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人鼻腸管的留置與維護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T/CNAS20-2021
基
本
要
求
置
管0
維
護
拔
管
并發(fā)癥預防及處置HEALTHY術
語
和
定
義010203040506術
語
和
定
義一種由鼻腔插入,經(jīng)咽部、食管、胃,置入十二指腸或空腸,用于腸內營養(yǎng)輸注的管道。常使用的鼻腸管有螺旋型鼻腸管、三腔喂養(yǎng)管和液囊空腸導管。鼻胃管-口胃管胃造口管十二指腸管1.1鼻腸管
nasointestinal-空腸造口管鼻空腸管1.2螺旋型鼻腸管一種頭端具有液囊結構的空腸導管與一根特制
的導管組合成的鼻腸管。一種具有喂養(yǎng)腔、吸引腔及壓力調節(jié)腔的鼻腸管。一種頭端具有螺旋型結構的鼻腸管。1.4液囊空腸導管1.3三腔喂養(yǎng)管基
本
要
求03留置期間,應按規(guī)范頻
率觀察患者的病情、管
道固定與通暢情況、有
無導管移位、脫出及其
他并發(fā)癥,做好記錄。01操作前應評估患者的
意識狀態(tài)、病情、吞
咽功能、口鼻腔情況、
胃腸功能及配合程度。04一般情況下,應依
據(jù)鼻腸管使用說明
書建議的導管使用期限更換。02置管前,應與患者
和/或家屬溝通,確認已知情同意。
基本要求03
置
管3.1.1測量鼻尖—耳垂—劍突下緣的長度,在距離導管頭端該長度處標注第一記號,在距離第一記號25cm處和50cm
處標注第二、第三記號。3.1.2按留置胃管法將導管插入至第一記號處,并確定導管進入胃腔內。3.1.3向導管內注入20ml生理鹽水,將導絲撤出25cm,繼續(xù)插入導管至第二記號處。3.1.4在導管外露距鼻部40cm
處,將其固定于同側耳垂部,使管道保持自然彎曲、松弛狀態(tài)。3.1
螺旋型鼻腸管置管3.1.5觀察導管外露刻度變化,等待導管隨胃腸蠕動向空腸移動。3.1.6當導管第三記號處到達鼻部時,抽取消化液,檢測pH值>7,初步判
斷導管已通過幽門。3.1.7選擇皮膚完好部位,順應導管自然弧度固定導管(見附錄A)。3.1.8協(xié)助拍攝X光片,確認導管頭端已通過幽門到達預期位置,撤出導絲。3.1
螺
旋
型
鼻
腸
管
置
管Cnaun
to
m
Tot
Kn0123
5
1011121314r
Acid
Neutral
Alkali3.1.9標注導管置入長度和日期。Full
SpectrumPH
Scale圖1-4組聲下鼻腸管在四個區(qū)域處顯影情況屬1為食營入口區(qū),圖2為支n-
胃實區(qū),圖3為十二指涵畢年,當4為十二指腸水平部;白色滑頭所涂為鼻腸學固定方法適用情況操作方法人字型+
高舉平臺法彝部皮膚完好時.查看鼻部皮膚完好。.用酒精棉片擦拭固定處皮膚。3.取7cm×3cm膠布一條,從3cm端向對側剪開至2/3處,呈人字型。將
校布未剪開端貼于鼻部,剪開的兩段膠布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方向
自上而下纏繞導管。4.另取一條5cm×3cm膠布,將導管順勢以高舉平臺法固定于同側耳重
或面煩。螺形固定法+
高舉平臺法鼻部皮膚損傷時.查看鼻部皮膚損傷情況。p.選取導管固定部位,用酒精棉片擦拭皮膚。3.取兩條15cm×2cm的膠布,在每條膠布兩個長邊近中線處分別剪出
深0.5cm、長2cm的缺口。將一條膠布缺口處纏繞粘貼導管,膠布兩端
向上粘貼于兩側面順。另一條膠布缺口處以反方向纏繞粘貼導管,膠
布兩端向下粘貼于口居兩例。4.另取一條5cm×3cm膠布,將導管順勢以高舉平臺法固定于同側耳重
成面煩。3.1
螺旋型鼻腸管置管附
錄A(資料性)鼻腸管固定方法3.2.1測量鼻尖—耳垂—劍突下緣的長度,在距離導管頭端該長度處標注第一記號,在距離第一記號45cm
處標注第二記號。3.2.2按留置胃管法將導管插入至第一記號處,并確定導管進入胃腔內。3.2.3
經(jīng)空腸腔向胃內注入空氣,注氣量為每公斤體重10ml,最多不超
過500
ml。3.2.4協(xié)助患者取右側90°臥位3
.
2
三
腔
喂
養(yǎng)
管
置
管3.2.5左右輕捻導管隨吸氣向前推送至第二記號,抽取消化液,檢測pH
值>7,初步判斷導管已通過幽門。3.2.6選擇皮膚完好部位,順應導管自然弧度固定導管(見附錄A)。3.2.7協(xié)助拍攝X光片,確認導管頭端已通過幽門到達預期位置,撤出導絲。3.2.8標注導管置入長度、日期。3
.
2
三
腔
喂
養(yǎng)
管
置
管3.3.1測量鼻尖—耳垂—劍突下緣的長度,在距離導管頭端該長度處標注記號。3.3.2按下列步驟排氣:a)
取注射器抽吸3ml生理鹽水;b)經(jīng)空腸導管末端紅色開口注入1ml
生理鹽水;c)
保持空腸導管及前端液囊垂直向下,使液囊下端為液體,上端為氣體;d)抽盡液囊內氣體及液體3.3.3按留置胃管法將導管插入至記號處,確定導管進入胃腔內。3.3.4將胃管端固定于鼻部。3.3.5空腸導管末端紅色開口端接注射器注入1.5~2ml
生理鹽水。3.3液囊空腸導管置管3.3.7觀察空腸導管外露刻度變化,等待其隨胃腸蠕動向空腸移動。3.3.8當外露導管進入鼻部20~30cm
時,抽取消化液,檢測pH
值>7,初步判斷導管已通過幽門。3.3.9選擇皮膚完好部位,順應導管自然弧度固定導管(見附錄A)。3.3.10協(xié)助拍攝X
光片,確認空腸導管頭端已通過幽門到達預期位置。3.3.11抽出液囊內液體和氣體。3.3.12標注導管置入長度、日期圖
1
經(jīng)酸部X
射線片證實,可直接看到液壹到達的位置,保證
空腸導管在空腸中3.3.6在空腸導管外露距鼻部20~30cm
處將其固定于同側耳垂部,使管道保持自然彎曲、松弛狀態(tài)撤出導絲。3.3液囊空腸導管置管維
護喂養(yǎng)前后、注藥前后及導管夾閉時間超過24h
時,均應進行沖管。12持續(xù)喂養(yǎng)時,宜每4h脈沖式?jīng)_管一次。宜使用20~30ml
生理鹽水、滅菌
注射用水或溫開水進行脈沖式?jīng)_管。34應在喂養(yǎng)結束沖管后蓋保護帽。4.維
護拔
管5
.拔管1拔管前,用20~30ml溫開水沖管,再注入空氣
10
ml,關閉導管末端。2戴清潔手套,囑患者屏住呼吸,拔除
導管。4清潔鼻腔,檢查鼻
腔黏膜完整性。3檢查導管
是否完整。并發(fā)癥預防及處置應每日觀察鼻黏膜及鼻部皮膚情況。更換膠布時,宜用溫水濕潤膠布,待
松動后再去除。03出現(xiàn)皮膚、黏膜損傷時,宜用生理鹽
水清潔,遵醫(yī)囑給予外用藥物。6.1皮膚、黏膜損傷6.2.1宜使用腸內營養(yǎng)配方制劑進行喂養(yǎng)。6.2.2注入固態(tài)藥物時,應充分研磨、溶解后再注入。6.2.3發(fā)生導管堵塞時,可使用三通連接導管,兩個端口分別連接10
ml
空注射器和
抽有10
ml
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通過旋轉三通閥門反復向外抽吸,遵醫(yī)囑使用藥物疏通。禁止直接插入導絲疏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民航大學《公路施工技術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定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司法文書寫作與法律文獻檢索》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經(jīng)貿職業(yè)學院《專業(yè)考察(設計公司、實訓基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油氣成藏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植物景觀設計考察專題研究
- 天津科技大學《財務會計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威海海洋職業(yè)學院《給排水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電子商務管理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臨床醫(yī)學整合案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T 29531-2013泵的振動測量與評價方法
- VSM(價值流圖中文)課件
-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日間手術管理信息化實踐與發(fā)展
- 有源、無源濾波器實驗報告
- SWOT分析法很全面課件
- 供應室手工清洗操作流程課件
- 消防應急疏散演練人員簽到表(標準通用版)
- 數(shù)據(jù)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系統(tǒng)DCIM整體方案
- 核電站入廠安全培訓課件
- 漢字構字的基本原理和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 圍術期過敏反應診治的專家共識(全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