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肥西縣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肥西縣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肥西縣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肥西縣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肥西縣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肥西縣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北宋中期,“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富民十六戶主之。其后,富民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數(shù)起?!毕铝羞x項符合材料的是A.交子得到政府承認在普遍全國流通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換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換,是一種可以直接兌換成貨幣的證券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癥,可以進入市場2.下表摘編自清末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記》有關材料,表中是江南制造總局支出(1867~1894年)(部分),此表反映出江南制造總局支出項目金額(兩)占總計百分比薪工膏火口糧、購地造房204843312.78華洋工匠工食420961926.26購買機器10551436.58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793473249.50購買軍火7207454.50譯書及辦輿圖經費611170.38A.生產產品主要投向市場 B.在經營管理上以洋為師C.財政監(jiān)管不力入不敷出 D.已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3.他們越出康、雍、乾以來厲禁知識分子干預時事的成規(guī),創(chuàng)“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舉”,被部分學者認為是民族覺醒的標志。此“大舉”是A.虎門銷煙 B.洋務運動 C.“公車上書” D.新文化運動4.1919年7月,進步報刊《每周評論》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蓖粫r期的《南開日刊》宣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边@表明當時A.知識階層具有參與政府管理的意識B.廣大民眾開始擁有決定國家政策的權力C.進步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認識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5.古希臘“經濟”是“管理家庭經濟”之學。1615年,蒙克萊田使用“政治經濟學"之名,把“經濟”一詞的含義從家計擴展到國家層面。“經濟”含義的變化體現(xiàn)出A.古希臘推動了近代經濟的發(fā)展 B.自由主義已成國家經濟政策C.政治已對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 D.國家對經濟的意義日益重要6.20世紀20年代呂思勉撰成《白話本國史》。據(jù)此推測,其寫作可能受下列事件影響的是A.新文化運動 B.護國運動 C.一二·九運動 D.五四運動7.從1962年到1966年,我國同西方國家談判成交簽約的大小成套設備項目二十余項,合同金額約3億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項,較之前有顯著增加。這種變化的背景是A.西方國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B.社會主義國家間關系變化C.歐美對華經濟封鎖已被打破 D.中國外交發(fā)生了根本轉變8.新中國"一五"期間從大專畢業(yè)生到中專、技校畢業(yè)生,再到干部、復員退伍軍人和工人都實行統(tǒng)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統(tǒng)包統(tǒng)配和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的勞動體制。這樣的做法旨在A.適應經濟建設需要 B.調動生產者積極性C.有效緩解就業(yè)壓力 D.實現(xiàn)資源合理配置9.18世紀時,法國博物學家布豐認為新大陸氣候和環(huán)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蘭學者德波認為,克里奧爾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撓的精神,智力和體力均過早衰退。這些觀點可能A.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 B.受達爾文進化論影響C.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 D.成為殖民統(tǒng)治的借口10.以下史實和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繁榮,建立了大量商業(yè)公司,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荷蘭已成為世界工業(yè)生產的中心B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政府頒布了《全國工業(yè)復興法》和《社會保障法》表明資本主義國家徹底放棄了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C1953年蘇聯(lián)全部農用動力中,機械動力所占比重已達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至8.3%赫魯曉夫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D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動搖A.AB.BC.CD.D11.梁啟超說:“我國蚩蚩四億之眾,數(shù)千年受制于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黑壑,不知天地間有□□二字?!笔÷缘膬勺肿羁赡苁?)A.君主 B.民權 C.西學 D.科學12.19世紀70年代,江南制造局經費收支狀況大致是,光緒元年(1875年)達到接近55萬兩后,次年開始出現(xiàn)小幅下降,光緒三年(1877年)減少至20萬兩,光緒四、五兩年(1878年、1879年)雖有所回升,但亦未達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實業(yè)救國思潮日漸衰退 B.自強運動潛藏發(fā)展危機C.自然經濟逐漸走向解體 D.洋務企業(yè)競爭意識不足13.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進攻廣州、大沽口,客觀上減輕了太平天國的軍事壓力。洪秀全曾將洋人過境說成是“兄弟團圓”,言稱“西洋番弟聽朕詔,同頂爺哥滅臭蟲”;“衷心歸順成藩屬,替爺替哥殺妖魔”。這反映出太平天國A.與外國平等往來的愿望 B.與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C.繼續(xù)秉持傳統(tǒng)宗藩觀念 D.和西方國家宗教信仰相同14.有學者說:“光榮革命自身也就成為一種傳統(tǒng),為以后的英國人們提供歷史依據(jù)?!痹搶W者意在說明光榮革命A.清除了政治體制中的君主殘余 B.開啟了保守而漸進的民主之路C.推動了代議制民主的迅速發(fā)展 D.完成了國家權力中心成功轉移15.1964年,周恩來與美國記者斯諾交談時說:“過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們是做對了,但也做了一些錯事……只有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才能改正它們。”周恩來所說的“錯事”是指A.為反對美國拒絕參加聯(lián)合國 B.土地改革運動消滅了私有制C.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急于求成 D.派志愿軍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16.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腳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在發(fā)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這主要是由于麒麟A.在民間傳說中是祥瑞和幸福的象征 B.代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C.促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出現(xiàn)了新的類型 D.所具品質符合傳統(tǒng)禮教和儒家風度17.如圖為學生筆記。筆記評價的歷史事件是A.英國圈地運動 B.美國“宅地法”C.俄國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維新18.201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將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外資企業(yè)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簡化投資手續(xù)、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新內容。此過程反映出中國A.對外開放從“引進來”變?yōu)椤白叱鋈ァ盉.為加入WTO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做準備C.基本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D.通過完善法律文件保障和推動對外開放19.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邁克爾·霍華德敏銳地指出:“一個國家的軍事制度不是社會制度以外的獨立部分,而是整個社會制度的一個方面?!辈牧显u價的是A.1871—1918年的德意志B.1852—1870年的法國C.1861—1922年的俄羅斯D.1945—1972年的日本20.英國學者尼爾?弗格森認為:“如果沒有以對廉價服裝彈性需求趨于無限大為特征的動態(tài)消費社會的同步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就不會在英國發(fā)端,更不會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區(qū)。”其主要觀點是A.市場擴大成為工業(yè)革命的推動力 B.英國工業(yè)革命始于棉紡織業(yè)C.人們對廉價商品的追求過于盲目 D.工業(yè)革命由英國擴展到世界21.下圖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某民族的擴張路線。該民族是A.蘇美爾人 B.雅利安人 C.達羅毗荼人 D.阿拉伯人22.1997年德國稅制改革方案規(guī)定,從1999年起,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53%降到38%,最低稅率為13%;企業(yè)營業(yè)所得稅最高稅率從45%降到40%,1年后再降到35%。將對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征稅,并對失業(yè)金、病假補貼等征稅50%.據(jù)此可知,改革旨在A.贏得政治選舉 B.調整社會福利 C.改善貧富差距 D.推動經濟增長23.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tǒng)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24.北半球的氣候自14世紀開始轉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個“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ㄊ笠撸藗冊脒^無數(shù)的宗教活動,希望通過懺悔和祈禱來避免瘟疫的繼續(xù)蔓延,但這都無濟于事。這可以用來佐證A.西歐國家民眾的信仰危機開始出現(xiàn)B.文藝復興興起得益于天主教會的日趨衰落C.宗教改革是歐洲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D.啟蒙運動發(fā)生主要催化劑是瘟疫廣泛傳播25.王國維在談到中國詩歌時說:“四言蔽而有楚辭,楚辭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古詩蔽而有律絕,律絕蔽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材料表明王國維意在A.贊嘆中國詩歌發(fā)展歷史悠久 B.探究中國詩歌發(fā)展的規(guī)律C.勾畫中國詩歌發(fā)展遞嬗關系 D.研究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沿革26.1928年周恩來曾指出:“……為了聯(lián)合戰(zhàn)線,不能破壞國民革命軍而要幫助國民黨鞏固國民革命軍,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轉變的前途而得出這樣不通的結論?!边@種認識產生的原因是A.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fā)展 B.共產國際“左”傾錯誤的指導C.中央堅持“城市中心論” D.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27.為了換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將土地稅劃歸給各省管理,放棄了對創(chuàng)造國民總產值65%的農業(yè)部門的任何財政權力,中央財政總收入主要依靠關稅、鹽稅、統(tǒng)稅等城市稅收和工商稅收。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權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B.城市經濟重要性明顯高于農村C.農民稅務負擔將大大減輕D.中國失去農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契機28.史料記載,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宮收到奏章1160件,共計3291件政務?!笆鼊諈布酥饕砸簧斫y(tǒng)御天下,不可無輔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輔佐全國政務 B.建中朝參與軍國要務C.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D.由議政大臣會議共議29.(09年四川卷)歷史學家羅榮渠指出:“英國發(fā)展的領先地位是在17、18兩個世紀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國之一“領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場的形成 B.壟斷組織的出現(xiàn)C.圈地運動的推進 D.民主制度的確立30.《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對某次戰(zhàn)役有如下描述:“7月1日晨7時整,英、法軍隊從戰(zhàn)壕中一躍而起,頭戴鋼盔和防毒面具,配合各種最新式兵器,以及炸彈、迫擊炮、輕重機槍,在所有炮火支援下,撲向45公里戰(zhàn)線上的敵人。”他描述的這次戰(zhàn)役發(fā)生于下圖A.① B.② C.③ D.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她”字背后的故事在西方眾多語言中,區(qū)分男女性別的歷史由來已久。以英語為例,表示女性第三人稱單數(shù)詞的符號“she”,大約形成于12—13世紀。在東方的中國和日本,表示女性第三人稱單數(shù)代詞的“她”和“彼女”(かのじょ),則產生的歷史都很短。“彼女”在日本流行開來不過120年左右的時間,而“她”字在中國的現(xiàn)代認同史,總共也還不到90年。1823年,第一個來華傳教士馬禮遜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語語法書《英國文語凡例傳》里,就已將漢語中沒有字與“She”相對應的困境凸顯了出來,該書譯He、She、It分別為“他男”、“他女”和“他物”。1878年,廣州人郭贊生翻譯出版英文語法著作《文法初階》一書,就在“伊”字的女性專用限定方面,邁出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步。書中不僅多次自覺地將“伊”與“他”在性別上加以區(qū)分使用,明確譯He、Him為“他”,譯She、Her為“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書出版于香港。從1917年起,在《新青年》的編輯圈內部,在怎樣對待西方的第三人稱代詞的性別區(qū)分,以及如何翻譯“She”的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不回避的積極態(tài)度和勇敢的創(chuàng)新精神,劉半農等人最早提出了創(chuàng)一個“她”字的建議,并由此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她”字存廢問題的激烈爭論……。1924年前后,一些重要的文學家、教育家和學者對“她”字的自覺選擇與實踐,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影響。如胡適,從1922年起就已經開始使用“她”字,此后兩三年間,雖有時仍然使用“伊”字,但“她”字的使用顯然逐漸增多;魯迅,1924年在小說《祝?!分虚_始自覺使用“她”字取代“伊”字。雖然,女權運動者對“她”字的政治性抗議還在繼續(xù),如1929年創(chuàng)刊、影響很大的《婦女共鳴》雜志,就始終拒絕使用“她”字,認為該字的構造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婦女當人看,是對婦女人格的公然侮辱,因而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將堅持把“伊”字使用到底的態(tài)度。但也有人認為,“他”、“她”等字,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在文法上更進一步接近嚴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沒有什么重男輕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談不上“有辱女性”。1932年5月,當時的教育部下令全國通行《國音常用字匯》,為“她”字敲下了定音之槌,“她”由知識界的自覺選擇,獲得了官方的首肯。——節(jié)選自黃興濤(中國人大史學專家)《“她”字的文化史》問題(1)東西方在女性代詞產生的時代差異上,可能激發(fā)你怎樣的歷史聯(lián)想?(2)“她”字從無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哪些方面的變化?(3)你如何理解“她”字背后的故事?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名稱備注1898.3《日本變政考》康有為編譯呈光緒帝御覽1901.5《美國獨立檄文》《國民報》第1期1903《法蘭西人權宣告書》《政治思想之源》1918.11《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青年》1920.8《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陳獨秀審定,上海出版材料二“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國,只以驅除光復自任,此外無所轉移。我等今日與前代殊,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外,國體民生尚當與民變革,雖緯經萬端,要其一貫之精神則為自由、平等、博愛。故前代為英雄革命,今日為國民革命?!薄秾O中山全集》材料三“自志士東游以來,譯本書如風發(fā)云舉,一切學科日見進步,政法諸書尤辟渾茫,歐西巨子之學說,滔滔焉飛渡重洋,競灌輸吾同胞之意識界矣。”——夏清貽《金陵賣書記》材料四“這次勝利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的勝利,像這般……由今以后,到處所見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戰(zhàn)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的凱歌的聲……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現(xiàn)了,試看將來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1)指出材料一表格中名稱欄所列內容在各國的實踐。根據(jù)材料一,概述先進中國人效仿世界各國尋找國家出路經歷的三個階段。(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孫中山“國民革命”的指導思想及主要成就。指出材料二中“國民革命”與以往的“英雄革命”有何不同?(3)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如何看待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國家出路的探索?33.“中國”是一種情懷,一種記憶,她是我們共同的名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的西周早期青銅囂“何尊”,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周成王在新建成的東都成周(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余其宅茲中國,自茲義民”(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qū),由此統(tǒng)治民眾)一句,是“中國”一詞作為詞組出現(xiàn)的最早的見證。(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中國”一詞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時期“中國”的地域范圍。材料二夫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天地為之乎外,所以限也。夫中國者君臣所自立也,禮樂所自作也.……茍?zhí)斐y于上,地理易于下,人道悖于中國,不為中國矣?!彼巍な椤吨袊摗罚?)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對“中國”一詞內涵的解讀有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歷史背景。材料三第一條: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于中國,嶺北屬于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于北岸。第三條: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納,并應械系遣還。第五條: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第六條: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zhí)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3)材料三出自哪一歷史文獻?這些條款反映出怎樣的時代特點?結合所學分析這一文獻對中國的意義何在?材料四很多人會問,現(xiàn)在為什么又要討論“何為中國”?……當國家不斷發(fā)展的時候,我們的區(qū)域差異、城鄉(xiāng)差異、階層差異和族群差異,就越來越厲害。不平衡的情況下,內部認同也出現(xiàn)問題?!绻麤]有一個新的認同基礎,變化了的國家很難建立穩(wěn)定秩序?!鹫坠狻妒裁磿r代中國要討論“何為中國”?》(4)依據(jù)材料四,當代中國為何要加強國家認同?綜上,你認為應該怎樣加強國家認同?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jù)交子是富民為了便利貿易活動私下制成的紙券,在富民資產不足時,無力償還券上幣值導致民間爭訟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換,是一種可以直接兌換成貨幣的證券,C項正確;“得到政府承認在普遍全國流通”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A項錯誤;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換與私制為券,需要富民用資產抵償不符,B項錯誤;富民私制的交子與股票這一近代股份公司發(fā)行的所有權憑證不同,D項錯誤。2、D【解析】

“洋工匠”“購買機器”“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譯書”等支出項目,表明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外商依賴嚴重,D正確;軍事工業(yè)的產品不會“投向市場”,排除A;江南制造局是封建政府官辦的軍事工業(yè),管理上沒有“以洋為師”,排除B;材料只有“支出項目”,未涉及“入不敷出”,排除C。3、C【解析】

材料“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后,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意味知識分子開始積極從事政治活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深重,1895年的“公車上書”宣告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政治舞臺,故C項符合題意;虎門銷煙是鴉片戰(zhàn)爭中林則徐領導的抵制銷毀鴉片的運動,是封建士大夫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行為,故A項不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從器物方面學習西方的自救運動,故B項錯誤;新文化運動始于1915年,晚于“公車上書”,是要從思想文化上學習西方,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4、C【解析】試題分析:材料信息體現(xiàn)不出參與政府管理,故A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故排除;材料信息體現(xiàn)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故D項錯誤;“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薄爸灰懈缮嬲蔚臎Q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钡润w現(xiàn)出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的認識5、D【解析】

17世紀,“經濟”一詞的含義從家計擴展到國家層面。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體現(xiàn)出國家對經濟的意義日益重要,故D正確;古希臘不可能推動近代經濟的發(fā)展,故A錯誤;工業(yè)革命后,自由主義已成國家經濟政策,故B錯誤;政治已對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的說法錯誤,故C錯誤。6、A【解析】

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運動,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故20世紀20年代呂思勉撰成《白話本國史》就是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故答案為A;B是反對袁世凱復辟,與白話文無關,排除;C是1935年發(fā)生的,不是20世紀20年代之前,排除;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與白話文的使用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7、B【解析】

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已經破裂,因此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呈現(xiàn)上升趨勢,B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歐美對華封鎖的關鍵是中美關系,20世紀60年代中美關系并未改善,故歐美對話經濟封鎖尚未打破,C排除;D中“根本”表述絕對,排除。8、A【解析】

對勞動力人才實行統(tǒng)一分配和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勞動體制是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資源,減少人力資源的流動,從而促進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適應當時經濟建設的需要,故選A;調動生產者積極性不是最終目的,排除B;這種做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不是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和實現(xiàn)資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選A。9、D【解析】

法國和荷蘭學者認為美洲“生物退化和低劣”、美洲人“缺乏不屈不撓的精神,智力和體力均過早衰退”,這一觀點可能會被歐洲殖民者利用,成為其在美洲實行殖民統(tǒng)治的借口,D項正確;18世紀歐洲生物學家認為美洲人體質、精神早衰和低劣,不能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不會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AC兩項錯誤;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是在19世紀中期才提出的,B項錯誤。10、D【解析】

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實力大大增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動搖。故答案為D項。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海上運輸業(yè)和商業(yè)發(fā)達,不是世界工業(yè)生產的中心,排除A項;羅斯福新政實行國家干預經濟政策,并不表明資本主義國家徹底放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排除B項;赫魯曉夫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從1956年開始,排除C項。11、B【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民主改革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jù)題干材料“民賊政體”,可知省略的應是與君主專制相對立的政體,那便是民主,且這正是梁啟超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所倡導的,所以B符合題意。而A明顯不符合題意。西學不屬于政體,科學也與政體無關。綜上,本題選B.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維新變法·改革內容12、B【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江南制造總局的收入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其潛藏著發(fā)展的危機,B正確;實業(yè)救國思想是在甲午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A排除;自然經濟解體的典型就是耕織分離和傳統(tǒng)紡織業(yè)的衰敗,C排除;材料與競爭意識無關,D排除。故選B。13、C【解析】

由材料“衷心歸順成藩屬”“西洋番弟聽朕詔”,說明太平天國將西方國家視為藩屬國,繼續(xù)堅持傳統(tǒng)的宗藩外交,故C符合題意;傳統(tǒng)的宗藩外交并非近代平等外交,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反映天平天國幻想英法代其推翻清王朝,故B不符合題意;天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西方國家的基督教存在不同,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4、C【解析】

據(jù)材料“光榮革命自身也就成為一種傳統(tǒng),為以后的英國人們提供歷史依據(jù)。”可知,“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確立,為代議制民主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正確;據(jù)所學可知英國政體中保留了“君主”,A說法與史實不符;開啟了保守而漸進的民主之路應該是1660年的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開始,B與題意不符;據(jù)所學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D說法錯誤。15、C【解析】

依據(jù)“1964年”、“過去15年中”,結合所學可知,周恩來所說的“錯事”是指黨和政府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中的失誤,主要有“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fā)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在1958年總路線的指引下,黨中央錯誤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故選C;AB不符合史實,排除;D不屬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排除。16、D【解析】

本題以中國的麒麟崇拜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材料中“性溫善”“設武備而不用”“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等可知,麒麟的這種品質符合古代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范,D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無關,B項錯誤;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中國古代繪畫的風格與類型,C項錯誤。17、C【解析】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地主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獲得一塊份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這次改革廢除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改革后,但是農民仍然屬于舊村社管理,剝削更加嚴重,故答案為C;英國圈地運動和美國宅地法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后,與“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封建生產關系”矛盾,AB錯誤;日本明治維新確認土地私有,沒有購買份地,繳納贖金,D錯誤。18、D【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增加了簡化投資手續(xù)、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新內容,進一步地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事業(yè),故選D。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即已標志著對外開放從“引進來”變?yōu)椤白叱鋈ァ?,排除A;中國加入WTO,是在2001年,準備一說不符合史實,排除B;中國在21世紀初即已基本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排除C。19、A【解析】

材料信息“一個國家的軍事制度不是社會制度以外的獨立部分,而是整個社會制度的一個方面”說明軍事制度是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了軍事制度的重要性。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保存了普魯士的專制制度和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tǒng),軍人在德意志擁有崇高的地位,故A項正確;1852—1870年的法國屬于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軍事制度有所強化但遠遜于德國,故B項錯誤;1861—1922年的俄羅斯包含著蘇俄時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錯誤;1945—1972年的日本進行了民主改造,故D項錯誤。20、A【解析】題中的“對廉價服裝彈性需求趨于無限大為特征的動態(tài)消費社會的同步發(fā)展”,即是市場需求的擴大,它成為工業(yè)革命產生及擴展的重要條件之一。21、B【解析】

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區(qū),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通過多年征戰(zhàn),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恒河流域,故答案為B項;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排除A項;達羅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排除C項;阿拉伯人在8世紀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主要區(qū)域是阿拉伯半島,排除D項。22、D【解析】

降低個人所得稅,企業(yè)營業(yè)所得稅,并且對加班工資增稅,同時對失業(yè)金、病假補貼等征稅,這樣做能夠刺激生產,同時減少國家財政開支,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D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B屬于片面解讀材料,題干不僅僅涉及社會福利調整,排除;德國的稅制改革減少了社會福利,不利于改善貧富差距,排除C。23、A【解析】

該評價認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專制制度,但對于整個封建制度沒有觸動,這個認知符合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故選A項,排除D項;該評價是對辛亥革命的認知,不是對思想啟蒙的評價,排除B項;該評價主要是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弊端,C項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故選A。24、C【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由于歐洲氣候的變冷和黑死病的肆虐促使人們去重新思考一些問題,人們對于整個基督教信仰的體系都產生了懷疑,宗教的神圣性被打破,對于信仰的質疑產生了最早的宗教質疑和反宗教的運動,成為歐洲宗教改革的起點,故C項符合題意;題干不能明確反映西方民眾信仰危機開始出現(xiàn),排除A項;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時天主教會依然在歐洲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排除B項;15、16世紀啟蒙運動尚未開始,排除D項。故選C。25、B【解析】

由材料信息“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可知,王國維意在探究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規(guī)律,故B正確;材料主旨沒有強調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歷史悠久,故A錯誤;材料主旨也不是強調中國詩歌發(fā)展遞嬗和沿革,故CD錯誤。26、D【解析】

根據(jù)材料“1928年”“不能破壞國民革命軍而要幫助國民黨鞏固國民革命軍”可以得出所述為大革命時期黨的政策,再結合“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轉變的前途而得出這樣不通的結論”可得出,該認識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認識和反思,D項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國民大革命以失敗告終,材料時間已經為1928年,“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fā)展”不符合史實,A項錯誤;國民大革命時期陳獨秀等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而不是共產國際的“左”傾錯誤,B項錯誤;材料得出的認識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認識和反思,與中央堅持“城市中心論”沒有直接關系,C項錯誤。27、D【解析】稅收是重要的經濟調控手段,南京國民政府放棄對地方農業(yè)土地稅的管理,意味著中央政府對全國農業(yè)失去了調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喪失了推進中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契機,故此題正確選項為D選項。A選項迷惑性比較大。南京國民政府把土地稅劃撥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為了換取地方支持,加強中央集權。從這個意義上講,各省是支持中央的。南京國民政府面臨的挑戰(zhàn)是地方軍閥派系、國共對峙。各省對土地稅的征收、對農業(yè)的發(fā)展、管理政策不一,國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發(fā)展農業(yè)、振興農業(yè)、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主導權。28、C【解析】

1384年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根據(jù)材料中政務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故C項正確;A項是秦朝時期設立;B是漢代設立中朝,以應對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D是清朝時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從材料1384年時間可以判斷是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期政治可知答案。29、B【解析】

壟斷組織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結果,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B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排除ACD。30、D【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16年7月在圖中④處開始的索姆河戰(zhàn)役中,英、法軍隊使用了最新式兵器,付出了最多兵力,是一戰(zhàn)時期最慘烈的一役,D項正確;①處凡爾登,②處馬恩河,③處瓦茲河都不是一戰(zhàn)中使用到各種最新式兵器的戰(zhàn)役,ABC三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她”字背后的故事(1)水平1:能有史實做依托,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如,英語符號“she”,大約形成于12—13世紀,可能與城市復興和自治或大學興起對女性地位提高有關;日本使用“彼女”(かのじょ)和中國出現(xiàn)“她”可能受近代西方文明影響有關;女性代詞產生的時代差異,是東西社會在文明發(fā)展程度上的某種差異,或者僅僅是東西方語言文字的使用習慣上的差異。水平2:有史實做依托,言之有理。(按提意相符程度給分)其他答案:(2)水平1:能全面從材料中提取提取信息,歸納完整。如,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漸深入;近代以來婦女地位的逐步提高;近代以來人民思想的逐步解放;近代以來語言文字學的不斷進步;近代以來社會平等意識的不斷追求等。水平2:能全面從材料中提取提取信息,歸納完整。(按提意相符程度給分)其他答案:(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對應史實、論述充分、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夠就“她”字背后的故事,與西學東漸對近代中國社會諸多影響建立聯(lián)系并提出觀點。觀點參考:“她”字的發(fā)明原本是只是為了解決中英翻譯的問題,“她”字背后的故事,并不僅僅局限在純粹的語言范圍之內,更不只是一個單純詞匯的問題。它同時也涉及到微妙的中西文化互動關系,觸及到深刻的現(xiàn)代性實質,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縮影,從而成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社會性別史、文學書寫史和思想史等的研究領域中都不可回避的歷史課題。水平2:從“她”字背后的故事,與西學東漸對近代中國社會某個方面影響建立聯(lián)系并提出觀點。(按提意相符程度給分)水平3:無觀點或觀點與情景無關評分項二:史實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上述觀點對應,史實引用典型及教材史實結合一致。答案2:能從本文中提取部分信息,基本用到教材史實。答案3:沒有使用文本信息和教材信息。評分項三:論述答案l:能夠進行由表及里的論述。答案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答案3:回避問題。評分項四:組織答案1:敘述成結構。答案2:敘述連貫通順。答案3:僅能羅列史實?!窘馕觥?/p>

(1)聯(lián)想:根據(jù)材料中“在西方眾多語言中,區(qū)分男女性別的歷史由來已久……大約形成于12—13世紀”,“在東方的中國和日本,表示女性第三人稱單數(shù)代詞的‘她’和‘彼女’(かのじょ),則產生的歷史都很短……‘她’字在中國的現(xiàn)代認同史,總共也還不到90年”等信息,從時間、背景、原因和書面應用等方面,分析東西方女性代詞產生的時代差異。(2)變化:根據(jù)材料中“1878年,廣州人郭贊生翻譯出版英文語法著作《文法初階》一書,就在‘伊’字的女性專用限定方面,邁出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步……此書出版于香港”,“從1917年起,在《新青年》的編輯圈內部,……表現(xiàn)出了不回避的積極態(tài)度和勇敢的創(chuàng)新精神,劉半農等人最早提出了創(chuàng)一個‘她’字的建議”,“女權運動者對‘她’字的政治性抗議”,“1932年5月,當時的教育部下令全國通行《國音常用字匯》,為‘她’字敲下了定音之槌,‘她’由知識界的自覺選擇,獲得了官方的首肯”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她”字從無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漸深入,婦女社會地位的逐步提高,人民思想的逐步解放和語言文字學的不斷進步,以及對平等意識的不斷追求等。(3)理解:根據(jù)材料和相關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從“她”字的發(fā)明、發(fā)展和應用等引起的問題、涉及到的領域及其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社會性別史、文學書寫史和思想史等的關系。32、(1)實踐:日本明治維新、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俄國十月革命、中共成立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階段:效仿日俄,進行變法;效仿法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效仿蘇俄,進行無產階級革命。(2)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