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十章中藥常識與基礎(chǔ)理論
中藥:我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
藥物。
中藥學:研究中藥基礎(chǔ)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
臨床應(yīng)用以及相關(guān)知識的一門學科。
第一節(jié)中藥的品種、產(chǎn)地與采制貯存
?掌握:中藥炮制的目的,道地藥材含義。
熟悉:確定道地藥材的依據(jù),炮制方法中水飛、炙的含義。
一、炮制:指藥物在應(yīng)用和制成劑型前,根據(jù)用藥目的、藥材自身特
點以及貯存、配方和制劑的要求,對藥材進行加工處理的方法。
炮制的目的:①增效;②減毒;③糾性;④保質(zhì)量;⑤矯臭味。
二、道地藥材:是指歷史悠久,品種優(yōu)良,栽培(養(yǎng)殖)加工合理,
產(chǎn)量宏豐、療效顯著、具有明顯地域特色,且質(zhì)量優(yōu)于其他產(chǎn)地的中
藥材。
判定道地藥材的重要依據(jù)是臨床療效。
三、水飛:將不溶于水的藥材粉碎后,加水共研,借藥物在水中的沉
降性質(zhì)不同制取極細粉末的方法。
四、炙:用液體輔料(酒、蜂蜜、醋、姜汁、鹽水)與藥物拌炒的炮
制方法。
第二節(jié)中藥的性能
?掌握:中藥性能包括的內(nèi)容;四氣、五味、歸經(jīng)、升降浮沉、毒性
的含義,五味作用特點。
熟悉:四氣、歸經(jīng)、升降浮沉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影響升降浮沉與
毒性的主要因素。
一、四氣的含義一一指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反映藥
物影響人體寒熱變化以及陰陽盛衰的作用性質(zhì),中藥的重要性能之一。
確定依據(jù)一一由藥物作用于人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反應(yīng)和所獲得的不同
療效而總結(jié)出來,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zhì)是相對而言。
陽熱證一一用寒涼藥;陰寒證一一用溫熱藥
二、五味的含義一一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
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除五種基本滋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
習慣上淡附于甘,澀附于酸;止匕外,香氣還附于辛味。故仍稱“五味”。
1.辛味①辛散:辛味能發(fā)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
發(fā)散表邪的作用,治療表證。
②辛行:辛味能促進氣血運行,故有行氣、行血的作用,治療氣血
阻滯證;
2.甘味能補一一補虛;能和一一和中、調(diào)和藥味;能緩一一緩急
止痛、緩和藥性2
3.酸味: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可用于正虛無邪之滑脫不禁諸證。此
外,酸味藥還常具有生津、開胃、消食、安蛔等作用。
附:澀味:與酸味作用相似,有收斂固澀作用。
4.苦味:能泄、能燥。①苦泄一一通泄大便,治療便秘。降泄氣逆,
治療咳喘、嘔吐等。清泄火熱,治療火熱證。
②苦燥一一燥濕作用,治療濕證。如苦溫藥,苦溫燥濕,用于寒濕證;
苦寒藥,苦寒燥濕,用于濕熱證。
5.咸味:能下一一軟堅瀉下;能軟一一軟堅散結(jié)。
①咸下:有瀉下的作用,治療便秘。②咸軟:咸味有軟堅散結(jié)的作用,
治療爆癰、瘦瘤、痕積聚等。
6.淡味:能滲、能利一一即有滲利水濕的作用。用于水濕內(nèi)停所致
的水腫、小便不利等。
三、歸經(jīng)一一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一或某些部位的選擇性作用。是表
示藥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圍的一種性能。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影響因素:①炮制②配伍
四、升降浮沉一一是表示藥物作用趨向的一種性能。
升,即上升,表示作用趨向于上;降,即下達降逆,趨向于下;浮,
即向外發(fā)散,趨向于外;沉,即向內(nèi)收斂,趨向于內(nèi)。
五、毒性一一指藥物對機體的傷害性,是反映藥物安全程度的一種性
能。藥物毒性的有無、大小主要取決于用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毒性分級:大毒、有毒、小毒。堅持“有毒
觀念、無毒用藥”原則。不良反應(yīng):藥物對人體產(chǎn)生的副作用或毒性。
第三節(jié)中藥的應(yīng)用
?掌握:中藥七情的含義;影響中藥用量的因素。
熟悉:中藥用量的含義,七情配伍關(guān)系的臨床意義,中藥的用藥禁忌
包括的主要內(nèi)容。
一、七情
是單行及其余六種配伍關(guān)系的總稱。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
相殺、相惡、相反七個方面。
1.單行:兩味藥配伍后,各自獨行其是,互不影響臨床效應(yīng)。如神
曲與連翹。
2.相須:性能功效類似的藥物配合應(yīng)用,可增強某種或某幾種治療
效應(yīng)。
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種共性的藥物配合,以一味藥物為主,另一
味藥物為輔,輔藥能提高主藥的療效。
4.相畏:一味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降低或消除。
5.相殺:一味藥物能消除另一味藥物的毒副作用。
6.相惡:一味藥物的某種或某幾種治療作用會被另一種藥物削弱或
消除。屬于配伍禁忌。
7.相反:兩藥合用后,能增強原有的毒副作用,或產(chǎn)生新的毒副作
用。屬于配伍禁忌。3
二、中藥用量——指單味藥物臨床應(yīng)用時的劑量。換算:1市兩=30克;
1錢=3克;1分=0.3克;1厘=0.03克。
影響因素:藥物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應(yīng)用方面(應(yīng)用形式、用藥目的、
配伍、劑型);患者方面:(年齡、體質(zhì)、病勢等);三因制宜。
三、用藥禁忌一一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病證的藥食禁忌、服藥
時的飲食禁忌。附:“十八反”、“十九畏”歌訣
“十八反歌”最早見于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簍
貝藪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p>
“十九畏”歌訣首見于明?劉純《醫(yī)經(jīng)小學》:“硫黃原是火中精,樸
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
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
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第一節(jié)、解表藥
?掌握:麻黃、桂枝、生姜、荊芥、薄荷、桑葉、菊花、柴胡、升麻
了解:紫蘇、白芷、細辛、牛茅子、淡豆豉
一、含義:凡以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解表藥。
二、性能功效
1.本類藥物辛散輕揚,主入肺經(jīng),偏行肌表,有促進肌體發(fā)汗,使
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從而達到治愈表證,防止疾病傳變的目的。
即《內(nèi)經(jīng)》所謂:“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
2.部分藥兼有止咳、利尿退腫、透疹、止痛等作用。
三、適應(yīng)范圍
1.主要用治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無汗或有汗不暢、脈浮之外
感表證。
2.部分藥尚可用于咳喘、水腫、麻疹、風疹、風濕痹痛等證。
四、配伍原則:使用解表藥必須根據(jù)四時氣候變化及患者體質(zhì)不同
而恰當選擇、配伍用藥。
1.除針對外感風寒、風熱表邪不同,相應(yīng)選擇長于發(fā)散風寒或風熱
的藥物外,還要與祛暑、化濕、潤燥藥配伍。
2.體虛兼外感,還須分別與補氣、助陽、滋陰、養(yǎng)血等補虛藥配伍,
以扶正解表。
五、使用注意
1.使用發(fā)汗力強的解表藥時,用量不宜過大,以免耗傷陽氣,損及
津液,造成“亡陽”、“傷陰”的弊端。
2.表虛自汗、陰虛盜汗以及瘡瘍?nèi)站?、淋病、失血者,雖有表證,
也應(yīng)慎用。
3.多為辛散之品,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fā)而降低藥效。
六、分類:根據(jù)解表藥藥性及臨床應(yīng)用不同,分為發(fā)散風寒藥及發(fā)散
風熱藥兩類。4
一、發(fā)散風寒藥
功效(使用注意)主治
?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腫1.風寒表證(發(fā)汗解表要藥,
尤宜外感風寒表實證)2.咳嗽氣喘(肺氣壅遏喘咳要藥)3.風水水腫
(體虛汗出、頭痛失眠者不宜用)
?桂枝發(fā)汗解表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血熱出血忌用;孕婦慎用)
1.風寒表證(表實無汗、表虛有汗)2.寒凝血滯諸痛證3.脾腎陽虛水
腫
紫蘇發(fā)汗解表行氣1.風寒表證(兼氣滯,咳喘痰多)2.脾胃氣滯,胸
悶嘔吐
?生姜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熱盛陰虧者不宜用)1.風
寒表證2.胃寒嘔吐(嘔家圣藥)3.肺寒咳嗽
?荊芥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1.外感表證(發(fā)散風寒藥中藥性最
平和之品)2.風疹、麻疹、皮膚瘙癢3.出血證
白芷祛風解表通鼻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1.風寒表證頭痛
鼻塞2.鼻淵3.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陽明經(jīng)要藥)4.帶下證
細辛祛風解表通鼻竅止痛溫肺止咳1.風寒表證鼻塞頭痛2.鼻淵
3.頭痛,牙痛,風濕痹痛4.肺寒咳喘
(1—3克,有小毒,反藜蘆)
二、發(fā)散風熱藥
?薄荷發(fā)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1.風熱表證,溫病
衛(wèi)分證2.風熱頭痛目赤多淚咽喉腫痛3.麻疹風疹瘙癢4.肝郁氣滯
(后下。體虛多汗不宜用)
牛茅子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咽透疹1.風熱表證,溫病衛(wèi)分證2.
咽喉腫痛瘡癰,瘁腮3.麻疹
(脾虛便澹慎用)
?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肺清肝明目平抑肝陽1.風熱表證,溫病
衛(wèi)分證2.肺熱、燥咳咳嗽3.肝熱目赤腫痛昏花4.肝陽上亢眩暈
?菊花疏散風熱清肺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清熱解毒1.風熱表
證,溫病衛(wèi)分證2.肝熱目赤腫痛昏花3.肝陽上亢眩暈4.瘡癰腫毒
?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1.表證發(fā)熱,少陽證往來寒熱
(要藥)2.肝郁氣滯證3.氣虛下陷臟器脫垂
(解表退熱生用;疏肝理氣醋炙用)
?升麻解表退熱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1.表證發(fā)熱2.麻疹3.
咽喉腫痛,溫毒發(fā)斑等熱毒證4.氣虛下陷臟器脫垂
淡豆豉解表除煩1.外感表證2.熱病煩悶5
第二節(jié)、清熱藥
掌握:石膏、知母、桅子、黃苓、黃連、黃柏、龍膽、金銀花、連
翹、生地黃、赤芍、牡丹皮
了解:蘆根、淡竹葉、玄參、水牛角、青蒿
一、含義:凡以清泄里熱為主要作用,治療里熱證的藥物,稱為清
熱藥。
二、性能功效:味多苦,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清熱燥濕、清熱涼
血、清熱解毒及清虛熱等功效。
三、適應(yīng)范圍:里熱證,如臟腑熱證,濕熱證,血分熱證,熱毒證
等里實熱證及虛熱證。
四、分類
由于發(fā)病原因不一,病情發(fā)展變化的階段不同,以及患者體質(zhì)的差異,
里熱證既有氣分與血分之分,又有實熱與虛熱之異。因此,就有多
種類型的臨床表現(xiàn)。針對熱證的不同類型,并根據(jù)藥物的功效,將清
熱藥分為以下五類:
1.清熱瀉火藥,功能清氣分熱,用于高熱煩渴等氣分實熱證;
2.清熱燥濕藥,功能清熱燥濕,用于瀉痢、黃疸等濕熱病證;
3.清熱涼血藥,功能清解營分、血分熱邪,用于吐螞發(fā)斑等血分實
熱證;
4.清熱解毒藥,功能清解熱毒,用于癰腫瘡瘍等熱毒熾盛的病證;
5.清虛熱藥,能清虛熱、退骨蒸。用于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
發(fā)熱、骨蒸勞熱等證。
五、配伍原則:選擇用藥。依據(jù)兼證適當配伍。
六、使用注意
1.寒涼傷陽,易傷脾胃,用量不宜太大,凡脾虛食少便澹者慎用;
2.陰盛格陽、真寒假熱之證,忌用清熱藥。
一、清熱瀉火藥
一、功效:以清泄氣分邪熱及臟腑熱邪為主。
二、適應(yīng)范圍
1.溫熱病邪入氣分而見高熱、口渴、汗出、煩躁、甚或神昏槽語,
脈象洪大等氣分實熱證。
2.臟腑實熱證。
三、使用注意:虛寒證者慎用或忌用。6
?石膏辛、甘,大寒,歸肺胃經(jīng)。生用一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清肺
胃熱1.溫熱病氣分實熱證(要藥)2.肺熱咳喘,胃火牙痛
(15-30克,打碎先煎虛寒證忌用)煨用-收濕斂瘡生肌止血3.潰
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
?知母清熱瀉火清肺養(yǎng)陰潤燥清胃熱生津止渴滋養(yǎng)腎陰1.溫熱
病氣分實熱證2.肺熱咳嗽燥咳3.胃熱津傷口渴消渴4.腎陰虛證
(脾虛便澹,虛寒證不宜用)
?桅子清熱瀉火清心熱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清熱解毒1.溫熱病
氣分實熱證及心熱內(nèi)擾失眠2.濕熱黃疸3.血熱出血證4.熱毒瘡瘍
(脾虛便澹,虛寒證不宜用)
蘆根清熱瀉火清胃生津止渴祛痰排膿利尿1.溫熱病氣分實熱證
或表熱煩渴2.胃熱口渴嘔吐3.肺熱咳嗽,肺癰吐膿4.熱淋澀痛
淡竹葉清熱除煩利尿1.溫熱病氣分實熱證或表熱煩渴2.心火亢
盛口瘡尿赤
二、清熱燥濕藥
一、性能功效: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有清熱燥濕的
功效,并能清熱瀉火、清熱解毒。
二、適應(yīng)范圍主要用于濕熱證及實熱證、熱毒證。如:
①濕溫或暑濕;②脾胃濕熱;③肝膽濕熱;④大腸濕熱瀉??;⑤膀胱
濕熱淋證;⑥濕熱帶下;⑦濕疹、濕瘡;⑧臟腑實熱證及熱毒證。
三、使用注意
寒涼傷陽,苦燥傷陰,故一般用量不宜過大;脾胃虛寒,津傷陰虧者
當慎用。
?黃苓清熱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熱安胎1.濕溫
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2.肺熱咳嗽、少陽證往來寒熱
(虛寒證忌用)3.熱毒瘡癰4.血熱出血證5.胎熱不安
?黃連清熱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1.胃腸濕熱濕熱瀉痢、嘔吐
(濕熱瀉痢要藥)2.心火亢盛,胃火牙痛胃熱嘔吐
(脾胃虛弱、陰虛津傷者忌用)3.瘡癰疔瘡4.外治濕疹濕瘡耳內(nèi)
拜腫
?黃柏清熱燥濕清熱瀉火退虛熱清熱解毒(脾虛腹瀉者忌用)1.
濕熱帶下淋證瀉痢黃疸2.腎陰虛證3.瘡癰腫痛
?龍膽清熱燥濕瀉肝膽火(脾胃虛寒者忌用)1.濕熱黃疸陰腫
陰癢帶下濕疹瘙癢2.肝膽實熱證驚風抽搐
三、清熱解毒藥
一、功效及適應(yīng)證:
清熱解毒為主要作用,主要適用于熱毒證。外科瘡瘍、溫熱病以及其
他火熱熾盛者
二、使用注意:性味苦寒,中病即止,不宜久服,以免損傷脾胃。7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1.癰腫疔瘡(一切內(nèi)癰外癰之要藥)、
溫熱病熱入營血、痢疾2.溫病初起衛(wèi)分證及風熱表證
(氣血虛,瘡癰膿清稀者慎用)
?連翹清熱解毒瀉心火消腫散結(jié)疏散風熱1.癰腫瘡毒,爆疣痰
核(瘡家圣藥)、溫熱病熱入營血2.溫病初起衛(wèi)分證及風熱表證
(氣血虛,瘡癰膿清稀者慎用)
四、清熱涼血藥
一、功效及適應(yīng)證
具有清解營分、血分熱邪的作用。用于溫熱病營分、血分等實熱證及
內(nèi)科雜病血熱出血證。
二、使用注意
部分藥物滋膩,濕盛便澹者慎用;兼能活血化瘀的藥物,孕婦慎用或
忌用。
?生地黃清熱涼血止血養(yǎng)陰生津1.溫熱病營血分證及陰虛內(nèi)熱
證(清熱涼血、止血要藥)2.血熱出血證及溫熱病出血發(fā)斑
(脾虛濕滯,腹脹便澹者慎用)3.消渴病及津傷便秘
玄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解毒散結(jié)滋腎陰養(yǎng)胃陰1.溫熱病營血分
證2.咽喉腫痛爆疣癰腫瘡毒3.腎陰虛證,消渴病
(虛寒證及脾虛便澹者不宜用;反藜蘆)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退虛熱(月經(jīng)過多慎用,孕婦忌用)
1.溫熱病血分熱證2.血瘀證3.陰虛內(nèi)熱證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孕婦、血虛者慎用)1.溫熱病血分熱
證2.血瘀證
水牛角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涼血止血(虛寒證忌用)1.溫熱病營
血分證2.血熱出血證
五、清虛熱藥
功效及適應(yīng)證:以清虛熱、退骨蒸為主要功效。用于虛熱證。肝腎陰
虛,虛熱內(nèi)生或溫熱病后期,余熱未盡而津液耗傷所致。
青蒿退虛熱解暑熱截瘧(不宜久煎,脾虛腹瀉者不宜使用)1.
陰虛內(nèi)熱證2.暑熱證3.瘧疾
第三節(jié)、瀉下藥
掌握:大黃、芒硝
一、含義:凡以瀉下通便為主要功效,治療大便秘結(jié),里實積滯證
的藥物,稱為瀉下藥。
二、性能功效8
主歸大腸經(jīng),沉降。峻下逐水藥多有毒。本類藥物主要作用是瀉下通
便,以排除胃腸積滯、燥屎及有害物質(zhì)(毒、瘀蟲等);或清熱瀉
火,使實熱壅滯之邪通過瀉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腫,使水濕停飲隨從
大小便排除,達到祛除停飲,消退水腫的目的。
三、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不通,胃腸積滯,水飲停聚,實熱內(nèi)
結(jié)等里實積滯證。
四、分類:根據(jù)瀉下藥的作用特點及主治病證不同,分為攻下藥、
潤下藥及峻下逐水藥三類。
五、配伍原則:常配伍理氣藥同用。再據(jù)不同病因病機,予以相應(yīng)配
伍。
六、使用注意
1.攻下藥、峻下逐水藥,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傷正氣及脾
胃,故年老休虛、脾胃虛弱者當慎用;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經(jīng)期應(yīng)當忌用。
2.使用峻下逐水藥,要嚴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確保用藥安全。
一、攻下藥
一、性能功效:多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大腸經(jīng)。具有較強
的瀉下通便作用,并能清熱瀉火。
二、適應(yīng)范圍
1.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燥屎堅結(jié)及實熱積滯之證。
2.具有較強清熱瀉火作用的攻下藥,又可用于臟腑實熱、火熱上炎
引起的熱病高熱神昏、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以及血熱迫
血妄行的上部出血證。上述病證,無論有無便秘,應(yīng)用本類藥物,以
清除實熱,或?qū)嵯滦?,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p>
3.此外,對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飲食積滯,瀉而不暢之證,可
適當配用本類起藥物,以攻逐積滯,消除病因。對腸道寄生蟲病,本
類藥與驅(qū)蟲藥同用,可促進蟲體的排出。
?大黃瀉下通便攻下積滯瀉火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濕
八執(zhí)、、
1.便秘及其他胃腸積滯證(要藥,尤宜熱結(jié)便秘)2.臟腑火熱上炎證
及熱毒瘡瘍,燒燙傷3.血熱出血證4.瘀血諸證5.濕熱黃疸,淋證
(瀉下攻積宜生用,不宜久煎,或開水泡服?;钛司浦擞谩L撟C、
孕婦忌用;經(jīng)期、哺乳期婦女慎用)
?芒硝軟堅瀉下清熱消腫(溫開水溶化后服用)1.積滯便秘(實
熱積滯,大便燥結(jié)者尤宜)2.咽痛,口瘡,瘡癰
第四節(jié)、祛風濕藥
掌握:獨活、桑寄生
一、含義:凡以祛風濕為主要功效,治療風濕痹證的藥物,稱祛風
濕藥。
二、功效:祛風濕,祛除留滯于經(jīng)絡(luò)、肌肉、骨節(jié)的風濕邪氣。大多
兼止痛功效,部分藥物還分別具有通經(jīng)絡(luò)、補肝腎強筋骨等作用。9
三、適應(yīng)范圍
《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適用于風寒濕
邪所致的肌肉、經(jīng)絡(luò)、筋骨、關(guān)節(jié)等處疼痛、酸楚、重著、麻木
和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腫大甚至變形等。以及頭項強痛、牙痛、外傷疼痛;
中風偏癱;痹證日久,肝腎不足證。
四、分類:根據(jù)藥性、功效特點分為祛風濕散寒藥、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三類。
五、配伍原則:根據(jù)痹證的類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
作適當?shù)倪x擇和相應(yīng)的配伍。
六、使用注意
1.藥性溫燥的藥物,易耗傷陰血,故陰血虧虛者慎用。
2.為服用方便,可作酒劑或丸、散劑服用。酒劑還能增強祛風濕藥
的功效。
一、祛風濕散寒藥
一、性能功效:祛風濕、散寒為主要作用,多辛苦溫。
二、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風濕痹痛,遇寒加重或兼寒象者。若配伍清
熱藥同用,亦可用于風濕熱痹。
三、使用注意:陰虛血虧及火熱亢盛者,不宜使用。
?獨活祛風濕止痛發(fā)散風寒1.風寒濕痹(廣泛用治各種痹證疼痛,
屬下部寒濕者為宜)2.風寒挾濕表證
三、祛風濕強筋骨藥
一、性能功效:多苦甘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
骨等作用。
二、適應(yīng)范圍:主要用于風濕日久,疼痛不止,腰膝酸軟疼痛。亦
可用于腎虛腰痛、骨痿及中風后遺半身不遂等證。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1.風濕痹日久筋骨痿軟無力
2.肝腎不足所致的筋骨不健,崩漏,胎動不安
第五節(jié)、化濕藥
掌握:蕾香、厚樸、蒼術(shù)
一、含義
凡氣味芳香,性偏溫燥,以化濕運脾為主要功效,治療濕濁中阻證的
藥物,稱為化濕藥。又稱芳香化濕藥。
二、性能功效
味多辛苦,氣香,性溫燥。主歸脾胃經(jīng)。能醒脾化濕,溫燥之藥可燥
濕健脾。10
三、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濕濁中阻之證。脫腹脹滿、嘔吐泛酸、便澹、
食少體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膩。
四、配伍原則:常與行氣藥配伍。寒濕中阻者,配溫里藥;濕熱中
阻,配清熱燥濕藥等;脾虛濕阻,配補氣健脾藥。
五、使用注意
1.多屬辛溫香燥之品,易耗氣傷陰,故氣陰虧虛及血虛津傷者慎用。
2.多含揮發(fā)油,入煎劑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療效。
?廣蕾香化濕解表止嘔1.濕濁阻中證(芳化濕濁要藥)2.外感風
寒表證3.嘔吐
?厚樸燥濕行氣平喘1.濕濁阻中證,脫腹脹滿2.胃腸氣滯證(消
除脹滿要藥)3.肺氣壅逆之喘咳
(辛苦溫燥,易耗氣傷津,氣虛津虧者及孕婦慎用)
?蒼術(shù)燥濕健脾祛風濕解表1.濕濁阻中證2.風濕痹證3.風寒挾
濕表證
(苦溫燥烈,陰虛內(nèi)熱、多汗者忌用)
第六節(jié)、利水滲濕藥
掌握:茯苓、澤瀉、車前子、茵陳了解:豬苓、木通
一、含義: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濕為主要作用,治療水濕病證的
藥物,稱利水滲濕藥。
二、性能功效:味多甘淡,主歸腎、膀胱、小腸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
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
二、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淋證、黃疸、泄瀉、痰飲、
帶下、濕痹、濕溫、濕瘡等水濕病證。
四、配伍原則:針對水濕病證分別選藥,并對不同病機作適當配伍。
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故常與行氣藥配伍,以提高療效。
五、使用注意:易耗傷津液,陰液虧虛、腎虛遺精遺尿者慎用或忌
用。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1.水腫及水濕所致多種病證
(寒熱虛實各種水腫,利水滲濕要藥)2.脾虛證3.心神不寧證
(虛寒精滑者忌用)
豬苓利水滲濕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多種水濕病證
?澤瀉利水滲濕泄熱1.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多種水濕病證2.
濕熱淋證,帶下
?車前子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包煎)1.濕熱
淋證2.水腫,泄瀉3.肝熱目疾4.熱痰咳嗽
木通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經(jīng)下乳1.濕熱淋證,水腫2.口舌生瘡,
心煩尿赤3.經(jīng)閉乳少
茵陳利膽退黃清利濕熱1.黃疸(為治黃疸要藥)2.濕溫、濕疹、
濕瘡11
第七節(jié)、溫里藥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了解:吳茱萸、花椒
一、含義
凡以溫里祛寒為主要功效,治療里寒證的藥物,稱為溫里藥,又叫祛
寒藥。
二、性能功效
多味辛,性溫熱,以其散溫通、偏走臟腑而能溫里散寒止痛,個別藥
還能助陽、回陽。少數(shù)藥物有毒。藥物因其主要歸經(jīng)之不同而奏多
種效用。主入脾胃經(jīng)者,能溫中散寒止痛;主入肺經(jīng)者,能溫肺化飲;
其入肝經(jīng)者,能溫肝散寒止痛;其主入腎經(jīng)者,能溫腎助陽;其主
入心腎兩經(jīng)者,能溫陽通脈,或能回陽救逆。
三、適應(yīng)范圍:主治里寒實證、陽虛證、亡陽證。包括:
①脾胃受寒或脾胃虛寒證;②肺寒痰飲證;③肝經(jīng)受寒證;④腎
陽不足證;⑤心腎陽虛證;⑥亡陽厥逆證。
四、配伍原則
應(yīng)根據(jù)不同證候作適當配伍。若外寒內(nèi)侵,表寒未解者,須配辛溫解
表藥用;寒凝經(jīng)脈、氣滯血瘀者,須配行氣活血藥用;寒濕內(nèi)阻者,
宜配芳香化濕或溫燥去濕藥用;脾腎陽虛者,宜配溫補脾腎藥用;氣
虛欲脫者,宜配大補元氣藥用。
五、使用注意:藥物多辛熱燥烈,易動火耗陰,凡實熱證、陰虛火
旺、津血虧虛者忌用;孕婦及氣候炎熱時慎用。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1.亡陽證(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2.陽虛諸證3.寒凝疼痛
(有毒,內(nèi)服炮制品。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辛
熱燥烈,助火傷陰,熱證、陰虛陽亢、孕婦忌用。
不宜與半夏、瓜簍、貝母、白藪、白及同用)
?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1.脾胃受寒證、脾胃虛寒證
(溫暖中焦主藥)2.亡陽證3.寒飲咳喘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1.腎脾心陽虛證(命門火衰要
藥)2.寒凝疼痛癥3.寒凝血瘀證
(1-4.5克,后下或煽服。辛熱燥烈,傷陰動血,忌用于陰虛火旺、
血熱出血者,孕婦慎用。反赤石脂)
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燥濕止瀉1.寒滯肝脈諸痛證(肝寒氣滯
諸痛要藥)2.胃寒嘔吐3.虛寒泄瀉
(有小毒,1.5-4.5克,陰虛有熱忌用)
花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1.中寒腹痛,寒濕吐瀉2.蟲積腹痛,濕疹,
陰癢)12
第八節(jié)、理氣藥
掌握:陳皮、枳實、木香、香附了解:川楝子、大腹皮
一、含義:凡以疏理氣機為主要作用,治療氣滯或氣逆證的藥物,
稱為理氣藥,又叫行氣藥。行氣作用強者又稱破氣藥。
二、性能功效主治:多辛苦溫而芳香。辛能行散,苦能疏泄,芳香
能走竄,性溫能通行,故有疏理調(diào)暢氣機的作用。主歸脾、胃、肝、
肺
經(jīng),故有理氣健脾、疏肝解郁、理氣寬胸、行氣止痛、破氣散結(jié)等不
同功效。主要用治脾胃氣滯證,肝郁氣滯證,肺氣壅滯證。
三、配伍原則:使用本類藥物,須根據(jù)病證和病機的不同,選擇和配
伍相應(yīng)的藥物。
四、使用注意:本類藥物性多辛溫香燥,易耗氣傷陰,故氣陰不足
者、孕婦慎用。多含揮發(fā)油,故入湯劑不宜久煎。
?陳皮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1.脾胃氣滯證(寒濕阻中氣滯最宜)2.
濕痰、寒痰咳嗽(治痰要藥)
?枳實破氣消痞化痰消積1.胃腸氣滯證2.痰阻氣滯,胸痹
?木香行氣止痛1.脾胃氣滯證(行氣止痛要藥、濕熱瀉痢里急后重
要藥)2.瀉痢里急后重3.腹痛脅痛黃疸
(生用行氣力強,煨用行氣力緩止瀉)
?香附疏肝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1.肝郁氣滯證(疏肝解郁止痛要藥)2.月經(jīng)
不調(diào),痛經(jīng),乳房脹痛(婦科理氣調(diào)經(jīng)止痛要藥)
川楝子行氣止痛殺蟲療癬苦寒,有毒。1.宜肝郁化火諸痛證2.蛔
蟲證,頭癬
大腹皮行氣寬中利水消腫1.胃腸氣滯證2.水腫,小便不利
第九節(jié)、消食藥
掌握:山楂了解:麥芽、神曲、萊服子
一、含義:凡以消化食積為主要作用,治療飲食積滯證的藥物,稱
為消食藥。
二、性能功效:多味甘性平,主歸脾胃經(jīng),功能消化飲食積滯、開
胃和中。
三、適應(yīng)范圍:主要用治飲食積滯證。
四、配伍原則:常配伍行氣寬中藥同用。另根據(jù)不同病因適當配伍。
?山楂消食化積活血散瘀1.油膩肉食積滯要藥2.瘀滯腹痛,產(chǎn)后
惡露不盡(脾胃虛弱無積滯者或胃酸分泌過多慎用)
麥芽消食化積回乳消脹1?米面薯芋食滯證2.斷乳、乳房脹痛(授
乳期婦女不宜用)
神曲消食化積飲食積滯證兼表證尤宜
萊服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食積氣滯,脫腹脹滿,咳喘痰多,胸悶
食少13
第十節(jié)、驅(qū)蟲藥
掌握:檳榔
一、含義:凡以驅(qū)除或毒殺人體腸道寄生蟲為主要作用,治療蟲證
的藥物,稱為驅(qū)蟲藥。
二、性能功效: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腸經(jīng),對人體內(nèi)的寄生蟲,
特別是腸道內(nèi)寄生蟲,有毒殺、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體外。
三、適應(yīng)范圍: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蛻蟲病、絳蟲病等。
四、配伍原則:應(yīng)根據(jù)寄生蟲的種類及病人的體質(zhì)強弱、證情緩急,
選用適宜的驅(qū)蟲藥物,并據(jù)不同兼證而適當配伍。
五、使用注意
1.驅(qū)蟲藥一般應(yīng)在空腹時服用,使藥物充分作用于蟲體而保證療效;
2.無瀉下作用的驅(qū)蟲藥,應(yīng)加服瀉下藥物,以促進蟲體的排出;
3.應(yīng)用毒性較大的驅(qū)蟲藥,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損傷正
氣,同時孕婦、年老體弱者亦當慎用;
4.對發(fā)熱或腹痛劇烈者,暫時不宜驅(qū)蟲,待癥狀緩解后,再施用驅(qū)
蟲藥。
?檳榔驅(qū)蟲行氣消積利水1.多種腸道寄生蟲證(長于殺絳蟲)
2.食積氣滯瀉痢后重3.水腫腳氣腫痛
(脾虛便?;驓馓撓孪菡呒捎茫?/p>
第十一節(jié)、止血藥
掌握:小薊、三七、白及了解:大薊、白茅根、側(cè)柏葉、茜草、棕
相1炭、艾葉
一、含義:凡以制止體內(nèi)外出血為主要作用,治療出血證的藥物,
稱止血藥。
二、功效: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藥性有寒、溫、散、斂之異,所以
其具體作用又有涼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斂止血、溫經(jīng)止血的區(qū)別。
三、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內(nèi)外出血病證,如咯血、咳血、蚓血、吐血、
便血、尿血、崩漏、紫瘢以及外傷出血等。
四、配伍方法
止血藥物的應(yīng)用,必須根據(jù)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選擇藥性相宜的
止血藥,并進行必要的配伍。如血熱妄行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陰降
火,滋陰潛陽的藥物,并配伍清熱瀉火、清熱涼血之品;陰虛火旺,
陰虛陽亢而出血者,宜配伍行氣活血藥;若虛寒性出血,應(yīng)選溫經(jīng)止
血藥,收斂止血藥,并配伍益氣健脾溫陽之品;若出血過多,氣隨血
脫者,則須急投大補元氣之藥以益氣固脫。
五、使用注意
1.涼血止血藥,收斂止血藥,易涼遏戀邪留瘀,出血兼有瘀血者不
宜單獨使用。14
2.止血藥前人經(jīng)驗多炒炭后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苦、澀,可
加強止血之效。但也有少數(shù)以生品止血效更好者。止血藥是否炒炭入
藥,不可一概而論,應(yīng)當根據(jù)藥性和病證的性質(zhì),以能否提高止血效
果為準則。
?小薊涼血止血解毒消癰利尿通淋1.血熱出血證(善治尿血、血
淋)2.熱毒癰腫
大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1.血熱出血證2.熱毒癰腫
側(cè)柏葉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發(fā)烏發(fā)收斂止血(為治各種出血證
之要藥)
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1.血熱出血證2.淋證水腫黃疸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止痛1.各種內(nèi)外出血證尤以有瘀滯者為宜2.
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傷科要藥)
茜草涼血化瘀止血通經(jīng)1.血熱挾瘀出血證2.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
風濕痹痛
?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1.內(nèi)外諸出血證(收斂止血要藥)2.癰腫,
手足皴裂,水火燙傷
棕桐炭收斂止血(收斂止血要藥。多用于崩漏)
艾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安胎1.虛寒出血尤宜崩漏(溫經(jīng)止血要藥)
2.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胎動不安
第十二節(jié)、活血化瘀藥
掌握:川茸、郁金、丹參、牛膝、紅花、桃仁了解:益母草
一、含義:凡以活血化瘀為主要作用,用治血瘀證的藥物,稱活血
化瘀藥?;钛饔幂^強者,稱破血藥。
二、性能功效
味多辛、苦,主歸肝、心經(jīng)。促進血行,消散瘀血,并通過活血化瘀
作用,而產(chǎn)生止痛、調(diào)經(jīng)、破血消51,療傷消腫、活血消癰等作用。
三、適應(yīng)范圍
主治范圍廣,遍及內(nèi)、婦、外、傷各科。如內(nèi)科之胸、腹、頭諸痛而
痛如針刺,痛處固定者,體內(nèi)之痕積聚;中風后半身不遂,肢體
麻木;關(guān)節(jié)痹痛日久;血證之出血色紫,夾有血塊;外傷科之跌撲損
傷,瘀腫疼痛,癰腫瘡瘍等。凡一切瘀血阻滯之證,均可用之。
四、配伍方法:除根據(jù)各類藥物的不同特點加以選擇應(yīng)用外,還需
針對病因及兼證做適當配伍?!皻庑袆t血行”,故常與理氣藥配伍同用。
五、使用注意:易耗血動血,對月經(jīng)過多,血虛經(jīng)閉者慎用;破血
藥孕婦忌用。
?川茸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痛1.氣滯血瘀痛證(婦科調(diào)經(jīng)要
藥)2.頭痛,風濕痹痛(頭痛要藥)
(溫燥升散,肝陽上亢、陰虛火旺頭痛者慎用,孕婦忌用)
?郁金活血行氣止痛清心熱利膽退黃涼血1.氣滯血瘀的痛證2.
熱病神昏癲癇3.濕熱黃疸4.吐血Iffi血等出血證
(性寒)(孕婦忌用)15
?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安神(孕婦慎用。反藜蘆)1.血瘀諸
證2.瘡瘍腫毒3.熱病煩躁神昏及雜病心悸心眠等
?牛膝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引火(血)下行利水通淋(性善下
行、孕婦忌用)
1.瘀血阻滯的經(jīng)閉痛經(jīng)經(jīng)行腹痛跌打傷痛2.腰膝酸痛下肢痿軟
3.頭痛眩暈吐血螞血4.淋證水腫小便不利
?紅花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活血化斑1.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
腹痛痼積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3.瘀滯斑疹色暗
(孕婦忌用。有出血傾向者不宜多用)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1.多種血瘀證2.腸燥便秘3.肺癰腸癰
益母草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消腫1.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經(jīng)行不暢產(chǎn)后瘀滯
腹痛惡露不盡2.水腫小便不利(宜治水瘀互阻的水腫)
莪術(shù)破血祛瘀行氣止痛1.氣滯血瘀所致的;1痼積聚,經(jīng)閉,心腹
瘀痛2.食積脫腹脹痛
三棱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三棱偏于破血,莪術(shù)偏于破氣
第十三節(jié)、化痰藥
掌握:半夏、川貝母了解:桔梗、竹茹、前胡
一、含義:凡能祛痰或消痰為主要作用,治療痰證的藥用,稱化痰
藥。
二、適應(yīng)范圍
痰者,既是病理產(chǎn)物,又是致病因素,“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所以
痰證復雜;如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竅之昏厥、癲癇;痰
蒙清陽之眩暈;肝風夾痰之中風、驚厥;痰阻經(jīng)絡(luò)之肢體麻木,半身
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結(jié)之痕瘍、瘦瘤;痰凝肌內(nèi),流注骨節(jié)之陰
疽流注等,皆可用化痰藥治之。
三、分類:根據(jù)痰的性質(zhì),分為寒痰、熱痰、燥痰、濕痰,化痰藥分
為溫化寒痰、清化熱痰、潤燥化痰、燥濕化痰。
四、配伍原則:常配伍健脾燥濕藥,理氣藥同用。
五、使用注意:某些溫燥之性強烈的刺激性化痰藥,凡痰屬熱痰、
燥痰及有吐血、咯血傾向者,宜忌用或慎用。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外用消腫止痛(性溫,有毒,炮制后內(nèi)
服用。陰虛燥咳、血證及孕婦慎用。反烏頭)。
1.濕痰寒痰證(為治濕痰要藥)2.嘔吐(止嘔要藥,尤宜于胃寒、
痰飲嘔吐)3.癰疽腫毒毒蛇咬傷等
桔梗祛痰止咳宣肺利咽排膿(用量過大易致惡心、嘔吐)1.肺
氣不宣的咳嗽痰多2.咽喉腫痛失音3.肺癰咳吐膿痰
?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消痰散結(jié)(反烏頭)1.肺虛勞嗽、
陰虛久咳有痰2.痕疣瘦瘤、乳癰肺癰
竹茹清熱化痰清胃止嘔1.肺熱咳嗽痰火心煩不眠2.胃熱嘔吐(熱
性嘔逆要藥)
前胡降氣化痰疏散風熱1.痰熱咳喘2.風熱咳嗽16
第十四節(jié)、止咳平喘藥
掌握:苦杏仁、紫蘇子
一、含義:以制止或減輕咳嗽、喘息為主要作用,治療咳喘證的藥
物,稱止咳平喘藥。
二、功效
止咳平喘之理有宣肺、清肺、潤肺、降肺、瀉肺、斂肺及化痰之別。
藥物有的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則兼而有之。
三、適應(yīng)范圍:咳喘之證。病情復雜,有外感內(nèi)傷之別,寒熱虛實
之異。
四、配伍原則:咳嗽每多夾痰,痰阻易引發(fā)咳喘,故化痰藥、止咳
平喘藥常配伍同用。
五、使用注意:應(yīng)控制有毒藥物的用量,注意用法。
?苦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1.多種咳喘證(降肺、宣肺,為治咳
喘要藥)2.腸燥便秘(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嬰兒慎用)
?紫蘇子止咳平喘潤腸通便1.咳喘痰多(降肺,止咳喘。尤宜于
痰濁阻肺而致者)2.腸燥便秘
第十五節(jié)、安神藥
掌握:酸棗仁、朱砂、龍骨了解:柏子仁、首烏藤、遠志
一、含義:凡以寧心安神為主要作用,治療心神不寧病證的藥物,
稱為安神藥。
二、功效、主治及分類
主要用于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健忘、多夢
植物種子類藥質(zhì)潤滋養(yǎng),多有養(yǎng)心安神作用,宜于心神不寧虛證;礦
石、貝殼類藥物,質(zhì)重沉降,多有重鎮(zhèn)安神作用,宜于心神不寧實證。
三、配伍原則
安神藥的應(yīng)用,須根據(jù)不同的病因、病機,選擇適宜的安神藥,并進
行相應(yīng)的配伍。如心火亢盛者,當配伍清心降火藥物;痰熱擾心者,
當配伍化痰、清熱藥物;肝陽上亢者,當配伍平肝潛陽藥物;血瘀氣
滯者,當配伍活血化瘀藥物。至于驚風、癲狂等證,多以化痰開竅或
平肝息風藥物為主,本類藥物多作輔助之品。
四、使用注意
1.礦石類安神藥,不宜長期服用;如做丸、散服,須酌情配伍養(yǎng)胃
健脾之品;入煎劑服宜打碎久煎。
2.部分藥物具有毒性,當控制用量,以防中毒。17
?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收斂止汗1.心悸失眠(養(yǎng)心安神要藥)2.體虛多
汗
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便澹及多痰者慎用)1.心悸失眠2.
腸燥便秘
首烏藤養(yǎng)心安神祛風通絡(luò)1.心神不寧,虛煩不眠2.血虛身痛,風
濕痹痛
遠志寧心安神化痰開竅祛痰止咳消癰散腫1.心神不寧之失眠健
忘2.痰阻心竅癲癇3.痰多咳嗽4.癰疽瘡毒
(有胃炎及胃潰瘍者慎用)
?朱砂鎮(zhèn)心安神清熱解毒1.心神不寧之心悸失眠,驚風,癲癇(鎮(zhèn)
驚、清心火,宜于心火亢盛致)2.瘡癰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入丸散,0.1-0.5克,有毒,內(nèi)服不可過量或持續(xù)服用,以防汞中毒;
忌火燧)
?龍骨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1.心神不寧驚癇癲狂2.肝陽
上亢眩暈3.滑脫諸證(收斂固澀宜殿用,其余生用)
第十六節(jié)、平肝潛陽藥
掌握:石決明、牡蠣、代赭石
一、含義:凡能平抑或潛鎮(zhèn)肝陽,主要用治肝陽上亢病證的藥物,
稱平肝潛陽藥。
二、功效:多為質(zhì)重之介類或礦石類藥物,具有平肝潛陽或平抑肝
陽之功效,以及清肝熱、安心神等作用。
三、適應(yīng)范圍
1.主要用治肝陽上亢之頭暈?zāi)垦?、頭痛、耳鳴和肝火上攻之面紅目
赤、頭痛頭昏、煩躁易怒等證。
2.其次,常與息風止痙藥配伍,治療肝風內(nèi)動痙攣抽搐;與安神藥
配伍,治療浮陽上擾之煩躁不眠。
四、配伍原則:多配伍滋養(yǎng)腎陰的藥物同用。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1.肝陽上亢頭暈?zāi)垦#闆龈?、?zhèn)肝
之要藥)2.目赤腫痛視物昏花
(打碎先煎。平肝、清肝生用,外用點眼宜燧用)
?牡蠣平肝潛陽軟堅散結(jié)收斂固澀1.肝陽上亢頭暈?zāi)垦?.痰核
嗦疣瘤瘦積聚3.滑脫諸證
(打碎先煎。收斂固澀煨用,其余生用)
?代赭石平肝潛陽降逆止嘔降氣平喘涼血止血1.肝陽上亢頭
暈?zāi)垦?.嘔吐呃逆(重鎮(zhèn)降逆要藥)3.氣逆喘息4.血熱出血
(打碎先煎。止血煨用。孕婦慎用。含微量碑,不宜長期服用)
第十七節(jié)、息風止痙藥
掌握:羚羊角、牛黃、鉤藤、天麻了解:地龍、珍珠18
一、含義:凡以平息肝風、制止痙攣抽搐為主要作用,治療肝風內(nèi)動
證的藥物,稱息風止痙藥。
二、適應(yīng)范圍
1.溫熱病極動風、肝陽化風及血虛生風等所致之眩暈欲仆、項強肢
顫、痙攣抽搐證;或用治風痰上擾之癲癇、驚風抽搐;或用治風毒
侵襲引動內(nèi)風之破傷風角弓反張等。
2.部分藥物還兼有平肝潛陽、清瀉肝火等作用,亦可用治肝上亢頭
暈?zāi)垦<案位鹕瞎ツ砍?、頭昏等癥。
三、配伍原則:肝陽上亢所致者,常與平肝潛陽藥配伍;熱極生風
者,常配清熱瀉火、解毒藥;破傷風,常與祛風藥同用。
四、使用注意:虛風內(nèi)動者以養(yǎng)陰血為主,不宜單純使用;脾虛慢
驚風,不宜選寒涼的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息風止痙平肝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研粉服,每次0.3-0.6
克)
1.肝風內(nèi)動證(要藥,尤熱極生風所致)2.肝陽上亢證3.肝火頭痛肝
熱目疾4.溫熱病壯熱神昏熱毒發(fā)斑
?牛黃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入丸散,每次0.15-0.35克。
孕婦慎用)
1.溫熱病熱極生風及小兒肝熱驚風等肝風內(nèi)動證2.溫熱病熱入心包、
中風、癲癇等閉證神昏3.咽喉腫痛、癰疽疔毒等熱毒壅滯證
?鉤藤息風止痙清熱平肝(入煎劑后下)1.肝風內(nèi)動痙攣抽搐
(小兒高熱驚風)2.頭痛眩暈
?天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通絡(luò)止痛1.肝風內(nèi)動(性平,寒熱虛實
皆可配伍)2.肝陽上亢眩暈頭痛(要藥)3.中風偏癱,風濕痹痛
地龍清熱息風止痙通經(jīng)活絡(luò)平喘利尿1.高熱驚風癲狂2.氣虛
血滯半身不遂痹證4.肺熱哮喘5.小便不利或尿閉不通
珍珠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1.心神不寧2.驚風癲癇3.目
赤翳障4.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潰久不斂
(內(nèi)服入丸散用,0.1-0.3克)
第十八節(jié)、開竅藥
掌握:麝香了解:冰片
一、含義:凡具辛香走竄之性,以開通心竅,啟閉醒神為主要作用,
治療閉證神昏的藥物,稱開竅藥。
二、適應(yīng)范圍
主要用治溫病熱陷心包、痰濁蒙蔽清竅之神昏槽語;以及驚風、癲癇、
中風等卒然昏厥、痙攣抽搐等癥。
三、辨證用藥
神志昏迷有虛實之別,虛證即脫證,實證即閉證。脫證治當補虛固脫,
非本章藥物所宜;閉證治當通關(guān)開竅,醒神回蘇,宜用開竅藥。
然而閉證又有寒閉、熱閉之不同,面青、身涼、苔白、脈遲之寒閉,
須配伍溫里祛寒之品;面紅、身熱、苔黃、脈數(shù)之熱閉,配伍清熱解
毒之品。如閉證神昏兼驚厥抽搐者,還須配伍息風止痙藥物。19
四、使用注意
1.開竅藥辛香走竄,為救急、治標之品,且能耗傷正氣,故只宜暫
服,不可久用。
2.因本類藥物性質(zhì)辛香,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fā),內(nèi)服多不宜入煎劑,
多入丸散劑;多數(shù)藥物能興奮子宮,孕婦忌用。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1.閉證神昏(醒神回蘇要藥)
2.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胸痹3.瘡癰腫毒咽喉腫痛
(入丸散,每次0.03-0.1克。孕婦忌用)
?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消腫止痛(入丸散,每次0.03-0.1克。孕婦
慎用)1.閉證神昏2.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癰腫痛瘡癰燒燙傷
第十九節(jié)、補虛藥
掌握:人參、黃黃、白術(shù)、山藥、甘草、大棗、當歸、熟地黃、白芍、
麥冬、龜甲、補骨脂
了解:天冬、杜仲、鹿茸
一、含義:凡能補虛扶弱,調(diào)節(jié)人體氣血陰陽虛衰的病理偏向為主
要作用,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虛藥。
二、分類
各種原因?qū)е氯梭w氣血陰陽不足或虛衰,表現(xiàn)出氣虛、陽虛、血虛、
陰虛。補虛藥即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四類。
三、適應(yīng)范圍
1.補虛藥主治虛證。
2.若配伍祛邪藥,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氣虛弱而病邪未盡的證候,
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四、配伍原則
除應(yīng)根據(jù)虛證的不同類型選用相應(yīng)的補虛藥外,還應(yīng)充分重視人體氣、
血、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關(guān)系而同用配伍。
五、使用注意
1.不可誤補、濫補。
2.部分藥物滋膩,影響消化,不可過用。
3.如作湯劑,應(yīng)適當久煎。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等,以便保存
和服用。
一、補氣藥
一、含義:以補氣,糾正臟氣虛衰的病理偏向為主要作用,改善或
消除氣虛證的藥物,稱補氣藥。
二、功效及主治20
性味多甘溫或甘平,能補益臟腑之氣,分別能補脾氣、補肺氣、補心
氣、補腎氣,尤善于補益脾肺之氣。用治脾、肺、心、腎氣虛證。
三、使用注意:部分藥物味甘易助濕并阻礙氣機,故濕盛中滿者慎
用。
?人參大補元氣補肺脾益心腎生津止渴安神益智(3-9克文火
另煎,或研粉服,一次2克,一日2次;救虛脫,15-30克。反藜
蘆)
1.元氣虛極欲脫證(拯危救脫要藥)2.肺脾心腎氣虛證3.熱病氣虛津
傷口渴及消渴病4.心脾氣虛之失眠健忘
西洋參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
黨參補脾肺氣補血生津
?黃黃補脾益氣升陽舉陷利水消腫補肺氣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
1.脾氣虛及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證(補脾氣要藥)2.脾虛水腫3.肺氣虛
證及表衛(wèi)不固之喘息、多汗、易感冒者4.氣血不足之瘡瘍內(nèi)陷
?白術(shù)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苦、甘,溫)
1.脾氣虛水濕內(nèi)停之腹瀉、帶下、水腫(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2.
脾肺氣虛,表衛(wèi)不固多汗3.脾虛胎動不安
?山藥補脾肺腎氣益脾肺腎陰1.脾肺氣虛證2.腎氣虛證3.消渴
病之氣陰兩虛證
?甘草補益心氣補脾氣止咳祛痰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
1.心氣不足心悸,結(jié)代脈2.脾氣虛證3.咳喘證4.脫腹,四肢攣急疼痛
5.藥物食物中毒及熱毒證6方劑中調(diào)和藥性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助濕滿中,濕盛脹滿、水腫者不宜。
不可大劑量久服)
?大棗補脾氣安神1.脾氣虛證2.臟燥,失眠
二、補血藥
一、功效及主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林產(chǎn)品加工與許可經(jīng)營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俄語企業(yè)內(nèi)部培訓翻譯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廣告經(jīng)紀服務(wù)合同3篇
- 2025年度消防工程清包及消防產(chǎn)品采購合同范本3篇
- 海南醫(yī)學院《法律社會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師范大學《建筑物理(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數(shù)據(jù)中心專用個人機柜租賃及云服務(wù)接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杭州建筑工程裝修設(shè)計與施工合同3篇
- 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課程設(shè)計任務(wù)書(知識研究)
- 網(wǎng)頁設(shè)計課程設(shè)計成品
- 安全環(huán)保職業(yè)健康法律法規(guī)清單2024年
- 語文版2024年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
- 公職人員入股經(jīng)商檢討書
- 2024年廣州市個人房屋租賃合同
- PDCA提高便秘患者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合格率
-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計算題大全1000道帶答案
- SLT 478-2021 水利數(shù)據(jù)庫表結(jié)構(gòu)及標識符編制總則
- 【新教材】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英語Unit 6 A Day in the Life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4課時)
- 云倉存儲合同范本
- 曝氣機安裝方案
- 機電傳動單向數(shù)控平臺(礦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