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40年11月,日本與南京政府簽訂《中日基本條約》,其中第七條說:“日本政府基于本條約之中日新關系的發(fā)展,應撤廢在中華民國所享有之治外法權,并交還其租界。中華民國政府則應開放其領域,使日本國臣民,得居住營業(yè)。”據此可知,這一條約的簽訂反映了A.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B.南京政府捍衛(wèi)國家主權C.英美對日本宣戰(zhàn)的結果D.日本侵華本質并未改變2.下圖為“天花在新大陸傳播路線圖”。在西歐殖民者登.上美洲之前,美洲從未有過天花病毒。1521年到1527年,中美洲擁有800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與南美洲600萬人口印加帝國先后被西班牙數百人的隊伍征服了。18世紀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幾乎喪失殆盡:對此推論合理的是A.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B.三角貿易導致疫情C.先進必定戰(zhàn)勝落后 D.疫病終結商業(yè)革命3.據考古發(fā)現,甲骨卜辭中存在相當數量的以“禾”為部首的文字,如禾、黍、秬、穫等。據此,可以推測殷商時期A.文字書寫較為隨意,結構還不夠成熟B.當時氣候較溫濕,農作物以水稻為主C.農作物種類已經多元化,政府比較重視農業(yè)生產D.人們相信這些谷物能幫助他們與先祖或神靈溝通4.1846年,英國人愛德華在上海觸犯大清法律被拘捕,按照有關條款,處理他的只能是A.驅逐出境 B.依據大清法律進行判決C.無條件釋放 D.交由英國駐華領事處理5.1933年斯大林指出:“黨似乎在鞭策國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須催趕國家,因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帶來了致命的威脅?!边@一觀點A.改變了蘇聯農業(yè)落后的局面 B.體現了蘇聯實現工業(yè)化的緊迫感C.成為蘇聯開始工業(yè)化的依據 D.嚴重脫離了蘇聯經濟落后的國情6.墾殖公司是清末出現的新型農業(yè)企業(yè),其土地主要來自包買官荒,部分則是租買民田。在墾殖過程中,公司召雇人工,修堤筑閘,引水灌溉。到民國元年,全國墾殖公司共計171家,就連不發(fā)達地區(qū)云南也有5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清末民初A.重農抑商的政策開始扭轉 B.新興的社會力量發(fā)展迅速C.土地兼并現象進一步加劇 D.農業(yè)普遍實現集約化經營7.據記載,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國運往荷蘭的瓷器為28641件,而到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則達到69057件。這一變化表明當時中國A.瓷器成為新興外貿品 B.民間制瓷工場規(guī)模擴大C.海外市場進一步拓展 D.政府廢止了“海禁”政策8.德國在普法戰(zhàn)爭打敗法國后,其內部在對待法國的政策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有人主張恢復法國的皇帝制,而俾斯麥則力主恢復法國的共和制。據此,俾斯麥認為A.共和制不利于法國的穩(wěn)定發(fā)展 B.實行共和制度有利于歐洲和平C.皇帝制度阻礙了法國社會進步 D.法國革命成果有助于法德和解9.由于從事革命活動引起歐洲各國政府的恐懼,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驅逐。下列空間地點中與馬克思的活動對應正確的是A.①——學習德國古典哲學,組建“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B.②——主編《德法年鑒》,參加1848年歐洲革命C.③——創(chuàng)辦“正義者同盟”,發(fā)表《法蘭西內戰(zhàn)》D.④——開始《資本論》寫作,創(chuàng)建和領導第一國際10.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設置義倉,規(guī)定義倉糧食有災則用于賑民,無災則借貸民戶作種子。白此以后,州、縣普遍設置義倉,專用于備荒,不許雜用。這表明當時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勢群體 B.重農恤民思想得到實踐C.關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強 D.建立起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11.著名學者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歷史三峽論”,將四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形態(tài)變遷分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階段。其中“帝制”階段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A.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 B.思想統(tǒng)一促進政治統(tǒng)一C.政權和族權互為表里 D.專制王權披上神權外衣12.漢代,土地買賣成為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劉邦相國蕭何曾連續(xù)強買田畝數千頤;到武帝時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边@一現象說明漢代A.農耕經濟得到發(fā)展 B.統(tǒng)治者“無為而治”C.君主權力嚴重衰退 D.重農抑商沒有落實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現代化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的現代化可以劃分為六個階段,經歷了六次政治選擇。階段時間政治選擇第一階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開明專制化運動第二階段1911—1913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早期議會制模式第三階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軍事強人型的新權威主義模式第四階段1928—1949年國民黨的國家主義的權威主義模式第五階段1949—1976年集權主義的計劃經濟模式第六階段1978年以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模式——蕭功秦《中國百年現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選擇》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如果你同意以上觀點,那么可以選擇哪些史實來分別論證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政治選擇?(2)第三、四階段中國現代化進程步履維艱,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制約因素有哪些?(3)該學者認為,第六階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較大成就,關鍵在于“激活了社會內部的微觀個體、地方與企業(yè)的競爭活力”,試用改革開放中的一些具體史實來說明這一觀點。14.(20分)孔子與儒學孔子研究是建國后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對孔子的評價直接關系到對儒家文化乃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里,孔學因與皇權結合而政治化,皇權因與孔學結合而理化?!蕶嚯m不斷更迭,而孔子的權威卻日益穩(wěn)固,從未動搖過?!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為請政府于憲法中定孔教為國教。陳獨秀連加痛駁,謂孔教與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緣,孔子提倡的道德禮教為封建時代的道德禮教,他的倫理學說與共和立憲政體相違。此后,李大釗、吳虞等人也對禮教進行了大力批判,胡適還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號。——據郭延以《近代中國史綱》等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組織了聲勢浩大的討孔、批孔運動,反孔還是尊孔成為革命與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1978年開始,全面客觀地評價孔子成了學術界的熱衷話題。1989年以來,學術界先后召開了“儒學及其現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其他相關的學術會議,成立了“國際儒學聯合會”等組織。——據顏炳罡《五十年來孔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時期孔學“政治化”和皇權“理論化”的具體表現。(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對待孔學的態(tài)度,概述陳獨秀等人批判“孔教”的歷史背景。(3)據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來學術界“孔子研究”的特點,簡要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通過所學知識和材料時間,我們可知此時的南京政府是汪偽政權,日本與汪偽政權簽訂的基本條約,實質上仍然體現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故D正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在材料中不能得到體現,排除A;此時的南京政府是汪偽政權,他并沒有捍衛(wèi)國家主權,而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權,排除B;C項與材料無關,排除C。故選:D。2、A【解析】

病毒的傳播、種族的滅絕,這些都是新航路開辟以來的全球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可得出全球化是把雙刃劍,A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三角貿易與疫情的關系,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疫病與商業(yè)革命的關系,排除D項。3、C【解析】

根據甲骨卜辭中存在相當數量的以“禾”為部首的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推測出殷商時期農業(yè)作物已經多元化,且政府比較重視農業(yè)生產,C選項符合題意;甲骨文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文字,A選項錯誤;相當數量的以“禾”為部首的甲骨文字,不能推理出殷商時期黃河流域氣候溫濕,以水稻為主,B選項錯誤;甲骨卜辭和人們用“谷物”幫助其與先祖、神靈溝通不符,D選項錯誤。4、D【解析】

由1843年《南京條約》的附件,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這樣因英國人在華違法犯罪只能交由英國駐華領事處理,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5、B【解析】

材料表明蘇聯在當時面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要想保護革命取得的成果,必須加快工業(yè)化步伐。B正確;材料指的是要進行工業(yè)化建設,不是加快農業(yè)建設,A錯誤;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的召開確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方針,C錯誤;蘇聯當時國情決定了蘇聯要發(fā)展工業(yè),尤其是重工業(yè),因此符合國情,D錯誤。故選B。6、B【解析】

清末民初,從事資本主義農業(yè)經營的墾殖公司從無到有,發(fā)展到百余家,說明當時新興的社會力量得到了迅速發(fā)展,B項正確;重農抑商的政策開始扭轉是在洋務運動時期,A項錯誤;墾殖公司的興起不能說明土地兼并現象進一步加劇,C項錯誤;全國墾殖公司達到171家,不能說明清末民初農業(yè)已“普遍”實現集約化經營,D項錯誤。7、C【解析】

由材料中1612年瓷器的“28641件”到1616年瓷器的“69057件”可知,中國瓷器外運數量大幅增長,海外市場進一步被拓展,故選C項。瓷器在宋代就已成為外貿品,而材料已是明代,故排除A項;材料只能說明中國瓷器整體的外運規(guī)模擴大,但不能說明民間制瓷工場規(guī)模擴大,因為材料并未明確瓷器主要出自官營還是私營的問題,故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萬歷時期海禁政策有所放松,D項“廢止”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军c睛】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對外貿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注意選項內主語和程度詞的運用即可作出判斷。8、A【解析】

在普法戰(zhàn)爭中勝利的德國為限制法國,維護其在歐洲大陸的優(yōu)勢,主張恢復法國的共和制,可以推出在俾斯麥看來,共和制不利于法國的穩(wěn)定發(fā)展,A項正確;俾斯麥主張在敵對國家法國實行共和制,目的不是為了促進歐洲和平,B項錯誤;實行君主制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并不認為皇帝制度阻礙社會進步,C項錯誤;普法戰(zhàn)爭后法德矛盾是歐洲三大矛盾之一,俾斯麥并不主張法德和解,D項錯誤。9、D【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在英國開始寫作《資本論》,創(chuàng)建和領導第一國際,故D選項正確;學習德國古典哲學,組建“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是在布魯塞爾,故A選項錯誤;馬克思主編《德法年鑒》在法國,但沒有直接參加1848年歐洲革命,故B選項錯誤;創(chuàng)辦“正義者同盟”,發(fā)表《法蘭西內戰(zhàn)》在法國,故C選項錯誤。10、B【解析】

根據材料“義倉糧食有災則用于賑民,無災則借貸民戶作種子”“專用于備荒”可知,唐代重農恤民思想得到實踐,故選B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行政手段,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縱向對比,體現不出關注民生力度增強的問題,故C項錯誤;社會保障體系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而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材料體現的是社會保障的一個方面,但不能體現是完備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故D項錯誤。故選B。11、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商周分封時代,帝制指的是秦朝以后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時代,民治指的是中華民國時期。由此可知,“帝制”階段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故A正確;思想統(tǒng)一促進政治統(tǒng)一是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故B不是最佳選項;政權和族權互為表里是商周時期,故C錯誤;專制王權披上神權外衣強化了君主專制,故D不是最佳選項。12、A【解析】

西漢前期,隨著農耕經濟的發(fā)展,地主土地買賣、擴大地產的活動增多,使得漢武帝時期“富者田連阡陌”,說明漢代,A項正確;土地兼并現象嚴重不能說明統(tǒng)治者的治國理念是“無為而治”,B項錯誤;漢武帝時期買賣土地現象增多,不能說明君主權力衰退,C項錯誤;漢代前期嚴格實行重農抑商政策,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第一階段史實: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第二階段史實: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實行責任內閣制、權力分立等。(2)經濟:封建經濟基礎根深蒂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薄弱。政治:政權的專制性強;政局動蕩,戰(zhàn)爭頻繁。外交:受列強控制,國際地位弱,缺乏民族獨立發(fā)展的條件。(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國有企業(yè)改革擴大企業(yè)自主權,調動經營者和工人的積極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優(yōu)化資源配置,增強經濟活力;形成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經濟格局;經濟特區(qū)和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的設立促進了沿海地區(qū)快速發(fā)展?!窘馕觥?/p>

(1)第一階段史實:根據材料清王朝的開明專制化運動時間“1860年至1911年”,期間的史實是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第二階段史實:根據材料“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早期議會制模式”其時間范圍為1911年至1913年,期間主要的史實為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實行責任內閣制、權力分立等。(2)經濟:根據所學知識,第三、四階段的政治選擇對應的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和蔣介石統(tǒng)治時期,這兩個時期之所以未實現現代化,從經濟方面來看,這一時期封建經濟基礎根深蒂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薄弱。從政治角度分析,北洋軍閥和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下的政權具有搶了的專制性色彩,而且這兩個階段政局動蕩,戰(zhàn)爭頻繁。從外交方面分析,這兩個時間段中,中國外交受列強控制,國際地位弱,缺乏民族獨立發(fā)展的條件。(3)史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六階段正是改革開放時期,這一時期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在城市中對國企進行改革,擴大企業(yè)自主權,調動經營者和工人的積極性;從市場和計劃方面來看,改革開放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優(yōu)化資源配置,增強了經濟活力;從所有制形式來看,改革開放形成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經濟格局;從開放層層面來看,經濟特區(qū)和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的設立促進了沿海地區(qū)快速發(fā)展。14、孔子與儒學(1)孔學“政治化”:“大一統(tǒng)”主張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蕶唷袄碚摶保骸熬龣嗌袷凇薄ⅰ疤烊烁袘睂W說的提出。(2)態(tài)度:革新、改造和利用。背景: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傳播了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民主政治、發(fā)展資本主義;袁世凱,實行獨裁統(tǒng)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3)特點:全面客觀地評價孔子;研究國際化。原因:實行改革開放,為重新評價孔子創(chuàng)造了社會環(huán)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為重新評價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礎;對外學術交流的增加,為重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