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雨霖鈴》教案(通用9篇)
《雨霖鈴》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
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雨霖鈴》教
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雨霖鈴》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婉約派詞融情入景、疊字抒情的特點。
2.感受詞人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體味融情入景、疊字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詩詞意象,體會感情。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
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創(chuàng)作動機;理解婉約派詞融情入境,情景交
融的寫法;學會通過分析歌詞意象來揣摩詞人情感的方法。
一.導入:
前天我們學習了宋詞中一首婉約派的作品,題目叫——《蝶戀花》,是北宋
詞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還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們來學習柳永的《雨霖鈴》和李清照的《聲聲慢》,體會婉約詞的融
情入境的特點,纏綿凄切的基調。
二.先了解兩個詞人的生平和詞作的背景,以理解創(chuàng)作的動因。
1.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
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
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
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
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創(chuàng)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雨霖鈴》,唐時舊曲,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
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
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2.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明水人。她的父親是當時禮部員外郎,
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長女。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藝,
能詩詞,善書畫。
李清照十八歲嫁給了當時宰相之子趙明誠,這是一個喜愛收集金石古玩的收
藏家,夫婦倆常常在一起詩詞唱和,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
我們學過她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蹲砘帯罚ū§F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就是表現(xiàn)了她年輕時無憂無慮,
無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后不久,金兵入侵,北宋滅亡,李清照舉家南逃,開始顛沛流離。先是
父母雙亡,第二年趙明誠去世,再后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
失,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郁。這
我們在初中學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昨解舟,載不動,許多
愁。)中已有所了解。
《聲聲慢》就創(chuàng)作于這個時期。此時詞人正飄泊江南,流落無依,形影相吊。
三.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提示:
1、注意朗讀時的重起輕落,語調舒緩。
2、注意通過準確的停頓、拖音傳達出詞人哀婉悲戚之情。
四.找出兩首詞的詞眼,說說這兩首詞分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愫。
《雨霖鈴》: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教師解說:《雨霖鈴》以一個冷落的秋景作為背景,表達了人間難以割舍的
離情。上闋寫了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門外長亭分別時的依依不
舍之情;下闋寫詞人想象離別后孤獨寂寞的清冷之情?!堵暵暵穼懙氖菬o法言
說的"愁",也是通過描寫清冷的秋景來渲染愁情的,表現(xiàn)詞人因國破、家忘、
夫死而只身流落江湖的孤苦無依。
五.尋找歸納婉約詞中典型意象,理解它們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雨霖鈴》
1.找出主要意象:
寒蟬、長亭、B免、驟雨初歇長亭蘭舟淚眼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
月
2.說說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lián)想
纏綿緋惻,悲苦凄冷,難舍難分……
3.哪些意象我們在以前的詩歌里面學到過?
(1)長亭
長亭:(看注解)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
里長亭二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使古人送別的地方。
明確:古人常在長亭送別,此處用長亭,既交代了地點,又暗寓離愁別緒。
(2)蘭舟
蘭舟:"看注解"相傳魯班曾經刻木蘭樹做小船后來"蘭舟”變成了船的美
稱。
明確:本詞中"蘭舟"其實指的是"駕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達主要集
中在"催"字上,本來應該上船出發(fā)的時候了,船夫催發(f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但在聽來卻是聲聲催心,讓兩人肝腸寸斷。一個"催"字傳神地寫出了兩人不忍
分離,卻又不得不分離的情景,把離別的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淚眼
淚,是中國古典詩詞中"送別詩”一類的重要意象,絕大多數(shù)別離者都難免
淚下沾巾。
如:王實甫《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蘇軾《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
點是離人淚」
明確:淚眼,也就成了離別的典型意象,以致有了成語"揮淚而別二
(4)清秋
清秋:本身就是萬物調令,肅殺蕭條的季節(jié),在這樣的生理感受和心理體驗
下,清秋意象就積淀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性的心理記憶。
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確:"冷落的清秋"與上文"寒蟬"呼應,再次以情景交融來渲染,情意
更濃。
(5)楊柳殘月
1.楊柳:古人便有折柳贈別之俗。柳成為寄別之物,自漢代始。古人贈柳,
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
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
意,
中國古典詩詞中"柳"意象在表贈別的詩歌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很高的。
例如:《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二
《送別》"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殘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
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蘇軾:《水調歌頭》: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明確:面對楊柳、殘月,不禁黯然神傷。
本句堪稱柳永詞的千古絕唱,特別為人們所愛賞,甚至有人拿這兩句詞來代
表柳詞,原因在于這兩句中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典型意象來表現(xiàn)他這次的愁懷。
(二)《聲聲慢》
1.請找出詩歌中的主要表現(xiàn)愁緒的意象
酒雁黃花
2.酒
酒:常言借酒消愁,特別是離人更愛飲酒。如: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李白《月下獨酌》: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明確:常言道:借酒澆愁,愁更愁,本句中卻不說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敵
急風,實則非指酒淡,更指愁濃,濃到任何烈酒都化不開,可見其詞之含蓄婉約。
3.雁
雁:雁為候鳥,春日南飛,秋日北歸,古人早把它作為秋季一種有特征性的
意象,人們把雁與依戀故鄉(xiāng)聯(lián)系起來,或寄寓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音信
的盼望。如: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吨傺汀稘O家傲》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畎住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鯙场洞伪惫躺较隆?/p>
明確:于是"雁"就成了詩人用于寄寓離別傷情的典型意象。
4.黃花
黃花:菊花。菊花給人以幽靜清瘦之感,顏色比較樸素。中國古典詩詞中也
經常提到"落花"這個意象,用它暗示著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
與恐懼。如:
李煜《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還有像“梧桐細雨”等,詩人運用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
的國恨家仇,表達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六.小結。
婉約派詞表達情感含蓄委婉,喜歡用典型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雨霖鈴》和
《聲聲慢》都是婉約派詞的代表作品。
以后接觸這些作品時,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來分析理解。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
背誦《雨霖鈴》和《聲聲慢》;學習《雨霖鈴》中"點染"法,理解《聲聲
慢》中疊詞的作用;再聽名家朗誦《雨霖鈴》和《聲聲慢》,感悟詞人離別之苦
和流離之苦。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我們昨天學習了兩首宋代婉約派詞,它們的題目和分別是:
《雨霖鈴》柳永《聲聲慢》李清照
二.朗讀背誦《雨霖鈴》、《聲聲慢》
指名背誦。
三.理解《雨霖鈴》中"點染”的作用和效果。
清代文學批評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柳永的詞善于運用"點染"的手
法。所謂"點",指的是點明情感的內涵;所謂"染",指的是用景物來渲染烘托
所點明的情感。比如"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中,先點明離
別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警務渲染烘托。請你
在《雨霖鈴》中再找出這樣的句子1-2句,體會這樣寫的作用和效果。
(1)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留戀處"是"點","蘭舟催發(fā)"
是"染二詞人先用"留戀處"來說離別,再用“蘭舟催發(fā)"來烘托離別的戀戀
不舍。
(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傷別離"是"點","冷落清
秋節(jié)"是"染二詞人先說出離別之苦古來如此,接著用"冷落清秋節(jié)"來渲染
自己的離別之苦已經超越了古人的。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醒何處"是"點",說明離別
之苦,再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來渲染這種離別,讓人更深切地體會詞人的這
種愁苦之甚。
歸納:如此寫法,使得情與景直接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與敘事
相結合。
四.南宋文學批評家張瑞義在《貴耳集》中評價李清照的《聲聲慢》說:
易安秋詞《聲聲慢》,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
下十四疊字者。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
斧鑿痕。結合這段評價,討論"聲聲慢"中疊字所包孕的情感內涵及其遞進層次,
并聯(lián)系你所學過的古代詩文,說說疊字的修辭作用。
尋尋覓覓——反復尋找又找不到,渲染一種失落之感。
冷冷清清——這是尋覓不著的結果,這疊詞給人一種漸次濃重的感覺。"冷
冷"時外部環(huán)境,而"清清"卻是內在感受。
凄凄慘慘戚戚——"凄凄",是由冷清的環(huán)境凝聚在心而表現(xiàn)的,“慘慘"
比"凄凄"心情更凄涼,而"戚戚”所表達的情感更甚,似乎已無法承受。這三
個疊詞有淺入深,最終把人物內心深處的悲哀、孤獨、苦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道
盡了流離顛沛之苦。
點點滴滴——"點點"是雨聲,而"滴滴”卻滴在詞人的心上。這個疊詞
也是逐層推進,道盡了人世滄桑。
課外舉例: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
盤——運用疊詞法形象寫出了聲音的逼真和自然流暢,顯示了彈奏者高超的技
藝。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捠挘瑢懗隽饲锏拿C殺氣氛;
滾滾寫出了長江的浩蕩。
還有語氣詞的重疊,如: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噫吁噱,危乎高哉,
這些疊詞的運用或加重語氣,或加深情感,起到很好的表達作用。
五.小結。
《雨霖鈴》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欣賞本詞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積累古人用來描寫離情別緒的詩歌意象。
3、體會宋詞婉約的風格。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
10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縱觀我國文學的發(fā)展,歷來有先秦散文、漢魏辭賦、南北朝駢文、唐詩、宋
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之分。確實,一朝一代都有其見長的文學樣式,這對豐富和
發(fā)展我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文學發(fā)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詞的
創(chuàng)作,改變了詩歌的樣式,拓寬了詩歌的境界,使詞成為文學史上一朵奇葩。今
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鈴》。
二、簡介。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
放不羈。仁宗皇帝聞其名,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r遂
落第。以后在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個時期。景佑元年,方進士及第。
曾任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卒于襄陽,死之日,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于
南門外。
三、學生集體朗讀,正字正音。
四、學生聽配樂朗誦,體會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朗誦結束后,學生談感受。
明確:這是一首離別詞,詞自始至終都沉浸在凄涼哀婉的感情中。(補充:
由于仕途失意,決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從此將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失去
了愛的慰藉,更覺痛苦萬狀,這首詞就是反映了他這種復雜的心情。)
五、學生概括上下闋的意思。
明確:上闋寫戀人相別,依依不舍,有深深離愁;下闋寫別后想象,孤獨痛
苦,有無限傷情。
六、這種凄涼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直接抒情:都門帳飲無緒;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去經年,應是良
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間接抒情: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
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七、賞析。
1、學生體會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的情態(tài)和心境。
2、欣賞文中寫景的文字(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寫景句子中流露的的思想
感情X
(教師補充說明)一切身外景皆為心中情??梢杂|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
可以因情設景;可以實寫,也可以虛寫??傊?,把自己或喜或憂、或興或悲、或
樂或哀、或輕松或沉悶、或高亢或低回等感情傾注在所寫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
情或用此景襯托此情。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既交代節(jié)氣、時間、地點,也為分別
渲染了環(huán)境。暮色蒼茫、秋雨初過,涼氣襲人,寒蟬悲鳴,長亭分別之人頓感悲
切。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虛實結合。
“楚天闊"以空闊的天空為背景,寫出了人的孤獨;"沉沉”不僅的暮靄的樣子
了,更是抑郁的心理表現(xiàn);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
不斷如春水"(歐陽修X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歷來為送別詩的意象,"昔我
往者,楊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
之義「‘曉風"清冷,讓人心生涼意,而"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中的風又
有了依戀的意思,此處曉風兩義兼有「月"是"團圓"的象征,而“殘月"不
僅含有"不團圓"的意思,也為此時的詞人心情鋪了一層涼意。這里的景純?yōu)榍?/p>
設,虛寫,營造了濃烈的愁思,有"愁"則需"銷",借酒吧,可此時是酒醒時
分,因而“愁更愁"了。
八、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注意:詞中一些重要詞語如"帳飲""無緒""竟""凝噎""念""去去""堪"
"經年""便""縱"等可以隨機講解。
《雨霖鈴》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景中見情,因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體會詩詞的意境美,嘗試詩詞創(chuàng)作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景與情關系的處理
2、意境美的把握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由音樂(《陽關三疊》)引出有關別離的話題,略說離別種種,導入課文。
2、聽配樂朗誦《雨霖鈴》,引導學生進入詩境。初步感受本詞的魅力。
3、設問:
柳永通過哪些手段抒寫離情別意的?從文中找出典型語句。
明確:直接抒情與借景抒情。(略)
4、重點討論分析借景抒情中景物選擇安排的妙處,寒蟬長亭晚都門蘭舟千
里煙波(上闋),楊柳岸曉風殘月(下闋),實現(xiàn)目標
5、介紹柳永其人。
6、再聽配樂朗誦,生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7、附以李清照詞一首,柳永詞一首,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婉約詞的特點,把
握詞的意境美。
8、嘗試詩詞創(chuàng)作,原則為求意到即可,力爭句工。
9、結語。
附:八聲甘州柳永
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
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
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
知我,倚闌干出處,正恁凝愁。
點絳唇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
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注:詳細內容見多媒體課件。
《雨霖鈴》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分析
《雨霖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柳
永詞二首》中的一篇。此單元選了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四位詞人的作品。
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詞的各個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明確意象、意境與情感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所選的四位作家是宋
詞發(fā)展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詞作,既充分體現(xiàn)了宋詞的藝術價值,又能大致反映
出宋詞發(fā)展的脈絡。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寫與情人難舍難分、纏綿俳惻的離別情緒及設想別
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鋪敘、渲染的手法,離別前寫氣氛,離別后寫情
態(tài)、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多用景物襯托,景中有情、情中
見景、情景交融,產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此文集中體現(xiàn)了婉約派詞的風格。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雖然已學過了一定量的詩詞,但無法靈活運用鑒賞方法;雖能體會本文
的情感,卻難把握的藝術手段,因此,我把應用恰當?shù)姆椒ㄆ肺侗驹~的情感作為
教學重點,把藝術手法的賞析作為教學難點。另外,學生對詩詞朗誦重視不夠,
所以,指導詩詞朗誦的方法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應讓學生明確誦讀是鑒
賞詩詞的基礎,又是鑒賞品味的升華,鑒賞的過程,既是品味的過程,更是為理
解背誦做準備。
三、設計思想
"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余映潮老師在深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上所提出的。
就是將一節(jié)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的而彼此之間又
有密切關聯(lián)的教學"模塊",即教學的過程呈"板塊”狀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
層深入的教學設計思路。此課的指導思想主要就是“板塊式"教學法。板塊思路
為四個步驟:誦讀——品情——賞句——背誦。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2、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掌握名句鑒賞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感受純真美好的愛情。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2、品味鑒賞美段名句。
教學難點:理解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及虛實結合的寫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以"離情
別意”為題材的詩詞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擺在"十大唐詩”之首,認為詩
中抒發(fā)的情感雖尋常、樸素,卻真摯、動人?,F(xiàn)在,請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自己
感受最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又為本課提供了比較的素材,讓
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二)誦讀課文,為鑒賞做準備
1、試讀:注意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標出不理解之處。采用學生小聲讀
的方式。
設計說明:"試讀"可讓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
標性、針對性。
2、聽讀、比讀:和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兩個人的示范朗讀有何不
同?為什么?
設計說明我選用了兩種不同風格的示范朗讀讓學生聽讀體會,讓學生明白,
朗讀的方式是多樣的,方式的選擇和朗讀情感的表現(xiàn)是根據(jù)你不同的朗讀需要決
定的。聽讀結束后,讓學生展開討論,結合教師的點撥來完成這一過程。
教師點拔:這兩個朗誦中,第一個人是作為旁觀者來讀的,所以語調相對平
穩(wěn),帶著欣賞本詞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則是把自己作為文中的主人公,飽含深情
地朗讀,抒發(fā)了他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
3、按要求方式誦讀:
(11以古詩吟誦的方式:
(2\以旁觀者講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戲曲方式:
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方式可靈活多樣,可自由誦讀、集體朗讀,也可讓朗
讀基礎好的學生示范朗讀,吟誦方式和戲曲方式朗讀,教師可作一定的示范。以
主人公身分朗讀方式的指導應把握這幾個句子:
①"都門帳飲無緒"應讀出心痛和惆悵;
②"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應表現(xiàn)出主人公對催發(fā)人的埋怨,此時兩人難分難
舍,你偏偏不斷催促,怎不讓一對有情之人更生哀怨?
③"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情到最深之處,朗讀者應自覺進入角色,
讀時略帶哭腔。學生讀完后,教師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讀(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讀
的)再放一遍,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此類指導知識不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
比較領會,然后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三)理解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美
1、此文描寫的是與紅顏知己離別的情景,通過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
要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
設計說明:對本文藝術手法的使用,學生可能說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等手法,但理解還處于較膚淺的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緣情設景”的藝術
特色。"緣情設景"體現(xiàn)了主觀情感對景物的選擇性和限制性,是創(chuàng)根據(jù)自己的
情感需要設置的相應意象。本文"虛實相生”的寫法也是難點,應抓住"念去去,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等句和上下文內容作比較
分析,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不可讓學生吃“夾生飯"。
學生討論,教師提問并在黑板上板書別前、別時、別后三幅畫面的關鍵詞,
重要意象的含義和藝術手法。
2、寫離愁別緒的景物很多,為何要選擇這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這
樣的選擇和描寫有何作用?
設計說明:此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明確意象對于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的作用。
了解意象與意境之間的關系,為以后的鑒賞打下基礎。在課堂中,學生可能會從
情感表達需要方面去理解,基礎好的學生還會涉及到的生平,性格和時代特征。
(如果能理解到這一步,教師可簡單介紹,這對學生理解有幫助。)
教師點撥:對景物的描寫細膩生動,表現(xiàn)的情感特別感人,一些很平常的景
物一到文里就變得特別不尋常、與通常的說法不同,同學們能找出幾例嗎?
學生討論尋找,教師巡回查看指導。
教師提問并指導:
(1)"留戀處,蘭舟催發(fā)":"蘭舟"是船,但不說舟船,卻用蘭舟,使文章
頓增美感,蘭舟T勿,充滿典雅、精致之美。明明是船夫催發(fā),卻說"蘭舟"催
發(fā),是何原因?船夫催發(fā),何來典雅、精致?
(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以節(jié)日為意象已帶有濃厚的
民族氣氛,再加一"清秋"修飾,節(jié)日一下變得凄美、淡雅,別具一格。
說明:如果學生感興趣,教師可把唐詩和宋詞作個比較,唐詩是張揚的、開
放的,唐詩中的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詩的離別中,
幾乎沒有多少悲傷;宋詞是淡雅的、內斂的,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就不必說了,
就連豪放派詞人蘇軾也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悲涼感慨。通過這樣的比
較,學生就能對唐詩和宋詞有較高層次的認識。當然,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根據(jù)教學過程
來決定它的取舍。
3、想象畫面,描述意境
詩詞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畫面構成。如果你是導演,你準備如何安排詞中顯
現(xiàn)的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凄清的意境,加深學生
的'印象。又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對于詩詞的鑒賞也
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學生可能根據(jù)自己的感受選出一些句子來描述,教師應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但學生的分析與回答可能較膚淺,涉及的面也不寬,應
特別注意引導。
舉例分析: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句由三個單純的名詞構成,在描述畫面時,我們也可有多種組合方式。
(1)三種景物以并列方式展開描述
(2)把"曉風""殘月"當作畫面背景,突顯"楊柳”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注意"楊柳"作為意象的意義。)
(3)把"楊柳""曉風"當作畫面背景,突顯"殘月"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注意"殘月"作為意象的意義。)
(4)把"楊柳""殘月"當作畫面背景,突顯"曉風"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注意"曉風"作為意象的意義)
語言描述舉例:
(1)河岸上楊柳依依,曉風陣陣,殘月低垂。
(2)岸邊的楊柳在風中搖蕩,在殘月的映襯下,更增離別的傷感。
(3)一彎殘月在刺骨的曉風中,慘淡地映照著河岸上依依的楊柳。
說明:不同的組合,體現(xiàn)對句子的不同理解,也體現(xiàn)了對這幅畫的意境的把
握程度。但舉例不能過多,容易限制學生思維,應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問:這種單純名詞組合方式,同學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這樣的組合有何妙
處?
教師指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X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
人家(馬致遠不加任何修飾的組合給讀者留下的想象空間,此時意象是流動
)o
的,讀者的解讀是極度自由的。美籍學者葉維廉在《中國詩學》中說"仿佛站在
一邊,任讀者直現(xiàn)事物之間,進出和參與完成該一瞬間的印象」這就是古典詩
詞的模糊性和解讀的多元性。如果加上修飾語,讀者的想象空間就受限制了。也
許這就是此句被稱為“千古俊句”的原因吧。
(四)品味本文的遣詞美
1、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問:如果把"去去"改為"此去",把"千里煙波"改為"千里波濤"效果
一樣嗎?"暮靄沉沉"和"楚天闊”是否矛盾?
說明:學生如果能抓住"用詞與表達情感的關系"角度來分析就不錯了,但
后一問學生回答可能不到位,教師應引導,此句不僅表達了內心離別的沉重感,
更滲透了的“前途黯淡,歸期渺茫,命運難測"的身世哀傷。
2、"執(zhí)手相看淚眼"
問:如果讓你描寫情人的離別,你會設計什么方式?有比“執(zhí)手相看"更能
表達離情的詞語嗎?
說明:學生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教師如果不注意引領,就會使這一問失
去價值,應讓學生明確:告別的方式與人物性格、時代背景、民族習慣等都有關
系,但此處卻有更深層的意義,采用“執(zhí)手相看"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有關,
《詩經?鄴風?擊鼓》中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句子,此處的"執(zhí)手"寫出
了兩人"不舍”,更表達了內心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愿望。同時"執(zhí)手"這
一動作大膽直率,充分體現(xiàn)了柳詞通俗、率真的一面,與上文的典雅相應成趣。
總結:這種鑒賞方法叫"易詞造意品析法",對品味譴詞造句的妙處很有幫
助。在分析時可讓學生先討論可供置換的意象或詞語,再進行比較,品評。此處
不多舉例,學生可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后訓練。
(五)背誦檢查
設計說明:“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詩詞不僅可提高學生的
鑒賞水平、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要求當堂能背誦
同學互相檢查。
(六)課堂總結
當時有人這樣評價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可見當時人們
對柳詞的喜歡程度。柳永為何能贏得普通民眾的如此厚愛?他不像李白和徐志摩
(《贈汪倫》《再別康橋》),把離別寫得灑脫、自在,甚至有時還略顯歡快,這種
打出常規(guī)的、別具一格的寫法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寫的是最常態(tài)的
離愁別緒,卻同樣成就了他的聲名,為什么?因為他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
不斷渲染加強對讀者的情感刺激,文字明白曉暢,又不失精致、典雅、大方。既
有文人內涵,又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給讀者崇高的審美享受。
(七)作業(yè):第1題為選做題,第2題為必做題
1、將此詞改寫成現(xiàn)代詩
2、比較本課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板書設計
雨霖鈴
柳永
朗讀方式:
1、以古詩吟誦的方式:
2、以旁觀者講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戲曲方式:
品讀情感:
1、景:精致典雅
2、情:離情感傷
藝術手法:
1、緣情于景
2、虛實相生
分析名句:易詞造意品析法
《雨霖鈴》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鑒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品位詩詞意像,體會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說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
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
(柳永、李清照)
傳說蘇軾曾問一個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
"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o學士詞,須
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J由此大家可知這兩個流派的不同特
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雨霖鈴》(板書)
一、關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
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
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
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
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
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于
潤州(江蘇鎮(zhèn)江縣)。死時家無余財,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
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
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
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
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
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二、整體感知。
1、范讀《雨霖鈴》。
(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師: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生:能。哀婉、悲傷、凄清。(板書)
2、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jié)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
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jié)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xiàn)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
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一指明學生朗讀一一學生齊讀。
3、疏通詞句:(解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彌漫水波動蕩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行行重行行"X
應是:即便是。
三、鑒賞
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時、別后。(板書)
師:這首詞的重要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板書)鑒賞時注意詞中哪
些是景語,明喳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說?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上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師:起首三句寫什么?是情?是景?
生:寫景。
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了季節(jié)、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
別的典型環(huán)境。
師: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jié)(秋季)
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阻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
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
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凄切"。
"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師:這寫什么?(寫情)極寫?zhàn)T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
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心思。
(問:為什么?他的思緒正在想什么?)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
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
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
關于這樣的環(huán)境和心理描寫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這
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
江邊駐畫橫,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屬含蓄之作??墒橇赖摹疤m舟催
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迂,更能促使
感情的深化,可見留戀之情濃。
于是后面便迸出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師:這句寫情態(tài)。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fā)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
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也既然這么不舍得,那詞
人為什么要離開呢?也許是統(tǒng)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總之是不得不離開。
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唯別
而已矣r)
后來傳奇戲曲中常有這樣一句唱詞:"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
語出于此,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詞人”竟無語凝噎」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
是什么話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師:這句寫什么?
生:寫景。
這里的"念"字用得特別好。"念"字是上聲還是去聲?(是去聲。)"名詞
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
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遙遠。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
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
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日"闊",空間可
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
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蒙蒙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
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生: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
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
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師:下片換頭寫情,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名這首詞的主
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
多么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
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
更深。
師:"清秋節(jié)"一詞,照應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蟬凄切"
師:前后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凄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
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么它究竟
好在什么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
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lián)系特定情境。畫面出現(xiàn)在“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
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詩人此時,前晚"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
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xù)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
以想見他的心情。
感受畫面色調。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行,
取其依依之態(tài)。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
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
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
離情別緒。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
立意渲染為一幅深秋羈旅圖?!皸盍?、"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
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師:整個畫面的基調如何?
生: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師: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
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
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多情自古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績效合同簽訂與履行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未簽合同員工勞動仲裁應對措施及賠償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物業(yè)與業(yè)主之間綠化賠償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煙酒店員工培訓與職業(yè)發(fā)展合同
- 柴油發(fā)電機組技術協(xié)議
- 施工日志填寫樣本防雷工程施工
- 小學語文人教一年級上冊識字2《日月明》教學設計
- DB4415T 52-2025竹薯種植技術規(guī)程
- 臨時舞臺搭建合同范本
- 個人向個人貸款合作協(xié)議合同
- 充電樁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主要知識點
- 2025年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基礎預防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12月調研測試(零模)英語 含解析
- 偏癱足內翻的治療
- 藥企質量主管競聘
- 信息對抗與認知戰(zhàn)研究-洞察分析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課件
- 手術室??谱o士工作總結匯報
- 2025屆高三聽力技巧指導-預讀、預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