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3179-2024杵針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1頁
DB51T 3179-2024杵針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2頁
DB51T 3179-2024杵針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3頁
DB51T 3179-2024杵針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4頁
DB51T 3179-2024杵針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C05DB512024-07-19發(fā)布202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杵針技術操作規(guī)范4操作步驟與要求4.1施術前準備4.1.1杵針選擇杵針的結構、尺寸和材質(zhì)參見附錄A。應根據(jù)不同目的、部位選擇相應的杵針型號。所選擇的杵針4.1.2體位選擇4.1.3施術部位選擇及定位4.1.4環(huán)境準備杵針操作室內(nèi)應清潔,安靜,光線明亮,溫度適宜,以受術者感覺舒適為4.1.5清潔消毒a)接觸類物品:杵針器具應用75%乙醇或0.5%~b)施術者手部:術者雙手應用肥皂水、洗手消毒液或其他等效方法進行4.2施術方法4.2.1執(zhí)杵a)執(zhí)筆執(zhí)杵法:拇指食指中指抓持杵針杵根部。頭面及四肢肌肉淺薄部位施術宜用執(zhí)筆執(zhí)b)直握執(zhí)杵法:手掌抓持杵針杵身部。腰、4.2.2行杵a)尋按行杵法:施術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尋按腧穴部位,右手循左手尋按部位行杵,宜用于做b)指壓行杵法:施術者以左手拇指前端尋壓在腧穴旁邊,右手持杵針緊靠左手拇指行杵,宜用4.2.3行杵要點4.2.3.1行杵高度應符合以下要求:a)低杵:受術者體質(zhì)瘦弱或施術部位面積較小b)高杵:受術者體質(zhì)肥胖或施術部位面積4.2.3.2行杵角度應符合以下要求:a)直杵:杵身與施術部位皮膚表面呈90°角垂直行杵,可用于大部分腧穴;c)運轉(zhuǎn)杵: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904.2.3.3行杵輕重應符合以下要求:b)重杵:受術者能耐受行杵時的最大刺激,應根據(jù)個體差異,不超過受術者的最大疼痛耐受程4.2.3.4行杵徐疾應符合以下要求:b)疾:每分鐘施杵不小于80次。4.2.4行杵基本手法a)點叩手法:行杵時,杵針杵頭向施術部位反復叩擊。用三號杵針(金鋼杵)或四號杵針(奎星筆)的杵頭端在面積較小的部位上施術,二號杵針(五星三臺杵)杵腳端在面積較大的部b)升降手法:行杵時,杵針杵頭接觸施杵部位的皮膚上,上推下退,上推為升,下退為降。應以至皮膚潮紅為度。此法宜用三號杵針(金鋼杵)、四號杵針(奎星筆)或二號杵針(五星c)開闔手法:行杵時,杵針杵頭接觸施杵部位的皮膚上,向下進杵為開,向上提杵為闔。應以受術者能忍受為度。此法宜用三號杵針(金鋼杵)或四號杵針(奎星筆)的杵頭端在面積較d)運轉(zhuǎn)手法:行杵時,杵針杵尾緊貼施術部位的皮膚上,環(huán)形刮擦。應以至皮膚潮紅為度。此法宜用四號杵針(奎星筆)的杵尾端在面積較小的部位上施術,一號杵針(七曜混元杵)、應以至皮膚潮紅為度。此法宜用一號杵針(七曜混元杵4.2.5行杵補瀉法杵針補瀉手法應以虛補實瀉為原則,符合下a)開闔補瀉:杵針杵頭于施術部位用力進杵c)徐疾補瀉:以快而輕為補,重而慢為瀉d)平補平瀉:以行杵輕重快慢適中,開闔均勻者為平補平瀉。4.2.6行杵得氣4.2.7施術時長4.3施術后處理4.3.2治療后皮膚出現(xiàn)潮紅、紫紅色等顏色變化,或出現(xiàn)粟粒狀、丘疹樣斑點,或片狀、條索狀斑塊5.2施術時應注意室內(nèi)保暖,在冬季時應避免感受風寒,在夏季5.5施術時應注意受術者面色、血壓a)受術者精神緊張、饑餓、過飽、醉酒或無法配合者;d)受術部位有感染、破損、瘡癤、瘢痕、腫塊者。A.1杵針結構A.1.1杵針典型結構圖A.1.2一號杵針(七曜混元杵)結構A.1.3二號杵針(五星三臺杵)結構A.1.4三號杵針(金鋼杵)結構A.1.5四號杵針(奎星筆)結構A.2杵針尺寸A.2.1杵針尺寸標注示例圖3Φ2Φ26-4Φ2RΦ2Φ2RΦ2 3Φ2 3 p3 p3R2R2Φ4Φ4Φ4Φ4Φ4A.2.2杵針尺寸表 ----- - ------A.3杵針材質(zhì)杵針通常采用牛角、優(yōu)質(zhì)硬木、玉石、金屬等質(zhì)地堅硬的材質(zhì)內(nèi)八陣中八陣外八陣發(fā)際邊緣的長度為半徑,所構成的八陣穴為風府八陣??勺鳇c叩、升降、開闔、運轉(zhuǎn)、分八陣穴為大椎八陣。可做點叩、升降、開闔、運轉(zhuǎn)以身柱穴為中宮(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從身柱突下,旁開3寸)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八陣穴為身柱八陣。可做點叩、升降、開闔、運轉(zhuǎn)、分理手八陣穴為神道八陣??勺鳇c叩、升降、開闔、運轉(zhuǎn)成的八陣穴為脊中八陣??勺鳇c叩、升降、開闔、運轉(zhuǎn)、分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八陣穴為命門八陣??梢匝栮P穴為中宮(腰陽關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與髂俞穴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八陣穴為腰陽關八陣。可以腰俞穴為中宮(腰俞穴在骶管裂孔),從腰俞穴到左右秩邊印堂腦戶風府大椎天突膻中大椎天突膻中大椎神闕至陰神闕至陰命門命門長強長強經(jīng)為單線,其余3條左右對稱,共7條。可做點叩、升降、開闔、運共7條。在此河車路上有七個穴位,即眼點、鼻點、耳點、口點、唇齒點、舌點、咽喉點。這七個穴位分別在腦戶至大椎穴的河車路上的七分之一處??勺鳇c叩、升降、開闔、運轉(zhuǎn)、分理手法。從大椎穴到至陽穴的中線和從大椎穴到至陽穴的脊柱兩旁的3條線,即脊柱旁開5分的第1條線;脊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背部的第2條線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