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十中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開封十中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開封十中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開封十中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開封十中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開封十中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代宮廷的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中有來自西域的龜茲、高昌、疏勒等樂,有來自印度、天竺、康國、安國等樂,以及來自高麗、日本、扶南等樂。促成音樂呈現這種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唐朝A.政治軍事實力的強大 B.百家爭鳴局面的延續(xù)C.加強現實統(tǒng)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1937年8月14日,《申報》在《上海大炮聲又響了矣》的時評中指出:“從盧案發(fā)生以來,我們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無本旨,與彼周旋。豈知,我們退一寸,他們便進一尺,遂使我們到退無退路的地步。”據此可知,這一時評A.批評了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 B.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指出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 D.認為日本侵華始于“盧案”3.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認為,三綱五倫是孔學的核心思想,曰忠、曰孝、曰節(jié),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為以己屬人之奴隸道德。由此可見,新文化運動的反孔主要表現在A.從現代社會發(fā)展角度評判孔教價值B.揭示孔學與君主專制制度的內在聯系C.強調尊卑貴賤阻礙了民主權利實現D.個性解放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義精神4.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統(tǒng)治時期,“中國”、“南朝”等詞都用于對明朝的稱呼。順治時期,“中國”一詞在朝廷政治文書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統(tǒng)治區(qū)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確規(guī)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边@反映了這一時期A.滿清統(tǒng)治區(qū)域的日益擴大 B.“中國認同”不斷發(fā)展深化C.中央與地方矛盾有所緩和 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異5.如圖是從戰(zhàn)國到晚清時期的牛耕圖據如圖可知,中國古代A.精耕細作的生產觀念 B.民為邦本觀念的傳承C.重農政策的淵源流長 D.農耕技術的發(fā)展緩慢6.13世紀中后期,英國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征體現在:A.采邑制的創(chuàng)立 B.城市的大規(guī)模復興C.教會絕對專權 D.等級君主制的建立7.“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言出自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陽明8.日本統(tǒng)帥部修改的大正時期《帝國軍隊的用兵綱領》中規(guī)定“以中國為敵時,其作戰(zhàn)要領如下:初期目標是,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護帝國權益和日本僑民。”為此,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A.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 B.九一八事變八一三事變C.七七事變一·二八事變 D.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9.明朝,漢江改道,陜西省的商人乘船順流而下,將貨物販運于漢正街中轉,漢口之名可以說是因陜西商販而得名,即漢水入長江口。明朝末年,成為天下四大名鎮(zhèn)之一。這一現象反映了A.長途販運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 B.區(qū)域位置影響商貿發(fā)展C.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推動商業(yè)發(fā)展 D.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10.下表是歐美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表(100=每個農業(yè)男工每年凈生產一千萬卡植物性熱量),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工業(yè)革命與農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 B.英國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C.美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D.西方大國基本實現工業(yè)化11.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畫家達維特(大衛(wèi))的作品風格是“考古式地真實再現當時的情景”,他因《馬拉之死》、《網球廳宣誓》、《拿破侖加冕》、《蘇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譽為“歷史的見證者”。據此判斷,該畫家屬于A.新古典主義流派B.現實主義流派C.后現代主義流派D.浪漫主義流派12.在古雅典某一時期,教師、醫(yī)生、會計、警察、公務員、銀行家等職業(yè)基本上都是由奴隸擔任,在經濟事務尤其是公共工程中,也大致做到了公民、奴隸同工同酬;在雅典的街上,從穿著上幾乎看不出奴隸和公民的分別,奴隸中甚至有首屈一指的大富翁。這反映了該時期雅典A.能夠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制度具有普適性特點C.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義影響 D.奴隸階級成為城邦的主人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拿破侖是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紀末,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在法國廣泛傳播,年輕的拿破侖成了盧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從熱月政變到霧月政變期間,拿破侖的民主共和思想沒有進一步深化,相反,民主的和專制的交錯在一起。霧月政變后,隨著個人權力的無限膨脹,拿破侖無限加強個人獨斷的特征,1804年,拿破侖稱帝,這樣,他的民主共和思想喪失殆盡。——鄭佑斷《拿破侖與華盛頓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料二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興起的拿破侖企圖并在短期內統(tǒng)一了西歐和中歐大陸,統(tǒng)治的疆域直達沙皇俄國的邊界。這個事實促進了民族主義在歐洲的發(fā)展……他還采取了一系列有深遠意義的改革措施來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壞性后果,這些都有助于歐洲經濟和社會政治的進一步變革?!说谩だ畈稓W洲文化史》材料三法國革命的思想意識對其創(chuàng)始人發(fā)生了反作用。拿破侖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并充滿熱情,然后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拿破侖政治思想發(fā)生的變化及原因。(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拿破侖為實現歐洲的統(tǒng)一而采取的措施。(、(3)綜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材料三觀點的理解。14.(20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臺人,元代杰出的科學家。元中統(tǒng)三年(1262)起在元朝朝廷任職的半個多世紀里,郭守敬在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中都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從1274年起,郭守敬參與制訂授時歷。治歷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指出:“歷之本在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惫鼐锤鶕约旱膶嶋H觀測經驗,針對渾儀的不足之處,做了大膽的革新創(chuàng)造,除了簡儀以外,郭守敬為修歷還設計和監(jiān)制了其它許多新的天文儀器,包括候極儀、渾天象等9種。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議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規(guī)模的天文測量。這次四海測量,其地域之廣,規(guī)模之大,測得數據之精,不但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無可比擬的。郭守敬在青年時代就曾主持過家鄉(xiāng)邢臺的水利工程。在山東一帶設計并主持貫通運河的工程,使南方的糧食直接運到通州(今北京通縣)。后來他又主持修復了寧夏黃河灌溉網,他甚至探求過黃河之源。郭守敬在水利建設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貢獻,其中通惠河的整治,是最為后人稱道的?!幾苑茋犊茖W巨人郭守敬》(1)根據材料指出郭守敬的主要貢獻以及其所處時代特征。(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對郭守敬的科學成就加以評價。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材料“來自西域的龜茲、高昌、疏勒等樂”“有來自印度、天竺、康國”等信息可知,統(tǒng)治階級實行開明的文化政策,營造了相對寬松的文化氛圍,故D選項正確;唐朝政治軍事實力強大與音樂出現融合不同地域文化分格沒有直接關系,故A選項錯誤;秦統(tǒng)一后,百家爭鳴局面逐漸結束,故B選項錯誤;材料所述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現實統(tǒng)治的需要,故C選項錯誤。2、A【解析】

盧溝橋事變以后,“我們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無本旨”,一退再退,“遂使我們到退無退路的地步”,這一時評批評了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不滿于對日妥協(xié),A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B項錯誤;1937年8月,抗日戰(zhàn)爭處于防御階段而不是相持階段,C項錯誤;材料并未明確日本侵華始于“盧案”,D項錯誤。3、D【解析】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材料反映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批判孔教提倡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倫理道德乃束縛人性的“奴隸道德",從而反對孔教,提倡主張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的西方資本主義道德,故D項正確;材料主旨是批判孔教提倡的封建倫理道德,而非批判孔教價值,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揭示孔教與君主專制制度的內在聯系,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孔教提倡的封建倫理道德束縛人性,而非強調孔教提倡尊卑貴賤阻礙民主權利的實現,故C項錯誤。4、B【解析】

材料反映清朝時期的幾位皇帝對“中國”一詞的不同指代,說明“中國認同”不斷發(fā)展深化,故B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國認同”的不斷發(fā)展,與滿清統(tǒng)治區(qū)域的日益擴大、中央與地方矛盾有所緩和無關,故A、C錯誤;D說法絕對化,排除。5、D【解析】

戰(zhàn)國到晚清在農耕技術上未有本質上的改變,說明古代農耕技術發(fā)展緩慢,D正確;精耕細作體現的是田間管理等內容,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民為邦本屬于民本思想,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牛耕圖未體現出政府政策屬性,C排除。6、D【解析】

等級君主制是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tǒng)治的一種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是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故D正確;采邑制的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5世紀,排除A;城市的大規(guī)模復興是11世紀,排除B;教會絕對專權說法絕對,排除C。故選D。7、D【解析】試題分析:“此便是良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解釋良知,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心學家王陽明的核心主張便是“致良知”,故此題應選D項考點:宋明理學點評:進入封建社會中期以來,儒學與佛教、道教的相互影響和融合,出現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時期,理學獲得極大發(fā)展。二程發(fā)明宋明理學,把儒家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達了出來,這是二程對中國哲學思想的一大貢獻。南宋儒家學者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到了明朝中期,王陽明把“理學”發(fā)展到“心學”的新階段,他將“天理”“良知”的封建道德倫理的準則賦予絕對權威性,把程朱理學的客觀唯心主義轉變?yōu)殛柮餍膶W的主觀唯心主義。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儒家思想發(fā)展到“理學”和“心學”,反映了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學不斷發(fā)展完善并走向極端化。8、D【解析】

七七事變是日本1937年制造的侵略中國北平的事件,與題干中的“占領華北要地”符合,八一三事變是1937年日本制造的侵略上海的事件,與題干中的“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相符合,故D正確;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在1931年,是日本進攻東北,與材料“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護帝國權益和日本僑民”相矛盾,故AB錯誤;1932年日本發(fā)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但是《帝國軍隊的用兵綱領》是1936年頒布的,C錯誤。9、B【解析】

依據材料“漢水入長江口”并結合明朝的商業(yè)發(fā)展狀況可知,漢口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名鎮(zhèn)之一,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區(qū)域位置對商貿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B正確;材料信息未反映商人地位的提高,A錯誤;材料反映的商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而不是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推動商業(yè)發(fā)展,C錯誤;明清時期積極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即使商業(yè)有所發(fā)展也不代表政府政策松動,D錯誤。故選B。10、A【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很多國家都處于工業(yè)革命時期,因此工業(yè)化帶動各國農業(yè)的機械化,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即工業(yè)革命與農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美國出口貿易額超過英國,英國逐漸喪失“世界工廠”地位,材料數據只是體現了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無法得出英國失去“世界工廠”地位的結論,B項錯誤;材料數據只是體現了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沒有體現美國國際地位,C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沒有體現西方大國的工業(yè)化,D項錯誤。11、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古典主義”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盛行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故A項正確;現實主義流派流行于工業(yè)革命后,故B項錯誤;后現代主義流行于二戰(zhàn)后,故C項錯誤;浪漫主義流行于工業(yè)革命時期,其特色是注重個性表現,耽于幻想和夸張,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本題的時間信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由此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即可。12、C【解析】

古雅典奴隸從事多種職業(yè),和公民同工同酬,同樣服飾,甚至可以成為大富翁,說明雅典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義影響,C項正確;奴隸和公民在法律面前并不平等,A項錯誤;民主制度的不適用于奴隸,B項錯誤;古代雅典城邦的主人是奴隸主階級,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變化:從崇尚民主共和到信奉專制獨裁。原因:法國面臨內憂外患、政局動蕩:需要強有力的政權來穩(wěn)定局面;拿破侖個人權力的膨脹。(2)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采取改革措施;頒布《民法典》等并推廣。(3)拿破侖的內政外交傳播了自由平等的革命理念,促使歐洲民族意識的覺醒;拿破侖的獨裁好戰(zhàn),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窘馕觥?/p>

(1)變化根據材料一“年輕的拿破侖成了盧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個人權力的無限膨脹,拿破侖無限加強個人獨斷”進行概括;原因結合所學從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形勢及拿破侖個人主觀因素進行回答。(2)根據材料二“采取了一系列有深遠意義的改革措施來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壞性后果”結合拿破侖在軍事戰(zhàn)爭、改革及法律建設的貢獻進行闡述。(3)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