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140.40
CCSK74
DB4401
廣州市地方標準
DB4401/T186—2022
智慧城市智慧燈桿技術規(guī)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lightingpoleinsmartcity
2022-11-15發(fā)布2022-12-20實施
廣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401/T18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3
4系統設計...........................................................................................................................................................3
5配套設施設計.................................................................................................................................................15
6施工及驗收.....................................................................................................................................................20
7管理及維護.....................................................................................................................................................25
附錄A(資料性)智慧燈桿編碼標識...........................................................................................................28
附錄B(資料性)存量燈桿利舊改造流程...................................................................................................29
參考文獻...............................................................................................................................................................30
I
DB4401/T18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給出的規(guī)則
起草。
本文件由廣州照明建設管理中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廣州照明建設管理中心、廣州信息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市信息基礎協會、北
京清城品盛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通服中睿科技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華信咨詢
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丘玉蓉、錢喆、李升強、朱炳浩、楊春寧、鄧靖、王昊蘇、王藝深、蔣學釗、鐘志
成、劉明勝、張惠樂、許百宏、何遠利、許存瓚、陳海燕、余佩蘭、郭思聰、馬曄、李靜、連明浩、譚
卓雄、唐偉盛、陳烈強、李未名、葉帆、陳文雄、竹影、趙佳嵐、黃興。
II
DB4401/T186—2022
智慧城市智慧燈桿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智慧燈桿的系統設計、配套設施設計、施工及驗收和管理及維護的具體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廣州市智慧燈桿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運行管理與維護。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699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
GB/T1173鑄造鋁合金
GB/T1591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GB2894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
GB/T3190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4943.1信息技術設備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892一般工業(yè)用鋁及鋁合金擠壓型材
GB7000.1燈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與試驗
GB/T8733鑄造鋁合金錠
GB8898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安全要求
GB/T9254(所有部分)信息技術設備、多媒體設備和接收機電磁兼容
GB/T12325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偏差
GB/T13912金屬覆蓋層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GB14886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guī)范DB4401
GB14887道路交通信號燈
GB17625.1電磁兼容限值諧波電流發(fā)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
GB/T18802.12低壓電涌保護器(SPD)第12部分:低壓配電系統的電涌保護器選擇和使用導
則
GB/T18592金屬覆蓋層鋼鐵制品熱浸鍍鋁技術條件
GB/T20269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82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2240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
GB/T25000.1系統與軟件工程系統與軟件質量要求和評價(SQuaRE)第1部分:SQuaRE指南
GB25280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機
GB/T25745鑄造鋁合金熱處理
1
DB4401/T186—2022
GB/T28181公共安全視頻監(jiān)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
GB35114公共安全視頻監(jiān)控聯網信息安全技術要求
GB5000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50009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GB50026工程測量標準
GB50052供配電系統設計規(guī)范
GB50053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guī)范
GB50054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
GB50068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GB50135高聳結構設計標準
GB5021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
GB/T50252工業(yè)安裝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260-2013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289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
GB50373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
GB/T5037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
GB/T50526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標準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1038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
GB51120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驗收規(guī)范
GB51158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1171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guī)范
CJ/T527道路照明燈桿技術條件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
CJJ89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程
CJJ/T149城市戶外廣告和招牌設施技術標準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
GA308安全防范系統驗收規(guī)則
GA/T993道路交通信息顯示設備設置規(guī)范
JGJ94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
SJ/T11141發(fā)光二極管(LED)顯示屏通用規(guī)范
YD/T1429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統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
YD/T1666遠程視頻監(jiān)控系統的安全技術要求
YD/T5131移動通信工程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
YD/T5132移動通信鋼塔桅結構工程驗收規(guī)范
YD5201通信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范
YD/T5230移動通信基站工程技術規(guī)范
DB44/T1898LED道路照明工程技術規(guī)范
DBJ15-101-2014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82號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guī)定
廣州市人民政府令〔2007〕第1號廣州市公共安全視頻系統管理規(guī)定
2
DB4401/T186—2022
穗工信〔2015〕10號廣州市推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燈桿intelligentlightingpole
一種融合了各類市政桿體功能的智慧化設施,即在一根桿體上選擇性的集成多種智慧化應用,如充
電樁、LED顯示屏、高清攝像頭、一鍵求助、通信基站、環(huán)境檢測、交通信息交互等,具備高擴展能力,
是智慧城市感知網絡體系的重要載體,通過全市統一管理平臺進行遠程監(jiān)測、控制、管理、校時、發(fā)布
信息。
3.2
智慧照明intelligentlighting
由照明與路燈智慧化管理兩部分組成,能對搭載的照明進行智慧化管控,實現智慧化的遠程開燈、
關燈、調光、路燈運營數據監(jiān)測、發(fā)送、接收故障告警等。
3.3
路側單元roadsideunit
由高增益定向束控讀寫天線和射頻控制器組成。高增益定向束控讀寫天線是一個微波收發(fā)模塊;射
頻控制器是控制發(fā)射和接收數據以及處理向上位機收發(fā)信息的模塊。
3.4
一鍵求助abuttoncall
一鍵式緊急呼叫設備,與智慧燈桿管理平臺對接,信息推送至街道辦或就近的公共管理部門,一旦
觸發(fā)報警器,周圍攝像頭的監(jiān)控畫面應聯動顯示在指揮中心監(jiān)控屏上,實現快速傳遞報警信息。
4系統設計
4.1系統組成
智慧燈桿系統由智慧桿體、基礎預埋、掛載設備(含管理平臺)等組成,其中智慧桿體和基礎預埋
合稱為智慧燈桿基礎設施,掛載設備稱為智慧燈桿應用設施。
智慧燈桿系統應可通過前端設施設備的掛載及后臺系統的建立DB4401,實現智慧照明、移動通信、視頻采
集、環(huán)境監(jiān)測、氣象監(jiān)測、交通設備、信息交互、充電樁等功能中的兩種或多種組合。
4.2布設要求
4.2.1智慧燈桿布設應按先路口區(qū)域、后路段的順序進行整體安排,并應以設置要求嚴格的掛載設備
點位為控制點,在滿足道路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可合理調整桿體位置。
4.2.2桿體高度的確定,應按掛載設備安裝高度要求并綜合考慮周邊環(huán)境、凈空高度、經濟性和維護
管理等要求。
4.3智慧桿體
4.3.1組成
智慧桿體部分由桿體、照明、設備機箱、智能網關和漏保設備組成,能夠為掛載設備提供安裝接口。
3
DB4401/T186—2022
4.3.2桿體
基本要求
.1材質
應符合以下要求:
a)應滿足安全和功能要求,并保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
b)桿體的材質宜采用Q355B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20號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或GR65高強度合金鋼,
也可采用Q390鋼或強度等級更高的結構鋼,其質量標準應分別符合GB/T1591和GB/T699中
的相關規(guī)定。結構鋼應采用熱浸鍍鋅或熱浸鍍鋁進行防腐處理;熱鍍鋅層應符合GB/T13912
中的相關規(guī)定,熱浸鍍鋁應符合GB/T18592中的相關規(guī)定;
c)桿體的材質采用鋁合金時,其質量標準應符合GB/T3190、GB/T1173、GB/T6892、GB/T8733、
GB/T25745中的相關規(guī)定;
d)當采用非金屬新型材料時,應符合桿體強度、穩(wěn)定性的要求和相應的標準規(guī)定。
.2設計
桿體宜采用分層設計,分層示意圖見圖1,并應符合以下要求:
a)第一層(底部):適用充電樁、多媒體交互、一鍵求助、檢修門、配套設備等設施,適宜高度
約2.5m以下;
b)第二層(中部):適用路名牌、小型標志標牌、人行信號燈、攝像頭、公共廣播、LED顯示
屏等設施,適宜高度約2.5m~5.5m;
c)第三層(上部):適用機動車信號燈、交通視頻監(jiān)控、交通標志、分道指示標志牌、小型標志
標牌、公共WLAN等設施,適宜高度約高度5.5m~8m;
d)第四層(頂部):適用氣象監(jiān)測、環(huán)境監(jiān)測、移動通信、智能照明、物聯網基站等設施,高度
8m以上。
4
DB4401/T186—2022
圖1智慧燈桿桿體分層示意圖
桿體標識
智慧燈桿在整體系統中應有專屬并唯一的識別編碼(智慧燈桿標識建議見附錄A),方便在后臺集
中管理系統以及在日常運營維護時進行識別、定位,桿體標識應符合相關部門桿體識別的要求。
桿體安全
.1設計使用年限
智慧燈桿在規(guī)定的設計使用年限內應具有足夠的可靠度,智慧燈桿桿體的可靠性設計應符合GB
50068中的相關規(guī)定,使用年限為25年,安全等級應DB4401符合二級標準。
.2環(huán)境安全
智慧燈桿桿體及搭載的設備應符合以下環(huán)境安全要求:
a)溫度:應能在(-25~70)℃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
b)濕度:應能在相對濕度不大于95%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
c)防水防塵性:應符合GB/T4208中的相關規(guī)定;
d)抗震性:應符合GB50260-2013中第6章的相關規(guī)定,抗震烈度應達7度;
e)防腐性:應能在鹽霧≤5%Nacl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
.3桿體荷載
桿體和設備的設計荷載按GB50009規(guī)定取值,除集成現有功能設備荷載外,還應增加冗余荷載設
計,保證后期功能擴展的承重需求。
5
DB4401/T186—2022
.4抗風安全
智慧燈桿設計采用的基本風壓應按DBJ15-101-2014中表7.1.2和附錄E.5采用,但不得小于
0.35kN/m2。智慧燈桿抗風性應符合DB44/T1898和DBJ15-101-2014中的相關規(guī)定,基礎應符合GB
50007中的相關規(guī)定,同時應滿足YD/T5131中對鋼塔桅結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控制條件要求。智慧
燈桿的底座、桿體、懸臂、設備及其連接配件等在風荷載基本組合作用下的最大應力,應小于材料強度
設計值;主桿在風荷載標準組合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應小于桿體總高度的1/33。
.5桿體焊縫
智慧燈桿的桿體焊縫質量應符合YD/T5131、YD/T5132、CJ/T527中焊接工程的相關要求:
a)桿體環(huán)向對接焊縫應采用全焊透接頭形式,焊縫可采用磁粉探傷進行表面檢測,可采用超聲波
探傷或射線探傷進行內部缺陷的檢查,表面不可有氣孔、夾渣、弧坑裂紋、電弧擦傷等缺陷;
b)桿體的縱向對接焊縫不應多于兩道,采用全焊透接頭形式,表面不可有氣孔、夾渣、弧坑裂紋、
電弧擦傷等缺陷,焊縫感觀應達到外形均勻、成型較好,焊道與焊道、焊縫基體金屬間平滑過
渡,焊劑和飛濺物清除干凈,影響鍍鋅質量的焊縫缺陷應進行修磨或補焊,且補焊的焊縫應與
原焊縫間保持圓滑過渡;
c)桿體焊接不應低于二級焊縫的質量等級,對接焊縫的焊喉和角焊縫的尺寸、焊腳長度不應小于
規(guī)定的尺寸;
d)外部焊角不應大于110°,焊縫表面不應出現裂縫、疊焊,當外觀檢查發(fā)現裂紋時,應對該批
中同類焊縫進行100%的表面無損檢測,當外觀檢查懷疑有裂紋時,應對懷疑的部位進行表面
無損檢測。
.6桿體絕緣
應符合以下要求:
a)桿體底部的箱體外表面及掛載設備應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保證智慧燈桿24h帶電安全使用;
b)2.5m以下桿體應進行防粘貼處理,防粘貼層應采用無色透明、永久性涂料;
c)智慧燈桿應設置用電警示標志,標志應符合GB2894的規(guī)定。
4.3.3照明
智慧燈桿的照明功能由照明燈具與智能化管理兩部分組成,照明燈具應采用LED燈具,智能
化管理要求照明能夠實現遠程集中管理、控制,并滿足單燈控制、調光模式,支持照明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
以及便捷的查詢、定位等功能。
照明應符合CJJ45的相關要求。
4.3.4設備機箱
智慧燈桿的設備機箱應滿足以下要求:
a)箱體應分倉設計,強弱電分開走線;
b)強電設備應設置在上部倉室,弱電設備應設置在底部倉室,強電設置的高度應參考該區(qū)域有記
錄的歷史最高積水高度以及城市道路規(guī)劃對積水高度的要求;
c)箱體開門方向應結合行人、車輛及維護便捷性確定;
d)箱體設計環(huán)境類別為I類,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5等級;
e)箱體應進行防粘貼處理,防粘貼層宜采用無色透明材料;
f)箱體宜采用智能門鎖,實現遠程開關門、門鎖狀態(tài)監(jiān)測、開關門記錄追蹤等功能;
6
DB4401/T186—2022
g)桿體對智慧化設施的搭載應預留接口及安裝空間,接口型式應規(guī)范化。
4.3.5智能網關
智能網關應符合以下要求:
a)智能網關的接口應能滿足不同設備的接入,可包括:光纖接口、I/O接口、網口、無線傳輸等;
b)可實時監(jiān)測查詢桿體上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并定期上報至管理平臺,支持設備故障遠程告警,具備
數據緩存功能,當判斷上行鏈路段開后,可緩存終端數據;
c)可實現遠程集中管理及維護,建立遠程設備的安全網絡服務、遠程集中式管理與監(jiān)控,可支持
用戶通過安全通道對設備進行遠程診斷、調試、升級,可支持導入導出功能,方便批量設備的
配置工作,宜具備斷網自適應性,外網斷開后可自主監(jiān)控所有接入設備的狀態(tài)、告警、聯動;
d)宜對身份認證及鑒權、數據傳輸進行軟件或硬件加密,可采用國家密碼局認定的國產密碼算法
(SM2、SM3、SM4),應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真實性、實時性;
e)宜支持Modbus、UDP/TCP協議、OPC、MQTT、HTTP、LoRaWAN等物聯網通用協議,符合
GB/T28181相關要求。
4.3.6漏電保護
為保證人身安全和設備的可靠運行,智慧燈桿應配置相應的漏電保護,漏電保護應符合以下要求:
a)開關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應大于人體安全電流:交流額定動作電流≤30mA,
直流額定動作電流≤15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0.1s;
b)總配電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0.1s;
c)為了保證多級保護的選擇性,下一級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小于上一級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各級
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有1.2~2.5倍級差;
d)各進線孔應有防水措施,倉室內應安裝有防水浸告警器,后臺管理系統應能實時收到水浸告警
信息,門板與門框應進行防水處理,防止外界水的進入;
e)漏電保護器的選擇和防護等級應與使用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宜采用電磁式漏電保護器,選擇漏電
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值時,應充分考慮線路和設備可能發(fā)生的正常泄露電流值;
f)漏電保護器標有負載側和電源側時,應按規(guī)定安裝接線,不可反接,漏電保護器負載側的中性
線不可與其他回路共用;
g)智慧燈桿應安裝感應式桿體漏電傳感器,便于供電電源的管理及安全監(jiān)測;
h)采用高壓直流供電時,應安裝對地絕緣監(jiān)測裝置。DB4401
4.4基礎及預埋
基礎預埋部分由基礎、專用管道、光電纜和配電等部分組成,詳細設計要求參見第5章。
4.5掛載設備
4.5.1總體要求
掛載設備部分由移動通信、公共WLAN、視頻采集、環(huán)境、氣象監(jiān)測、交通設備、信息交互、
充電樁等組成,同時提供管理平臺可進行管理。
智慧燈桿掛載設備的設計應綜合考慮掛載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安裝空間、承重、整體安全性、
穩(wěn)定性等因素,技術參數指標應滿足正常工作要求。
智慧燈桿掛載設備的詳細信息宜通過二維碼的形式進行存儲,所有標識應滿足在風吹、日曬、
雨淋環(huán)境下的正常識別要求。
7
DB4401/T186—2022
智慧燈桿的功能配置方案應考慮實際應用場景、功能需求,應用場景及推薦性配置見表1,掛
載設備安裝間距見表2。
表1智慧燈桿應用場景及推薦性配置
搭載功能
智交環(huán)
應用公共交通交通LED顯LED顯
慧視頻移動交通通公共境氣象一鍵多媒體充電路側
場景WLA信號信息示屏示屏
照采集通信標志執(zhí)廣播監(jiān)監(jiān)測求助交互樁單元
N燈交互(交通)(廣告)
明法測
高速
●●●—●—●●○○●○●———○
公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立交節(jié)
●●●—●—●●○○●—●○——○
點、橋梁
表1(續(xù))
搭載功能
應用智交環(huán)
公共交通交通LED顯LED顯
場景慧視頻移動交通通公共境氣象一鍵多媒體充電路側
WLA信號信息示屏示屏
照采集通信標志執(zhí)廣播監(jiān)監(jiān)測求助交互樁單元
N燈交互(交通)(廣告)
明法測
停車場●●●○●○○○○○○○○○○○○
廣場、學
●●●○○—○○○○●○○○○○○
校、公園
商業(yè)
●●●○●—○○○○●○○●○○○
步行街
景區(qū)●●●○○○○○○○●○○○○○○
產業(yè)園
●●●○○○○○○●○○○○○○○
區(qū)
綠地●●●○○○—○○●○○○○○○○
注:“●”表示宜配置;“○”表示可選配置,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表示宜不配置。
8
DB4401/T186—2022
表2智慧燈桿掛載設備安裝間距
單位為m
安裝間距
應用場景公共交通LED顯LED顯
智慧視頻移動交通交通交通公共環(huán)境氣象一鍵多媒體充電路側
WLA信息示屏示屏
照明采集通信標志信號燈執(zhí)法廣播監(jiān)測監(jiān)測求助交互樁單元
N交互(交通)(廣告)
高速公路20~301000400——500500—500———300
快速路20~301000300——500500—500———300
主干路20~30500300150—500500—500———300
次干路15~20100300150—500500—300———300
根據實際道路及景區(qū)需求
支路20~30100300150情況確定—500500—300———300
立交節(jié)
點、橋20~30100300——500500—300———300
梁
20%
停車場10~251003001501003005001003015~2530300
車位
表2(續(xù))
單位為m
安裝間距
應用場景公共交通LED顯LED顯
智慧視頻移動交通交通交通公共環(huán)境氣象一鍵多媒體充電路側
WLA信息示屏示屏
照明采集通信標志信號燈執(zhí)法廣播監(jiān)測監(jiān)測求助交互樁單元
N交互(交通)(廣告)
廣場、學
10~25100300150100300500100—15~2530—300
校、公園DB4401
商業(yè)
10~25100200150100300500100—15~2530—300
步行街
根據實際道路及景區(qū)需求
景區(qū)10~25100200150情況確定100300500100—15~2530—300
產業(yè)
10~25100200150100300500100—15~2530—300
園區(qū)
綠地10~25100200150100300500100—15~2530—300
4.5.2掛載方式
智慧燈桿依據設備掛載方式通??煞譃楸Ч渴健⒐潭ㄊ?、滑槽式。具體如下:
9
DB4401/T186—2022
a)抱箍式:掛載設備通過U型箍固定在桿體上,可按需安裝,易于維護,適用于改造或對造型
及功能要求不高的區(qū)域;
b)固定式:設備一次性安裝在桿體的指定位置,功能不可拓展,建設完成后設備位置不能改變,
該桿體結構造型簡單,適用于功能需求較明確的高速公路及市區(qū)主干道沿線等;
c)滑槽式:在桿體上設計多個滑槽,設備通過連接件安裝在滑槽上,可靈活確定具體安裝位置,
方便設備安裝與拆卸,適用于城市商業(yè)區(qū)、廣場、公園及社區(qū)。
4.5.3移動通信
布設要求
應符合以下要求:
a)移動通信基站設置應滿足運營商業(yè)務發(fā)展需求,根據不同場景設置覆蓋范圍;4G、5G等移動
通信基站布設應符合GB51158、YD/T5230的相關規(guī)定;
b)移動通信基站設置應滿足各種不同制式網絡的結構要求,站間距合理,保證系統在規(guī)劃區(qū)內均
勻覆蓋;
c)移動通信基站設置應滿足無線傳播要求,無明顯阻擋,高度合適;
d)移動通信基站設置應滿足站址環(huán)境、安全性要求,避免附近有強干擾源,不選擇在易燃、易爆
的建筑物和堆積物附近,不宜靠近高壓線等。
移動通信基站安裝方式
包括桿體頂部安裝、側面外掛安裝、底部內嵌安裝等方式。
4.5.4公共WLAN
公共WLAN系統應遵循公眾無線局域網接入點(AP)設備認證技術規(guī)范、IEEE802.11系列標
準。
公共WLAN設備性能及安全性要求應符合GB4943.1中相關規(guī)定。
4.5.5視頻采集
視頻采集設備應符合GB8898、GB35114中相關規(guī)定,視頻采集設備的控制、傳輸流程,設
備的布設應滿足廣州市人民政府令〔2007〕第1號的相關要求。
協議接口應符合GB/T28181中相關規(guī)定。
4.5.6環(huán)境監(jiān)測
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選址應具備代表性,能代表測點周圍一定范圍內的環(huán)境狀況,確保觀測資料滿足代表
性、準確性和比較性要求,特殊場景應按照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4.5.7氣象監(jiān)測
氣象監(jiān)測器選址應具備地域代表性,能代表測點周圍一定范圍內的平均氣象狀況,確保觀測資料滿
足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要求,并應保持站址穩(wěn)定不變。
4.5.8交通設備
總體要求
10
DB4401/T186—2022
.1現有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交通流檢測器、交通執(zhí)法設備應按照“能合則合”的原則合桿
至智慧燈桿上。
.2交通設備宜采用附著方式設置,特殊區(qū)域應綜合考慮建筑項目、景觀項目的具體情況,避免
遮擋。
交通標志
交通標志應采用附著的固定方式,避免遮擋視線,并應符合GB51038等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交通信號
交通信號燈的設置及安裝應符合GB14886、GB14887、GB25280及廣州市交通信號燈設置的相關
規(guī)定。
交通信息交互
通過智慧燈桿預留兩個以上的統一接口,安裝部署交通相關檢測器等采集城市交通信息,可實時傳
遞交通狀態(tài)信息,如車流量、車道平均速度、車道擁堵情況等,同時具備交通數據統計、交通實時數據
輸出、交通狀態(tài)報警、人車協同、信息交互、停車檢測管理、車牌抓拍等功能。
交通執(zhí)法
.1通過在智慧燈桿上安裝交通執(zhí)法設備(即電子警察)進行自動抓拍非現場交通執(zhí)法,主要涵
蓋路口、路段等機動車行駛區(qū)域。
.2智慧燈桿可根據交通執(zhí)法設備的類型和場景,應預留相應的安裝接口,滿足專用網絡接口需
求(交通執(zhí)法系統通常使用的專用網絡,如公安網、交通網等)。
.3設備的安裝應滿足執(zhí)法視角和監(jiān)控區(qū)域范圍。
4.5.9信息交互
公共廣播
利用智慧燈桿上預留的安裝插口(以太網口)靈活實現廣播喇叭的便捷安裝,公共廣播設備性能及
安裝要求應符合GB/T50526和GB8898中相關規(guī)定,廣播內容應通過所屬轄相關管理部門批準。
一鍵求助DB4401
智慧燈桿可預留插口靈活安裝一鍵求助按鈕模塊和一鍵求助處理模塊。
LED顯示屏
.1智慧燈桿宜采用LED顯示屏,桿體預留插口靈活安裝LED顯示屏模塊和屏幕顯示處理模塊。
.2LED顯示屏安全、電磁兼容、性能、環(huán)境要求、發(fā)布內容等應滿足以下要求:
a)LED顯示屏應符合SJ/T11141、CJJ/T149、GA/T993中的相關要求;
b)信息安全方面應符合GB8898、GB4943.1、YD/T1666的相關要求;
c)電磁兼容方面應符合GB17625.1、GB/T9254的相關要求;
d)LED顯示屏設置符合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和管理相關規(guī)定要求。
多媒體交互終端
11
DB4401/T186—2022
.1多媒體交互終端設備通過智慧燈桿底座預留標準的供電接口進行供電,底座預留標準的網絡
接口提供網絡接入功能。
.2多媒體交互終端在安全方面、電磁兼容方面、性能方面、環(huán)境方面的要求應與LED顯示屏
的要求一致。
4.5.10充電樁
充電樁可通過底座進行安裝充電模塊,實現智慧燈桿與充電樁一體化;也可通過外掛方式實
現直流充電樁的應用。
充電站址的選擇應符合廣州市供電部門電力系統電網規(guī)劃要求,并與市供電部門的中低配電
網規(guī)劃、建設與改造密切配合,同時滿足市交通網絡建設的要求。
充電樁的設置應考慮桿體周邊停車位的布設情況,充電樁宜布設在桿體兩邊有充電專用停車
位或已納入路邊泊位規(guī)劃范圍的路段或區(qū)域。
充電樁的建設應符合穗工信〔2015〕10號相關規(guī)定。
4.5.11其他掛載設備
除上述掛載設備以外,智慧燈桿系統掛載的其他設備均應符合安全、性能、安裝和電磁兼容等相關
規(guī)范要求。
4.6管理平臺
4.6.1總體要求
智慧燈桿系統需要統一的管理平臺,宜將各個掛載的信息化設備子系統集成到一個總平臺中,
實現對各掛載設備的遠程集中管理、控制、運行監(jiān)測、數據分析等,并提供掛載設備運行狀態(tài)的監(jiān)控、
查詢、定位等功能;協助管理部門實時準確掌握現場情況,有效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
管理平臺應遵循GB/T25000.1、GB/T22239、GB/T20269和GB/T20282中的相關要求。
管理平臺提供統一接口,提供對各子系統的物業(yè)管理、告警監(jiān)控等功能,不對各子系統核心
數據進行管理,各應用子系統核心數據由相應的歸屬部門或用戶進行管理和維護;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
對管理平臺開放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支持用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應用子系統進行組合應用。
支持多種智能設備子系統便捷接入,建設時應考慮現有系統的接入,最大程度地保護已建資
源,同時考慮今后的平滑升級與無縫擴展,實現系統的高效、穩(wěn)定運行;系統應支持私有安裝部署及云
端安裝部署等部署方式。
管理平臺應滿足以下要求:
a)平臺搭建采用分級模式,總平臺統一數據的南向、北向接口和數據庫結構,以便向外提供數據
及下級平臺接口上報,子平臺可根據總平臺要求由各歸屬單位自行搭建,所有非保密數據或歸
屬單位委托開放的核心數據可匯合到總平臺上;
b)管理平臺的管理能力支持彈性擴展;
c)管理平臺支持新增特性的快速上線、發(fā)布;
d)為保證服務不中斷,支持在線升級、回退、擴容。
4.6.2平臺的功能
集中管理功能
.1組織機構管理
12
DB4401/T186—2022
應符合以下要求:
a)具備組織機構的添加、刪除、修改和查詢功能;
b)可以添加刪除任意節(jié)點,修改編輯節(jié)點的設置和屬性。
.2系統權限管理
應符合以下要求:
a)不同用戶可設置所屬部門和隸屬角色,可為不同角色配置不同的權限,對訪問者進行身份碼和
密碼雙重認證,用戶權限可在線進行授權、轉移和取消;
b)在角色權限配置中可針對功能進行授權,針對在緊急狀態(tài)下,相關政府機構具備最高管理權限,
對信息廣播、信息發(fā)布、信息交互進行權限控制。
.3備份與日志管理
應符合以下要求:
a)應依據數據變動的頻繁程度以及業(yè)務數據重要性制定備份計劃,經過上級維護主管部門批準后
組織實施,備份數據應包括系統軟件和數據、業(yè)務數據、操作日志等;
b)應定期對備份日志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補救;
c)日志應包括操作日志、告警日志、系統日志以及設備歷史狀態(tài)日志,應將系統運行情況和用戶
的主要操作自動生成日記,進行維護管理和用戶行為的事后審計;
d)所有日志均應能導出,并具有日志數據保護功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e)系統工單管理:系統應支持工單管理和配置功能,支持工單的手動生成和自動生成,支持工單
的流轉,審批,撤回等功能;
f)系統智能巡檢:可通過軟硬件結合方式,巡檢管理采用全智能方式巡檢,即通過配置平臺的自
動巡檢策略,監(jiān)控系統根據巡檢策略下發(fā)巡檢指令,終端設備遵照指令依次巡檢,返回巡檢結
果。
資源管理功能
.1平臺應支持設備臺帳管理功能,支持對燈具、各種掛載的設備、智能網關等設備的信息管理,
包括錄入、修改、刪除、查詢等功能。
.2平臺宜具備對桿體掛載空間、掛載設備電磁頻譜及用電量和網絡帶寬使用量計量的管理功
能。DB4401
.3平臺能快速的查詢到相關設備的詳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設備的基本信息、設備的開放數據
信息、設備報警信息、設備維修信息等。
.4應具備電子地圖管理功能: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將所有桿體位置信息載入管理平臺,
形成站點地圖,實現對智慧燈桿的資產統計、精準定位及追溯。
告警監(jiān)控功能
.1平臺應能實時監(jiān)聽告警信息,接收各設備上報的告警和故障通知,并提供故障告警級別分類,
能夠根據報警級別通過聲光、短信、微信、電話等方式告知報警信息。
.2應對所有告警及事件(包括傳送到信息中心的各類報警、對講呼叫、應急照明等設備的開啟
關閉等)記錄保存,同時保存事件相關聯的視音頻信息,并可按事件檢索。
.3應對緊急告警及事件應設定應急預案,當緊急告警及事件發(fā)生時,通過該預案可以自動執(zhí)行
設備聯動控制。
13
DB4401/T186—2022
.4應支持策略配置,可對不同的告警及事件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定義,實現告警及事件和設備之
間的智能聯動控制。
.5通過時間軸功能,可以查看各種網關節(jié)點設備的歷史告警數據管理的查看及導出功能。
統計分析功能
.1支持多種報表顯示,提供自定義報表開發(fā)、報表分類管理、可視化的表單設計工具、數據源
定義、格式定義、統計分析和配置管理、報表分類瀏覽、報表查詢和導出等功能。
.2支持多種分析圖表,包括折線圖、柱狀圖等眾多圖形工具,能全方位滿足不同應用需求。
.3開發(fā)支持按照百度、高德等主流地理信息平臺、支持在各地市行政區(qū)劃地圖展示相關設備數
據的圖形功能。
.4提供數據分析、管理、可視化展現平臺,通過數據統計及數據挖掘等功能,建立正確的決策
體系和分析模型,實現對各類基礎信息、綜合信息等信息資源的綜合分析和深度挖掘,為了解區(qū)域管理
狀況提供依據。
.5定時采集設備的運行信息,支持數據報表的導出功能。
移動管理功能
.1移動客戶端具備設備控制、故障定位、系統報警、工單處理、點位導航等功能,能夠方便實
現系統運行的各種操作。
.2支持地圖模式,迅速定位桿體地點,并計算出最佳到達路徑,方便維護人員檢修和移動管理。
4.6.3平臺的能力
動態(tài)擴展能力
應符合以下要求:
a)管理平臺應具備平臺擴展和集成功能,提供可開放共享的接口,支持靈活擴展、平滑擴容;
b)管理平臺能夠集中的提供底層數據接口,為城市提供各類智慧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建設;
c)管理平臺對組織、區(qū)域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對設備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和配置,對用戶和用戶權
限進行統一管理,使各子系統模塊之間達到資源共享、協作聯動和統一調度;
d)應考慮現有系統的接入,最大程度地保護已建資源,同時考慮今后的平滑升級與無縫擴展,實
現系統的高效、穩(wěn)定運行。
數據共享能力
應符合以下要求:
a)應具備數據資源共享目錄,對可以共享的數據信息資源進行編目管理;
b)應具有完善的資源共享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實現對系統中共享的數據資源的訪問情況進行監(jiān)控
統計;
c)應保證數據共享服務的安全性,提供數據共享服務的安全防護機制,對服務的訪問流量、安全
訪問參數、訪問頻率進行合理的控制。
4.6.4平臺的安全性
智慧燈桿管理平臺的設計應確保其數據信息的安全,平臺的安全范疇涵蓋平臺自身軟硬件安
全、共享平臺安全,平臺的共享安全主要涵蓋外部業(yè)務接入平臺所涉及的安全。
信息安全設計及管理應嚴格執(zhí)行GB/T25000.1、GB/T22239、GB/T20269和GB/T20282及中
14
DB4401/T186—2022
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82號的有關規(guī)定,確保整體及各模塊的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4.6.5平臺接口及協議
管理平臺的設計應綜合考慮與現有及新建子系統的對接接口,各子系統開發(fā)管理平臺時,應
統一使用一套公共API接口及協議,以便未來第三方以及管理平臺進行數據和服務的調用,通訊協議
和接口應符合GB/T28181的相關要求。
平臺數據應規(guī)范統一,制定智慧燈桿管理平臺統一標準的數據輸入輸出接口規(guī)范,接口應滿
足以下要求:
a)接口應實現對外部系統的接入提供企業(yè)級的支持,在系統的高并發(fā)和大容量的基礎上提供安全
可靠的接入;
b)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機制,以實現對信息的全面保護,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應防止大量訪問,
以及大量占用資源的情況發(fā)生,保證系統的健壯性;
c)應提供有效的系統的可監(jiān)控機制,使得接口的運行情況可監(jiān)控,便于及時發(fā)現錯誤及排除故障;
d)應保證在充分利用系統資源的前提下,實現系統平滑的移植和擴展,同時在系統并發(fā)增加時提
供系統資源的動態(tài)擴展,以保證系統的穩(wěn)定性;
e)在進行擴容、新業(yè)務擴展時,應能提供快速、方便和準確的實現方式;
f)各種接口方式都應保證其接入的安全性,做到對安全事件的“可知、可控、可預測”,根據接
口連接特點與業(yè)務特色,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實施策略,保證接口的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的安
全性;
g)系統應在接入點的網絡邊界實施接口安全控制,應采用傳輸控制手段降低接口網絡負擔,提高
接口吞吐能力,保證系統的整體處理能力。
5配套設施設計
5.1桿體基礎
5.1.1桿體基礎宜依據巖土工程勘察成果進行設計。
5.1.2桿體基礎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wěn)定性的要求,并符合GB50007、GB50135、JGJ94中的
相關規(guī)定。
5.1.3桿體基礎可采用現澆或預制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
5.1.4地腳錨栓的埋設深度應按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確定,錨栓的間距不宜小于DB44014d;錨栓中心至混凝土
邊緣距離不宜小于4d和100mm中的較大值。
5.1.5桿體底板安裝后應與下部混凝土支撐面貼合緊密,不得長期懸空。
5.2管道
5.2.1智慧燈桿系統的電力、通信線纜宜埋地敷設,敷設要求應符合GB50217、GB50373、GB51158
的相關規(guī)定。
5.2.2智慧燈桿旁應設置接線手孔井,電纜、光纖分支接線在接線手孔井內實施完成。
5.2.3智慧燈桿應根據掛載設備的線纜布放需求預置不少于4孔Φ50mm的彎管與配套手孔井連通。
5.2.4管線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預留,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預留管孔數可按表3的要求或按需選
擇,支路及其他道路預留管孔數和尺寸可按需選擇。
表3不同道路類型預留管孔數表
單位為孔
15
DB4401/T186—2022
道路分類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管孔數664
5.2.5管道的埋設深度(管頂至路面)不應低于表4的要求。當達不到要求時,應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鋼管
保護,并應結合現場實際條件按設計與監(jiān)理要求敷設。
表4路面至管頂的最小深度表
單位為m
與電車軌道交越與鐵道交越
類別人行道下車行道下
(從軌道底部算起)(從軌道底部算起)
水泥管、塑料管0.70.81.01.5
鋼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信號工程招標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醫(yī)療借款合同范本8篇
- 漁具店前臺工作總結
- 二零二五年度虛擬現實內容制作合同協議書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科技園開發(fā)建設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荒山土地開發(fā)合作承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店鋪商鋪租賃合同市場推廣及廣告投放
- 二零二五版信用卡借記逾期還款罰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地環(huán)境保護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土地合作居間服務合同范本(土地流轉與租賃合作)3篇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專題培訓
- 污泥處置合作合同模板
- 導尿及留置導尿技術
- 寒假作業(yè)一年級上冊《數學每日一練》30次打卡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版)
- 2024年公共衛(wèi)生基本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2024多級AO工藝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數學試卷真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