與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于盡。隨后,陳懷民的妹妹致信高橋的妻子美惠子:陳懷民猛撞高橋的飛機,不是發(fā)泄對高橋的私仇,而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同時表示他們一家對美惠子沒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夠友愛地握手。此事①發(fā)生于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②反映了正面戰(zhàn)場的英勇抗戰(zhàn)③說明兩國人民深受戰(zhàn)爭之害④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4.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內閣更換頻繁,但在1879年到1940年的94屆政府中,74屆內閣中至少有一名成員來自前內閣,有40屆內閣一半以上的部長來自前內閣。這一現象A.鞏固了議會權力中心的地位 B.體現了各派政治妥協的特征C.利于維護統(tǒng)治的延續(xù)與穩(wěn)定 D.導致內閣行政權力過度集中25.1933年上?!渡陥笤驴钒l(fā)起中國現代化問題的專題征文討論。收到的26篇論文或隨筆中,主張走西方私人資本主義道路的只有1篇,傾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方法和統(tǒng)制經濟的占絕大多數。這表明當時A.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時代潮流B.知識界要求增強國力的迫切愿望C.國民黨的統(tǒng)治失去民眾支持D.中共根據地的發(fā)展影響日益擴大26.正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時,一位思想家提出,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具有絕對的權力,人民應該對他無條件的服從,因為他是契約的產物,如果反對他,就是反對自己。這位思想家應該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爾泰 D.盧梭27.下圖是1913-1938年美國汽車產量,其中在1929-1938年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②世界經濟危機③羅斯福新政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8.讀下圖中甲乙丙丁四幅圖,該過程實質上()A.反映了美術領域的多元一體 B.說明了印象派繪畫影響甚微C.強調了美術領域的復雜多變 D.體現了現代主義美術的特點29.1920年,孫中山說:“此種新文化運動……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放大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fā)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吾黨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于思想之變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指陳獨秀等人②“愛國之運動”指五四運動③“新文化”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④孫中山由此棄暴力革命而從事思想革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0.漢武帝接受衛(wèi)綰、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置太學并設置郡國縣學。公元前135年,又設五經博士,使儒學上升為經學。這些做法A.實現了對各地的有效控制 B.推動了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C.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思想流派 D.使諸子百家的學說完全消失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近代英國崛起的動力之一毋庸留疑是其各領域的制度變革。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國在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主要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解決農村問題,重點解決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確立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的問題:第二步是解決城市問題,即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通過這兩個步驟一方面摧毀毀了城鄉(xiāng)封建主義經濟體制,另一方面在摧毀的圓仕推毀的基礎上確立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英國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不是盲目進行的,是在先進的理論和思想指導下進行的英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政治經濟學理論家的學說便指導了資產階級進行社會制度改革,例如培根、愛爾頓、霍布斯和洛克的社會契約學說與國家理論指導了君主立憲制及其自我完善化的改革?!幾詮?zhí)臁墩撚鐣贫冉凡牧隙摹爸鳈嘣谧h會”體制引起政治領域其他方面的進一步變革,例如現代文官制度的出現、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司法制度的改革和選舉制度的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變革形成了對本國產權、經濟活動、信仰自由以及個人自由的政治制度保護、進而推動了近代英國經濟制度變革,政治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制度的變革,經濟制度的變革又促進了技術變革和經濟增長?!斑@此新的安排產生了一個強國,它足以在一種前所未有程度上以有效的方式獲取資源。并且,促進了英格蘭在國際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一個世界性大帝國的產生以及最終形成無人匹敵的格局?!薄幾詮埿駯|《從制度變革角度看近代英國的崛起》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實現經濟體制改革兩步走的措施及其啟蒙運動時期指導英國經濟、政治體制變革的理論。(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引起近代英國“政治領域其他方面進一步變革”的政治制度,并概括其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變革所呈現的關系。(3)有人認為“近代英國制度的變革決定了英國的崛起”。綜合上述材料,你是否贊成這一觀點,請說明理由。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二戰(zhàn)爆發(fā)。1940年6月法國敗亡。1940年9月,德國、意大利、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奈約》,其主要內容有:“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的政府認為世界一切國家各據有應有的空間是任何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決定在致力于大東亞以及歐洲各區(qū)域方面互相援助和合作,其首要目的為在各該區(qū)域建立并維持事物的新秩序,旨在促進有關人民的共同繁榮與福利?!痹摋l約的簽訂標志著德意日三國由原來的反共政治集團正式轉變?yōu)檎?、經濟、軍事集團,開始了全面對外侵略及合作。1940年10月德國法西斯從西線和其他地區(qū)向德蘇邊境調集軍隊,希特勒簽發(fā)了巴巴羅薩對蘇作戰(zhàn)計劃,進而發(fā)動了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日本法西斯抓住時機在遠東地區(qū)采取行動,迫不及待地把稱霸遠東及太平洋的愿望變成現實。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二戰(zhàn)達到最大規(guī)模?!幾源藓槔兜乱馊胀藯l約對世界戰(zhàn)略格局的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德、意、日三國簽署同盟條約的目的及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的影響。33.材料: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寧渡。20世紀60年代,對抗瘧疾的傳統(tǒng)藥物奎寧療效減低,全球瘧疾的發(fā)病率上升。1967年,屠呦呦接受了國家瘧疾防治研究項目并擔任項目組長。屠呦呦通過整理中醫(y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yī),最終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屠呦呦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在失敗了190次之后,最終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問世40多年來,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時說:“青蒿素是人類征服瘧疾進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獻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笔佬l(wèi)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在評價屠呦呦的抗瘧貢獻時說:“青蒿素聯合療法對全球瘧疾防控做出卓越貢獻,這與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倡議主旨高度一致?!敝两襁@位年近90歲的老科學家,仍然將全部的精力花在青蒿素的科研上,努力把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青高素研究中心打造為適應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現代化科研平臺——摘編自徐婧《屠呦呦:一株濟世草,一顆報國心》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屠呦呦作為先進人物體現的時代精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屠呦呦的歷史貢獻。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賭徒試圖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時間時在公元前三世紀末,換算成年代為公元前200年左右,據所學知識可知為戰(zhàn)國末年,統(tǒng)一中國的是秦國;再根據圖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國,②趙國,④楚國,故本題選C??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秦的統(tǒng)一2、A【解析】

“推行工農兵代表會議制度”“消費合作社生產合作社、借貸合作社”以及各種團體的建立都反映出了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新型社會體制的實踐,以及新體制的萌芽,故A項正確;根據“蘇維埃政權”可知,此時至少是在1931年之后,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形成是在這之前,故B項錯誤;材料無法反映政權的進一步鞏固,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與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無關,排除D項。3、A【解析】

票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票證說明當時實行計劃供應,由于生活用品短缺,必須實行計劃供應,同時體現出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①②③正確;當時城鄉(xiāng)都實行計劃供應,不存在城鄉(xiāng)差別擴大,排除④,選擇A項正確。4、B【解析】

依據圖片中日相爭并結合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史實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日本要求清政府放棄藩國朝鮮,但清政府不同意,于是引發(fā)了中日關于朝鮮地位的爭論。B正確;臺灣本是中國領土,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A錯誤;1900年義和團運動已經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了,C錯誤;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已經將釣魚島割讓給日本,D錯誤。故選B。5、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蘇格拉底強調哲學應該研究人性,研究人的價值,要“省察自身”,這實質上就是認識到理性的作用,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對自然研究價值的否定,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智者運動的批判,排除D項。故選B。6、B【解析】

民眾面對疫情,從求助上帝無效,到改善衛(wèi)生條件措施控制疫情,加之國王和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這必然引發(fā)民眾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對宗教信仰的懷疑,有助于推動人文主義的發(fā)展,B正確;當時歐洲資本主義正處于萌芽時期,不足以建立代議制,排除A;黑死病和自然科學興起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排除C;宗教改革不是由黑死病引發(fā)的,排除D。7、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臺灣黑旗軍和義軍自發(fā)反抗日軍侵略臺灣,給予日軍沉重打擊,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臺灣黑旗軍和義軍與日軍的斗爭,沒有體現清政府出賣人民抗日活動,故A項錯誤;甲午戰(zhàn)爭日軍傷亡很大與材料“此役日軍死亡人數超過甲午戰(zhàn)爭”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臺灣人民抗擊日軍,沒有體現全國人民反對割地議和,故D項錯誤。故選C。8、A【解析】

材料反映秦國的商鞅變法,使秦國因變法而富強;但商鞅最終被反對派車裂而死,A正確;陳勝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B與材料無關;韓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但與商鞅變法無關,C錯誤;項羽是楚漢戰(zhàn)爭時期的代表人物,D與材料無關。9、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司湯達是批判現實主義的開拓者,其作品《紅與黑》是對19世紀30年代革命前夕法國社會現狀的批判,故B正確;雨果《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作品,故A錯誤;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揭露了金錢至上的罪惡,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錯誤;托爾斯泰是俄國現實主義作家,故D錯誤。10、D【解析】

由材料“不結盟國家決定建立原料生產出口機會理事會和資助發(fā)展中國家出口原料和初級產品的特別基金”可知,不結盟國家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爭取國際話語權,故成立了一些區(qū)域性的合作組織和基金,而這顯然有利于維護發(fā)展中國家的權益,故選D。各國的國家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不結盟國家內部的摩擦不可能被消除,排除A;區(qū)域經濟合作組織有利于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fā)展,排除B;歐洲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走向一體化,故C項中“啟動”的說法不符合材料的時間限定,排除。11、C【解析】

材料中“其妻請求離婚”、“任其改嫁”等說明當時社會風氣較為開放,故選C;“妻”請求離婚的原因是“屢試不第”,與“逐利”無關,同時也不能反應“極為盛行”,排除A;在唐代,綱常倫理對女性的束縛不大,否則也不會出現“其妻請求離婚”、“任其改嫁”現象了,排除B;D項是材料現象,不能體現材料反映的本質,排除。12、D【解析】

材料中的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針對鹽鐵問題提出了針鋒相對的主張,這表明當時在治國理念上存在爭論,故選D項;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此A項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只是反映法儒兩家代表關于鹽鐵專賣的觀點,不能得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自由,而且這也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能體現統(tǒng)治者禮法并用,但無法體現以德政為主、刑法為輔的特點,排除C項。13、C【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中國革命六年后,俄國才有革命。”,再結合所學,中國革命指的是應該是“辛亥革命”加上6年即可得出。故C正確??键c: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與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詳解】14、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撒切爾夫人為了醫(yī)治經濟的“滯脹”,一反傳統(tǒng)的凱恩斯主義,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對各大國有企業(yè)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發(fā)了市場經濟活力,故A正確;這些措施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B錯誤;這些措施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故C說法錯誤;這些措施不能推動第三產業(yè)興起,故D錯誤。15、C【解析】

根據“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晉侯,終于‘盡并晉地而有之’”可知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C正確;題干涉及的群體依然是貴族,而非新階級,排除A;晉國是春秋時期國家,當時儒家剛剛形成,不可能深入人心,排除B;題干中的曲沃封君攻伐晉侯不屬于兼并戰(zhàn)爭,排除D。16、B【解析】

據材料“梭倫改革后,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可知,梭倫改革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因此“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這有利于緩和雅典的社會矛盾,也擴大了民主政治必備的公民群體,B正確;據所學可知,這是因為梭倫改革廢除了債務奴隸制,而不是“源自于古希臘對外殖民擴張”,A錯誤;據材料“……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可知,材料不能體現古希臘人文主義發(fā)展,C錯誤;伯里克利改革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D錯誤。17、C【解析】試題分析:“紙上之材料”即是文獻資料;地下資料是考古資料,就他那個時期而言,是甲骨文的出現。王國維時期,甲骨文被發(fā)現并開始被譯讀,其他各項均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C??键c:歷史研究·史學研究·史料18、B【解析】

“王臣”范圍的擴大體現了對周王認同度的增強,說明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故選B;材料僅提及“王臣”范圍擴大,沒有涉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和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到沖擊,排除AC;西周晚期周王的權力應該是被弱化,排除D。故選B。19、A【解析】

根據材料“復以古今社會變革均由階級之相競,則對于史學發(fā)明之功甚巨”和所學知識可知,作者認為階級斗爭對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縱向看,包括采獵文明、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材料中的思想不符,排除B。全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fā)展到整體發(fā)展演進的歷史,與材料不符,排除C。現代化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向近代工業(yè)社會轉變的歷史,包括政治、經濟、思想等,與材料不符,排除D。20、A【解析】

明清之際的經世致用思想倡導求實精神,注重解決現實問題,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反思和批判,是先秦儒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故答案為A項。明清之際的思想活躍局面沒有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排除B項;當時中國還沒有產生資產階級,排除C項;經世致用思想與反對封建制度無關,排除D項?!军c睛】明清之際,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時,呈現出活躍的局面。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顧炎武形成經世致用思想,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進步思想家在繼承傳統(tǒng)儒學的基礎上,著重對其弊端進行批判,從而使儒學獲得新生。明清之際對傳統(tǒng)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生機,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21、B【解析】

美國與委內瑞拉不是盟友關系,所以美國與盟友矛盾加劇的說法有誤,故排除A項;菲律賓、日本、韓國和委內瑞拉的行為都對美國形成了一定的挑戰(zhàn),反映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故選B項;題意中沒有反映歐洲對美國的沖擊,故排除C項;題意主要反映了對美國的挑戰(zhàn),沒有涉及美國控制力的減弱,故排除D項。22、C【解析】

據材料可知,漢武帝時期規(guī)定“三官錢”(上林三官鑄造五銖錢)為全國通行的統(tǒng)一貨幣,其目的是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C正確;五銖錢的鑄造與使用只是貨幣的統(tǒng)一,不能體現“統(tǒng)一財政經濟”,A錯誤;B不是主旨;D與材料無關。23、C【解析】試題分析:相持階段始于1938年10月,①錯誤;國民政府在戰(zhàn)略防御階段的對日戰(zhàn)爭屬于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故②正確;中日互有傷亡,兩國人民都深受戰(zhàn)爭之害,故③正確;陳懷民的妹妹沒有怨恨美惠子,這說明中國人民胸懷博大,④正確。故答案選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zhàn)爭24、C【解析】

第三共和國時期,前后屆內閣成員的有效承接有助于統(tǒng)治的延續(xù)和穩(wěn)定,C正確;題干未體現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排除A;閣員屬于哪一派別并未明確,因此不能得出政治派別的妥協,排除B;內閣行政權力集中不是四三共和國時期的政治現象,排除D。25、B【解析】

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材料未涉及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失去了民心支持,故C錯誤;材料只是統(tǒng)計發(fā)表的論文,看不出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時代潮流,故A錯誤;材料信息無法表明中共根據地的發(fā)展影響日益擴大,D項錯誤;從表中統(tǒng)計的論文來看,只有一篇支持走資本主義道路,其他均支持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而此時的蘇聯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即斯大林模式,知識分子對蘇聯經濟模式的認可,表明知識界要求增強國力的迫切愿望,故B正確。故選B。26、A【解析】

根據材料“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具有絕對的權力,人民應該對他無條件的服從”結合所學可知,霍布斯指出社會是一群人服從于一個人的威權之下,而每個人個人將剛剛好的自然權力交付給這威權,讓它來維持內部的和平、并抵抗外來的敵人,符合霍布斯主張,A項正確;洛克主張兩權分立,材料內容體現了霍布斯主張,B項錯誤;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主張君主立憲制,C項錯誤;盧梭主張推翻君主專制,提倡民主共和制,D項錯誤。27、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29—1933年汽車產量迅速下降,這是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汽車行業(yè)出現滯銷現象,影響汽車的產量,②項符合題意;1933-1938年汽車產量回升,這是受到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經濟逐漸復蘇,民眾購買力上升,③項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①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于1914-1918年,與1929-1938年的時間不符,錯誤;④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于1939-1945年,與1929-1938年的時間不符,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8、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代主義美術的特點是追求創(chuàng)新,甲乙丙丁四幅圖也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即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能反映反映了美術領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體,因為他們屬于同的流派,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圖受印象派繪畫影響大而非甚微,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不是復雜多變而是越來越簡易,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29、A【解析】

根據材料“新文化運動……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領軍人物,因此材料中的“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指陳獨秀等人,①正確;1920年之前的愛國運動,且根據“學潮彌漫全國”,可知該運動指的是五四運動,②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礎是新三民主義,③錯誤;“孫中山由此棄暴力革命而從事思想革命”不符合史實,他沒有放棄暴力革命而從事思想革命,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②正確,故A選項正確;排除B、C、D選項。30、B【解析】

材料中漢武帝接受了獨尊儒術的建議,通過全國的學校教育、置五經博士等,確立了儒學獨尊的地位,并使之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B正確;地方設置郡國縣學不能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力度,A排除;這是儒家思想新的發(fā)展,不是新的思想流派,C排除;‘完全消失’的說法不符合史實,D排除。故選B。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措施:第一步,圈地運動;第二步,工業(yè)革命(建立機器大工業(yè)體制)理論:經濟體制變革:自由主義理論;政治體制變革:社會契約論(國家理論、理性主義)(2)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度、責任內閣制、政黨制度。關系:相互促進。(3)不贊成近代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促使英國進行政治、經濟等方面制度的變革,最終導致英國的崛起?!窘馕觥?/p>

(1)一問兩步走措施根據材料一“第一步是解決農村問題……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確立資本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