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青苗法:每年青黃不接時,由官府給農民貸款、貸糧,分別隨夏秋兩稅歸還。保甲法:將鄉(xiāng)村民戶加以編制,農閑時集中,接受軍事訓練。三舍法:以學校的平日考核來取代科舉考試。以上變法措施的共同點是A.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 B.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C.理學是其指導思想 D.保障地主階級利益2.商業(yè)廣告是促銷的重要手段。據史料記載: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廣告起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民國初年得到顯著的發(fā)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現(xiàn)。材料中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經濟困難,物資匱乏B.企業(yè)熱衷產品直銷C.三大改造,政府取締D.國家實行計劃經濟3.北魏孝文帝曾被“民族交融的推手”,主要是因為他A.支持胡漢通婚 B.具備儒學修養(yǎng) C.實施全面漢化政策 D.遷都中原洛陽4.我國發(fā)電廠從1925年的456座增到1929年的724座(企業(yè)自備電廠149座),發(fā)電設備容量達835366千瓦(企業(yè)自備電廠308126千瓦)。到1936年,中國發(fā)電設備容量增加到1365792千瓦,年發(fā)電量44.5億千瓦時。這一時期中國發(fā)電設備的發(fā)展A.改善了社會生產生活環(huán)境 B.成為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動力C.滿足了當時民眾用電需要 D.說明中國的水力發(fā)電最為迅速5.從唐代陸龜蒙《耒耜經》中的記載看來,農具種類已經不少,凡是前代所有的農具,唐代都有。甚至后來宋代所用的各種農具,唐也已大體具備。該現(xiàn)象可以說明()A.唐代的農耕經濟水平較高 B.傳統(tǒng)農業(yè)在唐代發(fā)展至頂峰C.重農政策在唐代全面貫徹 D.唐代農業(yè)生產技術日臻完備6.下面是川、滇、黔、陜、甘、湘、桂等七省當年工廠數(shù)量統(tǒng)計示意圖。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官僚資本的大肆壟斷嚴重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B.民族戰(zhàn)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工業(yè)布局C.日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嚴重摧殘了中國經濟 D.民族企業(yè)的發(fā)展說明中國經濟結構日趨合理7.清人秦榮先《上??h竹枝詞》寫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農夫苦踏車。直喚嬌娘幫出力,汗淫粉頰賽紅霞。這里的“踏車”A.推動交通工具的近代化B.利用水力提高了農田抗早能力C.使農業(yè)擺脫自然的束縛D.表明灌溉技術沒有突破性發(fā)展8.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上,4703人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此次勞模評選的主要標準是“提前完成五年計劃規(guī)定指標”“達到優(yōu)等質量指標”“在學習與推廣先進經驗或在掌握先進技術試制新產品方面有成就”“在節(jié)約方面有優(yōu)良成績”等。這次評選表彰活動A.折射出新中國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完成B.有利于構建崇尚勞動和技術的社會氛圍C.旨在推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D.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新生政權認同感增強9.孫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國人的脾氣,被帝國主義者認識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強硬手段,還不濟事;必須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將愛和平講禮貌的中國人壓伏得住?!辈牧媳砻鰽.“庚子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B.孫中山主張“以和為貴”的外交理念C.《辛丑條約》禁止中國人民反帝斗爭 D.義和團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偉大力量10.距今約5000年左右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黃河中下游的龍山文化、北方遼河上游的紅山文化、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這些遺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較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這可以用來說明A.世界各區(qū)域文明中我國最早 B.中華文明具有多源性特點C.以玉禮器為代表的禮樂制度 D.家國一體的早期政治形態(tài)11.下列結構示意圖中“?”處應為A.克里米亞戰(zhàn)爭 B.培里叩關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島海戰(zhàn)12.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理論由先秦法家奠定,經漢朝儒生發(fā)展而成。這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分別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韓非子、董仲舒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盧溝橋事變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議員、財界、輿論界的會議,要求其與政府合作?!冻招侣劇贰度杖招侣劇贰蹲x賣新聞》等大報,都開辟國民“國防捐款”專欄,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數(shù)額等信息,并配以煽動性語言,以增強示范效果。1937年8月,日本內閣通過《國民精神總動員計劃實施綱要》,要求國民“增強舉國一致,盡忠報國的精神”。9月11日,在東京召的國民精神總動員大會,要求國民做到盡忠報國,堅忍持久,支持戰(zhàn)爭。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質的國民精神總動員聯(lián)盟,在全國各地成立相應的組織,各級行政長官兼任會長。1938年4月,日本政府頒布《國民總動員法》,以立法的形式將國民卷入戰(zhàn)爭體制。—摘編自史桂芳《日本國內戰(zhàn)爭狂熱的形成及原因》(1)根據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華初期戰(zhàn)爭動員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全面侵華初期戰(zhàn)爭動員的影響。14.(20分)英國工人隊伍的變化材料一到1700年左右,英國發(fā)達的手工業(yè)和手工工場制度,培養(yǎng)了一批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工人。隨著工業(yè)革命時代的到來,這些工人在新技術和機械化生產的競爭中失敗,淪為工業(yè)化時代的首批工人;而落后的手工工場最終被新興的工業(yè)工廠所取代,一些傳統(tǒng)的手工工場主為了謀生,只能淪為一般的工人。19世紀初,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和農業(yè)機械化的逐步普及,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只能往城市和工業(yè)區(qū)轉移。材料二從18世紀初開始,英國政府頒布了多個勞工法令,以保障勞工的合法利益,穩(wěn)定生產秩序。19世紀末,英國開始實行事故保險。20世紀初,英國大力發(fā)展社會保險制度和保健事業(yè)。此外,英國政府每年設立專款用于提高有突出貢獻的人才的待遇,并提供場地、生活保障和親屬關懷等方面的配套服務。無數(shù)法國、荷蘭、普魯士等國的熟巧工匠紛紛涌入英國,形成了蔚為一時的人才環(huán)境?!陨献g編自《D.G.Richardson,TheLabourSupplyintheIndustrialRevolution》p.218問題(1)依據材料,指出英國工人階級的主要來源。(2)依據材料和所學,比較“工場”和“工廠”的異同?(3)結合材料和所學,你如何看待英國工人隊伍的變化?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苗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減輕農民負擔,保甲法有利于加強軍事戰(zhàn)斗力,三舍法有利于加強對官員的考核,三個措施的共同點是都有利于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措施是為解決宋朝積貧積弱的問題而采取的措施,不存在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問題,A項錯誤;材料所述措施都有利于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沒有體現(xiàn)理學對其指導思想的地位,C項錯誤;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而不是保障地主階級利益,D項錯誤。2、D【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廣告業(yè)存在的目的是推廣市場宣傳,增強商品的市場競爭力;1956年廣告業(yè)消失是因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基本上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通過行政計劃和指令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進行管理,市場自由競爭不復存在,排除BC,D項正確。1956年國民經濟恢復發(fā)展,排除A。綜上所述,本題答案為D。3、C【解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建立后,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為了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孝文帝進行了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遷都洛陽、改漢姓、穿漢服、學漢語、通漢婚,這些措施的最大的作用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曾被稱為“民族融合的推手”,主要是因為他的全面漢化政策,故C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曾被稱為“民族融合的推手”,主要是因為他實行全面漢化政策,加強了民族大融合,而不是支持胡漢通婚,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具備儒學修養(yǎng)與其被稱為“民族交融的推手”無關,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遷都洛陽從屬于孝文帝實施全面漢化政策,故D選項不全面。4、A【解析】

材料反映近代中國發(fā)電廠和裝機容量的發(fā)展,必然有助于改善社會生產生活環(huán)境,故選A;材料沒有比較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動力問題,B錯誤;近代中國重工業(yè)落后,電力無法滿足民眾用電需要,C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水力發(fā)電的信息,D錯誤。5、A【解析】

據材料“凡是前代所有的農具,唐代都有”“唐也已大體具備”等信息反映出唐代的農具較為齊全,體現(xiàn)了唐代農業(yè)發(fā)展水平較高,故A項正確;明清時期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至頂峰,故B項錯誤;農具的齊全與重農政策的全面貫徹沒有因果關系,故C項錯誤;齊全的農具是農業(yè)生產技術發(fā)展的表現(xiàn)之一而非生產技術的完備,故D項錯誤。6、B【解析】

抗戰(zhàn)前期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不利,導致中國大片領土淪陷,大量民族企業(yè)由東部沿海地區(qū)遷往西部地區(qū),從圖中數(shù)據顯示的1937年7月~1943年,川、滇、黔、陜、甘、湘、桂等七省工廠數(shù)量增長很快可以看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工業(yè)布局,故答案為B項;A項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川、滇、黔、陜、甘、湘、桂等七省的狀況,不能說明淪陷區(qū)日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對中國經濟的嚴重摧殘,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不是經濟結構,排除D項?!军c睛】解答示意圖類型的歷史試題關鍵是審讀示意圖,明確示意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特別是圖片中變化的因素。此類歷史試題一般由圖片、文字說明、標題三部分構成。圖片是主體,直觀的再現(xiàn)歷史史實。標題是圖片的眼睛,直接說明圖片的主體。文字或數(shù)字說明部分是對圖片所反映歷史史實的有效補充。但文字或數(shù)字部分往往是解答問題的突破口,解答問題時要注意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實現(xiàn)與歷史課本史實的有效鏈接,然后根據問題設計來解答。7、D【解析】

本題考查古代中國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詳解】根據材料“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農夫苦踏車”可見是指灌溉工具翻車,依靠人力,故排除A和B,選擇D。材料中不能獲取C選項的信息,故排除?!军c睛】古代中國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朝代三國曹魏唐朝宋朝明清灌溉工具翻車筒車利用水力灌溉高轉筒車利用水力灌溉風力水車利用風力灌溉水利工程戰(zhàn)國時期的都江堰;漢朝時期的漕渠、白渠、龍首渠8、B【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建國初期經濟建設和社會風貌的理解和認識。依據材料中的評選標準可以看出其在產品的生產及質量要求和新技術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故B項說法正確;1953年底國民經濟恢復的任務已經完成,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1956年三大改造的任務已經基本結束了,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評選標準中未涉及到政權的認同問題,故D項說法不合題意,排除。9、D【解析】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過程中,義和團顯示中國人民抗爭精神,粉碎列強瓜分中國夢想,D項正確;孫中山的言論強調的是列強在侵華過程中因受到中國人民抵抗而轉變了對華殖民策略,“庚子賠款”加重中國百姓負擔與孫中山強調的內容不一致,排除A;孫中山顯然認為面對侵略,中國人的抵抗是有重大意義的,排除B;《辛丑條約》禁止中國人民反帝與題干中孫中山強調的方向不一致,排除C。10、B【解析】

材料反映了黃河、遼河、長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都出土了玉器、祭壇、神廟,表明黃河、遼河、長江都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文明起源有多個中心,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多源性。B正確;材料只反映了我國的文明特點,‘我國最早’的說法材料不能反映,A錯誤;禮樂制度是周代維護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時間不符,C錯誤;家國一體指的是一個人既是家族的族長,又是國家的掌權者,家既是國,國就是家,材料未體現(xiàn),D錯誤。故選B。11、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維修的背景是1853年美國軍艦扣關,西方列強紛紛侵入日本,民族危機嚴重,B正確;克里米亞戰(zhàn)爭是英法與俄國為爭奪土耳其的克里米亞而爆發(fā)的戰(zhàn)爭,A與材料無關;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一步擴大,C與材料無關;中途島海戰(zhà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日雙方之間的海戰(zhàn),D與材料無關。12、D【解析】試題分析:注意題干涉及的兩個時間及學派“先秦法家”“漢朝儒生”,荀子屬于先秦儒家而非法家,因此AB錯誤;C不對,孟子屬于先秦儒家而不是在漢代;因此只有D正確。考點:本題考查法家、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點評:注意題干關于時間、地點、人物等限定詞。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政府主導;貫徹效忠國家理念;以立法的方式實施;動員范圍涉及社會各界;動員方式多樣(或從中央向地方層層推進)等。(2)影響:加速了日本對外擴張的步伐(或有利于日本短期內調動了大量的戰(zhàn)爭力量);有利于日本維持長期的對外侵略(或激發(fā)了本國的戰(zhàn)爭潛力);對日本社會經濟帶來消極影響,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或將日本社會綁定在戰(zhàn)爭機器上)?!窘馕觥?/p>

(1)特點根據材料“政府多次召集議員、財界、輿論界”得出政府主導動員;根據材料“要求國民‘增強舉國一致,盡忠報國的精神’”可知政府要求貫徹效忠國家理念;根據材料“在全國各地成立相應的組織,各級行政長官兼任會長”得出動員由中央向地方層層推進;根據材料“頒布《國民總動員法》,以立法的形式將國民卷入戰(zhàn)爭體制”得出以立法為主要手段且動員范圍廣泛。(2)結合所學知識,從加快對外擴張進程、維持對外侵略的長期動力及對社會經濟與民眾生活的消極影響進行回答。14、(1)原手工工場工人;部分手工工場主;農村勞動力(農民);外國熟巧工匠。(2)相同:都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生產方式)或采用雇傭和分工協(xié)作方式。不同:前者是以手工勞動為主,規(guī)模較小,缺乏規(guī)章制度,管理較松散等;后者以機械生產為主,規(guī)模較大,有嚴格規(guī)章制度,運用科學管理方法等。(3)水平一:在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有關原理辯證闡釋的基礎上,加以概括。社會經濟發(fā)展是推動工人隊伍的壯大,而人力資源的集中(如勞動力的豐富和工人階級為爭取權利的斗爭)又是推進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也應該看到,工業(yè)革命推動了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工人階級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之一,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沖突形成,難以根本消弭。水平二:結合材料史實,能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關原理加以辯證說明。從英國國內工人隊伍聚集形成的方向和趨勢,可以折射出英國圈地運動、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惠的人才政策,以及工業(yè)革命深入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多重推動影響。在工人的壓力和斗爭下,英國的勞動保障得以改善,推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來自手工工場工人、工場主、農村勞動力和外國熟練巧匠多源匯聚,形成的工人階級隊伍,又進一步促進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繼續(xù)發(fā)展、為城市化提供市場,推動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