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61年召開的第一次不結盟會議將“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定為宗旨和原則。20世紀90年代以來則將運動的重心轉移到經濟領域,把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愚昧和落后作為今后的主要任務。這一變化反映了A.西方國家的殖民體系已徹底瓦解B.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已成為主要趨勢C.經濟發(fā)展是政治獨立的先決條件D.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處于劣勢2.下圖為刊載于法國《世界報》的一幅政治漫畫,反映了某一時期歐洲與美國關系的變化。該漫畫反映出()A.美國與歐盟的同盟關系破裂 B.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C.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不可避免 D.世界控制權的爭奪日益激烈3.儒生最初只是傳承禮樂詩書的民間學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對兵刑錢谷的日常政務,開始努力學習律令;同時,精通法律的文吏為求仕途發(fā)展而轉習儒學的情況也與日俱增。一種以學者兼官僚為主體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這一現象開始出現于A.戰(zhàn)國 B.漢代 C.隋唐 D.宋明4.毛澤東在給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要求各地各級政府發(fā)布命令。規(guī)定“過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別人不得侵犯……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于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吃不完的,任憑自由買賣”。這一指示A.為大革命贏得了農民的廣泛支持B.沿襲了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制度C.保護了農民自由支配土地的權利D.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迅速確立5.1781年,美國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杰伊發(fā)如表封致各州的公開信,詳細介紹了當時的財政狀況,呼吁各州為了共同的福利,向國庫交納應繳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這種狀況出現主要是由于A.戰(zhàn)爭對美國經濟造成極大破壞B.大陸會議沒有強制性的征收權力C.美國各州之間存在著復雜矛盾D.各州普遍存在對中央政府的疑慮6.清代中葉,長江下游地區(qū)人口飽和,糧食出產不足以養(yǎng)活當地人口,于是當地農民不得不尋找出路,向長江中游移民,出現了“江西填湖廣”的人口遷移運動。這A.促進了長江流域的開發(fā) B.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C.加速了小農經濟的瓦解 D.動搖了江浙的經濟地位7.有學者認為,西周的宗法制是按照等級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宗族組織制度,是文明社會對千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的改造和進一步利用。下列關于宗法制的闡述,正確的是A.這種等級原則實現了周天子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宗法制為血緣關系在文明社會發(fā)展注入新活力C.該制度首創(chuàng)千西周,是對傳統(tǒng)制度的升級改造 D.最高執(zhí)政集團實現了在高度集權基礎上的分權8.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終結于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設立內閣,奉旨辦事。雍正七年,因對西北用兵開始設立軍機處,漸漸取代了內閣。大學士成為了名譽職務,軍機大臣更有實權。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A.內閣其實就是明代決策機構 B.軍機處是清代中央一級政府C.宰相制廢除后相權隨之消失 D.廢除宰相制后相權弱而未亡9.1861年,倫敦有家報紙注意到當時:“就數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議案是通過政府之手?!边@反映出A.下院的職責是通過政府議案B.民主政治的完善C.議會對政府具有行政監(jiān)督權D.內閣權勢的擴張10.1780年,英國學者們“不再回避骯臟和臭氣沖天的作坊,也不再為工人的頭腦簡單而鄙視他,……卻是去訪問他的作坊,與他討論如何改進和采用何種方法改進他的工作?!边@主要說明A.科學家們具有吃苦耐勞精神 B.生產需求為科技發(fā)展提供動力C.工業(yè)革命帶來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D.工人運動推動了工人地位改善11.1960年3月,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邀請?zhí)K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訪問法國,并在會談中提出“緩和、諒解、合作”的政策主張,同時呼吁西歐各國應該在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同蘇聯(lián)交流和接觸。1964年1月法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法國采取這些外交活動主要是因為A.法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 B.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出現分歧C.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發(fā)展壯大 D.美蘇兩極對峙進入膠著狀態(tài)12.1936年9月12日,蔣介石致電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要求他重新計劃以飛機轟炸軍艦的特種訓練,電稱:“對桂作戰(zhàn)計劃可以取消?!睋丝芍Y介石()A.擯棄了與桂系之間的矛盾 B.調整了對內與對日本的政策C.為西安督戰(zhàn)做了軍事部署 D.最重視國民政府的空軍訓練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名稱備注1898.3《日本變政考》康有為編譯呈光緒帝御覽1901.5《美國獨立檄文》《國民報》第1期1903《法蘭西人權宣告書》《政治思想之源》1918.11《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青年》1920.8《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陳獨秀審定,上海出版材料二“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國,只以驅除光復自任,此外無所轉移。我等今日與前代殊,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外,國體民生尚當與民變革,雖緯經萬端,要其一貫之精神則為自由、平等、博愛。故前代為英雄革命,今日為國民革命?!薄秾O中山全集》材料三“自志士東游以來,譯本書如風發(fā)云舉,一切學科日見進步,政法諸書尤辟渾茫,歐西巨子之學說,滔滔焉飛渡重洋,競灌輸吾同胞之意識界矣?!薄那遒O《金陵賣書記》材料四“這次勝利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的勝利,像這般……由今以后,到處所見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戰(zhàn)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的凱歌的聲……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現了,試看將來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薄畲筢摗恫紶柺簿S主義的勝利》(1)指出材料一表格中名稱欄所列內容在各國的實踐。根據材料一,概述先進中國人效仿世界各國尋找國家出路經歷的三個階段。(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孫中山“國民革命”的指導思想及主要成就。指出材料二中“國民革命”與以往的“英雄革命”有何不同?(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如何看待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國家出路的探索?14.(20分)材料陳振龍(1573—1619年),出生于明代萬歷年間,福建長樂人,年輕時就跟隨家鄉(xiāng)商人到呂宋(今菲律賓)謀生。他在旅居呂宋期間,發(fā)現一種耐旱、高產、易種、香甜等特點的農作物,這種作物就是從美洲引進到呂宋的甘薯。陳振龍想到家鄉(xiāng)人民每日男耕女織,辛苦勞作,卻仍不能果腹,決心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把甘薯引種到祖國。他冒險把甘薯種藤帶回福建后,先在一塊空地上試種,獲得小面積高產。繼而,陳振龍根據福建山地特點,改進甘薯種植技術,取得在貧瘠山地種植甘薯成功的經驗。1594年,福建等地旱情十分嚴重。巡撫官員金學曾出面支持陳振龍大力推廣甘著的種植,八閩大地迅速掀起甘薯種植熱潮,這有利于黎民百姓比較順利渡過災荒之年。金學曾在總結陳振龍父子種植甘薯經驗的基礎上寫成了中國第一部有關甘薯的專著《金薯傳習略》。從此,甘薯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摘編自劉青泉《僑胞陳振龍》(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陳振龍引進甘薯的背景和在福建種植成功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陳振龍、金學曾的個人品格。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結盟運動將運動的重心由政治領域轉移到經濟領域,把幫助發(fā)展中國家作為主要任務,再結合材料中的時間“20世紀90年代”,可知在全球化趨勢下.發(fā)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故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不結盟運動不是經濟區(qū)域集團,排除B項;發(fā)展中國家在二戰(zhàn)后已經紛紛獨立,故C項說法錯誤。2、B【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這反映的是此時期歐洲與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對抗關系,歐盟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一對抗恰恰體現了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當今北約框架下的美歐跨大西洋聯(lián)盟關系趨于松散化和競爭性的一面凸顯,同盟關系進一步惡化,但尚未破裂;C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歐洲與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對抗和競爭,不是對世界控制權的爭奪。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3、B【解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儒生進入仕途,以學者兼官僚為主的“士大夫政治”開始奠基于西漢時期,B選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不受統(tǒng)治者重視,不是進入仕途的重要依據,A選項錯誤;隋唐和宋明時期,士大夫政治在科舉制推動下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開始奠基”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D兩項錯誤。4、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對農民土地所有權和產品支配權的肯定,保護了革命根據地農民的利益。C正確;這一指示是在土地革命期間發(fā)出的,時間不符,A排除;中共的土地革命不同于太平天國的絕對平均分配方式,B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結束,中國才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D排除。故選C。5、B【解析】

材料“1781年”可知,此時美國是“邦聯(lián)制”,(大陸會議)中央政府無實權,故B正確;ABD與材料無關,排除。6、A【解析】

江西填湖廣促進了人口遷移,有利于長江流域的開發(fā),A正確;人口遷移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B排除;長江下游農民向中游移民,依然從事農業(yè),C排除;D不符合史實,江浙是經濟重心,排除。7、B【解析】

根據材料“西周的宗法制……是文明社會對于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的改造和進一步利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為血緣關系在文明社會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故B項正確;西周并未實現周天子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A項;宗法制確立于夏朝,排除C項;周并未實現最高執(zhí)政集團的高度集權,排除D項。故選B。8、D【解析】

相權與君權是矛盾里的統(tǒng)一體,二者共存亡,所以出現了宰相制度廢除后,又有了地位等同于宰相的內閣等機構。D正確;依據材料“奉旨辦事”來看,決策權掌握在皇帝手中,A排除;據所學可知,軍機處只能跪拜筆錄,實際上是皇帝的內廷機構,B排除;內閣、軍機處的存在證明相權只是遭到了削弱,沒有隨之消失,C排除。故選D。9、D【解析】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擁有較大權力,材料中“下院9/10的議案是通過政府之手”說明內閣的權力逐漸超越了議會,故D正確;下院是立法機構,故A錯誤;材料說明是權力的轉移,不是民主政治完善,故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議會監(jiān)督權力,故C錯誤。10、B【解析】

材料主要體現了工業(yè)革命期間,英國學者改變態(tài)度,深入工場作坊,解決工人工作面臨的技術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使科技研究逐漸服務于工業(yè)生產,故選B;材料反映了學者對工人態(tài)度的變化,但科學家吃苦耐勞精神不符合題目主要意圖,故排除A;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是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消極影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未涉及工人運動的信息,排除D。11、A【解析】

20世紀60年代正處于冷戰(zhàn)時期,法國訪問蘇聯(lián)、主張歐洲聯(lián)合以及與中國建交,充分說明法國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A正確;題干未體現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如法國和美國的矛盾,排除B;法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其外交政策變化與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發(fā)展社大無關,排除C;材料主旨是法國外交政策,而非美蘇關系,排除D。12、B【解析】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1936年9月12日”、“對桂作戰(zhàn)計劃可以取消”和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蔣介石調整了內外政策,抓緊時間備戰(zhàn),B正確;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A排除;材料與西安督戰(zhàn)無關,C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國民政策的調整,軍事訓練執(zhí)行的政府的政策,且材料無法得出最重視國民政府的空軍訓練的結論,D排除。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實踐:日本明治維新、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俄國十月革命、中共成立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階段:效仿日俄,進行變法;效仿法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效仿蘇俄,進行無產階級革命。(2)指導思想:“民族、民權、民生”。不同:不僅要推翻清政府,還要建立新的國體,改善民生,實現自由、平等、博愛。(3)近代中國人民的探索史既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勾結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把中國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那枋?;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抗本國的封建統(tǒng)治的抗爭史;同時更是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治派別探索國家出路的探索史。這種抗爭與探索,對外以反侵略、捍衛(wèi)民族獨立為旗幟;對內以反專制獨裁、爭取社會進步為核心,抗爭與探索互相交織,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窘馕觥?/p>

(1)實踐:依據材料一中“《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美國獨立檄文》、“《法蘭西人權宣告書》”、《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共產黨宣言》”、“1920.8”等信息結合所學可從日本明治維新、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共成立開始領導中國革命等方面指出各國的實踐。階段:依據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從效仿日俄變法、效仿法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效仿蘇俄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等方面概括先進中國人效仿各國的三個階段。(2)思想與不同:依據材料二中“……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外,國體民生尚當與民變革……要其一貫之精神則為自由、平等、博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