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云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云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云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云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云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896—1898年,嚴復在翻譯英國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時,提出了“天行人治,同歸天演”的調和表述。這表明嚴復A.誤譯了赫胥黎的著作 B.重新詮釋了進化論C.主張人性本善的倫理 D.強調回歸傳統(tǒng)文化2.“東華門外,市井最盛,蓋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宮苑)買賣在此。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辈牧纤枋龅某鞘凶钣锌赡苁茿.秦咸陽城 B.漢長安城 C.唐洛陽城 D.北宋汴梁城3.秦代政制實踐了韓非主張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這一政制實踐A.吸取了諸侯爭霸的歷史教訓 B.增強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C.消除了分封制構建的文化心理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4.1954-1960年間,蘇聯(lián)全國的糧產量增長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現(xiàn)下降趨勢,到1964年,蘇聯(lián)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這說明赫魯曉夫改革()A.沒有根本改變農業(yè)落后狀況 B.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C.農輕重各產業(yè)發(fā)展不平衡 D.改變了蘇聯(lián)原有經(jīng)濟結構5.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曾上書光緒帝:“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辮發(fā)與機器不相容也?!薄爸袊鴮捯驴`帶,長裙雅步而施萬國競爭之世……誠非所宜?!贝硕尾牧峡涤袨橐磉_的思想是()A.進行政治變革,建立君主立憲制B.進行經(jīng)濟變革,大力發(fā)展機器生產,以提高生產力C.進行社會風俗的變革,以使中國與世界文明相融合D.要求政府下令進行“斷發(fā)易服”6.“昔之貧者舉息之于豪民,今之貧者舉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評價的是A.商鞅變法B.文景之治C.貞觀之治D.王安石變法7.下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反映了17—18世紀宗教書籍和啟蒙書籍出版的變化情況。對此變化的最佳理解是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啟蒙作品影響較大 D.民主平等漸成主流8.吳淞鐵路是1876年英國人擅自在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當時的筑路情況多次刊登于A.《時務報》 B.《申報》 C.《國聞報》 D.《民報》9.有學者研究指出,中國的縣級行政區(qū)劃最為穩(wěn)定,歷朝歷代縣級政區(qū)的數(shù)量總體變化不大,如圖所示:這是因為縣級政權的職能是A.“監(jiān)察百官”以緩和社會矛盾B.“提舉市舶”以發(fā)展對外貿易C.“勸農課稅”并維持地方治安D.“總領禁旅”并加強邊疆防御10.史料記載,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宮收到奏章1160件,共計3291件政務。“庶務叢集……人主以一身統(tǒng)御天下,不可無輔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輔佐全國政務 B.建中朝參與軍國要務C.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D.由議政大臣會議共議11.在古羅馬,執(zhí)法官在就職時都要發(fā)布告示,提出裁判方針和辦案原則,這實際上是形成新的規(guī)范,不但在該執(zhí)法官任期內如此,而且也亦被繼任者因襲和援引。這表明羅馬法A.追求社會實效性 B.受到貴族控制C.具有高度隨意性 D.日益陷入僵化12.1934年美國《互惠貿易協(xié)定法》允許總統(tǒng)對凡是同意對美國降低關稅的國家降低關稅,但最多只能削減50%。到1962年,美國《貿易擴展法》允許總統(tǒng)對美國與歐共體之間的產品出口有權削減100%的關稅,而且總統(tǒng)也有權取消現(xiàn)行稅率為5%或不到5%的產品的關稅。這一變化A.導致經(jīng)濟危機開始向世界范圍擴展B.推動以美元為中心貨幣體系的形成C.表明政府放棄了對國家經(jīng)濟的干預D.客觀上有利于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審計”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北宋初期,天下財計歸三司,三司之下的一些機構執(zhí)掌審計職權。這種財審合一的內部審計體制,難以確保審計的質量和效果。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實行改革,廢除三司,將其財政職權劃歸戶部,審計工作轉歸刑部之下的比部負責。審計對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種賬籍。戶部匯編的全國財政收支報告,除以正本上報皇帝外,還必須以副本報尚書省轉比部審核。比部查賬時注重查核賬簿、收支憑證,以及結存實物的一致性。只有經(jīng)過比部審核確認無誤,才能予以核銷;如有隱漏、重復、收支不實的情況,相關官吏將受到處罰;未經(jīng)比部審核的,庫務不能支給錢物。比部的審核還要受到御史的糾彈?!幾苑綄氳啊对囋u宋代審計》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豐改制之后北宋審計制度的主要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北宋審計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紀上半期,英國進行宗教改革,與羅馬教會決裂,確立了自己的民族教會安立甘教會,國王成了英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國王是這塊國土上最高的世俗權威和精神權威,國王對教會是王權至尊。王權至尊的背后不僅是政教的一體化,也代表了對國家及國家主權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正是民族國家興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歷程中,英國民眾開始認為英國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歐洲國家,這種民族內部的認同感和相對于其他民族的優(yōu)越感以后持續(xù)增長,到了伊麗莎白時代(1558—1603年)達到了最高峰。學者們一致認為,伊麗莎白時代標志著英國民族國家的興盛。——摘編自蔡騏《論英國宗教改革的政治遺產》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殖民者蜂擁而來,士大夫階層的最初反應與歷史上其面對外族進擾的反應并無二致,他們所關注的不是中國主權利益受到損害,而是傳統(tǒng)華夷秩序遭到踐踏。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中國民眾,用恩格斯的話說則是依然“保持平靜,讓皇帝的軍隊去同侵略者作戰(zhàn)”。而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深深刺痛了中國人因循守舊和麻木的神經(jīng),并在事實上直接促成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民族認識的突變。甲午戰(zhàn)爭不僅促成了中國人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更重要的是讓當時中國的政治精英同時意識到了建設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極端重要性?!幾詫O軍《試論甲午戰(zhàn)爭與近代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英國宗教改革的特點及其對民族國家興盛的促進作用。(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與英國民族國家意識形成原因的不同之處,并概括“中國民族認識的突變”的表現(xiàn)。(3)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民族國家意識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嚴復在翻譯《進化論與倫理學》時提出“天行人治,同歸天演”,即將進化論規(guī)律應用到人類社會,意在喚醒國人,表明嚴復重新詮釋了進化論,故B正確;A是對材料的誤解,排除;CD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2、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該城市坊分開的限制被打破,商業(yè)活動異常繁榮,據(jù)此可以判斷出是北宋的汴梁城,因為宋朝時期的商業(yè)活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D正確;宋以前的商業(yè)活動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市有專門的較易場所,ABC排除。故選D。3、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秦朝時期官員選拔于民間,說明秦朝的官僚政治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正確;秦朝吸收諸侯爭霸的教訓主要是在地方廢分封,行郡縣,A排除;郡縣制下地方的自主性較小,B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故選D。4、A【解析】

由材料“60年代初,呈現(xiàn)下降趨勢,到1964年,蘇聯(lián)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說明赫魯曉夫改革沒有根本改變農業(yè)落后狀況,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赫魯曉夫改革沒有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農輕重各產業(yè)比重問題,故C不符合題意;赫魯曉夫改革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沒有改變了蘇聯(lián)原有經(jīng)濟結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5、C【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康有為希望通過社會習俗的變革,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革來實現(xiàn)政治的變革,并融入世界,故C正確?!驹斀狻?、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對青苗法的設計意圖。結合所學,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是在每年青黃不接時由官府給農民貸款、貸糧,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青苗法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7、A【解析】

從圖示信息來看,宗教書籍的出版越來越少,而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出版較多,說明在啟蒙運動開展的背景下,人們的思想日益解放,理性精神逐步取代愚昧,故答案為A項;B、C項不符合題干中“最佳理解”的要求,均排除;D項說法絕對,排除。8、B【解析】

《申報》創(chuàng)刊于1872年上海,所以1876年吳淞鐵路修建時能對其報道,答案為B;AC創(chuàng)辦與戊戌變法時期的,晚于1876年,排除;《民報》創(chuàng)刊于1905年,晚于1876年,排除D。9、C【解析】

縣級政權的職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經(jīng)濟的相關事務,故C項符合題意;“監(jiān)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職能,排除A。發(fā)展對外貿易與縣一級沒有關系,排除B;加強邊疆防御主要是軍事上的,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10、C【解析】

1384年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根據(jù)材料中政務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故C項正確;A項是秦朝時期設立;B是漢代設立中朝,以應對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D是清朝時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從材料1384年時間可以判斷是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期政治可知答案。11、A【解析】

執(zhí)法官在“因襲和援引”前任“告示”的同時,也會通過“發(fā)布告示”來“形成新的規(guī)范”,以適應現(xiàn)實形勢的變化,這表現(xiàn)出羅馬法對實效性的追求,故選A項;無法判斷題干中的“執(zhí)法官”是貴族還是平民,排除B項;題干沒有提及執(zhí)法官告示的制定過程,無法體現(xiàn)其隨意性,排除C項;執(zhí)法官的告示使羅馬法不斷補充“新的規(guī)范”,并未陷入僵化,排除D項。12、D【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戰(zhàn)后美國的經(jīng)濟政策變化。依據(jù)材料可知美國六十年代對關稅政策的放寬,這樣做客觀上可以促進世界經(jīng)濟貿易的自由化進程,故D項說法正確;六十年代并未出現(xiàn)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貿易問題,而不是金融問題,故B項不合題意,排除;政府干預是戰(zhàn)后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特征,不會放棄,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財審分離:審計范圍擴大:審計程序嚴密:審計嚴格:審計受到監(jiān)督。(2)有助于完善財政制度:保證審計的質量、效果:加強中央集權:預防貪腐: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對后世有借鑒意文。【解析】

(1)根據(jù)材料“廢除三司,將其財政職權劃歸戶部,審計工作轉歸刑部之下的比部負責”,“審計對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種賬籍”,“戶部匯編的全國財政收支報告,除以正本上報皇帝外,還必須以副本報尚書省轉比部審核……只有經(jīng)過比部審核確認無誤,才能予以核銷……未經(jīng)比部審核的,庫務不能支給錢物”,“如有隱漏、重復、收支不實的情況,相關官吏將受到處罰”,“比部的審核還要受到御史的糾彈”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職權劃分、審計對象、審計程度、審計狀態(tài)和御史監(jiān)督等方面,概括元豐改制之后北宋審計制度的主要特點。(2)根據(jù)材料“財審合一的內部審計體制,難以確保審計的質量和效果”,“只有經(jīng)過比部審核確認無誤,才能予以核銷;如有隱漏、重復、收支不實的情況,相關官吏將受到處罰”,“未經(jīng)比部審核的,庫務不能支給錢物”“‘審計’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制度發(fā)展、審計職能、打擊貪腐、加強集權、增加收入、影響后世等方面,簡析北宋審計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14、(1)特點:建立民族教會;確立王權至尊;政教一體化。作用:促進了對國家及國家主權的認識,強化了民族認同感。(2)不同:英國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是由于宗教改革強化了英民族的認同感,促進了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近代中國民族意識是在與西方列強的直接對抗中逐步產生并覺醒的。表現(xiàn):民族觀由原來的華夷秩序觀發(fā)展到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中國的政治精英意識到建設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重要性;各階級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3)提升民族國家意識是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民族團結的方式;民族國家意識的增強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現(xiàn)代化建設以及實現(xiàn)民族的復興?!窘馕觥?/p>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英國民族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英國宗教改革的特點,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確立了自己的民族教會”“國王是這塊國土上最髙的世俗權威和精神權威”“王權至尊的背后不僅是政教的一體化”等,提煉出民族教會、王權至尊以及政教合一等特點。英國宗教改革對民族國家興盛的促進作用,可以從材料中的“對國家及國家主權的認識”“民族內部的認同感和相對于其他民族的優(yōu)越感以后持續(xù)增長”,歸納出英國宗教改革促進了對國家和國家主權的認識、強化了民族認同感。(2)近代中國與英國民族國家意識形成原因的不同之處,根據(jù)材料中“正是在宗教改革的歷程中……這種民族內部的認同感……持續(xù)增長”,可以概括出英國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是由于宗教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