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1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2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3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4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7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到中華民國的建立【3年模擬題】A組基礎題組時間:45分鐘分值:76分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9分)1.19世紀70年頭,在美國減輕茶稅后,安徽一個一般農家從國際茶葉貿易中獲得了豐厚現金收入。但這個農家并沒有趁機對家庭經濟結構做全面調整,而是把經營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開發(fā)和糧食生產,以緩解口糧不足問題。這一個案例 ()A.豐富了“晚清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動困難性”的歷史相識B.印證了“世界市場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歷史結論C.反映了“當時中國農夫已主動融入世界市場”的歷史現象D.支撐了“國際市場利好有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說明答案A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旨在考查學生的正確說明歷史事物,相識事物本質的實力。材料中說明的是農夫沒有把茶葉貿易獲得的錢財投資于商業(yè)的擴大再經營,反而從事土地開發(fā),體現出當時農夫重視土地的思想,這種經濟思想明顯不利于農村自然經濟的解體,這個案例說明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困難性,故A項正確。材料中的現象不利于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故B項錯誤。材料中農夫重視土地,沒有主動適應世界市場的發(fā)展,故C項錯誤。材料中論述的是農夫的經濟思想問題,不能支撐國際市場利好有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論,故D項錯誤。2.李鴻章在籌辦輪船招商局時說:“應仍官督商辦,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賴商為承辦,尤賴官為主持?!痹鋈屋喆猩叹謳娃k的鄭觀應認為:“第商務之戰(zhàn),既應藉官力為護持,而工藝之興,尤必藉官權為振作”,并強調“用官以助商力之不逮”。上述兩種觀點的分歧主要在于 ()A.政府干預的程度B.企業(yè)資金的來源C.學習西方的目的D.抑商政策的存廢答案A本題考查洋務企業(yè)創(chuàng)辦方式,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歷史信息的實力。依據材料“賴商為承辦,尤賴官為主持”可知李鴻章主見由商人經辦洋務企業(yè),官府進行監(jiān)督;依據材料“而工藝之興,尤必藉官權為振作”可知鄭觀應主見由政府經辦洋務企業(yè),因此二者最大的區(qū)分就是政府干預的程度,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企業(yè)資金來源的問題,B選項解除。二者的目的都是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C選項解除。材料與抑商政策無關,D選項解除。3.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國家較為詳盡之書,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同時認為中國在地理上雖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說明魏源 ()A.主見學習西方技術B.思想具有新舊雜糅的特點C.固守華夏中心傳統(tǒng)D.借助傳統(tǒng)儒學宣揚新思想答案B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國家較為詳盡之書,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據此可知魏源已經相識到西方先進,主見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但他仍舊認為中國“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據此可知這是其地主階級的局限性,仍主見維護封建統(tǒng)治,故B正確。魏源一方面強調師夷長技以制夷,另一方面認為中國“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A片面;魏源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不能說明其固守華夏中心傳統(tǒng),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借助傳統(tǒng)儒學,D錯誤。拓展提升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由中國人編撰的最詳備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尋、學習西方富國強兵道路的啟蒙書。魏源在書中明確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4.洪秀全在金田起義前宣稱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但他在1851年制定的《太平禮制》中建立了等級森嚴的“禮制”。這反映了洪秀全 ()A.漸漸放棄平均主義志向原則B.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較大C.通過制度建設實現與清對峙D.日趨走向腐化及墮落答案B從“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到“建立了等級森嚴的‘禮制’”,可見洪秀全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較大,故選B項;材料涉及的是“同等”而非平均主義,解除A項;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實現了與清朝的對峙,解除C項;洪秀全建立“禮制”是為了加強限制,材料不是強調其走向腐化與墮落,解除D項。拓展提升太平天國運動的時代局限性。盡管太平天國發(fā)生在中國近代,但它的現代化色調卻很淡薄,受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影響很大,古代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小農經濟、儒家傳統(tǒng)等給太平天國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許多試題都是從這個角度切入考查。5.1862年京師同文館初創(chuàng)時,只設有英文館,學生十人。后又增設法文、俄文、天文、算學等專業(yè)。館內課程既有三千多條的禮儀,也有外國教習講的萬國公法課,宣揚強國壓迫弱國的邏輯,同時“基督文明”亦在校內被廣泛宣揚。由此可知京師同文館 ()A.打破經史之學壟斷教化的傳統(tǒng)B.突破“師夷長技”的范疇C.旨在培育具有大國意識的人才D.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產物答案A從材料信息看,京師同文館學生學習的內容,既有西學,也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說明京師同文館打破了經史之學壟斷教化的傳統(tǒng),故選A項。京師同文館并沒有突破“師夷長技”的范疇,解除B項;京師同文館教化的根本目的還是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解除C項;京師同文館是中國教化近代化而非外交近代化的產物,解除D項。6.晚清洋務派郭嵩燾在開礦問題上認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經營,不必官為督率,若徑由官開采,則將強奪民業(yè),煩擾百端,百姓豈能聽從”。這一主見 ()A.客觀上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B.保證了煤礦業(yè)的健康發(fā)展C.說明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D.突破了洋務派的核心思想答案A從材料信息看,郭嵩燾認為礦產可由民間開采,這種思想客觀上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故選A項。這一主見與保證煤礦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無關,解除B項;郭嵩燾的觀點恰恰說明清政府尚未放寬民間設廠限制,解除C項;郭嵩燾屬于洋務派,他的思想沒有突破“中體西用”思想,解除D項。拓展提升洋務運動與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關系。就主觀目的而言,洋務運動是為了富國強兵,而不是為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建條件,而且在一些方面還壓制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客觀上,受到洋務運動的刺激,中國的一些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資近代企業(yè),由此誕生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7.甲午中日斗爭前,中國的官僚士紳普遍沉醉在“同光中興”的虛假興盛之中,稱日本為“蕞爾三島”。甲午中日斗爭后,清朝士紳階層漸漸拋卻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心態(tài),力主“遠效越吳,近師普法”。據此可得出()A.社會心態(tài)變更取決于清朝士紳階層心態(tài)變更B.甲午中日斗爭促使中華民族的意識徹底覺醒C.甲午中日斗爭使部分中國人對國情有了新相識D.甲午中日斗爭推動清政府實行徹底的變法改革答案C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斗爭。材料中從“沉醉在‘同光中興’的虛假興盛”到“拋卻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心態(tài),力主‘遠效越吳,近師普法’”,說明甲午中日斗爭使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對國情有了新的相識,故C項正確;社會心態(tài)的變更受社會政治、經濟狀況變遷的影響,并不取決于士紳階層的心態(tài)變更,解除A項;B項的“徹底”表述確定,故解除;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的戊戌變法并不徹底且以失敗告終,解除D項。8.1896年,李鴻章曾受命出訪歐美,其公開所奉的訓令為:“一、代表中國皇帝參與沙皇加冕典禮。二、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遼東,向他們正式道謝。三、向維多利亞女王和美國總統(tǒng)遞送問候信。四、向西方列強呼吁修訂關稅稅則?!笔聦嵣显诿總€國家都探討了稅則改革的問題。據此可知李鴻章此次出訪的主要背景是 ()A.聯絡俄英法等鉗制日本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不斷發(fā)展C.清帝國的財政陷入逆境D.各國面臨貿易壁壘提升的風險答案C本題考查甲午斗爭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將歷史事物置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進行分析的實力。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美的背景是,《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須要向日本支付巨額的賠款,財政壓力較大,為此清政府希望改革稅則以擴大稅源,故答案為C項;1896年甲午中日斗爭已經結束,“鉗制日本”一說無從談起,故A項錯誤;甲午中日斗爭結束后民族工業(yè)得到初步發(fā)展,所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不斷發(fā)展”的說法錯誤,故B項解除;此時西方國家仍采納自由主義政策,各國間并沒有貿易壁壘提升的風險,故D項錯誤。9.1897年嚴復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其版面內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諭”,其次是路透社電報,再次是報館主筆嚴復的文章?!秶剤蟆愤@樣排版的主要意圖是 ()A.上傳下達以推動改革B.表達劇烈的參政意識C.介紹西學以啟迪民智D.增加宣揚變法權威性答案D本題考查維新思想宣揚的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的正確說明歷史事物,相識事物本質的實力。“上諭”等放在前面意在增加宣揚變法權威性,為變法削減阻力,D符合題意,正確;如此排版與上傳下達無關,A不符合題意,解除;如此排版目的是增加宣揚變法權威性而非表達劇烈的參政意識,亦非介紹西學以啟迪民智,解除B、C。10.據嚴復年譜記載,福州船政學堂開設的“西學”課程有英文、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學、天文學、航海術等,而對“中學”課程則未作嚴格規(guī)定。這種課程支配 ()A.適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須要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反映了新式教化占主導地位D.抵擋了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答案A材料反映的課程支配中,西方自然科學課程較多,且作出嚴格規(guī)定,說明在民族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人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用來反抗外來侵略的意識更加迫切,因此這種課程支配適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須要,故選A。福州船政學堂的課程支配是服務洋務運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無干脆關系,解除B;材料沒有涉及新式教化的比重和地位問題,解除C;這種課程支配本身不能起到抵擋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作用,解除D。11.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廢八股,興西學”,結果在民間引起軒然大波,三個月后清政府復原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廢除八股取士,民間反對聲浪卻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廢除。這一變更說明 ()A.侵華斗爭激發(fā)了國人救亡意識B.變法圖存成為統(tǒng)治階層共識C.西學贏得學問階層的廣泛認同D.中體西用思想成為社會主流答案A從材料信息看,國人對廢除八股的看法有了很大變更,從劇烈反對到反對聲浪減小,最終被廢除,轉變的時間節(jié)點是在1901年,正值八國聯軍侵華斗爭,說明侵華斗爭激發(fā)了國人的救亡意識,在國人看來,八股取士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故選A項。變法圖存并沒有成為統(tǒng)治階層的共識,因為維新變法最終遭到鎮(zhèn)壓,解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西學問題,解除C項;材料不涉及中體西用思想,解除D項。12.1902年4月,梁啟超在致康有為的信中說:“今日民族主義最發(fā)達之時代,非有此精神,決不能立國……而所以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日本以討幕為最相宜之主義,中國以討滿為最相宜之主義?!边@說明()A.梁啟超轉向革命立場B.日本仍是中國學習首選對象C.梁啟超主見排滿建國D.民族主義起先引領中國革命答案C從材料信息“而所以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中國以討滿為最相宜之主義”可知梁啟超主見“立國”,必需“排滿”,即排滿建國,故選C項。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后,成為“?;逝伞钡拇砣宋?曾經與“革命派”發(fā)起了一場大的論戰(zhàn),解除A項;梁啟超以日本為類比,不代表日本仍是中國學習的首選對象,解除B項;梁啟超所主見的民族主義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排滿”來“立國”,而并非完全意義上的民族主義,解除D項。13.清末民初,出現了影響全國的“畫報熱”。如上海的《圖畫新聞》主要介紹西方科技與生活方式;《醒俗畫報》《通俗畫報》等在其他城市辦刊的畫報,均以介紹現代西方科技、都市新生活方式為主?!爱媹鬅帷钡某霈F ()A.沖破了傳統(tǒng)教化體制B.傳遞了新的社會風尚C.促進了傳媒業(yè)的穩(wěn)健發(fā)展D.徹底擺脫了政府輿論限制答案B本題通過滲透歷史說明素養(yǎng),考查學生獲得有效信息,正確說明歷史現象的實力。本題以“畫報熱”的出現以及當時畫報所反映的主旨內容為切入點,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生活方面的巨大變更。依據題干,“畫報熱”的出現無論從讀報風氣,還是宣揚內容均為中國社會傳遞了新的風尚,故本題選擇B選項。A選項側重強調教化體制轉型,與題干畫報事業(yè)發(fā)展的主旨不一樣,故不符合題意。C選項“畫報熱”的出現雖然有助于傳媒業(yè)的發(fā)展,但不能說穩(wěn)健發(fā)展,傳媒事業(yè)的穩(wěn)健發(fā)展明顯須要制度、法律的保障以及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而當時的中國并不具備。故C選項錯誤。D選項錯在“徹底”一詞,無論清末,亦或民初的北洋政府,均對輿論有很大限制,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共37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86年上海格致書院以“格致之學中西異同論”為題實行季考。下表為成果前三名考生的立論和相識??忌鷮χ袑W的相識對西學的相識第一名彭瑞熙(湖南長沙府善化縣學附生)“中國之格致,兼道與藝言之也”,“(中國)綱常法度、禮樂教化,終為治天下之本”“西人之格致,專以藝言,而亦未嘗非道也”其次名葛道殷(湖南湘鄉(xiāng)監(jiān)生)“非獨中人只言其理,不能盡格,即西人特地之學,亦多有不格之處”“西人之格物,可謂無余蘊矣”,“中國所略而西人加詳而精焉”第三名趙元益(江蘇蘇州府新陽縣附貢生)“格物致知,為儒者之先務。進言之可以修齊治平,廣言之可以強兵富國”“(西人格致之學)亦不過隨事精察,由粗及精,由近及遠,與中土格致之學相比,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據章清《學、政、教:晚清中國學問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從表中提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時代背景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答案評分說明:(1)論題:從19世紀80年頭中國學問界對中、西學相識的差異發(fā)覺問題,進而提出反映材料信息內涵的論題。如背景,“對中、西學相識差異的緣由”;如特征,“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士人對中、西學的相識(局限性、進步性或兼而有之)”“19世紀80年頭近代中國士人對西學相識的偏差”“中、西格致之學的異同”“洋務運動時期對中西學的相識具有顯明時代性”等;如影響,“甲午戰(zhàn)前近代中國學問界相識的局限及其影響”“西學對近代中國教化界的影響”等。(2)論述:能夠正確解讀材料,說明其次次鴉片斗爭后至甲午戰(zhàn)前中國學問界對中學與西學相識的階段特征;能夠精確闡述時代背景,正確運用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史實,論從史出;能夠運用唯物史觀全面辯證地分析,歷史地看待當時中國學問界的相識局限。邏輯合理,表述順暢。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期間,中國人對于中學和西學的不同相識??梢詮某霈F這種相識的背景來確定論題,如“對中、西學相識差異的緣由”;可以依據材料中的“(中國)綱常法度、禮樂教化,終為治天下之本”“西人之格致,專以藝言,而亦未嘗非道也”“西人之格物,可謂無余蘊矣”等信息分析得出當時人們對中西學相識不同的詳細表現,以及對中西學中“格致”的不同相識,因此可以確定論題“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士人對中、西學的相識”“19世紀80年頭近代中國士人對西學相識的偏差”和“中、西格致之學的異同”等;也可以聯系所學,從這種不同相識帶來的影響方面確定論題,如“甲午戰(zhàn)前近代中國學問界相識的局限及其影響”“西學對近代中國教化界的影響”等。確定論題之后,聯系所學有關史實進行論述。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先秦時期,儒家就對家庭倫理進行了諸多闡述?!抖Y記·大傳》中有“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尊敬百姓……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行得與民變革者也”?!墩撜Z·學而》中記載,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材料二康有為從盧梭的“天賦人權”論動身,對“夫為妻綱”的說教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極力提倡男女同等。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把傳統(tǒng)禮教中的“仁義道德”怒斥為“吃人的禮教”。被胡適稱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吳虞則以“吃人與禮教”為題怒斥封建禮教,他在文章中寫道:“孔二先生的禮教講到極點,就非殺人吃人不成功,這真是殘酷極了!……我們應當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在《說孝》中,吳虞甚至認為“孝的弊端是許多很大的了”。——摘編自呂紅平《先秦儒家家庭倫理及其當代價值》(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形成的緣由,并概括其主要特征。(12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評述近代學問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的看法。綜合上述內容,你認為應如何借鑒儒家家庭倫理道德服務當今社會。(13分)答案(1)緣由:政治:諸侯爭霸,社會動蕩;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影響;父權統(tǒng)治確立。經濟:小農經濟的影響。思想:民本思想的影響。特征:講求孝道,留意親情,家庭本位;等級差序,男尊女卑;家國一體。(2)評述:近代學問分子相識到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扼殺人性,維護封建等級秩序,是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工具。通過批判封建禮教,宣揚資產階級民主同等思想,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同時,他們的觀點又具有否定一切的傾向,對儒家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中的優(yōu)秀成分相識不足。借鑒:我們應當理性對待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繼承其合理因素,促進家庭和諧,形成良好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穩(wěn)定。剔除其封建倫理糟粕,弘揚同等民主觀念,充分發(fā)揮個人主動作用。解析(1)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形成的緣由要從政治方面、經濟方面以及思想方面進行多角度的綜合分析。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的主要特征有家庭為本、等級差序、家國一體等。(2)“尖銳的批判”“吃人的禮教”等說明近代學問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是持批判、反對看法的,在評價該看法時一方面從反封建、解放思想的角度進行確定,另一方面還要指出該看法也全盤否定了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中的優(yōu)秀成果,這是不足之處。借鑒的地方主要從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中的優(yōu)秀成果能夠構建和諧家庭、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等方面分析。B組提升題組時間:45分鐘分值:71分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1.1864年美國人丁韙良將近代意義的“外交”一詞引入到漢語詞匯中,到19世紀八九十年頭,在中國的外交話語中,交際、交鄰、交涉、內政、內治、獨立、同等、宗主、屬國、進貢與“外交”相伴相生,新舊雜陳。這種“共生”反映出 ()A.西方民主同等思想漸漸傳播B.國人對西學的相識漸漸深化C.清朝政府主動融入世界潮流D.外交體制由傳統(tǒng)向近代轉型答案D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的外交轉型,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歷史信息和將歷史事物置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分析問題的實力。這些共生的詞匯從側面揭示出東亞朝貢體制與近代外交體制之間的“過渡相”,故D項正確;A項,材料未體現西方民主同等思想,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國人對西學的相識,解除;材料未體現清政府“主動”融入,C項解除。2.為適應西方外交代表駐京的須要,中國被迫設立總理衙門作為辦理涉外事務的機構。19世紀70年頭后,該衙門的職權漸漸被有意識地轉移給直隸總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兩江總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鴻章的直隸總督衙門事實上成了中國的“外交部”。這反映出當時 ()A.列強勢力集中在兩江和直隸總督轄區(qū)B.地方實力派崛起沖擊了中心集權體制C.李鴻章處理外交事務的實力舉世公認D.天朝上國觀念對中國外交仍存在影響答案D本題考查舊有觀念對近代外交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將歷史事物置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進行分析的實力。依據材料“該衙門的職權漸漸被有意識地轉移給直隸總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兩江總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鴻章的直隸總督衙門事實上成了中國的‘外交部’”可以看出晚清時期的國家外交仍舊由地方辦理,沒有上升到國家高度,體現出清政府仍拘泥于天朝上國思想,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此時期列強勢力并非只集中于兩江和直隸總督轄區(qū),且與清政府將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轉移沒有必定關系;材料體現的是清政府將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轉移到地方,并非地方實力派主動奪權,沖擊中心集權體制,也與李鴻章的個人實力無關,因此B、C兩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3.在1843年的虎門談判中,英方要求中國對香港貿易自由化。中方為此發(fā)布告示:“若內地商民情愿赴該島(香港)買賣,即就近報明各海關,應照新例完納貨稅,請領牌照,乃方準出口營生;若不請牌照輒往買賣者,查出以私販及違禁下海論罪。”這表明清政府 ()A.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完整B.厲行閉關鎖國政策C.同意實行“協(xié)定關稅”D.嘗試維護國家權益答案D從材料信息看,清政府要求內地商人前往香港必需經過海關許可,不然就要治罪,表明清政府嘗試維護國家權益,故選D項。材料涉及的是自由貿易問題,而不是國家領土主權問題,解除A項;據材料可知清政府允許內地商民依據規(guī)定赴港貿易,說明閉關鎖國政策有所松弛,且鴉片斗爭后,五口通商,閉關鎖國狀態(tài)已被打破,解除B項;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已實行協(xié)定關稅,且材料中并未體現協(xié)定關稅的內容,解除C項。誤區(qū)警示一般而言,許多人對鴉片斗爭的固有印象是清政府妥協(xié)、賣國。但本題反其道而行之,考查清政府維護國家利益。正確解讀材料信息,敬重歷史的困難性。4.據統(tǒng)計,1846年,從廣州出口的絲茶共450萬磅,納稅13萬兩;1847年,出口增至460萬磅,納稅為9.5萬兩。19世紀50年頭初,外商出口的貨物經常只交納法定關稅的1/2或2/3。這種現象說明 ()A.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根深蒂固B.西方對華商品輸出呈激增趨勢C.廣州海關未能有效地行使職權D.列強利用不同等條約擴大侵略答案C從材料信息可知,廣州海關的出口商品增加,而關稅收入卻削減,甚至外商出口只交納法定關稅的1/2或2/3,這種狀況表明廣州海關沒有很好地行使職權,故選C項。此現象與自然經濟沒有必定關系,解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對外出口,而不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也不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解除B、D兩項。5.1874年,日本以“番地無主”為由侵略臺灣。清政府在給閩浙總督的上諭中強調:“番地雖居荒服,究隸中國版圖……遂聽其蠻觸相爭,必為外國所輕視,更生覬覦……該督惟當按約理論,阻令回兵,以敦和好……”這表明清政府 ()A.高度重視臺灣的海防地位B.防范西方列強干預C.以近代外交方式維護主權D.力圖維護天朝尊嚴答案C依據材料信息“該督惟當按約理論,阻令回兵,以敦和好”可知清政府以近代外交方式維護主權,故選C項。材料重在強調清政府以近代外交方式維護國家主權而非重視臺灣海防地位,也非防范西方列強干預,解除A、B兩項;依據材料“當按約理論,阻令回兵”,可知清政府力圖維護領土主權,而不僅僅是維護天朝尊嚴,解除D項。6.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認為,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是西漢末年劉歆偽造的,目的是為王莽篡漢供應理論依據;古文經完全湮沒了孔子的“微言大義”,與孔子無關。康有為的這一著作 ()A.復原了先秦儒家經典真實的歷史面貌B.提出了徹底否定儒家倫理綱常的主見C.沖擊了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守舊思想D.論證了實行民主共和制度的變法目的答案C本題考查的是維新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并辨析歷史信息的實力。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康有為以《新學偽經考》一文否定古文經,視其為亂臣賊子篡奪政權的理論,通過否定頑固派的經典從而沖擊了其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思想,C項符合題意;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目的不在復原經典,不是學術探討,而在于為維新變法制造條件,A項錯誤;材料反映康有為借助孔子宣揚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和維新思想,并不是對儒家“綱常倫理”的“徹底”否定,B項不符合題意;康有為主見維護君主制,反對“共和制度”,D項不符合史實。7.如圖是中國近代機器設備進口年平均值的變更狀況。導致這種變更的主要緣由是 ()A.洋務運動進一步發(fā)展B.收回利權運動的推動C.中國關稅自主權的丟失D.清政府經濟政策的變動答案D據所學學問與圖示信息可知,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為了償付大量斗爭賠款,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所以進口機器設備的數量增多,故D項正確。甲午戰(zhàn)敗標記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故A項解除;收回利權運動與進口機器設備無必定的邏輯聯系,故B項解除;圖示數據反映的是機器設備的進口狀況,與關稅自主權的丟失無關,故C項解除。8.19世紀中期起先,求進步的中國人不斷向西方學習。20世紀初,梁啟超、張東蓀等一批學問分子卻明確表達了對西方文明的極度悲觀。這一變更主要是由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刺激B.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C.新文化運動的洗禮D.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答案A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資產階級學問分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的精確駕馭歷史時序,將歷史事物置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進行分析的實力。試題以20世紀初,梁啟超、張東蓀等一批學問分子對西方文明的看法轉變?yōu)榍腥朦c,考查時空觀念和歷史說明素養(yǎng)。從題干信息可知,梁啟超、張東蓀等一批資產階級學問分子對西方文明極度悲觀,其緣由是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西方文明的弊端暴露無遺,A項正確;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是時代背景但不是看法轉變的緣由,B項錯誤;新文化運動主見向西方學習,與題意相悖,C項錯誤;梁啟超、張東蓀為資產階級學問分子,主見社會改良主義,陳獨秀、李大釗等主見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不是他們看法轉變的緣由,D項錯誤。9.下面是民國初年一學者筆下描述“中國”與“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對比。這些特征 ()中國西方專制獨裁、野蠻民主、文明非理性、愚昧理性、開明迷信、死氣沉沉科學、活躍虛弱、黑暗強壯、光明以家族為本位、以感情為本位以個人為本位、以法治為本位A.是對當時中西方國情的正確相識B.推動中國由君主專制走向民主共和C.確定了新文化運動內容的豐富性D.是推動新文化運動興起的重要誘因答案D表格內容反映了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偏激的認知,民國初年對東西方文化的偏激認知進一步推動了資產階級激進派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運動,故D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偏激的一面,因此A解除;材料顯示是民國初年,此時已經推翻了君主專制,解除B;C“確定”表述確定,解除。10.有學者指出,新文化運動前的憲政努力,把留意力完全放在了“國家富強”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權、保障人權這樣的價值理念,終究要湮滅于國家利益的追求之中。這一觀點基于當時 ()A.救亡圖存成為時代追求B.憲政努力背離民主方向C.實業(yè)救國思想深化人心D.民主觀念缺乏社會基礎答案A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狀況,旨在考查學生的精確駕馭歷史時序,將歷史事物置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進行分析的實力?!靶挛幕\動前的憲政努力”主要指的是1915年以前,包括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其社會背景是甲午斗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斗爭后民族危機加深,救亡圖存是當時的時代要求,故A正確;雖然“自由、控權、保障人權”沒有得到重視,但是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因此不能說憲政努力背離民主方向,解除B;材料是在表達對民主、人權的追求,和實業(yè)救國無關,故解除C;“自由、控權、保障人權”沒有得到重視不是因為民主觀念沒有社會基礎,而是因為“湮滅于國家利益的追求之中”,是當時的主要任務造成的,故D錯誤。解題指導材料理解性較強的選擇題,首先依據材料內容提煉主要觀點,然后提取問題中的關鍵詞,依據關鍵詞去推斷材料觀點,同時結合課本學問點進行分析。11.20世紀初,國貨運動興起。翻開1915年的報紙,到處可見宣揚國貨的廣告:“中國人應用中國貨”“提倡國貨,立在一條戰(zhàn)線上”“欲圖挽救,提倡國貨”?!秶浽驴冯s志還受到政府的立案愛護。這表明()A.民族危機促使國民意識覺醒B.近代中國經濟建設成效顯著C.實業(yè)救國思潮成為社會主流D.國民革命運動形勢空前高漲答案A結合所學學問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民族危機,結合材料宣揚標語可知A項正確。B項,材料未體現經濟建設成就,解除;材料側重于國貨運動,未提及實業(yè)救國,解除C項;D項,國民革命運動是1924—192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12.下表是1820—1939年間廣東沿海某鄉(xiāng)居民離鄉(xiāng)謀生狀況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 ()時期鄉(xiāng)民遷出總人數遷至他鄉(xiāng)種田人數遷至城鎮(zhèn)做工或經營小商業(yè)人數出國從事工商業(yè)人數1820—1849年292900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39年473077396A.男耕女織小農經濟由此瓦解B.政府起先放棄閉關鎖國政策C.完全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社會動蕩擔心加劇人口流淌答案D從材料信息看,四個階段多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動亂年頭,社會動蕩加劇了人口流淌,人們?yōu)榱酥\生,被迫背井離鄉(xiāng),故選D項。小農經濟在中國近代并沒有完全瓦解,解除A項;政府起先放棄閉關鎖國政策是在鴉片斗爭失敗后,解除B項;鴉片斗爭失敗后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但“完全融入”與事實不符,解除C項。方法指導歷史細微環(huán)節(jié)與時代背景。許多試題往往從一個很小的歷史細微環(huán)節(jié)切入,考查其背后深刻的社會背景。如本題,人口的流淌,反映了社會的動蕩。把人口流淌與時代特征結合,不難得出正確答案。二、非選擇題(共35分)13.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兩廣總督阮元就美國商船水手傷斃民婦案向道光帝上折奏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阮元奏審辦傷斃民婦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口堅國夷人口佛囒哂吐嗲喇哪啡口了因民婦郭梁氏買果爭鬧,用瓦壇擲傷落水身死,已據供認明確,按例擬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將該兇夷口佛囒哂吐嗲喇哪啡口了按例絞決,以彰國憲,并夷人買取食物向系官給買辦,今民婦郭梁氏私將蕉、橙賣給夷人,殊屬不合,業(yè)已被傷身死,應毋庸議?!紡椭I飭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傳諭該大班,當知天朝法度尊嚴,該夷人既赴內地貿易,自應寧靜遵守法律,該大班及船主等務須時時戒飭船內水艄人等,毋許滋事逞兇,設已釀成事端,該大班即應查明肇釁生事之人,立時指名交出,聽候地方官查審究辦,切勿袒庇諉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懷柔之至意?!浴肚宕鷻n案史料選編》(四)(1)此案辦理反映了當時清政府對外交往的哪些特點?(6分)(2)此類案件若發(fā)生在19世紀50年頭,處理結果會有何不同?說明理由。(4分)答案(1)有天朝上國心態(tài);(2分)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嚴格限制對外貿易);(2分)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分)(2)不同:涉案外國人會交由本國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