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歷史復習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中歷史復習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中歷史復習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中歷史復習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中歷史復習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江西省聯(lián)考]《意大利遺事》是一部法國短篇小說集。故事內容或是社會地位懸殊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或是宮廷貴族之間因男女私情而引發(fā)的陰謀與仇殺。小說中的人物都具有劇烈的感情沖動,壓倒一切的情欲與由此產生的暴烈行動,用來比照十九世紀法國社會中利益關系窒息了人身上的自然感情。這一文學流派()A.想象豐富,感情真摯B.莊重肅穆,崇尚理性C.描繪現(xiàn)實,注意細微環(huán)節(jié)D.虛實結合,內容荒誕2.[2024·天一大聯(lián)考測試]19世紀末,美國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新的社會沖突不斷出現(xiàn)。美國文學創(chuàng)作反映了這一社會改變,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美國文學的主要特征是()A.歌頌英雄B.遵循寫實C.理性思維D.幻滅反叛3.[2024·德州市高三模擬]《永別了,武器》以海明威參與一戰(zhàn)的經驗改編而來,作品中海明威把斗爭所帶來的磨難和苦痛,看作是人類的災難。該作品旨在()A.喚起人性覺醒B.抒發(fā)個人情感C.突出理性思維D.構建志向王國4.[2024·廈門市高三質量檢測]小說《凄慘世界》主要以19世紀頭30年的法國為故事背景,主子公冉·阿讓本是生性和善的勞動者,“法律和習俗造成的社會壓迫”使他“漸漸成了猛獸”,后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據(jù)此可知,《凄慘世界》()A.旨在抨擊封建君主專制的黑暗統(tǒng)治B.揭示了工人被機器異化的命運C.肯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xiàn)實D.否定了改造社會制度的必要性5.[2024·重慶市一般中學學業(yè)水同等級考試]面對社會的疾速改變,他們表現(xiàn)出一種“非理性”看法,有的把中世紀當作“黃金時代”,有的高舉“回來自然”的主見;他們的筆下流露出愁悶感傷,也有著超凡的叛逆形象。這里的“他們”應是()A.早期的人文主義者B.空想社會主義C.浪漫主義文學家D.現(xiàn)代主義作家6.[2024·晉中市統(tǒng)一模擬考試]韋勒克形容早期浪漫主義時說:“就詩歌觀來說是想象,就世界觀來說是自然,就詩體風格來說是象征與神話。”而在法國大革命后,德國作家席勒說,浪漫主義“試圖用漂亮的志向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這一改變說明()A.革命成為浪漫主義的主要題材B.浪漫主義推動啟蒙運動的開展C.浪漫主義作品深刻的現(xiàn)實反思D.浪漫主義不再強調去抒發(fā)情感7.[2024·全國乙卷“超級全能生”高三聯(lián)考]1849年11月,庫爾貝在路途中看到兩個在路旁打石頭的工人,后來他邀請兩位貧民到自己的畫室里當模特,并以此創(chuàng)作了《打石工》。但是這幅現(xiàn)實主義繪畫杰作卻在1855年巴黎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上因將目光聚焦底層民眾而遭官方主辦者的否定而落選。這主要是因為該作品()A.不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審美B.照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客觀現(xiàn)實C.顛覆了古典和浪漫主義畫派D.在客觀上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弊端8.[2024·貴陽市高三適應性考試]19世紀,波蘭音樂家肖邦創(chuàng)作的波洛涅茲舞曲源自貴族沙龍中的伴舞音樂,他繼承了原有舞曲的節(jié)奏,克服追求華麗、缺乏深度的沙龍趣味,給予了作品悲壯雄偉、剛勁有力的音樂氣質,抒發(fā)對祖國、對人民最真摯的情感。這反映了肖邦()A.追求特性化藝術風格B.對腐朽封建貴族文化的抵制C.擅長創(chuàng)作室內音樂作品D.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凸顯民族意識9.[2024·內江市模擬]右圖是西方繪畫中的母親形象之一,畫家離家在外,靠著對母親的記憶,把母親描繪在綠色的色調中,充溢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他給弟弟的信中說:“我原準備用灰色調來畫,但若不將色調表現(xiàn)出來,就沒有方法傳遞某些想法?!薄斑@一作品”()A.追求色調在情感表達中的效果B.強調了人文主義思想繪畫內質C.反映了畫家內心浪漫主義情懷D.體現(xiàn)了行動繪畫不受畫風制約10.[2024·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聯(lián)考]法國畫家?guī)鞝栘?1819~1877年)說:“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比鐖D是他的畫作《奧爾南的葬禮》,該圖()A.反映世俗眼光B.追求宗教至上C.折射浪漫情懷D.體現(xiàn)虛無主義11.[2024·遼寧省調研考試]如圖是1969年在美國紐約伍德斯托克舉辦的音樂會海報。據(jù)此可以推斷此次音樂會()A.體現(xiàn)了民謠文化的發(fā)展B.反映了美國文化的多元C.以反對越南斗爭為主題D.以反對種族卑視為主題12.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jié)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實行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二戰(zhàn)后不斷增加,80年頭以來,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先后單獨或輪番舉辦過各種名目的國際電影節(jié)300多個。這表明電影()A.發(fā)源于意大利威尼斯B.有利于加強世界各地聯(lián)系C.成為當今影響最大的媒體D.是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5分)對于世界文學特點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業(yè)日益變成欺詐。革命的箴言“博愛”在競爭的陰謀和嫉妒中獲得了實現(xiàn)。賄賂代替了暴力壓迫,金錢代替了刀劍,成為社會權力的第一杠桿?!傊?,同啟蒙學者的華美語言比起來,由“理性的成功”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悲觀的諷刺畫?!远鞲袼埂斗炊帕终摗凡牧隙琴Y產階級政權確立和鞏固后,社會沖突充分暴露,人們對現(xiàn)存社會秩序的幻想破滅,不得不重新探討現(xiàn)實以圖改造社會的產物。它是早期工業(yè)化后一階段的主要文學思潮,這股思潮始終持續(xù)到20世紀初。(這一時期)作家以文學活動作為社會斗爭的武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和黑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依據(jù)材料一,推斷世界文學領域由此而產生的文學流派。其成就最高的是哪兩個國家?(4分)

(2)材料二中的“文學思潮”指什么?結合所學學問,說明這一“文學思潮”的主要特點。(10分)(3)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文學特點為例,說明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對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影響。(11分)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圖一是西班牙畫家埃爾·格列柯的《基督驅逐神殿中的商販》(1571~1576)。繪畫雖然是宗教的題材,但體現(xiàn)了世俗意識。圖畫中出現(xiàn)了很多人物的畫像,如在畫的前景處,從左到右依次有提香、米開朗基羅、柯洛維沃以及畫家的自畫像等。圖二是英國畫家康斯坦布爾的《干草堆》(1821)。與其說是一般的鄉(xiāng)村景色,還不如說是一種濃濃鄉(xiāng)愁的展示。提取材料中的相關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從藝術創(chuàng)作和社會發(fā)展關系的角度對這兩個歷史時期分別進行說明。跟蹤檢測評估26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1.解析:《意大利遺事》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社會中利益關系窒息了人身上的自然感情”,是典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特點是描繪現(xiàn)實,注意細微環(huán)節(jié),故選C項;想象豐富,感情真摯,是浪漫主義文學特點,解除A項;莊重肅穆,崇尚理性,是古典主義文學特點,解除B項;虛實結合,內容荒誕,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特點,解除D項。答案:C2.解析:據(jù)材料“19世紀末,美國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新的社會沖突不斷出現(xiàn)”可知,當時社會沖突凸顯,據(jù)所學可知,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進入現(xiàn)實主義時期,體現(xiàn)了民眾對資本主義社會現(xiàn)實進行反思與批判,故選B項;歌頌英雄是新古典主義美術的主題,解除A項;理性思維是受啟蒙運動的影響,體現(xiàn)在新古典主義美術作品中,解除C項;幻滅反叛是20世紀的現(xiàn)代主義作品的特點,解除D項。答案:B3.解析:據(jù)材料“把斗爭所帶來的磨難和苦痛,看作是人類的災難”可知,該作品旨在表達對斗爭的反對,喚起人性的覺醒,故選A項;浪漫主義文學抒發(fā)個人情感,而《永別了,武器》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解除B項;理性思維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jù),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視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解除C項;啟蒙思想家構建志向王國,解除D項。答案:A4.解析: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凄慘世界》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作,宣揚人性是和善的,嚴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惡,抨擊了造成社會壓迫的“法律和習俗”,小說雖然具有浪漫主義色調,但肯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xiàn)實,故選C項。答案:C5.解析:“非理性”說明對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悲觀,“他們的筆下流露出愁悶感傷,也有著超凡的叛逆形象”,這種情感的表達符合浪漫主義的特征,故選C項;早期的人文主義者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沒有表現(xiàn)出“非理性”看法,解除A項;空想社會主義者對將來社會做了設想,但未發(fā)覺變革社會的力氣,與材料所體現(xiàn)的浪漫主義風格不符,解除B項;現(xiàn)代主義作家反傳統(tǒng),表現(xiàn)資本主義文明中人們的悲觀、苦悶和迷茫,與材料體現(xiàn)浪漫主義風格不符,解除D項。答案:C6.解析:據(jù)材料“試圖用漂亮的志向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可知,早期浪漫主義強調以英雄主義和自然主義抒發(fā)劇烈的情感,而大革命后的浪漫主義則更多通過現(xiàn)實的反思抒發(fā)情感,故選C項;材料只提到浪漫主義的風格,并沒有涉及題材,解除A項;啟蒙運動的開展推動了浪漫主義的產生,解除B項;浪漫主義的重要特質就是強調情感的抒發(fā),解除D項。答案:C7.解析:據(jù)材料“因將目光聚焦底層民眾而遭官方主辦者的否定而落選”可知,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角度與官方主辦者發(fā)生了沖突,反映了該作品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故選D項;據(jù)材料“因將目光聚集底層民眾”可知,不是繪畫審美的問題,是繪畫的主題不被接受,且官方主辦者不能代表社會主流審美,解除A項;據(jù)所學可知,繪畫作品屬于藝術作品,有肯定的主觀意識在里面,不能照實描繪現(xiàn)實,解除B項;據(jù)所學可知,現(xiàn)實主義畫派與浪漫主義畫派有繼承關系,不是顛覆,解除C項。答案:D8.解析:據(jù)材料“給予了作品悲壯雄偉、剛勁有力的音樂氣質,抒發(fā)對祖國、對人民最真摯的情感”可知,肖邦的音樂富含民族意識、愛國主義,強調對國家、對人民的情感,故選D項;材料強調愛國主義,并不是特性化,解除A項;肖邦作品繼承了貴族文化中的優(yōu)點,解除B項;材料強調肖邦作品風格,并不涉及演奏場所,無法得知是否為室內音樂,解除C項。答案:D9.解析:據(jù)材料“把母親描繪在綠色的色調中,充溢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和“我原準備用灰色調來畫,但若不將色調表現(xiàn)出來,就沒有方法傳遞某些想法”可知,作者通過綠色抒發(fā)情懷,借助色調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故選A項;材料強調色調在情感表達中的效果,與“人文主義思想”無關,解除B項;據(jù)材料和畫像可知,這一作品不符合浪漫主義的特征,解除C項;“把母親描繪在綠色的色調中,充溢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屬于印象畫派,產生于19世紀70年頭,而行動繪畫是在20世紀40年頭中期出現(xiàn)在紐約,50年頭風靡美國畫壇并波及歐洲,解除D項。答案:A10.解析:據(jù)材料“法國畫家?guī)鞝栘?1819~1877年)”和題圖可知,庫爾貝是現(xiàn)實主義畫家,“不會畫天使”,所以畫見過的現(xiàn)實中的人,屬于現(xiàn)實主義繪畫風格,畫面也是當?shù)卦岫Y習俗的反映,故選A項;文字材料以及畫面主體都不是宗教,解除B項;繪畫反映的是現(xiàn)實主義,不是浪漫情懷,解除C項;虛無主義是現(xiàn)代主義,解除D項。答案:A11.解析:由音樂會海報中的“PEACE”可知,這是為提倡和平而搞的音樂節(jié),結合題干時間“1969年”,可知當時正在進行越南斗爭,所以音樂節(jié)以反對越南斗爭為主題,故選C項;題干沒有反映民謠文化的相關信息,解除A項;題干僅僅體現(xiàn)的是一個音樂節(jié),所以無法體現(xiàn)文化的多元,解除B項;音樂節(jié)海報里面的信息只有“PEACE”和“MUSIC”,沒有種族卑視的信息,解除D項。答案:C12.解析:題干中“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電影節(jié)300多個”,說明電影節(jié)越來越頻繁,有利于各國聯(lián)系的加強,故B項正確;電影的獨創(chuàng)者是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故A項錯誤;目前最大的媒體是網絡,故C項錯誤;電影節(jié)與當今經濟全球化有關,但電影不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而是技術進步的產物,故D項錯誤。答案:B13.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流派”,依據(jù)材料一中“同啟蒙學者的華美語言比起來,由‘理性的成功’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悲觀的諷刺畫”,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得出其為浪漫主義文學;其次小問“國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是英國與法國。第(2)問,第一小問“思潮”,依據(jù)材料二中“是早期工業(yè)化后一階段的主要文學思潮,這段思潮始終持續(xù)到20世紀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和黑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得出其為現(xiàn)實主義;其次小問“特點”,依據(jù)材料二中“以文學活動作為社會斗爭的武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和黑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得出其特點為典型地再現(xiàn)當時社會現(xiàn)實,深刻揭露當時的社會沖突和弊端。第(3)問“影響”,結合所學學問,從亞非拉文學、世界文化溝通等角度回答即可得出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共融性。答案:(1)流派:浪漫主義文學。國家:英國與法國。(4分)(2)思潮:現(xiàn)實主義。特點:典型地再現(xiàn)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深刻揭露當時的社會沖突和弊端,并進行深化剖析和劇烈批判。(10分)(3)影響:亞非拉文學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與歐美文學相融合,并漸漸獲得世界的承認;工業(yè)革命影響下,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文化溝通更加親密與頻繁,體現(xiàn)了文化的共融性。(11分)14.解析:本題為開放探究型試題,首先應確定兩幅作品分別為文藝復興時期和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作品,然后結合兩幅作品從藝術創(chuàng)作和社會發(fā)展關系的角度對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