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心理學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1(共9套)(共360題)考研心理學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1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主要功能是協(xié)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xié)調動作的神經系統(tǒng)結構是A、丘腦B、下丘腦C、小腦D、橋腦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小腦的作用主要是協(xié)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xié)調動作。小腦在某些高級認知功能(如感覺分辨)中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本題選C。2、“走……天竺……”此人發(fā)音器官正常,但說話困難,出現“電報式”言語,其病變可能發(fā)生在()。A、威爾尼克B、布洛卡區(qū)C、潘菲爾德區(qū)D、角回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要牢記各種言語功能的腦區(qū),如威爾尼克區(qū)主管言語理解,布洛卡區(qū)主管言語產生。這是??嫉闹R點之一。3、下面不屬于程序性記憶的是A、對知覺技能的記憶B、對認知技能的記憶C、對事件的記憶D、對運動技能的記憶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安德森(Anderson,1980)將記憶劃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陳述性記憶是指有關事實和事件的記憶。程序性記憶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記憶。因此本題選C。4、實驗表明,學習材料的中間部分記憶效果較差,原因是受到()影響。A、前攝抑制B、倒攝抑制C、干擾抑制D、雙重抑制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5、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他擺脫的動機沖突是A、雙趨沖突B、雙避沖突C、趨避沖突D、多重趨避沖突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米是人所需要的,但是獲得米的時候可能要“折腰”,這是人所不情愿的,因此這里涉及的是趨避沖突。故本題選C。6、()在本質上屬于問題解決的范圍。A、歸納推理B、三段論推理C、條件推理D、演繹推理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7、()理論認為,腦的機能都是由大腦的一些特定區(qū)域負責的,記憶是由腦的特定部位產生的A、整合說或非定位說B、定位說C、SPI理論D、突觸結構說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8、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將人格特質分為A、個人特質和共同特質B、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C、體質特質和環(huán)境特質D、動力特質和氣質特質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把人格特質區(qū)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共同特質是在同一文化形態(tài)下的群體所共有的特質,它們是在共同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個人身上。個人特質是某特定個體所具有的特質,并表現出個人獨具的人格傾向。個人特質又為三個部分: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首要特質代表人格中最典型、最概括、最具獨特性的人格特質,在人格結構中處于支配地位,滲透并影響著人的整個行為傾向與表現。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的特質,每個人有5~10個。次要特質是個體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來。因此本題選A。9、小李在寫作畢業(yè)論文期間很焦慮,在對同學的言語中常常帶有攻擊性。這可以用哪種理論解釋()。A、死亡本能論B、侵犯本能論C、動機論D、社會學習理論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死亡本能論強調攻擊是死本能的一種表現;侵犯本能論強調侵犯行為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動機論強調挫折會引發(fā)攻擊,論文寫作導致焦慮就是一種挫折;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向榜樣學習。10、表象的直觀性表明它接近于()A、思維B、記憶C、感知D、想象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表象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在頭腦中出現的。人頭腦中產生某種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聽到這種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樣。這說明它接近于感知。11、在小說《沃爾登第二》里,把一個兒童成長的行為環(huán)境擴展到幾千人組成的理想國,其思想是要盡可能避免外界一切不良刺激,創(chuàng)造適宜兒童發(fā)展的行為環(huán)境,養(yǎng)育身心健康的兒童。這本書的作者為()。A、華生B、班杜拉C、皮亞杰D、斯金納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斯金納區(qū)分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強調塑造、強化與消退、及時強化等原則,還重視將其理論應用于實際,主要有育嬰箱、行為矯正、教學機器和教學程序等實際工作。其中,育嬰箱這種照料嬰兒的機械裝置是斯金納研究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又一杰作。這種設計思想是要盡可能避免外界一切不良刺激,創(chuàng)造適宜兒童發(fā)展的行為環(huán)境,養(yǎng)育身心健康的兒童。后來,斯金納發(fā)展了這些思想,寫成小說《沃爾登第二》。12、當人們在交談中提到“黃山”時,頭腦中重現迎客松的形象,這是()A、回憶B、重現C、表象D、想象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重現出迎客松的形象。這是表象的特點,該題判斷的重要依據是“重現”和“形象”。13、關于老年人感覺能力變化的表述錯誤的是A、老年人感覺能力方面的變化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B、相對于其他認知能力,感覺能力衰退較快C、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視力受損D、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聽力受損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在聽力方面,男性更容易受損。因此本題選D。14、幼兒期兒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確使用的詞匯越來越多,這反映了幼兒詞匯發(fā)展所具有的特點是A、詞匯數量的增加B、詞匯內容的豐富和深化C、詞類范圍的擴大D、積極詞匯的增長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幼兒期詞匯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詞匯數量的增加、詞匯內容的豐富和深化、詞類范圍的擴大和積極詞匯的增長。其中積極詞匯是指兒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確使用的詞匯,消極詞匯是指兒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卻不能正確使用的詞匯。因此,本題應選D。15、整個幼兒期,兒童大腦的重量占成人腦重的比率不斷增加,具體為A、由30%增長到50%B、由50%增長到70%C、由70%增長到90%D、由90%增長到100%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雖然幼兒的體重大約只是成人體重的30%,但是在幼兒期,兒童大腦的重量由占成人腦重的70%增長到90%。因此本題選C。16、維果茨基所強調的學生的潛在發(fā)展水平是A、最近發(fā)展區(qū)B、學生在他人幫助下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C、學生的智慧頂點D、學生經過努力探索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有兩種水平,第一種水平是兒童現有的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兒童實際的發(fā)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導和幫助下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兒童潛在的發(fā)展水平),學生的兩種認知發(fā)展水平間的距離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本題選B。17、導致學習發(fā)生的因素是A、經驗B、生理成熟C、疲勞D、藥物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學習是指因經驗而引起的、以生理變化、心理變化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過程,可通過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體現出來。因此本題選A。18、回歸分析是哪種統(tǒng)計分析的延伸和推廣?()。A、方差分析B、秩次方差分析C、相關分析D、兩因素方差分析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t檢驗是方差分析的特例,方差分析是回歸分析的特例,回歸分析是相關分析的延伸與推廣。19、強調遺傳在個體發(fā)展中作用的心理學家是A、斯金納B、霍爾C、華生D、格賽爾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斯金納強調環(huán)境在個體發(fā)展中的決定性作用?;魻柼岢觥耙粌蛇z傳勝過一噸的環(huán)境”論斷中表明他強調遺傳的作用。故本題選B。20、強調學習過程中人格、態(tài)度、價值觀都應得以改變的學習理論派別是A、聯結理論B、認知理論C、建構主義理論D、人本主義理論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情感在人的行為改變中的作用,強調認知改變的同時,人格、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轉變。21、臨床法是皮亞杰率先運用的研究方法,其內容不包括()A、談話法B、藥物治療C、觀察法D、實驗法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臨床法實際上是談話法、觀察法和實驗法的綜合運用。臨床法不滿足于單純的觀察方法,而是在觀察過程中,應用主動的參與并應用許多其他方法。臨床談話法也不是標準化的測驗法,因為傳統(tǒng)心理測量方案對皮亞杰的理論目標來說是沒有意義的。臨床談話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實驗方法,因為它沒有對變量的嚴格控制和嚴密的實驗程序設計。但是一定意義上,它又是一種實驗方法,因為研究者在展開一項研究之前,總是事前對研究的主體有所準備,這包括做出某種假設,但重要的是臨床法的所謂實驗并不施以嚴格的變量控制,因而可以避免一般實驗法可能出現的“系統(tǒng)誤差”。22、由于被試在長序列中有繼續(xù)作同一種判斷傾向所引起的誤差是A、習慣誤差B、期望誤差C、練習誤差D、疲勞誤差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習慣誤差是指由于被試在長序列中有繼續(xù)作同一種判斷的傾向所引起的誤差。期望誤差則是指由于被試在長的序列中給予相反判斷(期望轉折點的盡快到來)的傾向所導致的誤差。練習誤差是由于實驗的多次重復,被試逐漸熟悉了實驗情境,對實驗產生了興趣和學習效果,而導致反應速度加快和準確性逐步提高的一種系統(tǒng)誤差。疲勞誤差是由于實驗多次重復,隨著實驗進程而發(fā)展的疲倦或厭煩情緒的影響,而導致被試反應速度減1曼和準確性降低的一種系統(tǒng)誤差。因此本題選A。23、通過耳麥給被試兩耳同時放音,在放音的過程中要求被試復述事先規(guī)定的某只耳朵聽到的聲音。結果表明,對于追隨耳的信息,被試能夠很好地復述,而對于非追隨耳的信息,被試的回憶效果很差。甚至當非追隨耳的刺激從法文改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試也覺察不到這種變化,即使把錄制語文材料的磁帶倒過來放,他們也不知道。這一實驗結果支持的注意理論是A、衰減理論B、晚期選擇理論C、資源有限理論D、過濾器理論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過濾器模型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經系統(tǒng)高級中樞的加工能力極其有限,于是出現瓶頸。為了避免系統(tǒng)超載,需要過濾器加調節(jié),選擇一些信息進入高級分析階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暫存于某種記憶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過過濾器的信息受到進一步加工而被識別和貯存。過濾器根據信息物理特征選擇性地讓部分信息通過它。也就是說,在通過過濾器之前,個體獲得的僅僅是對信息的物理特征的表征。題中實驗支持過濾器模型的觀點。因此本題選D。24、要求被試在識記材料后,盡量將指定的部分項目再現出來,通過再現識記材料占總材料的比例,確定感覺記憶的保存量,稱為()。A、全部報告法B、部分報告法C、順序再現法D、延遲部分報告法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研究感覺記憶的方法主要有再現法和再認法,實驗是通過讓被試識記一系列刺激材料,識記后,要求他將識記的材料再現和再認出來。再現法又可分為全部報告法和部分報告法。部分報告法要求被試在識記材料后,盡量將指定的部分項目再現出來,通過再現識記材料占總材料的比例,確定感覺記憶的保存量。25、描述某種現象在時間上的發(fā)展趨勢的統(tǒng)計圖是()。A、條形圖B、圓形圖C、散點圖D、線形圖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線形圖更多用于連續(xù)性資料,凡是用來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或描述某種現象在時間上的發(fā)展趨勢,或一種現象隨另一種現象的變化情形,用線形圖表示是較好的方法。26、關于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標題的描述正確的是A、統(tǒng)計表的標題位于表的正上方;統(tǒng)計圖的標題位于圖的正上方B、統(tǒng)計表的標題位于表的正上方;統(tǒng)計圖的標題位于圖的正下方C、統(tǒng)計表的標題位于表的正下方;統(tǒng)計圖的標題位于圖的正下方D、統(tǒng)計表的標題位于表的下方,左對齊;統(tǒng)計圖的標題位于圖的下方,左對齊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一般來說,統(tǒng)計表的標題位于表的正上方;統(tǒng)計圖的標題位于圖的正下方。因此,本題選B。27、以下為準實驗設計的是()。A、事后設計B、隨機區(qū)組設計C、完全隨機化設計D、輪組設計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8、測量內隱記憶的加工分離程序試圖分離A、有意識記憶和無意識記憶B、包含測驗和排除測驗C、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D、完全加工和部分加工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加工分離程序認為在一個再認過程中,有意識記憶和無意識記憶同時起作用,因此它試圖將兩個過程分離出來,從而測量無意識記憶。因此本題選A。29、如果要研究兩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量,應選用的統(tǒng)計方法是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歸分析法D、聚類分析法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當研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預測時,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回歸分析中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可以計算多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量,指標就是多元決定系數(R2),因此本題選C。30、聽覺空間方向定位的實驗方法采用的是()。A、實驗性分離B、雙耳分聽C、認知加工D、啟動效應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1、項目反應理論中的項目特征曲線的橫軸對應的是A、被試的作答概率B、項目的得分C、被試的潛在特質D、測驗的總分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項目反應理論的項目特征曲線假定被試對某一特定項目的正確作答概率與被試的潛在特質問存在規(guī)律性的變化關系,其中橫軸對應的就是被試的潛在特質。故本題選C。32、下列不屬于分數合成的方法的是A、線性轉換B、加權求和合成C、多重回歸D、多重分段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分數合成包括臨床診斷、加權求和合成、多重回歸和多重分段等方法。故本題選A。33、下列測驗中,屬于自陳量表的是A、主題統(tǒng)覺測驗B、猜人測驗C、羅夏克墨跡測驗D、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屬于自陳式測驗,而羅夏克墨跡測驗、主題統(tǒng)覺測驗和猜人測驗均屬于投射測驗。本題選D。34、進行心理測驗時,施測者的做法不恰當的是A、與受測者建立良好的協(xié)調關系B、避免受測者產生過度的焦慮C、告訴被試要快,這樣才能完成測驗D、要及時和清楚地記錄被試的反應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告訴被試要快會使被試產生過度的焦慮,因此是不恰當的。因此本題選C。35、下列中不是真正效度的是A、內容效度B、結構效度C、表面效度D、效標效度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表面效度是測驗看起來所要測量的東西,并不是測驗的真正效度。本題選C。36、有四個評委對八位歌手兩兩配對進行等級比較,要表示這些評價的一致性程度,應選用()A、肯德爾W系數B、肯德爾U系數C、斯支爾曼等級相關D、點二列相關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如果有N件事物,由K個評價者對其優(yōu)劣、大小、高低等單一雛度的屬性進行評定,若評分者采用對偶比較的方法,即將N件事物兩兩配對,可配成對,然后對每一對中兩事物進行比較。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37、16PF是采用()編制的人格問卷。A、理論推演法B、經驗標準法C、因素分析法D、序列系統(tǒng)法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8、隨機區(qū)組設計的方差分析適用于()A、三個及其以上獨立樣本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B、方差齊性檢驗C、三個及其以上相關樣本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D、兩個樣本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隨機區(qū)組設計的方差分析的理解。隨機區(qū)組設計的方差分析就是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也稱為組內設計的方差分析。由于隨機區(qū)組設計同一區(qū)組接受所有實驗處理,使實驗處理之間有相關,因此又稱為相關組設計或被試內設計。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39、言語活動主要在大腦()部位進行加工。A、右半球B、左半球C、兩個半球同時進行D、不確定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言語活動主要在大腦左半球進行。40、人們在語言使用中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是()。A、句子B、詞C、語素D、音位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詞是語言材料最小的意義單位。考研心理學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2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從其產生來說,注意是有機體的一種()A、無條件反射B、條件反射C、定向反射D、適應性反射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定向反射就是朝向反射,是指由新異性強刺激引起機體的一種反射活動,表現為機體現行活動的突然中止,頭面部甚至整個機體轉向新異刺激發(fā)出的方向。通過眼、耳的感知過程探究新異刺激的性質及其對機體的意義。最初的定向反射是一種無條件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級的基礎。以后,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可以發(fā)展出條件反射,如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主動探究。可以認為注意的神經機制就是定向反射。2、一般來說,概念形成的階段依次是A、類化、抽象化、辨別B、抽象化、類化、辨別C、辨別、類化、抽象化D、類化、辨別、抽象化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概念形成包括三個階段,首先將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劃分為一類,即類化;再從類化的事情抽取出典型的特征或屬性,即抽象化;最后將這些抽取出來的特質或屬性與其他的特質或屬性加以區(qū)分,即辨別。因此本題選A。3、關注生理性動機的動機理論是A、本能理論B、驅力理論C、喚醒理論D、誘因理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生理性動機也稱驅力,它以有機體自身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例如,饑、渴、睡眠、排泄等動機,都是生理性動機。驅力理論則從這個視角解釋人類的行為。因此本題選B。4、人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都是()。A、認知能力B、特殊能力C、一般能力D、創(chuàng)造能力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按照能力的傾向性可劃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數活動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適用于廣泛的活動范圍,符合多種活動的要求,并保證人們比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識。人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都是一般能力。5、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A、誘因B、需要C、目標D、信念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目標,另外個人的認知會對動機起到調節(jié)作用。因此本題選B。6、可能對胎兒的健康產生影響的母親的自身條件不包括A、體重B、身高C、年齡D、容貌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母親的體重、身高與年齡都會對胎兒的健康造成影響。母親高矮與胎兒大小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身材高大者,其胎兒相對較大,身材矮小者,其胎兒相對較小,但絕大多數身材矮小母親的胎兒是屬于發(fā)育正常的范圍。母親體重對胎兒正常發(fā)育有很大影響。懷孕前或懷孕期間發(fā)胖不僅對孕婦自身的健康不利,而且還會影響到嬰兒的健康狀況。另外,孕婦過瘦也會影響胎兒發(fā)育。由于過瘦的母親本身就缺乏營養(yǎng),這使得她們在懷孕期間很容易出現貧血、肌肉痙攣和甲狀腺腫等疾病。母親年齡對胎兒的影響主要指兩方面:年齡偏小與年齡偏大。年齡太小(18歲以下)生育,胎兒體重過輕、神經缺陷的可能性增加,這是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低年齡母親分娩困難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婦,也較可能得并發(fā)癥,如貧血。年齡大于35歲的孕婦屬于高齡產婦(特別是第一胎),懷上染色體不正常胎兒的幾率較大,早產機會較多,容易發(fā)生妊娠期并發(fā)癥。而且由于骨骼及生理因素,高齡孕婦順產的機會也可能減低,易出現分娩困難和死胎,新生兒遺傳缺陷發(fā)生率明顯較高。因此本題選D。7、人腦中最后停止發(fā)育的部分是A、大腦皮層B、腦干C、間腦D、小腦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大腦皮層是最大和最復雜的腦結構,占腦重的85%,包含數量最多的神經元和突觸,并使得人類獨特的心理能力成為可能。大腦皮層是腦中最后一個停止發(fā)育的部分,因此,與其他部分的腦相比,它在更長的時間內對環(huán)境影響很敏感。8、嬰兒基本掌握語法的關鍵期是A、10~20個月B、20~30個月C、24~36個月D、3~5歲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大量研究表明,20~30個月是嬰兒基本掌握語法的關鍵期,而到36個月時,嬰兒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語的語法規(guī)則系統(tǒng)。因此本題選B。9、嬰兒最早的動作發(fā)生在頭部,其次是軀干,最后是下肢。其發(fā)展順序是()。A、抬頭-翻身-爬-坐-站立-行走B、抬頭-坐-翻身-爬-站立-行走C、抬頭-翻身-坐-站立-爬-行走D、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行走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嬰兒動作的發(fā)展是按如下規(guī)律進行的:①從整體動作到分化動作。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tǒng)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②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嬰兒最早的動作發(fā)生在頭部,其次是軀干,最后是下肢。其順序是沿著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發(fā)展。③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嬰兒首先出現的是軀體大肌肉動作,如頭部動作,以后才是靈巧的小肌肉動作,以及準確的視覺動作。10、被皮亞杰稱為兒童認知發(fā)展過程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是A、形成客體永恒性B、形成守恒觀念C、去自我中心D、去中心化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在感知運動階段末期,兒童形成了客體永恒性,當某一物體從兒童視野中消失時,兒童知道該物體仍然存在。這被皮亞杰稱為兒童認知發(fā)展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11、在鮑爾比(J.Bowlby)看來,嬰兒表現出分離焦慮是在A、出生到6周B、6周到6-8個月C、6~8個月到18個月~2歲D、18個月~2歲及以后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鮑爾比認為依戀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前依戀階段(出生到6周)、“形成中的”依戀階段(6周到6~8個月)、“清晰的”依戀階段(6~8個月到18個月~2歲)和交互關系的形成階段(18個月~2歲及以后)。在“清晰的”依戀階段(6~8個月到18個月~2歲)嬰兒會表現出分離焦慮,在他們依賴的成年人離開時會變得不安。因此本題選C。12、美國心理學家沙依(schaie)認為老年期智力活動的性質是A、我應該知道些什么?B、我應該如何知道?C、我應該如何運用我所知道的東西?D、我為什么要知道?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沙依(schaie)根據智力適應理論,把人的一生的智力發(fā)展劃分為不同階段。在不同發(fā)展時期,智力活動的任務有所不同。兒童時代智力發(fā)展的主要問題是“我應該知道些什么?”青年和中年時期智力活動的性質是“我應該怎么運用我所知道的東西?”老年期智力活動的性質是“我為什么要知道?”因此本題選D。13、根據科爾伯格的理論,以個人的倫理觀念進行道德判斷的道德發(fā)展階段是A、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取向B、社會契約的取向C、相對功利的取向D、普遍原則的取向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科爾伯格將道德發(fā)展劃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其中第六個階段是普遍原則的道德取向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個體進行道德判斷時以個人的倫理觀念為基礎。處于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取向階段的個體進行道德判斷則以社會規(guī)范為基礎,認為社會規(guī)范是不可改變的。處于社會契約的取向階段的個體進行道德判斷時也是以社會規(guī)范為基礎,但是認為社會規(guī)范是可以改變的。處于相對功利的取向階段的個體則以是否帶來好處作為道德判斷的基礎。因此本題選D。14、總體不呈正態(tài)分布,從該總體中隨機抽取容量為1000的一切可能樣本的平均數的分布接近于()。A、二項分布B、F分布C、t分布D、正態(tài)分布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樣本容量很大,所以平均數的抽樣分布接近正態(tài)分布。1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師的角色是A、知識的灌輸者B、父母的代言人C、學生學習的促進者D、學生生活的照看人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學生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學生學習的情境性,認為學生不是空著腦子進入教室的,這都要求教師改變角色,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16、奧蘇貝爾將先行組織者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它是指()。A、一種學習材料B、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師C、組織的學生活動D、幫助學生學習的學生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學習材料,當學生不具備同化新知識的原有認知結構時向學生呈現,幫助學生同化新的知識。它具有的特點是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17、學生通過學習“0和正整數”掌握“數”的概念,后來又學習了“負數”的概念,重新認識了“數”的概念。這種學習屬于A、派生類屬學習B、相關類屬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總括學習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學生開始學習0和正整數,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數的概念,后來又學習負數,負數雖然是數的下位概念,但是它卻改變了學生對于數的看法,這種學習是相關類屬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學習包括上位學習或稱總括學習、下位學習或稱類屬學習、并列結合學習。類屬學習包括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18、通過課堂學習,小學生了解了“平行四邊形”具有一系列屬性,包括四條邊,對邊平行、是一個平面封閉圖形,此時,小學生關于平行四邊形的知識表征形式是()。A、圖式B、命題C、表象D、概念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屬性和基本特性,是一種簡單的表征形式。19、下述所列的遷移說中有一種被認為是缺乏科學根據的是()。A、形式訓練遷移說B、同化學習遷移說C、經驗類化遷移說D、認知結構遷移說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形式訓練遷移說認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過訓練才能得以發(fā)展,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fā)展的結果。對官能的訓練就如同對肌肉的訓練一樣,注意、記憶等各種官能都可以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訓練而得到增強,并自動地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無條件的、自動發(fā)生的。由于形式訓練說缺乏科學的依據,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懷疑和反對。20、在實驗研究中,衡量實驗結果能夠普遍推論到樣本的總體和其他同類現象中的程度的指標是A、統(tǒng)計結論效度B、外部效度C、構思效度D、內部效度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在實驗研究中,衡量實驗結果能夠普遍推論到樣本的總體和其他同類現象中的程度的指標是外部效度,也稱生態(tài)效度。因此本題選B。21、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主體將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納入自己現有的認知結構中的過程”被稱做()A、同化B、順應C、平衡D、適應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fā)展機制理論的核心是,認為兒童認知的發(fā)展是通過動作所獲得的對客體的適應而實現的。適應的本質在于主體取得自身與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達到平衡的具體途徑是同化和順應。同化是指主體將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納入自己現有的認知結構中的過程。順應是指主體通過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以使其與外界信息相適應的過程。通過順應,主體的認知結構會不斷地得到修正。平衡是個體保持認知結構處于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的內在傾向性。這種傾向性是潛藏在個體發(fā)展背后的一種動力因素。當某種作用于兒童的信息不能與其現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時,就會引起一種不平衡的狀態(tài),兒童會努力地去克服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解除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的途徑有恢復舊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兒童就是在這種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過程中,實現了認知的發(fā)展。結構或圖式(schema)是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是皮亞杰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在皮亞杰理論中圖式是指認識上的一種功能性結構,主體依賴它對客觀刺激做出反應。圖式的變化導致兒童智力發(fā)展上的變化。圖式最初來自先天遺傳,以后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圖式不斷地得到改變、豐富。22、用極限法測量差別閾限時,差別閾限等于A、不肯定間距的中點B、不肯定間距的一半C、不肯定間距與標準刺激的差距D、不肯定間距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用極限法測量差別閾限時,差別閾限的上限和差別閾限的下限之間的距離為不肯定間距。不肯定間距的中點是主觀相等點。理論上主觀相等點應與標準刺激相等,但實際上兩者有一定差距,這個差距稱為常誤。因為不肯定間距包括了上差別閾和下差別閾,因此,不肯定間距的一半則是差別閾限。故本題選Bo23、在信號檢測實驗中,如果擊中概率為0.80,虛報概率為0.20,則該實驗中的β值為A、一0.25B、0.25C、1.00D、4.00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需要注意的是,給出的條件并不是擊中概率和虛報概率的縱軸值,而是擊中概率和虛報概率本身。當擊中概率和虛報概率的和為1時,虛報概率和漏報概率相等,此時報告標準位于兩個分布的相交處,那么擊中概率和虛報概率的縱軸值相等,因此盧為1。因此,本題選C。24、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對心理現象進行量化研究的思想,并提出具體可操作的量化方法的心理學家是A、費希納B、馮特C、艾賓浩斯D、韋伯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費希納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靈”的思想,并在心理物理學研究中創(chuàng)造了三種感覺測量方法,這三種方法第一次將人類的心理現象量化地表達出來,使人們有可能對人類心理進行實驗研究。因此本題選A。25、關于音高表述錯誤的是A、聲音的頻率不是決定音高的唯一因素,聲音的音高也隨強度的改變而改變B、對于低音來說,音高隨強度增加而降低C、對于高音來說,音高隨強度增加而升高D、中等頻率的聲音的音高受強度的影響較小,隨著強度的增加,音高先降后增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從等高線可以看到,對于低音來說,音高隨強度增加而降低;對于高音來說,音高隨強度增加而升高;對于中等頻率的聲音來說,音高受強度的影響較小,隨著強度的增加,音高有先增后降的趨勢。因此本題選D。26、測量生理活動的變化或異常引起的血氧含量變化的技術是()。A、時間相關電位B、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C、腦磁圖D、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成像技術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是采用核磁共振儀測量生理活動的變化或異常引起的血氧含量變化的技術,通常血氧含量升高說明流入某一組織或大腦功能區(qū)域的血流增加,則表現出組織或者功能區(qū)活動處于激活狀態(tài)。27、我國兒童道德發(fā)展協(xié)作組研究發(fā)現,在關于行為意向與行為結果的判斷上,()兒童大多根據后果判斷A、3歲B、7歲C、5歲D、9歲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中國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過程的特點基本上與皮亞杰的理論相一致,即從外部行為后果的判斷,發(fā)展到內部主觀動機的判斷。只是我國兒童主觀判斷的成熟年齡要早一些:7歲時,主觀判斷已經有明顯發(fā)展,9歲時的主觀判斷已經占絕對優(yōu)勢,從外部客觀判斷到內部主觀判斷的轉折年齡在6~7歲之間。因此,在3和5歲,我國兒童都是后果判斷,7歲兒童大多數根據后果判斷,還有部分通過主觀意向判斷,9歲時兒童都是根據主觀意向判斷。28、如果你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個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實驗過程及結果,可以看()。A、題目B、摘要C、引言D、方法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9、童年期的社會交往主要指()A、親子B、同伴C、師生D、親友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0、下圖是四幅相關散點圖,其中相關系數最有可能是一0.80的是A、A圖B、B圖C、C圖D、D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在這四幅相關三點圖中,A圖和B圖的三點呈橢圓狀,表明兩個變量之間呈線性關系,其中A圖中橢圓長軸的傾斜方向為左低右高,表明的是正相關的關系,B圖則表明的是負相關的關系。C圖和D圖呈現圓形,表明兩個變量之間是零相關或弱相關。因此本題選B。31、下列不屬于心智技能的特點的是()A、內潛性B、客觀性C、減縮性D、觀念性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2、一個兒童喜愛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歡閱讀,讓學生完成一定的閱讀之后去做模型,屬于()A、普雷馬克效應B、扇貝效應C、高原效應D、期望效應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普雷馬克效應,是強化時經常用的一種方法,即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或者說用學生喜愛的活動去強化學生參與不喜愛的活動。本題就屬于這種強化方式。扇貝效應指在固定時隔強化程式中,個體的行為效率呈現出扇貝形曲線的變化方式,由于定時強化有個固定的時間差,在每次強化后隨之行為反應率較低,但在時間間隔的末尾,強化物即將出現時,行為的反應率又上升的現象。33、提出符號學習理論的心理學家是()。A、布魯納B、桑代克C、班杜拉D、托爾曼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4、小明進行了智力測驗,智力測驗的分數為90,現在欲了解小明的智力水平在同齡人中的位置,需要參照A、測驗常模B、測驗量表C、測驗等值系統(tǒng)D、測驗標準分系統(tǒng)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組在某種測驗上的表現情況,或一個與被試同類的團體在相同測驗上得分的分布狀況和結構模式是常模。要了解受測者在某一群體所有成員中的相對位置就需要參照這個測驗的常模。因此本題選A。35、在正態(tài)分布下,Z一1到Z一1.96之間的概率為()A、0.05B、0.15C、0.01D、0.25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正態(tài)分布形態(tài)的理解與掌握。介于均值和標準差之間的概率為34.1%;介于均值和1.96標準差之間的概率為47.5%;介于均值和2.58標準差之間的概率為49.5%。根據以上知識點可知,介于1個標準差和1.96個標準差的概率為0.495-0.341≈0.15。故答案為B。36、職業(yè)測驗最重要的兩種效度是()A、內容和構想效度B、構想和預測效度C、預測和內容效度D、內容和表面效度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7、作者在校對自己的文稿時,對錯字“熟視無睹”。這反映了知覺特性主要是()。(2017年)A、恒常性B、選擇性C、整體性D、理解性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知覺的理解性是指根據已有經驗來對客觀事物做出解釋理解在知覺中的作用:理解幫助對象從背景中分開;理解有助于知覺的整體性;理解還可以產生知覺期待和預測。作者在校對自己的文稿時,非常熟悉自己先前寫的東西,很容易將詞句作為整體來感知。因此會忽視詞句中的個別錯字,造成熟視無睹的現象。38、根據能力的二因素論,決定人的能力的主要因素是()。A、特殊因素B、一般因素C、常見因素D、意外因素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一般能力或叫一般因素,簡稱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潛能,是決定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這種因素,人們完成不同的智力作業(yè)時,成績才會出現某種正相關。39、對于智力發(fā)展的趨勢,表述正確的是()。A、智力高的發(fā)展快,達到高峰時間晚B、智力高的發(fā)展慢,達到高峰時間晚C、智力低的發(fā)展快,達到高峰時間晚D、智力低的發(fā)展慢,達到高峰時間晚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智力發(fā)展趨勢存在個體差異,能力高的發(fā)展快,達到高峰的時間晚;能力低的發(fā)展慢,達到高峰的時間早。40、下列正確表述“大五”人格因素的是()。(華東師范大學)A、責任心、宣人性、正性情緒、負性情緒、開放性B、外向性、宜人性、正性情緒、開放性、情緒穩(wěn)定性C、宜人性、負性情緒、習俗性、情緒穩(wěn)定性、開放性D、開放性、外傾性、責任心、宜人性、情緒穩(wěn)定性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大五”人格結構模型的五個因素分別為: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和情緒穩(wěn)定性??佳行睦韺W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3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研究者讓兩組被試學習相同的學習材料,其中一組被試一次學習4個小時,另一組被試每天學習1小時,連續(xù)學習4天,隨后比較兩組的學習效果。該研究屬于A、因果研究B、相關研究C、個案研究D、縱向研究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中的研究對自變量進行了操作,即操作了復習的方式,了解復習的方式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這屬于因果研究,因此本題選A。2、馮特、費希納用研究化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是為了()A、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B、研究心理在適應環(huán)境中的作用C、從整體上研究心理現象D、尋找心理活動的原始動力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對長波最敏感的顏色是()。A、紅色B、綠色C、藍色D、黃色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托馬斯·楊提出三色理論假定,在人的視網膜中,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每種感受器只對光譜的一個特殊成分敏感。紅色感受器對長波敏感,綠色感受器對中波敏感,藍色感受器對短波敏感。當它們分別受到不同波長的光刺激時,就產生不同的顏色經驗。4、患有詞盲的人,其病變可能發(fā)生在A、威爾尼克區(qū)B、布洛卡區(qū)C、潘菲爾德區(qū)D、角回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威爾尼克區(qū)損傷引起接收性失語癥,這是一種語言失認癥(agnosia)。病人說話時,語音與語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語音和理解語義。接收性失語癥的一種較輕的形式叫詞盲。這種病人可以聽到聲音,但不能分辨構成語言的復雜聲音模式。因此本題選A。5、一般認為,母親產生的強烈情感體驗會對胎兒產生影響的時間是()。A、懷孕1一2個月B、懷孕6—8個月C、懷孕3一4個月D、懷孕11一12個月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千萬別選D,懷孕的時間怎么可能長達11—12個月呢?6、兒童在掌握守恒概念時,最先掌握的是()。A、數目守恒B、物質守恒C、長度守恒D、重量守恒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守恒概念是指兒童認識到一個事物的知覺特征無論如何變化,它的量始終保持不變。守恒性包括有質量守恒、重量守性、對應量守恒、面積守恒、體積守恒、長度守恒等。不同類型的守恒形成的時間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兒童掌握各種“守恒”的時間如下:數目守恒(6~7歲)、物質守恒和長度守恒(7~8歲)、面積和重量守恒(9~10歲)、體積守恒(1~2歲)。7、根據弗洛伊德的人格發(fā)展理論,自我這一人格成分出現于A、嬰兒早期B、嬰兒晚期C、幼兒早期D、幼兒晚期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弗洛伊德認為自我出現在嬰兒早期,超我在幼兒期(3~6歲)形成。因此本題選A。8、上題中的這句話持有的觀點是A、遺傳決定論B、環(huán)境決定論C、二因素論D、多因素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9、(1)“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一個由我支配的環(huán)境,我可以保證,無論這些兒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任何一種人,或者是政治家、軍人、律師,抑或是乞丐、盜賊?!?2)“一兩遺傳勝過一噸環(huán)境”——霍爾。這兩句話表述錯誤的是A、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強調環(huán)境在個體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B、環(huán)境決定論和遺傳決定論是心理學家一直爭論的話題。C、華生完全否認遺傳因素在個體發(fā)展中的作用。D、霍爾沒有完全否認環(huán)境因素在個體發(fā)展中的作用。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華生并沒有完全否認遺傳因素的作用,他強調給他的兒童應是“健全的兒童”就說明了這一點。霍爾也并沒有完全否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他提到的是一兩遺傳勝過一噸的環(huán)境,但仍然提到了環(huán)境的作用。因此本題選C。10、林林不僅喜歡跟女同學一起玩,參與女同學的游戲,而且喜歡女生的裝扮,并且也總是模仿女生的動作,這體現了以下()的概念。A、性別化B、性別認同C、性別角色認同D、性別角色偏愛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性別化是指兒童獲得性別認同和關于他所生活的社會所認為適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價值、動機、行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過程。性別認同是對一個人在基本生物學特征上屬于男或女的認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別。性別角色認同是對一個人具有男子氣或女子氣的知覺和信念。性別角色偏愛是對于個體性別角色相聯系的活動和態(tài)度的個人喜愛。林林的表現都體現了他的性別角色偏愛,即更偏愛女性的角色。11、最小變化法產生的測量誤差,不包括()。A、疲勞B、練習C、期待D、成熟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最小變化法(極限法)產生的誤差包括疲勞、練習、期待、習慣。12、青少年消極心境體驗較高的階段是在()。A、初中階段B、高中階段C、學齡階段D、小學階段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青少年的積極心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而消極心境則呈現出倒U型趨勢,主要在高中階段,學生消極心境的體驗較高。13、英國學者斯皮爾曼提出了能力因素的()A、獨立因素說B、二因素說C、群因素說D、智力多元理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斯皮爾曼根據人們完成智力作業(yè)時成績的相關程度,提出能力由兩種因素組成: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和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14、皮亞杰在關于遺傳和環(huán)境的爭論上屬于()。A、環(huán)境決定論B、遺傳決定論C、共同決定論D、相互作用論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可以稱為創(chuàng)造的年華(creativeage)的時期是A、成年早期B、青少年期C、成年中期D、成年后期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盡管每個年齡階段的個體都會創(chuàng)造出新穎、有價值的產品,但總的來說,成年中期是創(chuàng)造的黃金時期,是成就最多的年齡階段。因此本題選C。16、下面表述中從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關注“內部學習動機”的是A、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C、好知者不如樂之者D、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論語》中的“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關注的是內部學習動機。具體來說,“好之”是想要取得成績、成就,這個過程并不一定是令人愉悅的,“樂之”則強調學習者喜歡學習、享受學習,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內部學習動機。17、某位學生最近一段時間及時完成作業(yè),老師告訴他放學后不必再留在教室里完成作業(yè)了,此后該生繼續(xù)按時完成作業(yè),這時該生受到了A、正強化B、負強化C、正懲罰D、負懲罰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斯金納將強化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強化,一種負強化。正強化是通過施加正強化物提高行為反應概率的強化,負強化是通過減免負強化物提高行為反應概率的強化。同樣懲罰也分為兩種,正懲罰和負懲罰,正懲罰是通過施加負強化物降低行為反應概率的懲罰,負懲罰是通過減免正強化物降低行為反應概率的懲罰。因此本題選B。18、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是指人格具有()A、獨特性B、穩(wěn)定性C、整體性D、功能性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人格的特征是:獨特性、穩(wěn)定性、整體性、功能性和社會性。穩(wěn)定性指人格是多種因素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人格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此題為穩(wěn)定性的表現。19、縱向設計和橫斷設計的共同缺陷是()A、費時B、易丟失樣本C、存在世代效應D、成本大、費用高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縱向設計和橫斷設計的理解和掌握。橫斷設計的缺點是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即看不到同一個體在發(fā)展上的連續(xù)性;年齡和出生年代兩因素不能區(qū)分;取樣復雜??v向設計的缺點是由于要追蹤被試,整個研究持續(xù)的時間較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加入許多新的無關變量;人力、物力有時也花費較大;被試流失嚴重;反復測量可能導致被試厭倦;有同層人效應;限制新技術的使用。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缺點是存在世代效應,橫斷設計同一時間的不同年齡被試有世代效應;而縱向設計的同一被試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也存在了世代效應。20、當實驗出現了“霍桑效應”時,應采取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是()。A、雙盲法B、恒定法C、等組匹配法D、拉丁方設計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實驗者效應和要求者特征會影響實驗結果,是實驗中需要控制的額外變量,可以通過排除法的雙盲實驗來加以排除。讓實驗者和被試都不知道實驗的目的和內容,也不知道哪些被試接受哪種實驗條件,就可以排除因雙方的期望與附和所產生的額外變量。當出現“霍桑效應”時,應采用雙盲實驗。21、由于基因的傳遞,每個孩子都繼承父母的某些遺傳特征,下列都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是()A、性別、容貌、智力B、膚色、眼睛的顏色、頭發(fā)顏色C、性別、個性、氣質D、智力、個性、氣質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遺傳的掌握程度。我們的生物特征都是遺傳的,某些心理特征也是遺傳的,如氣質。但智力、個性等心理特點更多地受后天學習的影響。22、由上圖可知A、音響不僅受聲強的影響,也受聲音頻率的影響B(tài)、音響僅受聲強的影響,不受聲音頻率的影響C、音響不受聲強的影響,僅受聲音頻率的影響D、音響不受聲強的影響,也不受聲音頻率的影響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從等響曲線看,音響不僅受聲強的影響,也受聲音頻率的影響。因此本題選A。23、事件相關電位的縮寫是A、PETB、fMRIC、MEGD、ERPs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正電子放射層掃描術的英文全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簡稱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英文全稱是“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簡寫稱fMRI。腦磁圖的英文全稱是“magnetoencephaiography”,簡稱MEGo事件相關單位的英文全稱是“eventrelatedpotentials”,簡稱ERPs。因此本題選D。24、轉盤閃爍方法用來考察A、臨界閃爍頻率B、聯覺現象C、似動現象D、誘動現象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臨界閃爍頻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圓盤在光源前旋轉來測定的,這種方法稱為轉盤閃爍方法。因此本題選A。25、在對一組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時,一位評分者采用的是分數評估,另一位評分者采用的是等級評估,如果想考察兩位評估者的評定一致性程度,適合的統(tǒng)計量是()。A、皮爾遜積差相關B、斯皮爾曼等級相關C、肯德爾W系數D、肯德爾u系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要求計算相關的兩個變量都是連續(xù)正態(tài)分布的變量??系聽杦系數和肯德爾U系數均是考察多列等級變量相關的,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可以考察兩列等級變量間的相關,本題中可以將第一位評估者的評估也轉換為等級,再計算斯皮爾曼等級相關。26、一位老師用氣質類型量表對班上的學生進行測驗,根據所測結果,將學生分為四種氣質類型,他想用一種統(tǒng)計圖來表現不同氣質類型的分布,合適的形式是A、直方圖B、柱狀圖C、次數多邊形圖D、散點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氣質類型屬分類變量,分類變量的頻數分布宜用柱狀圖來表示。選項中直方圖和次數多邊形圖都是用來表示連續(xù)變量的頻次分布的。散點圖主要用于表示雙變量分布。27、小學階段的兒童的數字記憶廣度()A、遠低于成人B、遠高于成人C、略高于成人水平D、已經與成人水平接近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題?,F有600名初中一年級學生身高的次數分布的資料,學生的最低身高是139cm,最高身高是171cm,學生身高的數據被分成了11組,組間距為3cm,現知道每組學生的人數,已有所有學生身高的平均數。28、欲考查這些學生的身高是否符合正態(tài)分布,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χ2檢驗B、F檢驗C、t檢驗D、Z檢驗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使用χ2檢驗可對連續(xù)變量分布進行擬合度檢驗。因此本題應選A。29、在上面的檢驗中,其中有兩組被合并到其他組中,此時涉及的自由度是A、10B、9C、7D、6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卡方檢驗中自由度涉及兩個因素,一是調查中分類的項目數(本題中有9個,本來是11個,但是有2組合并到其他組了),二是計算理論次數時,用到的觀察數目的統(tǒng)計量數(本題中要用到平均數、標準差和總數,用平均數和標準差計算標準分數,用總數計算每組的理論人數)??ǚ綑z驗時自由度是上述兩個因素之差。因此,本題中卡方檢驗的自由度是6。故本題選D。30、問卷調查中,首先問“您是否結婚?”,如果回答是未婚,將跳過以下問題不問。如果回答是已婚,則進一步問“您是否有孩子?”設未婚概率為0.4,已婚中有孩子的概率為0.8,則訪問中回答有孩子的概率是A、0.6B、0.8C、0.48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概率的乘法法則。根據概率定理,兩個獨立事件同時出現的概率等于兩事件概率之積。在本題中,訪問中回答有孩子的概率應為已婚和有孩子兩個獨立事件之積,已婚的概率為1—0.4=0.6,已婚中有孩子的概率為0.8,則已婚且有孩子的概率為0.6×0.8=0.48。31、用統(tǒng)計量估計參數時,當多個樣本的統(tǒng)計量與參數的差值的平均數是0時,說明該統(tǒng)計量具有A、無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用統(tǒng)計量估計總體參數一定會有誤差,不可能恰恰相同。因此,好的估計量應該是一個無偏估計量,即用多個樣本的統(tǒng)計量作為總體參數的估計值,其偏差的平均數為0。因此本題選A。32、事件相關電位的縮寫是A、PETB、fMRIC、MEGD、ERPs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正電子放射層掃描術的英文全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簡稱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英文全稱是“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簡寫稱fMRIo腦磁圖的英文全稱是“magnetoencephalography”,簡稱MEG。事件相關單位的英文全稱是“eventrelatedpotentials”,簡稱ERPs。因此本題選D。33、根據真分數理論,信度系數與效度系數的關系為A、二者恒等B、效度系數大于或等于信度系數C、信度系數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數D、信度系數的平方根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數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根據信度和效度的定義,可知rxy2=SV2/Sx2,rxx=ST2/Sx2,又因為,ST2=SV2+SI2,故可推知rxy≤。由此可知信度系數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數的最高限度。因此本題選D。34、使用某個測驗對某個群體進行施測,之后將測驗題目按照奇數題目和偶數題目分成了兩部分,經過計算得知所有被試在兩半測驗上得分的變異數相等,被試在兩半測驗上得分的相關系數為0.60,那么該測驗的信度值是A、0.60B、0.30C、0.75D、0.90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中對信度的估計方法是分半信度。被試在兩半測驗中得分的相關系數只是半個測驗的信度,當被試在兩半測驗上得分的變異數相等時,可以使用斯皮爾曼一布朗公式加以校正從而計算整個測驗的信度系數。該公式是:rxx=2rhh/(1+rhh)。rxx是整個測驗的信度值,rhh為兩半分數間的相關系數。經過計算,該測驗的信度值是0.75。因此本題應選C。35、提出“試誤說”學習理論的心理學家是()。A、斯金納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魯納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6、理想的評價量表是一種制作()的直接方法A、稱名量表B、順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評價量表又稱“評比量表”,是對提出的問題以兩種對立的態(tài)度為兩端點,在兩端點中間按程度順序排列不同的態(tài)度。由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態(tài)度表現。評價量表用不同的數值來代表某種態(tài)度,目的是將非數量化的問題加以量化,而不是用抽象的數值隨意排列。理想的評價量表是一種等距量表,也是制作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37、在信號檢測論中,P(y/SN)指()A、正確否定率B、虛報率C、漏報率D、擊中率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8、在正態(tài)總體中隨機抽取樣本,若總體方差σ2未知,則樣本平均數的分布為()A、正態(tài)分布B、χ2分布C、t分布D、F分布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區(qū)間估計的把握程度。總體方差σ2未知時,用樣本的無偏方差(Sn-12)作為總體方差的估計值實現對總體平均數μ的估計。因為在總體方差未知時,樣本平均數的分布為t分布,故應查t值表。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39、下列選項中,將明暗和陰影作為重要線索的知覺是()。(2015年)A、形狀知覺B、大小知覺C、深度知覺D、顏色知覺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深度知覺的物理線索有:物體的遮擋、光亮和陰影的分布、空氣透視、線條透視。40、“語言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沃爾夫(Wholf)提出的這一假設被稱為()。(2015年)A、語言相對假設B、語言生成性假設C、語言概括性假設D、語言交互假設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沃爾夫假說也叫語言相對假說??佳行睦韺W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4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人們在明暗變化的邊界上,常常在亮區(qū)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qū)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這可以用()來解釋。A、視覺對比B、側抑制C、明暗對比D、視覺適應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由于相鄰細胞間存在側抑制的現象,來自明暗交界處的亮區(qū)一側的抑制大于來自暗區(qū)一側的抑制,因而暗區(qū)的邊界顯得更暗,同樣道理,亮區(qū)的邊界顯得更亮。這種重要的視覺現象被稱為馬赫帶。2、“心不在焉,則黑白在前而不見,擂鼓在側而不聞”,說明人的心理活動過程離不開()。A、感知B、記憶C、注意D、思維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林賽和諾曼(Lindsay&Norman)將自下而上加工稱為A、數據驅動加工B、概念驅動加工C、整體加工D、局部加工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林賽和諾曼(Lindsay&Norman,1977)將自下而上加工稱為數據驅動加工(Data-DrivenProcessing),將自上而下加工稱作概念驅動加工(Conceptually-Driven.Processing)。因此本題選A。4、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的思維過程是A、分析B、綜合C、抽象D、概括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分析是指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綜合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特征、各種屬性結合起來,了解它們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種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特征和屬性,舍棄其個別特征和屬性的過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對事物概括的認識。因此本題選A。5、上題中的研究可以說明,短時記憶存在的編碼方式是A、聽覺編碼B、視覺編碼C、命題編碼D、表象編碼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語音相似性影響了回憶的效果,說明聽覺編碼是短時記憶的一種編碼方式。因此本題選A。6、“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體現了知覺的()。A、選擇性B、整體性C、理解性D、恒常性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7、研究語言產生的單位的方法是A、句法分析B、語義分析C、語誤分析D、語用分析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研究語言產生的單位主要是通過語誤分析進行的。人們常常把語言產生過程中發(fā)生錯誤的單位當做語言產生的單位。因此本題選C。8、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他擺脫的動機沖突是A、雙趨沖突B、雙避沖突C、趨避沖突D、多重趨避沖突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米是人所需要的,但是獲得米的時候可能要“折腰”,這是人所不情愿的,因此這里涉及的是趨避沖突。故本題選C。9、關于遺忘的()考慮到了個體的需要、欲望、動機、情緒在記憶中的作用A、衰退說B、干擾說C、壓抑說D、提取失敗說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壓抑說認為,遺忘是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了,記憶也就能恢復。壓抑說考慮到了個體的需要、欲望、動機、情緒等在記憶中的作用,這是前面兩種理論所沒有涉及的。因此,盡管它沒有實驗材料的支持,也仍然是值得重視的一種理論。10、言語聽覺中樞是()。A、布洛卡區(qū)B、角回C、杏仁核D、威爾尼克區(qū)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1、有時,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這種現象是A、社會干擾B、社會惰化C、從眾D、去個性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社會干擾是指他人在場是工作績效降低的現象。社會惰化是指人們一起工作時工作績效降低的現象。因此本題選B。12、阿德勒認為人格發(fā)展的基本動力是A、克服自卑,追求卓越B、自我實現C、無意識D、解決心理危機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阿德勒最有代表性的概念是“自卑情結”。阿德勒強調克服自卑、尋求卓越是人格發(fā)展的基本動機。因此本題選A。13、小Q是一個不關心時事政治的人,但如果她喜歡的作家對某個焦點事件發(fā)表了評論,她也會認為這個事件值得關注。根據凱爾曼的態(tài)度形成理論,小Q對待該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是哪個階段()。A、服從B、認同C、內化D、接納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這個題考查態(tài)度的形成。凱爾曼的態(tài)度形成理論認為態(tài)度形成有三個階段:①服從。這可能是出于主體的意愿,不知不覺地模仿;也可能是受到群體規(guī)范的壓力,從而產生服從行為。②同化。態(tài)度不再是表面的改變,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觀點、信念、行為或新的信息,這一階段已經與所要形成的態(tài)度相接近,但沒有同自已的全部態(tài)度體系相融合。③內化。內心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新的觀點、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已經納入了自己的價值體系之內,成為自己態(tài)度體系中的一部分,比較穩(wěn)固,也不太容易改變。本題中的小Q原本對新聞不感興趣,但同化了喜歡的作家的態(tài)度。14、研究者從2010年起連續(xù)三年對某一小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入學的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了調查,了解閱讀興趣隨年級升高的變化情況。該設計屬于A、橫斷設計B、縱向設計C、聚合交叉設計D、微觀發(fā)生設計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設計思想是在()圖式中分段進行()。A、橫斷設計縱向設計B、雙生子設計橫斷設計C、縱向設計橫斷設計D、縱向設計雙生子設計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聚合交叉設計是將縱向設計和橫斷設計綜合在一起的一種研究方法。它的基本設計思想是在縱向設計圖式中分段進行橫斷設計,這樣取長補短,保留縱向設計和橫斷設計的優(yōu)點,克服其缺點,既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總體情況,也可以從縱向發(fā)展的角度了解兒童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各種心理變化以及社會歷史因素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影響。16、試圖探索遺傳、環(huán)境對個體發(fā)展影響的最佳設計類型是A、橫斷設計B、縱向設計C、聚合交叉設計D、雙生子設計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雙生子設計即比較兩類雙胞胎(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在某一特質或行為上的相似性,可了解遺傳、環(huán)境對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完整研究這兩種雙生子,可以看出不同環(huán)境對相同基因的影響,或者相同環(huán)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現。因此本題選D。17、李老師想做一個實驗,他把主試叫過來和他們說了一大堆實驗中的要求,卻沒有說實驗目的;在實驗中,主試也不告訴參與者他們實驗的真正目的。這種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是()。A、隨機實驗B、雙盲實驗C、恒定法D、排除法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B、C、D三項都是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雙盲實驗是主、被試都不知道實驗的目的;恒定法是控制額外變量保持不變;排除法是在實驗中排除額外變量,使其不致混入實驗的方法。18、條件反射建立后,無條件刺激和條件刺激不再配對出現,條件反射逐漸消退,但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之間的聯結并沒有在神經系統(tǒng)中消失,能夠對此證實的現象是A、條件反射的泛化B、條件反射的分化C、高級條件作用D、條件反射的自發(fā)恢復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條件反射消退后過一點時間突然呈現條件刺激,條件反射會再次發(fā)生,這被稱之為條件反射的自發(fā)恢復,證實了條件刺激與條件反射的聯結在神經系統(tǒng)中仍然存在。19、一個教師看到一個羞怯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了,便對他大加表揚,該生以后也能夠積極回答問題了。該教師采用的技術是A、正強化B、負強化C、懲罰D、消退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正強化是指當個體做出某種反應后對他施加正強化物,負強化是指當個體做出某種反應后對他撤出負強化物。因此本題選A。20、可以對數據直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的量表是()。A、命名B、順序C、等距D、等比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等比量表能夠直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21、下面不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的是A、合作學習B、認知學徒制C、基于問題的學習D、結構化教學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建構主義可以簡單劃分為認知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兩大取向,前者強調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互動,后者強調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合作學習和認知學徒制是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基于問題的學習是基于認知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結構化教學屬于傳統(tǒng)的講授法的教學模式。因此本題選D。22、出版《心理物理學基礎》的論文,并對恒定刺激法提出新的見解的心理學家是()。A、費希納B、馮特C、艾賓浩斯D、繆勒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繆勒于1978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學基礎》的論文,對恒定刺激法提出新的見解,并附有實驗數據。根據下表所示的實驗設計方案,回答下列題。23、這種設計屬于A、被試間設計B、混合設計C、ABBA設計D、拉丁方設計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從表中可知,本實驗中有兩種處理方式,兩種處理方式的排列方式是ABBA,BAAB。該種設計方法被稱為ABBA法。因此本題選C。24、采用這種設計可控制的主要額外變量是A、順序誤差B、期望誤差C、實驗者效應D、動作誤差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ABBA法主要用來控制順序誤差。因此本題選A。25、該實驗的實驗測量次數是A、2次B、4次C、8次D、32次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從表中可知,該實驗中共有4名被試,2個實驗因素,共進行了8次實驗測量。因此本題選C。26、弗洛伊德認為代表著道德標準和人類生活的高級方向的人格結構是()A、意識B、本我C、自我D、超我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7、用極限法測定差別閾限時,在每次漸減系列試驗中,其閾限的上限值應取A、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間的中點B、第一次非負到負之間的中點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間的中點D、最后一次負到非負之間的中點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用極限法測定差別閾限時,在每次漸減系列試驗中,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間的中點是為差別閾限的上限,用Lu表示,第一次非負到負之間的終點為差別閾限的下限,用l1表示。在遞增系列中,最后一次負到非負之間的終點為差別閾限的下限,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間的中點為差別閾限的上限。因此本題選C。28、一歲以后,由于言語的產生和發(fā)展使嬰兒注意活動進入了更高的層次,即()A、隨意注意B、不隨意注意C、無意注意D、第二信號系統(tǒng)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兒童注意發(fā)展的了解和掌握。注意是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嬰兒出生后不久即具備無條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發(fā)展成兩種注意力——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歲以內的嬰兒以無意注意為主,1歲以后注意進入第二信號系統(tǒng)層次。2歲時能精確地、主動地聽故事,這個時期的嬰兒出現了有意注意的萌芽。但此時的有意注意,是短暫的,不穩(wěn)定的。在小學低年級,不隨意注意占有比較主要的地位。隨著年級的升高,兒童的隨意注意明顯得到發(fā)展。但在整個小學階段,他們的不隨意注意始終占主要地位。29、根據赫爾姆霍茨三針原理制成的儀器是A、霍瓦一多爾曼(Haward-Dolman)儀B、似動現象研究裝置C、動景器D、長度和面積估計器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霍瓦-多爾曼(Haward-Dolman)儀就是深度知覺儀,它是根據赫爾姆霍茨三針原理制成的。因此本題選A。30、達爾文等(Darwin,etal.,1972)使用部分報告法進行聲像記憶的研究與斯珀林(Sperling)采用部分報告法進行圖像記憶的研究表明A、聲像記憶的容量小于圖像記憶;聲像記憶的作用時間短于圖像記憶B、聲像記憶的容量大于圖像記憶;聲像記憶的作用時間長于圖像記憶C、聲像記憶的容量小于圖像記憶;聲像記憶的作用時間長于圖像記憶D、聲像記憶的容量大于圖像記憶;聲像記憶的作用時間短于圖像記憶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與斯珀林的實驗相比,達爾文等人實驗顯示聲像記憶有兩點不同于圖像記憶。其一,聲像記憶的容量小于圖像記憶。在聽覺的部分報告法實驗中,即時回憶的數量僅為5個左右的項目,而視覺實驗的相應數量為8~9個項目。其二,聲像記憶的作用時間可達4秒,比圖像記憶的幾百毫秒要長得多。因此本題選C。31、紅光和綠光以相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顏色和明度情況是A、紫光,兩種顏色的明度相加B、紫光,兩種顏色的明度相減C、黃光,兩種顏色的明度相加D、黃光,兩種顏色的明度相減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色光的混合,遵循顏色混合的加法原則。在加色法混合后產生的顏色其明度是增加的,等于混合色的明度之和。色光混合的基本公式如下(各種色光混合時比例均勻的情況):紅+綠=黃,紅+藍=紫,綠+藍=青,紅+綠+藍=白,紅+青=白,綠+紫=白,藍+黃=白。因此本題選C。32、有研究者以韋氏兒童智力測驗考察孤兒院中的兒童的智力水平是否比正常兒童低。已知韋氏兒童智力測驗常模的平均分是100,標準差是15。從孤兒院中隨機抽取81個兒童進行韋氏兒童智力測驗,得到的智商的平均分數是97。那么從上述數據可知A、孤兒院長大的兒童與正常兒童在智商上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距B、在0.05顯著性水平上,孤兒院長大的兒童的智商低于正常兒童的智商C、在0.01顯著性水平上,孤兒院長大的兒童的智商低于正常兒童的智商D、無法比較孤兒院長大的兒童的智商和正常兒童的智商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樣本與總體平均數差異的檢驗。首先可以求得樣本平均數分布的標準誤為15÷9=5/3。再根據公式計算智商97分對應的標準分數為:一1.8。本題涉及的是單側檢驗,單側檢驗0.05顯著性水平的臨界點是1.645,0.01顯著性水平的臨界點是2.33。因此本題應選B。33、認為老年人認知功能的減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無關信息所致是()的觀點A、感覺功能理論B、加工速度理論C、抑制理論D、工作記憶理論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抑制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抑制指的是主體的一個主動的壓抑過程,例如把與任務無關的信息從工作記憶中排除出去。抑制衰退理論由Hasher和Zacks提出,也稱抑制下降假說。該理論認為,抑制主要負責控制工作記憶并通過兩種機制實現:一是防止無關的信息進入工作記憶干擾有關信息的加工,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關的信息繼續(xù)留在工作記憶中,二者一起影響著有關信息的編碼和提取。隨著個體的衰老,這兩種抑制機制的效率逐漸下降,干擾因素更容易進入到工作記憶中,減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動效率,從而導致整個認知過程的衰退。34、奧蘇伯爾認為,學生原有的()是實現學習遷移的“最關鍵的因素”A、知識水平B、認知結構C、經驗水平D、學習動機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是奧蘇伯爾根據他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即同化理論)發(fā)展而來的。奧蘇伯爾認為遷移是有意義學習的必要成分。其中認知結構是遷移得以產生的重要中介。35、發(fā)現式教學方法的最大缺點是()。A、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B、導致學生機械學習C、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D、太耗費時間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6、階梯法與最小變化法的區(qū)別在于()A、它把增加和減少刺激強度的程序連續(xù)進行B、以間隔相等的小步變化C、將刺激按遞增或遞減系列的方式D、呈現一個標準刺激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階梯法的理解和掌握。階梯法是最小變化法的一個變式,它和最小變化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把增加和減少刺激強度的程序連續(xù)進行。當被試報告感覺不到開始呈現的刺激時,主試就按一定梯級來增加刺激強度;而當增加到被試感覺到了時,又按一定的梯級來減少刺激強度。實驗按這樣的順序繼續(xù)下去,直至達到一個先定的標準或先定的實驗次數為止。當這個實驗達到先定的標準或實驗次數時,求出各轉折點的平均數就是所求的閾限值。37、當你查到一個電話號碼剛要打電話時,有人叫你一聲,你抬頭打了個招呼,剛才記住的號碼忘了。這種記憶現象是()A、感覺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人美容院與心理咨詢師聯合心理美容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房屋買賣合同涉及產權登記及過戶流程
- 2025年度個人股份期權授予合同模板(科技初創(chuàng))
- 2025年度同出資合作經營人工智能教育平臺協(xié)議
- 2025年度茶葉品牌連鎖店加盟區(qū)域市場開發(fā)合同
- 2025年度醫(yī)療診所與保險公司合作意外傷害保險協(xié)議
- 2025年度戶外親子活動安全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消防安全責任免除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度企業(yè)內部退股操作細則協(xié)議書
- 娛樂場所裝修改造合同樣本
- 新版《醫(y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2024)培訓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2024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
-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同步練習(全冊)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裝圖集
- 寶石學基礎全套課件
- 手術風險及醫(yī)療意外險告知流程
- 綜合實踐活動六年級下冊 飲料與健康課件 (共16張PPT)
- 數量金融的概況和歷史課件
- 專業(yè)醫(yī)院lovo常用文件產品介紹customer presentation
- 叉車日常使用狀況點檢記錄表(日常檢查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