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_第1頁
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_第2頁
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_第3頁
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_第4頁
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七篇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目標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3.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5.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6.意識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環(huán)保意識。7.關注自身呼吸系統(tǒng)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重點通過資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媒虒W準備教師:準備幻燈片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資料、呼吸系統(tǒng)的模型。學生:查閱有關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1.新課引言通過思考生活常識,弄清嬰兒第一聲啼哭的科學道理。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問生活常識,通過生活經驗(嬰兒啼哭)引出每一個人自生下來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地呼吸。3.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3.1通過生活經驗,試著說出人體呼吸系成統(tǒng)的組成。3.2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試著說出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3.3通過閱讀課文和分析資料,掌握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4.進行資料分析,分組討論呼吸道的作用。5.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與討論。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內部結構是有限的等問題。通過提示每段資料的內容,引導特點、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學生從中找出相關信息。6.1提問: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內部結構特點,找到解釋問題的突破。6.2訓練思維能力。通過生活常識了解組織學生進行體驗,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7.交流所查閱到的有關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資料。8.呼吸道的作用咽的作用組織學生表演,引導學生通過自進行角色扮演,說出自身的體會,通過身的體會,意識到邊吃邊說的危險自我教育,逐漸養(yǎng)成“食不言”的好習慣。演示幻燈。8.觀察會厭軟骨模型,9.喉的作用提出問題:嘴巴是不是發(fā)聲器官,了解喉是發(fā)聲器官,知道應當注意保引導學生思考喉的作用。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教學內容: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總結本節(jié)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關注環(huán)境,加深對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鞏固練習討論課后練習題。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2)消化和吸收一、教學目標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3.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4.嘗試解讀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5.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二、教學重點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2.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3.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三、教學準備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掛圖。2.相關的實驗準備。3.制作小腸壁結構折疊模型。4.課時分配2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人新課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設問引起學生疑惑,激發(fā)學習欲望。(二、食物在消化系統(tǒng)中的變化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1.1觀看畫面、回答問題。通過思考并結合自己的體驗,回答口腔內與消化有關的結構及其主要作用。演示消化系統(tǒng)組成的課件、提問讓學生體會進食時牙齒、舌、的作用。(三、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2.1細嚼饅頭,說說自己嘗出了什么味道?思考為什么會嘗出甜味?讓學生咀嚼饅頭,然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2.2提出問題根據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計劃。交流探究計劃,實施探究計劃。媒體演示課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參考方案。2.3制定并實施計劃2.4小組交流探究過程、結果和結論并進行分析。教師巡回指導、答疑。提出改進意見。2.5表達交流、2.6得出結論全班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結論。鼓勵、肯定學生的回答并作補充。概括出消化的概念。(四、消化的全過程3.1仔細觀看,為完成“西瓜子歷險記”做準備。思考、回答問題。3.2設問:胃病和肝炎對消化的影響及其防治。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問題。通過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腸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3.3演示課本P33的“演示實驗”,提問: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設計表格,歸納總結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3.4插入課本P35第1、2題和p34技能訓練。展示自己設計的表格,并相互評價。(五、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閱讀資料,比較大腸、小腸結構的特點,理解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引導學生分析課本P33的“資料分析”,比較大腸、小腸的結構有何異同。4.1小腸的特點家畜小腸的內部結構用放大鏡觀察,加深理解小腸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觀察小腸內表面的皺襞及絨毛,理解它們的作用。4.2展示制作的小腸內表面皺襞的模型。指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的結構特點。(六、小結、課后練習4.1小結: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4.2布置課本P35練習第3題。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3)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2)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3)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4)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5)隔離的概念和類型,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系。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教學重難點(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及其主要內容之間的關系(2)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界的現象,既是本課題的重點,又是難點(3)對達爾文學說的評價是教學的難點(4)達爾文學說的主要內容和各要點之間的關系,以及用達爾文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5)性、生物的進化,這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教學過程[一]導課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對于這個問題,首先是神學家們作出了“解釋”:先有雞,因為上帝創(chuàng)造了雞,然后讓雞下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不相信上帝了!沒了上帝,上帝創(chuàng)造了雞的“解釋”也就沒人相信了。于是關于生物起源、進化的種種猜測又被提了出來……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fā)現。沒有發(fā)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fā)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據估計,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數可能多達5億~10億。這么多的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遠離”地球走向死亡,進行著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這就是生物的進化。[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1.主要內容師講述: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馬克關于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說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說:環(huán)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huán)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著變,有的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而發(fā)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于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師講述:在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放映錄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過程,重點放映遷徙路徑大河時,許多野牛個體被淹死或被鱷魚吃掉的情景。師引導:學生根據錄像及初中所學有關知識總結歸納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師引導: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1)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后代。但因為生物的生存條件有限,生物在爭奪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情況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種與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不斷進行著激烈的生存斗爭,斗爭的結果是一部分個體被淘汰。例如:鯉魚在繁殖季節(jié),雌魚會產許多卵,雄魚也會產下大量的精子,但是能夠形成受精卵是少數;受精卵形成后,在孵化的過程中個體弱小的幼鯉又會被淘汰掉,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個體。(2)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幸存并會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而不利變異個體則很容易地被淘汰掉。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yōu)轱@著變異,從而產生了適應特定環(huán)境的生物新類型,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原因。(3)自然選擇學說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選擇學說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的問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近些年來,生物學家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基礎上,將遺傳學、生態(tài)學等研究成果引入到進化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1.種群的定義師:舉例:(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2)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1)與(4)屬于種群。師生歸納: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2.種群的特點(1)種群的個體之間具有年齡和性別的差別,并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2)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之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師:種群為什么是進化的單位呢?出示資料:大熊貓的生存從進化上看,大熊貓己經歷了小大小的興衰歷程,從分布范圍看,它已由廠布于亞洲東部而退縮到中國。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無節(jié)制地擴展,大熊貓分布區(qū)已由約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萬多平方公里,數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塊島嶼狀孤立地帶。由于大熊貓的分布是呈島嶼狀的小種群,每個種群的個體數不足50只。難免導致它們近親繁殖而使其喪失遺傳多樣性,最終導致種質較差的小種群逐一滅絕。加之大熊貓食性單一,若遇大熊貓主食竹周期性地開花枯死(約60年一周期),必然導致大熊貓因食物匱乏而餓、病死亡。3.基因庫、基因頻率生:閱讀教材P65,找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師生歸納:種群的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種群的基因庫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師舉例:我們知道多指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而絕大多數人表現為正常。白化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絕大多數人表現正常。師生歸納: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生質疑:怎樣才能知道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呢?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師引導:學生計算這樣一個例子:從某種生物的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知其基因型分別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30、60和10個,問其中A基因頻率為多少?a基因頻率為多少?解法一:通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就AA、Aa、aa來說,每個個體可認為含有2個基因,則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A基因頻率=(2×30+60)÷200=60%a基因頻率=(2×10+60)÷200=40%解法二: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即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等于它的純合體頻率與1/2雜合體頻率之和,則:A基因頻率=30%+(1/2)×60%=60%B基因頻率=10%+(1/2)×60%=40%從上述可知,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l(其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生質疑: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是否一直不變呢?讓我們觀看一個課件。生觀看:用CAI課件模擬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樺尺蠖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淺色型樺尺蠖和黑色型樺尺蠖所占比例發(fā)生劇烈變化的過程。1850年以前該地區(qū)的樺尺蠖以淺色為主,黑色個體很少。隨著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黑色型達到了95%左右,淺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師生歸納:由此可見,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是在不斷改變的。種群中的個體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庫卻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fā)展。結論:生物進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所以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四]教學目標鞏固1.自然選擇題學說的主要內容之間的關系(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加劇了生存斗爭。(2)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通過遺傳在后代中得到積累和加強,產生適應環(huán)境的新類型,這是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3)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4)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5)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以馬德拉群島上發(fā)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生存斗爭的結果B.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C.定向變異的逐代積累D.自然選擇的結果答案:D3.從某生物種群中隨機抽出10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BB、Bb、bb的個體分別為300個、600個和100個。(1)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其基因頻率為。(2)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其基因頻率為。答案:(1)120060%(2)80040%4.下列生物屬于種群的是()A.一塊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B.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塊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無翅的成蚜D.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答案:C5.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長頸鹿的頸和腿之所以特別長,是由于()、A.為了攝食樹葉,頸和腿不斷伸長,代代相傳,愈伸愈長B.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者有較佳的生存機會C.長頸、長腿者影響了遺傳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達時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答案:B6.自然選擇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huán)境的承受力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爭C.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D.遺傳使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答案:C[五]總結本節(jié)課主要是了解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意義和局限性”;由于其具有局限性,所以人們對其進行了補充和發(fā)展,提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F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4)種子的萌發(fā)一、課標解讀《種子的萌發(fā)》是生物新課標中第四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里二級主題《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節(jié),課標中具體的內容標準是“描述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和過程”。二、本節(jié)具體內容介紹本節(jié)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種子萌發(fā)的自身條件和種子萌發(fā)的過程;第一個內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實驗;第二個內容里安排的是“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實驗,但這兩個探究實驗中,重點是第一個實驗,教參確定本節(jié)的課時是兩個課時,所以我這樣安排本節(jié)內容:“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一個課時,后面兩個內容合用一個課時。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就是第一個課時《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三、教材分析1、本節(jié)內容的地位:本課時實際就是一個探究實驗: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這個實驗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個探究實驗。第一個探究實驗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過程,向學生介紹關于變量和對照實驗知識,里面控制的變量只有一個,設計的對照實驗是一組;第二個探究實驗,重在訓練學生作假設和處理數據表格的能力。這第三個探究實驗重在訓練學生作假設、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而且本實驗一下子考慮的是三個變量,要求讓學生自主學會設計對照、控制變量??梢哉f,這個實驗是七(上)探究實驗的核心實驗,一旦學生學會了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對后面的探究實驗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礎。2、重點、難點的確定:在本節(jié)課中,關于變量和對照實驗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學會控制變量,設計三組對照實驗,難點就是學會利用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量,初步明確對照組和實驗組。四、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進一步復習變量和對照實驗的概念。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作假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如何達到)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情景再現,進一步認識變量和對照實驗這兩個概念。b、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平時的觀察及耳濡目染的生產實踐,讓學生自主做出假設,并找出合理的依據,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嘗試控制變量,設計三組對照實驗。c、通過分組討論,動手操作,來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五、教學的重點、難點本節(jié)課,學生在嘗試中學會控制變量,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何在嘗試中完善方案,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量,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六、教學方法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了“在嘗試中學會制定計劃和完善計劃”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七、學習方法“受人與魚,莫過于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yǎng)。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嘗試操作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八、教學策略本課時主要采取以下策略來實施教學:1、以舊帶新,讓學生增強知識的銜接性,系統(tǒng)性;2、充分利用學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作假設的能力;3、循序漸進,先讓學生嘗試由控制一個變量,設計對照,然后設計三組,同時控制三個變量;4、采用啟發(fā)引導式,在學生嘗試操作中,完善實驗計劃。九、教學程序1、復習舊課,導入新課a.處理:提問導入: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哪四大類群?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為哪兩類?師以問題2導入章節(jié)的新課。(這樣設計,意在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tǒng)性)b.嘗試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階段。從而導入本課時的學習。2、學習新課: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a.復習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回憶本教材中的第一個實驗,引入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的復習。b.學生根據探究主題,提出問題。c.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日常觀察,作出假設,并說出假設的合理依據。d.師出示相關的實驗用具,讓學生在嘗試中學會控制變量。第一步:師引導學生回憶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情景再現,回憶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第二步:根據本實驗的假設,明確本實驗控制的變量;第三步:讓學生在討論和親自操作中,學會分開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分別控制三個變量;第四步:由易到難,綜合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量,讓學生嘗試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學生在操作中,教師引導學生考慮方案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進一步完善計劃方案。e.學生設計完后,讓學生結合具體實驗設計,說出三組對照實驗,并且要在具體分析中,明確對照實驗中的變量,從而預測結果,學會做出結論。5、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開闊學生思路。教師提供相關實驗材料,讓學生在討論中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從而布置學生課外創(chuàng)新設計本實驗,利用不同的實驗用具,控制三個變量,設計三個變量。使學生思路開闊化。十、綜述以上是對“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這一課時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著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嘗試中,在熱切的觀察和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主動而輕松的掌握了本次實驗的設計,成功的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5)一教材分析本學期講授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同時針對中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多個探究實驗,旨在提高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又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課外實踐增強的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生物圈中各類群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認識到生物的多樣性。本單元與前面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本冊的內容不僅對學生進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有重要意義,對于他們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同樣十分重要。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對生物這門課比較有興趣,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基礎知識不夠牢固,思維不夠靈活,實驗方面的問題也很多等等。針對存在的問題,在新的學期,努力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對學生加以鼓勵和引導,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進步。三具體措施1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鉆研教學大綱,做好教學工作總結計劃;按照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寫出具體教案。2上課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不僅要求具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掌握傳授知識和開發(fā)智力的教學藝術,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法,善用啟發(fā)式教學,重視實驗和觀察,充分調動同學的積極性,讓生物課堂變成學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徑,使教學效果達到狀態(tài)。同時,要將提問、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檢查效果和布置作業(yè)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分配,提高課堂教學藝術。3班級工作的組織分配很重要。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jiān)督學習,檢查復習及錯誤修改情況,提高整體效率。4小測及考試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教學效果、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平時要做好課堂提問、小測等。期中、期末考試前要組織好復習,有針對性地進行章節(jié)的小測。四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第一節(jié)藻類植物(第一周)第二節(jié)苔蘚和蕨類植物(第一周)第三節(jié)種子植物(第二周)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第三周)第二節(jié)植株的生長(第三周)第三節(jié)開花和結果(第四周)第五、六周為復習時間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第一節(jié)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七周)第二節(jié)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第七周)第三節(jié)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第八周)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第一節(ji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第九周)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第九周)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十周)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第十一周)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6)《種子發(fā)芽實驗》教學目標:1.通過種子發(fā)芽實驗,啟發(fā)學生對實驗觀察的興趣;2.經歷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的過程,學習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fā)言條件;3.了解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的步驟和內容,能按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教學重點:能設計種子發(fā)芽的實驗。教學難點:會提出種子發(fā)芽實驗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教學準備:設計實驗用的表格。教學過程:一、引入:1.引導學生閱讀P1上的文字。2.談話引入。師:“上學期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還記得種鳳仙花嗎?科學研究通常通過實驗進行,首先要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現在我們先來研究哪些條件影響綠豆種子發(fā)芽,好嗎?”二、探究內容: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1)讓學生說說綠豆種子怎樣才能發(fā)芽。2)歸納學生所說的綠豆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板書:要澆水,要種到土里,要有合適的溫度。)3)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可能會有什么結果?說說可以改變什么條件?(板書:少澆一點水行不行呢?不種在土里行不行呢?讓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溫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發(fā)芽呢?)2.討論怎樣用實驗證明。讓學生通過下面五方面進行討論:1)你想研究什么問題,你打算怎樣做?2)你猜想做的結果會是怎樣?3)像你那樣做是改變了什么條件?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5)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fā)芽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知道?3.確定研究的問題,并寫出實驗計劃。1)小組討論準備選擇什么問題進行研究。2)對學生選擇的課題進行調整和平衡,使每個項目都有學生進行研究。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舉例和表格,弄清內容要求,然后著手寫實驗計劃。三、全課總結。四、課后拓展。查找有關種子發(fā)芽的資料。九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篇7)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任何生命活動都是通過它進行的。細胞作為生命的結構基礎,對于它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它與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往往就作為高考出題的要點。下面就從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這幾個方面談談我的復習思路。一、細胞壁1.具有細胞壁的生物:植物,幾乎所有的真菌,原核生物中的細菌、藍藻和放線菌等。2.細胞壁的成分: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真菌細胞壁的成分為葡聚糖、幾丁質等,不同的真菌其細胞壁成分也有所不同;原核生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肽聚糖。3.與其他知識的聯系:(1)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新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2)植物細胞工程進行體細胞雜交時,首先要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以獲得原生質體。(3)植物細胞壁的存在與細胞的質壁分離有關。(4)在基因工程的導入重組質粒這一步驟中,用處理細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